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90年代初期香港電影成本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90年代初期香港電影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5-23 10:55:48

❶ 90年代香港好看的電影有什麼大家都說那時候是香港電影的巔峰

90年代確實是香港電影的顛峰時期。各種類型片都有經典作品問世,且數量很多。
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吳宇森、杜琪峰及後來的成龍為代表的槍戰時裝警匪片,蜚聲影壇,代表性作品有:《英雄本色》三部曲、《縱橫四海》、《辣手神探》、《一個字頭的誕生》、《槍火》、《警察故事》、《重案組》、《霹靂火》、《我是誰》等,以政協委員出身後蜚聲香港影壇的大佬麥當雄,則以政治為切入點貫穿警匪片,曾經轟動香江,代表作有《黑金》、《上海皇帝之歲月風雲》、《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跛豪》、《三狼奇案》等;談到警匪片,不得不提下林嶺東,他開創的「風雲系列」三部曲,分別是《監獄風雲》、《龍虎風雲》、《學校風雲》,曾紅極一時,為香港的警匪片開創了新的類型,後來出現了很多類似的「風雲片」。此時功夫大哥洪金寶及元彪正在投入喜劇功夫片的拍攝,也不乏經典之作,如《東方禿鷹》、《鬼打鬼》、《敗家仔》、《林世榮》等;90年代新派武俠功夫片的巔峰時期,代表人物徐克、程小東、李惠民,代表作《黃飛鴻系列》、《青蛇》、《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新流星蝴蝶劍》、《蝶變》等;黃泰來導演也在此時拍出了《白發魔女傳》及《白發魔女傳2》,為魔幻武俠電影開創了先河,後來類似的像《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六指琴魔》等;90年代也是周星馳無厘頭搞笑喜劇片的黃金年代,代表作有《唐伯虎點秋香》、《喜劇之王》、《大話西遊》等;90年代也是香港情色片的巔峰時期佳片很多,翁虹、葉子楣、葉玉卿、舒淇、李麗珍、鍾真等在當時大放光彩,此時王晶導演在情色片上貢獻最大,後來爛片較多。

❷ 香港電影什麼時候開始走下坡路的

97回歸後,香港電影開始走向沒落,真的是這樣嗎?這樣的時間節點難免會讓人產生誤解,事實上從90年代中期開始,香港電影已經展現出了疲態。如果說香港電影是一種情懷,那今天他已經是過去式了,如果把香港電影看做地域發展的產業,時至今日香港電影依然是前進的。經濟危機,盜版,好萊塢電影的興起,韓國電影搶占市場,sars,本土電影票房劇降都是造成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

香港電影的拐點,在1993年達到頂峰後,開始走下坡路,單從電影產量就開始下降了

電影市場對比

1993年發生了兩件事情,一是在美國 Turner 及Disney 購並New Line 與Miramax,二是中國電影改革的關鍵文件3 號推出,這都推動了香港電影走向衰落

香港電影(Hong Kong Film)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華語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如何走向了沒落,至少有這幾個原因是起了決定性作用的

1、邵氏電影公司的轉型

從80年代開始,邵逸夫的電影公司把重心轉移到了電視劇上面,這也是為什麼80年代電視劇如此火爆,而電影開始減產。曾經出品過很多精品電影的邵氏,不知道是窺探到了時代的脈搏,還是後起之秀電影公司的壓力,工作重心轉移。

2、台灣市場的流失:台灣市場是香港電影的主要輸出對象,台灣本地電影的崛起以及香港電影的泡沫化導致香港電影在台灣的影響力銳減,台灣民眾的重心回歸本地電影。這個理由十三少是不贊同的,在1989年開始推行一年一度的"國片製作輔導金",大力扶植本土電影,確實是在逐漸壓縮外來影片,香港影片在短期內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由於台灣本身的電影基因不夠,本土片很難盈利,香港電影擁有更強的明星號召力和電影賣埠價值,於是大量的台灣電影製作公司紛紛將資金輸送到香港拍片,然後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將這些影片以港片的形式再進口到台灣上映,這就是所謂的"台產港片",所以總體而言,香港電影並未由於台灣的本土化政策而受到大的沖擊,所以這種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3、電影人才的流失:90年代很多的香港導演以及明星前往美國好萊塢發展,導演有吳宇森、徐克、洪金寶、林嶺東、袁和平、於仁泰、唐季禮等,演員有成龍、李連傑、周潤發、楊紫瓊等。我們必須弄清楚香港電影由繁華走向沒落的轉折點具體是在93年,而大導演,大明星的流失幾乎都是在95年之後,舉幾個例子,95年成龍憑借《紅番區》成功打入好萊塢,李連傑和徐克在96年合作的《黑俠》上映,這才引起了美國電影公司的關注,周潤發的好萊塢**作《替身殺手》更是在98年才出現。吳宇森93年赴美國發展,直到97年才靠電影《變臉》正式在好萊塢站穩腳跟,這樣的例子大家可以通過翻閱他們的履歷來分析,所以十三少想指出的就是:不是由於大批名導和明星趕赴海外發展才導致香港本土電影的不景氣,而是由於香港電影的萎靡讓他們失去了信心這才選擇走向國際,同時作為已經在本土達到事業巔峰的他們何嘗不希望走向更大的舞台?

