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自香港警匪電影 不是吧阿sir是什麼梗(表達不滿)
相信不少朋友最近都聽到過一句話,那就是——“不是吧阿sir”!經常看香港電影的影迷朋友對這句話應該不會感到陌生,這句話在香港電影尤其是警匪電影中經常出現。常常出現在被警察扣押住的嫌疑人口中。但是這句台詞在流行化以後又表達一種什麼意思呢?不是吧阿sir是什麼梗呢?
不是吧阿sir是什麼梗,出自香港影片
那麼,究竟不是吧阿sir是什麼梗呢?“不是吧阿sir”這是一句香港電視劇里常出現的台詞,sir是以前英國殖民時期,英國人對香港警察、老師等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的稱呼,直譯為“先生”,而香港人習慣稱呼人加個“阿”字。
表達厭煩不滿之情
在港劇里,經常有角色對警察等角色表達出不滿與無奈的感情,比如一個人騎車超速被警察攔了下來罰款,就會來一句港味兒十足的抱怨:“不是吧阿sir~”(潛台詞是:可不可以不要這么嚴格/你管的真寬啊等,滿滿透露出那種內心小埋怨又不敢講的心理)。
已成為網路用梗
現如今,"不是吧sir+…"的組合也逐漸變成了網路用語,如"不是吧sir,抽煙也犯法"、 "不是吧阿Sir,這都行"等形式。在不是吧阿sir,後面加一句自己想說的話,可以達到各種效果,主要用來表達一種不滿,當然也有玩梗的意思。 比如,體育老師:今天跑操場50圈。你內心:不是吧阿sir~
其他網路梗
時間管理大師: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周揚青和羅志祥分手事件,可謂是人盡皆知。在周揚青的爆料中,羅志祥能在約會多個不同的女生的同時不被正牌女友撞見、每夜4點睡覺長達9年不僅容顏未老每天依舊有大量空餘時間,其時間管理能力可以說是相當出色。因此網友將羅志祥戲稱為英雄聯盟當中最善於穿梭利用時間的英雄—— 時間管理大師。後來網友也用此詞語來形容那些善於管理自己時間的人。
總的來數,不是吧阿sir這句話表達了一種不滿埋怨和無奈,卻又礙於威嚴的壓迫不能宣之於口。大家通過體會以上用這句話造的句子也可以感受到這些情緒。這句話的流行也是因為人們對香港電影的喜愛和懷念,在不斷地翻看老香港電影中這句話慢慢走紅。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對於不是吧阿sir是什麼梗這個問題也有了答案。
2. 周星馳電影中有哪些大陸人不易看懂的梗
《賭俠》里,周星馳看到劉德華用巧克力切出4個A,不甘示弱地從吳孟達口袋裡掏出5根煙,並且直接說:「各位觀眾,五支煙」,讓人get不到笑點。但其實這是因為在粵語中,他們把黑桃A成為「煙士」,簡稱煙,所以周星馳其實是耍了個寶,變出了5個A,但因為語言的關系,很多大陸觀眾都沒看懂。
3. 香港電影中有很多特殊名詞,諸如:咖喱雞——女人留下的口紅印,大茶飯——黑幫大佬去打劫等等。
披——衣衫
橫角——褲
線超——眼鏡(黑超——墨鏡)
蛋——手錶
青——刀
狗——槍
擺橫——吸鴉片
啤灰——吸白粉(滅灰——戒白粉)
羊牯——非幫內人物
花腰——警察
條女——女朋友(條仔——男朋友)
柳記——獄警
馬夫——拉皮條的
老表——同門
灰斗——外國人
金手指——線人
老狀——律師
爆江——流血
受把——坐牢
大圈——廣州(現通指大陸)
開片——打架
文雀——扒手
上馬——開香堂
著草——跑路
祠堂——赤柱監獄
老芝——芝麻灣監獄
打八爪——蓋手印
流千張——假鈔
列印——佔有女孩子
爆馬欄——開房
起飛腳——反叛
入冊——入獄(出冊——出獄)
這只是黑幫的,看這個帖子吧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8773551029&z=816704299&pn=0&rn=30&lm=0&rs16=0&word=%CF%E3%B8%DB%B5%E7%D3%B0#8773551029
4. 沒看過電影,也聽說過這些「電影梗」
從
「我反對這門親事」
「這項目我王多魚投了」
「怎麼可以吃兔兔」
到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
「今晚全場消費,由趙公子買單」
「先生,這裡衣冠不整恕不招待」
