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典港片推薦 港片高分經典電影 不能錯過的香港好電影推薦
“154年了,香港回歸中國,我們不想也不能再多等一秒了”《我和我的祖國》“回歸篇”中的這句鏗鏘有力的台詞道出了多少炎黃子孫的心聲。
廿五載香江奔涌,我們一路見證了香港發展的滄桑巨變。而香港電影,作為東方之珠最絢爛的那一抹光暈,也在不斷合作、交流、創新中煥發出嶄新生機。
明珠新彩,光影作證,讓我們用25部電影回顧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光影瞬間。
1997年
《97家有喜事》
《97家有喜事》是1992年《家有喜事》的“姊妹篇”,繼續講述一家三兄弟的爆笑故事。
黃百鳴和周星馳回歸主演,另有吳鎮宇、吳倩蓮、鍾麗緹全新加盟,在賀歲檔拿下逾四千萬票房。
很多橋段在歡笑之餘也結合時事,意味深長,一對崇洋媚外的夫婦遭到了全家上下的犀利回懟。
吳倩蓮飾演的小倩那句台詞相當解氣:我替你們害臊,中國人不做,做假洋鬼子!
1998年
《我是誰》
這部由陳木勝和成龍聯手打造的跨國大製作,是成龍動作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主要在非洲取景,充滿了獵奇驚險的異域風情,諸多動作戲如壁虎功攀岩,高廈天台格鬥,玻璃幕牆速旁則降等都成擾蔽為難以復制的經典。
1999年
《喜劇之王》
《喜劇之王》於1999年賀歲檔登場,毫不意外地收獲當年的票房冠軍。
片中很多靈感都來自周星馳的真實經歷,也是他由演員向導演的轉型之作。
“我是一個演員”“我養你吧”這些台詞小時只當笑話,長大方知背後的辛酸與意涵。
2000年
《花樣年華》
在萬象更新的世紀之交,王家衛偏偏選擇掉進懷舊里去。
看似在寫60年代的香港,內里裝的卻是30年代“舊上海”的綺夢。
“如果,我多⼀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起⾛?”
說的是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
2001年
《少林足球》
又一部周氏喜劇,又一部破紀錄的年度票房冠軍。
這也是周星馳與吳孟達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咸魚有什麼區別?”
戲里戲外,《少林足球》都為當時陷入低谷的香港電影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2002年
《無間道》
香港電影救市之作,港片難以逾越的高峰,影響力遠播海內外…
似乎怎樣形容《無間道》的地位都算不得誇張。
“我以前沒得選,現在想做個好人”
警中有匪,匪中有警,正邪莫辨,善惡交纏,《無間道》的意義不僅在票房,更在於為套路化的港產警匪片重新注入活力。
2003年
《PTU》
“穿上這身衣服,就是自己兄弟”
警與匪、情與理的沖突藉由一支槍,在一夜之間爆發。
幽暗、冷峻、暴力,都讓《PTU》極具銀河映像的風格烙印。
2004年
《新警察故事》
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簽署,香港電影人與內地市場的關系愈加緊密。
陳木勝和成龍合作的《新警察故事》也是合拍片的代表之作,內地票房突破4000萬元。
嚴肅起來的成龍依然拚命,在大巴之間閃轉騰挪,從會展中心跳下,貢獻了諸多嘆為觀止的動作場面。
“收手吧,阿祖!”也成就了吳彥祖最經典的反派形象。
2005年
《頭文字D》
2005年的香港票房冠軍,也是周傑倫主演的第一部電影。
最擅長“拍漫畫”的劉偉強再度貢獻了一部叫緩啟州好又叫座的漫改經典。
“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
2006年
《霍元甲》
《英雄》之後,李連傑時隔四年再演華語片,也是他認證的最後一部功夫片。
霍元甲對打世界高手,不僅是武藝的巔峰對決,傳遞的更是中華武術的精神:
“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2007年
《投名狀》
“納投名狀,結兄弟誼;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
《投名狀》是百變導演陳可辛的自我突破之作,大膽顛覆了古裝武俠片的套路,更被不少人視作李連傑的演技巔峰。
影片網羅了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三位巨星,投資號稱3億,票房卻並不盡如人意。
然而,來年豐厚的獎項認可,讓這部經典最終未被埋沒。
2008年
《葉問》
好萊塢有個“Iron Man”,中國有個“IP Man”。
從2008年《葉問》橫空出世到2019年《葉問4》傳奇落幕,甄子丹與葉問的十年,是互相成就的十年,也締造了功夫片最後的輝煌。
“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力量,但是我們中國武術,是包含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已及人。”
2009年
《十月圍城》
“革命之火快要成燎原之勢,一個嶄新的世界就快要來了!”
