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李小龍對香港電影的貢獻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李小龍對香港電影的貢獻

發布時間: 2023-04-18 07:15:04

⑴ 問誰能打過你,洪金寶說用中國功夫打贏他的只有一個人,是誰

當被問到甄子丹和李連傑誰能打得過他時,洪金寶就更是坦誠的說,能打贏他的只有李小龍。

截拳道的創始人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祖籍廣東佛山,是截權道的創始人,他是首位到好萊塢打拚的華人電影演員,憑借一身功夫風靡全球,是走向世界的中國符號,他讓西方人認識了中國功夫,並把功夫推向了全世界。當然,這其中也離不開他妻子琳達·埃莫瑞的支持和幫助。琳達是一名愛爾蘭裔美國姑娘。1963年,李小龍在華盛頓大學時認識的,之後,琳達加入了李小龍創建的「振藩國術館」,成為了她最早的一名女弟子。

李小龍點頭「是啊,是不是要比劃一下?」那我怎麼辦? 我下不來台了只好點頭,我的腿剛抬到一半,他的腳已經到我臉上來了。真的是很快,我睜羨說好耶,其實我不是想試你,我是很崇拜你,幸虧你沒有打過來,不然多冤。」這是世界上最靈活的胖子親口說的,應該沒有爭議了。

李小龍和洪金寶是不打不相識的朋友

李小龍剛回香港時,洪金寶已經在香港小有名氣。洪金寶有一次找到李小龍,一時口誤被李小龍誤以為是挑釁他,所以李小龍提出和洪金寶切磋一下。結果李小龍輕松「擊敗」洪金寶,後來兩人就成了朋友。

⑵ 李小龍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李小龍作為一個影星,他的影響力不敢說是絕後,但肯定是空前的。早在1972年,李小龍即位列權威雜志《黑帶》所評選出來的「世界七大武術名家」的第一位,日本人稱其為「武之聖者」,拳王阿里贊嘆他的功夫超越了時代。時至今日,李小龍的全球功夫影迷有增無減,各地都有固定的影迷協會,李小龍的影響力已經遍及全世界。而人們也在用各種方式,表達對這位功夫巨星的最大敬意。
李小龍的頭號粉絲:周星馳
周星馳猛棚陸稱霸第21屆香港金像獎,首先感謝的人正是自己的偶像李小龍

國外的各種影響力,我們很難一一考證,單從電影方面而言,至今仍然有絡繹不絕的各國電影人在作品中緬懷李小龍,首當其沖的就是喜劇之王周星馳。李小龍對於周星馳電影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周星馳不是一位動作演員,但他一直將李小龍視為自己事業的標桿,他的每一部作品時常都會出現李小龍的側影。在《龍的傳人》中,周星馳扮演的人物就叫周小龍,扮演他父親的元華自稱是李小龍的師弟,所以周星馳在片中稱李小龍為師伯。

而在周星馳的《新精武門》、《賭俠》、《武狀元蘇乞兒》、《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長江七號》等等一系列的作品中,都能夠看到李小龍銀幕風採的痕跡,不誇張地說,李小龍一直還活在周星馳的電影之中。《功夫》電影的開場音樂,即照搬自李小龍《精武門》的配樂。而《少林足球》中陳國坤的守門員扮相,一身黃底黑紋的運動服則是李小龍在《死亡游戲》中的經典扮相,這個造型在中外很多電影中也接連出現過。周星馳對李小龍最懇切的一次感謝,和螞是在2002年香港電影金像枝頃獎頒獎典禮上,周星馳憑借《少林足球》奪得「最佳男主角」大獎,他首先感謝的第一個人,就是李小龍

模仿李小龍經典造型的國產影視劇更是不勝枚舉,除了近期即將開播的由陳國坤主演的《李小龍傳奇》之外,早前也曾有過吳大維主演的連續劇《龍在江湖》,兩部電視劇都是以講述李小龍輝煌的一生為主線。而由影星周文健主演的《老鼠龍之猛龍過港》,則是對李小龍精神的一次另類緬懷,雖然效果一般,但是誠意可嘉。

