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永久居留的幕後花絮
繼2008年將鏡頭對准香港棒球場的《無野之城》後,導演雲翔的第二部劇情片《永久居留》又更深層的觸及了同性之戀,也將參展香港國際電影節。《永久居留》中的雲海愛上了一個男生,兩人有了一段很長也很深入的感情,但對方是異性戀者。影片中的鏡頭旅行到了日本、澳大利亞、以色列和泰國等地,雲海最終想出了超越生死、跨越樊籬的方法。《永久居留》是關於一個亮簡對死亡題目很迷戀的男生,他一生都在想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會不會有來生,有來生的話,怎麼去事先做一些准備,才可以和生前所愛過的人重聚。由李家濠、洪智傑等主演的本片中有較為大膽的裸戲。《永久居留》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上將是首次公開放映。
其他:《永久居留》在台首映,導演情傷落淚
備受影迷期待的香港同志電影《永久居留》昨日在台舉行首映禮,導演雲翔帶著兩位俊帥男主角李家濠、洪智傑出席。面對作品問世,雲翔激動落淚,原來就在台北首映前幾天,他才剛與交往一年多的男友分手,戲外脆弱戀情與片中無怨無悔的愛情對照,讓他不勝唏噓。
雲翔在《永久居留》中將自己的生命歷程搬上大銀幕,由拳擊手出身的李家濠飾演他的化身雲海,愛上了由洪智傑飾演的異性戀男子林風。許多觀眾看過影片後,都認為林風其實只是壓抑自我,不敢面對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以及自己對雲海的感情。昨日洪智傑也坦承,他在演出時也是這樣的感覺。雲翔聽了微笑表示,他也要去問一問現實世界裡的「林風」,真實內情是不是也是這樣。
雲翔透露,他在「林風」之後一直以為自己無法再愛任何人,沒想到一年多前竟認識了新對象,更沒想到這段戀情竟會在《永久居留》台北首映前結束。他無奈地說:「好像我生命中每次有重要事情發生的時候,總會出現其它的波折。」
永久居留破棺導演飆淚搶鏡
因為創下堪稱華語電影史上最多、最大膽裸露尺度而話題性十足的香港電影「永久居留」,今天起全台聯映,導演雲翔在昨天的記者會上一開口就因為百感交集而忍不住大哭,當場創下另一個紀錄,那就是史上最會搶戲的導演!
狀況是這樣蘆鍵豎發生的,「永久居留」的創陪大作精神是挑戰愛與生命極限,片中有一場用特效製作的戲是在以色列死海上面漂浮著數百具棺材,於是片商特地把記者會布置成告別式場景,讓兩位男主角李家濠、洪智傑開啟「永久居留」棺木,然後導演從滿布紅玫瑰的棺材中走出來。
沒想到雲翔講沒兩句話就情緒崩潰,因為「躺在棺木里,讓我想到自己摯愛的人死亡。」導演說,拍這部電影讓他一次看盡許多生離死別。
導演雲翔的《極限三部曲》 《永久居留》是同志導演雲翔計劃的「極限三部曲」之第一部。 這與同志愛情有關的三部曲分別是:《永久居留》代表死亡,《安非他命》探討愛情,最後一部象徵藝術的影片《藝海尋生》。其中《安非他命》已在2010年上映,最終章《藝海尋生》還未開始拍攝。
B. 香港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歷史沿革
第三十三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海報1977年,香港市政局成立香港國際電影節,以放映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為主。
1978年起,推出1950年代香港電影回顧系列,亦始於該年度,電影節每年均會推出一系列的中英文電影叢書,自此成為電影節的標記。
1979年起,香港國際電影節逐漸成型,由放映國際電影、亞洲製作,以至當代香港影片及回顧系列,奠定及後三十年的電影節模式。
憑首三屆的努力,為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根基,由八十年代起逐漸建立世界性的重要地位,亦為鄰近地區所舉辦的電影節起指引的作用。當時縱然還未設立競賽環節及影片買賣市場,香港國際電影節憑著高質素的節目、勇於發掘亞洲和中國的新製作,以至為香港電影所作出的努力,加上舉行連串的座談會和編制知名的電影叢書,在環球得到高度評價,有助於本土及海外推廣香港電影。
2000年至2004年期間,香港國際電影節曾由多個 *** 部門及法定機構,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
2004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正式公司化,成為獨立的非牟利團體,並由第29屆開始舉辦電影節至今。
現時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己發展成為香港最大型的文化活動,更是亞洲其中一個最享負盛名的電影平台,讓來自全世界的電影業界人士及影迷在此地聚首一堂,一面放映新片;一面欣賞精彩作品。 來自50個國家超過280部電影,在香港11個主要的文化場地上映,參與者超過60萬人次,包括4,500位出席香港國際影視展 (FILMART) 電影業界人士。
2019年3月18日,第4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典禮。一連15天的電影節共選映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的232部電影,其中64部為全球或亞洲首映。
