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電影香港和大陸來回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香港和大陸來回

發布時間: 2023-03-11 23:44:49

❶ 想要找兩部電影(都是在電影頻道裡面演過的)

第一個是《婚禮定在回歸日》

電影名:婚禮定在回歸日
導 演:曹征
編 劇:黃亞洲
主 演:胡兵 肖輝 王偉波 謝爭
上 映:1997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婚禮定在回歸日 (1997)故事梗概
深圳的一個普通夜晚,女醫生秦琴又接到陳伯犯病的消息,她忙收拾好葯箱來到街上,在路邊做著搭車的手勢。一輛路過的大貨車碾在水窪里濺了她一身水。司機停下來向她道歉,並問她是否要搭車。秦醫生看他是個面善的英俊小伙,便上了車。小夥子是從香港來送貨的,名叫丁丁。 秦琴替陳來老伯診治後出來,看到那司機還在等她,秦醫生看看錶,提醒他遲了就不能出關回香港了。來到文錦渡關口,看到柵欄門正緩緩關上。秦琴打電話請當首席聯絡官的父親代為說情,父親卻鐵面無私地拒絕了。 丁丁接受秦琴的建議到她家去在廳里住一夜。半夜裡,起夜的秦母撞到丁丁身上,大呼捉賊,丁丁起來問賊在哪裡,鬧了一場誤會。丁丁一早回了香港。 丁丁的父親是香港運務公司的老闆,他希望丁丁能娶他世交的女兒娟娟,雖說丁丁與娟娟是「青梅竹馬」,娟娟又總是戀纏著他,可丁丁的心裡卻沒有她。 丁丁摔壞了腿,到深圳來找秦醫生治病,逐漸兩人產生了感情。秦母不願秦琴嫁到香港,給她介紹了廣告商馬群;而丁丁的父親又逼他娶娟娟。 娟娟到秦琴的診所讓秦琴放棄丁丁,遭嚴辭拒絕,娟娟傷心大哭,剛作完治療的馬群主動上前勸慰,兩人談得投機,相見恨晚,娟娟遂聘馬群到香港工作。 兩對有情人都找到了意中人,他們把婚禮定在香港回歸祖國之日。

❷ 一大群人從大陸逃到香港的香港電影 求影片名

好像是成龍和楊紫瓊演的警查故事

❸ cctv6播過的電影好久以前的 電影 內容是說從一個香港來的人來到大陸他來到大陸

電影名:香港少爺
導 演:張剛
編 劇:張剛
主 演:黃浩義 吳丹 沈戈 熊偉 廖學秋
上 映:1993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香港少爺 (1993)故事梗概
香港闊少林阿滿隻身來大陸旅遊。一日,他游泳時不慎將衣物丟失。更讓他始料不及的是,他在賓館中的全部行李也被人提走。任憑阿滿說破了嘴皮,賓館門衛就是不準他進去。阿滿只得流浪街頭,毫無目的地瞎轉。一天,阿滿發現有個叫鍾斯堅的人穿著他的西裝、冒用他的姓名。阿滿拔腿追趕,大喊捉賊。不料追到賓館門口,又被門衛趕了出來。身無分文的阿滿重又回到了街上≯一個8歲的女孩芳芳,見他可憐,將自己的豆漿、油條分給了他一半,令飢腸轆轆的阿滿感激不盡。天無絕人之路,正當他舉目無親、萬般無奈之時,四川妹子黃彩雲來到了他的身邊,熱心地幫助他在工地找到了一份臨時工作,並為他洗衣,照料他的生活。阿滿感動極了,告訴彩雲自己是個「香港闊少」。誰知彩雲並不高興,認為阿滿在花言巧語地騙人,生氣地走開了。阿滿在工地勤奮地工作,掙到錢後就千方百計與家中取得聯系。一個雨夜,阿滿因冒雨搶運工地的水泥而病倒了,彩雲在與阿滿的接觸中感受到了他內心的真誠,不由芳心萌動,主動來到了阿滿的病榻前。阿滿也在不知不覺中對彩雲產生了愛慕之心,這一對年輕人相愛了。這天,總工程師來工地檢查工作,發現質量不合格,要求返工。如按原返工計劃做,不僅花費大而且工期長。阿滿運用他學到的知識,提出了一項合理化建議,建議被採納,使國家減少了損失,阿滿並因此受到了重用。那個鍾斯堅原來是這個工地上的一名科長,他見阿滿如此受重用,唯恐自己的丑惡行徑敗露,便指使自己的太太去糾纏阿滿,繼而造謠生事,企圖詆毀阿滿。就在這時,阿滿的父親為找「失蹤」的兒子來到了工地。一轉眼,阿滿從一個小臨時工變回了闊少,可黃彩雲卻轉身離開了j她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與自己同勞作、共歡樂的伴侶。阿滿心裡明白彩雲的心思,一面緊追不舍,一面聲疾呼:「我不是香港少爺!」