動作影星甄子丹曾經出演過電視劇《精武門》,甄子丹在片中的言談舉止和武打設計都仿照當年李小龍電影版的《精武門》,甄子丹也被視為與李小龍氣質最接近的演員。甄子丹近期出演了電影《葉問傳》,他在片中演繹詠春拳大師葉問一生的傳奇,葉問即是李小龍的授業恩師。

國際巨星成龍在作品中也時常表達對李小龍的敬重,出道伊始,成龍就在李小龍的電影《精武門》、《龍爭虎鬥》中有過客串演出,算是和李小龍演過銀幕對手戲。而《唐山大兄》的導演羅維就准備將成龍捧為李小龍的接班人,1978年為成龍製作了電影《新精武門》,片中成龍不斷用踢腿和雙截棍來效仿李小龍,但影片的效果非常不理想,成龍最終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適合發展的銀幕風格,但李小龍還是常常出現在成龍的電影中。比如《城市獵人》中的電影院之戰,成龍就按照李小龍在銀幕上的招式擊敗了敵人,臨了還不忘說一句:「小龍哥,謝了啊。」

洪金寶同樣也是李小龍的有力支持者,洪金寶出道時就常常在李小龍的電影中客串演出,《龍爭虎鬥》的開場就有一次經典的對決,曾經傳聞過李小龍和洪金寶還有一次小小的切磋,洪金寶回憶道李小龍的腳法之快令他猝不及防。而李小龍的遺作《死亡游戲》也有由洪金寶執導補拍完成。洪金寶對李小龍最深的一次致敬是在電影《肥龍過江》中,該片大量效仿了李小龍作品中的經典橋段,通過喜劇方式重新演繹,算是一次善意的惡搞了。

在世界影壇范圍內,李小龍的影響力也是深遠的,特別是隨著中國華人動作演員和武術指導進入好萊塢以後,李小龍的功夫魅力也被植入了好萊塢電影之中。比如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的《黑客帝國》,男主人公尼奧的許多武打動作就模仿自李小龍。而同樣由袁和平任武指的《霹靂嬌娃》、《殺死比爾》等影片中,都可以看到李小龍的動作電影風骨。《殺死比爾》的導演昆汀·塔倫蒂諾本身就是個功夫片影迷,他特意為女主角烏瑪·瑟曼設計了一套黃底的黑條紋運動服,從外型上向李小龍致敬。
在傳記電影方面,好萊塢也投拍了不少紀錄片和傳記片來緬懷這位功夫巨星,像紀錄片《李小龍:失落的訪談》、《李小龍:勇士的旅程》、《李小龍——不死的龍》等,都是非常有研究價值的紀錄影片。環球電影公司在1993年還斥資拍攝了傳記片《李小龍傳》,由新星賈森·斯科特·李擔綱主演,影片的反響不大,皆是因為李小龍的武術神韻非一般人可以展現的緣故

每逢李小龍的周年紀念日,全球各地對於李小龍的紀念活動此起彼伏,除了香港金像獎在1993年李小龍逝世20周年為他頒發終身成就獎之外,還於2005年頒發了「世紀之星」大獎,其女李香凝代父領獎。

