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香港電影光頭說山東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電影光頭說山東話

發布時間: 2023-06-02 14:59:52

❶ 《最佳拍檔》裡面的光頭是什麼什麼身份,為什麼配音配成山東話

麥嘉,祖籍廣東台山。
但該片的國語配音是台灣電影公司配的。我們看的香港電影國語版的幾乎95%都是台灣電影公司給配的音。可以說台灣的國語電影配音是最好的。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周星馳的聲音。喜歡周星馳的人有3成時喜歡他那誇張的笑與無厘頭的音準的。但那卻不是本人發出聲音。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山東話的配音,這是配音導演為了追求喜劇效果而做出來的。通常用在比較搞笑、憨厚、淳樸的角色身上。同樣的,像《國產零零七》中周星馳在飯店遇到的同鄉說的也是山東話。引進的國外動畫片《人兔的詛咒》中警長說的也是山東話(個人覺得這是配的最搞笑的一次山東話)。還有《小雞快跑》中老空軍說的也是山東話。不勝枚舉,都很搞笑。是配音中別具創新的一種方式。

❷ 為什麼以前港片電影都喜歡說山東話

港片電影在最初發展時,是在45年左右,當時中國還未規定北京話為普通話,而當時中國香港地區的人大部分是從山東地區過去的 ,自然說話會帶有山東口音。

再後來香港與大陸文化相互交融,中國的電影事業的進一步,內地一個龐大的市場的吸引,香港電影也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開始說普通話,和用一些大陸演員,但是由於長期說廣東話的原因,所以中國電影也在很長時間有廣東話和普通話兩種,而且也有很多知名的導演也是香港的,說的也是廣東話,語言是溝通的基礎,所以就出現很多電影講山東話。

❸ 香港為什麼有那麼多講山東方言的「阿sir」


循跡曉講·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作者:熊掌



喜歡香港老電影的讀者一定會記得演員麥嘉的電影《最佳拍檔》,在電影里麥嘉飾演的角色「光頭神探」是一名滿口山東話的退役警察。其實除了光頭神探之外,香港老電影里有不少警察是都是講一口流利的山東話。



按最初的設定《警察故事》里成龍飾演的就是一名山東警察


這並非是導演的藝術虛構,根據統計, 目前在香港特區服役的36000多名警察里,至少有二成的祖籍都來自於山東,其中某些特殊單位的山東人後裔比例更高


眾所周知,香港位處南粵,和山東省之間的直線距離超過1800公里。為什麼在廣東的南方海港不全部用廣東人做警察,而是要去招募千里之外的一群北方人呢?


答案的源頭要一直向前追溯到1898年。


01

「華勇營」的誕生與遣散


在這一年,在俄國租借旅順、大連,德國租借膠州灣之後,英國也趕上了瓜分遼膠兩半島的末班車,向清政府租借了威海衛作為港口使用。


英國人租藉此地,當然是為了牽制近在咫尺的膠州灣德國海軍勢力。但英國人辦完租藉手續才尷尬的發現, 原來手頭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可以駐扎在此


19世紀末的英國殖民地遍布全球,兵力原本不敷調配。加上1898年南非局勢緊張,英國和兩個布爾共和國之間隨時可能爆發戰爭,更無多餘兵力派駐遠東。但是如果不能在威海駐扎一支有實力的部隊,就不足以讓隔壁的德國海軍感到威脅。


為此, 負責籌措威海防衛的英國陸軍部決定招募一支以當地華人為主的部隊 ,由英國陸軍全權指揮,負責威海的防守。


這支部隊被命名為英軍步兵中國軍團,規模為一個營左右, 中國人則將其稱呼為「華勇營」


當時的山東巡撫也曾質疑英國人有無權力在中國土地招募士兵,然而最後討論的結果是,雖然並無條約規定英國可以在中國土地上招兵,但也沒有任何法條規定英國人不可以這么做,且有1860年代英國領事館在上海招募中英混合軍的先例。


