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香港電影深度解說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電影深度解說

發布時間: 2023-03-26 05:53:46

1. 香港電影罪與罰的寓意是什麼,沒看懂

《罪與罰》寓意是對人性的探討,但是但未能將概念轉化為有力的影像。影片編劇在懸念設置上不過關,關鍵情節上為了產生驚人效果而設計且加油添醋,讓影片的懸疑和謎團無法自圓其說。前半段拍出了心理驚栗類型格局,敘事上也算頗為流暢,剪接也交出一定水平。

後半段解開謎團,「兇手」一股腦兒不斷解說犯案的前因、布局、後果,但情理根本不合,沒有足夠動機如此害人。病症顯然是為了產生驚人效果而設計且加油添醋,為文造情矯揉造作。加上場面逐步失控,郭富城發瘋般的過火演出,影片幾乎淪落為一部不可救葯的二流片。



(1)香港電影深度解說擴展閱讀

《罪與罰》主要劇情:警員泰哥(陳觀泰飾)從高處墮下,躺卧在尖沙咀半島大廈的天井,成為近日「連環放血兇案」的第四個受害人。而即將升任警司的重案組總督察凌光(郭富城飾)則昏迷倒卧在半島大廈七樓。凌光失去了短期記憶,記不起泰哥重傷至死的來龍去脈。

凌光升職在望,家中又有一位美麗的妻子希愛(張鈞寧飾)和一名可愛的兒子,現在卻成為被懷疑的對象。凌光與阿鬼(張兆輝飾)十分投契,二人合力查案,為自己和拍擋還一個公道。但凌光在查案的過程中,發現每一個線索和證據,都接二連三地指向他自己就是冷血殺人兇手。

泰哥已死,凌光的短期記憶未能恢復,更經常產生幻覺。及後連阿鬼也認為兇手就是凌光,因為除了泰哥以外,其餘三名被害者,都是凌光童年的鄰居,而且這背後可能還隱藏著更大的陰謀 。

2. 一部香港8.4分的高分神作《神探》,為什麼說不看三遍根本理不清最後幾分鍾劇情

首先,作為一部懸疑犯罪片,《神探》的劇本是無可挑剔的,顯然導演杜琪峰在劇本的打磨上花了很大的功夫。

3. 2013年的電影《僵屍》沒看懂誰來稍微詳細解說一下

電影名:僵屍

導演:麥浚龍

編劇:麥浚龍、翁子光、梁禮彥

主演:錢小豪,陳友,惠英紅,樓南光,鮑起靜,盧海鵬,吳耀漢,鍾發

劇情簡介:

故事講述了80年代知名動作影星小豪(錢小豪飾)曾經憑《僵屍先生》紅極一時,可惜年事漸長,無奈他帶著隨身家當入住一棟破敗老舊公共屋,並決定懸梁自盡,誰知命懸一線之際遭遇猛鬼纏身,但卻遇上隱世的末代天師阿友(陳友飾)出手方撿回一條命。

小豪對白化病男孩小白及經常在2442門口窺視並吃祭祀食物的女人楊鳳(惠英紅飾)感到好奇,進而從大廈保安燕叔口中得知了當年曾發生的一起血腥慘案,當年的事情讓楊鳳(惠英紅飾)受到嚴重的心靈創傷。

不久同大廈的冬叔(吳耀漢飾)不慎跌死,冬叔的老婆梅姨(鮑起靜飾)求專修邪法的阿九(鍾發飾)幫其還魂,但釀成不可逆轉的悲劇,最終小豪與阿友再次面對兇猛僵屍襲擊,必須設法合力降服這具瘋狂嗜血的不死之身。

(3)香港電影深度解說擴展閱讀:

《僵屍》是一部向傳統僵屍片致敬的電影。由麥浚龍執導,錢小豪,陳友,惠英紅,樓南光,鮑起靜,盧海鵬,吳耀漢,鍾發聯袂主演。

該片講述的是一個演慣僵屍片但已無片可拍的老演員,並且家庭生活不幸,妻離子散的他搬到一座陰森詭譎的大廈,只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卻遇上隱世的天師阿友後引發的故事。

