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巨制 » 3d電影處出現副作用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d電影處出現副作用

發布時間: 2022-07-04 09:24:13

㈠ 何為3D電影為什麼有心臟病,高血壓的不宜看

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3D電影的觀看方式 1. 光分法 電影院中普遍採用。 現在有不少影院都擁有3D立體放映廳,放映時通過兩個放映機來播放兩個攝影機拍下的電影,在屏幕上就會同步出現兩組有差別的圖像。 2. 分色技術 是另一種3D立體成像技術,現在也比較成熟,有紅藍、紅綠等多種模式,但採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色分法會將兩個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製在同一副畫面中。這樣視頻在放映是僅憑肉眼觀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過對應的紅藍等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以紅藍眼鏡為例,紅色鏡片下只能看到紅色的影像,藍色鏡片只能看到藍色的影像,兩隻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腦中重疊呈現出3D立體效果。 3. 時分法 時分法是NVIDIA現在主推的一項應用,需要顯示器和3D眼鏡的配合來實現3D立體效果。時分法所採用的立體眼鏡構造最為復雜,當然成本也最高。兩個鏡片都採用電子控制,可以根據顯示器的輸出情況進行狀態的切換,鏡片的透光、不透光切換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對應的畫面(透光狀態下),雙眼看到不同的畫面就能夠達到立體成像的效果。 4.光柵式 為了迎接2008奧運會,接收的電視節目能立體化,我國現已製造出光柵式的立體電視機,但光柵式也有缺點,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體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電視上清晰度稍高,但這樣一來,價格也就上去了,但光柵的不管怎樣弄,想克服這個缺點是比較難,當然技術進步了例外。 5.全真式 由德國人托馬斯·侯亨賴克發明的當今世界上唯一成功的全真立體電視技術,這項立體電視技術與全世界原有各制式電視設備兼容,從電視製作、播出系統,到百姓家的電視機,均無需增添任何設備和投資,只是在拍攝立體節目時,在攝像機上加裝特殊裝置即可。觀眾收看節目時,只需戴上一付特製的三維眼鏡即可。眼鏡成本低廉,經國家衛生部門鑒定,不會對眼睛產生副作用。如果不戴眼鏡和看普通電視沒有區別,目前這樣的節目很少,這項技術面臨淘汰。現在又有部分數字電視節目又有這種節目了。缺點:節目源少,立體效果並不是非常出色。 6.觀屏鏡: 以前專用於看立體相機拍的圖片對,圖片對一般左右呈現。現在這種觀屏鏡也可看左右型立體電影。缺點:看圖像或電影時最多隻能是屏幕一半大小;優點:非常清晰。 7.全息式: 這種目前無法推廣。在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是立體的,不用立體眼鏡。價格是貴得出奇,只在科技館有展示。

㈡ 觀看3D電影對眼睛有哪些危害

觀看3D電影沒有特別的危害,和平時看電視差不多。

3D眼鏡是通過過濾一定波長或特定顏色的光線,將重合的畫面分離,讓左右眼分別看到兩幅不同景深的畫面,然後在觀影者的大腦中合成立體影像。因為兩幅畫面存在遠近區別,因此眼睛需要不斷通過睫狀肌張弛,調節晶狀體,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視疲勞。

但對於視力尚在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說,不建議長時間觀看3D影像。兒童的眼調節能力比成年人強,睫狀肌容易出現持續收縮狀態,在長時間專注觀看3D影像時,更容易形成眼部疲勞。

長時間如此,對於兒童的視力發展存在極大影響。長時間的眼疲勞往往會誘發頻繁眨眼甚至假性近視,而假性近視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時間長了就容易發展成真性近視了。



(2)3d電影處出現副作用擴展閱讀:

不宜人群

1、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斜視、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眼部手術恢復期的患者。有關專家提醒做過激光近視眼手術的患者在恢復期內不可經常觀看3d電影,在3個星期內最好不要看3d電影。

2、高血壓、心臟病、眩暈症、恐高症者,精神抑鬱或狂躁者。3D電影的畫面內容多為飛行、旋轉、快速切換、穿越起伏的運動場景,對於平時有恐高、暈車症狀的觀眾易產生精神緊張和心理不適,此外3D電影音樂和畫面比較刺激,看後感覺會比較高興,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血壓升高、頭暈、胸悶等不適。

