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香港電影英語譯名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電影英語譯名

發布時間: 2023-03-17 12:54:35

A. 英語中的四大天王是什麼意思

英語單詞之四大天王如下:

1、honorificabilitudinitatibusv該單詞含27個字母。

出現在莎士比亞《Love』s Labor』s Lost》里,意思是「不勝光榮」。

瓦解單詞:

honor(榮譽);

fic-(做,製造);

abilitu=ability(能力);

dinita=donate(捐贈);

tibus=tribute(貢品,禮物)。輪賀

字面意思:把你的能力作為貢品捐贈出來做好事。

2、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v該單詞含28個字母。

根據范克和華格若爾斯編的《英語新標准辭》裡面的解釋,它的意思是「反對教會與國家分裂學說」。曾被英國首相格來斯頓(WilliamGladstone1809-1898)引述過一次。

瓦解單詞:

anti-(以前,相反);

dis-(否定);

establish(建立、創立) ;

mentarian=ment+ ar + ian(全是名詞後綴);

ism(主義,學說)。

字面意思:反對廢除已經建立的學說。

3、 該單詞含29個字母。

《牛津英文辭典》里就有這個單詞,意思是「把某事物的價值加以抹殺的行為或習慣」。

瓦解單詞:

flocc=flag(旗幟,飄揚);

in(否定);

auc=aug(增加);

nihil=nill=none(消滅);

pip=peep(偷看,出現);

fic-(詞根「做,製造」);

ation(名詞後綴)。

字面意思:不讓飄揚和增加而消滅使其被做出來的行為。

4、

中文意思:硅酸鹽沉著病(礦工易得此症)

瓦解單詞:

pneumono- (pneumonia肺炎);

ultra- (beyond)vmicro (very small)vscopic- (scope視野);

silico- (silicon硅);

olcano (Volcan火神伏爾干);

coni- (of st塵土)。

osis-(of a disease)。

字面意思:肺病由非常細微的可見於火山口的硅土塵土的吸入造成。

(1)香港電影英語譯名擴展閱讀

四大天王(梵文:चतुर्महाराज,Caturmahārājakayikas),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俗稱「四大金剛」。

四大天王為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據佛教經典,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各住一山各護一天下(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故又稱護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

他們的神像通常分列在凈土宗禪宗佛寺的第一重殿兩側,因此又稱天王殿。

在中國古代明清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中,四大天王被稱為「魔家四將」,死後才封為四大天王,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魔禮海、西方廣目天王魔禮壽、南方增長天王魔禮青、北方多聞天王魔禮紅。

他們原是鎮守在商紂的四名大將,曾乃聞太師手下的佳夢關總兵,又稱魔家四兄弟,伐紂大戰中,和西周的闡教門人比武鬥法,四人戰死後入封神榜,被姜子牙敕封為天庭正神,成為四方天門的四位護法神將,被世人尊為「護世四天王」。

負責司掌人間的風調雨順,同時也是東西南北四方的佛教守護神,特徵是隨身攜帶著一件特殊的法器,以廣大無邊的法力永鎮敏賣天界之臘拿派門。

B. 電影譯名的重要性:《肖申克救贖》等電影,在港台還有什麼譯名

內地的譯名多偏向於英文直譯,而香港譯名則比較市井化,並且常常會採用粵語方言,台灣譯名則會直接點出影片生題。 1、LadyBird,香港|不得鳥小姐/台灣|淑女鳥2、The Shape of Water,香港|忘形水/台灣| 水底情深3、Three Billboards OutsideEbbing, Missouri香港|廣告牌殺人事件/台灣|意外4、Call Me by Your Name台灣|以你的名字呼喚我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救贖)香港|月黑高飛:/台灣|刺激1995

情/台灣|熟男型不型9、3Idiots(三傻大鬧寶萊塢) 香港|作死不離3兄弟/台灣|三個傻瓜10、What'sYourNumber?(床伴逐個數)香港| 翻兜有情郎/台灣|先生你哪位 ?11、 Horrible Bosses(惡老闆)香港|邊個波士唔抵死?/台灣|老闆不是人.12、Love&OtherDrug(愛情與靈葯)香港|愛情戀上癮/台灣|愛情葯不葯13、Zookeeper(動物園看守) 香港|精裝群獸追女仔/台灣|全民情獸。還又很多,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一下哦~

C. 《變形金剛》翻譯「汽車人」被吐槽俗氣,港台電影譯名才更奇葩呢

本文首發於:深圳文藝復興(微信公眾號ID:sz_wyfx)

吐槽前,先說優點:作為一個太平洋吹來的風都是五千年文化味兒的省份,台灣人起的電影譯名,時有神來之筆,我最為激賞的就是 《一樹梨花壓海棠》

典故取自蘇軾調侃好友張先的詩句,這位張先生娶了比自己年輕了一個花甲的小妾,得意地跟蘇軾炫耀,於是蘇軾就懟了回去:「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污得漂亮)

【台灣電影譯名槽點之一: 快來猜我呀】

不過,似這般的妙名,看起來只是妙手偶得之,更多的台灣電影譯名,就跟起著玩兒似得,隨便得叫你跟猜燈謎似得,別想從名字一眼看出來這片子要演啥。

比如,今年奧斯卡大贏家《LA LA LAND》,大陸譯名 《愛樂之城》 ,港譯叫 《星聲夢里人》, 台譯叫 《樂來越愛你》

三個名字,大陸的雖然中規中矩,但算是最好的了。

人家英文原名 「LA LA」 當中語帶雙關,除了音符LA還含了個LA城市名,只有大陸譯名還原出了這個意思,港譯還算有心借了個諧音, 「星聲」二字 在粵語里同音,也算是還原了「LALA」這個梗,後邊 「夢里人」 也是點題了。

不過台譯呢?這是啥? 《樂來越愛你》 雖說也借了個諧音,BUT這個名字隨便安在哪個愛情歌舞片都行吧?你起得這么隨便,發行公司是怎麼通過的?

