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電影《黑社會》:一種「黑社會史詩」的意味
閑起來沒事就在網上找這些電影看,標准就是那幾個典型的香港男演員年輕時拍的電影,大學老師說,你們可以比較下香港古惑仔電影近幾年和之前的區別,是有政治因素在裡面的。
小時候是不懂的,就是看起來好看,熱血沸騰的,就想長大趕緊去香港看看,去看看香港街道是不是和電影中是一樣。看起來就是容易上頭,激動。
下面是上個星期睡不著,半夜醒了後喝點水後就睡不著了,怕自己多想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於是打開電腦就看了幾部,這周查了一些資料(寫這方面文章的基本好多專業是電影方面的,用了好多專業相關的術語,有的也看不懂,就大致看了些我能看懂的一些),總結了幾點:
香港黑幫電影能夠得到電影觀眾的欣賞,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香港黑幫電影賦予了傳統黑幫片中的權力斗爭濃厚的 政治文化內涵 。雖然是架空在"香港黑社會"這個想像性空間之上,但是卻擁有著遠較其他香港黑幫電影更多的現實支撐。
杜琪峰拍攝的黑幫電影與現實也有著深厚的關聯,他曾把自己拍攝過的電影給黑社會看,徵求他們的意見。(小聲bb:厲害了)
杜琪峰的作品通常與香港本政治文化的重要波動時刻有著直接的關聯,其電影中男性個體和男性團隊的生存現狀常常就是香港當下民眾生存境遇的呈現,杜琪峰電影中男性團隊與最高權力間的權力關系變化也隱喻著 香港與大陸 的兩地關系。
隨著經濟發展,香港社會的經濟,現實原因,老派黑幫電影中,接近 完美的英雄形象 已經不能得到年輕觀眾的認同。在吳宇森的電影中,主人公通常形象瀟灑風流(例《英雄本色》),在被高度浪漫化的舞蹈般的暴力中,英雄濃烈的感情才終得在燦爛中宣洩。
1996年的《古惑仔》表面上看依舊繼承了香港黑幫片對江湖道文堅守的傳統,實則己經在解構 不合時宜的傳統英雄形象 及附著在英雄身上的對於兄弟情義的無限柩歌。
江湖中的道義原則實則己經被暗中置換成赤裸裸的 權力利益 的相爭。在《古惑仔》中,觀眾己經很難用英雄去界定電影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到了《古惑仔》之中,英雄己經被置換成了一群自我為中心的年輕人,他們有著瀟灑時尚的外形,快意恩仇嬉笑怒罵的語言,放盪不羈肆意妄為的行為舉止,己經逃避了江湖義氣的原則,內心沒有那些苦大仇深的情緒的糾纏,只是單純地追求眼前個人的物質利益與精神享受。
一種新的文化價值體系產生於市民中間,英雄的神性己經被 人性 所代替。
人們不關心永遠和悲壯,而即時的,可被消費的、理解的、忘卻的、調侃的文化為民眾所需要,被大眾媒介生產著。英雄本身的悲劇性被改寫、利用,古典經典中的英雄形象一再平庸化。
2000年後,香港安穩度過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得到復甦,港人的高度自治也成為現實。後續出的一批反類型的黑幫電影是類型高度發展與成熟後的結果,恰是黑社會文化在香港電影的過度成熟才衍生出了這樣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創作可能。
如果說在《古惑仔》中,江湖的兄弟情義己顯現崩潰跡象並且逐漸讓位於利益與權力的法則,那麼之後的影片中,不只是江湖的情義,黑社會乃至整個 江湖秩序 本身己經被徹底解構。
自1997及至 CEPA 簽訂後,香港的警匪電影在話語敘述的策略上發生了重要的轉折。2005 年 10 月(CEPA 簽訂後一年),香港導演杜琪峰拍攝的電影《黑社會Ⅰ龍城歲月》在大陸和香港地區同步上映。