❹ 香港與大陸合作過哪些電影,電視劇,一起上過哪些綜藝節目

三十年大陸和香港電影合作(2009-04-30 21:36:55) 標簽:娛樂 相濡以沫,共創輝煌

—— 淺談改革開放三十年大陸和香港電影合作

從1978到2008,從《少林寺》到《梅蘭芳》,大陸和香港電影的合作己成功走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風雨歷程,此間,兩地影人精誠合作,攜手奮斗,為中國電影的壯大發展寫下了精採的篇章。在這三十年中,兩地合拍片見證了中國電影的蓬勃發展。那麼,就讓我們帶著喜悅與激動來回顧這一段歷史。
70年代末,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佛下,香港影人著到了希望,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他們回到內地發展祖國的電影事業.香港的張鑫培導演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由他執導的電影《少林寺》是華語動作片的經典之作,該片不僅憑借原滋原味的少林寺場景和少林功夫深深吸引了兩岸三地的觀眾並取得了巨大成功,還開創了兩地電影合作的先河。自此以後,香港武術電影開創了一條新路,那就是:與內地科班武術演員合作,利用祖國大好河山為背景來拍攝動作電影。後來徐克和李連傑的合作與《木棉袈裟》《新龍門客棧》中的美麗的內地風光都證實了這一點。
歷史車輪依舊前進,兩地合作更為深入,80年代初,歷史題材影片進入兩地合拍片領域,香港影人李翰祥不顧台灣當局的阻撓,冒著失去台灣市場的危險,毅然回到大陸拍片,其作品《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獲得了巨大成功。它不僅使香港演員梁家輝成為香港金像獎最年輕的影帝,使劉曉慶成為在香港最具知名度的大陸影後,還使一部分人了解那一段中國屈辱的歷史。但該片更大的價值是:他喚起了全體中國人的歷史認同感,這說明兩地影人的心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80年代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興起的時候,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嚴浩的《似水流年》就是其中代表作,該片的女主角——內地的斯琴高娃以其精湛的演技獲得了香港觀眾的認可,並摘取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後桂冠,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史上的第一位內地影後。歷史是這樣奇妙,2008年斯琴高娃憑借《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再度獲得此項殊榮,該片的導演許鞍華也是是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之一,這位導演在80年代也曾與內地合拍《投奔怒海》。可以說,他們是兩地合拍片發展的見證人。
到了90年代中期,兩地合拍片合作的領域慢慢擴大,文藝片,喜劇片相繼進入合拍領域。兩地合作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內地電影製片廠開始直接參與合拍片製作。其中,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香港嘉禾電影公司合拍的《霸王別姬》最為成功,北影廠提供戲台,服裝等資源,而香港利用其好萊塢式的運作,強強聯手,製作出了這一部不朽的華語電影巨作。此外,來自兩地優秀演員鞏俐,張國榮的加盟更是為影片增色。但該片的更大意義在於:來自香港的中國演員張國榮把一位中國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的戲劇人生演繹得生動傳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京劇文化。該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勇奪金棕櫚大獎,為華語影片增光,更向世人昭示了兩地影人齊心協力製作優秀華語影片與利用電影傳播中國文化的決心。
97金融危機後,香港電影進入小段低迷期,但此時合拍片出現新亮點。那就是越來越多的港片有內地演員的身影,這些內地演員逐漸成為主角。越來越多的內地導演如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大膽啟用香港演員並使之融入內地電影。此時,一部分觀眾提出疑問,如內地演員與香港演員的表演方式能否和諧?港片風格是否能適應大陸?
但歷史告訴我們,合拍片依然在壯大發展,也越來越收到觀眾喜愛並成為華語片主流。潮流不可逆。2002年,《英雄》橫空出世,取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成為美國外語片票房史上的第三名,更開創了中國式大片的輝煌。在接下來的幾部票房過億的大片中,如《天下無賊》,《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投名狀》,《赤壁》,幾乎無一不是合拍片。這些影片由最初的叫座不叫好到今天的藝術與商業並重,走過了一條艱辛的探索之路。
今年是香港回歸十一周年,我們欣喜的看到:香港影人的歸屬感越來越強。在電影《老港正傳》中我們看到了香港人民的愛國熱情。台灣導演吳宇森更是坦言拍攝《赤壁》就是要想外國人展示我們優秀的文化。在最近的合拍片中更不乏這類影片。例如陳凱歌的《梅蘭芳》,這部電影融合了中國元素,展示了梅蘭芳先生傳奇而又偉大的一生和其滿腔的愛國熱情。我們相信還會有更多優秀合拍片和觀眾見面。
兩地合作走過三十年,其成功原因有很多。港片有成功的商業運作和海外票房號召力,內地片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場景。香港導演更為迎合觀眾欣賞口味,內地導演更注重影片的藝術性。香港劇本更為時尚,內地劇本更為深刻。香港演員更為職業,內地演員更為專業。這是兩地優勢,但我們把兩者完美的結合起來,那麼華語片將會走向一個新台階。當然這期間合拍片也曾遭受質疑,一度口碑很差,一度讓觀眾對中國式大片失望。但近兩年來《投名狀》和《赤壁》接連取得票房和口碑上的雙贏讓我們看到合拍片的遠大的發展前景。
當然,合拍片的成功離不開祖國大陸的支持。2004年大陸與香港CEPA協議的簽訂更是為合拍片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在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今天,兩地影人更應該團結起來一同救市,只有攜手共進,才能成就中國電影的百年夢想!只有合作,中國電影才能屹立於世界電影之林!總有一天我們可以驕傲的說我們中國人有自己的電影產業,我們中國人可以拍出比好萊塢更好的電影!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電影蓬勃發展的三十年,是合拍片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三十年。大陸和香港的電影合作像其他的合作一樣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偉大貢獻。我們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裡,大陸和香港的電影人必將執子之手,相濡以沫,共創輝煌!