不過,由於中國官員的反對,英軍在本地的招募工作進行的非常艱難。一直到1899年才募足534人,編成七個連。



華勇營合照


盡管招募進度緩慢,英國人卻並沒有放寬標准,招募的新兵平均身高為1.76米,身體強壯。他們大部分都是山東本地的農民,也有一些當過清兵。


英國方面非常重視手下的這支特殊部隊, 每年撥付給華勇營的經費是30000英鎊 ,光是修建軍團的營房和各種福利設施就耗資數千英鎊,根據看過的人描述,這些營房「 非常豪華,比倫敦任何一處軍隊營地都更加豪華 」。



華勇營指揮部大樓(1903年)


華勇營的裝備也相當精良,除了步槍連之外, 陸續增編了騎兵連、機槍連和炮兵連,是一支可以獨立作戰的現代化武裝力量


山東農民參加華勇營的 主要動力是福利和高薪


華勇營除了發給多套軍裝之外, 還承包了士兵的伙食,上好的大米、麵粉和肉類全天供應並全部免費 。在免費衣裝和食宿之外, 每月提供薪水八元(墨西哥銀元) ,按照當時人的說法,花費八十元就能從北平買一個媳婦回來。可見華勇營的薪水在當時已經算是比較高的。



行軍中的華勇營


對於這些華人士兵日常訓練的表現,華勇營的英國軍官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這些中國人「服從而勇敢」「是優秀的射手,幾乎人人都百發百中」「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是極為優秀的士兵,失去他們對大英帝國來說是極大的損失」。


當然我們並不能只憑英國人的贊美就認為華勇營的士兵是完美的,在英國人的監獄檔案里能看到華勇營士兵的另一面,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就有將近十分之一的華勇營士兵因「疏忽職守、違抗命令、賭博」等輕罪被關禁閉。


尤其嚴重的是一些常年遊走在清軍各營之間、以當兵為業的「兵油子」也被引入華勇營里,將清軍中的一些惡習在這支華人組成的英國軍隊里傳播開來。



華勇營士兵


華勇營在其存在的七年時間里主要參與過兩場武裝行動。 一是鎮壓威海附近民眾對英國人的抗議,二是參加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戰斗。


在這兩場戰斗中華勇營的表現大有不同,雖然他們在每一場戰斗里都表現出很高的軍事素養,但在威海衛附近執行鎮壓行動, 對抗的對象是本地的鄉紳鄰里,中國士兵的戰斗積極性就大打折扣 ,在鄉紳們發出「不退出華勇營就懲處家屬」的威脅後,大部分本地士兵都開了小差。


在隨後的八國聯軍侵華之役里, 面對同為中國人但完全陌生的天津清軍和義和團民,華勇營就表現的極為英勇 ,他們冒著清軍的炮火支援了進攻城頭的美國陸戰隊。


《辛丑條約》簽訂後,英國獲得了在華直接駐軍的權力,在中國駐兵2000人,不久後英日結成同盟,日本軍隊成為英國在遠東利益的維護者。此時再在威海衛保持一支駐軍就顯得毫無必要了。


02

南下香港


1902到1906年,英軍將威海衛的華勇營陸續遣散。


在這段長達七年的僱傭華人當兵的經歷里,英國人總結出兩點經驗: 第一,華人如果有良好的薪水和福利待遇,會表現出超過其他國家人的努力和良好的服從性,是從事軍警職業的良好人選。第二,華人的鄉土觀念重,宗族意識強烈,用本地出身的軍警治安力量對付本地的民眾效果一般不好。


此外還有一些報道說道:華人明面上服從性極高,但善於私下串聯溝通,所以必須有嚴格的督察體系,防止隊伍內部形成利益團體。以及華人雖然不敢公然反抗長官意志,但卻很善於利用手裡的權力去為自己謀得好處。


這些議論大多流行於義和團運動爆發以前,而在八國聯軍戰爭後在對華人士兵的一片贊譽聲中歸於沉寂,日後的香港警察發展 歷史 證明,這些議論是極有先見之明的。



兩名在天津城合照的華勇營士兵


威海衛的華勇營解散後,英國人將一些中國士兵招募為華人巡捕,依靠著不足200人的華人巡捕隊保證了威海地方的治安。後來,英國人似乎漸漸淡忘了這塊中國北方的租借地和它的華人警察隊伍,一直到1922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作為參戰國英國領地的一部分,香港共派出264人參加歐洲戰事,一部分香港警察也被抽調前往歐洲, 此時香港開始出現警察人力短缺的問題


