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八十年代香港電影投資人有誰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八十年代香港電影投資人有誰

發布時間: 2023-05-27 17:12:17

⑴ 香港十大傳奇電影公司,你能全部認出來嗎

它們分別是:邵氏電影公司、嘉禾電影公司、新藝城影業、德寶電影公司、銀都機構、中國星、寰亞電影公司、英皇電影公司、銀河映像和最佳拍檔電影公司 。

香港電影有近百年的歷史,是從最初的默示錄時代到30年代的有聲電影,《邵氏出品,必佳品》稱霸香江,迎來嘉禾、環球亞、新藝城等新派電影公司的天下,香港電影打開了黃金時代的大門,通過電影記錄香港的不幸和輝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位電影人利用新型電影工業使香港電影成為世界知名品牌,高峰時期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年製作量超過200部,成為世界上好萊塢電影的出口目的地之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機構很多,除了上述十大傳說電影公司外,還有洪金寶的寶禾電影公司 、元彪的泰禾電影公司 、成龍的威禾電影製作公司和李連傑的正東電影公司等有名的電影公司。這些公司曾出品了眾多經典影片,為香港電影的發展添磚加瓦。

⑵ 成龍,周星馳都怕的向華強,卻唯獨不敢動他,你知道是誰嗎

成龍大哥和周星馳是大夥兒再了解但是的2個男明星了,作為中國香港電影全盛時期的2個超級巨星,她們的電影都給自己虜獲了很多的粉絲。盡管成龍大哥在國際性上的地位和知名度要遠超周星馳,可是她們2個的各有特色,在分別的行業之中都擁有 不能超越的地位。成龍尊稱「大哥」,而周星馳也是有「星爺」的叫法。

任達華出世在警察世家,爸爸和哥哥全是警員,官職不低,大家根據電影或是是電視連續劇應當都看了,在那時候的中國香港,飛虎隊占據著肯定的地位。而飛虎隊恰巧是由任達華的親哥哥所執掌的。因此在那時候,不論是黑幫或是白道,都是會給足了弟兄臉面。但是任達華的性情或是很好的,他並沒有憑著親哥哥的真實身份而作威作福。因而黑幫情況的人對任達華全是和和氣氣的,害怕得罪他,除非是吃完熊心豹子膽,不願在中國香港電影界混了。

⑶ 香港十大電影公司之嘉禾電影 捧紅李小龍成龍洪金寶

【嘉禾電影】

嘉禾公司於1970年由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風共同創建而成,並於1994 年成為香港的上市公司,是香港電影盛世時期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發行公司之一,一手栽培出李小龍、成龍、張曼玉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巨星,製作超過600部電影。嘉禾經營的業務范圍廣闊,包括電影製作,人才管理,電影發行,戲院經營,影片沖印以及電視製作等,曾幾何時,嘉禾出品的電影成為香港電影的標志,是香港首屈一指的華語娛樂企業,也是亞洲區最具規模的華語娛樂企業集團。2007年底,老闆鄒文懷決心隱退,將嘉禾轉手橙天娛樂,就此更名橙天嘉禾,結束了一段香江傳奇。

嘉禾打造出李小龍和成龍兩位享譽世界的超級巨星和無數演藝明星,使華語功夫電影揚名世界。嘉禾電影屢破票房紀錄,如李小龍的《唐山大兄》、《猛龍過江》、《精武門》,成龍的《警察故事》、《紅番區》和《特務迷城》等。嘉禾亦是最早打入好萊塢的亞洲製片公司,80年代成龍與好萊塢明星合作的《炮彈飛車》和90年代出品的《忍者龜》均創下了美國當年獨立影片票房的最高紀錄。

1971「唐山大兄」以港幣3,197,417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1972「精武門」以港幣4,431,424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1973「猛龍過江」以港幣5,307,351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1974「鬼馬雙星」以港幣6,251,634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1977「半斤八兩」以港幣8,531,700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1980「師弟出馬」以港幣11,026,283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獨資開拍「炮彈飛車」,以破全球紀錄的五百萬美元片酬,聘請畢雷諾士為男主角。為第一部香港公司獨資的電影,在北美洲票房沖破七千萬美元,打入全年十大賣座名單。

1981「摩登保鏢」以港幣17,769,048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摩登保鏢」男主角許冠文為第一位香港男演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1985「福星高照」以港幣30,748,643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1987「龍兄虎弟」以港幣35,469,408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1992「阮玲玉」女主角張曼玉為第一個香港女演員獲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

1995「紅番區」以港幣56,912,536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1996「警察故事四之簡單任務」以港幣57,518,795元,打破香港票房紀錄。

1997「甜蜜蜜」以九項獲獎打破香港電影金像獎紀錄。

1998「風雲雄霸天下」創造了香港特技電影的新里程碑,並打破香港周末開畫票房紀錄。

【嘉禾電影經典目錄】

1970《鬼怒川》、《刀不留人》、《俠義雙雄》、《天龍八將》

1971《奪命金劍》、《五雷轟頂》、《鬼流星》、《金旋風》、《追擊》、《一夫當關》、《山東響馬》、《唐山大兄》

1972《戰神灘》、《鐵掌旋風腿》、《獨臂拳王》、《拳頭枕頭》、《烈日狂風》、《冷麵虎》、《猛龍過江》、《合氣道》、《東南西北風》、《海員七號》

1973《夜女郎》、《迎春閣之風波》、《糊塗大將軍》、《心蘭的故事》、《馬路小英雄》、《死亡游戲》、《黑夜怪客》、《鐵娃》、《龍爭虎鬥》

1974《跆拳震九州》、《女王蜂》、《龍虎金剛》、《黃飛鴻少林拳》、《虎辮子》、《李小龍的生與死》、《北地虎》、《鐵金剛大破紫陽觀》、《七省拳王》、《福建少林拳》

