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鳳還巢電影高清國語版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鳳還巢電影高清國語版

發布時間: 2023-04-06 19:56:04

A. 求新鳳霞的資料

新鳳霞個人檔案

別名:楊淑敏

職業:評劇表演藝術家

性別:女

民族:漢族

生日:1927年1月26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

星座:水瓶座

籍貫:天津

地區:北京

代表作品:《烏龍院》《女俠紅蝴蝶》

主要成就:青衣、花旦,評劇新派創始人

2008年4月12日,是評劇皇後「新鳳霞」去世十周年的日子。新鳳霞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因主演《劉巧兒》轟動京津,她獨有的「疙瘩腔」廣受追捧,被認為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之一,以後與著名劇作家吳組光的姻緣更傳為一時佳話,「文革」期間她被折磨致殘,以後轉行創作,從文盲起步,竟留下400萬字的文字作品,她繪畫師從齊白石,亦達到了較高藝術成就。

新鳳霞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江蘇蘇州人。七歲學京劇,十三歲學評劇,十五、六歲任主演。建國後,歷任北京成京鳳鳴評劇團團長,首都實驗評劇團團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評劇團團長,中國評劇團和中國評劇院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文聯理事,北京市青聯常委。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六至八屆全國政敗數協委員。

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新鳳霞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稱。擅演劇目有:《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金沙江畔》、《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劉巧兒》、《花為媒》已攝成影片。新鳳霞在1952年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期間以《劉巧兒》一劇獲演員一等獎。1997年獲第十六屆「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令人痛心的是,新鳳霞在十年動亂時因慘遭迫害而留下殘疾以至無法再登上心儀的舞台,她便堅持寫作,著有:《新鳳霞回憶錄》、《以苦為樂》、和枯亂《我當小演員的時候》、《少年時》、《新鳳霞說戲》等。她是齊白石的徒弟和義女,深得老人真傳。她筆下的壽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內涵雅趣。

新鳳霞幼年學過京劇,在咬字、演唱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後又認真學習評劇前輩劉翠霞、白玉霜、愛蓮君等人的唱腔,同時刻苦學習大鼓、梆子、墜子、喚檔琴書等的演唱技巧,不斷豐富自己的唱腔。她還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在藝術上又得到很多當代名家的指點,從而充實了美學、聲樂和表演等各方面的知識。在整理舊劇目、排演新劇目的過程中,她同音樂工作者和琴師們密切合作,創造了很多新的唱腔和板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她的演唱清新甜潤,玲瓏婉轉,富有華彩,將傳統評劇女聲悲腔化為喜腔,高唱解放了的中國婦女的生活和理想,塑造了新的一代的婦女形象。她所創造的新的板式和唱腔如歡快的□蜻蜓調□、抒情的〔降香調〕、悲涼的〔送子調〕,特別是〔凡字大慢板〕和〔反調大慢板〕等,為豐富和發展評劇女腔作出了貢獻。