同樣是今年大熱片, 《血戰鋼鋸嶺》 是大陸譯名,台灣叫 《鋼鐵英雄》, 香港直接叫 《鋼鋸嶺》

告訴我,看見《鋼鐵英雄》是不是覺著《鋼鐵俠》出同人了?

來伙計們,往上看一眼這個台灣的《鋼鐵英雄》海報,上頭不是寫「 《英雄本色》導演最新巨作」 嘛!我要提醒你們,這個「英雄本色」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 吳宇森的「英雄本色 ——

台灣影史的《英雄本色》是這個,全名賊長: 《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臣妾真是萬萬沒想到啊!這不是梅爾吉布森的《勇敢的心》嗎!

再來一個「隨便他媽給隨便開門」的案例, 《刺激1995 《刺激1998》 ,是不是讓你覺得這是同一個系列的上下集?

但是,臣妾猜錯了啊!

《刺激1995》竟然是我們大陸譯名 《肖申克的救贖》 !港譯叫《月黑高飛》。而《刺激1998》是我們大陸譯名的 《重返伊甸園》 ,據說台灣發行方只因為這個電影也有牢獄情節就隨了《刺激1995》,做了人家八竿子打不著的續集。

之所以他們都喜歡叫「刺激XXOO」的原因,是因為之前台灣引進了一部保羅紐曼的電影《 The Sting 》,我們大陸翻譯成 《騙中騙》 ,而台灣譯名叫 《刺激》 ,而《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被台灣ER起名為《刺激1995》正是因為覺得跟《刺激》一樣,都是高智商復仇~~~~所以這仨片子硬是被台灣發行方湊成了三部曲。

厲害了,我的灣!

【台灣電影譯名槽點之二: 你個小清新】

相比 大陸的直白樸實 香港的簡單粗暴 ,台灣大多數的電影譯名懷揣一顆小清新之心,然而往往注重情緒而失於准確。

比如《Malèna》,大陸翻譯最好——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港譯還是簡單粗暴 《瑪蓮娜》, 台譯是 《真愛伴我行》 ,EXCUSE ME?八點檔鄉土劇嗎?

再比如西班牙黑色喜劇《Relatos salvajes》,大陸翻譯 《蠻荒故事》 ,還是最好。港譯 《無定向喪心病狂》 也好,有幾分CULT片味道。而台譯是: 《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 ~~~整個劇組都是處女座嗎?

有時候小清新的勁兒上來了,硬是不好好說話,明明言簡意賅的名字,非要怎麼拗口怎麼來。

《廊橋遺夢》→台譯《麥迪遜之橋》。

《五十度灰》→台譯《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卡羅爾》→台譯《因為愛你》。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台譯《貧民百萬富翁》。

《美國麗人》→台譯《美國心玫瑰情》。

《國王的演講》→台譯《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雲上的日子》→台譯《雲端上的情與欲》。

《一天》→台譯《真愛挑日子》 (真不會起名字)。

其實能把大陸取名 《史密斯夫婦》 翻譯成 《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的香港人,小清新起來還是相當不錯的。

比如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大陸和台灣統一了名字,而港譯名叫做 《畫意私情》

再比如 《悲慘世界》 ,大陸和台灣又統一了,而香港取名 《孤星淚》 ,多有畫面感啊!

還有 《音樂之聲》 ,台版翻譯 《真善美》 (公益片?),港版最妙: 《仙樂飄飄處處聞》

《心是孤獨的獵手》 ,港版也妙: 《天涯何處覓知心》。

《殺手裡昂》 ,台版 《終極追殺令》 (太對付了),港版絕了: 《這個殺手不太冷》

簡單粗暴 而言,台灣人有時候跟香港也不遑多讓的。比如《霸王別姬》,台灣版竟然多了一行副標題: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不過,《霸王別姬》的英文譯名更奇葩:《別了,我的妾》。

其實,類似翻譯弄巧成拙搞成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系列 的台灣電影譯名還有很多,比如:

《Inception》 陸譯 《盜夢空間》→ 港譯 《潛行凶間》 台譯《 全面啟動》 (弄啥嘞?)

《No Country for Old Men》→陸譯 《老無所依》 → 港譯 《2百萬奪命奇案》 (這個爛的我也無法偏心了)→台譯 《險路勿近》 (鬼片?)。

《The Hurt Locker》→ 陸譯 《拆彈部隊》 → 港譯 《拆彈雄心》 (雄心系列也是HK特產) 台譯 《危機倒數》 (懵逼臉)。

《Crash》→陸譯 《撞車》→ 港譯 《撞車》 →台譯 《沖擊效應》 (不想評了)。

《Million Dollar Baby》→陸譯 《百萬美元寶貝》→台譯《登峰造擊》( 造起來baby)。

翻譯講求「信達雅」,雖然大部分大陸電影譯名都太追求信和達了,不夠雅,可一部分台灣電影的譯名太晦暗模糊了,根本就不想讓觀眾產生一見片名就購票的沖動,走性冷淡風是嗎?

