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香港電影葡萄仙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電影葡萄仙子

發布時間: 2023-05-21 11:36:03

『壹』 何必旁人來做媒是什麼電影插曲

1956年香港電影「葡萄仙子」

『貳』 葡萄仙子的作者

葡萄仙子的作者是黎錦暉。

《葡萄仙子》是1956上映的香港電影,主要講述富家子楊少華在婚宴中認識其公司職員鍾琴妮,一見鍾情,遂假扮小職員親近妮,並藉此了解公司。華協助妮舉辦籌款游藝會,然後表露身份,成功向妮求褲鄭山婚。

終於福利會的計畫被批准了,在戲院舉行同樂會籌募基金,琴妮擔任『葡萄仙子』胡中歌舞劇主角,演出極叢圓為成功。少華適時披露身份,宣布公司捐款作為同仁福利基金,而一對有情人亦終成眷屬。

『叄』 黎錦暉創作的第一部兒童歌舞劇是什麼

黎錦暉創作的第一部兒童歌舞劇是《葡萄仙子》。

《葡萄仙子》是1956上映的香港電影,主要講述富家子楊少華在婚宴中認識其公司職員鍾琴妮,一見鍾情,遂假扮小職員親近妮,並藉此了解公司。華協助妮舉辦籌款游藝會,然後表露身份,成功向妮求婚。

富家子楊少華在婚宴中認識其公司職員鍾琴妮,一見鍾情,遂假扮小職員親近妮,並藉此瞭解公司。華協助妮舉辦籌款游藝會,然後表露身份,成功向妮求婚。鍾琴妮是大華百貨公司唱片部職員能歌善舞,有葡萄仙子之稱。



黎錦暉的創作特點

認為學習國語應該從唱歌入手,這個思想使幾代人受益。依照兒童的特點,把歌曲和舞蹈結合起來,在當時深受歡迎,其影響無可估量。來自民間又傳播到民間,創作有了強大的生命力。從推廣國語到開創一種新的音樂形式,黎錦暉的努力已經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成果。

為中國歌舞音樂走向現代拉開了序幕。音樂選用民歌、戲曲曲牌等改編而成,詞曲通俗易懂,作品帶有民歌風味,音樂簡煉明快、情節生動易於上口,主題內容和語言適合兒童的心理和興趣,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講科學、講民主的精神,因此流傳面很廣。

『肆』 三隻蝴蝶和葡萄仙子的發布時間

三隻蝴蝶和葡萄仙子是兩部不同的電影,它們的發布時間不同。三隻蝴蝶是一部中國蠢碧電影,於2019年上映。這部電影由王藝源執導,黃海冰、李媛媛、鄭知瑤主演。葡萄仙子是一部中國動譽燃畫電影,於2020年上映。這部電影由梁辰執導,講述了一隻擁有慶檔虛超凡音樂天賦的葡萄,與來自古老神話中的動物們一起,在追尋音樂夢想的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伍』 黎錦暉的個人評價

