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電影和韓國電影哪個水準高
上世紀香港電影水準甩韓國電影N條街 現在不行了 被反超了
② 以前的香港電影對韓國影響有多大
以前香港電影特別火爆,因為韓國離香港比較近,所以大部分韓國人民都喜歡香港電影,使得韓國模仿香港電影。
③ 香港最影響力最為深遠五部電影,不服來辯!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只是舉例
5、《賭神》
甚至在近兩年的《澳門風雲》賣的也是《賭神》的情懷而已。
賭神高進是潮汐人生中看見的第一個會自帶BGM的男人,並且現在想起來依然是!
4、《無間道》系列
我相信《無間道》系列電影的影響力應該沒有人質疑,不僅當是稱為港片的救世之作,引發了香港的卧底片的狂潮,甚至被美國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翻拍成《無間道風雲》並且稱為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而韓國也買了此片的版權,拍了韓國版的無間道《新世界》
這個影響力你服不服。
3、《英雄本色》系列
知道這部電影為什麼影響力這么大嗎,咱們來看幾張圖片
就說這點煙的鏡頭,多少人模仿,現在一些炫富的敗家玩意和黑社會經常有這種模仿,耍酷極致
香港電影的巔峰,周潤發裡面的各種造型,至今都還在影響著各碼槐類型的電影,比如風衣家墨鏡,抽煙的樣子。
再比如這些經典到炸了的台詞。多少電影在致敬,在模仿。
這個叼著牙簽拿著雙槍自帶BGM的男人毫無疑問影響香港至今圓知所有的黑幫電影,知道當時有多少好萊塢電影學習香港的警匪片嗎?吳宇森也是靠著《英雄本色》殺進好萊塢的。
要說影響力,英雄本色當之無愧!
2、《大話西遊》1&2
潮汐就想說一句,大話西遊的影響力需要質疑嗎?這部電影來告訴你什麼叫做經典,什麼叫做千古流傳。
記得周星馳的這段被人人津津樂道的台詞嗎?多少能夠遲腔友倒背如流?反正潮汐可以(傲嬌臉)
記得那句讓人淚如雨下的「我猜中了這開頭,可我猜不著這結局」嗎?
記得那個令人心酸的轉身嗎?
記得那個美得靈動,美得讓人陶醉的紫霞,我相信你們都記得,恰好潮汐也依然記得。這部電影在整個電影界都是特殊的,在所有的影迷心中也是特殊的。他的影響力是滲透了生活的,不僅僅是在大熒屏的,這就是《大話西遊》的偉大之處。
1、《古惑仔》系列
說到影響力,永遠也不能忘了《古惑仔》這幾個男人,他們幾乎影響了整整的所有80後
這幾個拿著打火機朝你緩緩走來的壞男人也成了一代人的青春,很多人懷念那個講義氣、熱血的年代。雖然電影主題在於表現黑社會的的殘忍,從而使人們遠離黑社會,但是卻適得其反,無論好壞,這個系列電影都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完全不需要潮汐多講的。
當然很多台詞也被人津津樂道,比如上圖這句
好就先說到這兒啦~~
想了解更多更好的影視資訊,那就動動你的拇指關注潮汐電影吧~~
④ 曾經的香港電影在韓國有多火
60年代到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曾經橫掃過亞洲,貌似現在的很多韓國明星都有崇拜的香港演員。《英雄本色》在韓國颳起的旋風讓周潤發張國榮狄龍在韓國如日中天。
不僅如此,劉德華,林青霞,王祖賢甚至連元彪有很高知名度,70後的韓國人也是看著香港電影長大的,對張國榮、周潤發、成龍、劉德華等明星也是耳熟能詳,同樣認同老版《倩女幽魂》是經典。
受到香港電影感染和影響的那一代韓星有,全智賢、張東健、宋慧喬、金喜善、河莉秀、安在旭、李准基等,在1998年,當時全智賢僅17歲,而哥哥張國榮在韓國正紅,當時哥哥為宣傳大碟《春天》去韓國,作為哥哥歌迷的全智賢化身小記者采訪,看她一舉一動掩飾不住的興奮,不時傻笑,又借故擁抱哥哥,超級可愛。
⑤ 巔峰期的台灣和香港電影哪個水平更高
在影視和娛樂業方面,香港和台灣一直是比較發達的,在科技沒有這么發達的過去台灣和香港的電影是領先於我們的。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著名導演和國際巨星大多數都是來自於香港和台灣的。那麼,同處巔峰期的台灣和香港電影哪個水平更高?