❺ 香港電影與大陸電影的區別有那些

接觸香港電影是從「警匪片」開始的,可以說「警匪片」是香港電影的一大特色,在香港電影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早期的香港電影在故事取材上都比較單調,電影本身沒有什麼深度,主題比較明確,節奏很快,基本都是純娛樂性質的。另一方面,香港電影的演員以及導演的文化素質相對不高,使得電影在很多方面給人的感覺是在做秀,不過香港電影比較適合喜歡尋求刺激的人。現在的香港電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無任是電影的題材,演員的表現力,還是導演的素質,與當初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基本擺脫了純娛樂性質的電影模式。香港電影的進步與香港和大陸多層次的文化交流有關,這使得香港影業人士對漢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使他們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香港電影《無間道》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看台灣電影總讓人很郁悶,感覺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看一場奇特的鬧劇。台灣演員的演技之差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他們的表演方式就是一個字---喊,所有台灣演員的嗓門都很大,他們在電影里不停的喊,喊的同時擺出一些做秀的動作,或是擠出幾滴眼淚來。台灣電影的節奏很差,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如下場面:某個人奄奄一息躺在他的情人(或好兄弟)的懷里,說著臨死前最後要說的話。但這一說就是半個小時,說得觀眾都有些受不了了,只好請求他(她)快些死。總體來說台灣電影不應該稱其為電影,應該歸為「舞台戲」的一種比較恰當。建議大家在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看台灣電影,以免影響食慾,台灣電影給人的嘔吐感太強了。

大陸無論是演員、導演,還是製片的素質上都遠遠高於香港和台灣,大陸從影人士對漢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是香港和台灣所無法比擬的。大陸電影的層次和深度都要高於香港和台灣,在題材上也更為廣泛,演員的表現力和對電影的把握都相對較強,不會有太多的做秀的成分。大陸電影往往都能夠切入到生活中去,比較貼近普通百姓,像60年代的電影是以搞大生產,大建設為主流的,到了70年代農村題材的電影較多,80年代是知識分子的生活為主流,90年代是商戰片較多,可以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層次比較分明。

綜合分析我認為,喜歡看台灣電影的人文化素質一般較低,喜歡一些矯揉造作的東西,這些人都沒什麼內涵;喜歡看香港電影的人文化素質比喜歡看台灣電影的人要高一些,他們比較喜歡尋求刺激,對生活有很多的激情,但容易迷失方向,誤入歧途;喜歡看大陸電影的人文化素質普遍較高,他們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對漢文化有較深的認識。我可以肯定的說,大陸電影在華人區將會成為主流,在大陸,香港,台灣電影中,唯一能夠和歐美抗衡的就只有大陸電影了。