3、高度近視眼患者、遠視眼患者、老年人、有閉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以及「淺前房、窄房角」的觀眾都屬於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不宜觀看3D電影。眼睛長時間處在光芒較暗環境中,瞳孔擴大,就會使周邊虹膜堆積,房角變得更窄,影響房水循環,導致眼壓升高,誘發閉角型青光眼。另外電影畫面場景驚險刺激,可興奮人體自主神經系統,也可以使瞳孔散大,引起青光眼發作。

㈢ 看3D電影頭暈可能是心理作用

現在,3D電影的效果已經十分逼真,而3D電視也讓觀眾在家中就能體驗這種效果。然而,3D影像並沒有像人們所希望的那樣受歡迎,許多人表示看3D電影會不舒服,比如出現頭疼和惡心。科學家們還沒有完全弄清背後的原因,粗糙的3D效果確實會讓人不適,不過製作方知道會存在這些可能的情況,並盡量避免。

更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不同感官之間的沖突,當我們看3D電影時,視覺系統讓我們感覺自己身臨其境,然而其他感官卻知道我們在座位上並未移動。當然,2D電影也存在這種沖突,不過我們的大腦可能更習慣於接受2D內容並不真實。

有人認為3D內容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副作用。例如,有3D電視的生產商在手冊上就說明觀看3D電視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症狀,不僅包括頭疼、疲勞、頭暈、眼睛疲勞,還包括姿勢穩定反射障礙、視力異常、暈眩、抽搐、全身痙攣甚至是失去意識。很明顯,如果3D影像真的存在這些副作用,那就涉及重要的安全問題,不過迄今為止,幾乎沒有研究對此進行過分析。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者召集了433名年齡在4-82歲的人參與實驗,在3D和2D電視上分別觀看《玩具總動員》,並在觀看前後進行了一系列分析平衡和協調性的測試。研究人員認為,如果看3D影像會讓人頭暈,實驗對象完成平衡測試的時間就會更長或身體更不穩定,如果影響視力,他們完成手眼協調的時間也會更長或出錯更多。結果顯示,觀看3D影像對實驗對象的平衡和協調能力並無明顯影響。另外,年齡或視力與3D之間也不存在任何聯系。

不過,實驗對象確實認為3D影像更真實,同時會有更多的不良作用,主要是頭痛和眼睛疲勞,也包括頭暈和惡心。然而,並不清楚頭暈是否真的是因為3D所導致。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們給一些人發了眼鏡,讓他們誤以為看的是3D電影,而實際上播放的是2D。這些人中出現頭暈的比例(3%)與觀看真正3D的人相近。相比之下,觀看3D的人出現頭疼或眼睛疲勞的比例(10%)要比誤以為觀看3D的人高得多。這說明雖然3D電影會讓一些人頭疼,但並不會讓人頭暈,這更多是人們的心理作用。

(編譯:Ivy;via gizmodo)

㈣ 3D電影的危害有哪些

人們在感受3D電影時,大多為其巨大的震撼力而興奮,大嘆過癮。市場專家預測,3D電影會在5年內成為市場主流。但是,您可知道:全球范圍內對於3D片可能引發視力、精神問題以及一些平衡系統的臨床病變,已經開始受到關注。

1、3D模仿人的雙眼視物
看《阿凡達》、《加勒比海盜》、《變形金剛3》等3D大片,不是讓人感到景物撲面而來,就是好像自己進入了銀幕深處,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為何會有如此奇妙效果?
D是英文Dimension(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1839年,英國科學家溫特斯頓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人的兩眼間距約5公分,看物體時,兩隻眼睛的角度不盡相同,即存在兩個視角。這種細微的角度差別,經由視網膜傳至大腦里,能區分出景物的前後遠近,進而產生強烈的立體感。這就是「立體」的秘密——「偏光原理」。

3D電影巧妙地利用了「偏光」。它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當畫面投放於銀幕上,就會形成左、右細微的雙重影像。當觀眾戴上獨特的3D眼鏡(偏光眼鏡)時,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加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從而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讓人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神奇幻覺。