活動設定
單元設定
主題環節
單元名
首映禮
開幕電影、閉幕電影、隆重首映、與觀眾會面等
競賽展映
新秀電影競賽展映、紀錄片競賽展映、國際短片競賽展映、頒獎禮之夜等
大師與作者
大師級、作者風等
華語電影
香港電影面面觀、電影生力軍等
國際電影
影迷嘉年華、世界視野等
紀錄片
親愛的地球、真的假不了、影人影事等
平台
自主新潮、我愛午夜長、前衛眼、修復經典、我看我電影、超人氣動畫等
焦點·致敬
焦點影人、影人經典作品回顧等
附加節目
大專學生作品展、ifva紀錄片系列作品精選等
獎項設定
香港國際電影節不設大獎,屬於非競賽性的放映活動,其競賽單元基本是針對新人新作。三大電影節的競賽影片必須是在該電影節做全球首映的電影,所以各大電影節要"爭電影",重頭電影也只能三選一。對香港國際電影節來說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這里放映的大都是上一年各大影展的風頭電影和大師名導作品,所以在邀請影片參映方面的算計相對小一些,主要考慮的是影片的素質和聲譽,也因此使得整個影展的質量較高。
為了表揚優秀的電影人士及其佳作,香港國際電影節增設五項電影大獎(新秀電影競賽、紀錄片競賽、國際短片競賽、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天主教文化獎)。由業界享負盛名的專業電影人、影評、導演及演員組成的評審團,評選五項電影大獎,得獎結果將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頒獎禮之夜」內公布。
新秀電影競賽
新秀電影競賽項目,旨在表彰那些充滿力度與原創性的電影製作及其對今日世界的獨到表達。
新秀電影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紀錄片競賽
香港國際電影節相信關注社會議題而具美學價值的紀錄片在任何有意義的電影節中不可或缺。紀錄片競賽向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導演致敬,肯定他們在紀錄片的形式和語言上作出的貢獻。
紀錄片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國際短片競賽
短片擁有獨特的形式、藝術性及表達手法,與長片別具一格。國際短片競賽鼓勵短片的創新及製作,它亦提供一個讓國際及本地短片導演進行交流的平台。
短片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自第2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設立,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志在鼓勵新生代電影發展。國際影評人聯盟是由全球專業影評及電影傳媒人組成的國際性協會,致力推動電影文化的發展。國際影評人聯盟獎是表揚具出色表現的電影製作。香港國際電影節將選出12部亞洲新晉導演的佳作,並由三位電影界知名人士組成評審團選出傑出作品。候選影片均可附FIPRESCI標志。
設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天主教文化獎
自第2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立.每年所頒發的天主教文化獎是表揚電影人,如導演、演員、編劇等出色的表現,尤對致力透過電影表達對社會、人權關注,並傳達心靈及藝術價值的電影人致敬。香港國際電影節將選出12部提名作品,並將由三位電影界知名人士擔任評審員選出得獎者。候選影片均可附SIGNIS標志。
設天主教文化獎、特別表揚獎。
歷屆回顧
年份
主題
獎項開幕電影
閉幕電影
榮譽大使/形象大使 第25屆(2000) 劉國昌《無人駕駛》陳果《榴槤飄香》
陳以文《想死趁現在》
第25屆(2001)楊凡《游園驚夢》
讓-雅克·貝納克斯《死亡轉賬》
楊德昌《一一》 第26屆(2002)陳果《香港有個好萊塢》
湯姆·提克威《疾走天使》
蔡明亮《你那邊幾點?》 第27屆(2003)杜琪峯《PTU》
山田洋次《黃昏的清兵衛》
路學長《卡拉是條狗》
斯派克·瓊斯《改編劇本》
第28屆(2004)李少紅《戀愛中的寶貝》
許鞍華《玉觀音》
蔡明亮《不散》
阿倫·雷乃《嚴禁嘴對嘴》
黎明 第29屆(2005)顧長衛《孔雀》
山田洋次《隱劍鬼爪》
賈樟柯《世界》
阿蘭·柯諾《無語慰晴天》
第30屆(2006) 向動作指導致敬杜琪峯《黑社會以和為貴》
彭浩翔《伊莎貝拉》
尼爾-阿姆菲爾德《糖果》
《雪花膏狂奔》
劉德華 第31屆(2007)朴贊郁《再造人之戀》
游乃海《跟蹤》
第32屆(2008)山田洋次《母親》
張作驥《蝴蝶》
馬丁斯科塞斯《電光滾石》
舒琪、關文軒《咖啡,或茶》
鄭秀文 第33屆(2009)爾冬升《新宿事件》
許鞍華《天水圍的夜與霧》
賈樟柯《二十四城記》 莫文蔚 第34屆(2010)岸西《月滿軒尼詩》
羅卓瑤《如夢》
雲翔《安非他命》
麥曦茵《前度》
第35屆(2011) Let's Meet Here杜琪峯《單身男女》
《香港四重奏II》
