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典港片推薦 港片高分經典電影 不能錯過的香港好電影推薦
“154年了,香港回歸中國,我們不想也不能再多等一秒了”《我和我的祖國》“回歸篇”中的這句鏗鏘有力的台詞道出了多少炎黃子孫的心聲。
廿五載香江奔涌,我們一路見證了香港發展的滄桑巨變。而香港電影,作為東方之珠最絢爛的那一抹光暈,也在不斷合作、交流、創新中煥發出嶄新生機。
明珠新彩,光影作證,讓我們用25部電影回顧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光影瞬間。
1997年
《97家有喜事》
《97家有喜事》是1992年《家有喜事》的“姊妹篇”,繼續講述一家三兄弟的爆笑故事。
黃百鳴和周星馳回歸主演,另有吳鎮宇、吳倩蓮、鍾麗緹全新加盟,在賀歲檔拿下逾四千萬票房。
很多橋段在歡笑之餘也結合時事,意味深長,一對崇洋媚外的夫婦遭到了全家上下的犀利回懟。
吳倩蓮飾演的小倩那句台詞相當解氣:我替你們害臊,中國人不做,做假洋鬼子!
1998年
《我是誰》
這部由陳木勝和成龍聯手打造的跨國大製作,是成龍動作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主要在非洲取景,充滿了獵奇驚險的異域風情,諸多動作戲如壁虎功攀岩,高廈天台格鬥,玻璃幕牆速旁則降等都成擾蔽為難以復制的經典。
1999年
《喜劇之王》
《喜劇之王》於1999年賀歲檔登場,毫不意外地收獲當年的票房冠軍。
片中很多靈感都來自周星馳的真實經歷,也是他由演員向導演的轉型之作。
“我是一個演員”“我養你吧”這些台詞小時只當笑話,長大方知背後的辛酸與意涵。
2000年
《花樣年華》
在萬象更新的世紀之交,王家衛偏偏選擇掉進懷舊里去。
看似在寫60年代的香港,內里裝的卻是30年代“舊上海”的綺夢。
“如果,我多⼀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起⾛?”
說的是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
2001年
《少林足球》
又一部周氏喜劇,又一部破紀錄的年度票房冠軍。
這也是周星馳與吳孟達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咸魚有什麼區別?”
戲里戲外,《少林足球》都為當時陷入低谷的香港電影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2002年
《無間道》
香港電影救市之作,港片難以逾越的高峰,影響力遠播海內外…
似乎怎樣形容《無間道》的地位都算不得誇張。
“我以前沒得選,現在想做個好人”
警中有匪,匪中有警,正邪莫辨,善惡交纏,《無間道》的意義不僅在票房,更在於為套路化的港產警匪片重新注入活力。
2003年
《PTU》
“穿上這身衣服,就是自己兄弟”
警與匪、情與理的沖突藉由一支槍,在一夜之間爆發。
幽暗、冷峻、暴力,都讓《PTU》極具銀河映像的風格烙印。
2004年
《新警察故事》
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簽署,香港電影人與內地市場的關系愈加緊密。
陳木勝和成龍合作的《新警察故事》也是合拍片的代表之作,內地票房突破4000萬元。
嚴肅起來的成龍依然拚命,在大巴之間閃轉騰挪,從會展中心跳下,貢獻了諸多嘆為觀止的動作場面。
“收手吧,阿祖!”也成就了吳彥祖最經典的反派形象。
2005年
《頭文字D》
2005年的香港票房冠軍,也是周傑倫主演的第一部電影。
最擅長“拍漫畫”的劉偉強再度貢獻了一部叫緩啟州好又叫座的漫改經典。
“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
2006年
《霍元甲》
《英雄》之後,李連傑時隔四年再演華語片,也是他認證的最後一部功夫片。
霍元甲對打世界高手,不僅是武藝的巔峰對決,傳遞的更是中華武術的精神:
“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2007年
《投名狀》
“納投名狀,結兄弟誼;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
《投名狀》是百變導演陳可辛的自我突破之作,大膽顛覆了古裝武俠片的套路,更被不少人視作李連傑的演技巔峰。
影片網羅了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三位巨星,投資號稱3億,票房卻並不盡如人意。
然而,來年豐厚的獎項認可,讓這部經典最終未被埋沒。
2008年
《葉問》
好萊塢有個“Iron Man”,中國有個“IP Man”。
從2008年《葉問》橫空出世到2019年《葉問4》傳奇落幕,甄子丹與葉問的十年,是互相成就的十年,也締造了功夫片最後的輝煌。
“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力量,但是我們中國武術,是包含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已及人。”
2009年
《十月圍城》
“革命之火快要成燎原之勢,一個嶄新的世界就快要來了!”
監制陳可辛與導演陳德森將幾十位明星調配有度,編織出了一部小人物為國捐軀的動人群像。
《十月圍城》書寫了一段屬於香港的革命歷史,也開辟了香港電影人主旋律創作的先河。
2010年
《歲月神偷》
香港往事不只有九龍城寨、黑幫警匪,也有市井小人物的悲歡浮沉。
《歲月神偷》以導演羅啟銳本人經歷為藍本,展現的正是香港普通市民家庭面對困境時的樂觀與堅韌。
歲月是真正的“神偷”,人生總是“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
2011年
《龍門飛甲》
作為《新龍門客棧》的續集,《龍門飛甲》是徐克的一次自我創新。
醉心於技術的“徐老怪”再次以3D實現突破,用大漠的雄奇蒼涼、武打的靈動飄逸,俠客的恣意豪情書寫了武俠片的新篇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2012年
《寒戰》
“《無間道》後,最好的香港警匪片”這曾是許多人對《寒戰》的評價。
《無間道》注重人文內核,《寒戰》則崇尚理性精神。
香港警察和司法體系內部的各方角力,鬥智斗勇將港產警匪片拍出了新味道。
2013年
《一代宗師》
王家衛十年磨一劍,“熬”出了這部《一代宗師》,也用12項大獎創造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紀錄。
影片看似是武林間的爭斗,實則仍是關於時間的悵惘,對已逝時代的眷戀與懷念。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2014年
《黃金時代》
“那些我將要去的地方,都是我從未謀面的故鄉。”
這是一部民國文人畫卷,也是一部散文詩一般的電影。
許鞍華對創作的堅持讓世人看到香港電影在商業之外的另一種色彩。
2015年
《捉妖記》
《捉妖記》以24.3億奪得當年的影史票房第一,也成為年度最大黑馬。
影片的成功離不開奇幻志怪題材與好萊塢合家歡模式的巧妙融合,更源自導演許誠毅的多年沉澱和對國產CG技術的不斷探索。
2016年
《美人魚》
33.9億!中國電影票房紀錄繼續由香港電影人刷新。
雖然口碑褒貶不一,但周星馳依舊留下了無數名台詞和名場面,也藉由這段人魚童話也傳遞出對環境議題的關切思考。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分鍾,假如地球上連一滴干凈的水,一口乾凈的空氣都沒有,你最想幹嘛?”