2、頻頻調焦讓眼睛好累
一位朋友問:我整部《阿凡達》看完,眼睛流了一堆眼淚。看得真的很痛苦,有人和我一樣嗎?美國的研究人員分別在兩個工作室進行實驗,得出相同的結論:3D電影、電視會促使大腦出現輻輳—調節差異,並使得為數不少的人出現疲勞、不舒服、眼睛緊張、頭痛等症狀。

何為輻輳?當觀看者直視較近的物體或場景時,雙眼會稍向內轉,使視覺焦點向被視物集中;而當他凝視遠方,雙眼視軸則平行。這種現象,就是輻輳。

何為調節?在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眼睛內的肌肉會自動調整光學焦點,好集中關注某點的東西,這叫做調節。

正常情況下,眼睛的輻輳和調節是相互協調的,大腦能夠很輕松地將這些信息耦合在一起。但是,透過3D眼鏡看到的世界是分成兩邊的,即可能是在屏幕前面或後面的場景之影像,分別被送到了左右兩眼。這時,眼睛要把落在屏幕前的場景的目光,或落在屏幕後的場景的目光聚合起來(輻輳),同時還得對屏幕進行視覺調節,人的輻輳和調節的協調性被打亂了。人體長時間觀看3D電影,大腦被迫去耦合「輻輳—調節」在不協調的情況下傳進大腦的信息,就會出現視疲勞、視物模糊、不舒服、頭痛等症狀。

3、產生動感讓人眩暈
一位女大學生說:看《阿凡達》時,剛開始覺得還行,過了十幾分鍾就開始難受,覺得頭昏、胸悶、出冷汗、想吐,實在受不了只好出來了。一看時間才過半個多小時,心疼死我的米米了!她的頭暈只是個案嗎?否!現在網上一直流行一個很熱的話題——《阿凡達》觀眾的「暈3菜」問題——「3D暈眩症」。

看3D,為何會有暈眩感?
3D電影畫面逼真,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畫面視角頻繁切換,人的眼睛會不停進行自動調節以適應屏幕上的內容,並不斷地向大腦傳達「自己真的在動」的信息。

你實際上坐在座位上並沒有運動。「動」,只是視中樞做出的錯誤判斷,因此大腦不可能收到肌肉運動的信號,這樣頭腦發生了「知覺錯誤」的矛盾,造成了神經中樞的混亂。中樞力求擺脫這種矛盾的困境,發出強烈的眩暈指令,希望重新調整機體運動狀態,人就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等不適的症狀。

再則,3D電影,屏幕上不僅有屏幕前面,或屏幕後面的實焦畫面,還有元素豐富的虛焦布景畫面,像遠景虛焦的樹葉就是眾多元素里的一部分。觀看3D電影時,因為這些元素會讓眼球重新聚焦,且屢屢聚焦失敗,這樣也容易產生3D暈眩症。因此,有嚴重眩暈病史、易暈車暈船、有癲癇病史的人,那些耳前庭器的平衡感相對容易被打亂的人,都不宜看3D電影。

4、強刺激可導致青光眼
專家提醒,那些眼壓偏高的人,那些「淺前房、窄房角」的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嘗試3D片的視覺刺激,是一個危險行為。

前房,是位於角膜之後、虹膜和瞳孔之前的空隙;後房,在虹膜、瞳孔之後,晶狀體之前。前、後房內充滿了透明的液體,稱之為房水。房水在前、後房內不斷地循環流動,並且不斷地生成、排出,使眼壓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眼球內是一個封閉的結構,如果房水排出通道——房角阻塞,房水排出受阻,眼內壓升高,引起眼球內壓力太大,則會導致視神經損害。而青光眼,就是一種視神經受損的疾病。

有位台灣人看3D片時,引發急性青光眼,眼壓從原來的20以下飆到69,緊急掛急診。為何會如此?因為人在興奮時,很容易引起瞳孔放大、眼壓升高。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看球賽的球迷,過於興奮而導致急性青光眼發生的案例。而3D電影逼真的圖像和無比震撼的場面,輕而易舉就能讓人精神興奮。那些有青光眼高危因素的人(比如「淺前房、窄房角」),相對來說,更容易導致眼壓升高;再加上3D畫面更耗眼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就會導致急性青光眼的發作。

5、閃光誘發光敏性癲癇
2010年4月,三星電子曾在其澳大利亞網站上低調發布了一份題為《光敏性癲癇警告和其他健康風險》的報告。而索尼和松下也對使用採用3D技術產品的消費者提出過類似的警示。