1975《黃面老虎》、《小英雄大鬧唐人街》、《三六九》、《女子跆拳群英會》、《艷窟神探》、《綽頭狀元》、《鐵漢柔情》、《中泰拳壇生死戰》、《花飛滿城春》

1976《鬼馬雙星》、《心魔》、《直搗黃龍》、《驅魔女》、《綽頭皇上皇》、《大千世界》、《拍案驚奇》、《天才與白痴》

1977《少林門》、《鱷譚群英會》、《密宗聖手》、《鬼計雙雄》、《春滿巴堤雅》、《宮人我要》、《帝女花》、《秋霞》、《阿茂正傳》、《溫拿與教叔》

1978《半斤八兩》、《四大門派》、《三德和尚與舂米六》、《破戒》、《鬼馬姑爺仔》、《貂女》、《第二度道彩虹》、《追趕跑跳碰》、《發錢寒》、《四二六》、《大煞星與小鬼頭》

1979《賣身契》、《大路元帥》、《贊先生與找錢華》、《神偷妙探手多多》、《Hello ! 夜歸人》、《六三三》、《亡命嬌娃》、《豪俠》、《毒計》、《雜家小子》、《死亡塔》、《壞小子》、《林世榮》、《師弟出馬》

1980《慌失失》、《名劍》、《夜車》、《錢作怪》、《哥門的糗事》、《粉骷髏》、《風塵》、《鬼打鬼》、《摩登保鑣》、《勇者無懼》、《沖破黑漩渦》、《舊夢不須記》、《公子嬌》、《龍少爺》

1981《巡城馬》、《龍咁威》、《敗家仔》、《凶蠍》、《奇門遁甲》、《復仇者》、《摩登天師》、《生死決》、《波牛》、《人嚇人》、《八彩林亞珍》、《蜀生》

《追鬼七雄》

1982《A計劃》、《人嚇鬼》、《奇謀妙計五福星》、《無名火》、《鐵板燒》、《狂情》、《風水廿年》、《神勇雙響炮》、《先生貴姓》

1983《省港旗兵》、《摩登捕快》、《英雄無淚》、《快餐車》、《夾心沙展》、《少林俗家弟子》、《李小龍生與死》、《有Friend冇驚》、《等待黎明》、《時來運轉》

1984《開心三響炮》、《神勇雙向炮續集》、《福星高照》、《花仔多情》、《鬼馬朱唇》、《警察故事》、《我的愛神》、《求愛反斗星》、《僵屍先生》、《龍的心》、《奇緣》

1985《歡場》、《夏日福星》、《兩公婆八條心》、《龍兄虎弟》、《再見媽咪》、《青春怒潮》、《壞女孩》、《歡樂叮當》、《表哥到》、《富貴列車》、《扭計離牌軍》、《亡命天涯》、《最後一戰》、《午夜麗人》、《原振俠與衛斯理》

1986《最佳福星》、《開心快活人》、《良宵花弄月》、《義蓋雲天》、《執法先鋒》、《小生夢驚魂》、《僵屍家族》、《愛情謎語》、《盡訴心中情》、《過埠新娘》、《一屋兩妻》、《海上花》

1987《神探朱古力》、《猛鬼差館》、《中國最後一個太監》、《肝膽相照》、《香港小姐寫真》、《母牛一條》、《不夜天》、《東方禿鷹》、《A計劃續集》、《江湖龍虎鬥》、《一哥》、《OK仔》、《霸王花》

1988《省港旗兵續集》、《標錯參》、《鬼新娘》、《群龍奪寶》、《群鶯亂舞》、《東京俏姑娘》、《靈幻道士》、《三對鴛鴦一張床》、《一妻兩夫》、《最毒婦人心》、《胭脂扣》、《畫中仙》、《師姐大曬》、《血玫瑰》、《飛龍猛將》

1989《月亮、星星、太陽》、《警察故事續集》、《亡命鴛鴦》、《僵屍叔叔》、《公子多情》、《一眉道人》、《孔雀王子》、《再見王老五》、《四千金》、《火燭鬼》、《神勇飛虎霸王花》 、《師姐大曬》

1990《奇跡》、《說謊的女人》、《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小男人周記》、《求愛夜驚魂》、《瀟灑先生》、《急凍奇俠》、《三狼奇案》、《皇家女將》、《返老還童》、《不脫襪的人》、《我愛唐人街》、《救命宣言》、《監獄不設防》、《舞台姊妹》、《亂世兒女》、《阿修羅》、《岳鳳之再戰江湖》、《岳鳳之還我清白》

1991《安樂戰場》、《表姐你好 》、《錯在新宿》、《火爆浪子》、《小心間碟》、《衰鬼撬牆腳》、《黃師父走天涯》、《老貓》、《愛在別鄉的季節》、《龍行天下》、《勇闖天下屍》、《屍家重地》、《富貴開心鬼》、《何日君再來》、《跟屁蟲》、《玉蒲團》、《警察故事III》