監制陳可辛與導演陳德森將幾十位明星調配有度,編織出了一部小人物為國捐軀的動人群像。
《十月圍城》書寫了一段屬於香港的革命歷史,也開辟了香港電影人主旋律創作的先河。
2010年
《歲月神偷》
香港往事不只有九龍城寨、黑幫警匪,也有市井小人物的悲歡浮沉。
《歲月神偷》以導演羅啟銳本人經歷為藍本,展現的正是香港普通市民家庭面對困境時的樂觀與堅韌。
歲月是真正的“神偷”,人生總是“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
2011年
《龍門飛甲》
作為《新龍門客棧》的續集,《龍門飛甲》是徐克的一次自我創新。
醉心於技術的“徐老怪”再次以3D實現突破,用大漠的雄奇蒼涼、武打的靈動飄逸,俠客的恣意豪情書寫了武俠片的新篇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2012年
《寒戰》
“《無間道》後,最好的香港警匪片”這曾是許多人對《寒戰》的評價。
《無間道》注重人文內核,《寒戰》則崇尚理性精神。
香港警察和司法體系內部的各方角力,鬥智斗勇將港產警匪片拍出了新味道。
2013年
《一代宗師》
王家衛十年磨一劍,“熬”出了這部《一代宗師》,也用12項大獎創造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紀錄。
影片看似是武林間的爭斗,實則仍是關於時間的悵惘,對已逝時代的眷戀與懷念。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2014年
《黃金時代》
“那些我將要去的地方,都是我從未謀面的故鄉。”
這是一部民國文人畫卷,也是一部散文詩一般的電影。
許鞍華對創作的堅持讓世人看到香港電影在商業之外的另一種色彩。
2015年
《捉妖記》
《捉妖記》以24.3億奪得當年的影史票房第一,也成為年度最大黑馬。
影片的成功離不開奇幻志怪題材與好萊塢合家歡模式的巧妙融合,更源自導演許誠毅的多年沉澱和對國產CG技術的不斷探索。
2016年
《美人魚》
33.9億!中國電影票房紀錄繼續由香港電影人刷新。
雖然口碑褒貶不一,但周星馳依舊留下了無數名台詞和名場面,也藉由這段人魚童話也傳遞出對環境議題的關切思考。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分鍾,假如地球上連一滴干凈的水,一口乾凈的空氣都沒有,你最想幹嘛?”
2017年
《追龍》
王晶的回勇之作,將跛豪與雷洛的故事講出了新味道。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甄子丹與劉德華的雙雄對弈是兄弟情義,也是時代浮沉。
《追龍》是王晶的情懷,更是觀眾的情懷。
2018年
《無雙》
“這個世界上100萬人只有一個主角。”
“只看到黑跟白的人,永遠是失敗者。”
既有燒腦的懸疑和反轉,又有震撼的動作和大場面,同時不缺乏對人性復雜的描摹。
《無雙》堪稱真正的港片復興之作。
2019年
《掃毒2》
13.12億票房,市場再度見證了港片的吸金實力。
邱禮濤熟諳警匪動作片的類型之道,劉德華與古天樂的對手戲也爐火純青。
“跟毒販講人權,會不會太迂腐了?”
2020年
《拆彈專家2》
從炸彈到核彈,從青馬大橋到赤鱲角機場...
邱禮濤將爆炸進行到底,也讓《拆彈專家2》從特效到動作全面升級。
“你們個個都說我有病,是這個世界有病。”
藉由潘乘風的執念、掙扎與救贖,劉德華也完成了“百尺竿頭”的自我突破。
2021年
《怒火·重案》
“對於任何目無法紀,公然沖擊法治的人,警方絕對不會容忍。”
陳木勝導演遺作,對他個人和港式警匪片都是一次華麗的總結。
甄子丹與謝霆鋒一正一邪,拳拳到肉,都讓警匪片回歸最經典的雙雄敘事和硬核動作。
2022年
2022年剛剛過半,在港片亦未缺席...
