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香港和台灣電影有什麼區別嗎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和台灣電影有什麼區別嗎

發布時間: 2023-08-30 16:30:32

❶ 巔峰期的台灣電影和香港電影哪個水平更高

香港電影吧,香港電影的巔峰時期在上世界90年代,當時的文化輸出也是相當厲害的,香港電影不僅是在國內地位高,在日韓的文化輸出方面也是相當厲害的,當時韓國誰還不知道張曼玉王祖賢啊,由此就能看出來,當時的香港電影是真的厲害,那一群港星基本上是拍一部火一部,很多電影放到現在都很經典。

但是最近幾年,香港電影的水平下滑很多,基本沒有什麼好作品出現了,還是重復十幾年前的套路,武俠搞笑也沒有了新意,觀眾不買賬,票房和口碑都很慘淡。但是台灣電影和電視劇最近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視線中,台灣的影視業正在發展,我還挺期待的。

❷ 香港電影和台灣電影有哪些顯著區別

台灣電影最大的特點幾乎每部都哭哭啼啼,好像台灣的演員不會哭就不會演戲似的。香港電影寫實性比較高,將社會的黑暗面拍的觸目驚心。

❸ 林青霞的台灣電影和香港電影哪個影響力更大

怎麼說呢,要說六七十年代的人應該都知道林姐姐的台灣電影吧,但是年輕人知道更多的是類似《東方不敗》這一類的香港電影。畢竟不是一個年代的,個人覺得沒什麼可比性,姐姐的台灣電影開創了瓊瑤電影的黃金年代,她的香港電影則開創了新武俠時代,影響都很大,只是對不同時代而言才會有所不同...當然,就我個人而言,還是喜歡姐姐的香港電影多一點,畢竟現代人已經厭倦了瓊瑤奶奶的純情劇了,但是武俠風一直都是各個年齡段共同的大愛啊~~~

❹ 台灣電影真的比內地差么

大型商業電影比台灣強,可是大陸商業電影的一大缺陷就是敘述方式,電影內容,價值觀甚至邏輯承接方面存在較大問題。所以我們看國產大片的時候或多或少會有一種尷尬的感覺。而台灣商業電影不拿手。很多電影是藝術電影。所以台灣電影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得獎數量在陸港台地區是最多的。有點偏科嚴重,而香港主要拍商業片。中國大陸則因為電影產業開發比較晚,所以也吸收了港台兩地的風格。比如張藝謀,賈樟柯就表示過以前看台灣電影對他們的影響,所以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和紅高粱有台灣新電影浪潮的影子,紅高粱甚至還請侯孝賢當監制。後來的十面埋伏也有李安導演卧虎藏龍和徐克功夫片的感覺。其實中國電影,尤其內地電影可以做大做強。就是請香港的影人指導商業片,讓台灣影人指導藝術片。大陸作為製片方投資就可以了。當然前提是放開一切言論,思想,畫面等方面的限制。以前整個東亞東南亞看華語電影,可是現在大多數亞洲人更選擇日韓或者印度電影來看。從這種對比來看,中國電影的確是沒落了,就算拍出戰狼這種只有雞血沒有思想的電影,就算國內票房破幾十億,在國外院線的表現甚至不如蠟筆小新大電影的票房高。

❺ 香港和台灣哪個電影比較好的

當然是香港 香港是東方好萊塢 有獨特片種功夫片和搞笑無厘頭

❻ 港台電影和大陸電影的區別詳細答案- 一定要詳細。

三個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香港電影比較注重商業化,娛樂性是第一要素,基本上從60年代邵氏公司以來都是如此。
台灣電影蔣介石期間比較多愛國主義電影,跟我們的主旋律差不多,還有瓊瑤片比較泛濫,80年代新電影後,出現了很多藝術價值很高的電影,這些電影通常不考慮商業元素,是華語電影的珍貴財富,台灣的商業片比較落後,近年來則多流行青春片,算是台灣特長的商業電影類型了
大陸電影在建國初期有些不錯的經典,後來隨著政治形式,大家也都知道,這期間基本沒什麼值得流傳後世的佳作,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算是大陸電影的黃金時期,雖然特別經典的電影不多,但是百花齊放,各種佳作層出不窮,整體素質恐怕是兩岸三地在1949年以後的最高峰,這期間政治風氣比較寬松,尺度也較大。90年代開始是名導演的時代,雖然出現了一些非常經典的作品,但是總體素質開始逐年下降,導演們的膽魄也是越來越小
近年來香港電影基本和內地電影融合,出現大量不倫不類的電影,應該算是華語電影史上最齷齪的時代