1998年4月12日,因病在江蘇省常州市逝世,終年71歲。

B. 沈殿霞主演的電影

沈殿霞電影全集,找找哪個是你要的吧

《一樹桃花千朵紅》(1960)
《盲目的愛情》(1961)
《紅樓夢》(1962)
《喜事重重》(1962)
《鳳還巢》(1963)
《楊乃武與小白菜》(1963)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1964)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4)
《南北兩親家》(1964)
《小雲雀》(1965)
《寶蓮燈》(1965)
《老夫子與大蕃薯》(1966)
《玉女追凶》(1966)
《影迷公主》(1966)
《老夫子三救傻仔明》(1966)
《女殺手虎穴救孤兒》(1966)
《播音王子》(1966)
《旺財嫂》(1967)
《青春兒女》(1967)
《女黑俠威震地獄門》(1967)
《新陳三五娘》(1967)
《難忘初戀》(1967)
《大師姐》(1967)
《空中女殺手》(1967)
《玉女的秘密》(1967)
《快樂年華》(1967)
《廣播皇後》(1967)
《那個少女不多情》(1967)
《莫負青春》(1967)
《女金剛大戰眼龍》(1967)
《花月佳期》(1967)
《艷陽天》(1967)
《工廠三小姐》(1967)
《萬紫千紅》(1968)
《快樂年年》(1968)
《黐線世界》(1968)
《梅蘭菊竹》(1968)
《武林三鳳(上集)》 (1968)
《玉女心》(1968)
《俠聖》(1968)
《玉樓三鳳》(1968)
《烏龍偵探胡塗城》(1968)
《紅鸞星動》(1968)
《青春歌後》(1968)
《大家歡樂在今宵》(1968)
《歡樂滿華堂》(1968)
《青春戀歌》(1968)
《花樣的年華》(1968)
《給我一個吻》(1968)
《雌雄妙賊》(1969)
《小武士》(1969)
《花月爭輝》(1969)
《餐搵餐食餐餐有》(1969)
《福祿壽》(1969)
《七彩姑娘十八一朵花》(1969)
《差利捉錯貓》(1969)
《冷暖青春》(1969)
《聰明太太笨丈夫》(1969)
《入伙大吉》(1969)
《飛女正傳》(1969)
《飛男飛女》(1969)
《滿天神佛》(1969)
《橫沖直撞七色狼》(1970)
《歡樂時光》(1970)
《神探一號》(1970)
《滿肚密圈》(1970)
《學府新潮》(1970)
《瓊花仙子》(1970)
《瘋狂酒吧》(1970)
《小姐不在家》(1970)
《歡樂人生》(1970)
《一代棍王》(1970)
《迷你老爺車》(1971)
《天龍八將》(1971)
《窄梯》(1972)
《五虎摧花》(1972)
《鬼馬女歌手》(1972)
《壁虎》(1972)
《盪寇三狼》(1973)
《莫名其妙發橫財》(1973)
《福祿壽游南洋》(1973)
《春滿丹麥》(1973)
《黃砂塵》(1973)
《騙術奇中奇》(1973)
《七十二家房客》(1973)
《北地胭脂》(1973)
《心有點點愁》(1973)
《搖錢樹》(1973)
《大密探》(1973)
《愛欲奇譚》(1973)
《明日天涯》(1973)
《乜都得先生》(1974)
《啼笑夫妻》(1974)
《花花公子》(1974)
《狼吻》(1974)
《鄉巴佬八面威風》(1974)
《別了親人》(1974)
《太平山下》(1974)
《應召男郎》(1974)
《烏龍教一》(1974)
《鄉巴佬》(1974)
《街知巷聞》(1974)
《欲潮》(1974)
《天天報喜》(1974)
《出乎意料》(1974)
《香港屋檐下》(1974)
《花飛滿城春》(1975)
《撈女日記》1975)
《三笑姻緣》(1975)
《千奇百怪俏女傭》(1975)
《緣帽唔怕戴》(1975)
《酒吧女郎》(1975)
《十三不搭》(1975)
《男人四十一條龍》(1975)
《醒目雙星香港淘金記》(1975)
《你系得既》(1976)
《哈哈笑》(1976)
《鄉巴佬與掃街添》(1976)
《北少林》(1976)
《愛在夏威弟》(1976)
《出術》(1977)
《乾隆香妃風流帳》(1977)
《大男人》(1977)
《御貓三戲錦毛鼠》(1982)
《笑太極》(1984)
《富貴列車》(1986)
《美男子》(1987)
《富貴逼人》(1987)
《褲甲天下》(1988)
《雙肥臨門》(1988)
《南北媽打》(1988)
《富貴再逼人》(1988)
《老虎出更》(1988)
《最佳女婿》(1988)
《富貴開心鬼》(1989)
《再見王老五》(1989)
《偷情先生》(1989)
《富貴再三逼人》(1989)
《富貴吉祥》(1991)
《豪門夜宴》(1991)
《富貴黃金屋》(1992)
《水滸笑傳》(1993)
《橫紋刀劈扭紋柴》(1995)
《囍氣逼人》(1997)
《減肥旅行團》1997)
《花魁杜十娘》(2003)
《我的大舊父母 / 皆大歡喜》(外來媳婦本地郎電影版) (2004)