《邊緣行者》逆風上映,拿下1.49億票房,再度展現出港片的實力與韌勁。
接下來,更有《神探大戰》《斷網》《風再起時》《金手指》《掃毒3》《臨時劫案》等一批力作等待與觀眾見面。
“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這種拼搏進取、同舟共濟的獅子山精神也是香港電影人的特質。
讓香港電影歷經潮起潮落,依然生生不息!
傳奇待續...
香港電影,永不褪色!
B. 請問一下香港監獄電影里常出現的一樣東西叫什麼名
康樂球
目錄概述康樂球游戲規則康樂球的一般玩法展開概述康樂球游戲規則康樂球的一般玩法展開
編輯本段概述
一
種游藝項目,在周圍高起、四角有圓洞的盤上擺好些象棋子形狀的球,玩時按一定規則用桿子把自己的球先全部撞進圓洞者為勝。也叫「克郎球」、「克郎棋」。康
樂球始於民國時期。康樂球借用撞球的一些用語,早些還有形似撞球六洞布局的康樂球。這兩點都說明康樂球出現在撞球之後。據資料記載在印度殖民統治時期,駐
印度的英軍官發明了撞球,不久又從印度傳到中國。是不是模仿撞球的康樂球也跟著傳到了中國呢,還是中國人見了撞球而自製了康樂球呢,現在還沒有可以肯定的
說法。上海開埠較早,也是國內最早有康樂球的。有位老上海說早年老北站附近的康樂路上一家木器店老闆製作了擊打棋子狀木子進洞取樂的木質方盤。當時參與的
人都覺得很好玩。為了說話方便,就以路名來給這玩藝兒起了名。在康樂路上打球成了打康樂球。這可能就是康樂球名稱的來源吧。在那個年代,撞球是貴族的游
戲,而康樂球當然是平民的游戲了。編輯本段康樂球游戲規則
康樂球游戲分為2人制和4人制。
2人制雙方各執一方,每方各6枚子,一拋硬幣以及其他方式來決定哪方先方球。發球將母球置於兩側圓形發球區內發球,雙方互相將母球擊打子球,先將對方全部子球擊入洞內者為獲勝方。
4人制玩發,由相對面的兩方組成一組配合比賽,以先將另一組的子球全部擊入洞內或積分高的一方為獲勝方。
計分方法:
每進1枚子球為1分,母球如在擊打時進洞罰一分。擊打時如果子球飛出桌面罰一分,母球飛出桌面罰兩分。每罰一分將重新拿1枚對手的子球放在對方子球放球區內。
發球方法:
發球時母球只能在兩側發球區內發球。
編輯本段康樂球的一般玩法
打
康樂球,首先心要靜,不受外界環境干擾,氣定神閑才能打准球,然後頭腦隨時保持清醒,算準擊球的位置,手持球桿擊球,手臂用力,手腕轉動,都講究恰到好
處。因為依託手臂的臂力擊球,肩臂的肌肉受到牽引鍛煉,長時間鍛煉,對肩部和腰部的關節放鬆有一定作用,心情也會輕松不少。
康樂球球盤八仙桌大小,下面用交叉的木架支撐。球盤高度可以調節,一般以到胸口為宜。球盤四邊是一寸多高的框,好的球盤邊框彈性很足。球盤四角是四個光碟大小的圓洞。圓洞下面是儲存盒,可以存進一二十個子。
康樂球子厚如手指,一寸見圓,約三十個。子的規格相仿,顏色可以不同。有的子上還印著或刻著漂亮的阿拉伯數字。
康樂球打方子中的布局
布局研究當屬康樂球游戲中最高層次的學問。擊點、用力和槍勢的研究只是解決打進一顆子或部分子的問題,而布局研究是謀求解決一棒頭十三顆子或統統打光的問題。
布局的基礎是點、力和槍勢這三者。這三級台階走穩了,走實了,才能循序漸進邁到布局這一層次上來。點失准,力不當,槍勢欠精通,焉能布好局。從這個意義上講,布局研究是康樂球高手間的學問,是高手應會布局,善布局必是高手。
布局是調兵遣將的謀略,是眼觀六路的運籌。只有兵多將廣又消息靈通,才能帥令既出,用兵如神,與機會結緣,撥開迷霧而見青天,才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布局的宗旨就是從全局出發,布局意識就是全局意識。先打後打不因難易而定,應該服從全局的需要。
先遠後近是布局的要領之一。盡可能吃掉遠方的子,尤其是對面直洞旁的子,以免遠子變成眼睛而堵塞直洞的通道和打三角進橫洞的路線。三洞越通暢,打子的難度就越低,就越不易失誤,勝算自然就越大了。
先外後內是布局的要領之二。除預留必要的獎牌之外,在開中圓槍勢之前,務必盡可能掃清外圍散子。這樣打可以降低以後通道堵塞的可能性。須知,每一散子在盤上所佔的位置,對老闆出擊、跑位與小子進洞都有一定的影響。獎牌寧少勿濫,多了容易造成近處堵塞,令人難堪。
