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在的香港電影衰敗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回歸大陸後人才流失,體制舒服,香港電影人的自律,很多題材不能觸碰,電影市場發生變化,現在以大陸市場為主要市場,所以電影人都對審查非常顧及,再加上大量合拍片的出現,因為大陸電影人的低水平拉低了港片整體質量跟數量。
B.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老導演不思轉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沖擊的問題等。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
C. 大隻衰是哪部電影里的名字
這是香港恐怖電影《炭燒凶咒》的男主角的戴積瑞的外號
炭燒凶咒 (2000)
導演: 鄧衍成
編劇: 鍾繼昌
主演: 陳小春 / 萬綺雯 / 尹子維 / 李燦森
類型: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2000-03-18
又名: Dial D For Demons
劇情簡介:
戴積瑞(外號「大隻衰」)有一對陰陽眼,能看到出沒在身邊的鬼魂。他與PJ、Pently、May是公司同事。戴積瑞常與女友家寶鬥嘴,但其實彼此都是愛著對方的。這天,May帶上自己的朋友森女與其他5人一起到度假村度假。到了度假屋以後,戴積瑞與家寶依舊吵個不停。但沒想到剛剛入夜,戴積瑞忽然燒炭自殺,剩下的人馬上聯想到積瑞下午時說這個地方的鬼魂跟別的不一樣,應該馬上離開。但不管剩下的五人如何逃脫,最後還是回到了原來的度假屋,只要誰的傳呼機想起,誰的死期便到。他們一個一個的死去,最後只剩下了家寶。在危急的關頭里,戴積瑞的鬼魂出現了,他要回來保護家寶之餘更知道了炭燒凶靈之謎……
D. 香港電影沒落了嗎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興起於70年代,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達到鼎盛,在當時世界電影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世界電影只要看兩極,一個是代表西方的好萊塢,另一個就是代表東方的香港。
但是到了9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就開始衰落了,從之前年產量幾百部影片,到後來的不足50部,一下子從天堂回到石器時代,縱觀個中原因復雜。有人說是回歸後才導致港產片衰落的,個人認為港片衰落與香港回歸中國沒有半毛錢關系,回歸後香港文化與教育各方面都沒受到大陸多少影響,看看如今的「港」就知道了。
在當時,97年的亞太金融風暴重創香港,電影行業受此影響也極大,但這也不能是衰落的主因。可以用事例看到,韓國電影娛樂業與印度電影的崛起正在之個時期前後,難道韓國與印度沒受當時金融風暴影響嗎?其實韓國當時所受的創傷比香港更重,這個時期韓國電影娛樂能崛起正是由於有政府的大力推動與支持,香港電影衰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香港當局的政策太寬鬆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沒有重視電影行業的轉型與引導,最終沒有跟上時代變化而衰落。
在當時香港電影已經到了題材枯竭綜合期,以前那些金庸古龍等名人名著,黃賭黑等等都被拍了個遍,自然題材與新意就會越來越越少,再加之金融風暴的重創,投資人拍電影沒人看,然後沒人看電影投資就會變少,惡性循環,這個時候政策都沒有去引導創新,還是一味在「炒冷飯",那自然就是由市場與資金去決定香港電影的興衰了,不過可惜的是香港電影輝煌從此不再了。
當一個人在生病初時沒有得到重視與治療,待它到了癌症晚期你再去救就意義不大了,香港電影就是這這樣一個真實寫照。
若問香港電影何時雄風再起?那就要它投胎重頭來過了,在當時成龍周潤發等明星的當打之年都沒有續寫輝煌成功,如今若再論,何其之難?人才斷檔就是最大的短板,連香港TVB這家「明星大學」如今都揭不鍋了,港片復興,路漫漫長。
E. 為什麼香港電影會衰敗
香港電影在過去幾十年中發生了很多變化,導致了它的衰敗。其中一個原因是,隨著中國大陸電影市場的增長,許多觀眾和製片人都轉向了大陸,使得香港電影市場受到沖擊。此外,香港電影在過去幾十年中缺乏創新,很多電影採用了老套的情節和角色,而沒有嘗試新的東西。這使得觀眾對香港電影產生了厭倦感,並導致了電影的衰敗。
F. 現在的香港電影越來越差,為什麼