【台灣電影譯名槽點之三: 神鬼你全家】

台灣人喜歡 「神鬼」 ,什麼電影都要「神鬼」,可大部分神鬼根本就是神鬼你妹,跟GOD和GHOST沒有一毛錢關系,比如 《荒野獵人》 ,他們硬要翻譯成 《神鬼獵人》

據不完全統計,以下片子均屬於強行被台灣譯名捆綁而成的 「神鬼家族 」——

而且台灣人這個神鬼系列吧,讓人摸不透起名者的腦迴路,你說這名是玄幻靈異題材專用呢,但連 美版《無間道》 ,甚至都被翻譯成 《神鬼無間》 ,這我就看不懂了!

講真啊,台灣發行方是不是有一批小李黑粉?他的三部作品《盜夢空間》、《荒野獵人》和美版《無間道》,接連遭遇翻譯毒手,好氣哦!

類似「神鬼」系列的,台灣人還有 「專人專名」系列 的電影譯名,比如施瓦辛格專用的是「魔鬼系列」。

但有時候, 史泰龍以及史蒂夫西格的電影也被台灣人用「魔鬼」系列冠名,大概因為他們同為肌肉男吧! 下圖中施瓦辛格的 「魔鬼」系列 ,就混進了 史泰龍的《魔鬼專家》史蒂夫西格的《魔鬼戰將》

不過這不是台灣專利, 大陸也有 專人專用的片名,比如 傑森斯坦森專用的是「玩命」系列 ,《玩命追蹤》、《玩命快遞》,還有 連姆尼森的「營救」系列。

前段時間,聽說台灣電視台吐槽大陸的《變形金剛》汽車人名字翻譯很「俗氣」,於是,有人做了一張對比圖:那就比比看啊!

虧他們好意思吐槽,「歐特八族」真的有比「汽車人」洋氣嗎?「無鐵鐵牛」敢說自己比「擎天柱」洋氣?我的大黃蜂都笑了。

在起名方面,兩岸三地明明就是半斤八兩。

台灣人喜歡「神鬼」,大陸人喜歡「總動員」,香港人喜歡「追緝令」。

這些年,也鬧了不少「茶葉蛋」事件,台灣說大陸把阿湯哥的 《TOP GUN》 翻譯成 《好大一把槍》 ,而我們反過來說我們明明叫 《壯志凌雲》 ,你們台灣省才是《好大一把槍》。

可憐的阿湯哥,他還不知道自己在這個互相吐槽的梗里邊,變身成島國動作片的男主了。

最後,我知道有人要提這個,我自己來——

悲哀的是,港台電影的譯名會鬧笑話,可我們引進的電影連內容都在鬧笑話。比如,刪減了14分鍾還要在電影院搞分級的《金剛狼3》。

我無話可說。

D. 外國影片名,大陸,香港,台灣翻譯不同,你更喜歡哪個理由

大陸啊,大陸的最具有權威性,也更官方,很正式。
例如: 美國電影,台灣翻譯《刺激1995》
大陸翻譯《肖申克的救贖》
變形金剛裡面的主角,台灣翻譯「無敵鐵牛」 大陸翻譯「擎天柱」 你自己品!望採納!

E. 這些華語經典電影,名字翻譯成英文後連親媽都不認識了

電影,是無國界的。但是好的電影還需配上好的翻譯,方能讓不同語言的觀眾更好的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本意。這其中,電影名字的翻譯,便是首要考慮的。

以前,曾有過英文電影翻譯成中文,結果同一部電影在大陸、香港、台灣分別被翻譯成了不同的名字,比如大名鼎鼎的《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在大陸被翻譯成《肖申克的救贖》,在台灣被翻譯成《刺激1995》,而在香港則被翻譯成了《月黑高飛》,大家覺得哪個名字更能體現電影的本意呢?

下面這些華語經典電影,想必大家都看過,但是它們的英文名,恐怕各位是不知所以然了。

1.《霸王別姬》

英文名:《Farewell My Concubine》

英文名字直譯:再見了,我的小老婆

2.《回家過年》

英文名:《Seventeen Years》

英文名字直譯:十七年

3.《東邪西毒》

英文名:《Ashes of Time》

英文名字直譯:時間的灰燼 ,這個譯名意味深長,無論你是東邪還是西毒,武功再高還不是最後都成了時間的灰燼?

4.《水滸傳》

英文名:《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

英文名字直譯:四海之內皆兄弟:豹子的血

5.《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英文名:《Chinese Odyssey 1: Pandor's Box》

英文名字直譯:中國的奧德賽1:潘多拉寶盒 (這個絕對是入鄉隨俗了,不過好象都挨不上邊吶~)

6.《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英文名:《Chinese Odyssey 2: Cinderella》

英文名字直譯:中國的奧德賽1:辛德瑞拉 (至尊寶成了孫悟空,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天才啊!)

7.《烈火金剛》

英文名:《Steel Meets Fire》

英文名字直譯:鋼遇上了火 ,這翻譯水平,秋明君不敢恭維。

8.《劉三姐》

英文名:《Third Sister Liu》

英文名字直譯:第三個姐姐劉 (典型的不動腦筋)

9.《花樣年華》

英文名:《In the Mood for Love》

英文名字直譯:在愛的情緒中 (《花樣年華》,這個確實不好翻譯,英文名只能取相近意思的了)

10.《人鬼情》

英文名:《Woman-Demon-Human》

英文名字直譯:女人-惡魔-人類 (這個英文名也不能反映原名的意境。)

11.《國產007》

英文名:《From Beijing with Love》

英文名字直譯:從北京帶著愛 (有點莫名其妙的英文名,叫Made in China:007不是更好嗎?)