在2005年的11月27日,李小龍誕辰65周年之際,香港星光大道上也揭幕了李小龍1:1比例的銅像,以此來表彰這位巨星為香港電影付出的努力。而就在此前的一天,位於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黑)南部城市莫斯塔爾,由當地藝術家Ivan Fijolic為李小龍打造的銅像同樣也提前揭幕。莫斯塔爾曾在上世紀90年代的波黑戰爭中遭到嚴重破壞。在該城樹立的李小龍銅像是反對種族分離的象徵,被該城各種族團體所接受。Ivan Fijolic希望用李小龍自強不息的武術精神,來鼓舞人民在戰後重建家園。
無論在何時何地,李小龍的名字總會被人喚起,他極為短暫的一生卻留下了太多值得我們珍藏的回憶,李小龍的精神不死,他的電影同樣會恆久流傳
生於:1940年11月27日
卒於:1973年7月20日
生肖:龍
肆業於香港喇沙書院
7歲從影,13歲習武
入門功夫:詠春拳
父親:李海泉(粵劇名丑)
母親:何金棠(歐亞混血)
太太:蓮達
兒子:李國豪(拍攝電影中意外喪生)
女兒:李香凝(從影)
李小龍有一兄、一弟、兩姐
李小龍安息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由兒子李國豪陪伴。
五大名作:
《唐山大兄》(1971年)
《精武門》(1972年)
《猛龍過江》(1972年)
《龍爭虎鬥》(1973年)
《死亡游戲》(1973年)少年時期的李小龍
李小龍生於美國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過的。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他父親為了兒子的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李小龍在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並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等拳種,為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高技擊水平,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經驗。赴美深造自創截拳道
李小龍在家庭的告誡下,18歲那年決定離開香港到美國留學。
李小龍在西雅圖的生活相當艱苦,進人大學就讀以後,他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他在學校里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校園里進行訓練和表演,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
1964年,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舉行全美空手道比賽,當時年僅24歲的李小龍橫掃所有選手取得了桂冠。
李小龍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
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棍等各種器械,並研習氣功和硬功。
李小龍從實戰出發,以中國武術為基礎,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國拳等技擊術的優點和特長,總結多年的經驗自創了一種拳術---截拳道。設館廣授徒宣揚真功夫
李小龍為了宣揚中華武術,在大學2年級期間,租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他邊教邊練,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功造詣更為精深。
在振藩國術館里,他認識了來學武術的醫學院女學生蓮達,經過一年多的交往,他們漸漸產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倆正式結婚。婚後,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合力經營武術館。
自從李小龍在佛羅里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個持刀歹徒,勇救華人少女的消息在報紙上刊登之後,李小龍的名字便傳遍了美國,佛羅里達州等電視台也請他表演腿法,中國功夫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逐漸興旺起來了。為了擴大影響,李小龍經常到各處參加武術比賽,並先後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磯等地開設武術分館授徒。國術館的規模和設備不斷完善,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著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占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驗。美國國內各流派的拳師經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涉足電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紀70年代初,一股中國功夫影片的狂潮席捲著世界。李小龍這個響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樂電影公司的邀請,拍成一部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300萬港元。
繼《唐山大兄》之後,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引起更大的轟動。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令人贊不絕口。此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游戲》,還與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攝了《龍爭虎鬥》,並親自擔任了主角。英年突夭折龍威仍未減
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大展宏圖,准備繼續拍完《死亡游戲》的時候,由於葯物過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3歲。
李小龍由於在武術和電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先後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1972年還被香港評為十大明星之一。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香港報紙贊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國、日本、英國、香港、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同時出版了紀念李小龍的多種多樣的雜志和特刊,都稱他為「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龍多才多藝,亦文亦武。他每當練功之餘,埋頭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二節棍法》、《布魯斯-李拳術圖解》(英文版)和《布魯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國技擊雜志仍在不斷地研究、介紹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依然崇拜他。當回顧作為一位中華武術傳人的李小龍一生時,人們將永遠懷念他那顆熱愛中華民族、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渴望中華民族強盛的赤誠之心

⑶ 李小龍的歷史以及對中國的貢獻

歷史:
李小龍生於美國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過的。

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他父親為了兒子的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李小龍在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並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等拳種,為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高技擊水平,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經驗。

赴美深造自創截拳道

李小龍在家庭的告誡下,18歲那年決定離開香港到美國留學。

李小龍在西雅圖的生活相當艱苦,進人大學就讀以後,他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他在學校里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校園里進行訓練和表演,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

1946年,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舉行全美空手道比賽,當時年僅24歲的李小龍橫掃所有選手取得了桂冠。

李小龍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

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棍等各種器械,並研習氣功和硬功。

李小龍從實戰出發,以中國武術為基礎,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國拳等技擊術的優點和特長,總結多年的經驗自創了一種拳術--截拳道。

設館廣授徒宣揚真功夫

李小龍為了宣揚中華武術,在大學2年級期間,租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他邊教邊練,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功造詣更為精深。

