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有關於光緒皇帝的電視劇或電影。 越多越好。 說的又多又好的絕對採納!
湯鎮業 飾 光緒(《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爭霸》) 楊慶煌 飾 光緒(《戲說慈禧》) 馮遠征 飾 光緒(《戊戌風雲》,又名《帝妃愛情》) 邱心志 飾 光緒(《日落紫禁城》) 李光潔 飾 光緒(《走向共和》) 孫 義 飾 光緒(《十三格格》) 張 博 飾 光緒(《蒼穹之昴》) 黃 河 飾 光緒(《德齡公主》) 狄 龍 飾 光緒(電影《傾國傾城》《瀛台泣血》) 保劍鋒 飾 光緒帝 (《綉娘蘭馨》客串) 楊立新 飾 光緒帝 (電影《夜盜珍妃墓》) 黃海冰 飾 光緒帝 (《甲午陸戰》,《歡喜游龍》,《歡喜婆婆俏媳婦》客串)
金博 飾 光緒 (《一生為奴》又名《恭親王傳奇》)
謝震偉 飾 光緒 (《廚子當官》)
蒲茗藍 飾 光緒 (《匯通天下》)
花昆 飾 光緒 (《大武生》)
郝愛民 飾 光緒 (《大清葯王》)
張粟 飾 光緒 (《十三格格新傳》)
張默 飾 光緒 (《龍非龍鳳非鳳》)
李棟 飾 光緒 (《兩宮皇太後》)
田少軍 飾 光緒 (《大太監李蓮英》)
胡亞捷 飾 光緒 (《北洋水師》)
劉冠翔 飾 光緒 (《台灣1895》)
王坤 飾 光緒 (《庚子風雲》)
許凝 飾 光緒 (《槍炮侯》)
秦風 飾 光緒 (《賽金花》)
王仁君 飾 光緒(《毛澤東》)
舒適 飾 光緒 (《清宮秘史》)
狄龍 飾 光緒 (《傾國傾城》《瀛台泣血》)
楊立新 飾 光緒 (《夜盜珍妃墓》電影《末代皇帝》這個不錯!)
郭家銘 飾 光緒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
鄭國霖 飾 光緒 (《末代皇帝傳奇》)
趙文瑄、余少群 飾 光緒中年、青年 (新劇《末代皇帝傳奇》)
2. 電影《清宮秘史》何時被封殺的
1951年3月11日《人民日報》上電影《清宮秘史》的廣告稱:「永華公司,赫赫無比,榮譽偉構,絕代超華,古裝宮闈,歷史巨片。群星雲集,演員數千,眾力合作,攝制年余。」3月17日,電影開始在北京上映,3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亞群的《對〈清宮秘史〉的看法》一文,認為光緒「是一個有愛國思想的皇帝」,「在歷史發展的意義上說,光緒是有他一定限度的進步性的」,對影片持肯定意見。但電影受到時為中共中央宣傳部電影處副處長江青的指責,她「在中宣部部務會議上說這部電影『很壞』,應該公開批判」(孟犁野《〈清宮秘史〉懸疑新解》,載《大眾電影》2002年第7期),當時未得到響應。5月3日,《清宮秘史》被有關部門通知停映。
3. 香港電影發展史,要從民國開始,越詳細越好
1940年代,香港「大觀影片公司」美國分廠出品的《華僑之光》11是香港第一部局部彩色(三原彩色)立體電影。在同年春「南洋影片公司」主事人邵村人發起了一個名為「粵語片革新運動」,他認為若要改善香港電影必先需把影片的質素提高,並主張先從劇本著手,才能產生好電影,更羅致了各方各面的技術人員,,網路名符其實的一級演員及一群文字與電影藝術均有專業修養的青年擔任編劇,例如古龍耕、馮鳳歌等人。「南洋」在這次革新運動下創作出《千金一笑》,《怪俠一枝梅》,《望夫山》,《何日君再來》等名作。其後,香港陷入戰亂時期,「從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並炸毀了大觀電影廠和其他電影設施,1946年年初,香港電影業處於完全停頓的狀態。」12其實自1945年末已有「聯藝」,「華聲」,「聯聲」等電影公司復員,復業,但由於一些主要電影工作者如關文清,吳楚帆,白燕等還在外地,而且一些香港原有的電影製片場地如「南洋片場」,「大觀片場」等受到破壞,已經變成廢墟一片;加上一些製片器材亦缺乏,因此香港電影業直至1946年才開始正式復甦。
「港土重光後,娛樂事業日趨蓬勃,尤以電影院,觀眾更形擁擠,每逢佳片放映,老早即造滿座。」13也有言「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中是粵語影片的盛產期。每年有200部粵語片問世,其中不少是粵劇片。」14但其實自1946年代後除了粵語片外,國語片也同時發展起來,這更是由於在內戰期間上海時局動盪,國內的著名電影人如張善琨,李祖永,朱石麟等;演員則有周旋,嚴俊和白光等紛紛南下。在此時張善琨與李祖永在香港成立了「永華影業公司」(1947-1954)並於1948年拍攝《國魂》及《清宮秘史》兩套轟動一時的著名電影。在1940年代末還有「大中華」,「長城」,「國泰」等國語電影廠出現,這些電影廠更出產了不少著名電影,如「長城」推出《一代妖姬》一片,哄動一時,成為一代名片。