從電影的具體細節內容來看,這絕不是一部普通的以講述黑社會「江湖紛爭」為主要題材的電影。《黑社會》Ⅰ 中文名為《龍城歲月》,英文名《Election》,而 Election 則為「選舉」、「競選」之意。
影片講述的是:(下面是具體情節)
香港「和聯勝」幫會又到兩年一屆的「話事人」選舉時間,「阿樂」(林懷樂)與「大 D」兩大黑社會社團人物,爭奪統領五萬會員「話事人」的寶座,「和聯盛」內有投票權的元老也捲入糾葛。
選舉最終的結果是,「阿樂」獲選為辦事人。「大 D」挑戰幫規,搶奪最高權力象徵的龍頭棍,並派人將龍頭棍由香港帶入內地隱藏。
在「話事人」的爭奪戰和尋找龍頭棍的過程中,「和聯勝」的五名小頭目牽連其中,為爭奪龍頭棍展開連番內斗。「和聯勝」幫派內斗,引起了香港警署的干預,而五名小頭目赴內地追尋龍頭棍的過程中,則將香港黑社會與大陸公安牽扯到一起。影片的結尾,「阿樂」(林懷樂)與「大 D」重歸於好,但因為「大 D」聲言要在「和聯勝」內部設立多個「話事人」,導致「阿樂」心動殺機,將「大 D」除掉。
如同影評所指出的那樣,《黑社會》Ⅰ 是香港警匪電影中最不像「黑社會」電影的一部,因為它沒有更多地區去渲染黑社會的暴力場面和江湖義氣,而是將重點放在了「Election」(選舉)上面,影片的整體節奏是平和的,沒有沾染更多的黑社會所特有的「戾氣」。
從整體上看,《黑社會》Ⅰ 講述的似乎是幫派內部「話事人」的選舉,影片更多地也是將故事講述的群體區域限制於「黑社會」內部;從細節上看,《黑社會》Ⅰ 所講述的內容僅僅圍繞「黑社會選舉」而展開,同時又將「黑社會」的選舉制度的成文規定追溯到反清復明的「天地會」時期。
這樣一來,本片產生了一種 「黑社會史詩」 的意味。
(快被打死了,還在背幫規,後來倆人的老大在電話那邊合作了。。。)
《黑社會 Ⅱ 以和為貴》(2006 年 4 月)將《黑社會 Ⅰ 龍城歲月》的「選舉斗爭」進一步推向了深化。《黑社會 Ⅱ》的英文名稱為《Election 2》,將《黑社會 Ⅰ》「選舉」的主題一以貫之。
在《黑社會 Ⅱ》中:
和聯勝兩年一度的「話事人」選舉又將舉行。在「阿樂」當選後,社團維持了短暫的安寧。然而,兩年過去,「阿樂」不願放棄「話事人」身份,意圖勸說幫派掌門人物鄧伯破例讓其連任。但堅決維護傳統的鄧伯非但不買帳,反而相中了「吉米仔」為下任「話事人」的唯一人選。
「吉米仔」作風低調,一心只想發展他的生意王國,不想再與社團拉上關系,更與鄧伯鬧翻,不願做新辦事人。為了個人事業,「吉米仔」與幕後老闆擴展其內地生意,一次交易,「吉米仔」被早已埋伏的內地公安圍捕,石副廳長警告他只可到內地旅遊觀光,不可涉及生意活動,除非他當選辦事人。為了實現生意大計,吉米仔表態極力爭取做和聯勝新一任辦事人,終與「阿樂」反目。經過一番腥風血雨之後,「米仔」成功登上「話事人」之位,社團重歸以前的平和,實現了「以和為貴」。毫無疑問,「以和為貴」是一個具有反諷意味的標題。影片中,「吉米仔」因為內地生意受阻,不得以捲入「話事人」的爭奪戰。除去黑社會選舉腥風血雨的並不光鮮的一面,「和聯勝」的選舉披著華麗的外衣。
但是,在影片的敘事中,處處流露出的是黑社會內部復雜的利益紛爭以及由此引發的暴力事件,所謂「以和為貴」成了一個極具反諷意味的詞彙。
在《黑社會》片頭的序曲中,在香港黑社會的草創時期, 「天地會」 的「反清復明」的內部綱領還能起到凝聚人心、息兵罷斗的作用,「以和為貴」也成了黑社會內部維系團結、共同生存的叢林法則。
在《黑社會》的敘事中,杜琪峰一方面對黑社會古老的選舉制度表露出一種「存在合理性」的贊許(從大D誰都敢懟,但對鄧伯很尊敬這點來看),同時又對現代社會功利觀念對黑社會選舉制度的侵蝕抒發表達了一種「批判」。