C. 為什麼http://www.hao123.com/打不開說拒絕訪問

新鳳霞。新鳳霞原名楊淑敏,天津人。1927年生於貧民家庭。六歲從堂姐學京劇,十三歲拜師小五珠,改習評劇,一年後即在《點秋香》,《花為媒》,《杜十娘》等劇中飾主角。新鳳霞1949年下半年從天津到北京。在天橋萬盛軒演出了《劉巧團圓》,《小二黑結婚》,《祥林嫂》等新戲。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其後,她又演出了反映評劇藝人苦難生活的《藝海深仇》,還移植改編了不少兄弟劇種的劇目新鳳霞與劇作家吳祖光結婚後和音樂家盛家倫為鄰,在發聲技巧和音樂理論上,得到盛家倫的幫助藝術造詣迅速提高。新派的唱腔的特點是清新玲瓏,善於運用華彩流利的「疙瘩腔」。新鳳霞本是個女高音,在盛家倫的幫助下又練出了圓潤純凈的中底音,達到選律華美,音區寬廣,運腔自如的境界。新鳳霞與音樂工作者合作,創作了不少新曲調,新板式,如[蜻蜓調],[送子調],[凡字大慢板],和[反調大慢板]等,新派形成了當前評劇流傳最廣的藝術流派。她的代表劇目很多,象《乾坤帶》,《楊三姐告狀》,《花為媒》,《劉巧兒》,《無雙傳》,《鳳還巢》,《會計姑娘》,《三看御妹》等許多劇目。在十年浩劫中,新鳳霞由於迫害致殘,離開了舞台。此後,她就以教學為主,她的弟子眾多如:李紅霞,谷文月,劉淑琴、戴月琴,劉秀榮等以及弟子的弟子張秀雲、王麗京等。新鳳霞於1998年因病去世,享年73歲.
童年時期隨「姐」楊金香學習京劇,十三歲拜王仙舫、鄧硯臣、張福堂等學習評劇,十五歲即開始擔任主演。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烏龍院》、《女俠紅蝴蝶》、《可憐的秋香》、《雙婚配》、《三笑點秋香》等劇目,在天津、上海、濟南、秦皇島等地獲評劇觀眾的好評。

1949年北京解放後,新鳳霞來到北京組織了北京鳳鳴劇社擔任主演。1950年,在共產黨的戲改方針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實驗評劇團,新鳳霞任主演兼團長。1951年,新鳳霞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解放評劇團任主演兼副團長。1953年,新鳳霞調入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評劇團一隊任演員。1955 年,中國評劇院成立,新鳳霞在中國評劇院一團任演員、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鳳霞懷著對黨深厚的感情和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到黨的文藝隊伍中,走上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藝術道路。她親自執筆創作演出了以她個人經歷為題材的大型評劇現代戲《藝海深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目。在這出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人們通過《劉巧兒》了解了評劇,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新鳳霞演唱藝術從此確立並得到廣大評劇觀眾的喜愛。在《劉巧兒》的創作過程中,新鳳霞得到了許多文藝工作者的熱情幫助,新鳳霞和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開了戲曲工作者與新文藝工作者聯手創作的先河,為戲曲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示範。繼《劉巧兒》之後,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