光敏性癲癇,是一種在閃光刺激下誘發的一種腦神經痙攣反應。 當熒屏上強烈的閃光刺激被視網膜神經細胞接收,傳送到大腦,引起神經元異常放電,擾亂神經中樞的正常功能,就會導致癲癇發作。一些精神健康專家表示,長時間面對電視或電腦屏幕而引發的光敏感性癲癇,近年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如,南京有一位程序員,因在電腦面前不分晝夜地趕項目,忽然出現面色蒼白、失去知覺、口吐白沫的症狀。檢查發現,他患上了光敏感性癲癇。如,一位大二學生因暑假時連續玩了10個小時的網路游戲,突然出現視線模糊、全身抽搐的症狀。經醫生診斷,他患的病也是光敏感性癲癇。

雖然目前還沒有因為觀看三D電影引起光敏性癲癇的例子,但《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上的植物,光華璀璨;巨大溫和的食草動物,偏小兇猛的食肉動物,納美人的飛行坐騎等,都讓觀眾的眼球和心靈受到刺激,對於癲癇患者來說,這種刺激就很可能會引起癲癇發作。《健康風險》報告羅列的可能產生的身體不適,還有方向障礙等,其中最嚴重的為中風。

6、影響孩子眼睛正常發育
《玩具總動員3》、《怪物史瑞克4》等具有3D效果的動畫片,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眼球。3D片對孩子有何潛在的影響?

(1) 眼睛
看3D片,可能影響眼睛正常發育。
眼結構的發育期:自出生~3歲。
人的立體視覺,3歲以前尚未發育好,只有到5歲以後,才發育完全。
眼功能的發育期:4~13歲。
在多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兒童眼生長發育有很大的易變性,而這些變化中最主要的是屈光系統的變化,這就造成了眼的可塑性。
若讓兒童以左右眼不同影像實現3D效果的做法,讓眼睛不斷地運動眼睛的肌肉,緊張地,不斷地調節自己的晶狀體以變換焦距,對其眼睛發育存在潛在影響,很可能會造成斜視、弱視等。

(2)心理
有研究指出,過度的聲光刺激會引發幼兒不良反應。
「這不是熊貓阿寶!爸爸我們快點回家去吧!」一位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家看影碟,喜歡上了熊貓阿寶。但當爸爸帶他去看3D版《功夫熊貓2》時,剛開場不久,他就坐不住了。
一位海外的電子藝術研究者曾拍攝記錄了四五歲孩子盯著電視機時的表情,結果發現,10分鍾之內,孩子的臉變得近乎「痴呆」。
研究者解釋說:「快速切換的鏡頭,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信息輸入過度,迫使大腦『過載』。對於孩子,信息爆炸的視聽刺激,就像將白紙在瞬間染成黑色。」

(3)注意力
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注意力」的特點,不適宜長時間地看3D電影。
孩子的注意力,因年齡段不同而有差別。一般情況下,5-6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0分鍾;7-8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5-20分鍾;8歲以上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30分鍾;初中生、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為30-45分鍾。
如果帶較小的孩子看100多分鍾的電影,會引起孩子的煩躁情緒。

7、最好看30分鍾休息一次
又想感受時代潮流,又想遠離健康隱患,怎麼辦?

如果雙眼一強一弱,影像會扭曲,無法合組,還會導致不適。所以,請近視、遠視、散光的朋友戴矯正眼鏡觀看。 如果眼部有隱患,使雙眼無法有效配合,看不到3D效果,就不用花錢看3D了。患有癲癇症、心臟病等疾病的人最好就不要看了,以免導致病症加重。

35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看時,應間隔半小時到亮環境下休息5~10分鍾。如果在看3D電影時,感到頭痛或惡心、視物模糊不清;或者看燈光時,周圍有一圈繽紛的彩虹圈,即使用手揉也不能除去,應該警惕青光眼的急性發作,須及時就醫。

眼睛健康的人,最好也每隔一段時間就閉一閉眼,讓眼睛放鬆一下。建議看15~20分鍾就拿掉3D眼鏡,閉眼睛休息1~5分鍾。最好看30分鍾後休息休息(電影院若能中間休息就最好了)。位置距屏幕不能太近,座位離屏幕15~20米最好。一定要坐直身子,正視電視屏幕,這樣眼睛便不容易感到疲勞。