隨著歷史和時間的變遷,黑社會內部的傳統價值觀念也逐步被現代社會的 金錢功利 和叢林 法則 所取代。「以和為貴」成了一個只有名稱而沒有實際內涵的虛偽詞彙。
在影片中充滿血腥的場面之後,黑社會還隱藏著一個「以和為貴」的黃金時代,香港的現代文明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同時也將各種古老的傳統價值消解殆盡,這種消解不僅表現在正常的生活領域,也表現在不為人知的「陰暗」的黑社會群體中。
香港黑社會電影凸顯出來的僅僅是黑社會們的小團體的利益,他們想融入 主流社會 ,而主流社會對他們總是抱著一種警惕的態度。因為他們想融入主流社會的真正目的所在,也還只是在上面談到的形而下的東西。
雖然,他們也採取主流社會的一些方式和手法進行運作,希望通過「陽光形象」來改變主流社會的看法,但是主流社會的選擇性和排斥性,使得他們這種想法最終陷入一種烏托邦。
香港黑社會電影《黑金》 就反映了這樣一種黑社會們的生存狀態。
......
(電影中喜歡張家輝演的那個角色形象;古天樂年輕時,很帥噢,尤其是演壞人時)
② 香港的電影為什麼很多都和黑社會有關
首先要明白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發展的不同。在1997年之前香港是華語電影以及東南亞電影製作的基地。香港電影在之前是完全商業化的,是商業化也就是市場需要什麼他們就產生什麼。到了什麼程度呢拍攝一部電影可以只需要7天。
香港電影從來就是以商業以市場為准。可以說叫好不叫座的電影只需要拍一部,可能這個公司就破產了。那麼香港電影的誕生絕對是和市場潮流有關的。商業性動作性誇張性,票房決定成敗。這就必不可避免的讓香港電影,不斷的在試探市場的接納度。
感謝您的閱讀。
③ 香港有什麼經典的電影最要是關於黑幫的 影帝演的 能引起人思考的
10大黑幫電影 (香港) 黑幫是香港電影的一個永恆話題,如今的香港影壇,八十年代初盛極一時的的鬼片、僵屍片,九十年代初泛濫成災的監獄片、賭片早已不見了蹤影,而傳統的港產武俠片、港產動作片也失去了昔日的風采,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黑幫片卻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水準,從上世紀末銀河映像拍攝的諸如《暗花》、《一個字體的誕生》、《槍火》之類的極具個性風格的黑幫電影,到本世紀初橫空出世的具有港版《教父》高度的《無間道Ⅱ》,再到最近的充滿人文關懷色彩的《旺角黑夜》以及橫掃第25屆金像獎的《黑社會》,在香港電影市場整體萎靡不振的環境下,這些高質量的黑幫電影無疑撐起了香港電影的半邊天。 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的觀影經歷,選出十部最具特色的香港黑幫電影,在這些影像中,香港的黑社會時而是義薄雲天、豪情萬丈的江湖世界,時而是人心叵測、爾虞我詐的人間地域、時而是光怪陸離、荒誕不稽的鬧劇舞台,它們,共同構成了香港黑社會世界的百態炎涼…… 一《英雄本色》 這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經典之作,瀟灑的無與倫比的小馬哥,義薄雲天的豪哥,再加上極具觀賞性的吳氏暴力美學,將一個豪情萬丈,令人熱血沸騰的江湖世界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影片中的黑幫世界,幾乎可以說是現代版的武俠世界,正邪大對立,好人重情義講義氣,壞人陰險狡詐詭計多端,最後來一場正邪大決戰……武俠片的內在精神在暴力美學的包裝下,得以在現代黑幫電影中延續,使得影片多了幾分浪漫主義色彩,極具觀賞性。 