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一部香港電影講的是以前舊香港兩兄弟一個當警察一個做老大是什麼電影
《O記三合會檔案》
是由 最佳拍檔有限公司出品,霍耀良導演,劉青雲,吳鎮宇主演的一部黑社會動作片,於1999年3月18日上映。
電影背景為治安混亂、警匪勾結、警察貪污嚴重的香港舊時代,生動地反映出當時黑勢力猖獗、道德沉淪的社會風貌。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香港,是治安混亂、警匪勾結、警察貪污嚴重的舊時代。阿豪和阿樂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兩人在社會上鬼混。兩人一起考警校,阿豪無心向學,沒有考上,加入黑社會,阿樂考上了警校,成為一名警察。阿豪得到老大賞識重用,賺很多錢,用金錢幫阿樂買到一個警探位置,於是黑白兩道同流合污,共打天下。影片講到到後來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治理,九龍城寨的三不管也被清拆。阿豪從少不更事的飛仔成為城寨霸主肥寶的小嘍啰再篡位成為權傾一時的大阿哥。他追逐權力,將女友菲菲嫁給好朋友阿樂,娶肥寶的小姨,最後阿樂喪妻後,又為朋友而死
B. 20世紀50年代 香港電影分為國語片和粵語片。 YorN
你想問什麼?
在49年以前,中國的電影和流行歌曲的製作基地在上海,上海才是中國流行文化中心,
49年以後,很多電影公司和演員及唱片公司和歌手,從上海遷徙到了香港繼承從事電影和唱片製作,他們拍的電影和演唱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國語"的.而些是在香港本土成長起來的電影公司拍的電影的對白是講粵語的.由於國語片的製作水準遠高於粗製濫造"七日鮮"拍就的粵語片,所以國語片比粵語片更受市場歡迎,而且國語電影還能賣到外地去.在50-70年的香港是以國語片為主流的,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粵語片幾乎給擠出了市場.
但到了70年代中期,粵語片突然咸魚翻生,重新活躍起來,而且這個時候香港日漸本土化,粵語文化更受多數人的歡迎,到了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初,粵語電影和粵語流行歌曲逐漸取代國語片和國語時代曲成為香港流行文化的主流.從這以後香港的國語片和粵語片的界線模糊了,多數影片都有粵語和國語兩個配音版本,粵語版的供應本地市場,國語版則供應外地市場.
C. 盤點香港50年代老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https://pan..com/s/17VAezRqjA-HtVMCiSkenqQ?pwd=898u
王阿毛(鞏漢林 飾)受市政公司委派,擔任他所在的地域拆遷工作。拆遷方案公布後,各人打起了小算盤。阿毛的前妻張清(陳鴻梅 飾)堅持要收回兒子小毛(曹自牧 飾)的撫養權,以期將來按兩人分房。盲人李醫生(奇夢石 飾)為分到高層無法繼續行醫發愁,而丁文亞(榮蓉 飾)夫婦則因找不到過渡房著急,孔亮(牛犇 飾)夫婦則乾脆想做「釘子戶」拒不搬遷。經過一系列艱難交涉,決定給行醫的李醫生換成一樓的房子,孔亮趁機給阿毛散布說,對阿毛有好感的娟娟(李冰冰 飾)和阿毛之間不清楚,以抵毀阿毛的威信,擾亂眾人視聽。D. 小時候看過不少香港50,60年代的電影,很懷念,誰能告訴我下載地址嗎,萬分感謝
大醉俠/ 五六十年代老電影昆侖山上一棵草(1962) 08-15
香港:雲海玉弓緣(1966) 08-15
曲劇:楊乃武與小白菜(1962) 08-15
香港:西廂記(1965) 08-15
香港:山歌戀 (1964) 08-15
游園驚夢(1956) 08-15
一貫害人道(1952) 08-15
湖南花鼓戲:打銅鑼、補鍋(1965) 07-18
香港:雷雨(1957) 07-18
滬劇:星星之火(1959年) 07-16
鋼琴伴唱《紅燈記》(1968) 07-16
眉戶劇:澗水東流(1961年) 07-16
紅旗歌 (1950) 07-16
鐵窗烈火(1958) 06-19
新的一課(1958年) 06-19
淮上人家(1954年) 06-19
走向新中國(1951年) 06-19
誰是兇手(1956年) 06-15
黃梅戲:女駙馬(1959) 05-27
評劇:小姑賢(1953) 05-27
閩劇:煉印(1955) 05-27
香港:金鷹(1964) 05-27
香港:大地兒女(1967) 05-27
戲曲片:陳三五娘(1957年) 05-27
京劇:洛神(1955) 05-27
香港:三笑(1963) 05-27
越劇:追魚(1959年) 05-24
草原雄鷹(1964年) 02-17
英雄島(1959年) 02-17
香港:畫皮(1965) 02-12
崑曲:十五貫(1956) 10-26
心連心(1958年) 10-26
一件提案[1954] 10-26
青雲曲(1959) 10-26
紅花遍地開(1960) 10-18
春燕展翅(1963) 10-18
霧海夜航(1957) 10-18
帥旗飄飄(1958) 10-18
小白兔(1954) 10-18
十三陵水庫暢想曲(1958) 10-18
母女教師(1957) 10-18
香港:空中小姐(1959) 10-18
鬼話(1951) 10-18
工地青年(1958) 10-18
暑假的禮物(1961) 10-17
春節大聯歡(1956) 09-16
軍歌嘹亮 (1965) 09-13
