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香港黃梅戲電影祝英台的扮演者是誰
1、港黃梅戲電影祝英台的扮演者是凌波。
2、演員簡介:
凌波,香港六十年代邵氏電影公司著名女演員。1949年進入香港電影界,藝名小娟,最初拍閩南語片和粵語片出身,多達99部,但成就不大。1962年加入香港邵氏公司,初名沈雁,後又更名為「凌波」,頓有輕靈逍遙之感。凡是提到邵氏的黃梅調電影,不能不提凌波,因為她也是令邵氏黃梅調電影興盛至白熱化的功臣之一,特別是她的反串魅力。
後於拍攝《梁山伯與祝英台》時改名為「凌波」,頓有輕靈逍遙之感。後凌波因在《紅樓夢》中幕後代唱賈寶玉,受李翰祥導演賞識出演《梁山伯與祝英台》,該片令她一舉成名,並榮獲金馬獎「最佳演員特別獎」。最佳演員特別獎因為評審不知該頒給反串男主角的她男主角獎還是女主角獎,因而巧立名目,獎勵她出色的演技。
B. 跪求邵氏黃梅調電影大全播放,【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邵氏黃梅調電影大全播放,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金石情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白蛇傳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七仙女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蝴蝶杯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三更冤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王昭君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宋宮秘史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紅樓夢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寶蓮燈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雙鳳奇緣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血手印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女秀才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貂蟬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花木蘭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C. 求三更2之餃子電影全集
鏈接:https://pan..com/s/1wciOQ2vTrO3HjgKTiElZIg
《三更2之餃子》是由陳果執導,陳可辛監制,楊千嬅、梁家輝、白靈、楊愛瑾等主演的驚悚恐怖電影。影片講述了過氣女星艾菁菁為留住富豪丈夫的心,找到神秘女人媚姨並嘗她親手做的嬰兒餃子的詭異故事。該片於2004年8月19日在香港上映。
D. 歌手左宏元的資料
左宏元,男歌手,生於1930年,筆名古月,中國台灣地區流行音樂早期創作人,左宏元是正統政工幹校音樂科第二期 畢業 班的學生。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歌手左宏元的資料,歡迎閱讀!
歌手左宏元的基本信息
姓名: 左宏元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安悉鄭徽省蕪湖市
職業: 音樂製作人,作曲家
代表作品: 新白娘子傳奇,香帥傳奇,睜耐頌一代皇後大玉兒等等