1922年,香港海員大罷工爆發。在是次關乎薪金的勞資沖突中,出身香港本地的警察被質疑處理失當,在不適合的時間錯誤使用武力,造成3死八傷的沙田慘案。香港總督府於是有引進外地警察用於維護香港治安的想法。是年9月,香港政府派遣4名華洋教官和一名翻譯北上前往威海衛,在曾經募兵成立華勇營的地方再度招募軍警,不過這一次招募的警察不再是駐守威海,而是渡海南下,成為駐扎香港的威海警察。



1941年,年僅4歲的劉守通就跟隨父母離開家鄉,遠赴香港。為了生存,父親後來成為一名香港警察。1953年,劉守通跟隨父親的腳步,也加入了香港警察。圖為2019年「魯警」劉守通首次回老家威海


一直到1949年,每年都有一些山東人投考香港警察,經過訓練後來到陌生的南方港口殖民地香港,開始自己的服役生涯。香港政府將出身山東的警察按其招募地歸屬,稱為威海衛警察。而在民間則稱為 「魯警」或是「山東差」


03

山東「差人」的優勢


香港人稱呼警察為「差人」。港府招募的這批山東「差人」和過去在香港本地招募的警察不同。他們在本地完全沒有 社會 關系和人情網路, 背後唯一能夠倚重的勢力就是香港政府


這樣,當年華勇營曾經存在的由於不能割斷士兵和當地 社會 聯系而造成的「忠誠」問題, 不論是一般民眾還是當地黑惡勢力都無法滲透進這些北方來的陌生人 ,故而也不可能影響他們執行港府命令的力度。



50年代初香港警察兵種合照,其中手持藤牌的巡邏警和穿水兵服的水警隊伍里都有很多山東人


從遠方聘用警員的另一樁好處是, 有很強同鄉和宗族意識的本地警員極難將這批外來者納入自己的系統 ,在上世紀60年代,香港警察內部貪污盛行,弊端叢生。而以呂樂、藍剛為首的一批香港本地出生的警界高官,利用熟悉本地 社會 情勢,在本地根基扎實的優勢,建立起一套從上到下的勒索、貪贓和分肥體系,成為香港警務系統無法自行去除的頑疾。


但這個龐大復雜的貪污網路卻甚少山東籍警察參與。這雖然和山東警察從事的工作多半不適合直接參與舞弊分肥有關,但也說明了呂樂等人依靠本地同鄉宗族情誼建立的人際關系網很難將這些來自千里之外的北方人囊括進去。


除了忠誠和不易被腐蝕兩點之外, 山東差還以刻苦耐勞、勇於承擔艱苦任務而出名 。原本香港政府在招募威海警察的時候標准就很嚴格,身高要達到1.7米以上,身體必須足夠強壯經得住艱苦環境考驗。



「魯警隊」隊員合照 圖源於網路


據說港府的招募人員還專門檢查應募者的雙手,若是雙手細嫩說明平時不經常干粗活重活,多半是市井之徒。雙手老繭重重者則多半吃苦耐勞,這樣的人可以優先錄用。


山東籍警察經招募入隊後,即送往香港,在赤柱警署和旺角警署經過訓練,然後分配到各地崗位。正如前文所言,由於山東籍警察在當地語言不通,沒有本地 社會 基礎,因此無法擔任一般的治安巡邏任務,所以一般只能以整個小隊的形式擔任某些特殊職務,如外籍人士聚居區的守衛和治安、政府機關和公共建築保衛、沖鋒隊等。


按照山東籍警察的說法, 需要日曬雨淋的工作,往往都派給「山東差」,而輕松的室內工作多半給本地警員來做


其實香港政府為這些孤身南下的外來警察提供了不少優惠條件,如新建成的警察宿舍安排威海衛警察優先入住,威海警察服役滿三年後可以獲得一個季度的回鄉探親假,來迴路費由政府承擔。此外,山東籍警察退休後,可以獲得額外的津貼補助。