《僵屍》於2013年10月24日在香港公映。

影片評價:

《僵屍》可謂麥浚龍寫給香港電影的一封「情書」。錢小豪飾演的僵屍片明星「小豪」,正是他跌宕演藝人生的寫照。

錢小豪將巨星落魄之感演得出彩,即便被僵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仍然記得戴回墨鏡耍酷。錢小豪當年與張曼玉、周潤發、林正英意氣風發的幾張合照,也被麥浚龍巧妙地用到電影里,亦幻亦真的設置,令《僵屍》多了幾分「戲夢人生」的唏噓。(南都網評)

對港片逝去的悼念不說影片內容,《僵屍》都是一部奇特的片子。它不僅上演了「僵屍歸來」,為該年的香港恐怖片浪潮再添砝碼(《迷離夜》與《奇幻夜》)。

他更拉來日本恐怖片大拿清水崇,放開手腳,兼而有之,大玩CULT元素(爆骨斷手之類)。除了常見的凶宅、惡靈設定,《僵屍》不乏血漿,殺戮氣息極重。

這部電影把重頭戲安排在了煉制僵屍和七日重生上,五行八卦的斬妖降魔也頗有創意。至於觀眾翹首企盼的僵屍露面,電影久久不願出現,僵屍跳出現了幾次,屏呼吸運用了一次。對一些追求古早味道的觀眾來說,影片這樣的表現可能會讓他們略感失望。

大量特效場面的運用,日式恐怖的滲人摻入,它們都大大削弱了以往僵屍片的幽默搞笑,僵屍也變得不甚活潑。但是,過去已成為過去,僵屍片無法死而復生。如果沒有人加以創新,那麼,僵屍片只會永遠塵封在地下。

站在這個角度上,個人比較欣賞麥浚龍的創新和嘗試。無論如何,總要有人憑著熱情、甘願燒錢去做一些不計回報的事情。恐怖段落以外,影片中的公屋大樓龐雜、陳舊而陰森,鬼氣逼人。《僵屍》圍繞這種感覺大做文章,腔調十足。(鳳凰網評)

4. 神探大戰劇情深度解析

神探大戰劇情深度解析:

《神探大戰》電影前半段不斷強調李俊的「神格」:一是通過他的瘋癲,將其驅逐出正常人的隊伍;二是通過強化他的破案能力,將其提升為「神」。

在李俊的初登場里,因精神問題遭到停職的他突然闖入警方的魔警案新聞發布會,強迫一名警員協助他再現亂伏凶徒的作案手法,直接推翻了警方的判斷,但沒有人相信他——一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天才形象出現了。

成為流浪漢之後,他在露宿的橋底寫滿了密密麻麻仿如神諭的案件真相;在他的主觀視角里,他可以「看到」受害者向他求救——在破案上,他幾乎成為全知全能的神。

影片之所以是「神探大戰」而非「神探」,便是因為當中有不止一個「神探」:第一個自然是李俊,第二個是一支自稱「神探」的犯罪團伙,第三個則是以「神探」身份作為偽裝的最終大Boss。片中有一句重復出現的尼采名言:與怪物戰斗,小心自己變成怪物。

「神」與「怪物」不過一線之差:李俊因自視甚高而家破人亡,淪信陪鉛落為瘋子;「神探」團伙是一批陳年疑案受害者的後代,他們聚集在一起試圖替天行道,找到那些尚未被繩之以法的兇手,並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執行私刑;大Boss也曾有過一段凄慘的過去,但他最終選擇報復社會。

唯有李俊逃脫出復仇的惡性循環。曾經偏執於神探身份的他,終於發現自己並非永不犯錯的「神」:在查案上,他被大Boss誤導多年,一直錯過真相;在生活上,他因為忽略家庭而失去妻子,毀了女兒一生。在影片最後,李俊能夠說出「我們不是神,只滑好是探」,便是這個人物最了不起的地方。