黎錦暉是中國兒童歌舞劇的創始人,也是第一個中國歌舞學校的創辦者。他創作的兒童歌舞劇與歌舞音樂,在人民大眾中影響相當廣泛。「五四」運動後的十年間,創作了十一部兒童歌舞劇和二十四首兒童歌舞表演曲而聞名全國。音樂選用民歌、戲曲曲牌等改編而成,詞曲通俗易懂,作品帶有民歌風味,音樂簡煉明快、情節生動易於上口,主題內容和語言適合兒童的心理和興趣,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講科學、講民主的精神,因此流傳面很廣。被當時中小學廣泛採用為音樂教材。但1928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至抗戰前,他受到當時社會腐朽風氣影響也編寫一些委靡頹廢的歌舞音樂,如:《歷察毛毛雨》、《桃花江》、《特別快車》、《妹妹我愛你》等在社會上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受到當時音樂界的批評。1936年後寫過一些宣傳抗日救亡的愛國歌曲,如《向前進攻》,標志著創作作風的轉變。他創作的兒童歌舞劇的代表作有《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畫家》、《神仙妹妹》等。兒童歌舞表演曲代表作有:《可鄰的秋香》、《吹泡泡》等。二十年代,因創作了十一部兒童歌舞劇和二十國首兒童歌舞表演曲代表作有歌舞劇《麻雀和小孩》、《月明之夜》、《小小畫家》,歌舞表演《可憐的秋香》、《好朋友來了》、《誰和我玩》、《神仙妹消爛盯妹》等。黎錦暉的兒童歌舞劇一般都採用童話的方式,向兒童傳達真、善、美的道德情操,而其中的歌曲大都親切、好唱、好記,再加以優美的舞蹈動作和真實的表演,對兒童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大家都喜歡演、喜歡看。
在半個世紀前的中國,他的名字如雷貫耳。當時上海幾家外商經營的大唱片公司,都以能約到黎錦暉的作品為驕傲,每個公司的大堂上都高懸黎錦暉的巨幅畫像。在近現代中國的文化界,他是位多種成就集於一身的奇人。中國的音樂史、戲劇史、電影史、文學史、教育史他都佔有重要席位,在有些領域,他更無愧於「奠基者」、「創始人」之譽,在上世紀20至40年代,他創造了中國文化事業的一個個「里程碑」。當然,他最重要的成就,首先是音樂。
無論過去還是今天,音樂界都承認,他是中國流行音樂之父。他創作的《桃花江》、《特別快車》、《夜深沉》、《小小茉莉》、《妹妹我愛你拿和》等,是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他的流行歌曲集《家庭愛情歌曲100首》,由上海文明書局分16冊出版,在當時的中國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他還把中國流行歌曲推出國門,並且一位美國音樂人出版了《黃色音樂》(黃種人群的音樂)一書,把黎錦暉稱為「黃(膚)色音樂第一人」,並指出:黎錦暉將中國音樂的發展向前推進了「至少二十年」,黎錦暉將西方爵士樂與中國本土民族音樂結合後,在中國乃至東南亞的推廣,使中國音樂向國際化發展。又有人稱黎錦暉為中國兒童歌舞劇之父。他創作的歌舞劇《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小羊救母》,和兒童歌舞表演曲《好朋友來了》、《三個小寶貝》、《誰和我玩》、《可憐的秋香》等,在當時的兒童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劇作家吳祖光當時只有六歲的妹妹吳樂,「穿件黑色長裙跳舞衣,插上一對黑綢翅膀翩翩起舞,」在北京孔德學校參加黎錦暉《月明之夜》演出的情景,至今還被人憶起。而他1928年編劇並作曲的《小小畫家》,則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歌劇的濫觴。
黎錦暉所做的,還遠不只這些。1927年,黎錦暉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訓練歌舞人才的學校——「中華歌舞專科學校」。他憑著豐富的民間音樂素養和漢語音韻學功底,繼承、發展民族樂舞的傳統,秉承「中西合璧、雅俗共賞、改進俗樂、創造平民音樂」的主旨,以新穎、實用、快速為舞蹈教學的准則,聘請當時頗富聲望與造詣的中外教師授課,教育方法與課程內容相當規范。此外,為配合舞蹈教學,學校還開設時事、外語、會話、戲劇常識、樂理、聲樂、器樂等課程,採用啟發式教育,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特長。這種教學法使學員在短短三個月便可上台演出,學校也因此為中國新舞蹈藝術培養了一批出色的演員。 正是這年的中秋之夜,上海一所小學禮堂里,在小朋友們演唱完黎錦暉創作的童謠《搖啊搖》之後,他宣布:「我們要高舉平民音樂的旗幟,猶如此刻當空皓月,人人得以欣賞。以此為宗旨,『明月歌舞社』即日成立。」這被視為中國近現代最早的專業歌舞表演團體。