2017年
《追龍》
王晶的回勇之作,將跛豪與雷洛的故事講出了新味道。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甄子丹與劉德華的雙雄對弈是兄弟情義,也是時代浮沉。
《追龍》是王晶的情懷,更是觀眾的情懷。
2018年
《無雙》
“這個世界上100萬人只有一個主角。”
“只看到黑跟白的人,永遠是失敗者。”
既有燒腦的懸疑和反轉,又有震撼的動作和大場面,同時不缺乏對人性復雜的描摹。
《無雙》堪稱真正的港片復興之作。
2019年
《掃毒2》
13.12億票房,市場再度見證了港片的吸金實力。
邱禮濤熟諳警匪動作片的類型之道,劉德華與古天樂的對手戲也爐火純青。
“跟毒販講人權,會不會太迂腐了?”
2020年
《拆彈專家2》
從炸彈到核彈,從青馬大橋到赤鱲角機場...
邱禮濤將爆炸進行到底,也讓《拆彈專家2》從特效到動作全面升級。
“你們個個都說我有病,是這個世界有病。”
藉由潘乘風的執念、掙扎與救贖,劉德華也完成了“百尺竿頭”的自我突破。
2021年
《怒火·重案》
“對於任何目無法紀,公然沖擊法治的人,警方絕對不會容忍。”
陳木勝導演遺作,對他個人和港式警匪片都是一次華麗的總結。
甄子丹與謝霆鋒一正一邪,拳拳到肉,都讓警匪片回歸最經典的雙雄敘事和硬核動作。
2022年
2022年剛剛過半,在港片亦未缺席...
《邊緣行者》逆風上映,拿下1.49億票房,再度展現出港片的實力與韌勁。
接下來,更有《神探大戰》《斷網》《風再起時》《金手指》《掃毒3》《臨時劫案》等一批力作等待與觀眾見面。
“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這種拼搏進取、同舟共濟的獅子山精神也是香港電影人的特質。
讓香港電影歷經潮起潮落,依然生生不息!
傳奇待續...
香港電影,永不褪色!
❷ 如何評價電影《拆彈專家》
最近又回過頭來看了一遍《拆彈專家》這部電影,開篇最多的是炸彈爆炸的轟裂聲,那巨大的聲音由耳膜迅速地傳送到心臟,不經意間總會隨著突然的爆炸聲而受驚,那是從外到里的驚心動魄。
影片中很多演員都是我們熟悉的面孔,大咖劉德華自是不必說,還有一些我們在TVB劇中經常看見的幾個老面孔,如古天樂、張家輝、郭富城等,讓人不由地產生了莫明的熟悉感,或許是因為我們這一代是看著TVB劇集長大的,那些人在我們的記憶中仍舊佔了一席之地。
影片從頭至尾都讓人產生那種爭分奪秒地緊張感和凝重感,特別是劉德華飾演的拆彈專家章在山在每次拆除炸彈過程中,讓人又驚又怕,隨著劇情擔心著他能不能順利地拆除,又是怎麼去拆除,讓人想著不同的可能,那危機一觸即發,似乎也隨著那份沉重躁動著、不安著、緊綳著,下一刻會發生什麼誰也沒辦法預料,直到炸彈被安全地拆除。就像在被悍匪圍困的紅磡海底隧道,一位年輕人被匪徒發現了他的警察身份,隨後被姜武飾演的火爆作為人質全身捆上炸彈,在放出隧道的那一瞬間啟動了引爆器,想看看章在山無能為力時的痛苦。那位年輕警察在見到章在山時還能強作鎮定,寄希望於他能拆除身上的炸彈來解除這迫在眉睫的危險,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拆除過程依然毫無進展,那一刻年輕警察所有的鎮定分崩離析,再也沒辦法偽裝。人在危險面前最真實的情緒也很好地呈現在鏡頭前,不停地向章在山呼喊「救救我」,他的慌亂和害怕煎熬著所有人的心,那一刻他是多想有生的希望,他的絕望也煎熬著這個拆彈專家的心,即使他不停地尋找著方法,但最終也不得不接受著眼前的事實,在所剩時間不多的時候,章在山表情鄭重而嚴肅地向那個年輕警察大聲強調著」你是警察,你有責任,不要靠近人群,不要靠近車群「,試圖讓他能接受這殘忍地事實,也提醒著他最後的結局和自己作為警察的責任。我不知道這種畫面觸動了多少人,但是我卻被那種真切的無能無力地痛苦觸動了。除去警察這個身份,他只是個普通人,他的人生還有很長,但在炸彈爆炸的那一刻,所有的不甘、可能都到此終結了,什麼也沒留下。不得不說,即使你再強大,在生死面對還是會害怕而脆弱。
影片的最後,需要拆除在隧道兩頭定時爆炸的兩車威力巨大的炸彈,面對紅線和黃線二選一的情況,章在山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責任,為了整個香港的安定,沒有猶豫和掙扎地做了最後的決定,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另一個人,而自己葬送在了爆炸中,再也不能活過來。而我們也沒能看到一個完美的結局。
離場時同事和我說不喜歡這樣的結局,為什麼不是皆大歡喜。我說只有遺憾才會讓人印象深刻和深思,久久不能平靜。
劉天王是我唯一算迷過的明星吧。大概是我中學的時候。
這次看他這個年紀這個地位拍這個片,從貨車上翻到地上,感覺都替他疼了,真的很敬業。
場面是大場面。結局也是必然的,增加感染力。
而且也不是那種英雄無所不能的英雄片。
姜武的弟弟的改邪歸正讓我覺得有點莫名。是為了三觀正確嗎?