在振藩國術館里,他認識了來學武術的醫學院女學生蓮達,經過一年多的交往,他們漸漸產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倆正式結婚。婚後,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合力經營武術館。

自從李小龍在佛羅里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個持刀歹徒,勇救華人少女的消息在報紙上刊登之後,李小龍的名字便傳遍了美國,佛羅里達州等電視台也請他表演腿法,中國功夫引起人們衡毀的重視。而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逐漸興旺起來了。為了擴大影響,李小龍經常到各處參加武術比賽,並先後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磯等地開設武術分館授徒。國術館的規模和設備不斷完善,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

都爭著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占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握如經驗。美國國內各流派的拳師經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涉足電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紀70年代初,一股中國功夫影片的狂潮席捲著世界。李小龍這個響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樂電影公司的邀請,拍成一部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咐皮備票房紀錄,達到300萬港元。

繼《唐山大兄》之後,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引起更大的轟動。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令人贊不絕口。

此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游戲》,還與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攝了《龍爭虎鬥》,並親自擔任了主角。

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大展宏圖,准備繼續拍完《死亡游戲》的時候,由於葯物過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3歲。

李小龍由於在武術和電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先後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1972年還被香港評為十大明星之一。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香港報紙贊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國、日本、英國、香港、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同時出版了紀念李小龍的多種多樣的雜志和特刊,都稱他為「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龍多才多藝,亦文亦武。他每當練功之餘,埋頭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二節棍法》、《布魯斯·李拳術圖解》(英文版)和《布魯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國技擊雜志仍在不斷地研究、介紹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依然崇拜他。當回顧作為一位中華武術傳人的李小龍一生時,人們將永遠懷念他那顆熱愛中華民族、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渴望中華民族強盛的赤誠之心。

貢獻:
1957年奪香港校際拳擊冠軍。
1962年在西雅圖唐人街開設第一間振藩國術館。
1963年創立截拳道拳法。
1965年參演霍士公司的電視劇《青鋒俠》,受到好評。
1971年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港幣310萬,破香港記錄。
1972年主演《精武門》,以及自編自導、自演《猛龍過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紀錄。榮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
1973年7月20日,主演嘉禾與華納公司合資的《龍爭虎鬥》,在拍攝《死亡游戲》期間突然暴斃。英年早逝,終年32歲又8個月。
1974年李小龍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美國報刊贊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
1979年美國洛杉機市將《死亡游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獲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獲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1998年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1999年獲《時代》雜志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2000年美國政府已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六十周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之後的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中的第一人。

希望能幫到您 祝您愉快

⑷ 李小龍的成就

主要成就有:

1、截拳道

1967年,李小龍在美國創立了跨越門派限制的、世界性的現代中國功夫「科學的街頭格鬥技」——截拳道(Jeet Kune Do),時年27歲。

2、寸拳

李小龍寸拳,是從詠春「長橋發力」演變改造而來,是截拳道特別高級的技藝。李小龍的「寸拳」所擊出的「寸勁可將一名體重超過75公斤的人擊出幾米遠。詠春拳有一種特殊的發力方式,叫做寸勁。

3、雙節棍

李小龍旅居美期間,曾和亦徒亦友的美籍菲律賓棍術名家——丹·伊諾山度(Dan Inosanto)交流過雙截棍與菲賓律短棍,並成為一位用棍的專家。在好萊塢劇集《青蜂俠》中,李小龍首次使用雙截棍。



(4)李小龍對香港電影的貢獻擴展閱讀:

人物影響

1999年《時代周刊》列出20世紀英雄與偶像人物名單孫鋒,李小龍與英國已故黛安娜王妃、美國總統肯尼褲轎迪等一同上榜。 由香港七家電子傳媒聯合舉辦的「世紀娛樂風雲人物選舉」,李小龍榮登「娛樂風雲人物榜」首位。

2000年,美國政府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60周胡凱肆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後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第一人。