踏入50年代,被喻為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15由於戰後香港社會還未完全復原,加上大量難民湧入,造成不少嚴重社會問題。而此時的粵語片為了迎合普羅大眾,為市民提供廉價娛樂,故推出不少粗糙濫造的粵話片,這些作品被稱為「七日鮮」 ,因為這些影片一個星期使能拍完。但此時亦有不少嚴肅認真之作,例如「中聯」的《家》(根據巴金的小說改編),「中聯」創業於1952年,其創辦人共有二十一位,他們全都是粵語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吳楚帆,張活游,馬師曾,吳回,白燕,黃曼梨等。他們創立「中聯」有一個共同目標:「拋開脫離現實,內容空泛的粵劇片,生產既娛樂大眾又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意識片。」16而在
「七日鮮」 影片充斥下致使香港粵語片變得低俗,為了改善香港電影這種粗製濫糙之風氣,一批有志向的電影人如:吳楚帆,吳回,秦劍,高魯泉,紅線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發起了一個名為「粵語片清潔運動」(圖右)去提高影片之質素,改善香港電影之發展。
粵語片在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產量驚人,而且類型眾多,有戲曲、武俠、喜劇、文藝、倫理等,可謂百花齊放。可是隨著戰後出生的一代逐漸成長,社會日趨繁榮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傳統粵語片己無法滿足他們的口味,故出現了以經紀,白領及工廠女工為題材的都市喜劇、模仿西方間諜片的偵探動作片、全盤西化的歌舞片等,更出現了陳寶珠,蕭芳芳等青春偶像片熱潮。
而同時「其實自1961年「邵氏」在清水灣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腳,開拓新院線,引進新科技……國語片的製作已非小本濫拍的粵語片所能及。」17而在60年代中最受市民歡迎的莫過於國語武俠片,1967年「邵氏」推出《龍門客棧》和《獨臂刀》轟動影壇,國語片在60年代中開始大行其道,相反由於市場之轉變,國語片之沖擊,加上1967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啟播,電視的普及吸引了一
批觀眾,粵語片之產量開始下降。同時當時的導演因粵語片產量下降為了維持發展他拍了許多低成本的粵語色情電影,踏入七十年代李翰祥導演開始以風月題材作為出發點,拍制了不少情慾電影,色情電影之興起亦成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電影業的一個特色。
1971年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再次把功夫片推上高峰,此時香港電影仍以國語片為主導,直至1973年才再次出現一部新的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翌年也有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到了1977年粵語片的產量才超過國語片,故到了1970年代中粵語片才重新興起。
10月25日,第十五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在杭州拉開帷幕。《神話》、《千里走單騎》、《十面埋伏》、《天下無賊》、《張思德》、《功夫》、《新警察故事》、《霍元甲》等10部風格各異的影片入圍本屆百花獎。
港片首度同內地影片同台爭奪「金雞」「百花」,這是否會成為下了多屆「多黃蛋」的金雞百花電影節評獎制度的有益促進,暫且難知。不過,這次金雞百花電影節對香港電影敞開大門,或許意味著香港與內地電影已經實現了從形式上的合作,逐漸邁向真正的融合。
上世紀80年代,在《少林寺》成功敲開內地電影大門之後,港產片如潮水般涌進內地。雖然不乏武打片,但槍戰片很快成為主流,港產片的火爆場面給內地觀眾留下了太多新奇的印象。這段鼎盛時期,香港年產影片300餘部,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雖非每部影片都取得了絕佳票房收入,但是絕大部分影片最終闖進內地,並受到內地觀眾的廣泛熱捧卻是不爭的事實,一批香港影星也由此脫穎而出。
80年代香港電影在內地的走紅,主要得益於內地的文化短缺。這種短缺並非一味指內地影視作品的數量,而是內地影視作品本身質量參差不齊,經不住港片的沖擊。但是,隨著經濟的突飛猛進,內地電影逐漸站穩了腳跟,一批在國際上頗有影響力的電影也慢慢收復了市場。而另一方面,香港電影人因為對內地經濟騰飛帶來的廣闊電影商機「垂涎欲滴」,在影片中開始有意無意地添加些「內地元素」,以博取內地觀眾的好感。當內地觀眾對港產片那種打打殺殺開始感到膩煩的時候,香港電影人就不得不認真琢磨內地觀眾的口味。而這種兼顧內地觀眾「口感」的製作風格,必然導致香港本土觀眾的流失。但是,相對於內地數億觀眾的廣闊市場,誰還在乎過去的那種小打小鬧呢?