宋佳太高了,兩人站在一起,襯得劉天王很矮。
小警察的出現很多人說很感動,我怎麼覺得有點奇怪呢。一個警察,為什麼在那種環境下還能不經意的掉出警官證呢?我一直在等著這個小警察和三個退休警官在隧道裡面搞破壞救人質呢。我真是英雄片看多了。
上映6天,2.5億票房,上映之前普遍被人們看衰的《拆彈專家》,居然實現了逆襲,在五一擋四大華語電影中突圍,穩坐五一檔新片龍頭老大。
就連還在養傷的劉德華都激動地親錄VCR表示說: 「謝謝所有老鐵,為票房付出的那種力量」。
在電影正式上映之前,關於《拆彈專家》要撲街的言論就已充斥在各大社交平台。
除了同期的競爭者們太強大之外,香港警匪片近年來所呈現出來的頹勢,也是眾多觀眾不看好的原因。
作為香港電影的一大標志,警匪片曾是口碑與票房的保障。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香港警匪片似乎被施了某種魔咒,不光逐漸喪失了往日的風采,有時甚至還會淪為「爛片」的代名詞。
可萬萬沒想到,五一小長假之後,《拆彈專家》居然成了上檔新片的票房冠軍,不僅「成功打臉」,更讓許多熱愛香港警匪片的影迷們驚呼: 「熟悉的香港警匪片回來了!」
豆瓣網友對該片的評價是「香港警匪片的歸來」
源頭
若要說「回歸」,那就得先知道,過去的警匪片是個什麼樣子?
其實早在二戰之後,隨著香港電影業的繁榮,警匪題材就頻頻被搬上大熒幕。
那時候的警匪電影以懸疑推理類為主,主要講述的都是警探破案的故事,和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香港警匪片有著很大的差別。
1985版《警察故事》中的成龍
到20世紀70年代末,受新武俠片電影的影響,以成龍為代表的新一代香港電影人,陸續拍攝了包括《警察故事》在內的諸多經典警察題材的電影,掀起了新的「警匪熱」。但這些電影多是借著「警匪」的殼的動作片或者喜劇,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警匪類型片。
業界普遍認為,香港警匪片真正的源頭,起始於1986年。
《英雄本色》小馬哥
這一年,《英雄本色》橫空出世,不僅破了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為幾位主創斬獲大小獎項無數,更是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於警匪片的認知,為警匪類型片的出現開了個頭。
在《英雄本色》里,黑幫、壞人不再是無厘頭、只知道打架的小混混,而被賦予了更多「浪漫色彩」,成了有血有肉的、復雜的人。 「小馬哥」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一度成為人們爭相模仿的對象。
借著《英雄本色》的東風,吳宇森又接連拍攝了《英雄本色2》、《喋血雙雄》等影片,也都有不錯的成績。
隨即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製作警匪片,這一類型片在這個時期初步形成,並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時代。
但好景不長,隨著最開始的熱潮散去,以及香港回歸在文藝界所產生的連鎖反應,香港警匪片在1992年至1996年,有過一段沉寂。
打破這個沉寂的,是兩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名字: 劉偉強和杜琪峰。
《古惑仔》中的經典銀幕形象
前者於1996年前後,將漫畫《古惑仔》搬上了大銀幕,給香港的警匪片打了一劑強心劑。陳浩南、山雞等古惑仔形象再次顛覆了人們對於警匪片的認知,在當時掀起了一股「古惑仔風」。
而杜琪峰於1996年創立了銀河映像,1997年時推出了《一個字頭的誕生》,並在日後陸續推出了《暗花》、《槍火》、《PTU》等可以留名影史的佳作。 這些作品在確立銀河映像「黑色」風格的同時,也將香港警匪片推向了又一高峰。
自此,香港警匪片也成了繼武俠片後,香港本土電影的又一標志。
北上
2002年至2003年,香港警匪片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無間道》系列。
《無間道》劉德華與梁朝偉天台對峙
除了保留傳統警匪片的特點外,《無間道》在故事性上有了一個極大的突破。更加復雜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劇情設置,更多文戲的加入,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有人評價,《無間道》的出現是對港產警匪片的一次總結和升級,使得警匪片一改以往英雄動作片或喜劇片附庸的尷尬地位,成為一種完全成熟的類型形態。
《新警察故事》
此後幾年,警匪片的勢頭不減,銀河映像的《黑 社會 》、陳木勝的《新警察故事》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也就是在同一時期,發生了一件再度改變了香港警匪片命運的事情: 2003年,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正式簽署,大量港產的電影有了登陸內地大銀幕的機會。
加上香港本地的電影市場遭遇天花板,此後幾年,大量的合拍片開始出現,越來越多電影人選擇將內地作為他們的新陣地。內地的市場、資本,也成了決定香港警匪片今後走向的重要因素。
但想在內地延續香港警匪片輝煌的願望,並不那麼容易實現。港片北上,首先要面對的問題自然是水土不服。
因為缺乏相關的 情感 共鳴和文化背景,很多觀眾表示「警匪片看不懂」。為此香港電影人們要麼在遭受了諸多碰壁和打擊後遺憾離開,要麼就必須在傳統和變革之間做一些取捨以適應新形勢。
「我們會越來越依賴內地市場,作為我們的重點市場,我們的故事都有照顧到內地觀眾,一定要有共鳴,才可以拍。」 香港安樂影片有限公司總裁江志強在談及這一問題時這么說。
除了觀眾,審查也讓「尺度頗大」的香港警匪片束手束腳,渾身不自在。
「雙結局」便是這一時期所形成的一種「奇觀」:為了照顧兩地的觀眾,很多合拍片會准備兩個版本,香港版的比較「原汁原味」,而內地版的則更好通過審查。
可這樣的怪相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相反很多生硬的結局遭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反對。
幾年下來,香港警匪片的落地並不算成功,除了《寒戰》等少數作品外,大多數的警匪片(不管是引進的還是合拍的)在內地的反響都不算好,2016年杜琪峰的《三人行》更是口碑、票房雙雙慘敗。
香港警匪片的北上之行,並不順利。
復興
但是,水土不服並不是香港警匪片始終難以俘獲大部分觀眾、逐漸式微的唯一原因。
《無間道》之後,港產警匪片本身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無間道》可以說是警匪片「文戲的巔峰」,據說劉德華在拍攝前甚至主動要求刪掉其中的動作戲,以突出文戲。
這讓看膩了打打殺殺的觀眾們覺得耳目一新,也改變了警匪片的走向。
杜琪峰曾說:「 《無間道》的最大成功在於振興了香港電影業。我希望這一部電影的成功不會掀起一陣跟風,而是刺激電影人創作更多有趣的題材。」
可事與願違,《無間道》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大大限制了香港警匪片的發展,加上香港市場的萎縮,進一步壓縮了電影的投資,越來越多電影開始舍棄打鬥、槍戰,而用文戲、對白取而代之,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電影身上都有《無間道》的味道。
而警匪片的北上,打開了內地的市場,吸引到了內地的投資,又讓警匪片開始進入另一個極端: 一昧強調大場面,情節又被大大弱化。
有創作者指出,這正是為了取悅習慣了好萊塢大片的內地觀眾所做的改變。
標桿的出現、市場的擴大,這本是兩件好事,但卻讓長久以來一直「野蠻生長」的香港警匪片有些不知所措。
更讓人感到不安的,是創作者的斷代。
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
劉偉強、杜琪峰之後,香港能數得上的優秀警匪片創作者屈指可數。很多人有過短暫的閃耀,但隨即又沉寂了下來。
演員方面,拋開像杜琪峰等人愛用固定班子這些因素,香港能演好這類影片的演員也確實不多了。
《樹大招風》中飾演季正雄的林家棟
上個月,林家棟憑借《樹大招風》收獲了他的第一個金像獎影帝,緊接著就有人發出疑問: 像他這樣的演員,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以後再想拍這類角色,我們還能找誰?