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新派藝術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這得益於她在戲曲藝術上的天分和穎悟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更得益於她對新社會的熱愛而煥發出的藝術創作力。新鳳霞在藝術上從不保守,她敢於吸收、敢於創新,博採姊妹劇種表演之長,虛心學習各種唱法,積累了豐富的演唱經驗。在中國評劇院這一國家劇院良好的藝術環境中,新鳳霞的藝術創作力得到了空前的發揮,新派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推陳出新的傳統評劇《花為媒》是新派藝術的經典之作。新鳳霞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致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峰。這出劇目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放映後,新派藝術又一次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全國各地的評劇女演員紛紛向新鳳霞拜師學藝,評劇新派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揚與傳播。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春香傳》、《乾坤帶》、《金沙江畔》、《無雙傳》、《楊乃武與小白菜》、《鳳還巢》、《三看御妹》、《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阮文追》、《調風月》、《六十年的變遷》等幾十齣劇目。她所塑造的劉巧兒、祥林嫂、趙淑華、李秀英、春香、銀屏公主、珠瑪、無雙、小白菜、燕燕、劉金定、張五可、楊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她和音樂工作者一道在這些劇目中創造了眾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調。在《乾坤帶》中創作演唱了凡字調大慢板;在《無雙傳》中創作演唱了反調大慢板;在《春香傳》中創作演唱了三拍子調;在《金沙江畔》中創作演唱了格登調;在《三看御妹》中創作演唱了降香調;在《調風月》中創作演唱了蜻蜓調;在《六十年的變遷》中創作演唱了送子調。這些新板式和新曲調極大地豐富了評劇的唱腔藝術,為評劇向大劇種的發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推動了整個評劇藝術的發展與進步。

新鳳霞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並被剝奪了做演員的權力,這對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殘。1975年,她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而不得不告別為之奮斗的評劇舞台。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春風又一次吹進了新鳳霞的心田,她以驚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過傷害的身體,邁著蹣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藝術領域開拓進取。她講學授藝,著書立說,教學不止,筆耕不輟。新鳳霞拖著沉重的身體,坐在輪椅上給她的弟子、學生說戲,示範演唱,克服行動的不便多次到劇場觀看學生的演出,以鼓勵和提攜後人。在她無私的教誨下,谷文月、劉秀榮、王曼玲、趙三鳳、戴月琴、高闖等一大批弟子、學生成為光大新派藝術的優秀傳人,成為今天評劇事業的骨幹與中堅。新鳳霞桃李滿天下,是我國戲曲界擁有眾多子弟傳人的功績卓越的戲曲教育家。

新鳳霞用她那唯一行動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豐富的閱歷,克服常人不可想像的困難,辛勤耕耘,創作出版了《新鳳霞回憶文叢》四卷、《人緣》、《評劇皇後與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時》、《新鳳霞賣藝記》、《我和皇帝溥儀》、《發愁》、《以苦為樂》、《藝術生涯》、《我當小演員的時候》、《我與吳祖光》、《絕唱》、《恩犬》、《新鳳霞的回憶》、《新鳳霞說戲》約四百萬字的文學著作。由英國戴乃迭夫人翻譯的英文及烏爾都文的《新鳳霞》在世界發行。

新鳳霞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親傳弟子,因殘疾告別舞台後,新鳳霞仍滿懷著對生活的酷愛潑墨作畫。她的國畫作品同她的演唱藝術一樣朴實無華清新淡雅。1994年總政文化部專門為新鳳霞在軍博舉辦了個人畫展。

新鳳霞渴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早在建國初期,新鳳霞就庄嚴地向黨提出了申請。但坎坷的經歷使她的願望一直未能如願。打倒「四人幫」後,新鳳霞再次向黨提出了申請。1982年新鳳霞被批准入黨,實現了她多年的夙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她以更高的姿態和對評劇藝術的高度責任感,投入到她後半生的藝術生涯中。

新鳳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評劇藝術的代表,她長年奔走呼籲,為振興戲曲,繁榮評劇不遺餘力。新鳳霞獲得了中國首屆金唱片獎。獲得了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學會1997年頒發的華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講學,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

誕辰:1927年1月26日,農歷丙寅年十二月廿三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農歷戊寅年三月十六日