4、盜版橫行:把盜版泛濫歸結為香港電影市場萎縮的罪魁禍首更是無稽之談。當時的電影製作公司大多有黑幫背景,很多的影迷朋友都應該清楚。盜版商部分是有些後台,但誰也不敢得罪電影幫幕後的老大,他們經常會換著地方偷偷出售,一段時間內也讓電影發行商虧了不少。後來電影製作公司就找到了這些盜版商,二者商議在電影放映的前兩周,不允許在香港本土傳播盜版,電影製作公司給予盜版商一些錢作為補償,那拍好的盜版碟怎麼處理?那還不簡單,抬頭望去,對面就是大陸,直接派幾艘走私船一船一船地運到大陸去賣。所以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里電影製作公司和盜版商是和睦相處的,有錢一起掙,他們是利益共同體,彼此之間的利益並未受到實質性的影響,所以這種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5、好萊塢電影的發展

90年代好萊塢的電影可以說已經波及了全球熱愛電影的影迷,派拉蒙、華納等一大批電影公司相應美國尼克松政府對電影業實行了一系列稅收減免政策,電影產業逐漸恢復,1994年電影品質可以說是電影史上最好的一年

2000年後,無間道的出現似乎預示著香港電影的復甦,但這更像迴光返照一樣,內地電影市場的崛起,電影人的相繼北上,香港電影的港片也不再有真正的港片的味道,香港電影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把更多的期待放在華語電影上或許是影迷的最好選擇,當韓國電影,泰國電影,美國電影發展如此迅猛時候,我們應該堅定的支持華語電影的影人。

❸ =為什麼八、九十年代的中國電影的畫質那麼差=

這個與膠片、攝影機以及數字修復技術都有關系。

韓國的我不太清楚
八九十年代是中國(大陸)電影的一個飛速發展時期,影片數量大,質量參差不齊,特別是使用國產膠片拍攝的電影,膠片成本底,但畫質的確有些問題。
香港電影8、90年代一般拍攝成本都不是很高,再加上大陸地區發行的大多是盜版。
台灣與日本地區拍攝的電影在畫質上很類似,偏9300K的色溫,整個畫面看上去比較冷,而且當時的台灣電影以寬銀幕居多,這種電影在電視中播放是要經過調整的,我想畫質不清與這個可能也有些關系吧。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膠片與數字之前的轉換,這一技術歐美相對領先一些。

呃.......答案是個人意見,有誤之處,請指正。

❹ 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電影的製作成本是多少錢

這個時候投資基本上在200-300萬,高一點500-600,不過當時這個價位已經很高了,所以有的影片為了提高知名度說投資過千萬,現在貴的主要原因是後期製作,和膠片質量多比以前貴,例如有的後期製作一個特技要花掉100萬(我也不知道為何如此昂貴),3D技術膠片等。那個時候票房高的業績兩三千萬,連續好多年穩居票房第一位的基本上就是王晶和周星馳的組合,前十位有幾個都是周星馳的喜劇片,後來他那種無厘頭就不行了,香港電影也很低迷,後來劉偉強的無間道問世,香港電影慢慢有了深度,我們觀眾的欣賞水平也跟著提高了,90年代初的藝人一般收入都不高(按照現在的水平),每年第一的基本上是張學友,前十位每年都有成龍,劉德華周潤發等,而第一的張學友最高也不過一個億多,主要還是唱片的利潤,後來成龍周潤發等到了好萊塢就不一樣了,據說當年的尖峰時刻2,管分紅成龍就得了3000萬美元,所以其他的港星這個時候沒有可比性了,綜上當時一般投資較低,還算了演員的片酬。