籍貫: 湖北省大冶
經紀公司: 海山、麗風、歌林、上格華星
別名: 古月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0年
畢業院校: 政工幹校音樂系
主要成就: 提拔過鄧麗君,劉家昌,蔡幸娟等
歌手左宏元的人物簡介
了解台灣國語歌壇的音樂人,提到左宏元,都會恭敬地稱一聲“左老師”。事實如此,論資歷、講輩 分、細說作品和銷售量,已80高齡的左宏元可說一點都不含糊。左宏元從1956年自政戰學校音樂科畢業至今,已完成了近二千首歌曲,包括:“今天不回家”、“風從哪裡來”、“彩雲飛”、“晴時多雲偶陣雨”、“海鷗飛處”、“我的小妹”、“踏浪”………。數不盡的暢銷歌曲,從他的樂譜中流瀉出來,至今依然創作不輟。
1963年,凌波的香港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讓台北城陷入追星狂熱,沒想到7年後,終於由姚蘇蓉還以顏色,以左宏元作曲的“今天不回家”一曲席捲香港,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居然賣出60萬張唱片,掀起當地前所未有的熱潮;日後台灣 流行歌曲更趁勝追擊,接二連三打進香港市場。左宏元不但捧紅了許多歌手,也成為台灣國語流行歌壇的標桿舵手。
歌手左宏元的早年生活
左宏元是安徽蕪湖人,對日抗戰前出生,家裡是靠賣餛飩畝猛面維生的小生意人。小時候左宏元很頑皮,喜歡新鮮玩藝,且經常在外閑逛。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人心惶惶,根本無心讀書。13歲本應讀初一,學校竟糊里糊塗把他編到高一;同學們個個橫眉豎眼,一言不合即比劃一番。身材瘦小的左宏元,為了自保,不時蹺課。
有一天,村裡來了個以 兒童 為主的戲班子,裡面的小孩會唱京劇,還會翻筋斗,吸引了左宏元的注意,沒事就溜到戲班子跟小朋友學唱戲,學會全本的《法門寺》、《蕭何月下追韓信》,都是老生唱腔,還上台演唱過。在日後作麴生涯里,京劇唱腔成了他的重要元素之一,像“今天不回家”、“家在台北”都有京劇的影子。
左宏元不僅吸收京劇,在抗戰流離失所的日子裡,他每逃到一個地方,即迷上當地的戲曲,包括河南梆子、墜子、紹興戲,聽個一兩遍就能哼唱。1970年,台視推出一個以歌唱為主的古裝連續劇--《花月良宵》,裡面的歌曲集崑曲、黃梅調、越劇於一爐,全部由左宏元一手包辦;他還不過癮,親自上場,唱了一首詼諧風趣的“酒色財氣”,轟動一時。
E. 戲曲電影花田錯是什麼劇種
京劇劇本。
本片根據同名京劇改編,源出「水滸傳」,胡金銓編劇。值得一提的是,擅演悲劇的御茄顫樂蒂首次以俏皮方式演出丫頭一角。
故事始於鎮敗才子卞濟落拓花田,賣畫維生,與官家小姐一見鍾情,卻因惡霸介入而波折重重,鬧出連篇笑話。
(5)香港黃梅調電影三更冤優酷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千金小姐劉月英偕丫鬟春蘭往看花田盛會,邂逅落泊才子卞濟,一見鍾情。春蘭代牽紅線,老家丁卻錯把小霸王周通接回府相親。周通求婚不遂,強搶月英回寨成親,幸春蘭找卞濟男扮女裝代月英出嫁,周通妹玉樓疑兄不軌,把新娘接往閨房查問,得悉真相後,贈金助卞濟上京赴試.。
玉樓為試英真情,易釵而弁,冒充卞濟與月英拜堂。月英發覺新郎非卞濟,即以死明志,幸玉樓及時說出真相,並得春蘭獻計以赴試為由向英父辭行,順利脫身。卞濟終高中狀納梁元而回,與月英共諧連理。
F. 默片時期的著名電影藝術家要五名
阮玲玉、樂蒂、夏夢、藍蘋、凌波等
阮玲玉
人生如戲。
化妝間,一個人對著鏡子,慢慢地抬起右手,畫眉。
從後台一路奔波,在幕後悄悄凝望等待開場,再走過連接幕後和舞台的虎度門,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已經成了戲中人。
阮玲玉就活在戲中。1936年3月8日,就在今天上海的新閘路沁園村9號,阮玲玉徘徊在自己的家裡,也徘徊在生死的邊緣,在接下來的幾分鍾里,她在平日里最喜歡吃的八寶粥里放下三瓶安眠葯,她選擇的是永遠的安睡和心境的安寧。