❻ 港台電影和大陸電影的區別詳細答案- 一定要詳細。

三個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香港電影比較注重商業化,娛樂性是第一要素,基本上從60年代邵氏公司以來都是如此。
台灣電影蔣介石期間比較多愛國主義電影,跟我們的主旋律差不多,還有瓊瑤片比較泛濫,80年代新電影後,出現了很多藝術價值很高的電影,這些電影通常不考慮商業元素,是華語電影的珍貴財富,台灣的商業片比較落後,近年來則多流行青春片,算是台灣特長的商業電影類型了
大陸電影在建國初期有些不錯的經典,後來隨著政治形式,大家也都知道,這期間基本沒什麼值得流傳後世的佳作,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算是大陸電影的黃金時期,雖然特別經典的電影不多,但是百花齊放,各種佳作層出不窮,整體素質恐怕是兩岸三地在1949年以後的最高峰,這期間政治風氣比較寬松,尺度也較大。90年代開始是名導演的時代,雖然出現了一些非常經典的作品,但是總體素質開始逐年下降,導演們的膽魄也是越來越小
近年來香港電影基本和內地電影融合,出現大量不倫不類的電影,應該算是華語電影史上最齷齪的時代

❼ 2019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香港回歸電影觀後感優秀5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我整理了關於2019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香港回歸電影觀後感優秀5篇,希望你喜歡。

2019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近日曝光了七個故事之一——由薛曉路執導的《回歸》,還原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盛況。本次發布的除了「回歸」故事預告和海報,還首度曝光了五位主演杜江、朱一龍、惠英紅、任達華、王洛勇的角色海報。在分離了154年後,為了保證香港分秒不差回歸祖國懷抱,無論軍人、警察,還是普通香港市民,陸港兩地同胞勠力同心。這背後也凝聚了他們共同的心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2019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範文

8月22日,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官方曝光了回歸篇故事海報及主演朱一龍角色海報,並發布了全新預告片,朱一龍在此單元中飾演三軍儀仗隊護旗手宋月強。角色海報上身著白色軍服的朱一龍,展現出中國軍人的颯爽英姿。《我和我的祖國》以平凡人的視角聚焦新中國成立以來7個激動人心的歷史瞬間,喚醒全民記憶。影片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華語頂級導演齊力打造,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作為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之一,回歸篇由薛曉路執導,杜江、朱一龍、惠英紅、任達華、王洛勇主演,還原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盛況,再現了五星紅旗歷經154年後重新在香港升起的高燃時刻。預告片中,朱一龍所飾演的護旗手宋月強,作為三軍儀仗隊的排頭兵之一,以矯健的身姿闊步向前,分秒不差地護送五星紅旗升起在香港的上空,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激發出振奮人心的力量。

此次,朱一龍一改往日溫潤的形象,剛毅堅定的軍裝扮相引發網友熱議。身著白色軍服的他,以神采奕奕的眼神、干凈利落的動作,顯示了中國軍人的赫赫風采,展示著中華民族的巍巍雄風。引發網友感嘆:「看到朱一龍的軍裝,簡直瞬間回憶起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刻」、「這就是中國軍人的樣子」。

片中,朱一龍向著五星紅旗敬禮的高燃瞬間,伴隨著《東方之珠》熟悉的旋律,引發觀眾集體共鳴。老一輩人紛紛回憶當年見證這一歷史時刻時的激動心情,而年輕人們也紛紛表示:「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這一歷史時刻,但看到護旗手成功升起國旗,內心的驕傲感油然而生」,成功喚醒了國人對於1997年香港回歸這一歷史時刻的深刻記憶。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作為2019年國家電影局推出的頭部電影項目之一,集結7位華語頂級導演與一眾老中青實力派演員,齊力打造「中國電影夢之隊」。聚焦「小人物」,倒影「大時代」,影片將在2019年10月1日與全國觀眾見面,朱一龍將以護旗手的堅定姿態,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為2秒談判16輪

揭秘香港回歸談判桌上「沒有硝煙的紛爭」

1997年7月1日點分,香港准時回歸祖國懷抱,這一歷史性的瞬間,是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五星紅旗一秒不差地升起,中英雙方為了「2秒」談判了整整16輪之久,而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瞬間和令人熱淚盈眶的畫面,都在薛曉路導演《回歸》中得以真實呈現。