❺ 香港90年代有哪些經典的電影

香港90年代經典的電影:黃飛鴻系列、賭神1-2、賭俠、賭聖、賭聖2、賭霸、逃學威龍、喋血雙雄、辣手神探、喋血街頭、縱橫四海、花旗少林、和平飯店、紅番區、霹靂火、我是誰、一個好人、唐伯虎點秋香、審死官、九品芝麻官、方世玉1-2、太張三豐、精武英雄、新龍門客棧、逃學威龍1-3、武狀元蘇乞兒、大話西遊1-2、東邪西毒、東成西就、阿飛正傳、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春光乍泄、新不了情、至尊無上1-2、紅玫瑰與白玫瑰、女人四十、野獸刑警、暗花、天若有情系列、烈火戰車、忘不了、喜劇之王、開心鬼系列、家有喜事、大富之家、大三元、92黑玫瑰對黑玫瑰、監獄風雲1-2、龍虎風雲、鹿鼎記、神龍教、新少林五祖、笑傲江湖、東方不敗、花田喜事、水滸笑傳等等很多

❻ 20年前最貴的香港電影,為什麼全都給了鄭伊健

如果世界上有幾個地方可以稱之為「電影聖地」,除了好萊塢和寶萊塢,它可能是20世紀90年代的香港。


他的生活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麼多改變,他不會被狗仔隊認出來,也不會被狗仔隊跟蹤。直到1990年,《仙劍3》的導演李國立發現了他,把他調回了製作組,拍攝了《天若有情》。當演員的興奮還沒平息,他就被潑了冷水。在這部戲里,鄭伊健不僅是個惡棍,還是個同性戀。他從沒想過他會以這樣的角色重返演藝圈。畢竟,每個人都想扮演「偉光正」的正派英雄,對吧?他本人曾說:「我覺得我演不好,因為我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來演這樣的角色;此外,我以前也做過兒童節目,這個形象跟我不匹配,所以我不忍心拍一兩天。」那時候,他覺得娛樂圈太殘酷了,機會就在眼前,但他抓不到,錯過了就永遠不會錯過。就在他即將放棄的時候,這個角色的替補來到他面前,斥責鄭伊健:「我是這個角色的替代品如果你彈不好,我就彈現在有很多人想教你怎麼彈嗎?別聽他們的你就是你你怎麼打你有最後的決定權,你是唯一的,你仍然是你自己。這些話對鄭伊健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他用一個字喚醒了夢想家。這個人叫劉青雲。雖然他沒有因為這出戲而生氣,但這增強了他的信心。第二年,TVB創始人邵逸夫稱贊以陳松伶為金童的電視連續劇《月兒彎彎照九州》的火爆。從此,鄭伊健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明星之路。

❼ 巨虧1.5億,嘉禾電影命運的分水嶺,就是成龍這部19年前的港片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1979年,成龍和羅維徹底鬧翻。

離開羅維影業後,他收到了兩份簽約:

第一份,簽約邵氏,簽約報酬為500萬港元;

第二份,簽約嘉禾,簽約報酬為420萬港元。

成龍最終選擇了嘉禾,因為嘉禾給他創作空間更大,其給予的獨立製片人制度,甚至能讓成龍組建子公司。

於是成龍開始了和嘉禾長達22年的合作。

在推出了《師弟出馬》和《龍少爺》兩部成績不俗的作品之後,成龍在嘉禾的授意下自組拳威影片有限公司,後又改名威禾影片有限公司,創作了一系列賣座影片。

90年代的香港影壇,「雙周一成」為最,成龍和周星馳,又常年處於榜首競爭狀態。

有人說兩相比較,成龍的「性價比」不如周星馳,原因在於周星馳的電影往往低成本,賠本風險低;而成龍喜歡到國外去取景,動不動就幾千萬甚至上億港元投資。

細數起來,成龍的《奇跡》(1989)、《飛鷹計劃》(1991)、《雙龍會》 (1992)、《霹靂火》(1995)票房都不錯,卻都賠本了,原因正是在於投資太大,難以收回成本。