阮玲玉是整個中國電影默片時代的超級明星,她的一顰一笑中散發了當時上海的優雅氣息,從處女作《掛名夫妻》開始,先後拍攝了《自殺合同》、《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29部影片。1930年5月,《影戲雜志》舉辦「電影明星選舉」中,阮玲玉以6179票當選第一名,這個時候的巨星胡蝶也僅僅得票3784票,然而所有的這些沒有給阮玲玉帶來所謂的幸福。
25歲的阮玲玉最終死在舞台上,沒有能從虎度門退回來。「我死了,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好快樂。」,她把遺書留給了下來。她活在公眾的目光中,活在媒體的報道里,活在街頭巷尾的流言蜚語,唯獨沒有活在屬於她自己的世界中。
你認識這些人么?你見過這些電影畫報和美人照片么?如果你年過80,並且曾經做過追隨時尚的年輕人,相信你給出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她們都是解放前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樂蒂、藍蘋……一代名伶,估計不少都已經香消玉殞,這里留下的是她們人生最美的時刻。
樂蒂
「古典美人」樂蒂小姐(1937-1968)以31歲的芳華離世,她從影的15年間,共計參演過44部電影。雖然短暫了些,但憑借著她獨一無二的古典韻味及精湛演技,影壇至今仍無人能取代其特殊的成就及地位;與世長辭幾十年後,仍能令無數老中青影迷心心念念魂牽夢縈的魅力,可謂永不停格的一則傳奇。
夏夢
有「上帝傑作」之美譽的夏夢,曾經是長城電影公司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與石慧及陳思思合稱「長城三公主」。在中國內地觀眾最早看到的香港電影中,夏夢主演的《搶新郎》《董小婉》和《故園春夢》無疑成為了代表作。而與今天的香港女影星相比,美麗高貴且多才多藝的夏夢至今無人能敵。
藍蘋
在三十年代,一個年輕女演員開始在上海嶄露頭角,她先後主演了幾部進步電影,但她自己卻經歷了被捕和婚變等戲劇性的變故,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後,她做了一個改變她一生、也改變幾十年中國現代史的決定:去延安。
她在做女演員的時候叫藍蘋,她去了延安後叫江青。她在1981年1月25日被判死緩時,估計許多現在讀到這篇文章的小朋友們,都還沒有出生。
藍蘋給世人留下了《自由神》、《都市風光》、《狼山喋血記》、《聯華交響曲》、《王老五》五部電影,在過去幾十年裡的中國,只有極少數人可以看到這些電影.
凌波
凌波原名君海棠,英文名Ivy,福建省人,香港黃梅調歌唱電影的代表人物。十四歲以「小娟」的藝名開始演出廈語(即閩南語)電影,外銷台灣及東南亞各地。
凌波於1962年開始演出國語片,大部份均是反串男裝演出的黃梅調電影,她亦因此成為此類電影的代表人物。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花木蘭》(1964)、《宋宮秘史》(1965)、《西廂記》(1965)、《魚美人》(1965)、《三笑》(1969)等等,其中以《梁山伯與祝英台》最著名。此片在台灣上映時轟動全島,連映數月不輟,凌波因此榮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演技特別獎」。據說由於凌波是以女扮男裝演出,不便領取「最佳男主角獎」,於是評審當局巧立「最佳演技特別獎」名目以贈。時至今日,台灣傳媒提到凌波,無不以「梁兄哥」呼之,可見《梁山伯與祝英台》餘威猶在。
凌波也拍過不少非黃梅調電影,著名的有:《萬古流芳》(1965)、《烽火萬里情》(1967)、《明日之歌》(1967)、《啞巴與新娘》(1971)等等,此外,凌波亦曾以《花木蘭》及《烽火萬里情》兩部電影榮登金馬獎影後寶座。
