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拇指在上 食指在下 雙手 收齊後三指 食指尖對著別人 表示鄙視的手勢 出自哪部電影
《河東獅吼》是由一百年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愛情喜劇電影,由馬偉豪執導,古天樂、張柏芝、許紹雄、范冰冰等主演。該片2002年9月28日於香港上映
這手勢最早出現在這電影
⑵ 香港片中有個手勢是:用食指和中指夾住大拇指,是什麼意思
對~~~相當於大陸的「只伸出中指」的意思~~~~~
⑶ 影片《國產凌凌七》中「香蕉你個巴辣」是什麼意思
分類: 娛樂休閑 >> 電影
問題描述:
影片《國產凌凌七》中「香蕉你個巴辣」歲敏亂是什麼意思?越詳細越好!!拿鉛!
解析:
看電影(台灣人配音的)經常會聽到一句罵人的話:香蕉乎檔你個拔辣.
那拔辣是甚麼呢?
石榴是也!!
台灣盛產石榴,在街頭經常聽到有人喊:ba la ji.
不要以為是在說臟話,這是在叫賣:石榴汁.
至於為什麼香蕉你個拔辣是罵人的話呢.其實是跟香港的電影文化有關.
香港一些電影里經常會聽到一些罵人的話如:仆你個街.
到了台灣配音的時候要把這句的意思完整表達出來有點難度,因為沒有配套的方言對號入座.所以要編一個出來.說出來又能 表達意思又不會不堪入耳,那就拿水果來代替吧
⑷ 用手比劃罵人是什麼電影裡面的
張家輝 罵的 掃毒里邊的
⑸ 周星馳有一部電影,是站在海邊罵人,嘴裡吐出無窮無盡的字元,那氣勢,那場面,老牛了。是叫什麼名字啊
中文名:香港片名:九品芝麻官(
台灣片名: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
外文名:Hail the Judge出品時間:1994製片地區: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導演:王晶編劇:王晶類型:喜劇,劇情,懸疑 主演:周星馳,張敏,吳孟達,鍾麗緹,徐錦江,蔡少芬,吳啟華,苑瓊丹片長:105Min上映時間:1994對白語言:粵語(國語)製作:永盛電影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統籌:胡兆昌策劃:羅國強
⑹ 求解香港老電影里出現的手勢是什麼意思
這個是挑釁的意思,也表示對人家的侮辱,類似於豎中指
⑺ 香港電影里說的十三點是什麼意思
香港90年代的片子經常會罵13點,13點我理解就是「老土」「鄉巴佬」的意思!現在很少這樣罵了!現在都罵「撲街!」
⑻ 「十三點」是什麼意思在香港電影中經常聽到男人這么罵女人
「十三點」這個俗語,詞義等同於痴頭怪腦,愚昧無知。 是滬語中使用率最高的詞之一,用以形容那些傻里傻氣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有時也用來作為取笑、嗅怪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上海人常以「十三點」隱指「痴」,除了形容人做事沒腦子或舉止輕浮,也指口無遮攔、傻得可愛,像趙薇扮演的「還珠格格」恐怕是最標準的「十三點」了。但是,當這個詞在異性間跳出來時,它的意思就變得曖昧起來,表面上是罵人痴頭怪腦,實際上卻不是真的怪罪,而是「嗔怪」,也就是說不是魯智深打蔣門神的「殺博博」一拳頭,而是王熙鳳扇璉二爺的嗲溜溜一記耳光。所以,「十三點」多半出自女人之口,罵的時候往往女人臉上笑眯眯,眼裡泛著「儂哪能個能介個啦」的挑逗光芒,被罵的男人也常常骨頭更輕。比如有一位四十好幾的彪形大漢,在大庭廣眾與老婆卿卿我我,並喜老婆喚自己為「囡囡」,這樣的男人誰見了都忍不住在心裡送他「十三點」,但是他老婆當面拋一句「十三點」就好像當眾給他發一張獎狀一樣,頓時立刻他臉上有光。
關於「十三點」的來由
第一種說法:
「十三點」來源於賭具牌九中的「幺五」、「幺六」兩張牌。這兩張牌都是「短對」,碰在一起不配對,暗指人的言行「不對」。六和七加起來是十三,還可成為一句歇後語,如「他這個人有點幺五么六」,故意把「十三點」這個不入耳的話「歇」去。
第二種說法:
「十三點」是上海市井俚語,因為解放之後大量上海人南移,才變成趣怪廣州話。「十三點」初時意謂「敲亂鍾」,原來舊時的時鍾,每逢一小時便報時一次,例如下午四時,鍾擺便會敲響四下,五點敲五下,至多系十二點,也不過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響,唔通有十三點不咩?當然系出咗問題,正如俗語所講癲癲地!所以,「十三點」就系代表人既性格「癲癲地」。
第三種說法:
上海灘上對「十三點」另有一種「戲說」性的解釋。《梁山伯與祝英台》中「十八相送」一折戲中,祝向梁反復借景喻情,暗送秋波,幾次三番向梁表露求愛之情,可梁竟傻乎乎的無動於衷。這是劇作者的藝術手法,故意為後來的悲劇所作的鋪墊和伏筆。上海人口中的梁山伯與「兩三八」諧音,這三個數相加是十三,譏諷梁山伯是「十三點」、「儂真是梁山伯,伊主動對儂有意思,儂還格能戇搭搭!」
其它:
據1922年般《上海指南,滬蘇方言紀要》中釋痴字共十三畫,故滬人以「十三點」隱指痴顯然這一解釋比較符合。由於「十三點」來自「痴」的十三筆,以後又派生出許多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詞,如「B拆開」、「電話聽筒」(舊電話聽筒中設13個小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