而2001年的《特務迷城》,更是讓嘉禾元氣大傷,進而加速了這個電影帝國的衰落,成了嘉禾影業命運的分水嶺。

《特務迷城》初始投資1.7億港元,後來一路超支,最終花了2億港元(按2001年匯率摺合人民幣2.1億元)才拍攝完成。

為了力求真實,劇組橫跨中國內地、韓國、土耳其取景,成龍在片中打鬥、飛車特技、大爆炸等場景都投入大量心血,誠意滿滿。

電影的票房失利,其實是另有隱情,單成龍一人背這個鍋,確實有失偏駁。

為什麼這么講呢,且聽皮哥細細道來……

01、

《特務迷城》的劇情,與傳統的成龍電影相比明顯要復雜得多,充滿了各種懸疑和費解的線索。

我們先看故事。

健身器材店的營業員小北(成龍飾演),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習得一身好武藝,喜歡懸疑推理,具有一定的預感能力,喜歡看懸疑小說,幻想成為特務一類的人物。

有一次他因為協助警察逮捕打劫銀行的劫匪而上了電視,被一個叫廖有的私家偵探盯上。

廖有找到小北,說有一名韓國的客戶朴元正正在尋找他失散多年的兒子,看小北的履歷非常相似,想帶小北到韓國去見他。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小北跟隨朴元正的律師到了韓國,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朴元正。

老頭給小北留下一些線索:一把鑰匙和一個十字架,要他找到自己留給他的遺產,之後就掛了。

小北拿著錢在土耳其揮霍時,邂逅了一名叫愛新覺羅·詠的神秘女人,並遭遇一夥土耳其打手的追捕。

原來朴元正留給小北的東西不只有那筆錢,還有美國政府科學部失竊的一罐炭疽菌,一個叫單於的人想要得到炭疽菌,而愛新覺羅·詠就是他的手下。

為了不讓單於拿到炭疽菌,小北和單於展開生死較量,過程險象環生,後來單於被土耳其警方逮捕。

小北為了將一輛著火的油罐車開離市區差點送了性命,最後炭疽菌卻又落入廖有的手中。

02、

看完故事劇情,我們再看一下這部電影最終失敗的原因。

其中有三個重要原因。

第一個原因,恰恰就出在劇情設計上。

《特務迷城》本身故事基礎上,非常具有懸疑色彩,不過劇情中一些懸疑的坑,卻沒有填上。

譬如:片中廖有這個人物每次出現都帶著神秘色彩,但電影始終也沒有揭示他的真正身份。

再譬如:電影中引起重大沖突的那罐炭疽菌的最終下落,也沒有答案。

這樣撲朔迷離的故事讓觀眾看了十分費解難懂,讓觀眾看的雲里霧里。

而造成劇情關鍵元素不清晰的原因,其實和嘉禾自身脫不了關系。

實際上拍攝這部電影時,嘉禾正在經歷一次重組。

2000年香港富商林建岳准備收購嘉禾,被台灣的電子巨頭宏碁截胡,嘉禾、宏碁和晨曦 科技 共同創立了一家叫I-Content的互聯網公司,並開拓了全國首個可供合法下載流行音樂的網站。

為了為自家網站宣傳造勢,《特務迷城》有一部分故事情節被獨立出來,在電影上映之前就被放在這家網站上播出。

這部短片長度是30分鍾,定名為《特務迷城之2003》,講的是《特務迷城》中廖有拿走炭疽菌那段劇情的三年後發生的故事。

短片由張智堯和方子璇主演,成龍也有出鏡,雖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卻也把小北和廖有兩個人的關系解釋清楚了。

但當時的網路並不如現在發達,大部分觀眾在走進電影院前並沒有看到這部短片,這就等於坐在電影影院里的觀眾,看了一部不完整的電影,對故事情節費解,自然不買賬。

而現在這部網路短片早已經失落,YouTube上也只能找到一部經過剪輯的近6分鍾片段。

似乎原片還有應用到當時流行的Flash網頁製作,清晰度卻極差,就算看過也很難留下印象。

第二個原因,內地版遭遇刪減。

成龍電影對於內地觀眾來說,輕松有趣及精彩激烈的打鬥,是票房吸金的一大利器。

但《特務迷城》引進內地時,片中小北在土耳其市場中一段重頭精彩打鬥戲因為尺度太大遭遇刪減,而致使本片看點大減。

​第三個原因,嘉禾對於成龍絕對信任。

其實2000年後的香港電影圈剛剛挺過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沖擊,加上電影人才的流失,整個市場都已經衰落。