早期香港警用重型巡邏車,上面搭載的沖鋒隊員多是山東人或其後裔


這些日常生活和香港 社會 相疏離的山東籍警察,往往在工作中加倍勤勉,許多人積極學習外語,投考高級職位。


04

後話


在超過數十年的服役時間里,山東籍警察及他們的後裔參加過許多香港發生的重大治安案件的處置。曾作為急難險重任務專屬單位的沖鋒隊和曾負責出海打擊海盜的海上護航隊,一度都成為山東警察專屬的領域。


上世紀60年代的大規模暴動中,由山東人組成的反爆破物小組,成功處理多處土製炸彈,為維護香港 社會 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服務香港政府的同時,山東人也將家鄉的生活帶到了香港。逢年過節,山東籍警察居住的警員宿舍里都要展開隆重的祭祖活動,家家戶戶包餃子,擀麵條。



臧健和(1945年—2019年2月8日)「灣仔碼頭」速凍食品品牌創始人。於1945年出生於山東省諸城縣仁里村(今屬五蓮縣許孟鎮) 圖源於網路


大陸名頭很響的香港速凍食品品牌灣仔碼頭,據說就是80年代山東姑娘在香港灣仔碼頭開的水餃攤位起家,在灣仔碼頭負責執勤任務的山東籍警察見到家鄉的水餃紛紛前來光顧,由此掙到了第一桶金。


如今香港幾家略有資歷的魯菜館,背後也都有山東警察老鄉的大力支持。現在這些孤身南下,為香港政府和 社會 服務幾十年的他鄉遊子,已經完全成為了香港 社會 的一分子。



(END)

首先香港的華人警察大部分人是威海(英屬)華勇軍營,其他都是印度人和英國人。山東籍就比較多。

另外,台配演員祖籍是山東。香港電影電視劇國語配音演員都是台配。像麥嘉的光頭佬,張學友的東成西就。就會讓人誤會成,香港演員也會講山東話。

你沒看過英美劇?

❹ 光頭麥嘉的電影為什麼要給他配山東方言

因為導演為了追求喜劇效果才給他配山東方言。

麥嘉,原名麥嘉尚,1944年2月29日生於中國廣東省台山。香港演員、導演、編劇、電影製作人。麥嘉並不是從小就光頭,青年時代的他,長發披肩,胡須滿面,一副嬉皮士派頭。1958年移居香港,在香港崇新英文書院讀完中學。

1963年全家移居紐約。就讀於紐約布碌侖理工大學,專修電子工程。1969年任紐約電話公司工程師。1971年就讀於紐約大學電影系,學習16毫米電影製作,並以副導演身份參加《Golden Needle》、《007持黃金槍的男人》等三部美國電影的攝制工作。1972年考入紐約大學美術系。

(4)香港電影光頭說山東話擴展閱讀:

演藝經歷:

1973年,麥嘉返港與吳耀漢、黎應就、洪金寶、劉家榮等幾批電影人先後成立了先鋒電影公司、嘉寶電影公司等,出品了一些創意獨特的低成本電影。

1976年,麥嘉首次以導演身份執導了動作片《一條光棍走天涯》;隨後又導演了武俠片《鐵拳》。

1979年,麥嘉與黃百鳴和石天等人創辦了奮斗電影公司;之後麥嘉編導並參演了動作喜劇片《無名小卒》。

1980年,奮斗電影公司得到金公主院線老闆雷覺坤的賞識,加盟金公主並改名為「新藝城電影公司」,麥嘉與石天和黃百鳴三個老闆帶著兩個伙計住進了面積不到一千公尺的新辦公室,之後與石天主演了吳宇森執導的創業作《滑稽時代》,飾演販賣人口的壞人。

1981年,麥嘉監制了徐克導演的喜劇片《鬼馬智多星》,該片奪得同檔期賣座冠軍,並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等三個獎項。