2003年美國《黑帶》雜志推出李小龍逝世30周年紀念專輯「李小龍對美國武術界的恆久影響」。2008年11月,全球最大的李小龍紀念館於在其祖籍順德均安鎮開幕,總用地面積3.7萬平方米。


⑸ 李小龍的資料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為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身高173厘米,體重64公斤。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全球范圍內具毀乎有影響力的著名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UFC起源者,MMA之父,截拳道武道哲學的創立人。李小龍對中國電影業的貢獻永不磨滅,他在香港的3部半電影,3次打破空前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更是打破全亞洲票房記錄,李小龍隨即風靡東南亞。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總票房達到2.3億美金。就連毛澤東也喜歡觀看李小龍的電影。本拉登最喜歡的電影明星就是李小龍。

中文名: 李小龍
外文名: Bruce Lee
別名: 李源鑫 (族名慶余猜),李元鑒 (學名)
國籍: 美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美譽型國加州舊金山
出生日期: 1940年11月27日
逝世日期: 1973年7月20日
職業: 演員,導演,武術技擊家
代表作品: 《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

⑹ 李小龍資料

李小龍的一生及資料(全)

李小龍,武術技擊家,武功片電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創始人。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Bruce Lee
乳名:細鳳
綽號:馬騮,冇天裝,闌仔,牛王頭,冇時定,點解龍 ,猩猩王等。
藉貫: 中國廣東順德
生於:1940年11月27日 (星期三)
9:15pm
卒於:1973年 7月20日 (享年32歲)
生肖:龍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三仿氏歷藩市積臣街醫院)
近視:600度
身高:5尺7寸(1.71米)
體重:140磅
胸肌:41.5(擴胸前)44.25(擴胸後)
腹:29.5寸
右前臂:12.25寸 左前臂:11.75寸
右上臂:14.25寸 左上臂:13.75寸
右大腿:22.5寸 左大腿:22.5寸
右小腿:13寸 左小腿:12.88寸
肆業於香港喇沙書院
1961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攻讀哲學及心理學
7歲從影,13歲習武
入門功夫:詠春拳
父親:父親:李海泉(李滿船)(粵劇名丑)
母親:何金棠(歐亞混血)
師父:葉問(詠春宗師)
姊姊:亞葛蕾絲、費芙
哥哥:彼得(忠探)
弟弟:羅勃特
太太:蓮達.愛美莉(Linda)
兒子:李國豪(拍攝電影中意外喪生)
女兒:李香凝(從影)
李小龍有一兄、一弟、兩姐
李小龍安息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由兒子李國豪陪伴。
所拍電影和電視劇:金門女(1940),富貴浮雲(1948),夢里西施(1949),細路祥(1950),凌霄孤雁(1950),人之初(1951),苦海明燈(1953),�母淚(1953),父之過(1953),千萬人家(1953),危樓春曉(1953),愛(上集)(1955),愛(下集)(1955),孤星血淚(1955),守得雲開見月明(1955),孤兒行=苦命女(1955),兒女債(1955),許癲納福(1955),早知當初我唔嫁(1956),雷雨(1957),甜姐兒(1957),人海孤鴻(1959),唐山大兄(1971),精武門(1972),猛龍過江(1972),龍爭虎鬥(1973),死亡游戲(1978),盲人追凶,打擊惡魔黨,可愛的女孩,
布朗蒂,青鋒俠等。
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人,我很早就對李小龍這個名字耳熟能詳,但慚愧的是,一直都不太清楚這個人的來龍去脈,總覺得一位已經去世三十年的明星,其星光可能只存在於上一代人的記憶里,在我們這一代,亮極有限。這些年走了一些地方,發現李小龍的地位和影響力遠遠超出我的想像,幾乎是有電影的地方就有他的名字,知道中國電影的人就知道他。後來終於買到了他的幾部代表作和傳記片,一看之下,瞠目結舌。原來他不僅僅是儀表堂堂淵停岳峙,動起來更似奔雷閃電備搜,遠不是如今眾多功夫明星的花拳綉腿可以比擬;原來他不僅僅是一位功夫片明星,還是一代武學宗師,一生致力於傳播和提升中國武術;原來他不僅會演戲,還對電影有著自己的深刻見解和切實投入,後期作品可以真正稱為「李小龍作品」;原來他不僅懂電影懂功夫,還懂哲學,會作詩,擅長美術……