盡管包括爾冬升、林家棟等人都曾否定過外界的這種看法,但從現狀來看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現階段的香港警匪片,仍處在一個吃老本的狀態。
種種問題決定了,香港警匪片在時代的洪流下,勢必會面臨著巨大的沖擊。 北上困境只是它所面臨問題的一個體現,本質上是有限的香港電影市場對警匪電影的限制,以及突破限制所必須面臨的陣痛、取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拆彈專家》的成功,或許能給影迷和創作者們一些提振的作用。
至於這能不能帶動警匪片的復興,現在說來或許為 時尚 早。 但它成功的要訣:文戲和武戲的比例、大場面和小 情感 的契合、傳統元素的囊括與新題材的開拓、多類型演員的加入等,都是值得今後的創作者們研究乃至借鑒的。
香港電影市場有限,香港電影想要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突圍,北上是必然的,然而在北上的過程中,怎麼能不丟掉自己的東西,又不一昧固步自封,是所有創作者必須考慮的。
《拆彈專家》給了我們一些希望:香港警匪片還沒死。
至於未來呢?
希望爾冬升導演那句 「最好的警匪片還在未來」 可以成真。
今天晚上跟閨蜜去看了 拆彈專家2 ,看完出來的第一感受就是「燃」「炸」,全程節奏緊湊不磨嘰,值這個票價。
開頭前兩分鍾直接就來核爆炸戲,給我看的一愣一愣的,之後平鋪直敘,講述主角華仔的故事,如何因傷造成性格的轉變,以及與恐怖組織復生會的因果關系,與戰友和女友的 情感 糾葛,本片中華仔演技極為出彩,在兩種不同性格狀態下的演技,能一直抓住觀影者的情緒,劉青雲一如既往的穩定,倪妮也貢獻了不俗的表現。
本片中的特效也極為出彩,開頭的核爆以及後續的連續的槍戰、爆破畫面還有最後的大爆炸都看得出製作精良,尤其對爆炸後的細節處理下了很大的功夫,配合影院的音響能給人很大的震撼。
《拆彈專家2》作為今年賀歲檔無疑是極為成功的,並且我認為後續票房還會持續升高,如果喜歡華仔或者這部電影的,不要猶豫,趕緊去觀看吧
只記得這一幕:
劉德華對身上綁滿炸彈的年輕警察說道: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責任,遠離人群,不要靠近車輛,現在原地,這樣的傷亡才是最小的,你清楚嗎!
年輕警察哭泣著說道:我是警察,我有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這樣傷亡才會最小。直到被炸彈炸的粉身碎骨。
單憑這一幕我就覺得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面對死亡時,只要是人都會感到害怕和恐懼,但他是警察,他的責任就是保護廣大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他獻出了生命踐行了自己入警時的承諾。
這位警察是個英雄,電影《拆彈專家》全劇的核心都體現在他的身上。
最後,當他掉下火海,與曾經默契的同僚對視的時候,不知是否還能「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竟然有點期待第三部
首先,《拆彈專家》完成了港產片近年來少有的逆襲。在外界普遍看衰的情況下,當時上映6天,狂掃2.5億票房,可謂成績不俗。
從劇本的角度來看,至少對於主要任務的刻畫更加立體,正面人物(劉德華扮演的章在山)存在弱點,反面人物(姜武扮演的火爆)也並非十惡不赦。此外,將悍匪試圖炸毀隧道與香港股市相呼應的橋段也比較巧妙。 再來說劉德華。不可否認,這部電影在劉德華受傷期間上映,的確存在不少死忠粉絲支持偶像的感情分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劉德華在其中演繹了一個不完美的完美英雄。對待感情,他專一但不善言談,知道最後發簡訊對女友說出「我愛你」。論過程,扮演拆彈專家的劉德華也並非無所不能。當一名警察身背炸彈時,他知道無力回天,只能要求前者遠離車輛和人群,這更加貼近現實。論結局,劉德華沒有拯救一切,而是選擇犧牲自己,保全了隧道的基本結構。
劉德華扮演的不是完美英雄,但這種真實更加動人, 最後還是要吐槽一下。第一,宋佳的演技實在是令人捉急,完全不在線。第二,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姜皓文,眼睛也沒有給人驚艷之感。感覺金像獎頒獎給他更像是對姜皓文多年努力的補償。(文H)
很榮幸評論你的問題
單說一個人,黃天諾。
對,就是那個身綁炸彈的年輕警察。
整部電影演完,我對這個出現在電影前半部分的小角色念念不忘。
年輕、缺乏經驗、滿腔赤誠,一看就是一個剛入警隊不久的菜鳥。
我對這個角色的代入感很強。胸前沉甸甸的炸彈,胸中沉甸甸的責任。
雖然害怕到顫抖,這個年輕的小夥子還是竭力以一個警察的身份要求自己鎮定,「我爸教我的!他也是個警察!他告訴我要淡定!」
章在山命令所有人撤退之後,他崩潰了,為自己倒計時是多麼令人絕望的事情。
「你要記住你是一個警察,你有你的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這樣傷害最小!」
這是這個年輕人最後得到的命令。
雖然我知道拋開警察身份,普通人在這種情況下也會選擇這樣做,但是自己身份給了他最後直面死亡的勇氣。
絕望的喊聲回盪在夜色中
「我是警察!我有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