總結:巔峰期的台灣和香港電影哪個水平更高?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看法,從商業和盈利的角度上來看香港電影要優於台灣電影,如果是從藝術的角度上來看台灣電影又遠超於香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沒有高低之分,你更喜歡哪個呢?
⑥ 星爺在日韓的影響力有多大
剛好我這里有兩篇日本和韓國星迷寫的的文章, 《日本影迷看周星馳》和《從韓國聽到的「哈-哈-哈》,星爺的電影到了哪裡都很受歡迎哈
可愛陶很喜歡星爺哦,記得在一個雜志里看到她說希望讓星爺來演智銀聖,看到之後狂笑不止。。。同樓上,金在元,金正恩也是吧
----------------------------
《日本影迷看周星馳》
我十多年前去香港時看到電影《賭俠》,那是我第一次看「會動的」周星馳。之前我只看過他的照片,覺得他是表情比較少的演員,所以沒有留意到他。當他倒立出場的時候,整家
電影院的觀眾都拍手歡呼,也令我們知道他在香港有多受歡迎。他每一場動作戲都很好,他的聲音靈活變化,很響亮,有很生動很豐富的表情和很可愛的樣子,總而言之他所有一切都很吸引我,我立刻變成他的影迷。那時候在日本有關周星馳的消息很少,他真的好像想像中才會出現的人。我無論如何都要看一下他的電影,所以去了一家中國人開的錄像帶出租店,還跑去香港找二手錄像帶。那時候剛剛看完《英雄本色》,發覺香港電影很好看,所以開始學廣東話,我盡量靠字幕看周星馳的電影,看得越多就越喜歡他。《少林足球》上映以後,在日本很多人開始認識周星馳,所以現在已經可以看到他以往作品的DVD,我覺得像做夢一樣呢。
知道有周星馳這個人存在的時候,我被他的誇張演技、出人意表的對白和動作所吸引,其它人學不來的timing,這真的是我的眼福,讓我感動。後來我看了他很多作品,發覺他原來是一個很有演技的演員。他以很深入的觀察與很細致的演技,可以做到在某種情況下人應該有的反應,讓觀眾覺得他演的角色很有親切感。像以前他演的「小市民」角色,很受歡迎。終日依賴別人,很懦弱,很容易相信別人同時又很聰明,他演這類角色讓觀眾特別有共鳴,覺得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這個人後來成長,跨過障礙,有自己的信念去面對困難。他在銀幕上實現了大家理想中想成為的人。觀眾在周星馳身上看到現實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所以他的電影能給予其他人活力與感動。
我跟香港人講「我喜歡周星馳的電影」,他們一定說「外國人不會明白他真正有趣的地方」,因為他對白的gag(笑點)是以廣東話很特別的講法與發音為主,而且有很多跟香港人的生活習慣有關,需要很熟才能明白其中內容。當然,關於周星馳的對白,我們外國觀眾很像「不知道海其實有多深,只是一名看著海灘上面的貝殼就覺得很開心的小孩子」,很可惜沒辦法完全明白(包括那些低俗的笑料)。從網路上看到台灣影迷背電影里的對白,用來玩很出色的戲仿(吵漏parody),明白他們對周星馳的電影有很深理解,我忍不住產生羨慕。我以前看雜志知道周星馳很講究對白,他拍同一場戲好幾次的時候,每次都用不同的旁碰殲語調與講法去演。雖然只明白一部分,但是我特別喜歡他很用心說出來的對白,所以我看電影的時候,一定是「原音主義」,看他自己的配音版本,如果他將來用第二種語言拍片,我會立刻開始找那種語言的學校。現在周星馳自己也說「現在我拍電影想看遠一點,不想太著重對白」,加上現在有很正確的字幕,讓更多人可以欣賞他的電影。我想欣賞周星馳電影已經不是香港人的特權。
除了對白以外,周星馳一直很認真去製作電影。用很長時間去構思一個劇本,教其它演員怎麼樣演戲,如果拍出來的效果不滿意時,同一個鏡頭會拍上十幾次,所以他拍好的電影,人家看幾十次都不會膩。有人說他好似研究過很多前輩的電影,所以電影里有很多模仿經典電影的鏡頭,例如他模仿他很崇拜的明星李小龍的鏡頭。李小龍在日本也很受歡迎,我覺得周星馳的電影中李小龍的存在,就好似西洋文學中的基督教,他作品中根本的地方有著類似李小龍的精神。我覺得他那麼尊敬李小龍,所以會不自覺在電影中注入李小龍的影子。但周星馳最偉大的地方並不是只模仿或者學那些以前的經典鏡頭,加些新的gag與變化而已,而是好好地拍一部新的作品。看他電影的整體,除了電影好笑,還一直都好有主題。我覺得這個是很難得的事情。