12.《紅樓夢》

英文名:《Flirting Scholar》

英文名字直譯:正在調情的學者 (這英文名略有才。)

13.《鹿鼎記》

英文名:《Royal Tramp》

英文名字直譯:皇家流浪漢 (鹿鼎記這種中文名字,註定是找不到英文名的,故只能根據電視的主題起一個切合的。不過,為什麼不譯成「皇家馬德里」?)

14.《海上花》

英文名:《Flowers of Shanghai》

英文名字直譯:上海之花 (海上就是上海的意思?)

15.《英雄本色》

英文名:《A Better Tomorrow》

英文名字直譯:明天會更好 (「玉山白雪飄零,燃燒少年的心」 ,起這么個英文名,有可能是電影的結局太過悲劇,所以期待明天更好?)

16.《神鵰俠侶》

英文名:《Saviour of the Soul》

英文名字直譯:靈魂的救星 (金庸要哭暈在廁所)

17.《三國演義》

英文名:《Romatic of Three Kingdoms》

英文名字直譯:三個王國的羅曼史 (三國打的死去活來,還羅曼史?羅曼史的是劉關張吧?)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

本文由@秋名山司機原創發布,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號。

沒時間解釋了,快上車!

F. 10大令人驚艷的外語電影譯名,總有一個戳中你

早就想寫這一篇關於外國電影名經典翻譯的文章了。優秀的翻譯之於原文及影片,就好像蔥花之於蔥油潑面那麼重要。你還別說,文字的魅力對人的影響就是那麼大,同一個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收獲的結果就可能天差地別。同理,電影的名字是影片劇情的概括與升華,起得不好,票房慘敗顆粒無收也是有的。以下片名翻譯按優秀程度遞減排列,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見,不服……憋著。

1. 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 , 1940 年)

這是我心目中永遠的No.1,迄今為止,我再未見過比它更經典、更貼切的片名翻譯了!我第一次看《魂斷藍橋》是中央台的譯製片,當時不知道其英文名,看過影片後,覺得片名也就是恰如其分。後來得知原名是Waterloo Bridge,我立刻被驚艷到了!

首先,如果譯為《滑鐵盧橋》,從翻譯角度看,當然沒有錯,但會讓人以為這是一部戰爭片或關於拿破崙的歷史人物傳記,影院絕對會失去一大部分女性觀眾和情侶檔;在中國,這部在西方大放異彩的片子也很有可能夭折,而不會成為傳頌已久的愛情經典片。

其次,這個Bridge為什麼是藍橋而不是其他橋呢?藍橋取自於陝西民間傳說「藍橋相會」,講的是唐代秀才裴航沖破世俗偏見,不顧門第高低,不同流俗,執著追求績麻姑娘雲英(後來發現是仙女),通過不懈努力最終與之結成百年之好的故事。同樣是不門當戶對的愛情,藍橋相會以喜劇收尾,而影片中則以女主角在滑鐵盧橋上與列車相撞自殺身亡結束——魂斷藍橋,再貼切不過了。

最後,如果你講白話或者粵語,你就會知道,「魂斷藍」三個字的白話或粵語讀音與Waterloo的英文發音相近——這就是白話版的音譯啊,而且與劇情結合得如此渾然天成、天衣無縫!再沒有哪部電影名的翻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了。每次看到,我都想把膝蓋獻給那位不知名的譯者,為Ta的智慧與文采,以及對我持續而長久的啟迪和影響。

2. 她比煙花寂寞( Hilary and Jackie , 1998 年)

我知道這部影片完全是因為師太(亦舒)的同名小說《她比煙花寂寞》,應該說,電影片名借用了小說的名字,因為小說在1996年已經出版。片名已經完全脫離英文原名,純粹是電影主題的濃縮升華,然而十分准確,直擊靈魂。光看名字,就能猜出說的大概是什麼樣的故事,看影片前大約會准備好紙巾。

師太的小說寫的是一個電影明星生前燦爛輝煌,身後卻寂寞無比,去世時候連遺產都沒人接收;而她畢生所願不過是像普通人那樣結婚生子吵鬧而庸俗的過完一生。這個平凡無奇的心願,終究沒能實現。就像煙花,綻放時璀璨奪目,背後卻是無邊的黑與寂寞。電影與之同名,其實很有道理。主人公同樣是煙花般絢爛的一生,同樣生前風光無限,對愛卻始終求而不得。求而不得,人生至苦。

影片的其他譯名有狂戀大提琴、中斷的琴聲、希拉里和傑基、希拉莉和積琪琳。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些譯名不算錯,但都不如煙花那樣意味雋永,餘音繞梁。

3. 蝴蝶夢( Rebecca , 1940 年)

《蝴蝶夢》原名《呂蓓卡》,呂蓓卡是影片中實質性的女主角——盡管一開篇她已然是個死人,但音容宛在,庄園里處處都是她的印跡。她的幽靈通過死忠女管家繼續控制著她的家、她的丈夫以及新任女主人,直至一切毀滅。對於新來的女主人,這段經歷就像一場斑斕而陰森的夢,醒來之後,只余追憶。

翻譯成蝴蝶夢當然比呂蓓卡更有魅力。對於初次接觸的觀眾而言,呂蓓卡只是一個女性的名字,除此之外,我們一無所知,且沒有浮想聯翩的慾望。蝴蝶夢,就算你不知道「庄生曉夢迷蝴蝶」,光從字面也能模糊的體驗到諸如凄美、幻滅、遺憾之類的感覺。這三個字的組合,於我而言,有著不可描述的、令人著迷的魔力。