❺ 電影《最佳拍擋》光頭佬說的是哪裡的方言

山東話來的……

麥加,香港演員、編導、製片。原名麥嘉尚,生於廣東省台山。1958年移居香港。在香港崇新英文書院讀完中學。1963年全家移居紐約。就讀於紐約布碌侖理工大學,專修電子工程。1969年任紐約電話公司工程師。1971年就讀於紐約大學電影系。學成後當過《鐵金剛大戰金槍客》等三部外國片的助導。

1975年升任導演,首作是《一條光棍走天涯》(1976)。1976年在台灣導演《鐵拳》。1977年導演《面懵心精》。1978年和洪金寶、劉家榮合組嘉寶電影公司,執導創業作《老虎田雞》。1979年執導《無名小卒》,監制劉家榮導演的《搏命單刀奪命槍》。又在《老虎田雞》《鬼馬功夫》中客串演出。客串參演洪金寶導演的《雜家小子》(1979),開啟日後光頭探長的經典形象。

1980年與石天、黃百鳴合組奮斗電影公司,創業作是《瘋狂大老千》,同年即由金公主支持,改組為新藝城公司。此後多年,他成為決策人物,執導了《追女仔》(1981)、《難兄難弟》(1982)皆大受歡迎,取得極佳票房收入;又監制、主演了連連打破賣座紀錄的《最佳拍檔》系列,五集分別由曾志偉、徐克、林嶺東、劉家良等導演;並因主演《最佳拍檔》獲第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這一時期也曾出演徐克執導的《鬼馬智多星》(1981)和曾志偉導演的《最佳福星》(1986)。1986年新藝城改制,他退出總經理職,只當監制,起用林嶺東導演了《龍虎風雲》(1987)、《監獄風雲》(1987)、《學校風雲》(1988)、《聖戰風雲》(1990)等寫實暴力片,形成「風雲」系列。

80年代後期已甚少執導及演出,只導演了《橫財三千萬》(1987),監制了劉家良執導的兩集《老虎出更》(1988及1990),參演了《瘦虎肥龍》(1989)等影片。2000年曾出演《大贏家》。此後甚少在大銀幕露面。

❻ 為什麼香港的很多喜劇里喜歡用山東話

很多香港的喜劇電影里,在配音的時候都喜歡用山東話,

像《最佳拍檔》里的光頭佬,就操一口濃郁的山東方言,讓人捧腹大笑,現在在重看依然感覺喜劇干十足。

山東方言,喜劇感十足

再就是周星馳的電影里也經常會有山東話的配音,《國產凌凌漆》中見到濟南老鄉的那段也是非常的搞笑。為什麼這么多香港喜劇中喜歡用山東的方言那,我認為這和山東方言比較搞笑、憨厚、淳樸有關而且有一股鄉村氣息。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見解,可以關注我,相互探討一下。

❼ 《最佳拍檔》裡面的光頭為什麼配音配成山東話!

這是配音導演為了追求喜劇效果而做出來的。通常用在比較搞笑、憨厚、淳樸的角色身上。
像《國產零零七》中周星馳在飯店遇到的同鄉說的也是山東話。引進的國外動畫片《人兔的詛咒》中警長說的也是山東話。還有《小雞快跑》中老空軍說的也是山東話。不勝枚舉,都很搞笑。是配音中別具創新的一種方式。

拓展資料

我們看的香港電影國語版的幾乎95%都是台灣電影公司給配的音。可以說台灣的國語電影配音是最好的。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周星馳的聲音。喜歡周星馳的人有3成時喜歡他那誇張的笑與無厘頭的音準的。但那卻不是本人發出聲音。

❽ 香港有位喜劇電影明星,說著一口標準的山東話,外號光頭老。誰知道他的真名是什麼啊

麥嘉
麥嘉(1944年2月29日—),原名麥嘉尚,英文名 Karl ,生於中國廣東省台山,是香港的電影導演、演員、編劇,擅長拍攝喜劇,其光頭形象深入民心,有「光頭佬」、「光頭神探」之稱,曾經擁有名下馬匹雷霆。