1992《難得有情郎》、《大鬧廣昌隆》、《力王》、《一觸即發》、《川島芳子》、《古惑大律師》、《霸王卸甲》、《漫畫神拳》、《飛鷹計劃》、《聊齋艷譚》、《地下通道》 、《僵屍醫生》、《著牛仔褲的鍾馗》、《西環的故事》、《我老婆唔系人》、《起章節附註》、《92霸王花與霸王花》

1993《太子爺出差》、《夜夜伴肥嬌》、《笑聲撞地球》、《買起曼克頓》、《一世好命》、《聊齋艷譚續集》、《黃飛鴻II》、《無敵幸運星》、《跛豪》、《戰龍在野》、《黃飛鴻》、《表姐你好 II》、《女機械人》、《神探馬如龍》、《賭霸》、《槍戰(危險情人)》

1994《極度追蹤》、《雙龍會》、《燈草和尚》、《YES一族》、《阮玲玉》、《表姐你好 III》、《精武門》、《晚春情事》、《非洲和尚》、《與龍共舞》、《廘鼎記I》、《藍剛之反飛組風雲》、《廘鼎記II》、《七小福》、《半段情》、《殺妻二人組》、《俾鬼捉》、《又見冤家》、《少年郭達夫》、《挑情》、《爛賭英雄傳》、《忌廉溝鮮奶》、《家在香港》、《客途秋恨》、《特工隊勇襲機場》、《氫彈大勒索》、《老鼠街》、《孖寶闖八關》

《霞姐-夜生活女王》、《逃學英雄傳》、《噴火女郎》、《桂花巷》、《旗正飄飄》、《恐怖分子》、《風雨雙流星》、《劍花煙雨江南》、《蛇鶴八步》、《一招半式闖江湖》、《金鎖匙》、《飛渡卷雲山》、《拳精》、《龍拳》、《笑拳怪招》、《踢館》、《上海灘大亨》、《一對活寶跑天下》、《賊贓》、《雍正與年羹堯》、《女兒心》、《何方神聖》、《危險人物》、《摩登神探》、《沖激21》、《龍騰虎躍》、《魔胎》、《鬼線人》、《陰陽奇兵》、《鬼馬天師》、《祝您好運》、《生命快車》、《女人風情話》、《暗夜》、《僵屍少爺》、《心動》、《厲鬼纏身》、《勇闖江湖》、《驅魔童》、《夜瘋狂》、《鬼溝人》、《金粉神仙手》、《小姨懷春》 、《小山東到香港》、《鐵拳小子》、《賣身》、《新精武門》、《少林木人巷》、《夢醒時分》、《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五個寂寞的心》、《蠍子之策反行動》、《蠍子之滅反行動》、《歲月風雲》、《歲月風雲續集》、《情債》、《城市獵人》、《鐵馬騮》、《黃飛鴻三之獅王爭霸》、《武狀元蘇乞兒》、《私鍾真面目》、《盲女七十二小時》、《超級女警察》、《千面天王》、《赤裸羔羊》

1996《金裝香蕉俱樂部》、《《正牌香蕉俱樂部》、《飛虎雄心2之傲氣比天高》、《古惑仔3之隻手遮天》、《偷偷愛你》、《古惑女之決戰江湖》、《伊波拉病毒》、《玉蒲團二之玉女心經》、《刀》、《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虎度門》、《孽欲追擊檔案之邪殺》、《沖鋒隊怒火街頭》、《人約黃昏》、《阿金》、《天涯海角》、《甜蜜蜜》、《色情男女》、《賭神3之少年賭神》、《百分百啱Feel》、《金枝玉葉2》

1997《基佬40》、《夜半2點鍾》、《一個好人》、《赤足驚魂》、《97古惑仔戰無不勝》、《完全結婚手冊》、《記得…香蕉成熟時III為你鍾情》、《小倩》、《神偷諜影》、《生日多戀事》、《宋家皇朝》、《給太太打工》

1998《我是誰》、《98古惑仔龍爭虎鬥》、《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風雲雄霸天下》、《B計劃》、《渾身是膽》、《玻璃之城》、《杭州王爺》、《幻影特攻》

1999《玻璃樽》、《中華英雄》、《星願》、《陽光警察》

2000《周末狂熱》、《東京攻略》、《辣椒教室》、《炭燒凶咒》、《月亮的秘密》、《12夜》、《小親親》、《勝者為王》、《夏日的麼麼茶》、《千年等一天》、《槍王》、《藍煙火》、《神偷次世代》、《薰衣草》

2001《特務迷城》、《險角》、《九龍冰室》、《愛情保險》、《芭啦芭啦櫻之花》、《地上最強》、《別戀》、《買兇拍人》、《異靈靈異》

2002《嫁個有錢人》、《股啊股》、《互動殺人事件》、《停不了的愛》

2003《行運超人》

【視頻回顧】 李小龍的身材一看就是能打的,一身橫練的肌肉

成龍不用替身的驚險玩命鏡頭回放

這樣的武打設計也只有「洪家班」做得出來了

⑷ 香港有哪些較老的電影公司

香港的電影公司,按照成立時間排列:
長城影業公司(1949-1985)
鳳凰影業公司(1952-1964)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1958-1985)
嘉禾電影公司(1970-今)
新藝城影業公司(1980-1991)
銀都機構有限公司(1982-今)
電影工作室(1984-今)
美亞電影/天下電影(1984-今)
永盛電影公司(後更名「中國星電影公司」)(1987-今)
其他如東方電影(1991-今)、寰亞電影(1994-今)、銀河映像(1996-今)、寰宇電影(1999-今)、英皇電影(1999-今)都是90年代之後了。