對於時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交接儀式總指揮安文彬來說,他最重要的任務便是保證五星紅旗在7月1日時分秒准時升起,讓香港的主權准時回歸祖國。而這卻成為了中英雙方談判最大的分歧所在。英方代表堅持要在7月1日點分秒降下英國國旗。堅信主權回歸務必分秒不差,安文彬堅持英國國旗必須要在6月30日23點59分58秒降落。

為了這短短的2秒鍾,雙方鬥智斗勇,進行了16輪艱苦的拉鋸式談判。而這一切也首度被薛曉路導演搬上了銀幕。談判桌上,中英雙方代表西裝革履,言語間波瀾不驚;內心卻有千鈞重擔,因為他們深知自己代表著國家。預告短短幾個鏡頭,便展示了談判桌上的波詭雲譎,也塑造出一位立場堅定、態度強硬的外交官形象。154年的血脈分離,大家都不想多等待一秒。也正是因為無數如安文彬一般幕後英雄的努力,才保證了五星紅旗在7月1日點分准時升起。

杜江朱一龍再現三軍儀仗隊風采

惠英紅任達華回歸儀式熱淚盈眶

導演薛曉路以回歸儀式籌備前後幾個普通人的視角切入,再現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時刻。他們是中方外交官、儀仗隊軍人、香港警察、鍾表師傅,身份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在7月1日點分准時升起五星紅旗。他們在各自的崗位竭盡全力,只為保證香港回歸「一秒不差」。

為了還原這一庄嚴的歷史時刻,導演薛曉路邀請了時任交接儀式升旗手的朱濤作為升旗部分的總指揮和顧問,指導杜江、朱一龍等演員。在他的指導下,演員們除了訓練走正步、升旗這些基本動作,小到下巴、仰頭的角度也會被逐一糾正。功夫難負有心人,當杜江、朱一龍等人邁著整齊的正步出場時,庄嚴肅穆而英氣十足。這一刻,與其說他們融入了角色,不如說他們融入了歷史。

除了杜江、朱一龍、王洛勇等飾演的大陸工作人員,為了保證香港准時回歸祖國懷抱,香港各界同胞同樣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在片中,惠英紅飾演的香港警察始終站在回歸談判和儀式的第一線,確保萬無一失。但當所有人都能在電視前見證回歸這一歷史時刻時,他們仍需在場館外堅守崗位。而任達華飾演的鍾表師傅,為了將回歸儀式執行總指揮的手錶調至分秒不差,不眠不休,分文不收。當五星紅旗升起、警察們紛紛換上「香港警察」的新帽徽,這一刻香港街頭盡是因激動哭紅的眼、漲紅的臉,這一夜註定無人入眠。

香港回歸喚醒共同回憶

請別忘記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1997年7月1日,交接儀式結束後,香港舉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電視卡拉OK,數百萬人同時跟著電視合唱《東方之珠》,很多人臉上有笑、眼裡有淚。百年的血脈分離,兩岸都已等得太久。

對於惠英紅、任達華兩位演員來說,觀看回歸儀式亦是他們人生的難忘時刻,惠英紅表示自己在回歸的那刻心跳加速,任達華則在電視前激動落淚。兩人不約而同坦言「自己永遠是中國人」,很榮幸參演《回歸》,重現這一所有港人難以忘懷的重大時刻。

網友們在看過預告片後深受觸動,回憶1997年還在上小學的自己與全家人守在電視前看交接儀式,「忍不住跟唱國歌」;更有不少網友表示看到預告片尾「香港,我們永遠在一起」時忍不住淚奔。正如《東方之珠》所寫「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70年風雨兼程,大陸和香港始終一路同行。這種關系,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會是。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7位導演合力打造,重現新中國成立70年難以忘懷的7個歷史瞬間,喚起全民回憶。將在2019年10月1日與全國觀眾見面。

❽ 香港和大陸合拍的電影有哪些

福星特攻隊就是香港和大陸合拍的網大,3月16日在騰訊獨播

❾ 以前看過這樣一部電影(好像是大陸和香港合拍的老片70年代的),有一個片段是一個小夥子,在跟一個女的

甄子丹/趙薇演過的錦衣衛,那個女的是徐子珊演的,是判王(洪金寶演的擔甫曹晃丨浩查彤腸廓)的養女,貌似叫脫脫公主,用鞭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