七十年代凌波淡出影壇,1989年舉家移民加拿大至今。
李麗華
河北省人,香港國語影壇的中流柢柱,有「影壇長青樹」的美譽。父母均為京劇名伶,李麗華因而深受薰陶,曾隨名伶章遏雲學藝。1940年從影,拍過一百二十多部電影,其中不乏經典之作,例如:《假鳳虛凰》(1946)、《誤佳期》(1951)、《小鳳仙》(1953)、《雪裡紅》(1956)、《楊貴妃》(1962)、《武則天》(1963)、《□惜姣》(1963)等等,又憑《故都春夢》(1966)及《揚子江風雲》(1969)兩部電影榮膺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李麗華多部作品中,以《小鳳仙》最為人熟悉。據說李麗華為其角色小鳳仙設計了多套戲服,該批戲服在電影上映後竟然廣受觀眾歡迎,競相仿造,一度成為東南亞的流行服飾,號稱「小鳳仙裝」,傳為影壇佳話。
李麗華1973年退出影壇,移居美國。夫婿嚴俊也是國語片的著名演員兼導演。
胡蝶
胡蝶的表演生涯一直從二十年代末延續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四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她把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刻畫得相當成功。在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受到好評。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藝術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飾演有著不同生活道路的雙胞胎姐妹大寶、二寶,把兩個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女性刻畫得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國內打破國產影片有史以來上座率的最高紀錄,後來到東南亞、日本、西歐諸國演出,也大獲好評。胡蝶飾演過娘姨、慈母、女教師、女演員、娼妓、舞女、闊小姐、勞動婦女、工廠女工等多種角色,她的氣質富麗華貴、雅緻脫俗,表演上溫良敦厚、嬌美風雅,一度被觀眾評為「電影皇後」,胡蝶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成為三、四十年代我國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林黛
林黛,原名程月如,英文名Linda,香港歷史上最著名的國語片女演員。1934年出生於桂林,原籍廣西賓陽,1949年隨母來港定居,翌年被星探發掘,加入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成為基本演員。1951年,轉投永華電影公司,拍攝了第一部作品《翠翠》(1953),一炮而紅,成為當時兩大電影公司電懋和邵氏的爭奪對象。 林黛拍了很多等風格、形式截然不同的電影。其中《金蓮花》、《貂蟬》、《千嬌百媚》及《不了情》幾部電影更令她四度成為亞洲影後。林黛曾與多位圈中人戀愛,1961年與曾任雲南省長龍雲的兒子龍繩勛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但後來林黛與丈夫感情破裂,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過量安眠葯兼吸入煤氣自殺,失救而死,年僅三十歲。當時她尚有兩部電影《寶蓮燈》(1965)及《藍與黑》上、下集(1966)未及完 成。這兩部電影也成為林黛的最後遺作。
主要作品:
《金蓮花》(1957)
《情場如戰場》(1957)
《貂蟬》(1958)
《雲裳艷後》(1959)
白虹
尤敏
G. 祝英台有什麼品質