⑸ 周星馳巜功夫》電影的投資人是誰

周星馳《功夫》電影的投資人是,周星馳,王中磊,韓三平。
《功夫》是一部於2004年上映的華語電影,由周星馳擔任導演、編劇兼主演。片中包含了對武俠文化的敬仰、獨特性嫌渣空與周星馳一貫的無梁慎厘頭、誇張的搞笑風格。故事取景於芹瞎1940年代中的中國,周星馳飾演一位無所作為、想加入當地最大幫派的小混混。
原定於2014年12月24日全國重新上映的《功夫3D》改檔為2015年1月15日上映。電影出品方曝光了一款「十年版」的電影預告片

⑹ 突然覺得無聊,找點話題聊聊,大家談談80年代的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90、年代的張學友。。

四大天王指中國香港地區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在歌壇的四位重要人物,他們是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他們以各自非凡的魅力在華語歌唱歷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命名過程 1990年代初,隨著譚詠麟的淡出香港樂壇和張國榮的全面退出,香港樂壇出現了一條明顯的「分水線」,用了幾年的磨合期。張學友、劉德華加上李克勤和Beyond樂隊取而代之,打開了90年代的香港樂壇新世代。
1991年,黎明的火速走紅,將同屬寶麗金唱片公司的李克勤的聲勢壓下,李克勤的歌唱事業亦開始下滑。而香港樂壇的樂隊勢力亦開始被偶像派取代。當時因為黎明和劉德華同屬偶像派,成為最大競爭對手,兩人曾被封為雙子星。 而實力派的張學友亦保持聲勢和前兩者被合稱樂壇三大家族。隨後1992年,郭富城旋風從台灣吹回香港,加上《東方日報》一篇打油詩的效應,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另一說法為方逸華命名)將四位當時最受歡迎的男流行歌手統稱為「四大天王」,並得市民廣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2005年歲末,香港藝人收入榜「四大天王」同時進入前10名,諸多媒體用「四大天王神話再現」來渲染,似乎14年前風行東南亞的「四大天王」終於「日薄西山」,有了點起色都能成為報刊頭條。話說回來,即使是這14年間,傳媒圈、娛樂圈無論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黎明、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這四人的地位都能恆久不變,直到這四人日漸衰老,這些所謂的接班人仍舊默守在歷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紅火的年代,他們幾乎就是整個香港娛樂圈,雖然4人都在多棲發展,但各自競爭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音樂上,每年香港四大音樂頒獎禮期間,不僅4人明爭暗鬥、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橫飛,1994年周星馳在《破壞之王》中扮演張學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張學友演唱會門口叫囂「我愛黎明!」結果遭學友迷群毆,便是當時歌迷爭斗的最好寫照。同期的Beyond樂隊團長黃家駒說:「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樂壇」,可見當時「四大天王」的壟斷有多大氣勢。
事實上,早在「四大天王」時代到來之前,張國榮和譚詠麟就製造過兩大天王火拚的時代,再往前則是許冠傑和羅文。香港音樂界資深人士向本報回憶到,1987年十大頒獎典禮上譚詠麟宣布退出四大音樂頒獎禮,而在1990年年間,張國榮卻宣布退出樂壇,震動香港娛樂圈。習慣製造「爭斗」的香港媒體都在作出各種預測,張國榮的接班人是誰?當時是找不出能夠獲此殊榮的人來,甚至在90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上,最受歡迎男歌手這項拿不出有說服力的人選,有人提議讓這項空缺。
1990年劉德華、張學友、李克勤在角逐中佔得先機,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紅使他與張學友、劉德華一起在年終的頒獎典禮上風光無限,三人被稱為「三劍客」。但這個稱號產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搶到歌壇最前列的位置,此時香港發行量最大的《東方日報》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冊封4人,風行15年之久。
時間撥轉到1995年,四大天王正是紅透半邊天之時,那一年羅志祥在台灣「四大天王」模仿大賽中獲得第一名〈模仿郭富城〉,第2年他和歐漢聲、陳顯政、陳中威組成了「四大天王」,即使這支團體僅以模仿為目標,也借著「四大天王」的威風紅火了4年出版了4張專輯。但就在1998年小豬羅志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香港原版「四大天王」隨著各自水平差異變大,四人獨立性也越來越強,下坡路不可避免走了起來。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娛樂工業迅速滑落,粵語歌壇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台的機會越來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樂頒獎禮,接著張學友也宣布退出,這似乎也宣告著「四大天王」開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張國榮逝世4天後舉行,會上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一席黑衣合唱《當年情》,不僅是對張國榮的哀悼,似乎更是對香港娛樂圈的輝煌年代的懷念。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團結的一種象徵,1994年「搖滾新勢力」在香港紅館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說「四大天王」中張學友還行,其他3個都是小丑。 這話一說出來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媒體和藝人都嚴詞批判他,梅艷芳當時就出來說不能這樣講這些藝人,「中國火」演出的很多海報、地鐵廣告都被石頭砸碎,後來何勇在香港發布會上只好解釋,香港這個繁華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將事情平息。