兒童呢?義大利最高衛生保健委員會已發布公告:禁止6歲以下兒童觀看3D電影;而有些專家卻認為安全年齡界限是8歲,甚至有的說是10歲或是12歲。根據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的長短,可選擇看3D電影的,最好是12歲以上的學生。

㈤ 看3D電影的壞處

專家:看30分鍾休息一下

本報訊 對觀看3D電影引發的不適,眼科專家指出,在觀看3D影片時,觀眾感官會受到強烈刺激,中樞神經受到強烈刺激後會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極容易引發頭疼,無疑會加重腦部神經的負荷,極易引發頭疼。

此外,由於戴上3D眼鏡會讓人的眼睛不停調節以適應聲光刺激,所以容易造成疲勞。而且影院光線很暗,3D電影的影片場景比一般電影刺激,更容易讓人產生激動的情緒,導致誘發急性青光眼。因此,青光眼患者應慎看3D電影。

如果觀眾感到頭痛或惡心、視物模糊不清,或者看燈光時,周圍有一圈繽紛的彩虹圈,即使用手揉也不能除去,應該警惕青光眼的急性發作,及時就醫。

專家提醒,觀看3D電影時,應盡量選擇中間或後排的座位,觀看30分鍾左右,就應該把3D眼鏡摘下來休息一下。患有癲癇症、心臟病等疾病的人最好少看3D電影,以免引起不適,導致病症加重。(宗禾) 日前,義大利衛生部就對欠缺衛生措施的電影院採取行動,沒收大批立體眼鏡。衛生部屬下的咨詢機構同時建議,6歲以下兒童不要觀看3D電影。

據報道,義大利米蘭市一名3歲的女童日前在電影院佩戴立體眼鏡看電影後眼睛發炎。隨後,義大利衛生部對多家電影院進行衛生檢查,沒收了7000副立體眼鏡。

義大利衛生部還要求電影院在每場電影之間把立體眼鏡清潔消毒,並貼上「不會引致視力問題」的標貼,否則將會繼續沒收立體眼鏡。

義大利衛生部指出,使用立體眼鏡容易傳播眼疾,甚至可能導致觀眾的前額生皰疹,而且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它們不會影響視力。

與此同時,據義大利一個消費者團體前日透露,義大利衛生部屬下的一個咨詢機構指出,《阿凡達》等必須使用立體眼鏡觀看的3D電影,可能對眼睛造成不良影響,建議6歲以下的兒童都不要觀看,成年人也要避免長時間佩戴立體眼鏡,而且立體眼鏡則應該改為用完即棄。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指出,佩戴立體眼鏡會令眼睛過勞,還可能導致頭痛和視力模糊。研究還指出,年紀小的觀眾受此症狀的影響會較大,五六十歲的人群則相對影響較小。

負責研究的班克斯教授已向電影業界指出有關問題,後者已表示願意作出改良,減少對視覺的影響。不過,這類改良並不會完全消除問題。市場專家預測,3D電影會在5年內成為市場主流。(宗禾)

㈥ 看3D電影時為什麼會感到頭暈

看3D電影時,由於眼睛過度調節導致晶狀體睫狀肌疲勞,會影響到視中樞,從而導致後循環缺血,會引起頭暈。這時候患者需要閉目休息,盡量減少視覺刺激,必要時就診神經內科,進行眼震電圖檢查,前庭神經功能檢查,明確診斷後可以應用穩定前庭功能葯物,比如東莨菪鹼,也可以服用止暈葯物,西比靈膠囊或者敏使朗片。中成葯也可以,比如強力定眩片。

義大利最高衛生保健委員會因此發布禁令,禁止讓6歲以下兒童戴上3D眼鏡看3D電影。除此之外,電影院里分發的公用3D眼鏡,可能會沾有油脂和細菌,對於健康也是有一定威脅的。