「我是警察!我有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
「我是警察!我有責任...」
巨響之後,黃天諾三個字將永遠在警徽中閃光。
《拆彈專家》好看。
這類影片很難拍。看著片名,大家都幾乎能把內容猜到八九不離十,要出新意,很難。
再加上,「我是一個警察」,這句話的意義在《無間道》系列被深刻詮釋後,也很難再有更出彩的演繹。
然而《拆彈專家》,全都做到了。
章在山(劉德華飾),是香港警方的一名拆彈專家。他在執行卧底任務時,為阻止歹徒啟爆 汽車 炸彈對付警察,暴露了身份。
犯罪頭目洪繼鵬(姜武飾)逃脫後,對章在山抓捕他弟弟的「被叛」行為恨之入骨。後來,洪繼鵬回到香港,策劃了多起炸彈襲擊案件,更在紅磡海底隧道脅持數百名人質,揚言炸毀隧道。其舉不僅意在報復章在山,更蘊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在於對「我是警察」,做出了更直擊人們心靈的詮釋。
在談到為什麼選擇拆彈專家這個高危職業時,章在山說,他認為「正義凌駕在他的生命之上」,他是警察,就要「用生命去保護生命」。
章在山在拆彈現場,總是身先士卒地面對危險;他不止一次地,隻身犯險,勇敢面對洪繼鵬,盡量挽救人質;女朋友遇險,他一起面對生死;就連匪首的弟弟遇車禍,他的第一反應也是要送醫院;最後,更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同事,為守護隧道壯烈犧牲。
在影片中,讓我感動得潸然淚下的,還有一名年輕的警察,黃天諾(蔡瀚億飾)。
事發當天,他正陪著爸爸和好友出遊,在海底隧道被挾持為人質。當歹徒發現了他的警察身份,將他身上綁滿了炸彈,當眾放了出來。
年輕的警察很害怕,但努力保持著鎮定,希望有生還的機會;但時間來不及,章在山必須選擇放棄,他激勵年輕人,「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責任,遠離人群和車輛,站在原地,傷亡才最少。」
黃天諾絕望的、但卻堅定,在自己「我是警察,我有我的責任……」的喊聲中,爆炸了。
那一聲巨響,重重地敲在了觀眾們的心中。
「用生命去保護生命」,是章在山們的職責;「勇於犧牲」,則是章在山們的誓言。
港式警匪片中別樣的「花」——《拆彈專家》
「正義比生命還重要!以生命保護生命。」警官章如山在演講台上道出:比喻自身猶如寓言里的鼠群中挺身而出替貓裝鈴的老鼠的同時,我就知道這故事結章節附註定是場悲劇。
電影主要講述了由劉德華飾演的章在山是香港警隊「爆炸品處理科」的一名高級督察。七年前,他潛伏到由姜武飾演的頭號通緝犯火爆的犯罪團伙中,在一次打劫金庫的行動中,章在山表露了其拆彈組卧底的身份,與警方里應外合,成功阻止炸彈引爆,並將火爆及其弟的犯罪組織一網打盡,可惜在千鈞一發之間,火爆逃脫並揚言誓要報仇。
復職後的章在山很快被晉升為警隊的拆彈專家。七年後,香港接二連三遭遇炸彈恐怖襲擊,警方更收到線報大批爆炸品已偷運入港,一切跡象顯示香港將有大案發生。就在香港人心惶惶之際,城中最繁忙的紅磡海底隧道被悍匪圍堵攔截,數百名人質被脅持,終於現身的火爆威脅警方炸毀隧道。章在山唯有將火爆繩之於法,才能拆解這場反恐風暴背後的驚天陰謀。
不再有最後一秒營救,不再有完美結局的英雄,看到華語類型片也在逐步改變。以敵我結怨代出「拆彈專家」這一技術兵種,並提供了處理各式炸彈的方式方法,華仔甩下綁滿炸彈的警員人質落荒而逃的反英雄戲腦洞大開,可以精彩的做為反類型案例直接寫進警匪片 歷史 。紅隧的攻堅戰也很扎實。它的「主旋律」是港式的,而華仔真的偏愛這種「結局」。對於曾與李修賢合作多部警匪片的邱禮濤,處理動作場面駕輕就熟。雖仍為合拍片,演員融合的很好,內容上也沒有為大陸市場做妥協,難能可貴。
商業大片的架子和元素都很齊備,但缺少大片的質感,人物和 情感 更欠缺細膩的一面,整體評價3星半。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拆彈專家》這部電影講的是章在山石是港警隊爆炸品處理科的一名高級督察官。七年前,潛伏在頭號通緝犯洪繼鵬的犯罪團伙身邊。在一次打劫金庫的行動中,章在山暴露了他自己拆彈組卧底的身份,並且與警方里應外合,成功的阻止了炸彈引爆。且將洪繼鵬和他的弟弟犯罪團伙一網打盡,可是洪基鵬逃脫時並揚言說要報仇。復職後章在山很快的被晉升為警隊的拆彈專家。
七年後,香港接二連三的遭遇爆炸襲擊,警方也得知大批炸彈已經運入港。一切的跡象顯示,香港將有發生一場大戰。就在香港人心惶惶的時候,城中最繁忙的某海底隧道被歹匪攔截,數百人平民已被要挾。終於現身的洪繼鵬威脅警察說要炸毀隧道,只有章在天將洪繼鵬繩之於法,才能拆除這場反恐風暴背後的驚天陰謀。
在以往的英雄敘事里,除了主人公以外的其餘警察全部都是一群無能之輩。某種程度上來講,這部影片也是如此,不過還是看到了幾個雖然個性不鮮明。只能為拆彈專家瞻前顧後,但也不輸銳氣,也是一位可圈可點的硬漢。
前面所有的一分鍾營救都在意料之中,讓我們唯一感到意外的也就是唯一的淚點,在結局,紅線與黃線之間,這一次他竟然選錯了。本來以為會鏟除個大惡棍的圓滿結局,抱得美人歸的圓滿結局,在這500公斤的大爆炸中,已經化為烏有。手機里那條我愛你的簡訊,像是冥冥之中本來一種不說就來不及的感覺,也成了一句結束語。他在救出被綁架的女友的時候,無比堅定自信,輪到自己的時候,卻做好了最壞的准備。這部影片的結局讓我們看了感觸之深。
❸ 十月圍城電影評價如何