四大天王各有的優勢和長處,在當時群雄並起的香港演藝圈四個人都憑著自己的優勢與實力打下了各自的一片天下。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壟斷的一種標志,無數個明星被封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這些小天王無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給湮沒,「四大天王」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香港娛樂圈壟斷時代的產物,它的壟斷也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空前絕後,遺憾的是「四大天王」的沒落剛好映照著粵語歌壇的衰落。
15年,驀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是出道最早的一位,1981年畢業於無線藝人第10屆藝人訓練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電影《彩雲曲》,同年因演出許鞍華的《投奔怒海》開始嶄露頭角。1983年在「永恆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電視劇《神鵰大俠》主題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開始被香港樂壇熟知。嚴格來說,劉德華的聲線並不是很占優勢,但是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唱的歌,無論是粵語還是國語。從《我和我追逐的夢》到《來生緣》,從《謝謝你的愛》到《真情難收》,一首一首劉式情歌已經成為了當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詞。因此在談到「四大天王」這個話題時,他曾對媒體說「其實我出道都比他們幾個早,嚴格說來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出道早,並不是劉德華區別於其他3人最大不同,關鍵的是在很多人心目中,劉德華是成功藝人的完美典範,他勞動模範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讓同行和媒體都贊嘆不已。2000年劉德華投資拍了自己從藝以來的第100部電影《阿虎》,堪稱老而彌堅。除此之外,他多能多專的均衡發展也是4個人中人氣保持最好的,即使從2000年獲得第一個金像獎影帝後,他在電影方面開始投入較多的精力,但音樂方面依舊保持高產,雖然陳耀川為他打造的大陸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廣闊的市場,但仍然有不少追隨者。
2005年底,劉德華受邀出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紀念中國電影百年大會」,會後接受本報采訪時他說自己最在乎的還是電影,他想成為「中國演員」而不僅僅是香港演員。他的這種熱愛有時也會惹來爭議,2005年10月劉德華發出號召,要聯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電影的頹勢,結果招致一場激烈的口水戰。
從劉德華的角度來看,「五影帝拍片」只不過是他為了拯救香港電影業的單純思路,無論「華仔」能不能拯救電影市場,劉德華都是當時最有權利挺身而出的那個人,只因為他多年來一直堅守香港電影的陣腳。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一位,創建的演藝公司叫「天中」,成立的電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響日漸下落時,劉德華接受采訪時,仍稱「四大天王」沒有過時,年輕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輕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東西,比如說新音樂,值得我們學習。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為漫長。1984年19歲的郭富城考入無線電視台的舞蹈訓練班,1987年轉入無線藝訓班,期間演過數部電視劇,但大多為龍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台灣的郭富城拍了一支電單車的廣告,沒想到這則廣告竟改變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濕漉漉的頭發、帶電的眼神開始讓台灣少女著迷,隨後灌錄了第一張國語大碟,其中主打歌《對你愛不完》紅遍兩岸三地。
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殺」回香江,隨即推出粵語大碟,1992年冊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時已28歲,後來,郭富城開始嘗試多方面發展,拍了王晶的電影《街頭霸王》,演了電視劇《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經紀人、填詞人小美 (梁美薇)。雖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澀的就是音樂,舞曲風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開的拐杖,「以舞會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悅歌迷的套路。成為百事可樂代言人後,郭富城逐漸往扮相新奇大膽、歌曲風格多樣的前衛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並不是一個前衛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動腦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變似乎都能影響潮流,從最開始的「四六分蘑菇頭」、到接拍百事可樂後的「火箭頭」,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來干預時尚。可以說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廣告是分不開的。從他出道至今,每時每刻都有廣告圍繞著他,先不說讓他一夜成名的機車廣告,1998年初當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從藝生涯的轉折點.2005年郭富城終獲台灣金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個獲得此殊榮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電影"父子"蟬聯台灣金馬影帝.