歌舞社成立後不久,即創造了驚人業跡。在一位南洋商人3000塊大洋的資助下,1928年5月,他們闖出國門,遠赴南洋演出。第一站先到香港,在香港大劇場,八位青年女演員,身著雪白小紡袖衫和長裙,滿懷深情地合唱戴傳賢作詞、黎錦暉作曲的《總理紀念歌》,一時間,劇場里觀眾肅然起立。一些身著大禮服的英國貴族,也隨之站起,全場氣氛庄嚴肅穆。一曲唱完,掌聲雷動。當晚,香港同胞舉行晚宴招待全體演員,慶賀他們在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為國爭光。
新中國成立後,黎錦暉一直背負著「黃色」十字架。1957年,「百家爭鳴」之際,他曾要求重新考慮他的《毛毛雨》、《葡萄仙子》等是否沾有「黃色」,但在那種政治形勢下,終未有人敢作正面回答。其實,黎錦暉所寫的情愛歌曲,多為情非所願,他自己就有「十不寫」的准則,如妓女唱的不寫,猥褻的不寫,「三妻四妾十美圖」不寫等等。但為了事業,他又不得不生產一些「賣身」之作。比如「明月歌舞社」曾因經費緊張而一度向米店賒賬,險些被米店老闆告到警方。為了籌錢,黎錦暉只得到英商百代唱片公司,按老闆要求違心寫歌,以「風花雪月」為演員換米換肉。又如赴南洋演出,因經營不善,歌舞社竟無回程路費,他只好向國內「賣歌求款」,在半年內寫出百餘首戀愛歌曲,以稿費把演員帶回祖國。而「文革」前被判「十足」色情的《桃花江》,則是「十足」的蒙冤,這是黎錦暉及歌舞社被困馬來西亞時,與夫人徐來在海邊思念湖南家鄉風景如畫的桃花江,有感而作。 其實,人們對黎錦暉作評價時,往往忽視了他藝術生涯的另一面。抗戰期間,他出版《抗日三字經》;創作發表愛國歌曲數十首,其中如《中華民族戰歌》、《十里送夫》等都在當時產生過不小影響。由於當時的紅軍隊伍中也流行黎錦暉的歌,陳毅曾代表中共中央派人給黎錦暉送錢,希望他「能到延安看看」,後因故終未成行。他對革命充滿同情,1927年「四一二」後,田漢把中共早期黨員錢壯飛的女兒錢蓁蓁託付給黎錦暉,黎錦暉知道錢的特殊身份,表示一定會照顧好他女兒。在黎錦暉的悉心培養下,錢蓁蓁的歌舞表演潛質很快被發掘出來,與王人美、薛玲仙、胡笳並稱歌舞社的「四大天王」。並認黎錦暉為義父,取名黎莉莉。後黎錦暉應邀創作彩色歌舞劇有聲電影《芭蕉葉上詩》,讓黎莉莉、王人美主演,從此把黎、王二人領上銀幕。後來黎莉莉能成為三四十年代當紅影星,黎錦暉具有重要影響。黎莉莉談起當年的引路人,仍深深感念。 黎錦暉的才華不僅表現在音樂方面,他還曾編寫各類教科書,編輯多種報刊,1920年至1927年在上海任中華書局編輯所國語文學部部長和國語專修學校校長,在推廣國語上,曾有過突出貢獻。他一生對兒童教育情有獨鍾,除創作兒童歌舞劇、兒童歌曲外,還曾創辦主編兒童讀物《小弟弟》、《小妹妹》、《新少年》等。1922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一本由黎錦暉創辦編輯的「可以陶冶兒童的性情,增進兒童的智慧,使他們成為健全的國民,替社會服務,為民族增光」的兒童刊物,取名《小朋友》。4月26日正式出刊。它印刷精美,內容包括詩歌、小說、謎語,還有小朋友自己的作品。兩三期後,即成為風靡全國及南洋、日本等地的熱銷刊物。當時沒有人專為孩子們寫作,作為部長的黎錦暉就動員「國語文學部」的編輯們為《小朋友》寫稿,他自己更是熱情高漲,樂此不疲。兒童文學家陳伯吹在回憶《小朋友》對他的影響時,深情寫道:「中華書局出的兒童周刊《小朋友》,誇張一點兒說,其時風行全國,我在交通不便的鄉間也接觸到了。它不僅作為我給學生們選擇課外讀物的寶庫,同時也作為我學習寫作的藍本,它是我在文學修養、寫作實踐上不出聲的一位好老師,是它,循循善誘地引起了我的創作沖動,並展示了美好的學習榜樣。」2002年,《小朋友》迎來它80歲「生日」,這恐怕是中國最長壽的兒童刊物。 2001年9月,文化部音樂司、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所、中央音樂學院在北京召開了「紀念黎錦暉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黎錦暉音樂創作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指出:「紀念黎錦暉的意義超過紀念黃自、蕭友梅。」有人說:當年批評黎錦暉是一種「無知和偏見」。並強調,研討會做了解除「禁區」、為黎錦暉先生的「跨世紀懸案」揭謎的工作。