祝英台是一個有機智、大膽、熱情、堅貞品質的人,祝英台自幼隨習詩文,美麗聰穎,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祝英台不僅要求婚姻自主,而且還具有不惜沖破一切封建思想桎梏的勇氣。《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祝英台的影視形象
1951年香港電影《瑤池鴛鴦》王丹鳳。
1954年上影廠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袁雪芬。
1958年香港植利影業粵劇電影《梁祝恨史》芳艷芬。
1963年香港邵氏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樂蒂(配唱:靜婷)。
1964年香港懋業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尤敏。
1994年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新傳》胡慧中。
1994年香港嘉禾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楊采妮。
H. 左宏元的人物經歷
了解台灣國語歌壇的音樂人,提到左宏元,都會恭敬地稱一聲「左老師」。事實如此,論資歷、講輩分、細說作品和銷售量,已80高齡的左宏元可說一點都不含糊。左宏元從1956年自政戰學校音樂科畢業至今,已完成了近二千首歌曲,如《今天不回家》、《風從哪裡來》、《千言萬語》、《海韻》、《彩雲飛》、《我是一片雲》等暢銷歌曲,至今依然創作不輟。
1963年,凌波的香港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讓台北城陷入追星狂熱,沒想到7年後,終於由姚蘇蓉還以顏色,以左宏元作曲的《今天不回家》一曲席捲香港,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居然賣出60萬張唱片,掀起當地前所未有的熱潮;日後台灣流行歌曲更趁勝追擊,接二連三打進香港市場。左宏元不但捧紅了許多歌手,也成為台灣國語流行歌壇的標桿舵手。
流離歲月戲曲情
左宏元是安徽蕪湖人,對日抗戰前出生,家裡是靠賣餛飩面維生的小生意人。小時候左宏元很頑皮,喜歡新鮮玩藝,且經常在外閑逛。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人心惶惶,根本無心讀書。13歲本應讀初一,學校竟糊里糊塗把他編到高一;同學們個個橫眉豎眼,一言不合即比劃一番。身材瘦小的左宏元,為了自保,不時蹺課。
有一天,村裡來了個以兒童為主的戲班子,裡面的小孩會唱京劇,還會翻筋斗,吸引了左宏元的注意,沒事就溜到戲班子跟小朋友學唱戲,學會全本的《法門寺》、《蕭何月下追韓信》,都是老生唱腔,還上台演唱過。在日後作麴生涯里,京劇唱腔成了他的重要元素之一,像《今天不回家》、《家在台北》都有京劇的影子。
左宏元不僅吸收京劇,在抗戰流離失所的日子裡,他每逃到一個地方,即迷上當地的戲曲,包括喚陸河南梆子、墜子、紹興戲,聽個一兩遍就能哼唱。1970年,台視推出一個以歌唱為主的古裝連續劇--《花月良宵》,裡面的歌曲集崑曲、黃梅調、越劇於一爐,全部由左宏元一手包辦;他還不過癮,親自上場,唱了一首詼諧風趣的《酒色財氣》,轟動一時。
1949年,左宏元在兵荒馬亂中逃到台灣,在一個偶然機會下,認識宜蘭礁溪國小教音樂的張月娥老師。張老師把他當弟弟,教給他一些台灣本土風格的音樂,並教他彈奏樂器。對喜歡新奇的他來說,十分有趣,於是大量吸收。之後,左宏元又遷往花蓮吉安鄉,與當地的阿和物頃美族人打成一片,甚至學會阿美族的歌舞。以後左宏元能夠寫出《風從哪裡來》、《娜奴娃情歌》、《藍色的姑娘》等具有原住民風味的歌曲,就源於吉安鄉吸收的養份。這些歌曲也捧紅了原本默默無聞的卑南族歌手萬沙浪。
科班出身