九十年代之後,尤其是九七香港金融危機之後,香港電影就走上了一條穩步下降的道路。中國在加入WTO之後,隨之也簽訂了當時香港電影人認為的保命符CEPA協議。CEPA簽訂之後,不少香港電影人北上,形成了內地與香港電影合拍史上的一股風潮。一些人保持著香港電影中的市井氣息,一些人選擇了內地較為喜歡的家國敘事脈絡,還有一些走上了一條不斷炒冷飯的不歸路。
2009年好像很近,但又好像很遠了。
❹ 為何香港要拍那麼多警匪片。。觀眾早看膩了吧
警匪片一直都是香港電影最主要的類型片之一,但近年來難以拍出新意,觀眾因此流失,片商一時也對此失去了信心。
警匪片在香港已有很長歷史,也是很多香港導演喜歡嘗試的題材,從早期以冷、熱兵器和肉搏為戰斗方式的《英雄本色》,到強調正邪對峙、角色互換的 「無間道」系列,再到「信息時代」的《竊聽風雲》。警匪片作為最能體現香港城市文化和最能投射香港人自我身份的電影題材,在內地市場同樣十分重要。
隨著2003年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正式簽署,對幾近頹敗的香港電影而言,無疑是一次「絕處逢生」的機遇。 然而,港產片進入內地市場後面臨著文化差異、審查制度等問題,使之一方面維系著「港產片」的名號,另一方面又不斷付出「港味盡失」的代價。製片人江志強認 為,警匪片可能是香港類型片的最後一戰,香港的編劇和導演花了很多努力,對警匪片做了很多創新,用不同的角度和故事來表達。
但香港警匪片的高峰期在幾年前已經過去了,現在走向沒落的途中.
畢竟一種東西看多了,大眾會產生審美疲勞的
❺ 電影《風暴》中劉德華有沒有帥到你
《風暴》是一副好皮相:槍戰戲夠狠夠勁,一比一重搭時代廣場附近的街景,警匪街頭巷尾大肆火拚。CG效果的輔助下,中環地表塌陷,維多利亞港上山雨欲來風滿樓——《無間道》之後第十一個年頭,香港導演的作品中終於又開始玩槍、歃血,子彈橫飛,警匪惡斗。但後「無間道」時代的香港警匪片再也抹不去「雙面卧底」的符號印記,所有人物再也不能生活在非黑即白的單純世界,每個人都在灰色地帶天人交戰,不管誰主沉浮,終究沒有贏家。
《風暴》被譽為「內心戲與動作戲並重」的名頭絕對沒錯。戲劇矛盾強烈的人物關系絕對不亞於《無間道》,而如果說《無間道》是雙線並行,共同吃重的平行線,那《風暴》更像一個以華仔飾演的警官呂明哲為中心的同心圓——影片的核心在於呂明哲這個人物的分裂蛻變,換言之,呂明哲這個角色內心自我分裂出劉建明和陳永仁:一個奉公守法,原則為先;一個以暴制暴,血債血還。一個要做一個好警察,一個要做一個好兄弟,可惜,這兩者在某些時候,無法並存。
林家棟飾演的陶成邦應該算一個和呂明哲相對立比較的故事線,最重要的一條輔線。不過這條輔線更簡單純粹:一個古惑仔為了一個心愛的女人想做一次好人的故事。簡單,但說得通,也夠煽情。
本片到底是在說正義與法律到底何者為先的問題。香港一直自詡為華語社會一個最依法辦事的地方,承襲自大英帝國的民主與法制之風,讓這個城市裡的市民相信自己可以用法律保護自己,讓警察相信法律可以代替警棍伸張正義。但是,即便最接近完美的制度,仍舊有可以被對立方利用的破綻:沒有證據便不能受到法律制裁。曹楠(胡軍 飾)和呂明哲玩得正是這樣一個貓鼠游戲。胡軍演繹出了一個穿西裝的悍匪,兇狠而囂張,得寸進尺,步步緊逼。呂明哲步步後退,鋼牙咬碎也要依照法律程序把他送上審判台。這時候他是一個正直卻軟弱的好警察。線人(姜皓文 飾)和女兒的慘死是壓下來的最後一根稻草。自此之後,情勢急轉直下:製造偽證,見死不救,欺騙,私慾,邪念,呂明哲內心開始分裂,法律的神聖開始模糊,復仇的慾望開始清晰,好警察開始隱去,好兄弟站出來,襯著背後的腥風血雨,大開殺戒。
其實,正義本身就具有雙重性:程序的正義性抑或目標的正義性。這也許是自從法律學誕生以來就未停止探討的問題,卻永遠不會有一個兩全其美的答案。影片創作者把這個議題放在風暴降臨前的香港,高壓氣旋讓這個城市籠罩在一片緊張而陰郁的氣氛當中。影片最後,中環地表裂開,整個城市一片狼藉,我看得內心竟然有一種放肆發泄的爽快之感:香港再不必是那個被好萊塢機甲戰士和怪獸打鬥的戰場,它被自己人打造成一個火拚後的廢墟,一座人性淪陷的傷城。簡直是令人震撼的自毀美學。
《風暴》看得我有點傷心。看52歲的華仔穿著重案組制服,被「主角光環」籠罩,一次又一次跳樓、格鬥、爆破、中彈,跌倒,再爬起來繼續追,繼續打,覺得好辛酸。站在膀大腰圓的胡軍面前,這個曾經讓多少女人不知怎樣愛他才好的「四大天王」之一卻顯得那般瘦弱,疲倦,衰老。就像站在新興的、蓬勃的、財大氣粗的大陸電影市場面前,香港電影就像一個又瘦弱又無奈又有點不知所措的老去之人。那一瞬間,我再也無法回到劇情裡面:這個故事似乎變成了一個當下港片現狀的巨大寓言。
今年是CEPA簽訂十周年。這是香港影人北上的起始點,是香港電影史無法忽略的轉折點,是媒體拿來說事兒的大背景,是學者研究無法忽略的意識形態。這個條約到底給香港電影帶來了什麼,又讓它失去了什麼,這不是一篇兩篇文章能探討得清楚的事情,也不是這篇文章要探討的主題。但近半年《狄仁傑之神都龍王》、《逃出生天》、《掃毒》、《風暴》等先後上映,構成的這個奇妙場域實在不能不讓人聯想到這個時代華語電影的現狀:青黃不接的香港影壇,每年不知要看到幾次劉青雲和古天樂在大銀幕上演對手戲,華仔這把老身板還要在大銀幕上上躥下跳,「用繩命在演戲」,靠這些老面孔撐場觀眾終有一天要厭棄的,而若像徐老怪一樣與時俱進換上一批兩岸三地青春偶像派的陣容,又真真讓人覺得劇本和表演完全兩層皮,好的創意想像幾近毀在僵硬的面部特寫和生硬的台詞中;近幾年被指責「北上圈錢」被罵慘的香港導演們,極力想在大陸市場和港片特質之間找到一個准確的平衡,他們似乎終於覺悟到:只有回歸傳統似乎才是有效的救市之道。大陸觀眾真是奇怪:他們好像不喜歡水土不服的討好迎合,他們反倒喜歡那些粵語絮叨中的港式風情,那些飛濺的血漿橫飛的子彈,不管不顧的打鬥、火拚、耍狠、毀滅。因而,「致敬」變成當下港片必不可少的元素,「情懷」前面開始加上「販賣」這個動詞。