二《跛豪》 這是公認的一部可以稱得上港版《教父》的影片,當可稱得上「黑幫史詩」四個大字。影片根據香港60年代名震一時的大毒梟吳錫豪的傳奇經歷而改編,將一個黑幫老大的傳奇一生全方位立體化的展現在了觀眾面前,引領了梟雄傳記片這一類型片的製作潮流。 影片人物眾多,情節多線發展,在近兩個半小時的時間里,將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社會原汁原味的展現在了觀眾眼前,那是一個黑白不分是非顛倒的年代,那是一個犯罪猖狂的社會,影片所負有的那份社會質感與滄桑感,是其他同類型的影片所不具備的,如果說《英雄本色》具有幾分浪漫主義的童話色彩,那麼《跛豪》則現實的有些讓人心驚膽戰。 三《無間道Ⅱ》 本片完全可以看作是劉偉強向《教父》致敬的作品,雖然有不少的評論指責影片對《教父》的模仿痕跡過於明顯,甚至到了抄襲的地步,但不可否認的是影片在劇本、演員、拍攝方式、後期製作等各個方面,都透出近年來港片少有的大氣與精緻,從《古惑仔》系列開始,劉偉強逐漸具有了一種對時間跨度相對長久,內容相對宏大的類似於黑幫史詩的敘事架構的把握能力。影片擯棄了依靠槍戰、暴力、血腥支撐場面的慣常做法,完全以劇情、表演和鏡頭剪輯來營造壓迫人心的張力,劉偉強所欣賞的正是《教父》式的,靠張力而不是表面化的視覺刺激取勝的黑幫電影。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吳鎮宇在本片中的表現,正如羅伯特德尼羅在《教父Ⅱ》中對老馬龍的模仿,吳鎮宇在本片中對帕西諾的一些模仿也可以說是惟妙惟肖,模仿之中又保留著自己的風格,吳鎮宇的表演當可稱得上精采絕倫。從此,我們擁有了自己的教父。 四《黑社會》 雖然杜琪峰自稱這是一部黑幫史詩,但影片在骨子裡還是保留了銀河映像那種黑幫小品的特質,影片的線索很簡單,就是講述了一次黑社會內部換屆選取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表現了社團內部幫派爭斗的殘酷,向我們闡釋了什麼叫做「黑幫政治」。 影片的節奏非常緊湊,圍繞著選舉和一根小小的龍頭棍,情節層層推進,毫不拖泥帶水,一氣呵成,鏡頭語言簡潔凝煉,沉著冷峻,點到即止,這使得整部影片顯得線條硬朗,層次明晰,極具觀賞性,我想,這也是本片能夠橫掃25屆金像獎各大獎項的原因所在吧。 五《旺角黑夜》 在眾多的戰爭片中有一種類型片是來反思控訴戰爭的,那麼有沒有一種類型的黑幫片是來反思控訴黑社會罪惡行徑的呢?爾冬升的《旺角黑夜》無疑就屬於這種類型的片子。我相信所有看過本片的觀眾都會一種莫名的悲慟之感,尤其是當看到無辜的男主人公喋血街頭,當聽到可憐的女主人公「香港為什麼叫香港」的控訴時,我們的心裡會是什麼樣的滋味…… 殺手、妓女、警察,這都是香港警匪片中的永恆人物,這次他們卻在爾冬升的影像中上演了一段不尋常的故事,得到了一個萬般無奈的結局。爾冬升通過一個僅僅發生在一日之內的故事,將香港黑社會的罪惡無情的揭露了出來,而最後「香港為什麼叫香港」的控訴則直刺觀眾的心底…… 六《O記三合會檔案》 某種意義上,這是一部《英雄本色》與《跛豪》相結合的產物,影片中所描述的九龍城寨正是香港六十年代社會現實的縮影,在那裡,警匪一家,黑白顛倒,暗無天日。影片對當時社會狀態的真實還原絲毫不亞於《跛豪》,而影片中兩位男主人公之間生死與共的兄弟情誼則依稀有著《英雄本色》的影子,尤其是影片的最後部分,將兩兄弟間的忠誠與「背叛」刻畫到了極致,令人感動不已。 