要領之三是把遠處的子往近處調動,把密集處的子往空曠處遷移;盡量避免趕近去遠、遷空湊密的打法;一旦自己打不進,也盡可能留得使對方比較難打些。
要領之四是適當保留中圓的整齊行列。整齊行列的特點是被觸動後的運行方向容易推測,也容易出槍勢,在利用周邊散子來
相救時須要的力也較少,效果也較好,也容易控制意外雙花的發生。保留當然是隨機和暫時的,在邊子救中時可一顆兩顆地釋放出來,不必一下子打得很散,那樣有
時反而難打。
除了掌握四項要領之外,還須把握好打子的節奏,有緊有松,有張有馳。打方子一般打夠十三顆子就可贏,須打的難度子只是有限的幾顆。認真打好關鍵子,調度好老闆的跑位。不可每子必救,這樣容易弄巧成絀造成失誤。非關鍵子不可發力,講究老闆自然跑位,有時反倒有意外收獲。
有時必須打光才贏或者打光可贏兩盤,這時的殘局,盤中的散子不可輕易吃掉,有的可被凋動成為獎牌來救出吸壁子。高手知道這時候的散子有其價值,不是越少越好。
正確理解布局和槍勢的關系。布局比槍勢重要,布局須利用槍勢,槍勢須服從布局。不能見槍勢就開,有的槍勢開了不符合布局原則,就不開或不先開。有些玩家喜歡到處找槍勢,一見槍勢就先去打開。這種打法是不可取的,容易造成越打越堵越難打的難堪局面。
布局是個深玄的問題,千言萬語難以寫清楚,何況本文這一小舟,萬難承載。這里有哲學,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康樂球的布局,要全面汲取盤面的信息,要對靜子有動感,要察覺隱藏的禍端,要看到全局的關聯和前後的關聯。
如果要推薦一種布局風格。贊成層層剝皮,步步蠶食,攻防兼顧的風格。
康樂球的槍勢
打
康樂球,談康樂球,最有興味的當屬槍勢。開打之後,有無槍勢,選擇什麼槍勢,怎麼開槍勢,這個槍勢會不會雙花,敢不敢叫雙花,如此等等,常是桌邊玩家爭論
探討的熱點話題。觀看者的位置不同,看的角度有差異,因此發生爭論也是常有的。只有高手憑借多年的經驗可以在一個位置統覽全局,能估摸個十有八九。
槍勢繁多是康樂球的特色。盤滑洞大,因此有千萬種進洞的花樣。跟撞球相比就很明顯。撞球雖有六個洞,但其洞口面積占
整個桌面面積不到百分之一,而康樂球四個洞約佔到百分之三點五,而且開在邊框之內,使洞口附近觸壁彈起的子也能進洞。諸多的康樂球槍勢不可能在撞球館里奢
談。因此,撞球特別要求打得准,而康樂球雖然犧牲了准確性的要求,但是換得了千奇百怪千變萬化的進洞樂趣。初學者容易在康樂球上獲得成功和進步的喜悅。
槍勢的繁多,使康樂球具有濃濃的趣味。康樂球得以流傳至今,與此大有關系。這是其它球類活動所沒有的。豪華的高爾夫球,時髦的保齡球,有多少可供人琢磨的槍勢之類的玩意兒呢。藉此康樂球可以推廣到世界各地去,可以通過銀屏畫面去供億萬人觀賞。
康樂球子在外形上與棋相似,並且在局中靜止狀態時都可讓人研討下一步的趨勢,不同的是康樂球是用桿子去擊打的,其打
擊的效果要視玩家的能力而定,有時是難以捉謨的。棋一般是各走一步,而康樂球只要擊打成功便可繼續打,屢屢成功便可直到打光。可以說康樂球是最小的球又是
打動的棋。
槍勢的研究,在實際生活中也不是毫無意義的。比如對子與子撞擊的研究可以對交通事故的分析也許會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據事故現場的測量取證去推測當時撞擊瞬間的位置方向和速度。這和康樂球子的撞擊有相通的道理。不過,康樂球中的撞擊是眾多撞擊中比較典型的一種。
狹義的槍勢是指兩子以上的組合子在受擊後的進洞趨勢。廣義的槍勢同時包括老闆打擊單子或組合子後各自的運行趨勢和與全局變動的關聯。廣義的很重要,理解並掌握這一點,就能大大提高康樂球的競技水平。
槍勢的靈魂是轉性。懂得轉性才能懂得槍勢。對著洞的卻打不進,不對著洞的倒給打進了,這類現象必是轉性作祟在起作用。子只要一碰便有旋轉,你可以理解它在微觀上是一個個的齒輪,轉性是無處不在的。因此,轉性知識的有無可以區別你是不是一個行家裡手。
槍勢的研究可以解答在一定力度打擊下的子的變化趨勢。但是由於過分用力,造成子的亂碰亂撞,其變化趨勢是無法解答的,就連上帝也無法預料。