只能說世道變了,沒辦法的事情。
香港電影業起飛其實來自於六七十年代,港英政府剛剛經歷完社會動盪,然後找專家弄了一個報告,發現主要是青年人有不滿,沒辦法賺錢也沒缺乏上升機會,因此在香港大肆開辟娛樂事業,青年不是很多想法、創作么?因此後來香港政府發了3個免費電視牌照,培養從演員到編劇再到工程、道具等人才,當年培養了人才,後來再大力發展電影事業,在政策上予以配合,開綠燈,以前在沒有電視錄像機之前,每逢一些好看的電視劇,真的可以做到「萬人空巷」,整條街都沒有人,跑回去看電視的景象。加上香港其實跟英國制度差不多,有分級制度,很多題材都可以拍,甚至英女王都可以拿來作為題材,比方說最佳拍檔系列,從英女王到美國總統,其實香港電影業曾經一度輝煌。
但是進入90年代,由於VCD技術的成熟,各種盜版橫行,直接打擊票房收入,電影本來就是有種半賭博性質的投資,不一定能收回成本,而後面加上盜版,雖然警方極力打擊盜版,但是做盜版的人還是非常多,從街邊小販再到無人看管的店面(逃避打擊,店裡沒人,就算警察去了也因為抓不到人,頂多充公盜版影碟,盜版影碟成本幾塊錢一張,當年香港人收入可以過萬,無人盜版影碟店附近都有人把守,看誰沒給錢,如果直接拿沒給錢就走出去就會被人找麻煩)。而後來加上網路的普及,別說正版影碟,就算盜版影碟都沒有生存的空間,大家都在網上下載影片,後來雖然立法管理了,但是也只是抓了幾個上傳最多最肆無忌憚的,然後後面就沒再抓,因為確實人太多,比方說BT下載,下載的時候,下載者也會上傳影片,一部影片可能會有幾萬甚至幾十萬香港人在下載並且上傳,香港法律規定只要涉及到上傳未經授權的影片都是違法的,但是確實人太多,不好搞,後來也只是抓那些特別嚴重的,上傳特別多甚至盈利的人。。。
其實最主要還有香港經歷過幾次金融危機,經濟轉型,很多老闆轉去投資房地產、還有遊客生意等等,捨得投資拍電影的人真的不多,加上大環境其實已經變了,整個娛樂事業,以前的電視業,如亞視,都支持不住,被收回牌照,退出免費電視廣播的行列(不過最近又在網路重新開台回歸),現在雖然有3個免費電視牌照,但是市場大環境其實變化很大了,比方說電視台拍攝電視劇也要考慮到將來更內地視頻網站合作,題材也要根據內地規定作出調整,而且大陸市場比香港市場大多了,很多明星坦言在香港當一線明星的收入還不如內地三四線明星的收入,因此很多人才紛紛都到了大陸進行發展了。不過香港電影業還是存在的,畢竟是創意工業,拍攝的題材也是多種多樣的,只不過由於確實大環境改變了,才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
畢竟現在娛樂方式太多,比方說網路電視、視頻網站等,急速轉變,傳統娛樂如電視、電影、電台行業的發展已經不同以前了,所以變化還是很大的,畢竟娛樂事業歸根到底還是要賺錢的,因此越來越多明星、編劇等人才回去大陸發展。甚至說香港有一些電影早在10年前就不在電影院上映,改在網路上映了,總的來說處在一個電子化的大時代,一切都在變化。
G. 分析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
分析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
香港電影經歷了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約三十年的輝煌之後,從90年代起到現在一直在衰落,當然,我們要限定一下,在這里只考慮商業片。在肯定這個事實的前提下,我就總結一下香港電影的衰落,之所以稱為總結 是因為,我本身對於這個問題非常好奇,就在各地找了大量的評論,經過認真的閱讀之後,便將介於主流和邊緣的、但是比較符合事實情況的觀點剝出,並用上所有先人們的論據,得出此文。
天時、地利、人和皆備
首先說香港電影三十年輝煌的原因,這一小節從外部原因講。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電影產業的發達程度與所在地經濟、社會環境密切相關,好比現在的大陸電影,繩索太多、限制過死,自然發展困難。
而六十年代的香港是什麼景象呢,經濟開始起飛,商貿逐漸繁榮,人口迅速增加,文化日益多樣,地區影響力迅速崛起,是不是看著像高中歷史課本,對,就是這樣,在這種環境大背景下,加上以邵氏電影公司為代表的商業資本投資電影產業,香港電影業在獲得了充裕資金的滋潤後,迅速崛起,不論是產量還是質量在當時的年代都是亞洲領先的。香港一度成為好萊塢之後世界第二大電影產地,並在東亞、東南亞國家建立了自己獨有的影響力。
接著,為什麼香港電影就在東亞和東南亞就勢如破竹呢,這就是當時這些國家的國情決定的,日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沒有形成有規模的電影產業,而東南亞國家的實力說實話來講離香港差了點,首先經濟起飛時間就晚了十年。