『陸』 吳天的製作電影

《春歸何處》 (1948) .... 編劇
《喜迎春》 (1949) .... 編劇
《憶江南》 (1947) .... 導演
《噴火女郎 》 (1959) .... 製片人
《百花換了人間 》 (1959) .... 編劇
《多情的野貓》 (1960) .... 製片人
《我的愛人就是你》 (1960) .... 製片人
《夜半驚魂》 (1963) .... 製片人
《國慶十點鍾》 (1956) .... 導演
《走向新中國》 (1951) ....導演
《心連心》 (1958) .... 導演
《空印盒》 (1960) .... 導演
《浴室艷屍》 (1952) .... 場務
《白蛇傳》 (1952) .... 服裝指導
《桃花江》 (1956) .... 劇務
《雪裡紅》 (1956) .... 劇務
《自由戀愛》 (1960) .... 製片人
《怨女情痴》 (1953) .... 服裝指導
《紅樓魔影》 (1960) .... 製片人
《湘西趕屍記》 (1957) .... 劇務
《櫻都艷跡》 (1955) .... 劇務
《海棠紅》 (1955) .... 劇務
《血影燈》 (1958) .... 製片人
《噴火女郎》 (1959) .... 製片人
《百花公主》 (1959) .... 製片人
《風雨桃花村》 (1957) .... 劇務
《豆腐西施》 (1959) .... 製片人
《風情尤物》 (1959) .... 製片人
《一見鍾情》 (1958) .... 劇務
《空中小姐》 (1959) .... 劇務
《蝴蝶夫人》 (1956) .... 劇務
《葡萄仙子》 (1956) .... 劇務
《黑妞》 (1956) .... 劇務
《歌迷小姐》 (1959) .... 製片人
《郎如春日風》 (1957) .... 劇務
《三劍斗天魔》 (1962) .... 製片人
《茶山情歌》 (1962) .... 製片人
《換了人間》 (1959) .... 編劇
《刀光劍影》 (1958) .... 製片人
《那個不多情》-續集 (1962) .... 劇務
《私戀》 (1960) .... 製片人
《小鳥依人》 (1960) .... 製片人
《翠崗浴血記》 (1960) .... 製片人
《女俠飛紅巾》 (1961) .... 製片人
《古墓俠侶》 (1961) .... 製片人
《萬劫孤兒》 (1961) .... 製片人
《妖女何月兒》 (1961) .... 製片人
《碧水紅蓮》 (1960) .... 製片人
《青春兒女》 (1959) .... 劇務
《毒蟒情鴛》 (1961) .... 劇務
《情敵》 (1960) .... 製片人
《多情的野貓》 (1960) .... 製片人
《我的愛人就是你》 (1960) .... 製片人
《夜半驚魂》 (1963) .... 製片人

『柒』 葡萄仙子女主角鍾琴妮的演員是誰

葡萄仙子女主角鍾琴妮的演員是鍾情
鍾情(1933年6月12日-),出生於1933年,一說1932年。原名張玲麟,英文名Ching Chung,因為母親姓鍾,便取藝名為鍾情,是一位香港女演員兼畫家。 鍾情是湖南湘鄉人,1933年6月12日出生於湖南長沙,1949年共產黨建政後來到香港。1952年,張玲麟報考了香港的泰山影片公司的演員訓練班,開始了她的演員生涯。在該訓練班畢業後先後參演了《七姐妹》、《海棠花》、《再春花》等電影。1955年,轉入了新華影片公司,1956年她出演了影片《桃花江》而走紅;所唱歌曲開始名揚東南亞,並獲得了「小野貓」的稱呼。新華捧紅了鍾情,隨後,她陸續參演了《那個不多情》、《金縷衣》、《阿里山之鶯》、《蝴蝶夫人》、《風雨桃花村》、《滿庭芳》、《郎如春日風》等影片,使她成為了同輩的年輕女星中拍片最多的搶手明星,而且還提拔了姚莉成為她影片幕後代唱的最佳拍檔。雖然她參演的影片都有幕後代唱人姚莉演唱,但是唱片公司卻掛上了鍾情的名字並發行唱片,她發行的唱片暢銷東南亞各地。1957年受邵氏的邀請拍攝了由李翰祥導演的《給我一個吻》、由姜南導演的《滿堂紅》等影片,後以生病為由離開了邵氏公司,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養後,重返銀幕,並先後拍攝了《新桃花江》、《鸞鳳和鳴》、《南北喜相逢》等片,電影行業不振後,由童月娟負責的新華公司再次請她拍了電影《浪淘沙》,男主角為柯俊雄。此片拍完後鍾情離開了影壇,在港經營餐廳為生,同時拜師學畫,練就了不凡的國畫造詣。