李小龍原籍廣東順德,1940年11月27日出生於美國三藩市,屬龍,乳名細鳳,英文名Bruce
Lee,中文原名李振藩(據說是「振興三藩」之意),族名源鑫,在五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

據說在李小龍尚在襁褓里的時候,好萊塢電影《金門女》需要一名華人嬰兒出鏡,抱去了李小龍。如果此事屬實,應該算是這位電影巨星的處女作吧。

他的父親名叫李海泉。……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李海泉要把兒子打扮成這幅模樣呢?

因為這是李海泉本人的經典扮相。李海泉是一位在廣東地區很著名的喜劇演員,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經常帶著全家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這也是李小龍降生在美國的原因。

李小龍的媽媽何金棠有一半德國血統,容顏俊秀

李小龍三個月大的時候,全家返回香港居住。此後直到十八歲,李小龍一直生活在香港。這是李小龍五歲時的全家福。

年少的李小龍已經非常英俊,加之他的父親與演藝界的關系,他成了一位比較知名的童星。他出演的第一部香港電影是《富貴浮雲》,當時六歲,在拉薩爾書院小學部讀書。

李小龍參加電影拍攝多安排在學校的假期,有時也要在課余參加拍攝。為了不耽誤他的學業,導演盡可能把他的戲安排在夜間進行。李小龍在電影事業上表現出極強的敬業精神,據家人回憶,若要拍電影,李小龍吃完晚飯就會上床休息,到了該去攝影棚的時候,母親一喚就醒,手腳利核鎮落地穿戴好行裝,精神抖擻地隨父親出門,拍戲從不遲到。但是作為學生的他,卻是個頑劣少年,上課不聽講,課下不讀書,經過多次退學轉校後,才勉強讀完初中。

當時的李小龍在電影中也總是扮演一些問題兒童或是問題少年,舉止隨意,玩世不恭,神情動作上已經頗具後期李小龍獨具特色的表演風格。

十八歲赴美之前,李小龍在香港參演22部粵語電影,曾用過的藝名還有「李龍」、「小李海泉」等。評論界已經稱其為演藝天才。

《人海孤鴻》,李小龍早期電影代表作之一。

早期的李小龍並未演過功夫電影,相反,倒是演了很多文藝片。這是在《雷雨》中扮演二少爺周沖。

十八歲,李小龍進入聖芳濟書院讀高中

這個時期的李小龍是個標準的時尚青年,一大愛好是交女朋友。

另一大愛好是摩托車。

還有一個愛好是跳舞。李小龍是1958年全港恰恰舞公開賽的冠軍

當然,他最大的愛好還是武術。說起李小龍練武的緣由,並不因為他是天生的「絕世武學奇才」,恰恰因為他自幼身體孱弱,需要鍛煉調理,於是,身高僅有一米七三,近視高達一千度,兩條腿長度相差一寸的李小龍走上了武學之路。

他的啟蒙師傅是老爸李海泉,據說是一位太極拳高手,從李小龍七歲開始教其練習太極拳。

十三歲時,李小龍拜了第一位真正的師傅:詠春大師葉問。葉問對詠春的內涵頗有見地:「詠春強調的是柔和快,而不是力量……」在葉問的調教下,李小龍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等拳種,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

邵漢生是李小龍的另一位師傅。他在采訪中說:「我和李小龍做了一個交易,我教他武術,他教我舞蹈。普通人要三到四個星期才能學會我的基本步法,李小龍只用了三個晚上就學得滾瓜爛熟。但是他後來並沒教我跳舞(笑)……」

當時的李小龍已經成長為一位健壯的青年,曾經奪得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賽場之外,也經常和同學甚至高年級同學打架。據黃霑他老人家回憶,作為李小龍的同學,他也挨過李小龍的拳頭,多年以後他在電視節目中自嘲說:「現在才知道輸是必然的,誰能打得過李小龍啊???
」據測試,成年李小龍的拳勁高達他本人體重的兩倍多,這種力度在世界上少人能及,就算是在青年時代,一拳打出,想必也是勢不可擋。