衍生自各大電影中的「電影梗」已經遍布了我們的社交平台,無論是抖機靈的工具,還是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他都深刻地烙印在了我們的生活之中。
「一起爬山嗎」
「我還有機會嗎」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
在《隱秘的角落》熱播下,大家樂此不疲地從劇里獲取靈感,加以創造運用,引發一陣陣玩梗浪潮。
梗,是當下社交圈的通行證。知梗、懂梗,無疑會給生活增添很多樂趣。
而且,相比於慣從時下熱門作品演化而來的劇集、綜藝梗,不少電影梗則流傳自「老電影」,令人意外。經典作品歷經時間仍被網友翻來「把玩」,也從側面印證著內容本身穿越時間仍存的傳播力。「電影造梗」不問時代。
沒看過電影,也聽說過這些「電影梗」……
實際上,「梗」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比如古代流傳下來的典故、成語都是「梗」的一種。轉化到電影梗,在網路時代尚未興起時,觀眾便經常傳播一些 搞笑 幽默的電影段子,像周星馳電影,還有馮小剛早期的喜劇電影都是大家偏愛的對象,這都算是「梗」文化的一種。藉由日漸發達的社交網路,電影梗在今天也有了進一步的創造運用。
首先,在文字領域,常見於各社交平台的評論、彈幕、貼文等等,便存在著不少電影梗。這其中,周星馳或者說香港電影就佔有不小比重。
▲《大話西遊》劇照
比如《大話西遊》里妖怪口中的「我反對這門親事」,《精武門》里李小龍的那句「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破壞之王》中大師兄的經典台詞「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功夫》里小男孩的「放開那個女孩」,客串的馮小剛喊出的那句「還有誰」也成為 游戲 解說里的熱門梗,還有《逃學威龍》中周星馳的「我靠,躺著都中槍」,其實也是如今「躺槍」這一熱詞的來源。
《九品芝麻官》里徐錦江飾演的豹子頭在跟包龍星逛妓院時說的那句「我全都要」,坊間流傳是被虎撲網友所發掘,後來經過網友的層層改造,只要是出現紅白藍配黑黃灰的類似配色,都被定義理解為是同等意思。
國產電影同樣有案例存在。《西虹市首富》里的王多魚為了完成一個月花光十億的目標,盡情揮霍錢財,投資各種賠錢項目,善於發掘的網友們就用「我王多魚投了」評價嘲諷各種荒誕不賺錢的項目;《夏洛特煩惱》里,「馬冬什麼,什麼冬梅啊,馬什麼梅啊」-「行,大爺你先涼快吧」的 搞笑 對話中,由於「大爺」諧音「打野」,馬冬梅便被網友延伸為「打野、菜鳥」的意思,成功在 游戲 圈火了一把;還有《撒嬌女人最好命》中的「怎麼可以吃兔兔」也成為一時的網路熱梗。
▲抓到一個巧用「電影梗」的影視騙子
DC超級英雄「海王」,由於能夠和海洋生物交流的角色屬性,在引進片《海王》熱映時,被網友延伸定義為曖昧眾多的「中央空調」,即渣男。常見的非主流式文案如「本以為進了哥哥的魚塘,沒想到哥哥是個海王」等等。
看向短視頻,前幾年大火的「今晚全場消費都由趙公子買單」就是出自五百導演的《「大」人物》,趙公子便是包貝爾在影片中飾演的富二代趙泰一角;「老許,你要老婆不要」是出自1982年謝晉導演拍攝的《牧馬人》;「阿偉已經死了」、「你知道我這五年是怎麼過的嗎」是《掃毒》里張家輝的台詞;「我養你啊」則是周星馳《喜劇之王》中的台詞。
今年短視頻領域同樣掀起了幾波電影梗熱潮。比如《城南舊事》里林英子的那句「你是來拉*的吧」;《賭俠》里劉德華和賭場服務生的一場對話:「先生,這裡衣冠不整恕不招待。」-「怎樣才算整齊呢」-「起碼要打領帶」;「不是吧,阿sir 」也是香港電影中常見的話術;而最近頗有領銜新一代模仿熱潮勢力的「大威天龍」則是徐克執導的《青蛇》里的場景。
從電影中獲取相關台詞、情節靈感,進行重新演繹,再靈活運用於社交網路,成為廣泛流傳的幽默段子, 娛樂 為王時代,網友們前赴後繼地參與到創作、使用、分享過程中,達成獨屬於自我群體的默契感,造就一場場社交狂歡。這也是網友們沖浪的一大快樂源泉。
什麼樣的電影容易造「梗」?
或者是電影本身帶有的喜劇特色,或者是原本嚴肅認真的電影戲份,在網友的加工下,成功走紅的電影梗都增添了一份別有的「社交趣味」。當然,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有「梗」。那麼,什麼樣的電影會產「梗」呢?