❻ 《怒火重案》被譽港片未死,觀眾熱捧背後,究竟還剩多少含金量
《怒火·重案》自上映以來,口碑和票房都非常不錯,現在提到這部電影,談論最多的話題有兩點:港片未死,年度最佳港片。在我看來這兩點其實早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王晶、梁家輝、惠英紅等人接受采訪的時候,早就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了,他們三個人的觀點是一致的:自從回歸之後,早就沒有什麼港片了,現在都是國產電影,都是華語電影。
所以「港片未死」這個詞,我覺得一直都是像我這種港片迷們一廂情願的想法,每當有類似於《怒火·重案》這種電影出現的時候,都會振臂歡呼:港片未死,其實我們都明白這是一個偽命題,更多表達的是我們群人對港片的不舍,不願意去相信一直深愛的「港片」,早跟我們分手已經很久了。
至於第二點,年度最佳港片這個詞更加沒有任何意義了,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從大年初一到現在院線一共上映了幾部港片?不去查詢資料,是不是閉上眼睛都得想很久?最後想破腦袋都想不出來10部?
《怒火·重案》上映5天,票房已經到了3.12億,同一天上映的《盛夏未來》只有1.62億,在沒有同類型影片對比的情況下,這個所謂的「年度最佳港片」究竟有多少含金量?更何況《怒火·重案》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港片,也是一部王晶口中所說的國產電影而已。
港片的定義是什麼?是香港電影,是指在中國香港地區製作發行的電影。也就是指那些沒有在內地上映的電影,就好比7月16號上映到現在的《殺出個黃昏》,由林家棟監制,謝賢、馮寶寶領銜主演的劇情片,還有8月5號上映的《女人街,再見了》《鬼同你住》,還有之前上映的《手卷煙》,網路播出的《智齒》,這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香港電影,都是由香港公司發行,只在香港影院上映的電影。
《鬼同你住》《手卷煙》《智齒》這三部不用說,內地肯定上映不了,再看廖啟智的這部遺作《女人街,再見了》,在電影海報的左下角,有個很明顯的:ⅡA級兒童不宜,所以這部電影內地也無法上映。
謝賢、馮寶寶、林雪主演的這部電影《殺出個黃昏》是ⅡB級,代表青少年及兒童不宜。正是因為這些正宗的香港電影都沒有在內地上映,所以最近些年許多得獎電影,還有最佳男女主角獲獎角色的電影,我們都沒有看過,有的甚至聽都沒聽過。
綜上所述,「港片未死,年度最佳港片。」還有什麼意義?一部《怒火·重案》的成功,真的可以帶領時裝動作的復興嗎?答案是否定的。
去年上映的《拆彈專家2》最後取得了13億票房的好成績,由寰宇 娛樂 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發行公司是上海淘票票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寰宇縱橫世紀發行(北京)有限公司,製作公司一共有9家,其中6家是內地的公司。
你說這能算是一部港片嗎?我們習慣把這種稱之為「合拍片」,電影的發行公司是推廣電影到市場、安排院線放映的公司;電影的出品公司,是指電影的製作和投資的公司,也就是所謂的「金主爸爸」,我們在內地影院可以觀看到的,都是這種類型的合拍片,從導演到男主角配角清一色的香港本土人員,再加上一個內地女演員出演一個非常雞肋的女主角。
《怒火·重案》也是一樣,海報上面赫然寫著領銜主演甄子丹、謝霆鋒、秦嵐,整部電影下來,秦嵐的鏡頭還沒有飾演謝霆鋒手下的幾個演員多,甚至連飾演女警的何佩瑜鏡頭都比她多。
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是因為2003年6月29日簽署並實施的「CEPA」,對合拍片有如下明確規定,「香港與內地合拍的影片可視為國產影片在內地發行」,而被視作「國產片」的「合拍片」首先要滿足「允許港方人員增加所佔的比例,但內地主要演員的比例不得少於影片主要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的條件,一旦滿足條件,香港電影就可以享受到一切如國產電影一般的優惠政策,而不必再為屈指可數的合拍片名額而苦惱。
《怒火·重案》中的甄子丹、謝霆鋒、秦嵐,《拆彈專家2》中的劉德華、劉青雲、倪妮,兩位內地女演員就是那個三分之一,注意上面那句「香港與內地合拍的影片可視為國產影片在內地發行」,所以《怒火·重案》《拆彈專家2》再怎麼優秀,再怎麼票房高,都已經被視為國產影片了,與港片無關。
用「港味十足」這個詞來形容這部電影,似乎更加貼切,槍戰、動作、黑白雙雄、兄弟反目這些都是港片常見的風格。現在就是這么尷尬的一個局面,票房高的都是合拍片,在香港上映的正宗港片又太冷門了,給人們一種港片一直在垂死掙扎的假象,其實那些知名香港導演早就已經進入內地市場來拍國產電影了,還在繼續堅持的大多都是年輕一代的新導演。
在之前播出的港劇《荒誕劇團》之中,鄭俊弘有這樣一段台詞:「2016年,電影院上映的香港電影有61部,2018年有53部,2019年有46部,你猜明年有多少部?5年之後會剩下多少部?你知不知道這代表什麼?就是說香港電影很快會消失。」