大浪淘沙(1966年) 09-13
海上神鷹(1959) 09-13
第一列快車(1958) 09-10
風行裡面有
E. 80—90年代香港有什麼經典的電影,越多越好
1940年代,香港「大觀影片公司」美國分廠出品的《華僑之光》11是香港第一部局部彩色(三原彩色)立體電影。在同年春「南洋影片公司」主事人邵村人發起了一個名為「粵語片革新運動」,他認為若要改善香港電影必先需把影片的質素提高,並主張先從劇本著手,才能產生好電影,更羅致了各方各面的技術人員,,網路名符其實的一級演員及一群文字與電影藝術均有專業修養的青年擔任編劇,例如古龍耕、馮鳳歌等人。「南洋」在這次革新運動下創作出《千金一笑》,《怪俠一枝梅》,《望夫山》,《何日君再來》等名作。其後,香港陷入戰亂時期,「從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並炸毀了大觀電影廠和其他電影設施,1946年年初,香港電影業處於完全停頓的狀態。」12其實自1945年末已有「聯藝」,「華聲」,「聯聲」等電影公司復員,復業,但由於一些主要電影工作者如關文清,吳楚帆,白燕等還在外地,而且一些香港原有的電影製片場地如「南洋片場」,「大觀片場」等受到破壞,已經變成廢墟一片;加上一些製片器材亦缺乏,因此香港電影業直至1946年才開始正式復甦。
「港土重光後,娛樂事業日趨蓬勃,尤以電影院,觀眾更形擁擠,每逢佳片放映,老早即造滿座。」13也有言「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中是粵語影片的盛產期。每年有200部粵語片問世,其中不少是粵劇片。」14但其實自1946年代後除了粵語片外,國語片也同時發展起來,這更是由於在內戰期間上海時局動盪,國內的著名電影人如張善琨,李祖永,朱石麟等;演員則有周旋,嚴俊和白光等紛紛南下。在此時張善琨與李祖永在香港成立了「永華影業公司」(1947-1954)並於1948年拍攝《國魂》及《清宮秘史》兩套轟動一時的著名電影。在1940年代末還有「大中華」,「長城」,「國泰」等國語電影廠出現,這些電影廠更出產了不少著名電影,如「長城」推出《一代妖姬》一片,哄動一時,成為一代名片。
踏入50年代,被喻為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15由於戰後香港社會還未完全復原,加上大量難民湧入,造成不少嚴重社會問題。而此時的粵語片為了迎合普羅大眾,為市民提供廉價娛樂,故推出不少粗糙濫造的粵話片,這些作品被稱為「七日鮮」 ,因為這些影片一個星期使能拍完。但此時亦有不少嚴肅認真之作,例如「中聯」的《家》(根據巴金的小說改編),「中聯」創業於1952年,其創辦人共有二十一位,他們全都是粵語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吳楚帆,張活游,馬師曾,吳回,白燕,黃曼梨等。他們創立「中聯」有一個共同目標:「拋開脫離現實,內容空泛的粵劇片,生產既娛樂大眾又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意識片。」16而在
「七日鮮」 影片充斥下致使香港粵語片變得低俗,為了改善香港電影這種粗製濫糙之風氣,一批有志向的電影人如:吳楚帆,吳回,秦劍,高魯泉,紅線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發起了一個名為「粵語片清潔運動」(圖右)去提高影片之質素,改善香港電影之發展。
粵語片在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產量驚人,而且類型眾多,有戲曲、武俠、喜劇、文藝、倫理等,可謂百花齊放。可是隨著戰後出生的一代逐漸成長,社會日趨繁榮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傳統粵語片己無法滿足他們的口味,故出現了以經紀,白領及工廠女工為題材的都市喜劇、模仿西方間諜片的偵探動作片、全盤西化的歌舞片等,更出現了陳寶珠,蕭芳芳等青春偶像片熱潮。
而同時「其實自1961年「邵氏」在清水灣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腳,開拓新院線,引進新科技……國語片的製作已非小本濫拍的粵語片所能及。」17而在60年代中最受市民歡迎的莫過於國語武俠片,1967年「邵氏」推出《龍門客棧》和《獨臂刀》轟動影壇,國語片在60年代中開始大行其道,相反由於市場之轉變,國語片之沖擊,加上1967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啟播,電視的普及吸引了一
批觀眾,粵語片之產量開始下降。同時當時的導演因粵語片產量下降為了維持發展他拍了許多低成本的粵語色情電影,踏入七十年代李翰祥導演開始以風月題材作為出發點,拍制了不少情慾電影,色情電影之興起亦成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電影業的一個特色。
1971年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再次把功夫片推上高峰,此時香港電影仍以國語片為主導,直至1973年才再次出現一部新的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翌年也有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到了1977年粵語片的產量才超過國語片,故到了1970年代中粵語片才重新興起。