左宏元是正統政工幹校音樂科第二期畢業班的學生,其後留系任教十多年,所以在寫流行歌曲之前,他已經是創作過很多著名兒歌,如《郊遊》、《丑小鴨》,軍歌,如《藍天白雲》、《前程萬里》的大師級人物了,他創作的范圍很多元,也因為有深厚的音樂基礎,使得他寫歌的風格格外活潑,常可因人、因電影劇情,天馬行空、恣意揮灑。
打入香港市場
左宏元成名的很早,台灣第一首打入香港市場的國語歌《今天不回家》就是他的作品,那時還是群星會的時代,他就已是流行歌首屈一指的大師,連台灣音樂人劉家昌都曾是他的學生,還有台灣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晶晶》的主題曲,也正是他慧眼識珠交由剛滿16歲的鄧麗君演唱的。鄧麗君的一些經典作品,如《海韻》、《千言萬語》、《美酒加咖啡》、《你怎麼說》、《我怎能離開你》、《風從哪裡來》、《君在前哨》等都是出自左宏元之手。連我們常聽到的《娜奴娃情歌》、《山南山北走一回》這一類較有地方色彩,像是民謠山歌一般的曲子,也是他的大作。他歌曲中旋律之輕妙,讓我不禁想將他螞睜舉為流行歌中的「雷諾瓦」。
電影音樂創作
六十年代,流行歌曲與文藝電影緊密結合,算是市場行銷學最成功的一種典型,那時左宏元、劉家昌、駱明道,並稱為電影作曲,背景音樂創作的三大家。七十年代,一眼看大的鄧麗君前往日本開拓海外市場,左宏元便與瓊瑤、鳳飛飛組成了雄霸台灣國語歌壇長達五年之久的「鐵三角」。隨口一提《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一顆紅豆》、《金盞花》、《奔向彩虹》你一定倍覺熟悉。這個時期左宏元的作品偏向於三拍子華爾滋的旋律,相當口語化,也因為故事是由瓊瑤的原著小說改編的,通常就會以書中現有的歌詞來譜曲,因此同一個歌詞,可能出現好幾個曲調的版本,如我是一片雲就有(一)、(二)兩個版本、奔向彩虹也有(A)、(B)兩個版本,還有更多的插曲亦同,往往一快一慢,相互輝映,這在當時,甚至到今天都還是算是很特別的作法。除了主題曲外,他所編寫的電影插曲也有多首暢銷程度甚至比主題曲者有名,如《神話》、《聚也依依散也依依》等。可能台灣最早的電影音樂在左宏元時代就已經成型了。
民歌風潮
左宏元創作生涯的中期趕上了民歌風潮,作品的風格也變得更為清新、毫無壓力,配合當時新一代年輕歌手的特質,他創作了不少歌手的成名金曲,如銀霞的《你那好冷的小手》、陳淑樺《娃娃的故事》、沈雁《踏浪》、江玲的《我的小妹》等。
他也是三大作曲家中唯一一位對民歌運動有貢獻作品的名家,而這些不落俗套的歌曲不難讓人聯想到他所創作的兒歌,他這回運用迴流行歌曲上,頗有一番妙趣;如同劉家昌之於孫儀一樣,古月與庄奴的搭檔在後民歌時期也是唱片上常見的黃金組合。
電視劇音樂
左宏元後期成名的作品較少,但都有一定水準,他開始轉向大型歷史劇,愛情神話電視劇的主題曲、配樂的創作及唱片監制上。綜觀他的作品裡,有一部分是最特別,無法由別的作曲家取代的,就是小調風格,他擅長加入台灣傳統歌謠的元素(如歌仔戲)及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配合千迴百折的轉音,讓他創作的小調歌曲,十足充滿了韻味,當然也充分考驗著演唱者的歌唱技巧。於此,發揮的最淋漓盡致的歌手,應為高勝美、鳳飛飛與蔡幸娟,如同劉家昌一般,左宏元的歌幾乎每位暢銷歌手都演唱過,他對於流行音樂的貢獻就是他創造了一條真正屬於台灣風格的音樂,這是與當年東洋或西洋歌曲完全不同的路線。
歌壇伯樂
1954年,左宏元考取政戰學校音樂系,開始學習聲樂、理論作曲、鋼琴、指揮等課程。授課的教師全部來自國立師大音樂系,水準很高,但也常缺課。由於左宏元學習能力強,被系主任選為助教,碰到教師缺席時,他這個「助教學生」就負責講課。為了確實了解理論作曲原理,左宏元每天半夜爬起來,躲到音樂教室勤讀,苦練鋼琴,同時背誦巴哈、貝多芬、莫札特等大師的樂譜,從中尋找作曲的脈絡。後來他發現大師作曲的基本理論都差不多,只要能夠抓住它的模式,就能化繁為簡。在政戰一年半時間,左宏元學到普通學生4年都學不到的東西,日子雖然辛苦,但很值得。日後他會走上作曲這條路,與政戰音樂系打下深厚的基礎很有關連。