一個康樂球愛好者,其愛好之初為槍勢所吸引,當他老邁之年眼神不濟了,也打不準了,但其總也不會丟卻對槍勢的記憶。這足見槍勢的魅力。
C. 香港電影現在為什麼拍不出好片子了
香港的電影還是一如既往的優秀,只是大家的審美觀點發生了變化,讓人覺得香港電影不好了而已,這個是假象。在97年以後,大陸電影跟香港電影學了很多,不僅僅有很多優秀的電影出來,還有一些大製作的電影上映了,馮小剛的、張藝謀的都是很好的。
當然,不僅僅是這些導演,還有陳凱歌等人。大陸電影的百花齊放,讓很多人更多的關注大陸的電影,而不是香港的電影,所以才有人覺得香港的電影已經不行了。
香港喜劇片
功夫片是香港最大的特色,也是香港影壇最高的成就。喜劇片則是香港影壇歷來的一個強項,喜劇片為世界通用,沒有幾個國家和地區不會拍喜劇片,這是電影觀眾最喜聞樂見的一個類型片種。
在香港,明星資源異常豐富,絕大多數影星都參與過喜劇片的製作。香港電影發展近百年,能稱得上喜劇天王的僅有兩個人,一個是平民喜劇天王許冠文,另一個是無厘頭喜劇天王周星馳。香港喜劇電影30年來的喜劇最高成就,都體現在這兩個人身上了。除了兩位天王之外,其他各路明星都會在喜劇片中一展身手。
汗牛充棟的經典喜劇作品,就是他們付出汗水的最好結晶。喜劇片有像《半斤八兩》、《天才與白痴》、《八星報喜》、《家有喜事》這樣的普通喜劇,也有《醉拳》、《賭聖》、《武狀元蘇乞兒》、《功夫》這一類的多類型喜劇片,後者融合了功夫片、賭片等各類元素,使喜劇的表現形式更為豐富。
不僅有功夫喜劇,也有喜劇鬼片、愛情喜劇等多種類型。香港影人這樣天才的創造力,為港片在八、九十年代的興盛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備資源。香港喜劇片進入21世紀,也和香港電影一樣,進入了衰落時期,人才的大量匱乏,導致喜劇片變得不再搞笑。除了周星馳的一支獨秀,香港近幾年都沒有堪稱經典的喜劇問世。
D. 為什麼香港電影在97後開始衰落
97回歸後,香港電影開始走向沒落,真的是這樣嗎?這樣的時間節點難免會讓人產生誤解,事實上從90年代中期開始,香港電影已經展現出了疲態。如果說香港電影是一種情懷,那今天他已經是過去式了,如果把香港電影看做地域發展的產業,時至今日香港電影依螞冊罩然是前進的。經濟危機,盜版,好萊塢電影的興起,韓國電影搶占市場,sars,本土電影票房劇降都是造成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
香港電影的拐點,在1993年達到頂峰後,開始走下坡路,單從電影產量就開始下降了
電影市場對比
1993年發生了兩件事情,一是在美國 Turner 及Disney 購並New Line 與Miramax,二是中國電影改革的關鍵文件3 號推出,這都推動了香港電影走向衰落
香港電影(Hong Kong Film)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華語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如何走向了沒落,至少有這幾個原因是起了決定性作用的
1、邵氏電影公司的轉型
從80年代悶鬧開始,邵逸夫的電影公司把重心轉移到了電視劇上面,這也是為什麼80年代電視劇如此火爆,而電影開始減產。曾經出品過很多精品電影的邵氏,不知道是窺探到了時代的脈搏,還是後起之秀電影公司的壓力,工作重心轉移。
2、台灣市場的流失:台灣市場是香港電影的主要輸出對象,台灣本地電影的崛起以及香港電影的泡沫化導致香港電影在台灣的影響力銳減,台灣民眾的重心回歸本地電影。這個理由十三少是不贊同的,在1989年開始推行一年一度的"國片製作輔導金",大力扶植本土電影,確實是在逐漸壓縮外來影片,香港影片在短期內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姿旁但由於台灣本身的電影基因不夠,本土片很難盈利,香港電影擁有更強的明星號召力和電影賣埠價值,於是大量的台灣電影製作公司紛紛將資金輸送到香港拍片,然後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將這些影片以港片的形式再進口到台灣上映,這就是所謂的"台產港片",所以總體而言,香港電影並未由於台灣的本土化政策而受到大的沖擊,所以這種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3、電影人才的流失:90年代很多的香港導演以及明星前往美國好萊塢發展,導演有吳宇森、徐克、洪金寶、林嶺東、袁和平、於仁泰、唐季禮等,演員有成龍、李連傑、周潤發、楊紫瓊等。