5. 大陸電影和香港電影有什麼區別,從深層次來分析

香港電影:地窄人多 注重細節 劇情 人物,走歐美路線。
大陸電影:場地足夠,會忽略弱化劇本,走中國路線

6. 電影《無間道1》的深度解析是什麼

深度解釋如下:

本片講的是卧底和卧底的故事,警察給黑幫老大安排一個卧底,黑幫老大給警察安排了好幾個卧底,單最好用上用場的只有兩個,准確的說只有一個。

雙方的第一次交鋒是在一次毒品交易,雙方都知道了自己這邊有對方的卧底,但是因為沒抓到實際的犯罪證據,以警察的失敗告終然後就引出下面雙方老大查卧底,黑幫老大給了卧底自己這邊人的資料,讓他查,而他們交接的時候被是警察的卧底看到了身形;

但是沒追看仔細,最搞笑的是這個卧底竟然被安排去查哪個警察是黑幫老大的卧底,這個代表著黑幫的卧底在和黃警司聊天的時候知道自己已經暴露,只不過沒有完整的被人看到樣子,所以這一刻他動了殺心,將黃警司的名牌翻下,派人跟蹤黃警司。

而此時黃警司去和自己的卧底交換情報,這邊代表黑幫的卧底告訴了黑幫老黃警司的位置,那麼此時黑幫老大就要一箭雙雕了,既能報仇又能抓卧底,但是他的消息也傳達到了卧底這,此時,黃警司用自己走電梯替卧底爭取了一線生機。而卧底從樓上天台到樓下轉到正門,剛剛准備進去的時候,黃警司已經被從樓下扔下來了影片第一個為之動容的地方。

對於黃警司的死,重案組的警察很生氣,和上司懟了起來,而那個代表黑幫的卧底自己感覺犯了很大的錯,(這里是他第一次迷茫混淆自己)而另外一邊代表警察的卧底,也利用這次機會,一邊把卧底的罪名套給死人,一邊說:「倉庫會不會有問題」然後一邊給警察發消息,真的是環環相扣,代表黑幫的卧底急於像警察這方證明自己,就利用這次機會幹掉了黑幫老大。洗白了自己還升了職。

那麼另外一邊代表警察的卧底來到警局恢復自己的身份,而他面對的就是升了職代表黑幫的卧底,在看到他桌子上的自己被黑幫老大要過去的資料,他明白了:這個人就是黑幫安插在警察的卧底,他離開了警局。

代表黑幫的卧底突然間也明白了什麼,然後對方約他在天台見面,本來都成功逮捕了黑幫卧底,正義即將勝利的時候,就剩下去法院了,但是此時黑幫老大十年前安排的還有另外一個一直不被重視的卧底,此時不注意的幹掉了警察卧底,而代表黑幫的卧底也幹掉了一直不被重視的卧底,安然的走出電梯。

(6)香港電影深度解說擴展閱讀:

影視評價:

它不是一部簡單的靠明星堆積的影片,它的成功更在於與以往的香港警匪片相比有了很大突破。這部電影並不像其他的香港警匪片那樣只依靠英雄出場,而是以精妙的劇情、瀟灑利落的鏡頭剪輯來感染觀眾,用跌宕起伏的情節來表現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此外這部影片表現了復雜的警匪關系,但又不僅限於彼此間的爾虞我詐,特別是陳永仁最終悲情的殉職,使《無間道》走出了一般警匪影片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大圓滿模式。