4. 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 , 1991 年)

女性冒險片,這是我看到片名《末路狂花》的第一印象。影片講的是兩名在生活中循規蹈矩的失意女性——塞爾瑪與路易絲,周圍的男性沒一個好東西。某天,她們決定暫時擺脫平庸的現實,開車上路散心卻意外殺人,此後一發不可收拾,搶劫、恐嚇、射擊、飆車,從家庭主婦和餐廳女招待變成比男人更彪悍的存在。她們沖破藩籬、奔向自由的旅程,最終在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懸崖上戛然而止。塞爾瑪和路易絲以年華、以生命為價,給予這個男權社會最後有力的一擊和嘲諷。

末路狂花,言簡意賅,暗含人物和結局,透著一往無前的孤勇和寧死不回的決絕。相比之下,「塞爾瑪與路易斯」、「上錯驚魂路」之類的譯名,不是平淡就是膚淺,簡直弱爆了。

5. 春風化雨( Dead Poets Society , 1989 年)

其實我很想把春風化雨排在第四,但因為末路狂花結尾太令人心痛和震撼,以至於覺得片名都帶著血色(果然是誰慘誰勝出么……),所以忍痛讓春風排在第五。Dead Poets Society原來譯為「死亡詩社」,乍一看我還以為是我最心水的懸疑恐怖片,看了之後才知道講的是一個老師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幫助禁錮在傳統守舊教條框框內的學生們解放思想、領悟自由與生命真諦的故事(裡面將將18歲的伊桑·霍克真是帥到憂傷)。

一直以來,外語片名的翻譯大部分都是大陸勝出(至少在以前是如此),香港譯名總是帶著濃厚的市井或江湖味,台灣的翻譯多是流於艷俗。然而在本片,台灣譯的「春風化雨」遠勝其他兩地,栩栩如生的提煉了影片主題和主角形象。對比香港譯為「暴雨驕陽」,還有「壯志驕陽」,港真,不知道是什麼鬼!

6. 綠野仙蹤( The Wizard of OZ , 1939 年)

這個奇幻故事稱得上家喻戶曉,很少有人不知道的。當年我看這個故事時還不懂英文呢,書名被譯為《奧茲國國王》,非常符合小孩子的審美情趣——小時候,大家不都愛聽王子公主國王王後之流的故事么。後來上大學,才看到書的電影版,立刻被「綠野仙蹤」這個名字秒到了。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被這個充滿美麗夢幻氣息的名字所吸引——這更像屬於大人的童話。綠野茫茫,仙蹤渺渺,帶著一絲中國特有的古典神話的飄逸,與西方的活潑明麗相得益彰,令人感覺深刻而鮮明。

其他譯名有「奧茲國歷險記」,也蠻恰當,就是少了點令人遐想的餘地。

7. 翠提春曉( The Great Waltz , 1938 年)

其實我對這類影片興趣不大。如果打出的片名是「偉大的圓舞曲」,我大概不會去看。但是,譯成「翠提春曉」,就太漂亮了!片名畫面感超強,尤其當我看到影片中長畫卷般的仙境景色時更覺得這四個字美麗:

·維也納森林中,天色將明,晨曦初露,滿目蒼翠,霞光透過枝葉射進密林,馬蹄聲敲著路面,發出優美、緩慢的「得、得、得」三拍節奏。

·朦朧晨霧中,羊群緩緩走過草地,牧羊人在牧笛上吹奏出樸素單純而又悠揚舒緩的音調。

·維也納河畔,作曲家施特勞斯所愛之人不忍破壞其家庭獨自乘船離開,輪船遠去,倩影消失在遠方,施特勞斯煢煢孑立,而粼粼碧波的岸邊是一對對幸福的情侶。

說實話,這種有婦之夫才子與紅顏才女相識恨晚相戀,原配欲大度退出成全,然而才(小)女(三)良心發現,浪(渣)子(男)回歸家庭的故事——如果不是有那麼多流芳百世的作品加持,也就是碗狗血——當然,本片的碗比較華麗。

盡管如此,我仍幸慶因為片名而去觀影——那首《當我們年輕時》,猝不及防就讓當時的我遭到了一萬點的心靈暴擊:當我們還年輕,在美妙的五月早晨,你曾說:你愛我,當我們還年輕。

五月的早晨,像朝露、像夕陽、像最珍貴的青春,美好卻易逝,唯有愛可以永不磨滅。

8. 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 1940 年)

說來慚愧,直到上高中我才拜讀了赫赫有名的《飄》,上大學才看到根據書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一般來說,如果先讀了原著,後面再看根據其拍出的電影或電視劇,總會覺得後者不如前者——文字留給讀者的腦補空間遠遠超過具體的影像。你在看書時,你的腦海里會形成你所希望的書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書里描述的一切細節,也會帶有你根深蒂固的個人風格。但是《亂世佳人》完全沒有輸給原作,因為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正是我心目中的郝思嘉和白瑞特,尤其是費雯·麗的眼睛和氣質,和書里描寫的一模一樣:「帽上長長的翠綠色飄帶映襯著她那亮綠靈動的雙眸……她是降落人間的精靈——純潔又邪惡的迷人精靈。」這大概得歸因於演員超群的演技。

Gone with the wind的中文書名譯為《飄》,電影名譯為《亂世佳人》,都非常棒。書是經典名著,書名要言簡意賅,又要具備意味深長、耐人尋味的特點。一個「飄」字道盡了英文原名和書的精髓。在大型戰爭面前,個人的命運就如同被風刮下的落葉,背井離鄉,流落四方,但最終會回到堅實的大地上。影片要賣座,就得盡可能吸引不同口味的觀眾,雅俗共賞。在艷俗的「佳人」前面放個「亂世」,立刻有了沉重和悲壯感,並且也概括了影片主要內容,真是極好的(甄嬛附體…)。相比之下,直譯為《隨風而逝》就顯得中庸且不知所雲了。