D. 梅蘭芳的經典名劇有哪些

1、《霸王別姬》(虞姬)
《霸王別姬》是京劇相當重要的戲碼之一。此劇原名《楚漢爭》,根據崑曲《千金記》和《史記·項羽本紀》編寫而成。總共四本。1918年,由楊小樓、尚小雲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楊小樓與梅蘭芳合作。齊如山、吳震修對《楚漢爭》進行修改,更名為《霸信數王別姬》。
2、《貴妃醉酒》(楊玉環)
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 ,源於乾隆時一部地方戲《醉楊妃》的京劇劇目,該劇經京劇大師梅蘭芳傾盡畢生心血精雕細刻、加工點綴,是梅派經典代表劇目之一。此劇本主要描寫楊玉環醉後自賞懷春的心態,凸顯楊玉環對帝的柔情。
20世紀50年代,梅蘭芳去蕪存精,從人物情感變化入手,從美學角度糾正了它的非藝術傾向。有資料說此劇源自崑曲劇目,由其唱詞結構可見一斑,尤已開場的四平調為京劇珍品。
3、《宇宙鋒》(趙艷容)
《宇宙鋒》是中國戲曲的傳統劇目, 而梅蘭芳(京劇)、陳素真 (豫劇)、陳伯華(漢劇)三位大師的《宇宙鋒》並稱為「宇宙三鋒」。
梅蘭芳講:「我承認在我一生所唱的戲里邊,《宇宙鋒》是我功夫下得最深的一出」。梅蘭芳把生活化的真實感化作戲曲的節奏感,追求戲敬坦纖曲表現的意象美。看梅蘭芳在舞台上裝瘋的准備,雙拋袖,右轉身向里掏左袖反舉肩後,快步跑進上場門,這就給了觀眾極大地心理期待。
4、《鳳還巢亮仿》(程雪娥)
京劇《鳳還巢》為梅蘭芳根據清宮藏本《循環序》改編,原名《陰陽樹》,又名《丑配》,於1929年在北京首演。此劇情節巧妙,行當齊全,與清代傳奇劇本《風箏誤》有異曲同工之妙。雪娥的幾大段唱腔華麗別致、明快跌宕、如訴如歌,是梅派唱腔中廣為流傳的著名唱段。
5、《抗金兵》(梁紅玉)
《抗金兵》是1933年梅蘭芳在上海編演的一出激發抗敵鬥志的新戲,由傳統劇《娘子軍》改編,又名《戰金山》、《黃天盪》。原為武旦戲。梅蘭芳就老本改編演出,攝有電影,歐陽予倩又改編,名《梁紅玉》。

E. 電視劇助鳳還巢在哪可以觀看

嗶哩鉛緩巧嗶哩。
嗶哩嗶哩。帝爺公助鳳還巢槐鍵是中國創作並且拍攝的一部神話電影,講述的是一哪螞群年輕人帝爺公探索並且尋找的故事,起因為版權的原因再各大視頻網站都無法進行觀看了,但是嗶哩嗶哩有其他搬運者發布的內容可以觀看。

F. 電影鳳還巢是什麼劇種

劇種:黃梅戲
《鳳還巢》是李翰祥導世正碧演電影,金峰、李香君等主演,講述了兵部侍郎程浦幼女雪搜舉娥與吏部尚書之子清攜穆居易的愛情故事。
類別:黃梅調,即「黃梅戲」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