左宏元不但會作曲,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伯樂。1969年,中國電視公司推出台灣首部連續劇,為此劇創作主題曲的左宏元從眾多台灣歌手中選中了剛滿16歲的鄧麗君,在鄧麗君的出色演唱下,該主題曲傳遍台灣大街小巷。1973年,導演李行將瓊瑤小說《彩雲飛》搬上銀幕,由甄珍、鄧光榮主演,片中的插曲全部由左宏元負責,除了主題曲《彩雲飛》外,還有《千言萬語》、《我怎能離開你》等插曲。左宏元屬意出色演唱《晶晶》的鄧麗君來繼續演唱,但是瓊瑤並不同意,她認為鄧麗君太年輕,無法表現歌詞的深意,但左宏元認為鄧麗君很有能力,還替她拍胸脯保證。結果不滿20歲的鄧麗君果然不負眾望,准確地抓住歌曲中的情感。這張電影插曲不但在台灣大賣,在東南亞各國也受到歌迷的熱烈歡迎。從此,瓊瑤便迷鄧麗君發狂,希望由鄧麗君配唱她的每部電影插曲。
1974年,紅遍東南亞的鄧麗君決定遠赴日本開拓海外市場,甚少回國,因此左宏元推薦新晉歌手鳳飛飛演唱1977年的瓊瑤電影《我是一片雲》的主題曲,曾直言「我的每一部電影都要鄧麗君來唱,其他人唱我就是不喜歡」的瓊瑤自然認為鄧麗君是不二人選。在左宏元的再三保證之下,瓊瑤終於答應讓鳳飛飛試試,沒想到電影上映以後,主題曲在台灣地區廣泛流行,瓊瑤也同意與鳳飛飛繼續合作,鳳飛飛更是因為這些電影歌曲逐漸被台灣民眾所熟悉。此後,左宏元同樣提攜了齊秦、許茹芸、高勝美、蔡幸娟、孟庭葦等台灣歌手,培養了眾多歌唱人才。
I. 香港最嚇人的恐怖片
最有效的祛斑方式應該是分析自身色斑形成的原因進行去除。也就是科學的祛斑方式。
除了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
- 潔膚是美白基礎
每一次潔面時都要很認真,徹底清洗干凈肌膚,能對皮膚毛孔進行特別的調理,在使用美白、保濕等護膚產品時也能讓養分更好的進入肌膚底層,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愛化妝的朋友們要用完卸妝產品,還要使用潔面乳進行二次清潔,確保肌膚沒有化妝品殘留物。~ - 防曬是首要任務
不論是夏季還是冬季,天氣陰或晴,都要做好防曬工作。即使沒有陽光,紫外線也還是無處不在,所以防曬工作要成為你的習慣。要盡量避免日照強烈時出門,塗抹防曬霜是防止皮膚曬黑、曬傷和光老化的有力武器。要記住每隔兩三個小時還要補擦一次,才是一套完整的防曬程序。 - 祛斑方法是關鍵
想要盡快的祛除臉上的斑點,就要找到一個有效的祛斑方法——使用祛斑霜。不過選擇祛斑霜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好的祛斑霜,比如 內外結合 雙向祛斑的產品,祛斑就很不錯,可有效解決面部各類色斑問題。 - 維生素至關重要
避開光敏感食物,多攝入富含維生素A、C、E等食物,這些成分不僅能調節人體機能,提高免疫力,還能改善皮膚組織,抑制色素沉著。平時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及蔬菜,如番茄、山楂、橘子、捲心菜等,能增加皮膚的活力,讓皮膚白皙透亮。 - 日常飲食需謹慎
注意果蔬食用,進行區別對待,盡量避免食用一些感光類的食物,比如:紅薯、馬鈴薯、波菜、韭菜、芹菜、香菜、白蘿卜、豆類等,這些蔬菜讓愛長斑的皮膚更容易長出黃褐斑。一般而言,含有揮發辛辣氣味和特殊氣味的蔬菜大部分屬於感光蔬菜。
J. 黃梅戲如何紅到香港
1957年,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陪腔鍵港公映,引起轟動。1957年前,在香港,市民對「黃梅戲圓仔」這一名稱比較陌生,在認知方面,還是習慣於「黃梅調」的舊名。1957年,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公映,引起轟動。《天仙配》誘人的票房收入,引起了香港蘆巧製片人以及導演的重視,他們開始研究並投資攝制黃梅調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