9. 廊橋遺夢( 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 , 1994 年)

The Bridge ofMadison County譯為「廊橋遺夢」充分體現了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開始,我也不知道為啥將「麥迪遜橋」翻譯成「廊橋」,直到我看到影片中的橋——有頂的橋,可不就是中國的廊橋么——有房檐的橋。當然,麥迪遜的橋要比咱們精雕細刻的廊橋遜多了。「遺夢」用來形容纏綿悱惻而不能圓滿的愛情再合適不過了。廊橋與遺夢的組合絕不僅是故事發生之地與故事結局的簡單概括,它所包含的深意.....你懂的。

10. 人鬼情未了( Ghost , 1990 年)

與前面神作相比,其實《人鬼情未了》這個翻譯並不是那麼出彩,但是奈何隊友太坑爹啊——其他的譯名有《幽靈》以及《把妹把到鬼》——差點讓我笑出八塊腹肌。尤其是想到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凄美深情的人鬼愛情時,配上這么個二貨的片名,真是很有反差萌啊~~

其他的佳作還有 風月俏佳人( PrettyWoman )、聞香識女人( Scentof a Woman )、月色撩人( Moonstruck )、深閨疑雲( Suspicion )、壯志凌雲( Top Gum )、出水芙蓉( Bath Beauty )、紅菱艷( The Red Shoes )等 。但於我而言,感觸都沒有前10個那麼多,就不寫啦。

這些影片最新的,距今也快有20年,感覺那時的翻譯者對作品不止於「准確」這一標准,他們把電影吃透,力求做到信、達、雅,帶給觀眾藝術般的體驗。如今不知是我看電影看少了,還是翻譯水準下降,總之,再沒有見過令我眼前一亮且怦然心動的片名了(惆悵臉)。

G. 你最想吐槽的電影譯名是哪部

你沒見過那些辣眼睛的電影譯名

1、《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港譯《月黑高飛》,湊合吧。

台譯《刺激1995》

你們還知道哪些奇葩的電影譯名

H. 這些電影譯名很巧妙

經典影片《人鬼情未了》應該算一個吧,外文名《Ghost》,其它譯名有《第六感生死戀 》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幽靈》顯得太直白,感覺都不如中文名《人鬼情未了》,既概括了劇情,也很含蓄,還很像一句五言詩。

《風月俏佳人》外文名Pretty Woman,其它譯名有《麻雀變鳳凰》、《漂亮女人》也算合理,但《風月俏佳人》中「風月」二字太傳神,點名了女主身份,「俏佳人」也是Pretty Woman的意思,也是輪鬧詩一樣的名子,經典。

《聞香識女人》外文名Scent of a Woman,其它譯名有《女人香》(台灣譯名)/ 《女人的芳香》(香港譯名)都比較直接,聞香識女人卻詩意盎然,一個「聞」字,動感十足,同時《聞香識女人》也是影史聞名的「標題黨」,名子聽起來很香艷,其實講的是兩個男人情深如父子的故事。

《緣分天註定》,外文名Serendipity,其它譯名有《美國情緣》、《情有獨鍾》、《飛來好運》等,只有緣分天註定翻譯出了Serendipity「告閉機緣巧合」的意思。

這幾部臘友罩電影不但譯名巧妙,電影本身也很經典,值得一看。

I. 為什麼港台的好萊塢電影譯名那麼俗氣

我覺得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港台口音原因,而且英語翻譯成中文,港台那邊一是考慮口音還有就是根據電影本身內容和考慮英文語義語境和中文差異來翻譯。