可能是出於商業角度的考慮,作為監制與編劇的王晶沒有將影片拍成像《跛豪》一樣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黑幫史詩,九十分鍾的長度,使得影片對許多細節的刻畫都是一筆帶過,這多多少少的影響到了影片本應具有的恢宏的史詩氣質,但瑕不掩瑜,本片仍是眾多香港黑幫電影中的上等之作,「黑幫史詩」四個字,也是當之無愧。 七《古惑仔》 誰說只有那些老謀深算的糟老頭們才能玩轉江湖,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青年們也照樣可以把江湖搞的天翻地覆,君不見那一群群拿著砍刀在街上狂奔著追殺的熱血青年是何等的氣勢逼人,「我的地盤聽我的」這句現今流行的廣告詞正是《古惑仔》系列的精髓所在,那是一個熱血的江湖,是一個年輕的黑幫世界。 古惑仔的迷人之處在於影片中那些年輕的主人公們以血肉之軀廝殺於現代的街市,以平凡人的身手來超越對死亡的恐懼,毫不掩飾的對財富、美女的渴望以及與古老的幫規的結合,使影片彌漫著真實的血腥味。也正因為如此,影片在青少年中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八《暗花》 在很多影迷的心中,本片是銀河映像的代表作。的確,《暗花》是最能體現銀河映像風格的一部影片,扣人心懸的故事情節,簡單直接的暴力畫面,終究躲不過的宿命安排……這些關鍵的銀河映像因素在《暗花》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看過本片的人都會驚訝於一個發生在一夜之間的故事竟會如此的峰迴路轉、懸念迭起,驚嘆於世間竟會有如此天衣無縫的陰謀圈套。影片中兩位絕望的男主人公為了生存的搏鬥猶如困獸之斗,卻終究擺脫不了別人早已算計好的圈套,逃不出自己的宿命。這一點深得古龍武俠小說的神髓,從這點上看,與其說《暗花》是最銀河映像的黑幫電影,不如說是最古龍的黑幫電影。 九《一個字頭的誕生》 與《暗花》一樣,本片同樣是講人生的宿命安排,但相較於《暗花》的詭異風格,本片則要荒誕的多。影片片以另類怪異的影象風格和突破常規的敘事結構,講述了一個黑幫小人物在面臨命運考驗時的不同選擇,而最後卻又不得不臣服於宿命安排的故事,淋漓盡致地抒寫了關於人生無常的主題,可謂是香港黑幫電影中的另類之作。 該片上映後,有不少的聲音指責影片在敘事結構上抄襲了當時早已紅遍全球的《羅拉快跑》,但嚴格說來,這種敘事結構並非《羅拉快跑》所獨創,電影里首次出現這樣革命性的敘事結構應該是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1992年拍攝的《盲打誤撞》。事實上,抄襲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韋家輝巧妙的將這種敘事方式香港化,顛覆了傳統黑幫片的拍攝模式,香港黑幫電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誕生了。 十《江湖告急》 單論「另類」,《一個字頭的誕生》和本片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的確,《江湖告急》是我所看過的最另類的一部黑幫電影,表面上看,影片更像一部無厘頭的鬧劇,這從影片開始梁家輝那段搞怪的獨舞就可略見端倪,再到後來的「江湖奸殺令」、貼身保鏢的同性戀情結以及「關二哥」的顯靈……這都彰顯了本片是一部無厘頭的江湖鬧劇。但我相信每一位看過此片的觀眾都不會把它僅僅當作一部無厘頭鬧劇來對待,而是會陷入深深的思考,這正是影片的優點所在。 《江湖告急》的意義就在於它以醒世寓言般的調侃形式,用荒誕而有力,委婉但巧妙的方式,無情地揭示了所謂江湖世界中的生存之道,顛覆了傳統黑幫片所傾力塑造的諸多英雄神話,林超賢以天馬行空的思維徹底的解構了人們心目中所原有的江湖世界的形象。