7. 香港七八十年代電影特點

1、趕時間:領銜主演的明星同唱身兼幾個片約,檔期有限,所以劇組人員就不眠不休的奮戰趕拍。
2、飛紙仔:導演開拍前只有故事大綱,開機後只能等編劇把當天要拍的劇本傳過來,當年程小東拍攝《倩女幽魂》、劉偉強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雋的「飛紙仔」。
3、第二組制度:由於香港武術指導的經驗豐富、十分專業,王晶這樣的導演經常只專注拍文戲,槍戰武打追逐撞車的場面交由動作指導全權負責,這樣,一部普通的商業片同唱之用十幾天就能完成。如果是大製作,則會在武術指導這個組下面繼續啟用「子組」(第一組武指、第二甚至第三組武指)。說到香港電影的這種工業特徵的形成,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那時香港「新浪潮」風起雲涌,不少新銳製片公司紛紛冒起,打破了邵氏、嘉禾的壟斷地位,而邵氏經營多年的「東方好萊塢」片廠制度及風格亦由此逐漸沒落。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呈現「三魁報春、百花齊放」的興旺局面,從籌劃到攝制再到公映收成本,電影工業流程更呈現出香港獨有的迅速、機動、靈活、即興的特徵。這一特徵既為香港電影走向極盛奠定基礎,又為香港電影的迅速衰落埋下伏筆。若檢討香港電影衰落根源,創作過於即興投機當是禍因之一。昔日港片興盛時,是檔期等片的盛況:香港影人多是同時身兼數組戲,只管悶頭拍就是,完全不必擔心賠本。即興、靈活、迅速、投機的拍攝優勢亦成為了香港電影產量劇增、質量驟降的重要禍因。而如今不少影片即時早已排好也不能上映,需要耐心等待檔期、小心拍期,稍有不慎就可能有賠無賺。明星趕檔期、編劇飛紙仔的情況只出現在少數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影人身上,而香港電影的產量也逐年縮小,由當年的年產兩三百部,跌到2006年的年產三四時部。
具體案例:《英雄本色》及《英雄好漢》、《江湖情》。1986年《英雄本色》創了票房紀錄,於是1987年徐克開始拍攝續集,徐克讓吳宇森帶領周潤發、石天去美國拍攝,自己則指導狄龍、張國榮演出香港的部分,並且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宇森在美國導的那一部分《英雄本色續集》根本沒有劇本,只有故事大綱,然而影片上映時卻仍然斬獲了2200萬票房。《英雄本色》及續集的票房大旺,惹動了向氏兄弟找麥氏兄弟跟風拍攝黑幫英雄片。

8. 香港愛情電影的特徵...

時尚,快節奏的戀愛,還有比較能體現香港特點的東西,就是說香港的愛情電影有他們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在裡面,所以才電影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啊。

香港電影(Hong Kong Film)是指在中國香港地區製作發行的電影,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

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分別為: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華人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

電影特點

香港的製片模式、專業分工、組織結構雖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完善,但較之好萊塢仍顯得隨意機動,工業化程度遠不夠嚴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萊塢的工業規則,電影一旦開機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隨意更改劇本、變動進度。

然而香港的電影導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們的拍攝方法卻大不相同:在保證按時交片的前提下,現場即興發揮、隨拍隨改、有時停工,有時趕拍。這種做法恰恰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正常的作風習慣。同時,香港盡管也有不少以導演強勢創作著稱的影片,但是現代許多大製作的香港電影都是由集體創作完成的。

9. 香港十大黑幫電影大揭秘

英雄本色

此片成為當年度最賣座的的電影,周潤發在此片中充分展現了他優秀的表演魅力。影片成功地將江湖兄弟情與親生。兄弟情的矛盾集結在一起,體現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挫折、失敗、懺悔和報復,通過這些人際關系的沖突,影片通過成功的煽情手法使影片更具觀賞性。該片掀起了一股"英雄片狂潮",對香港電影的發展有比較重要的影響。

監獄風雲

盧家輝是一名美術設計師,有良好教育及家庭背景。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盧父的店鋪有滋事分子子干擾,家輝因幫助父親與滋事分子大打出手,混亂中錯手殺人,被判誤殺罪入獄三年。對於盧家輝來說獄中的生活簡直是另一個世界。他為人耿直,不自覺地開罪了獄中的大哥們,受盡苦辱委屈,幸好得到見義勇為的鍾天正幫助,結為患難知己。監獄生活暗無天日,獄警內部黑幕重重,盧家輝與鍾天正最終為正義聯手而戰,冒著危險挑戰不合理的監獄規則