中文名: 麥嘉

英文名: Karl Maka

角 色:導演,演員,編劇

演員作品

瘦虎肥龍 Skinny Tiger and Fatty Dragon (1990)

最佳拍檔IV之千里救差婆 Zuijia paidang qianli jiu chaipo (1987)

橫財三千萬 Thirty Million Rush, The (1985)

最佳拍檔 Aces Go Places (1984)

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 Zuijia paidang nuhuang miling (1984)

聖誕快樂 Merry Christmas (1984)

最佳拍檔II之大顯神通 Aces Go Places II (1983)

鬼馬智多星 All the Wrong Clues (1981)

滑稽世界 Laughing Times (1981)

狗急跳牆 Xian yu fan sheng (1980)

導演作品

橫財三千萬 Thirty Million Rush, The (1985)

難兄難弟 Nan xiong nan di (1982)

瘋狂大老千 Feng kuang da lao qian (1980)

狗急跳牆 Xian yu fan sheng (1980)

Winner Take All (1975)

編劇作品

最佳拍檔IV之千里救差婆 Zuijia paidang qianli jiu chaipo (1987)

簡歷

與洪金寶一同奪得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麥嘉於1958年移居香港,中學就讀於崇新英文書院,1963年舉家再移民到美國紐約,在紐約布碌侖理工大學時主讀電子工程,並於1969年在當地電話公司任職工程師數年,及後返回大學修讀電影製作。

1973年返港後與吳耀漢、黎應就、洪金寶、劉家榮、石天、黃百鳴等幾批年輕電影人先後成立了先鋒電影公司、嘉寶電影公司、奮斗電影公司、新藝城電影公司。其間參演多出賣座電影,有《最佳拍擋》系列、《橫財三千萬》。1991年,隨著新藝城的解體,麥嘉淡出電影界。2000年,麥嘉玩票性質復出客串電影《大贏家》並主演中國大陸電視劇《濟公傳奇》。

2001年,麥嘉夥同黃沾和羅家英三人一起以光頭造型為亞洲電視主持清談節目《三個光頭佬》(羅家英和麥嘉原本就是光頭,黃沾則是因肺癌化療造成脫發,但借著節目的名義隱匿。)

個人榮譽

1983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與洪金寶成為金像獎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雙胞影帝)

❾ 為什麼以前港片電影都喜歡說山東話

香港早期電影是以國語為主,七十年代就轉為粵語直到現在,香港居民百份之九十的祖籍都是珠三角人,都是以粵語為主,香港電影一直都是粵語電影,從來沒有什麼山東話或其它語言的電影,在國內上影的香港電影全都是配音的,當然也可以配山東話,所以有些人誤會了,以為香港電影除了粵語還有其它語言電影。

庚子年間,駐守威海衛英租界的英軍招募當地華人組建華勇營。華勇營隨英軍北上,參與解圍東交民巷戰斗,後來滿清老佛爺服帖,戰事中止,華勇營作為作戰部隊面臨解散。 由於華勇士卒忠勇,軍紀嚴明,鬥志昂揚,頗得僱主賞識,故解散之日遣返一小部分老弱,大部健男被英國當局保留,南下進入香港,成為最早的水陸警務人員。警務人員與底層民眾打交道時有蠻橫,口碑較差,因此後期香港電影出現山東口音者,以醜化見多。

之前看過麥嘉一個采訪,他有說過原因的,粵語的配音,他的配音配的台山話,雖然他是台山人,但是他從美國回來的時候不會台山話的,後來學的,因為台山話比較搞笑,比較有趣,也代表著鄉下話的意思,因為江門五邑地區比較多華僑,在港澳打拚的也多,會粵語的人都會聽得懂一些台山話,配音也只是粵語帶著一些台山話的字句,不是整句的正宗的台山話,也是為了讓觀眾看懂意思,然後國語的配音配的山東話,他說全國最搞笑的就是山東話,也是為了搞笑,有趣,其實也是帶一點方言口音而已,如果太濃烈,其它地方的人是聽不懂的,為的就是增加電影的人文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