我們必須弄清楚香港電影由繁華走向沒落的轉折點具體是在93年,而大導演,大明星的流失幾乎都是在95年之後,舉幾個例子,95年成龍憑借《紅番區》成功打入好萊塢,李連傑和徐克在96年合作的《黑俠》上映,這才引起了美國電影公司的關注,周潤發的好萊塢**作《替身殺手》更是在98年才出現。吳宇森93年赴美國發展,直到97年才靠電影《變臉》正式在好萊塢站穩腳跟,這樣的例子大家可以通過翻閱他們的履歷來分析,所以十三少想指出的就是:不是由於大批名導和明星趕赴海外發展才導致香港本土電影的不景氣,而是由於香港電影的萎靡讓他們失去了信心這才選擇走向國際,同時作為已經在本土達到事業巔峰的他們何嘗不希望走向更大的舞台?
4、盜版橫行:把盜版泛濫歸結為香港電影市場萎縮的罪魁禍首更是無稽之談。當時的電影製作公司大多有黑幫背景,很多的影迷朋友都應該清楚。盜版商部分是有些後台,但誰也不敢得罪電影幫幕後的老大,他們經常會換著地方偷偷出售,一段時間內也讓電影發行商虧了不少。後來電影製作公司就找到了這些盜版商,二者商議在電影放映的前兩周,不允許在香港本土傳播盜版,電影製作公司給予盜版商一些錢作為補償,那拍好的盜版碟怎麼處理?那還不簡單,抬頭望去,對面就是大陸,直接派幾艘走私船一船一船地運到大陸去賣。所以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里電影製作公司和盜版商是和睦相處的,有錢一起掙,他們是利益共同體,彼此之間的利益並未受到實質性的影響,所以這種說法也是不成立的。
5、好萊塢電影的發展
90年代好萊塢的電影可以說已經波及了全球熱愛電影的影迷,派拉蒙、華納等一大批電影公司相應美國尼克松政府對電影業實行了一系列稅收減免政策,電影產業逐漸恢復,1994年電影品質可以說是電影史上最好的一年
2000年後,無間道的出現似乎預示著香港電影的復甦,但這更像迴光返照一樣,內地電影市場的崛起,電影人的相繼北上,香港電影的港片也不再有真正的港片的味道,香港電影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把更多的期待放在華語電影上或許是影迷的最好選擇,當韓國電影,泰國電影,美國電影發展如此迅猛時候,我們應該堅定的支持華語電影的影人。
E. 《大江大河3》、《白夜追凶2》、《慶余年2》都陸續開機,你最期待哪部劇呢
個人看法:《大江大河3》、《白夜追凶2》、《慶余年2》這三部劇都備受期待,但從故事、演員、製作等角度來看,我最期待的是《大江大河3》宴猛。
理由一:
故事情節
從前兩季的收視情況和口碑來看,《大江大河》的故事情節確實比較吸引觀眾。第一季以大時代下的人民生活為主線,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後的漫長歲月;而第二季則著重描寫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大背景下,人們面臨的更多現實問題。而第三季的故枯激事背景則將聚焦於 1997 年香港回歸中國這一大事件,展現出這個國家的復雜歷史。
理由二:
演員陣容
《大江大河3》的演員陣容也是相當強大的,除了前兩季的演員之外,還加入了李斯羽、古力娜扎等眾多一線演員。李斯羽在《如懿傳》中的表現獲得了不少好評,而古力娜扎則因《九州縹緲錄》等多部劇作獲得了不少觀眾喜愛。
總結:
雖然《白夜追凶2》和《慶余年2》同樣備受期待,但從故事、演員、製作等多方面來看,《大江大河3》更加令人期待。希望這部劇能夠延續前兩季的精彩,展現出一個更為完美的國家和歷史畫卷。
F. 現在的國產電影究竟是進步了還是衰落了