還有,面對內地影視產業的迅速崛起,香港電影被迫越來越多地起用內地明星。《無間道》里我們看到了陳道明,《寶貝計劃》里出現了陳寶國。另一方面,無論是張藝謀還是馮小剛,也努力試圖在這兩種文化之間找到某種平衡點,《十面埋伏》和《天下無賊》中就有劉德華、金城武以及劉若英。
這么看來,香港票房收入的減少,應該是兩地文化融合不可避免的結果。這同時說明,香港電影已進入「後港片時代」。在「後港片時代」,從表面看香港本土藝人數量斷檔現象相當突出,目前仍舊為成龍、劉德華等寥寥幾棵常青樹艱苦把持。但是我們似乎不必為此過分憂心,因為越來越多的香港藝人開始了他們的「北漂」生涯,投身於內地發展。梁家輝就曾出演過《太行山上》,英俊小生魏俊傑在最近的電視劇《紅色記憶》中也出演了英雄何世昌,盡管起先觀眾質疑聲不斷,但魏俊傑的出色表演最終還是為觀眾所接受。
「後港片時代」是香港電影發展史的一個標志,但絕對不是香港電影產業的末日,起碼以國內這個廣闊的電影大市場來看,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的融合是發展的必然。既然是融合,經過陣痛之後,總會回歸到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而這或許應是香港本土影片的最佳狀態。再說,盡管表面看來香港本土電影似乎少了,但實則上更多的影人「北上」帶動了整個內地電影產業的進步,內地電影的「香港元素」也得以增加。
希望合用!
4. CCTV6演過的一部慈禧太後的電影是什麼
清宮秘史 194幾年的一部電影,講的是戊戌變法的,黑白的。還有講慈禧的不過是,彩色的,也在電影台播過,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
5. 清宮秘史的幕後製作
《清宮秘史》由原來的話劇《清宮怨》改變而來,姚克編劇。主要講述光緒皇帝、珍妃與西太後三人在戊戌變法期間的宮廷內部斗爭的故事,在舞台演出時深受觀眾的歡迎。一九四八年三、四月間,香港永華影業公司開始籌拍《清宮秘史》,確定由朱石麟任導演,白沉和岑范作為朱石麟的學生,擔任影片的副導演。舒適、周璇分飾男女主人公光緒和珍妃。他們合作過許多片子,早已配合默契,問題就在究竟誰來演西太後。朱石麟在上海曾經看過唐若青演的戲,她是中旅話劇團的台柱,所以他先約了唐若青。而舒適和舒綉文合作過,當時舒適就和大家商量,說舒綉文也有演西太後的願望。大家一聽舒綉文來演西太後都很贊成,因為演西太後得普通話好,舒綉文講得一口京白;而唐若青是湖南人,她戲是演得不錯,可惜就是湖南腔太重,很多字念不準。比如,她會把「小李子」念成「小泥子」。但是朱石麟因為已和唐若青約好,所以只能放棄舒綉文。
舒適周璇分飾男女主角
這個戲里的其他重要角色由洪波演李蓮英,鮑方演六君子之一,陳琦飾瑾妃……《清宮秘史》是永華公司請朱石麟導演的闖牌子的兩部影片之一,光緒確定由舒適扮演,除了扮相演技種種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舒適在當時舞台劇《清宮怨》中就飾演光緒皇帝。周璇在當時是最紅的明星,歌也唱得好,所以只要是周璇拍的影片里一定有她唱的插曲。《清宮秘史》里有周璇唱的兩首歌:《御香飄渺錄》和《冷宮怨》。其中《冷宮怨》只在第一版中有,後來片子要送到國外去放映,也許因為欣賞角度不同,也許因為片子太長,把《冷宮怨》剪掉了。原來的歌詞岑范導演還記得幾句:「君恩似海最難忘,瀛台有路空悵望。說什麼帝王家,說什麼富貴場,倒不如人間夫婦,落了個地久天長。」
周璇為人朴實謙虛
周璇為人朴實、善良,非常謙虛,不像一般的電影明星那麼張狂,拍戲時她總是說:「哦,是這樣的?我這么做對不對?……」處世很小心。此外,她還經常表現出女孩子家特有的「小心眼」:有時候她在演戲,副導演等幾個人在旁邊看看她,然後交頭接耳一下,她就不得了了,會在那兒憋上半天,最後忍不住跑過來問:「你們剛才在講我什麼?」所以大家常常會善意地開她玩笑。
6. 請問誰知道哪部電影中有清朝珍妃被投井的場面
不是慈禧命人把珍妃投入深井的,是一時慈禧生氣,叫珍妃去死,然後珍妃就說「:好,那我死給你看!」然後珍妃自己就跳井了,慈禧還叫李蓮英去拉著珍妃,可應經遲了,後來慈禧就推給李蓮英,說李蓮英沒拉著珍妃。
要是現在還有一本叫「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後」的書的話,可以去看看
7. 在哪可以下載到電影《清宮秘史》
土豆網
http://www.tudou.com/優酷網
http://www.youku.com/56.com
http://www.56.com/OPENv視屏
http://www.openv.com/酷6網
http://www.ku6.com/六間房