參考資料

http://ke..com/subview/406151/10152561.htm
望採納~~

G. 90年代國產電影

大氣層消失 (1990) 飛天神鼠 (1990) 友好的橋(1990) 雪豹下落不明 (1990) 優化改革蘋果園(1990) 追不回來的愛情

大氣層消失 (1990) 飛天神鼠 (1990) 友好的橋(1990) 雪豹下落不明 (1990) 優化改革蘋果園(1990) 追不回來的愛情 (1990) 血滴子秘史 (1990) 命奪黃金圖 (1990) 祖國新貌9016號(1990) 猛警神探 (1990) 禁煙槍手 (1990) 海獅敢死隊 (1990) 配合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1990) 祖國新貌9004號(1990) 落山風 (1990) 沙市之魂(1990) 特殊的園丁(1990) 死拼 (1990) 大盜賊第八集危險的沼澤地 (1990) 鐵血金魂 (1990) 國際大營救 (1990) 聯手警探 (1990) 來自真空的魔力(1990) 王府刀客 (1990) 不朽的古代建築--歐洲古建築保護(1990) 通天長老 (1990) 農林科技簡報58號(1990) 鬼樓 (1990) 那年的冬天 (1990) 祖國新貌9022號(1990) 當代小俠 (1990) 優生一大害--巨細胞病毒(1990) 天邊有一簇聖火 (1990) 寧波與大海(1990) 葫蘆小金剛第四集勢均力敵 (1990) 一半兒 (1990) 遭遇激情 (1990) 騎士風雲 (1990) 獵豹出擊 (1990) 科學與技術第106號(1990) 假女真情 (1990) 閨閣情怨 (1990) 友誼之路——訪中馬公共工程公司(1990) 小丑歷險記 (1990) 巧治跑、冒、滴、漏(1990) 祖國新貌9010號(1990) 中國京劇——鳳還巢(1990) 菇瓜豆綠色蔭棚(1990) 太監秘史 (1990) 有人偏偏愛上我 (1990) 多此一女 (1990) 祖國新貌9019號(1990) 中國京劇——京劇旦角(1990) 血誓 (1990) 挑戰 (1990) 少林達摩 (1990) 歐洲建築之一雅典與和諧——古希臘建築(1990) 莽女追魂 (1990) 媽媽 (1990) 出生入死 (1990) 元帥的思念 (1990) 新的構想--江南風格住宅區(1990) 沙眼(1990) 戎馬生涯 (1990) 陌生的危險——粉塵爆炸(1990) 科技簡報9008(1990) 京劇的服飾(1990) 荒唐事件 (1990) 菜籽綜合利用(1990) 一堂電腦教學課(1990) 佛光俠影 (1990) 友誼之光(1990) 一號探險行動 (1990) 月隨人歸 (1990) 冬天裡的小田鼠(1990) 黑色走廊 (1990) 滴血鑽石 (1990) 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 (1990) 祖國新貌9027號(1990) 中國西部科學城——綿陽(1990) 中國京劇——京劇凈角(1990) 歐洲建築之四創造與變革——文藝復興建築(1990) 姐妹情仇 (1990) 大城市1990 (1990) 仇中仇 (1990) 增產菌(1990) 飲食方法(1990) 夜光杯(1990) 雁陣 (1990) 男子漢舞廳的女明星 (1990)

這都是1990年開始的。

我給你地址你自己看吧。電影實在太多。每一年的都有@

按你的需要你自己在裡面搜索吧!!!

H. 下載邵氏電影<帶字幕>《鳳還巢》

帶字幕

I. 天作之合是什麼意思

天作之合意思是指好像弊薯是上天給予租櫻者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天意安排的美滿婚姻,形容人婚姻美滿。

祝人婚姻美滿的話。在現代婚禮上我們依然會用:「這對新人是天作之合,佳偶天成」這種形容來進行恭賀,祝願新人婚姻美滿,指天意安排的美滿的婚姻。

近義詞:秦晉之好、天生一對、天造地設、美滿良緣。

反義詞:萍水相逢、冤家路窄、仇人相見。

成語故事:

商王文丁殺了周族首頌伍領季歷以後,商周關系惡化。季歷之子姬昌繼位後,積極蓄聚兵力,准備為父報仇。此時,位於商王朝東南的夷方也先後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亂,反對商朝。

帝乙為了避免東西兩方腹背受敵,也為了修好因其父殺季歷而造成商周兩部落間緊張的關系,決定將胞妹嫁與姬昌,採用和親的辦法來緩和商周矛盾,穩定全局,希望唇齒相依的商周兩部落之間彼此不計前嫌,親善相處。

姬昌審時度勢,認為滅商時機還未成熟,為了穩住商王,同時爭取充足時間,同意與商聯姻。帝乙親自擇定婚期,置辦嫁禮,並命姬昌繼其父為西伯侯。成婚之日,西伯親自去滑水相迎,以示其鄭重之極。

周人自稱「小邦周」,稱商為「大邑商」,而今能夠與商王之妹聯姻,覺得是「天作之合」。

此事史稱「帝乙歸妹」,一時傳為美談,商周雙方皆大歡喜,商周重歸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