1.The King』s Speech

3.我覺得最主要原因還是港台需要觀眾買票,所以有時候會把電影翻譯成讓觀眾一看就能想到哪個有名的誰,最後就會感興趣買票進場。


以前我看電影的時候還覺得大陸這邊翻譯怪,直到我後來看到港台的,我就會覺得大陸這邊看的順眼多了。

J. 求一些(著名或新的)國外電影大陸譯名,和香港譯名。中國電影國外譯名

Le Fabuleux Destin d』 Amelie Poulain
台灣翻譯: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香港翻譯: 天使愛美麗
註解:看過本片的都知道,台灣譯名符合電影主旨。
香港譯名聽起來像月光美少女般,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American Pie 2
台灣翻譯: 美國派2
香港翻譯: 美國處男2
註解: 照字面翻就好了嘛!搞不懂香港人干麻老喜歡把片名弄得像三級
片。
Don』t Say a Word
台灣翻譯: 沉默生機
香港翻譯: 贖命密碼
註解:台灣譯名符合原片名,也點出了電影劇情。
香港片名只照電影劇情取,俗且有廟街古惑仔血拚的味道。
Get Carter
台灣翻譯: 大開殺戒
香港翻譯: 義膽流氓
註解:兩邊都翻得不太好。不過為親弟弟報仇,跟義膽和流氓沒啥關系
吧?
似乎香港片名都要跟義膽、豪氣、勇猛、戰警、流氓之類扯上關系
才有賣點。
Kiss of the Dragon
台灣翻譯: 龍之吻
香港翻譯: 猛龍戰警
註解: 看吧!猛~龍~戰警~多符合香港片名要求的聳又有力啊!
Legally Blonde
台灣翻譯: 金法尤物
香港翻譯: 律政可人兒
大陸翻譯: 律政俏佳人
註解:天啊!台灣的翻譯真是太好了,
四字成語就翻譯出本片精髓
香港人沒讀過書
Moulin Rouge
台灣翻譯: 紅磨坊
香港翻譯: 情陷紅磨坊
註解: 香港人果然厲害!多加了情陷兩個字,立刻就有三級片的感覺!
The One
台灣翻譯: 救世主
香港翻譯: 最後一強
註解:愛死了香港譯名!笑到從椅子滾到地板上。
該照片名翻譯時不譯,現在卻翻了個莫名其妙的最後一強…
Original Sin
台灣翻譯: 枕邊陷阱
香港翻譯: 激情叛侶
大陸翻譯: 原罪
註解:兩邊翻得都有點聳。
不過香港人還是不出那套,一定得用激情叛侶這種三級片名才甘
心。
The Others
台灣翻譯: 神鬼第六感
香港翻譯: 不速之嚇
註解:沒什麼好說!兩邊都翻得很爛!
不過由此可以看出香港人還是別用成語比較好。
A Kinghts Tale
台灣翻譯: 騎士風雲錄
香港翻譯: 狂野武士
註解: 沒什麼好比的,台灣翻得比較好。
Along Came a Spider
台灣翻譯: 全面追緝令
香港翻譯: 血網追凶
註解:香港翻得比較好,符合片名與劇情,改成血網緝兇似乎更佳。台灣
翻得很老。
Americas Sweethearts
台灣翻譯: 美國甜心
香港翻譯: 甜心人
註解: 不用說都知道哪邊翻譯得好了吧!香港的譯名讓我頭好痛…
Billy Elliot
台灣翻譯: 舞動人生
香港翻譯: 跳出我天地
大陸翻譯: 我為芭蕾狂
註解:天啊!救人喔!相較之下台灣翻得實在太棒了!
建議舒琪晚年拍回憶錄時取名「脫出我天地」,贊!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台灣翻譯: 戰地情人
香港翻譯: 火線有情天
大陸翻譯: 考萊利上尉的曼陀林
註解: 兩邊翻得一樣爛。
Cats & Dogs
台灣翻譯: 貓狗大戰
香港翻譯: 貓狗斗一番
註解: 香港乾脆翻成「貓狗來一發」算了!真是OOXX ------笑到翻
Dr. Dolittle 2
台灣翻譯: 怪醫杜立德2
香港翻譯: D老篤日記2
註解: 寫不下去了… !@#@#^#$&*^%*^&#$%#$@!
Driven
台灣翻譯: 生死極速
香港翻譯: 狂烈戰車
大陸翻譯: 生死時速
註解:台灣把賽車的速度感與危險翻譯得很好。
倒是香港在翻什麼啊?用狂烈這種聳字眼也就算了,還翻出個莫名
其妙的戰?
Dr. T & the Women
台灣翻譯: 浪漫醫生
香港翻譯: 醫盡女人心
註解: 台灣翻得已經頗糟了,沒想到香港還可以翻出這么可怕的三級片
名。
Enemy at the Gates
台灣翻譯: 大敵當前
香港翻譯: 敵對邊緣
大陸翻譯: 決戰中的較量/兵臨城下
註解: 香港翻得比較好,符合片名與劇情。
Evolution
台灣翻譯: 進化特區
香港翻譯: 地球再發育
大陸翻譯: 進化
註解: 香港譯名讓我想到台灣的廣告:我在呼吸~
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台灣翻譯: 玩命關頭
香港翻譯: 狂野時速
註解: 雖然有點不雅,不過香港是照片名直譯。孰優孰劣難以判定。
Final Fantasy : The Spirits Within
台灣翻譯: 太空戰士
香港翻譯: 太空戰士之滅絕光年
大陸翻譯: 最終幻想
註解: 香港譯名另一大恐怖偏好來羅!xxx之ooxx,聳又有力,耶!
The Grinch
台灣翻譯: 鬼靈精
香港翻譯: 聖誕怪傑
註解: 兩邊習慣用語不同,難以判定孰優孰劣。
Lucky Numbers
台灣翻譯: 內神外鬼
香港翻譯: 頭獎拍住搶
註解:台灣譯名好多了!香港譯名讓我懷疑他們是不是六合彩瘋昏了頭?
Planet of the Apes
台灣翻譯: 決戰猩球
香港翻譯: 猿人爭霸戰
大陸翻譯: 人猿星球
註解: 差不多…
The Princess Diaries
台灣翻譯: 麻雀變公主
香港翻譯: 走佬俏公主
註解: 天啊!救救我吧!香港這什麼爛翻譯啊!!還俏公主哩!
Rush Hour 2
台灣翻譯: 尖峰時刻2
香港翻譯: 火拚時速2
註解: 香港譯名仍舊無法脫離俗及黑社會的味道。
Save the Last Dance
台灣翻譯: 留住最後一支舞
香港翻譯: 舞動激情
註解: 台灣翻得好!香港老愛用激情這類字眼把片名搞得像三級片。
Tomb Raider
台灣翻譯: 古墓奇兵
香港翻譯: 盜墓者羅拉
大陸翻譯: 古墓麗影
註解: 哪邊翻得比較好?似乎台灣譯名比較雅緻些。
Almost Famous
台灣翻譯: 成名在望
香港翻譯: 不日成名
註解: 香港人似乎真得不太會用成語…
Bless the Child
台灣翻譯: 靈異總動員
香港翻譯: 生於某月某日
註解:台灣翻得很爛,香港翻得卻又口語到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總
之兩邊很糟!
Bounce
台灣翻譯: 當真愛來敲門
香港翻譯: 自製多情
註解: 兩邊翻得都很糟,完全沒翻出電影劇情精隨。
Cast Away
台灣翻譯: 浩劫重生
香港翻譯: 劫後重生
註解:兩邊翻得幾乎一樣。
原以為香港會用一貫的譯法翻成「湯姆漢克之魯賓遜漂流記」呢!
Chocolat
台灣翻譯: 濃情巧克力
香港翻譯: 情迷朱古力
註解:台灣翻得好太多了!
不過香港人也厲害!一加入情迷兩個字,立刻就有種聳到沒力的感
覺!
The Gift
台灣翻譯: 靈異大逆轉
香港翻譯: 驚魂眼
註解:香港翻得比台灣好多了。
實在受不了台灣老喜歡將這種靈異驚悚片翻譯成靈異xxx之類的爛片
名!
Meet The Parents
台灣翻譯: 門當父不對
香港翻譯: 非常外父揀女婿
註解:有沒有人能告訴我為何香港人可以翻出這么俗的譯名啊?
Mission Impossible 2
台灣翻譯: 不可能的任務2
香港翻譯: 職業特工隊2
大陸翻譯: 碟中諜2
註解: 香港譯名另一大經典!xx特工隊!真是聳到骨子裡去了!
Miss Congeniality
台灣翻譯: 麻辣女王
香港翻譯: 選美俏卧底
註解: 我…我看不下去了…俏卧底?救人喔!
The Mummy
台灣翻譯: 神鬼傳奇
香港翻譯: 盜墓迷城
大陸翻譯: 木乃伊
註解: 香港翻譯沒有點出劇情精隨,台灣翻譯太老套,兩邊都不好。
Nurse Betty
台灣翻譯: 真愛來找碴
香港翻譯: 急救愛情狂
大陸翻譯: 護士貝蒂
註解: 台灣跟香港都翻譯得莫名其妙…
Pay It Forward
台灣翻譯: 讓愛傳出去
香港翻譯: 拉闊愛的人
註解: 香港到底在翻什麼啊?實在是太恐怖了~
Proof of Life
台灣翻譯: 千驚萬險
香港翻譯: 生還元素
大陸翻譯: 生命的證據
註解: 兩邊都翻得怪怪的…
Remember the Titans
台灣翻譯: 沖鋒陷陣
香港翻譯: 熱血強人
註解: 香港翻得比較好,缺點是不夠雅緻。台灣翻譯跟電影劇情搭不起
來。
Shaft
台灣翻譯: 殺戮戰警
香港翻譯: 辣手刑警
註解: 似乎香港翻得比較好。殺戮戰警這種翻譯也未免太俗套了些。