黎明出生在北京,父親是印尼華僑,4歲時隨父母移居香港,1990年因主演電視劇「人在邊緣」而在香港開始走紅,同年他也發行了第一張唱片「LEON」,反響熱烈,獲得當年香港樂壇最佳新人獎。91年憑《是愛是緣》獲IFPI全年最佳銷量大牒,第二年赴新馬以及美加10省開個人演唱會20場,並在紅館首次開個人演唱會共10場,以強大的人氣迅速紅遍了香港和華語地區,成為叱吒香港超過10年的「四大天王」中最年輕的一位。
黎明一直以其謙和儒雅的健康形象深受人們愛戴,在演藝界的成績更是有目共睹。從91年開始,在各大頒獎典禮獲獎無數,多次獲得勁歌金曲金獎和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黎明國粵語俱佳,走紅的經典歌曲有《今夜你會不回來》《深秋的黎明》《我來自北京》《我的親愛》《相逢在雨中》《無名份的浪漫》《只要為我愛一天》《我這樣愛你》《夏日傾情》《情深說話未曾講》《對不起,我愛你》《那有一天不想你》等。早期以深情款款的慢歌打動人心,中期以電子音樂掀起流行音樂潮流,創造出屬於黎明自己的「黎式電音」,並風靡各大PUB及舞廳。從92年至2009年,黎明在香港紅館先後開了8次共計122場的個人大型演唱會,得到歌迷熱烈反響。
在影視方面,黎明自從1989年以《天涯歌女》即備受矚目,主演的《人在邊緣》和《今生無悔》均創下當年最高收視記錄,成為90年代深受歡迎的無線當紅小生。轉戰大銀幕以來,黎明塑造了《都市情緣》《玻璃之城》《半生緣》等電影裡面多個經典角色,並從《甜蜜蜜》開始獲得多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更憑《三更之回家》奪得第三十九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成為金馬影帝。
除娛樂事業外,黎明亦不忘熱心公益,1995年成為首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華人國際青年特使,去到世界各地探訪。1999年獲選為香港公益金籌募委員會委員,十年來一直為其服務,至今依舊為其工作。由於公益事業獲得大眾認同,黎明1998年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獲香港特別行政頒發榮譽勛章,09獲頒銅紫荊星章,表彰他多年不遺餘力的付出和義務工作。黎明於1999年宣布不再於香港領取任何關於音樂方面的獎項,將重心逐漸轉移到幕後,自己建立了唱片公司A Music。並繼續拍戲與唱歌。延續著自己的演藝事業輝煌。
09年底,歌壇常青樹張學友忙碌異常。除了自己已經巡演一年的音樂劇《雪狼湖》在北京作收尾演出之外,他參演的電影《如果·愛》也作為賀歲影片加入年底票房大戰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面對「四大天王再次發力」的局面,張學友無奈地笑著說:「怎麼還在叫我『四大天王』,沒有辦法,他們始終愛叫這個。『四大天王』的說法早就覺得過時了,這種說法已經被大家叫了十幾年,現在四個人各自的發展都很精彩,連碰面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四大天王』的說法已經應該『廢掉』了。這個稱號只是代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它,並不代表現在。雖然我對現在這個稱號,已沒什麼感覺了,但是我並不唾棄它,因為它曾經給我帶來很多東西。」談起這個稱號所代表的意義,張學友說:「我覺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上世紀90年代,現在的樂壇已經很不一樣了,有了新的狀況。『四大天王』只代表那個年代。現在的樂壇新人輩出,相對而言,給予歌手的壓力也會更大。這種事情很正常,以前也會有。他們(歌迷)越喜歡你,對於你的要求就會越高,還會把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加到你的身上來。不過,我覺得作為歌手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的音樂。如果市場不喜歡你,那麼你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沒有辦法。
我很希望自己能作一個見證:作為一名真正喜愛音樂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一生的。每個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喜歡唱歌的話,能唱到哪裡,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現在誰也說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藝生涯見證一次歌手從進入演藝圈到結束舞台生涯的過程,所以對於(四大天王)這種稱號,我現在已經無所謂了,只要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足夠。」
只有懷念,沒有留戀
1999年,黎明,張學友先後宣布退出「四大天王」的稱號。同時也不再參與香港樂壇的獎項角逐。兩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時代」的正式結束。
對於那段「天王時光」,張學友並不留戀:「有人可能覺得我們四個人那個時候非常風光,現在我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懷念那段時光,可事實上我一點都不留戀。但不留戀並不代表我排斥那個階段。我很高興我經過那個時間,常有一句掛在嘴邊的話是,我是既得利益者。在香港樂壇,我剛剛經歷了它從起步到頂峰再到現在的沒落的整個過程,我是這樣走過來的。這十幾年,我剛好在裡面,而且我走在最前面,現在整個市場改變了,我還是覺得要是我可以的話,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也好,或是,一些新的環境也好,讓它可以有一個重生的機會。
現在的香港樂壇大家都看得到,除了娛樂方式的增多,網路下載和盜版的沖擊之外,音樂的周邊其他環境也不是原來那麼好了。比如原來媒體大家其實是合作的,一起把一些有前途的新人推出來,但現在變成了競爭,大家都搞頒獎禮,你捧這個人,那我就挺那個。缺少了一個集體的力量。所以在這樣的環境里,自然很難再現當年我們的那樣一種情況。
所以我很不喜歡香港的頒獎的方式,最後決定退出。其實現在的頒獎禮裡面,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裡面。比如說要平衡唱片公司的利益等等,變得沒有那麼單純。
時代不同,競爭不在