還有我想他的外表也是很吸引人看的原因,從剛開始拍片的時候在運沖王晶導演系列的電影裡面顯得很活潑、很「可愛」的星仔,忽然變成很有「男人味」的《逃學威龍》,開始真正有個性與有威嚴的《審死官》之類的古裝片,後來看他演改變不了命運的《大話西遊》、故意利用他自己的image演一個好像反派角色的《食神》、每天想著演技的志願演員《喜劇之王》,再回到原本的地方,只會「向前看」的年輕人的《少林足球》,每個階段都很有魅力。
當我成為他的影迷時,他已經是很受歡迎的明星,老實說,我沒有想到他可以達到現在這樣子的地步。有一陣子很多影評人很嚴格地批評他,說他的演技沒有新意。但周星馳有著不屈的精神,為了拍出好片,全力以赴,終日想些新的點子,不斷鍛煉身體,用很多人力物力製作的《少林足球》是很動人的作品。我想這部電影就是他對「電影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吧。
周星馳在日本接受訪問時說「我人生最失敗的就是當了一名成功的喜劇演員」,我想這個恐怕是最好的失敗吧。對我來說能夠跟周星馳同時代出生,可以欣賞到他的電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之一。一直以來絕不妥協看著遠方繼續跑的周星馳,我衷心佩服他,希望他以後都可以拍出能滿足自己的電影,也希望新片《功夫》上映的時間快點來臨。每部電影里他都會想出新點子給我們看,真的好期待。我覺得就好像《食神》裡面的角色,周星馳每部片子都跟觀眾說「如果被你猜到,我就不是周星馳!」/楠紀子
《從韓國聽到的「哈-哈-哈》
「世界上有兩種電影,一種是有周星馳的電影,另一種是沒有周星馳的電影。」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同意這種說法,但是在誇張笑聲中的搖擺進場,甚至他假情假意的裝哭,對於深陷「喜劇之王」——周星馳魅力中的影迷而言,或許是想當然爾的分類方式。此外宣稱「周星馳十年電影生涯即香港電影十年」,「惟獨王家衛與周星馳二人存在於香港影壇」的周 [被屏蔽廣告]
星馳信徒,一直以高度的狂熱支持他們的偶像。一直到不久前,周星馳的電影在韓國也只被視為少數電影狂喜愛的B級廉價喜劇。事實上在韓國,喜愛周星馳與喜愛梁朝偉或是金城武是截然不同的兩碼子事。韓國二十歲以上的成年男女,為了看周星馳的電影而進戲院或是影碟出租店有感到不好意思的傾向。再加上以湯匙搗著眼睛模仿鹹蛋超人的低俗劇照,使得人們無法不去介意他人的眼光。不過少數愛好者對於周星馳狂熱的支持,漸漸感染了他們周遭的人。去年《少林足球》上映之前,還引起了一股狂熱的周星馳熱潮。自此,那些曾經瞧不起周星馳喜劇的人們,因好奇而紛紛挖出周星馳的過往舊作,想要搞清楚到底是哪些元素使得人們如此狂熱。似乎只要一旦感受過周星馳的魅力,就無法不成為他的信徒。亦即,他的電影似乎就是所謂的一種「選擇」,看你要或是不要。撇開所謂藝術性或獨創性不談,就只是看你要或是不要。
我第一次接觸周星馳的電影,是在十年前大學聯考落榜之後,既不是學生亦非社會人士的身份時。雖然是事後得知很多周星馳的影迷似乎都是在類似狀況,靠著周星馳的電影支持他們度過艱難的時期。我於是忍不住猜測,他的電影是不是有某種鼓舞人心的力量。總之在重考期間,一方面為了暫時脫離苦悶的現實,另一方面為了在MTV包廂里吹著冷氣避暑,我經常觀賞周星馳的電影。現今周星馳在韓國有著不輸好萊塢明星的高知名度,其作品已是唾手可得。但在當時,走遍多家錄像帶出租店也不見得能找到一部他的電影。當時我從《賭聖》一片首次接觸周星馳,他以周潤發聞名的長披風裝扮慢動作出場使我捧腹不已。而在《破壞之王》一片中,看著他接受不合一般常理的地獄訓練,並為了贏得女主角的歡心使盡各種手段與心思,甚至不惜與人對決。看著如此的周星馳,也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初戀情人。