我認為肯定是進步的,這個的熒幕塊數不斷的增長,中國票房總數僅次於北美地區,越來越多的人將電影融入生活 ,電影市場也開始洗牌,越來越多的優秀電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劣幣被逐漸的驅逐於市場之外,觀眾對於優良的影片越來越會去為其買單甚至於三刷四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國電影市場想良好發展的趨勢。
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的大火和成功為這個科幻影片市場填補了空白,《哪吒》的成功和封神宇宙的初見端倪給國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2020年的春節檔也是各位大神紛紛過招,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中國電影未來可期!
在中國電影商業化的宏偉進程里,數不盡的角色歡鬧登台,又悄無聲息地黯然退下。
紛紛擾擾的爭辯世粗與質疑,浮浮沉沉的聲名與權力,一切都掩匿在歷史前進的大浪里。
20年的中國電影,滿是喧嘩與騷動,誰又知曉,我們最終何去何從?
▼
大江東去,浪淘盡
大國崛起的身影下,每個人都是一副雄心勃勃的樣子。
任何一場文化盛世的來臨,都緊隨罩叢著當地經濟的騰飛。
而電影,作為這一百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載體,其興盛與否,必然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
美國在一戰後的經濟繁榮,使好萊塢迎來了將近30年的黃金時代;
義大利在二戰後的快速復甦,為世界貢獻了影響力巨大的新現實主義運動;而法國、德國經濟上的接連崛起,則陸續掀起了法國新浪潮和德國新電影運動;
戈達爾與特呂弗在[華氏451度]的現場
80年代亞洲涌現四小龍,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的電影產業也取得了輝煌成就。
中國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電影業的復甦。
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內地電影商業化的進程。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以不可物返櫻思議的速度急劇擴張。華語電影的中心,正式從香港地區轉移至內地,中國電影大步走向世界。
G. 為什麼香港電影現在不行了呢
香港電影為什麼從90年代末開始由盛轉衰,跌入了低谷呢?香港導演王晶經歷了整個過程,他也毫不避諱地指出了其中的原因,讓不明緣由的觀眾了解了真相。
香港電影太受歡迎,片商不斷抬價,台灣市場另闢蹊徑引進美國大片
在80-90年代,可謂是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那時候大陸並不是香港電影的最大市場,而是台灣。那時候的香港電影在台灣非常受歡迎,台灣的院線也一路擴建至五條,逼得香港電影行業要拍出足夠多的影片來供這五條院線。因此也拍出宴卜了很多奇跡,有些電影非但拍攝時間短,電影質量又有保障。
由於台灣市場對香港電影的需求很大,導致香港片商不斷抬高影片價格。直到王英祥用3000萬買了周星馳的電影《濟公》賠得血本無歸之後,台灣的片商才意識到問題的皮桐嚴重性,不能再讓香港電影的價格這么一路水漲船高了,後來所有的台灣片商統一晌握穗口徑,給香港電影設了上限1750萬。
但香港片商根本不予理睬,還聯合起來斷供影片,堅信台灣一旦沒有電影放映就會妥協。只可惜這次台灣片商另闢蹊徑,向上級請示引進美國大片,得到批准後,大量的美國片流入台灣市場,香港電影在台灣的地位就不再那麼舉足輕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