『捌』 何必旁人來做媒是哪出電影的主題歌,原唱是誰

出自《葡萄仙子》電影的主題曲,原唱:潘秀瓊

歌曲何必旁人來做媒

演唱:潘秀瓊

作詞:陳蝶衣

作曲:姚敏

歌詞

當年竹馬青梅,我倆早已兩小無猜

花前月下去又來,人影兒雙雙配成對

當年竹馬青梅,我倆早已兩小無猜

如今你我都成長,為什麼不敢談情愛

見了我你不睬,見了你我躲開

這好像,有些兒不應該

不應該,你還沒有婚配

我也依舊待字深閨,何必旁人來說媒

蝴蝶兒都是自成對

(8)香港電影葡萄仙子擴展閱讀

《何必旁人來做媒》由潘秀瓊演唱、陳蝶衣作詞、姚敏作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情人的眼淚》中,由EMI百代唱片公司發行於1993-03-23,該專輯中包含14首歌曲,該歌曲是1956年上映的香港電影《葡萄仙子》的主題曲。

該歌曲其他版本

費玉清演唱的《何必旁人來做媒》,該歌曲收錄在專輯《風華再現情系百樂門》中,由大信唱片公司發行於2002-11-01,該專輯中包含12首歌曲。

童麗演唱的《何必旁人來做媒》,該歌曲收錄在專輯《紅豆生南國》中,由妙音唱片公司發行於2009-08-24,該專輯中包含13首歌曲。

『玖』 20世紀50年代前,香港的音樂以什麼為主流行音樂是如何產生的

20世紀50年代,香港還是被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流行的是英文歌。當時貓王的音樂開始風靡世界。That's All Right,I Don't Care If the Sun Don't Shine,Baby Let's Play House。
但自從50年代,香港拍攝了黎錦暉的同名歌曲電影《桃花江》,《葡萄仙子》和《特別快車》,並在歌舞片《龍翔鳳舞》中選用黎的歌曲《毛毛雨》歲空和《妹妹我愛你》後,便使黎派音樂繼續在香港流行。
其後,國語流行歌曲又唱到台灣,在《綜藝》主持「流行歌曲黃金歲月」的張小燕開場白:從黎錦暉起,台灣流行歌曲有50年的歷史。紫薇、蔡琴、鄧麗君的出道,以及劉家昌一代的流行歌曲都是黎派音樂的傳承。
當鄧麗君的甜美歌聲乘著乎差瞎中國改革開放之風飄進大陸,新一代年輕人以為流行歌曲來自港台。他們不知道早在20世紀末,黎錦暉就開創了中國的爵士時代。「黎派音樂」造就了三四十年代老歌的花樣年華和電影流行音樂的世紀輝煌。

流行音樂簡介:
流行音樂(Pop music或Popular music)准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是指以贏利為主要目的而創作的音樂。它的藝術性是次要的,市場性是主要的。流行音樂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從音樂體系看,流行音樂是在叮砰巷音樂、布魯斯、爵士樂、搖滾樂、索爾音樂等美國大眾音樂架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音樂。其風格多樣,形態豐富,可泛指Jazz、Rock、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紀後誕生的都市化大眾音樂。 中國流行音樂的風格與形態主要受歐美影響,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本土慶旅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