F. 尋一50-60年代的香港老電影名字
一個爛賭的傳說
譯名:Yat goh laan diy dik chuen suet
地區: 香港
日期: 2001年10月12日
類型:劇情
[編輯本段]演職人員
導演:麥子善 Marco Mak
主演:吳鎮宇 Francis Ng 林雪 Suet Lam 關秀媚 Suki Kwan 李燦森 Sam Lee
[編輯本段]劇情概要
舒奇是一個天生的賭徒,到澳門賭錢,每次都大起大落,因為一次糊里糊塗與藝員雪發生關系,得到三千塊,後投注站買馬贏了十五萬,他便往卡拉OK消遣,認識了逢賭必輸、有一個「玻璃骨」症弟弟的媽媽桑——公主。
因為欠債,舒奇被禁錮,公主於是致電卡拉OK熟客莫UNCLE求助,莫UNCLE答應了付五十萬,但要公主陪他一個月。之後莫UNCLE突然離奇死亡。混亂中,兩人在債主FACE哥手中逃出,不久,卻再次遇到莫UNCLE,原來他沒有死去……
香港一貫賭片甚多,但像本片這樣,集中描寫一個爛賭鬼的特性,以及他的傳奇命運,就很罕見,還奇在拍得不落俗套。本片沒有像通常的賭片那樣賣弄賭術,沒有精美包裝和名牌格調,因此並未引起影迷注意,實際上這一部是不錯的賭片。
G. 一部香港電影。故事在九龍城寨的混混,還有和裡面一個大佬的女兒結婚當天就把大佬用花瓶砸死。求名字
該影片是《O記三合會檔案》。
《O記三合會檔案》是由 最佳拍檔有限公司出品,霍耀良導演,劉青雲、吳鎮宇、朱茵、彭丹主演的一部黑社會動作片,於1999年3月18日上映。電影背景為治安混亂、警匪勾結、警察貪污嚴重的香港舊時代,生動地反映出當時黑勢力猖獗、道德沉淪的社會風貌。
劇情介紹: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香港,警匪勾結,烏煙瘴氣。其中,九龍城寨更是一個龍蛇盤踞,令人聞風喪膽的混亂所在。
無所事事的小青年阿豪(劉青雲 飾)和阿樂(吳鎮宇 飾)偶然混跡於此,為這里的亂世氣氛所感染,樂不思蜀。他們合夥賭馬詐錢,惹來莊家追殺,幸得當時城寨大哥肥寶出手方保住性命,二人的命運也自此發生轉變。
阿豪拜入肥寶門下,後與肥寶的小姨子大膽英(彭玲 飾)相戀,他果敢勇猛,風頭無兩;阿樂當上警察,與曾和阿豪有染的女孩菲菲(朱茵 飾)結婚。
為了讓虛榮的妻子過上幸福生活,他不惜選擇貪污墮落。 兩個分處黑白道的好兄弟,攜手打拚出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天下。
(7)50年代的香港電影視頻擴展閱讀
《O記三合會檔案》角色介紹:
1,豪哥
60年代九龍城寨的小混混,後成為獨霸一方的大哥。他勾二嫂,然而視兄弟與手足,為了救阿樂甘願吞下火炭,他知道審時度勢,找到好靠山,並最終取而代之。同時扶持好兄弟阿樂當上探長,從此黑白兩道通吃。
2,阿樂
六十年代做了警察,十年後成為叱吒一方的華人探長。為阿豪頂包而受重傷,在兄弟阿豪的安排下與深愛的女孩菲菲結婚。容忍妻子的出軌,當妻子死於非命後,他選擇結束生命隨之而去。
3,菲菲
出身城寨,被母親賣給肥寶做外室,卻獻身給自己喜歡的阿豪,嫁禍給喜歡自己的阿樂。造成阿樂重傷,在阿豪的安排下嫁給阿樂,卻一直鍾情阿豪。與豬油仔通姦,最終自己也死於非命。
H. 有一個排名說到香港十大經典電影,,哪十部
《白金龍》導演:湯曉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粵語有聲電影,邵氏的前身「天一」電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粵劇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覺先演出(另一位是馬師曾)。沒有《白金龍》,就沒有今天的邵氏電影公司。當年《白金龍》打破廣東、東南亞、歐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記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初到星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憑著《白金龍》,開創了邵氏在星馬的娛樂王國基業。也正是《白金龍》,開創了粵語片的潮流。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製作了近3000部粵語片,形成了香港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獨臂刀》導演:張徹1967
《獨臂刀》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影片,張徹憑此片成為「百萬導演」,王羽開始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電影公司的「武俠世紀」也從此片正式開始。《獨臂刀》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形態和歷史。之前,香港的電影仍舊停留在老上海電影的文化形態下,多拍攝以家庭婦女為觀眾的苦情劇,武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飛俠,男性則是需要保護的文弱書生。《獨臂刀》之後,男性開始成為影片的主角,電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嬌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壯有力的男明星。