1.觀看3D電影的時候,觀影位置盡可能距離屏幕遠一些,同時讓小朋友們中途摘下眼鏡進行適當的休息。

2.觀影前,家長們可以用消毒片擦拭3D眼鏡,同時提醒小朋友們少碰觸眼鏡。

3.觀影結束後,家長們記得要提醒小朋友不要反復地揉眼睛,回到家後也要記得及時清洗小臉蛋和小手哦。

㈦ 3D電影對人身體有那些傷害啊

《洛杉磯時報》刊登的一項研究稱,3D電影的原理是,兩個鏡頭從不同方向同時拍攝影像,製成膠片。放映時,用兩個放映機將兩組膠片同步放映,使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銀幕上。這時如果用眼睛直接觀看會有重影。戴上特製的3D眼鏡後,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雙眼將左、右的影像重疊在眼底上,由大腦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
「在3D電影上看到的立體,與平時我們所看的真實的立體不一樣。」專家指出,正常人兩眼除了看正前方,看任何東西,角度都是不同的,但成像的差距很小。圖像經眼睛傳到大腦,大腦利用這些差距,感受遠近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3D電影是虛擬模擬的結果,這種立體感的獲得,需要觀看者的眼睛不斷增加調節力才能完成。在黑暗的環境中,眼睛的調節能力會下降,而過度的調節勢必會導致眼睛疲勞、干澀、酸痛,甚至出現頭暈、惡心的症狀。
專家指出,看3D電影、玩3D游戲還可能導致頭疼。因為大腦需投入更多腦力適應3D的效果變化,刺激更大也就更易頭疼。所戴的3D眼鏡不舒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建議看3D電影時,選擇稍微靠後一些的位置,每隔15—20分鍾摘掉眼鏡,閉眼休息一下;如果感覺眼睛不舒服或頭暈、惡心,應立即停止觀看;近視、遠視、散光的人一定要戴矯正眼鏡看,雙眼度數相差大於250度的人,最好戴隱形;觀看之前,檢查一下眼鏡是否有問題,舒不舒服。另外,乾眼症嚴重、有眼疾的人以及8歲以下的孩子,最不宜觀看3D電影。

㈧ 3D視頻和2D視頻哪個輻射更高,對眼睛的傷害更大

3D電影如果說你是在電影院的話,你可能是用這個簡單的3D圖層的模擬眼鏡,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就是人物看著更立體了,但是如果你在家裡看的話,基本上都是用電子的3D眼鏡營造出那樣一個特別立體的形象。

新技術有它的優點就有它的弊端,3D眼鏡確實能夠給人更好的觀影體驗,但是它也容易出現一些副作用,比如說暈3D,你在那樣一個虛擬的3D世界呆久了,突然看自己的手機,看自己的電腦,看家裡的電視的時候,就會覺得不舒服,他對眼睛的刺激也確實更大一些,如果你本身有近視,經常性的眼乾澀眼疲勞之類的,還是建議少使用3D眼睛時間不要過久。平常瀏覽一些資料的時候,盡可能以2D的圖像為主,手機電腦都可以的。

㈨ 經常看3D電影的危害

戴上3D眼鏡會讓人的眼睛不停調節以適應聲光刺激,所以容易造成疲勞。而且影院光線很暗,3D電影的影片場景比一般電影刺激,更容易讓人產生激動的情緒,導致誘發急性青光眼。因此,青光眼患者應慎看3D電影。
還容易引發頭疼,打了這么多也不容易,請採納

㈩ 去電影院看3D電影會頭暈、惡心,是什麼原因

3D電影是以雙眼視覺為基礎的偏振光原理。特製的偏振眼鏡可以將左、右 "雙影 "疊加在視網膜上,由腦神經產生三維視覺效果,從而展現出連貫的立體畫面,讓觀眾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景象,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神奇體驗。

其實,目前的數字3D電影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頭暈也是因人而異。但是,由於3D電影畫面生動,鏡頭轉換頻繁,人眼向大腦發出的信息是真的在動,但大腦卻沒有收到肌肉運動的信號,導致大腦出現 "知覺錯誤 "的矛盾。在看3D電影的時候,病人會出現頭暈,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視覺和前庭睡眠之間有前庭眼反射,如果前庭眼反射受到影響,病人就會出現頭暈,在看3D電影的時候,往往是因為,不是普通的視覺信息,是一些通過電腦,然後通過電腦技術合成的,一些視覺信息不能適應的特殊視覺信息,然後就出現了前庭頭暈的協調問題。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