Snatch
台灣翻譯:偷.拐.搶.騙
香港翻譯:邊個夠我姜
大陸翻譯:掠奪
註解:讓我死了吧!香港到底在翻什麼狗屁啊?
此片在香港的介紹也相當讓人吐血:「導演佳烈治繼《夠姜四小強》後又一風格獨特之作。」
編者註:《Lock,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港譯《夠姜四小強》
台灣譯作《根槍管》,大陸譯作《兩桿大煙槍》

導演:Guy Rltchie,就是麥當娜的老公,蓋.里奇

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
台灣翻譯: 重返榮耀
香港翻譯: 奪標奇緣
註解: 香港翻譯得也不錯,但是相較之下台灣翻譯較雅緻。
Traffic
台灣翻譯: 天人交戰
香港翻譯: 毒網
大陸翻譯: 販毒網路
註解: 香港直接照片名翻譯,台灣譯名較為文雅,孰優孰劣?

編者註:藍字部分為大陸譯名與港、台不同的,此外我們看到的影片多採用台灣譯名,也有一部片子同時存在港譯和台譯版本的情況。
大陸譯名多為直接字面意譯,如Snatch《掠奪》、Proof of Life《生命的證據》、Original Sin《原罪》、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考萊利上尉的曼陀林》等。這些採用直譯方法的影片多是通過中影公司或其他合法渠道引進國內的,在翻譯時為求准確簡單,一般採取直接意譯。雖然符合忠於原作的精神(王蕾MM欣賞的類型),但不免顯得過於呆板,缺乏藝術性。大陸盜版片多引用台灣譯名。
香港譯法實在不願多說,本來廣東話的語法就和普通話根本是兩碼事,一些方言詞語夾於譯名中,令人難以會意。加上片面追求吸引注意力的效果,譯名偏於庸俗。也缺少文化內涵,似譯者教育程度不夠。如Get Carter《義膽流氓》、The One《最後一強》、Lucky Numbers《頭獎拍住搶》、Pay It Forward《拉闊愛的人》等,實在是不知所雲。
台灣譯法比起香港的片面追求噱頭、嘩眾取寵,以及大陸的簡單化、字典化翻譯這兩個極端,顯得相對合理,既有對影片內容的扼要概括,又有對漢字的多重含義、多音多義的巧妙運用,既准確,又藝術,「達」、「雅「兼備,往往令人拍案叫絕,如Legally Blonde《金法尤物》、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鋼琴師》、Billy Elliot《舞動人生》,Meet The Parents譯作《門當父不對》,看過此片就會知道,這個名字翻譯的很感人。像《Snatch》一片,台灣翻譯:《偷.拐.搶.騙》,比起大陸的直翻《掠奪》和香港的《邊個夠我姜》(大意是:哪個有我牛B),真的好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