「梗」,其實是「哏」字的誤用,延伸為笑點之意。所以從類型上看,一個個走紅的電影梗背後也多是從喜劇電影中找到的靈感。而香港電影之所以成為網友們發掘梗料的沃土,喜劇作品的力量同樣功不可沒。因而,電影梗走紅的本質還是幽默 搞笑 的段子屬性。
而《賭俠》《九品芝麻官》等經典作品的意外翻紅,除了自帶的喜劇基因,更重要的還契合了當下的網路環境,雖然內容些許「久遠」,但內核還是新的。
▲《牧馬人》劇照
《牧馬人》《海王》等非喜劇電影的走紅,則映襯著當下種種 社會 現象,以及年輕群體的 情感 訴求。拿《牧馬人》來說,影片在社交平台備受關注的一大情節是,牧民郭子推開許靈均(朱時茂飾)的門大聲喊道「老許,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開金口,我等會給你送來」。後來,郭子還真就給老許送來一個媳婦,兩人也因此結緣,過上了幸福生活。
想當下,多少年輕人苦於單身、相親、催婚,甚至離婚,在 情感 中遭遇種種挫折,為得不到一份完美愛情而苦惱,但影片中的男主不費吹灰之力就遇到了自己的靈魂伴侶。而且兩個人也沒有因物質條件的匱乏產生矛盾,相反一直相敬如賓、相濡以沫,這樣單純且美好的愛情就這么戳中了當代年輕人最柔軟的內心,引發模仿熱潮。
另外,還有一些影片的走紅看似毫無邏輯,卻契合著媒介平台的某些特性。其中尤以短視頻平台最為典型。像耍酷、換裝、卡點、土味等屢見不鮮的招式風格,便在短視頻平台擁有極大流量。因而很多電影情節會成為視頻博主的創作素材。《掃毒》中原本略帶辛酸色彩的台詞「你知道我這五年是怎麼過的嗎」,便被網友發展為卡點視頻的標配前置文案。
▲《掃毒》劇照
因媒介載體的不同,在視頻領域活躍的電影梗往往還要具備可供演繹及視覺呈現的特性。當然,這其中也不乏為趕熱點、追流量產生的盲目跟風現象。一個博主率先發掘出來後,很多人蜂擁而上、模仿成風,將電影意外推紅,從而誕生了很多「莫名其妙」的電影梗。
盡管出場方式各一,情節原貌也有不同,但流行起來的電影梗都承擔起了一定的 娛樂 功能,被網友運用在各種特定語境下,成為當下一大流行文化。
永遠會被時代玩膩的「梗」
取材於影視內容,或者是公眾人物,亦或是 社會 事件,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個新梗,造梗、玩梗成了網友的一大沖浪樂趣,「梗」文化深入人心。從銀幕到真實生活的運用落地,電影梗的出現和流傳,也讓電影本身彷彿離觀眾更近了一步。
與此同時,這也何嘗不是電影生命力的一種體現。其實,從某種角度來看,電影梗也是網路流行語的一種,因而具有很大的時效性。但《牧馬人》《賭俠》等影片在上映幾十年後,又在當今時代重新得到普羅大眾的關注,成為一時熱點,更煥發著經典電影本身的生命力,同時彰顯著內容本身穿越時間仍存的強大傳播力。很多網友在看到這些電影梗之後,還習慣翻出原電影欣賞一番,這更是對優秀作品的一種傳承。
▲《賭俠》劇照
如今,每當電影上映,為吸引觀眾目光,爭取更大量的潛在觀眾群,很多電影營銷公司會提前根據影片內容,或者觀眾前期的評價反饋,做一些指向性引導,造梗便是其中之一。有時,觀眾也會從上映電影中自發挖掘出相關熱點,進行網路傳播。
《「大」人物》《西虹市首富》《海王》等影片出現的各個「電影梗」,便都是在上映期間逐漸在社交平台被網友熟知的。雖然很難界定這些梗到底能給影片帶來多少票房轉化率,但在電影上映期間,電影梗的出現和火爆無疑會給影片帶來基礎的熱度加持。這也對未來的電影營銷帶來些許啟發。
▲《海王》劇照
但反過來看,電影梗走紅背後不乏為追逐流量的跟風惡搞推動。就像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什麼費玉清的《一剪梅》和大張偉的《陽光彩虹小白馬》突然在大洋彼岸的視頻平台爆紅,後者還意外引發一場「種族主義」烏龍戰一般。不管國內外,很多內容的爆紅其實並沒有邏輯可言,ck不必過度解讀。
面對電影梗,一些網友其實並不知道梗的來源出處,以及背後的真正涵義,只是覺得好玩有趣,大家都在玩,便加入了進來。這也容易讓大家忽略電影本身的內容及想要傳達的主題意義,停留在單純的 娛樂 階段,甚至對電影產生誤解,將原本嚴肅認真的作品理解為熱鬧喜劇。
電影造「梗」時代,從電影中誕生出來的各種梗料,在社交平台的「病毒式傳播」,對經典電影的傳承以及新上映電影的市場推動,無疑都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會永遠新鮮,這些電影「梗」也一定會被大家玩膩,最後「好玩的」永遠是「下一個」。
5. 影視劇里被網友頻繁使用的梗有哪些
電視劇《尋秦記》開創了華語電視劇穿越題材的先河。2018年,這部經典之作被翻拍,善良柔情的項少龍由陳翔飾演,該劇一播出便罵聲一片,被網友們吐槽是快樂星球的既視感,豆瓣評分低至2.5,加上已有女朋友的陳翔被爆料出夜會「正常來往的朋友」,讓觀眾們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這部刷新三觀的「神劇」再沒了蹤影。說起奇葩劇,雷劇,不知道各位會想到哪些電視劇呢?據格格最近在翻看童年的電視劇的時候,發現了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橋段,感覺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深深地侮辱。看完只想像爾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