❼ 找個明白人問問,台灣的電影為什麼不如香港強

其實台灣有很好的人才
但最後都在國外發光發熱 如李安
觀眾不捧場是主因
台灣不少電影在很多國外影展表現都很好 但在實際票房都不理想
這是藝術片跟商業片難並存的問題
香港在商業片的行銷製作確是強過台灣

❽ 香港台灣的電影和大陸的電影有什麼區別

香港電影是從「警匪片」開始的,可以說「警匪片」是香港電影的一大特色,在香港電影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早期的香港電影在故事取材上都比較單調,電影本身沒有什麼深度,主題比較明確,節奏很快,基本都是純娛樂性質的。另一方面,香港電影的演員以及導演的文化素質相對不高,使得電影在很多方面給人的感覺是在做秀,不過香港電影比較適合喜歡尋求刺激的人。

台灣電影總讓人很郁悶,感覺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看一場奇特的鬧劇。台灣演員的演技之差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他們的表演方式就是一個字---喊,所有台灣演員的嗓門都很大,他們在電影里不停的喊,喊的同時擺出一些做秀的動作,或是擠出幾滴眼淚來。台灣電影的節奏很差,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如下場面:某個人奄奄一息躺在他的情人(或好兄弟)的懷里,說著臨死前最後要說的話。但這一說就是半個小時,說得觀眾都有些受不了了,只好請求他(她)快些死。總體來說台灣電影不應該稱其為電影,應該歸為「舞台戲」的一種比較恰當。建議大家在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看台灣電影,以免影響食慾,台灣電影給人的嘔吐感太強了。

大陸無論是演員、導演,還是製片的素質上都遠遠高於香港和台灣,大陸從影人士對漢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是香港和台灣所無法比擬的。大陸電影的層次和深度都要高於香港和台灣,在題材上也更為廣泛,演員的表現力和對電影的把握都相對較強,不會有太多的做秀的成分。大陸電影往往都能夠切入到生活中去,比較貼近普通百姓,像60年代的電影是以搞大生產,大建設為主流的,到了70年代農村題材的電影較多,80年代是知識分子的生活為主流,90年代是商戰片較多,可以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層次比較分明。

❾ 內地香港台灣電影的異同

個人意見:香港電影起步較早,五、六十年代是百花齊放的時代,明星雲集,有趣的是,那時候銀幕陰盛陽衰,林黛、白燕一批女星照耀了香港的夜空。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到了七、八十年代,情況就反了過來,陽剛之氣充斥影壇,周潤發、成龍、周星馳,一顆顆巨星相繼涌現。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九十年代後期,香港電影一蹶不振,這與當時政治、經濟原因不無關系。九七回歸,各行各業的港人都持觀望態度,一些人才也流失了;另外,經歷了金融風暴和全球經濟萎縮打擊的香港影市尚未恢復元氣。
<br> 內地電影起步晚,但在近十年來呈現繁榮的景象,並且逐步走向商業化。內地電影發展仍然十分緩慢,劇本大都靠歷史題材改編,靈活運用能力不夠,明星的票房號召力不足等等。根本原因我認為是體制問題,中國人口眾多,但市場潛力沒有被挖掘出來,政府政策阻礙了電影市場化進程。
<br> 相比而言,我更喜歡內地電影,香港電影故事情節低俗,很多都是照搬照抄好萊塢大片,少有深刻的作品。內地電影雖多是小製作,但是故事深刻,意味雋永。演員的表演更加細膩感人。
<br> 對於台灣電影不甚了解。引用一位台灣導演的話:楊德昌:整個華語電影范疇內,台灣電影都是比較「導演個人主義」。這跟香港的公司制差別很大。內地的話,剛好是兩者結合,像王小帥、陸川他們的電影導演色彩濃郁,但他們同時也在走公司制的運作。而台灣之所以容易出現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是因為在台灣做電影,你必須一個人能夠扛下包括資金、劇本籌備在內的所有事項。其實,提到台灣電影就想到我和侯孝賢,如果從積極的意義看,未必是件壞事,可以激勵那些年輕的電影導演,讓他們盡早趕上來,把我們的位置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