④ 為什麼香港喜歡拍以黑社會為題材的電影
這就是港奧地區和大陸在文化和價值觀上的區別。就像現在我們的父母,只要自己的兒子到了25歲左右,他們就比你還急,要逼你找女朋友,然後結婚,然後生孩子。我都不明白他們為什麼。可能是社會觀的差異,導致現在的年輕一代不能理解和老一輩不體諒孩子的差異。
⑤ 香港為什麼拍那麼多黑幫題材的電影呢
香港不像內地~~~制度審批等非常嚴格~~~
香港以前都是實行資本主義~~~
確實有點萬事向「錢」的感覺~~~
黑幫電影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取得更高的票房
而且拍這類電影也不是很受管制~~~
再加上很多導演因為拍這類電影紅了~~~
新導演就會跟風啊~~~而且夠血腥暴力~~~
其實真正的香港根本沒有那麼亂拉~~~~
⑥ 香港黑幫電影為什麼演得那麼逼真因為是真實的嗎
有幾方面的因素。
第一個是大環境,以前香港黑幫盛行,氛圍很強。
第二個是黑幫對電影行業的染指,電影人和黑幫都有交集,就地取材。自然就很真實。有傳聞很多一線都是社團成員,這個不去深究。
第三個就是黑多黑幫成員轉型,直接轉型成了演員,製片這些。像吳志雄,陳惠敏都是黑社會出來的。陳惠敏現在還是骨幹。
大致就是這些,太細的就不寫了。
⑦ 你如何評價香港片的警匪片
警匪片是香港電影中最具本土特色,且文化積淀最為深厚的電影類型之一。到葉偉信開始獨立執導電影時,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已過,警匪片和其他片種一樣面臨著模式老化、新意欠奉的境地。
⑧ 香港為什麼流行黑幫卧底電影 知乎
因為香港與台灣以前盛行過黑社會,八十年代的藝人歌星都好,比如張國榮,成龍等都被困繞過,黑社會在港台地區存留時間最長,而我們大陸拔根比較早一些
⑨ 香港的古惑仔電影對大陸的影響有哪些對香港呢
對大陸:大陸電影業及觀眾對黑幫題材電影態度開始放寬;
部分大陸青少年認同並模仿鄭伊健「跟大佬,闖天下」「講義氣」的價值觀;
部分大陸人認為香港黑社會現象嚴重;
對香港:這是黑幫電影進入主流的標志,也是香港社會亞文化被人們所廣泛認識甚至承認的重要標志
⑩ 都說香港電影越來越沒有港味了,那香港電影所謂的「港味」到底指的是什麼
香港電影的所謂港味就是指所有受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所影響,對香港以及一些事物的抽象認知。這個港味可以指都市電影中的都市;武俠電影中的俠;黑幫電影中的黑幫等等。這些都是當時香港電影灌輸給身處發展年代的我們的最好想像,讓我們為之著迷不已。
黑幫電影中的黑幫;黑社會文化作為香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已深入香港電影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台前,還是幕後,黑社會彷彿就是香港電影的另一面。極具特色的香港黑幫成為了香港電影中,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即便是在香港電影衰落的時候,黑幫電影依舊經常出現亮眼之作。可是正如時代變遷一樣,黑幫電影也由原來的放肆張揚情義無雙,慢慢變成了現在灰暗壓抑的掙扎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