《喜劇之王》一片中,周星馳如聖經般捧著史丹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的自我修養》一書,面對身為臨時演員遇到的不堪景況,絲毫不感挫敗並深信自身的才能。看著如此的周星馳,給了當時正猶豫是否就讀美術大學的我無比的勇氣。
他的電影與其說是嘻笑打鬧的喜劇,不如說其笑中帶淚的表現方式是表達誠實的宣洩口。他的電影有別於七十年代Mr.Boo系列許冠文以庶民般的演技表達戲謔誇張的寫實喜劇,或是八十年代叫人目眩的成龍動作喜劇,周星馳展開了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新的一頁。如同他在訪談中所言「我比較想把悲觀嚴肅的事情,轉變成有點可笑的東西來表達。這是我會堅持下去的想法」,他跳脫出前輩的表現形式,並構築出迥異的個人風格。曾有評論家以「無厘頭」來稱呼周星馳的演出方式,說的簡單一點就是「缺乏常理」。「與常理有距離的某種非合理性,瘋狂的點子,沒什麼道理可言」一直是他的電影呈現的樣貌。周星馳電影里吸引人的特色常常使得觀眾們(腦子里一邊想像著最誇張的下場)抱著「不至於會如此這般吧……」的想法摒氣凝神之際,將這樣的期待「理直氣壯」地呈現出來。
即使死了再復活,他也無法拍出充滿憂愁的作家主義的藝術電影。就算周星馳拍出一部這樣的電影,我們大概只會覺得更加好笑吧。對周星馳而言,「輕浮」是一種思想。這個世界絕不止以輕浮呈現?凡事最終都得面對現實。但是笑吧,笑得開懷吧,笑周星馳。
⑦ 香港電影對大陸和國際的影響是什麼香港電影目前的現狀是什麼謝謝幫助啊!
你做調研嗎?倒是想幫你,但談起來也太大了吧。
你也不想別人隨便從哪裡復制黏貼一段吧。
找點數來看吧,香港電影史啊就很不錯。
⑧ 港台電影和日韓電影,哪個更好看
不一定的哦,這個得看電影的題材以及導演的拍攝手法~
如果比較特點來說,日韓的動作類的電影比較偏陰暗或者血腥並胡一點。如韓國的《老男孩》,日本的鬼怪題材電影。
愛絕孫攔情類的韓國的比較娓娓道來的感覺,推薦《觸不到的戀人》。日本是比較漫畫式的心跳記錄式的電影。推薦《戀空》《情書》
而香港的動作類電影你應該也比較熟悉,香港的節奏快,電影偏街頭和幫派暴力。香港愛情類的電影知名度不是很大,除非是大導演大製作的愛情片凱岩,比如《如果愛》。
台灣的話,除了近年出的《艋舺》屬於偏街頭暴力類,其他台灣比較有名的都是小製作的愛情類電影。推薦就要上映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恩,希望我這么說你知道你比較喜歡看哪些了。
⑨ 從產業和文化輸出兩方面看,香港電影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如何
香港電影在國際上的地位算是可以。香港電影的存在,為中國的娛樂產業在國際上提高了很高的檔次,但是它在我們普通群眾的心中其實也是不可磨滅的記憶。記得小時候,並不是家家都有電視里的時代,於是我們就經常去鄰居家或者村裡面比較有錢的人家去看電影。甚至於有時候別人家的電視機還是黑白的,但是並不能磨滅我們的激情,也正是從那個時候結識了香港電影。
⑩ 香港 日本 印度比較,誰的電影國際地位更高大陸 台灣 韓國比較,誰的電影國際地位更高
印度有個寶萊塢,山寨版的好萊塢,但在印度本國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印度電影年產量很高,偶爾能在國際上獲幾個獎,是嘎納還是什麼電影節上把英雄擠掉獲得最受歡迎外語片獎,印象中印度電影也經常獲獎的.反觀日本和香港,日本片獲獎挺少,宮崎峻的動畫獲過最佳動畫片獎,再就很難想起來有什麼獲得大獎的電影了.香港,出了些不錯的導演和演員,但這些人都直接去美國拍了,留在香港並獲得大獎的好像也沒有什麼.所以覺得印度地位高些. 第二個比較肯定是大陸嘛,台灣只會拍些上百集的電視劇,又長又枯燥.棒子就跟不用說了,地位比我們差太多,看我們的武俠片火了,他們也拍,然後說中國武術源於韓國.這里肯定是中國地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