《俠女》導演:胡金銓1972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在戛納電影節上奪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5大電影節上獲獎。胡金銓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作者」導演,也是香港電影界最接近大師的一位。他一生致力於拍攝「俠」文化的武俠電影,並以《俠女》登上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最高峰。胡金銓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國電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無疾而終。
《蝶變》導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製片廠制度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逐漸開始弱化,電影的文化形態也開始以多元化的形態出現。在這段時期,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次驚人的藝術運動「香港電影新浪潮」,徐克的《蝶變》正是這一運動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變》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以後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藝術電影的出現;二是特技的迅猛發展,8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特技的發展幾乎都與徐克有關。
《最佳拍檔》導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開始,香港電影票房連續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檔》及其續集,而黃百鳴、麥嘉、石天的「新藝城 」公司也統領了80年代整個時期的電影。《最佳拍檔》開創了香港電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開拍之初,許冠傑的200萬片酬已經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而該片的拍攝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來塢,在片中大量出現多輛汽車連續碰撞、最新007式先進武器等噱頭,弱化故事情節、強化視覺場面。《最佳拍檔》對好萊塢電影製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電影國際化的最初嘗試。
《A計劃》導演:成龍 1984
香港近20年最偉大的電影演員是誰?成龍。這是香港各界都比較認可的一個答案。成龍以自己的功夫喜劇成為李小龍之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香港演員。早期京劇劇班的訓練,使成龍嫻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點的動作造型。這種表演方式成為了他的招牌,他的這種表演在世界影壇上也是獨此一家。《A計劃》正是早期成龍電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從鍾樓上墜落的鏡頭,一鏡直落,不加任何剪輯手段。之後《A計劃》風格的電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龍電影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 1986
當冷兵器換成熱兵器,張徹電影就變成了吳宇森電影。吳宇森曾經是張徹的「文膽」,做過張徹的副導演,是典型的製片廠出身的工徒導演。他把張徹電影的特點傳承下來,把刀劍片改變成了槍戰片。《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經典。
甜蜜蜜》導演:陳可辛 1996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喜劇之王》導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電影業進入蕭條期以來,香港電影中能夠具有票房保證的演員越來越少,周星馳是其中的一個。香港的喜劇演員,早期有梁醒波、新馬仔、許冠文,而周星馳是近10年來最傑出的喜劇演員。《喜劇之王》中有著對香港早期電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鵑兒是60年代著名粵語武俠片《武林聖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員基本修養》是早期長城、中聯等電影公司的訓練班手冊。這種引用掌故的喜劇電影成為周星馳電影發展的軌跡,新片《功夫》中再次對火雲邪神、九龍城寨引用,並取得了迄今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