龍虎風雲

本片是發哥第二次獲獎。而這部片子與《英雄本色》不同的是,它不再以武打演技為主,而是描寫一名密探,隱埋身份打入犯罪集團內部,因為經常和這些人一些行動,竟慢慢與頭頭產生了真摯友誼,發展成了相互信賴的真心朋友,最終以友情的力量征服了這些強盜。這部作品的導演是林嶺東,他被認為是香港新電影的重要導演之一,此片被評為香港的黑色幽默作品。

江湖情

阿偉、阿國兄弟倆浪跡香港街頭,投靠了黑社會邦主劑哥。由於阿國得劑哥賞識,引起阿偉妒嫉。另一邦頭朱老大與劑哥不和,趁機買通阿偉下手暗殺劑哥,一場較量,劑哥倖免於難,阿偉倒向朱老大,阿國遠去新加坡另謀生計。幾年後,阿偉羽翼漸豐自立邦主,又設計將劑哥邦派斬盡殺絕,劑哥遭難,孤身亡命新加坡尋找阿國,阿偉步步追殺,將劑哥妻子、兒女慘殺,此刻悲痛,憤恨促使阿國重新出山,隨劑哥返回香港以死相拼,報仇雪恨。

喋血雙雄

《喋血雙雄》是吳宇森平生最完美的作品,他可能畢生都無法超越這部電影的成就。在當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中,《喋血雙雄》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剪接(樊恭榮)兩項獎。在剛剛推出的時候,這部電影被視為完美的商業暴力片,此後十年中,人們對它的評價不斷改變,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它列為本世紀亞洲十大影片之一。

跛豪

一部影片概括了一個時代,那是香港沒有完善法制的時期,黑道猖獗,警匪狼狽為奸。一向不願回首反省歷史的香港人有這樣一個機會重溫歷史,實屬難得,更不要說它還是影射現實。片中雖因商業考慮而穿插了一些娛樂性的噱頭,但導演潘文傑的扎實、流暢的敘事風格及演員鮮活的人物塑造,仍使之成為同類題材影片中開風氣之先的經典之作。片中,呂良偉為表現跛豪的大肚,而增肥數十磅,其敬業精神不亞於羅伯特·德尼羅。

古惑仔

《古惑仔》系列是香港黑幫片中枝節最多、延續最長的一個系列,《古惑仔》構築了一個黑幫世界,甚至一個混混的成長史,在電影中,各色的黑幫事跡雲集其中,這個脈絡還包括同香港澳門甚至日本黑幫的種種聯系.影片多達7部。

龍城歲月

非常明顯,這是一部男性 電影,這是一出講述一個黑幫家族興衰史的史詩製作,杜琪峰在戛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提到,他想講的是黑幫文化,而非一般的打打殺殺。長達104分鍾的《黑社會》里,沒有一聲槍響,黑社會成員更多使用棍棒或刀器,而最後一場阿樂(任達華飾)解決掉大D(梁家輝飾)的激烈殺戮,則是利用手中石塊完成,完全摒棄了以往黑幫片那種「炫」的打法。最後一場阿樂砸死大D的場面,全程只聽見石塊撞擊腦部和阿樂的喘息聲。

旺角卡門

王家衛把自己獨特的影像風格和傳統的香港黑社會動作片結合起來,用抽象視覺和詩意的浪漫感覺帶入到這部影片,從而表現出一種與其他動作片不同的另類風格。人物之間的俠義情感和柔美愛情處理的飄逸而不凝滯,在破碎的故事情節和凌亂的色彩影像之間更加感覺化的處理。這種感性式的電影表現突破了以往香港黑社會動作影片的模式化缺陷,讓人耳目一新。在商業元素中增加的藝術化感覺,成為當年諸多動作片中頗具創意的新式動作電影。

無間道

劉偉強再次拿起黑幫電影里較為常見的邊緣人題材,但卻不是從黑社會與警察對立的表面意義去詮釋。除了槍戰和動作,對特殊環境里人性的畸變著墨甚多。在大量的娛樂元素之外,更有一些發人深思的東西存在。比起黑幫電影里常見的兄弟情義,本片的故事中賦予的潛在精神台詞,可望將香港的黑幫電影帶入新的境界。這也因此成為本片對觀眾的致命吸引力之一。