無 楊千嬅 第36屆(2012) 火鳳凰 彭浩翔《春嬌與志明》 王全安《白鹿原》 楊千嬅 第37屆(2013) 激活無限想像 邱禮濤《葉問終極一戰》 賈法·帕納希《閉幕》 楊千嬅 第38屆(2014) 世界匯聚香港彭浩翔《香港仔》
陳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林超賢《魔警》 古天樂 第39屆(2015) 張艾嘉《念念》 翁子光《踏血尋梅》 古天樂第40屆(2016)
楊慶《火鍋英雄》
許學文、黃偉傑、歐文傑《樹大招風》
黑澤清《毛骨悚然》 古天樂第43界(2019)
《沉默的證人》張家輝、任賢齊、楊紫舉辦單位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是一個非牟利及非官方的慈善團體,致力發揚電影文化,推廣光影藝術。
透過全年活動,協會期望加強世界各地對中國電影文化的欣賞,並把各地具啟發性的電影帶到香港,豐富本地精神文化生活。
為加強香港及亞洲電影的感染力,協會於每年三、四月期間均舉辦三項旗艦活動,包括: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及亞洲電影大獎(AFA)。
電影能夠連系不同的文化和世代,激發無窮創造力。憑此信念,協會不斷為成千上萬的影迷,帶來世界各地最優秀及具啟發性的電影作品。
C.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歷史
香港國際電影節自舉辦以來,一直被譽為亞洲電影薈萃之盛會,也是回顧香港電影輝煌歷史的舞台。
1970年代,時任香港文化署署長陳達文,向市政局建議創辦香港國際電影節,把世界各地優秀的電影帶給本地觀眾,此建議旋即得到議員及政府的支持,於是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於1977年正式創立。首屆電影節屬於試辦性質,由市政局舉辦,選映了三十七套電影,觀眾人數只有約16,000人次,並只有香港大會堂一個放映場地。
由於第一屆的成功,香港國際電影節由1978年起開始穩步發展,由第四屆起,每年均於復活節期間舉行,為期十六天。復活節是香港的公眾假期,最長可達一周時間,痴心的影迷剛好可以放開手邊事,留下「一日趕三五場」的難忘記憶。
創辦初期的香港國際電影節規模較小,選映電影數量不多,主要向香港輸入並推介國際知名電影。當時的國際電影節處在一個引進期,目標很簡單——推薦好的電影。從80年代開始,香港國際電影節改變定位,在繼續介紹國際優秀電影的同時,積極向國外電影人和觀眾展示亞洲的電影新作。
2000年,由於市政局不再運作,電影節改由香港特區政府屬下,由原來市政局分拆出來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2001年,第2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藝術發展局首次合辦。2002年至2004年,則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由2005年開始,電影節正式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舉辦。
D.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歷屆資料
年份 主題 開幕電影 閉幕電影 榮譽大使/形象大使第25屆(2000)劉國昌《無人駕駛》陳果《榴槤飄香》
陳以文《想死趁現在》 第25屆(2001)楊凡《游園驚夢》
讓-雅克·貝納克斯《死亡轉賬》 楊德昌《一一》第26屆(2002)陳果《香港有個好萊塢》
湯姆·提克威《疾走天使》 蔡明亮《你那邊幾點?》第27屆(2003)杜琪峰《PTU》
山田洋次《黃昏的清兵衛》 路學長《卡拉是條狗》
斯派克·瓊斯《改編劇本》 第28屆(2004)李少紅《戀愛中的寶貝》
許鞍華《玉觀音》 蔡明亮《不散》
阿倫·雷乃《嚴禁嘴對嘴》 黎明第29屆(2005)顧長衛《孔雀》
山田洋次《隱劍鬼爪》 賈樟柯《世界》
阿蘭·柯諾《無語慰晴天》 第30屆(2006)向動作指導致敬杜琪峰《黑社會以和為貴》
彭浩翔《伊莎貝拉》 尼爾-阿姆菲爾德《糖果》
《雪花膏狂奔》 劉德華第31屆(2007)朴贊郁《再造人之戀》
游乃海《跟蹤》 第32屆(2008)山田洋次《母親》
張作驥《蝴蝶》 馬丁斯科塞斯《電光滾石》
舒琪、關文軒《咖啡,或茶》 鄭秀文第33屆(2009)爾冬升《新宿事件》
許鞍華《天水圍的夜與霧》 賈樟柯《二十四城記》莫文蔚第34屆(2010)岸西《月滿軒尼詩》
羅卓瑤《如夢》 雲翔《安非他命》
麥曦茵《前度》 第35屆(2011)Let's Meet Here杜琪峰《單身男女》
《香港四重奏II》 無楊千嬅第36屆(2012)火鳳凰彭浩翔《春嬌與志明》王全安《白鹿原》楊千嬅第37屆(2013)激活無限想像邱禮濤《葉問終極一戰》賈法·帕納希《閉幕》楊千嬅第38屆(2014)世界匯聚香港彭浩翔《香港仔》
陳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林超賢《魔警》古天樂第39屆(2015)張艾嘉《念念》翁子光《踏血尋梅》古天樂第40屆(2016) 楊慶《火鍋英雄》
許學文、黃偉傑、歐文傑《樹大招風》 黑澤清《毛骨悚然》古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