並且東南亞大量的華人也為香港電影的快速及普遍的接受提供了可能。
人和呢,就不用說了,以小龍為代表的幾代電影人(包括演員、導演、編劇等等)的實力直到今天來看仍是空前的。
武俠、動作片一統江湖
這里就不多說了,主要就是香港電影在當時以邵氏電影為代表的武俠片、功夫片的娛樂性、觀賞性已經能夠滿足香港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觀眾的觀影要求,畢竟以好萊塢為代表的西方大片還沒有進來,可以說,大部分的觀眾的眼光要求還不高。
刀光劍影、鬼哭神嚎的註定不長久
接著第二小節,問題隨之就出來了。刀光劍影、鬼哭神嚎的香港電影在縱橫了三十年的江湖之後,終於發現觀眾開始不買賬了,電影吸引力不管是在香港本土還是在海外都開始急劇下降了。
為什麼?很多人說了很多的外部原因,這些外部原因我會在下一個小節全部列出,但是我想在這里重點說的是是香港電影的內部原因註定會給港影帶來這樣的後果。
哲學講內因決定外因,用在這里特別恰當。我在上面已經說了,香港電影在輝煌的三十年裡主要還是以刀光劍影、鬼哭神嚎的武俠片、功夫片、鬼片為主的,這一方面是製片公司追求商業效益的直接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作為一個只有600萬人口,實體規模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洛杉磯市的三分之一(更何況好萊塢有三億人口的'廣大腹背),充其量也就只能和新加坡一較高下的,近代的一個世紀里才發展起來的海邊城市來說,缺乏深厚的文化積淀,進而缺乏電影製造的想像空間與素材空間,從而造成香港電影難出宏偉大作。
這一點才是香港電影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時代進步了、群雄崛起了
六七十年代的港影在東亞、東南亞頗有一枝獨秀的感覺,而進入90年代之後,港影將直接面對著三個勁敵;電視劇、西方大片、土著豪強。因為時代進步了、群雄崛起了。
首先在世界范圍內,電視的普及、電視劇的崛起將一大批電影市場活脫脫的剝離了。96年後,韓國電視劇橫掃亞洲就是一個典型表現。
另一方面,90年代之後,好萊塢突然意識到進攻全球市場,於是就果斷的來了,而且一發不可收,現在香港電影的票房記錄依然是泰坦尼克號創造的。可以說是恥辱啊!
就這樣,以好萊塢為首的西方大片用了大概十年的時間徹底將港片擊倒,進入新世紀的這些年,香港電影前十中本土篇一般都不會超過引進片的。
而香港電影人肯定要追趕啊,但是由於一些個原因,遲遲追不上,反而越發差距越大,其中一條就是盲目追趕,不計實際條件,那為什麼會盲目呢?這就又回到了內因上——缺乏深厚內功是很難站直的。
然後說土著豪強,主要是以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為主的東南亞小國的電影產業的長足發展,在這些國家國內市場,已經形成了本土片和好萊塢大片雙雄爭霸的局面,港影面對著雙重夾擊,多已戰敗退出。
內功耗盡,精氣西流
終於說到了香港電影耗盡內功的一刻,隨著港的回歸,香港電影面臨著兩個變化,第一是人才流走了,成龍、李連傑、周潤發為首的幾張大牌全部去了好萊塢,而近十年幾乎沒有有份量的新人出現,青黃不接已是不爭的事實;第二是審核制度強化了,這對追求自由的港影來說打擊是直接的。
其實在87年的時候,邵氏電影已經停產。這預示著,隨著市場的變化,資金問題開始出現。
而香港則面臨著十年發展的幾乎停滯:相比周邊的韓國、台灣、東南亞、甚至深圳來說是在走下坡路的,這樣一來,本來在文化積淀方面就有所欠缺的香港在資金和地區影響力方面都失去了優勢,整個港區包括電影行業在內的衰落自然不可避免。
所以,香港本身實體過小、精氣西流,發展停滯是電影業衰落的根本原因,而好萊塢的擴張,韓劇、日劇、東南亞電影的崛起則又加劇了這一局面的到來。
;H. 香港電影在進入2000年後一蹶不振的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的衰落,發生在1997-2002年這5年,這個時候的香港電影海外市場開始大片淪陷,而並沒有進入中國市場。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之後,院線制改 革,釋放市場活力,大陸市場才開始起飛,香港電影才認識到大陸的重要性,開始大規模的進入。大陸市場雖然在大幅擴大,但是香港電影並沒有獲得恢復的機會,因為大陸電影的本土文化親和力和大製作電影的投資力度,是香港電影所無法比擬的。香港電影無法跟大陸的本土電影力量競爭,導致失去復活的機會。注意,是失去復活的機會,而不是進一步衰落,因為她的市場實際上是增加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