http://6.cn/這幾個都是免費的在線電影網站
可在線可下載無須注冊
沒有廣告
輸入電影名既可馬上觀看
相信一定符合樓主要求
祝樓主看的開心
8. 有沒有關於清朝道光皇帝,咸豐皇帝, 同治皇帝, 光緒皇帝這幾個皇帝的電影和電視劇 啊
梁家輝 飾 咸豐(《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
黃浩義 飾 咸豐(《少女慈禧》)
李青山 飾 咸豐(《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
翁家明 飾 咸豐(《戲說慈禧》)
王 輝 飾 咸豐(《一生為奴》,又名《恭親王傳奇》)
張 迪 飾 咸豐(《大清後宮》)
陳道明 飾 咸豐(《尚方寶劍》)
張 迪 飾 咸豐(《大清後宮》)
陶虹 沈曉海 《 咸豐王朝之一簾幽夢》
《大清後宮之還君明珠》(張晨光飾道光)
《萬凰之王》(陳錦鴻飾道光)
《漕運碼頭》(章申飾道光)
《鴉片戰爭》(蘇民飾道光)
《天地民心》(修慶飾道光)
同治皇帝、光緒皇帝 《一代妖後》、《大太監李蓮英》
《太平天國》咸豐、同治父子兩代都有。同治皇帝的少,但只要有慈禧的就有他,都是配角。
光緒皇帝多一點像《走進共和》、《庚子風雲》、《甲午戰爭》、《光緒帝與珍妃》、《大刀王五》、《瀛台泣血》、《清宮秘史》、《蒼穹之昴》。
9. 關於慈禧的電影有那些
關於慈禧的電影有以下幾部:
1.《清宮秘史》:是1948年由朱石麟執導,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黑白古裝劇情片。該電影以戊戌變法為主線,講述了上自中日甲午戰爭,下止義和團運動。由演員唐若青飾演慈禧。
2.《西太後與珍妃》:是1964年由易文執導,李湄等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在晚清,懿貴妃得干預朝政,設計把與她爭寵的漢女牡丹春鏟除。咸豐駕崩,懿擁同治為帝,藉助舊情人榮祿的軍力,排除異己,以西太後的身份垂簾聽政。
同治英年早逝,西太後扶植內侄光緒為帝。國勢日弱,光緒欲勵精圖治,西太後疑帝受其寵愛的珍妃唆使,雙方勢成水火。甲午戰敗,光緒銳意維新,卻遭西太後禁於瀛台,珍亦被囚禁。其後,義和團作亂,觸發八國聯軍入侵,西太後倉皇逃難,出走前逼珍投井自盡。
3.《火燒圓明園》:是1983年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梁家輝、陳燁、張鐵林等主演,其中劉曉慶飾演慈禧。該片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為歷史背景,講述了慈禧是如何從一位不被人注意的少女成長為咸豐帝寵妃的故事。1983年9月21日,該片在香港首映;同年,該片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特別獎。
4.《垂簾聽政》:是1983年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梁家輝、陳燁等主演,其中劉曉慶飾演慈禧。該片以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為背景,講述了慈禧從被選入宮到垂簾聽政的故事 。1983年10月20日,該片在中國香港上映。1984年,梁家輝憑借該片獲得第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5.《兩宮皇太後》:是1987年由王學新導演,方舒、劉冬主演,其中方舒飾演慈禧。講述「辛酉政變」後,載淳繼位,慈安、慈禧兩宮太後開始了垂簾聽政後,發生的一些故事。
6.《一代妖後》:是1989年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陳燁,陳道明,鞏俐,李岩等人出演的一部劇情片,其中劉曉慶飾演慈禧。影片講述了西太後慈禧、同治皇帝載淳和太監安德海之間的故事。
(9)滿清清宮秘史電影香港擴展閱讀: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
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
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10. 大型歷史宮閨片《清宮秘史》是那年拍攝的
1948年朱石麟拍了大型歷史宮閨片《清宮秘史(1948)》,引起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