到了今天,四人各自的發展越來越不同,「四大天王」的稱號似乎確實越來越遙遠了。「當時我說退出頒獎禮和(四大天王)這個稱號,我並不是說我要不做『四大天王』,做不做也不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我本來就沒有說我是(「天王」),然後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的,它什麼時候走我也沒辦法決定,它繼續下去也好,結束也好,我覺得這個都不由我決定。那個時候大概是有人問我,我是覺得『四大天王』這個名字其實現在好像已經不存在了,是因為大家發展都不一樣了,大家同時間出現的機會也很少,跟當時不一樣。當時大家都很激烈地在同一個場合里競爭,哦,大家在講(「四大天王」),我覺得我了解。那現在大家拍戲的拍戲,唱歌的唱歌,不唱歌的不唱歌,所以就都不一樣了,那個競爭也沒有了,所以那個名字也不存在了。」
近些年,黎明工作量銳減,轉型開始做了娛樂公司老闆。因此近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接。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裡面最排斥這個稱號的。在接受采訪時,他基本上對關於「四大天王」的問題不作太多回應。「四大天王作為一個名稱,會永遠存在。但我覺得它是用來開玩笑,用來挖苦人,用來玩耍的。
天王的名稱對我黎明來講是沒有作用的,你可以查我的記錄,從第一天有四大天王這個名稱,我從來沒有用過。到任何一個地方做宣傳,別人叫黎明我最開心,叫天王最難受!
這只是媒體為了炒作而起的一個名稱,與我有什麼關系?現在又是什麼小天王、小天後,這是沒什麼用的。」但作為當年「四大天王」這個稱號的受益者,黎明無論如何也無法擺脫公眾對他的「天王」印象。
談起這些,黎明覺得頗為無奈。「或許從包裝和宣傳上講,這樣的稱號不單單對於我們四個人,也對於整個香港樂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長達10年的時間我們四個人包攬了大部分的獎項,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後果。比如那個時代一些其他的優秀男歌手會因此感到壓力很大。香港的樂壇也因此失去了一些可能性。現在過去了這么久,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來,我覺得我們其實已經獲得了很多的利益,沒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謂的頒獎禮上分豬肉。不如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所以後來我決定退出頒獎禮。
因為四大天王留給香港歌壇的印記過於深刻,不少年輕歌手出道之後都比較刻意的避免被人稱作所謂天王接班人,陳奕迅還曾公開說四大天王只買張學友唱片,其他三位天王都有回應,黎明回應的表現很大度:「尊重分兩種:一種是內心真正尊重,一種是表面尊重。同一個人,某些人可能認為很需要尊重,而另外一些人可能認為完全沒必要。生活在現在這種自由的社會,人們都只會尊重實力。」也正因此,黎明這些年的工作重心已經從個人發展轉移到了公司運作方面。「我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知名度,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亂接工作勉強自己來做。我多拍幾部影片、錢賺多賺少都不是問題,但用壓榨自己的方式去拍,只會讓自己死得更快些。
人生要走很長的路,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工作既令我有滿足感又令我失落,但男人必須把精力放在事業中。像周潤發和成龍大哥,他們都是我的前輩,每天面對不同的環境在拼搏,我也應該向他們那樣努力。
在1990年代的華語娛樂市場,四大天王憑借其強大的影響力幾乎統治了整個市場,在90年代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張學友,黎明分別拿了勁歌金曲金獎的4個,基本包攬了90年代的勁歌金曲的最重獎項。數年後,四大天王的競爭更激烈,張學友被譽為歌神接班人;黎明則開始配合廣告宣傳歌曲,取得相當成功的反應出現了「黎氏電音」,開始了香港樂壇的廣告歌熱潮;劉德華則轉戰海外的國語歌市場,雖然發展不俗,但是香港的樂壇發展則開始放緩,被張學友和黎明拉開距離。郭富城則主力勁歌熱舞,憑舞台上精湛舞藝獲得觀眾與演藝界的認同,更被封為舞台王者。
90年代末期 - 2000年代,四大天王的實力依舊具備相當的影響力,張學友組建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與錄音室,並一人獨攬和支持環球唱片旗下的上華唱片公司,亦自己策劃並擔任藝術總監成功的舉辦了大型的音樂劇《雪狼湖》。在世界地區巡迴演出,為華人流行歌手作出了積極的探索,並被許多人認為是流行歌手的藝術突破。
劉德華則與曾志偉等人積極的提拔新人,並且開始積極的籌建影視公司,劉德華曾於1998、1999、2001及2002年度奪「四台聯頒音樂大獎--傳媒大獎」,四度成為四大電子傳媒音樂頒獎典禮大贏家。電影方面,他參與的電影演出已超過100部,獎項包括2000年《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男主角」、及《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男演員」。他更在1999年和2004年二度取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劉德華更成為奧運會聖火在香港傳遞的首名火炬手。
黎明於1999年宣布不再於香港領取任何關於音樂方面的獎項,但仍繼續拍戲與唱歌和熱心公益,現任「公益金董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他並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 A Music,旗下歌手有楊千嬅、衛蘭、衛詩、光良、江美琪、吳克群、杜汶澤、王歌慧及應昌佑等。
郭富城繼1997年至2000年的歌唱事業巔峰期後,在2004年的《舒適堡郭富城舞台寶典@舞林大匯》再創傳奇,演唱會叫好叫座,被傳媒喻為近十年最精彩的演唱會,成為一時佳話。他更以在演唱會中的舞蹈演出,獲頒香港舞蹈年獎2005,他亦是首位娛樂界人士獲得同類獎項。電影方面,在2005年以及2006年憑借精湛的演技更連續榮獲兩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舒適堡郭富城舞林正傳演唱會延續篇》所使用的450度旋轉舞台,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列入為全球演唱會中最大的旋轉舞台,為華人演唱會首創榮耀。