事實上,因為李小龍打架記錄太多,隨時面臨警方檢控,這也是他的家人希望他盡快離開香港的另一個原因

1959年5月,李小龍來到美國定居,以教人跳舞謀生

9月,他遷到西雅圖,入讀愛迪生技術學校,白天上課,晚上在唐人街餐館當侍應換取食宿,開始半工半讀生涯。

這個時候的李小龍,突然變成了一位勤奮上進的好學生,雖然在課余時間繼續堅持練習功夫,但是不再打架。1961年,李小龍中學畢業,5月以優異成績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

⑺ 李小龍和成龍誰對中國電影的貢獻更大

李小龍啊,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有一席之掘殲地,主要還是離不開武打電影,判行沖而武打電影貢獻和影響離不開李小龍,成龍李連傑這些人僅僅只是李小龍功夫電影文化的繼承人而已,李小龍不僅對中國電影有貢獻,而且對好萊塢貢獻同樣大,李小龍把好萊塢電影過去從只有拳擊的動作中解放出來,現在的很多好萊塢電影都有一些中國功夫元素,像黑客帝國 殺死比爾等等,這些都受李小龍影響。而且李小龍亦帶領了香港電影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為香港電影積累了豐厚的資本、技術和觀眾,使得香港電影在1980年代開始風靡全球、為成為東方好萊塢奠定了基礎。《龍爭虎鬥》這部電影入選改變世界的67部電影之一,李小龍的電影貢獻是帶睜成龍 李連傑等人比不了的。

⑻ 為什麼電影《精武英雄》的評價很好

《精武英雄》的好評來源於觀眾對港片的熱愛,也來自於對李小龍的回憶。

香港武俠片對於整個香港電影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香港武俠電影代表了中國武俠電影最為輝煌的一部分,它也是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這些影片中產生出來的一系列影片、演員和電影人都在電影史上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以看到《精武英雄》在很多地方有模仿《精武門》的痕跡。在道具上李小龍版本的雙截棍雖然在94年李連傑版本的《精武英雄》中換成了軟皮帶;在服裝上李小龍穿的中式對襟短打衫在李連傑版本中被改成日式學生裝;在劇情設置上李小龍版本的陳真生死未卜,李連傑版本的陳真給了一個陳真假死的明確結尾。

可以說《精武英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陳真這個角色IP和李小龍這個演員IP的成功。

⑼ 對中國功夫電影貢獻最大的沒誰了,李小龍望塵莫

只要提起中國功夫,無一例外地都會先提到這兩個人,李小龍和成龍.他們是功夫電影的先驅,他們兩個到底誰對電影界影響力大呢?
李小龍,他是「功夫片」電影始祖,李小龍的出現打破了之前功夫動作片的虛假以及香港明星氣質的萎靡,開創了華人進軍好萊塢的先河.
更創立了截拳道,讓西方人認識和學習功夫,同時令動作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
正因為李小龍的出現,中國橋搭功夫電影才得到世界的一點敏帶拿注視,中國人才算把幾十年來的灣腰子直上了一點,這正是李小龍一直在作品中一直在宣揚的理念。
因為李小龍創造了"中國魂"。
而如果沒有成龍,大概會有另外一個人做了他做的事情,但是李小龍未完成的事業只有他才做得到。
成龍是唯一一個演戲不用替身的藝人!
成龍是唯一一個在好萊塢留下鼻印,腳印,手印的中國藝人!
成龍是個真英雄,他從小在戲班就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功夫,
他拍戲的冒險精神是無人可比的,沒有他,香港電影不足以對世界影壇產生震撼。
香港九零年代的電影盛世,離不開成龍的拼博。他個人不但在銀幕上發光,他的光芒,能救活電影公行前司,甚至唱起歌來,還能救救唱片公司,最重要的是,他能盤活許多香港的幕後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