除了成龍,已經沒人敢這么冒險,耗費如此巨大的投資拍攝一部跨國電影。

而嘉禾與成龍合作這么多年,對他還是100%信任,也因為這份信任,導致嘉禾在面對衰落市場上,沒有合理控製成本,使成本一再突破上限,最終積重難返。

《特務迷城》於2001年上映,香港票房3001萬港元,內地票房4000萬,結合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票房收益,最終全球票房只有2050萬美元。

按照當時匯率,影片票房合計約1.7億人民幣,按照三分之一的分賬比例,也就是說片方實際收回6000萬元。結合先前提到的2.1億元實際成本,也就是嘉禾因這次《特務迷城》電影項目巨虧1.5億人民幣,自此元氣大傷。

03、

票房失利,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承擔巨額投資,實際上在拍攝時,成龍大哥已盡力了。

為了拍攝出好的鏡頭效果,當時已47歲成龍,片中的驚險打鬥幾乎沒用替身,且最後也貢獻了一段危險系數極高的高架橋陷車戲。

當時成龍身處著火的油罐車中,必須精準的跳出車外,落在50米高的高架橋的護網上,還要扯破護網令其下墜以躲開翻下橋的油罐車,最終落至谷底。

這段戲全程都由成龍親自完成,極為驚險,拍攝時那輛油罐車也是真的翻落到谷底,其巨大的爆炸聲把附近的居民都嚇壞了。

然而如此良心的作品卻以票房失利收場,也許成龍當時也甚為難受,不久之後便離開了嘉禾。

這部電影也成了嘉禾電影的命運分水嶺,其後兩年它僅推出5部電影,在2003年的《行運超人》之後就再也拿不出作品了。

2007年將鄒文懷嘉禾賣給了上海橙天 娛樂 (集團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這個電影帝國也從此隕落。

作為看著港片長大的80後,皮哥如今每次看到嘉禾那四塊金磚的片頭,都會黯然神傷。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❽ 香港電影曾經是東南亞票房支撐點,如今為什麼拍不出

原因如下:
1、沒有市場。
香港人口也不過700萬。而大陸觀影人數每年都是以10億來計算的。靠這么小的市場,支持電影業根本不可能!縱觀現在的電影市場,其實英國、法國電影也沒落了。就是因為人口不足以支撐市場。

2、時代變了。
當年中國沒有什麼好電影,美國大片也過不來,自然香港電影就高大上。現在每年網路劇這么多,中國大片也不少,美國大片都可以通過網路看到,香港電影自然也就不算什麼了。

3、市場變了
當時的香港電影可以走國際化道路,因為當年韓國電影沒有起來,日本市場也比較開放,東南亞市場也可以進入,所以香港電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但是隨著韓國文化崛起,泰國電影崛起,這樣所有國家都開始保護國內市場,所以香港電影頹勢就來了。而且香港也沒有強大本地市場可以依託。

4、香港沒落了。
香港電影的崛起是站在香港崛起的潮流上的。香港現在已經沒落了,所以電影業沒落是可想而知的。

5、電影成本提升了。
香港電影有一個口號,叫做千萬票房俱樂部,意思是一部電影,獲得千萬票房,就是很成功了。而按照行業規律,千萬票房,拍片和宣傳成本不能超過300萬港幣。現在用300萬港幣,連二流演員都請不來。所以,90年代後拍片成本劇增,導致香港小成本電影無法維持,而香港沒落,又使電影從業人員北上,使香港電影人員斷檔。

香港電影作為一個概念逐漸在中國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而標志著大陸、香港、台灣乃至東南亞華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華語電影」概念在這幾年逐漸形成。

❾ 周星馳的《濟公》是港片衰敗的導火索嗎一些內幕被曝光,港片真的死了嗎

周星馳電影《濟公》票房慘敗,是為香港電影的一個轉折點,就目前全球大片趨勢和整個觀眾的喜好來看,港片暫時沒有發現空間了。

一、香港電影早期成本低,題材好!

當有大片和港片同時上映時候,多數人漸漸不會為情懷買單,反而去追求時尚新穎的好萊塢大片,沒票房沒觀眾,自然產量越來越少,甚至是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