⑺ 香港有多少個電影公司,分別是還有它們老闆分別是誰

寰亞綜藝娛樂集團有限公司------庄澄、林建岳(《無間道》便是這間公司投資拍攝)
寰宇電影公司--------林小明
英皇電影------楊受成
中國星電影---------向華強
美亞電影和天下電影--------李國興、唐慶枝等(我是因為林嶺東的《高度戒備》而記住了這家公司)
銀河映像--------杜琪峰
澤東電影--------王家衛
嘉禾電影-------鄒文懷
東方電影-----------黃百鳴
基本映畫--------劉偉強
邵氏電影---------邵逸夫

⑻ 香港電影業的三代功臣,有邵逸夫和成龍,另一位你們絕對想不到!

香港電影也在八九年代發展迅猛,但香港電影的發展離不開各個時期的電影人,其中三位代表了三個時代對香港電影的貢獻,堪稱是香港電影的三代功臣,下面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三位功臣吧!

1、邵逸夫

邵逸夫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舊上海時代人稱「邵老六」,來港後尊稱「六叔」。邵逸夫在1958年於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拍攝過逾千部華語電影,另外他旗下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慣稱無線電視)主導著香港的電視行業。

沒有邵逸夫,就有沒有香港電影電視娛樂產業。把中國文化集聚於一地,匯聚精華,棚碼虧承前啟後,開宗立派之功。

2、成龍

成龍,中興之功。繼承李小龍把中國功夫動作電影發揚的更靈活更讓各國人民喜愛。

成龍24歲憑借《醉拳》紅遍亞洲,破了亞洲紀錄,成龍還有過連破紀錄的歷史,第一個破千萬,第一個破五千萬,韓國影視觀影人次第一個破100萬人次,台灣16次年度冠軍,日本總票房在所有非日裔演員李僅次於湯姆克魯斯,大陸90年代中期引進成龍電影後連續三年冠軍,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地長達20年的票房巨獸,就連後期的《十二生肖》還破了新加坡紀錄拿到了東南亞幾個國家年底前五票房,成龍在歐洲和北美早期是靠DVD打開市場的,這也是為什麼成龍Facebook能有六千多萬粉絲的原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騰飛,代表華人文化來了一次全球入侵,成龍作為當時唯一一個電影理解無差異的影星,迅速借著這個大勢席捲全球。

3、黃百鳴

黃百鳴也屬於香港電影的大佬級人物,承平之功。提攜扶持新人,最佳模範。這位應該是大家最想不到的,想不到黃百鳴也是香港電影業的功臣!模清

黃百鳴堪稱香港電影節響當當的人物,他60年代入行,80年代創辦新藝城電影公司,90年代創辦東方電影集團,成為香港電影三巨頭之一,他擔任演員、編劇、製片人、導演等多重身份,參與製作的影片超過200部。留給我們像《阿郎的故事》等許多經典影片。他曾是香港賀歲片的代表人物。

被黃百鳴捧起鏈神的明星更是數不勝數,吳倩蓮、beyond等,英雄本色絕對是周潤發的最經典之作,張國榮、許冠傑等與之合作都是非常成功,更是一手捧紅了張曼玉、李麗珍等。

我們也由衷的期待著黃百鳴為我們書寫新的影視傳奇。

好了,今天香港三代功臣的介紹就到這里,不知道大家服不服氣?

⑼ 「向太」陳嵐是誰,為什麼香港娛樂新聞中總有她的消息,她在圈中地位如何

向太就是向華強的太太,也就是陳嵐大家叫她向太是對她的尊稱吧,或者香港人叫這個年紀的女性都這樣叫?她本人也是個很厲害的女性,並不是個只滿足於相夫教子的普通貴太太。

另一方面是她參加了一些綜藝,並在綜藝上有很吸引人眼球的表現,比方說她在綜藝上直接就對郭碧婷表達出自己的喜歡,然後還甚至有點幫著兒子追她的感覺,最主要的是,最後向佐還把消絕郭碧婷追成了,所以這也是向太的一個比較成功的操作了。

總的來說是比較成功的女性,在娛樂圈的地位也比較高,可以說是娛樂圈中大姐大一般的人物。

⑽ 能介紹一下香港各家電影公司嗎

邵氏電影(這個就不說了,是電影愛好者都知道,已經退出舞台多年)

嘉禾電影(鄒文懷老闆)

德寶(洪金寶搞的電影公司,好象大股東是潘迪聲,具體不清楚,是領導他的洪家班搞起來的,首部片好象是《敗家仔》,不過依然是依附於嘉禾)

永佳電影公司(陳勛奇同金公主合作創立的電影公司)

新藝城電影公司(已倒閉,代表人物7位:麥嘉、徐克、黃百鳴、石天、泰迪羅賓,曾志偉、施南生)

影之傑電影公司(鄧光榮的電影公司,其間兩著名導演就是王家衛與劉鎮偉)

永盛電影製片廠(向華勝同向華強搞的電影公司)

電影工作室(以前依附於新藝城,因為徐克是新藝城的7巨頭之一,91年解散之後自主成立電影工作室)

中國星(由永盛電影製片廠發展而來,成立於94年,主要做電影發行,製片的少了)

東方電影公司(新藝城倒閉之後,黃百鳴搞的電影公司,黃百鳴新建的東方電影院與之電影公司同名)

同期還有許氏三兄弟的許氏影業公司

澤東電影有限公司(王家衛離開影之傑之後自己創立的電影公司)

銀河映像(著名導演杜琪峰同幾人搞的電影公司)

星輝電影(周星馳的,大家都知道成立於96年)

寰亞(寰亞電影大股東是林建岳)

寰宇電影(林小明的電影公司,不過99年才開始投資電影跟周星馳的星輝合作)
英皇
另外還有
嘉峰電影有限公司(應該是袁家班的電影公司)
長城電影公司
大觀影片公司
威禾電影製作有限公司(成龍創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