後面的台詞更加揪心:「諷刺嗎?八、九十年代,我們是亞洲電影的龍頭,到今天,幾乎所有的亞洲區的電影都已經超越我們。」鄭俊弘在劇中飾演一名導演,蔣家旻飾演的是一名編劇,這是鄭俊弘勸說蔣家旻去當電視劇編劇的一番說話,他說的這些數據准不準確我不知道,但是非常真實的情況是,香港電影正在年復一年的減少。
也許就像劇中調侃的一樣,也許以後香港電影真的會消失,除了這部劇,還有去年播出的懸疑劇《我在香港遇見他》,也曾經借過一名監制的口講出如今香港電影的現狀,最早對香港電影形成巨大沖擊的就是《侏羅紀公園》。
一部香港本土電影《手卷煙》,從6月17號上映到現在了,除了上面之前提到的那三部電影之外,目前香港影院正在放映和預售的除了《中國醫生》《1921》《革命者》《當男人戀愛時》,其他的幾乎都是國外電影,像《黑寡婦》《叢林奇航》《特種部隊:蛇眼起源》這些熱門電影,連5月27號上映的《黑白魔女庫伊拉》目前都還在放映,8月5號上映《X特遣隊:全員集結》,就說小醜女這部新電影,對同樣是8月5號上映的《女人街,再見了》《鬼同你住》沖擊有多大?三部電影給我選擇,我也是去看《X特遣隊:全員集結》。
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現在無論是漫威和DC的那種超英電影,還是小醜女、毒液這種反英雄電影,國產電影都得搞個保護月,更加別提香港5號上映的那兩部電影了,不僅製作成本低,並且連個大牌演員都沒有,也就《鬼同你住》的導演陳果有點排面。
《怒火·重案》在香港上映的時間是8月19號,誰又能保證票房成績一定會比《X特遣隊:全員集結》好呢?所以無論是香港本土電影,還是這種合拍片,未來都還有一條很難的路需要去走,等到有一部電影可以碾壓同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的時候,那才是中國電影真正崛起的時候。
❼ 《沖鋒車》在你心目中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說《沖鋒車》之前,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沖鋒車,沖鋒車的由來是因為香港警察沖鋒隊,大意就是巡邏小隊,每隊一5名成員,包括一名警長,一名車長,一名便裝警員和兩名軍裝警員,因為可能要面對很多嚴重的犯罪了突發事件,所以沖鋒隊的裝備比較齊全,除了手槍等常規防暴武器,還有霰彈槍、沖鋒槍,威力不小。沖鋒隊巡邏時駕駛的車輛也就被稱為沖鋒車了,觀眾經常可以在港片中見到沖鋒車,看起來是非常強壯有力,最近一次印象比較深的應該是《寒戰》,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一輛沖鋒車失蹤引發的警界震盪。
影片在創意上就讓人耳目一新,開場就交待兩輛沖鋒車在公路上追逐對射,但是兩伙人都不是沖鋒隊的警察,而是冒充沖鋒隊搶劫運屍車的賊,當李鬼遇上李鬼,兩伙都想黑吃黑,一夜鬥法本就充滿了無盡變數,兩伙人有不同的處境和犯罪手段,也有不同的道德底線和做賊原則。兩輛沖鋒車也是一真一假,真的當然也不是搶來的就是偷來的,假的沖鋒車卻是具有技術含量的改裝車,從一輛報廢邊緣的中巴車,到一輛看上去威風八面的沖鋒車,是怎偷梁換柱的?這個過程不是含糊其詞,而是一門一板,一釘一扣手工改裝而成。
兩支假沖鋒隊中,影片比較側重的當然是吳鎮宇、任達華、譚耀文、鄭浩南組成的竊賊四人組,一流的明星配置,設計亦是頗為別致,吳鎮宇扮演坐監十六年剛出來就要做「大事」的發哥,任達華是心裡有江湖陰影的屌絲機械師阿寶,譚耀文是有潔癖的造型師,鄭浩南是曾經的辣手車神變成沒主意的四眼巴士司機。四個昔日黑道大咖,如今已經遠離江湖許多年,當然已經跟不上現代化的節奏,死挺面子活受罪,搞出許多有趣的烏龍。可是要做「大事」絕不能含糊,從劫屍方案到偷零件把破中巴分工改裝成沖鋒車,一招一式都是相當的「敬業」。另一支假沖鋒隊則是比較姜皓文和思漩領隊的當紅悍匪,裝備是AK47,槍多彈足,殺人不眨眼,發哥一夥總是講江湖規矩犯罪有技術含量,姜皓文這伙就是用暴力說話,當兩伙不約而同的盯上同一輛運屍車,一場老江湖與新暴力分子的鬥法也就不止是武力的對抗,而是有關犯罪理念、手段、人性、情義、道德底線的對抗。再加上古巨基這位明察秋毫小警察的捲入,局面變得更加微妙復雜。因為是編劇出身,劉浩良對故事的駕馭力是非常有功力的。影片的敘事手法有點像之前銀河映像或是寧浩的作品,多線敘述,互相交插、巧遇、碰撞,但骨子裡還是更豐滿一些,比較注重江湖氣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例如宇鎮宇和兄弟們之間的情義決裂與復合,任達華與小女孩兒之間的相依為命,鄭浩南與賣雪糕少女上演的英雄救美,譚耀文的婚姻處境,這些情節在暴力和犯罪的外表下,有力的突顯了人物在現實危機下的抗爭,古巨基和老婆婆的故事也是一樣,在惡罪橫行的漫漫黑夜中顯現著人性中的亮點。
片中,古巨基飾演的徐安良始終在琢磨一句話:穿什麼衣服不重要。這句話最終解開了他的心結,同時也適用於片中很多角色,發哥四人組和另一組假沖鋒隊都穿著警察的衣服,看起來都是賊,由心而講卻有本質的不同。影片的主題也在於此,無論穿著什麼衣服,警裝、工人裝、西裝還是匪裝,做人還是要看內心,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是潔凈的,世界也就變得潔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