10. 香港經典電影介紹

1.《白金龍》導演:湯曉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粵語有聲電影,邵氏的前身「天一」電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粵劇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覺先演出(另一位是馬師曾)。沒有《白金龍》,就沒有今天的邵氏電影公司。當年《白金龍》打破廣東、東南亞、歐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記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初到星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憑著《白金龍》,開創了邵氏在星馬的娛樂王國基業。也正是《白金龍》,開創了粵語片的潮流。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製作了近3000部粵語片,形成了香港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2.《獨臂刀》導演:張徹1967
《獨臂刀》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影片,張徹憑此片成為「百萬導演」,王羽開始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電影公司的「武俠世紀」也從此片正式開始。《獨臂刀》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形態和歷史。之前,香港的電影仍舊停留在老上海電影的文化形態下,多拍攝以家庭婦女為觀眾的苦情劇,武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飛俠,男性則是需要保護的文弱書生。《獨臂刀》之後,男性開始成為影片的主角,電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嬌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壯有力的男明星。

3.《俠女》導演:胡金銓1972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在戛納電影節上奪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5大電影節上獲獎。胡金銓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作者」導演,也是香港電影界最接近大師的一位。他一生致力於拍攝「俠」文化的武俠電影,並以《俠女》登上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最高峰。胡金銓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國電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無疾而終。

4.《蝶變》導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製片廠制度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逐漸開始弱化,電影的文化形態也開始以多元化的形態出現。在這段時期,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次驚人的藝術運動「香港電影新浪潮」,徐克的《蝶變》正是這一運動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變》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以後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藝術電影的出現;二是特技的迅猛發展,8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特技的發展幾乎都與徐克有關。

5.《最佳拍擋》導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開始,香港電影票房連續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擋》及其續集,而黃百鳴、麥嘉、石天的「新藝城 」公司也統領了80年代整個時期的電影。《最佳拍擋》開創了香港電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開拍之初,許冠傑的200萬片酬已經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而該片的拍攝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來塢,在片中大量出現多輛汽車連續碰撞、最新007式先進武器等噱頭,弱化故事情節、強化視覺場面。《最佳拍擋》對好萊塢電影製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電影國際化的最初嘗試。

6.《A計劃》導演:成龍 1984
香港近20年最偉大的電影演員是誰?成龍。這是香港各界都比較認可的一個答案。成龍以自己的功夫喜劇成為李小龍之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香港演員。早期京劇劇班的訓練,使成龍嫻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點的動作造型。這種表演方式成為了他的招牌,他的這種表演在世界影壇上也是獨此一家。《A計劃》正是早期成龍電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從鍾樓上墜落的鏡頭,一鏡直落,不加任何剪輯手段。之後《A計劃》風格的電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龍電影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7.《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 1986
當冷兵器換成熱兵器,張徹電影就變成了吳宇森電影。吳宇森曾經是張徹的「文膽」,做過張徹的副導演,是典型的製片廠出身的工徒導演。他把張徹電影的特點傳承下來,把刀劍片改變成了槍戰片。《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8.《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經典。

9.《甜蜜蜜》導演:陳可辛 1996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10.《喜劇之王》導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電影業進入蕭條期以來,香港電影中能夠具有票房保證的演員越來越少,周星馳是其中的一個。香港的喜劇演員,早期有梁醒波、新馬仔、許冠文,而周星馳是近10年來最傑出的喜劇演員。《喜劇之王》中有著對香港早期電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鵑兒是60年代著名粵語武俠片《武林聖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員基本修養》是早期長城、中聯等電影公司的訓練班手冊。這種引用掌故的喜劇電影成為周星馳電影發展的軌跡,新片《功夫》中再次對火雲邪神、九龍城寨引用,並取得了迄今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這些電影真的很好看,我給你推薦的,望你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