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香港為什麼能拍出那麼多經典的影視作品
自打香港電影出現之後,就誕生出了無數經典之作。影響了幾代無數的人,被稱為東方好萊塢也不為過。曾經在整個國際社會上獨樹一幟,大放異彩!但是近幾年來,香港的電影業沒有了以前的鋒芒,很明顯這幾年的香港影視業在走下坡路。那麼為什麼香港電影能出現這么多經典之作呢?當然,經典電影的拍攝也是有套路可循的。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業沒有了以前的輝煌,但是誰又能斷定它不能再一次崛起呢?讓我們一起期待「東方好萊塢」的再次崛起。
『貳』 香港槍殺片在拍攝電影時是如何製造逼真的效果
用沒殺傷力的假槍往目標身上射,中彈者身上事先貼有易破血漿袋,血漿袋一旦被擊中(破),血就會染透衣裳大片,非常逼真.如果擊中身體露出的部位(如頭部),則是使用血漿反應彈.血漿反應彈一射到皮膚上就會血紅一塊,有些是紅一小塊,有些是紅一圓點,有些會反噴,反噴對暈血者有刺激.
『叄』 拍攝一部電影需要幾個步驟
1、首先是製片方找到一個願意投拍的劇本,與原作者簽署拍攝協議。
2、製片方尋找投資人,購買原著的拍攝權。
3、製片方尋找適合的導演、編劇等,組成劇組。
4、劇組成立後,編劇與導演編制分鏡頭劇本,副導演尋找演員,談好報酬;尋找合適的合作者,比如後期製作團隊、特技團隊等等。
5、投入拍攝。
6、後期製作,開展公映前的宣傳。
7、首映式。
8、公映。
9、分錢, 或者賠錢。
(3)香港電影怎麼拍擴展閱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為規范和改進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管理制度,提高電影質量,繁榮電影創作,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電影業健康發展,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對影片的內容和技術進行審查。
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現有24個國家,先後舉辦144個電影節。其中義大利27個,法國26個,西班牙23個,三個國家共76個,占歐洲總數的一半左右。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權威、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三個電影節,分別為: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肆』 拍一部電影要多久聊聊港片的快與王家衛的慢
電 影是涵蓋藝術種類最多的作品。
其製作,常常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
拍一部電影需要多長時間呢?
好萊塢六大製片廠,一部電影從進入前期製作到上映,平均要花871天。
其中,喜劇片製作周期最短,科幻片製作時間最長。
這是大數據。
單論拍攝時間, 耗時最短的電影是: 《俄羅斯方舟》 。
拍攝耗時只有一個通宵,拍攝時長與電影時長完全重合的影片。
同時,《俄羅斯方舟》也是一部典型的長鏡頭實驗作品。
拍攝耗時最長的電影是: 《緊閉雙眼》 。
又名《大開眼戒》。
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主演。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前後一共拍了近79周,其中不間斷連續拍攝的有46周。
片中基德曼的「奉獻演出」,給無數少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少年總會被荷爾蒙蒙住雙眼。
當他們留意到電影中內核時。
十有八九,頭禿肚圓。
正如電影對立矛盾的兩個中文片名: 《緊閉雙眼》和《大開眼戒》 。
是緊守底線,還是恣意放縱?
肉*體的尺度,再大也是小兒科,影片的真正叛逆,是以絕不迴避的態度,戳中婚姻的軟肋。
拍攝時間跨度最大的。
《7 up》,拍攝橫跨50年。涵蓋一個人的一生。
宿命與階級的鴻溝,猶如實物一般擺在我們眼前。
冰冷的內核,悲愴得令人喘不過氣。
製作時間長的,
詹姆斯·卡梅隆1995年開始寫《阿凡達》劇本,到2009年12月上映。
橫跨了十四年。
短的,
《電鋸驚魂1》影片籌拍只用了5天,拍攝僅花費了18天。
《電鋸驚魂2》拍攝只花了23天。
論製作時間短,怎麼少的了東方的電影奇跡—— 香港電影 。
製作之高效,匪夷所思。
兩三個星期一部電影,是行業的常態。
從王晶拿到《整蠱專家》標題,到電影拍攝完成,只用了五周。
該片1991年在春節檔上映,排在票房榜第五名。
由李連傑主演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是最經典的武俠港片之一。
拍攝只用了一周。
如此短的時間,往往編劇和拍攝同步前行,劇情設定天馬行空。
戰鬥力,這種類似於《龍珠》的設定,讓我懵了很久。
《食神》獲得近五千萬的票房,排在年度票房榜第二名。這部電影只花了兩個星期。
《古惑仔2之猛龍過江》用了11天。
惡搞喜劇片的經典之作《東成西就》是利用《東邪西毒》拍攝間隙,抽空完成的經典。
總共花了23天。
銀河杜琪峰執導的《槍火》,沒有劇本,全是現場現編。
一眾老司機搗鼓出這部精品,花了19天。
橋段立意抓來就用,思想內核,信手拈來。吳鎮宇憑此片獲得金馬獎影帝。
被稱為港片最成功喜劇片之一的《家有喜事》,拍攝時間只有13天。
問題來了,
憑什麼《東邪西毒》的間隙,就能拍出《東成西就》這部喜劇經典?
因為導演是王家衛——拖延的集大成者。
王家衛導演拍電影,也是沒劇本。
但有所不同,王家衛導演的劇本是他自己操刀。
王導本人就是編輯出身。剛入行就以拖稿聞名。
只是沒想到,王導連自己的劇本都要拖。
拖到什麼程度?
一直拖到現場演員就位,開拍時。
所以,陝西沙漠中的林青霞們,斷斷續續耗了兩年。
大漠孤煙,風餐露宿。
張國榮在阿根廷天天逛街。自己的演唱會都快鴿了,都沒拍完。
演員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拍什麼。
趙本山大爺,每天就煮湯和喝湯。
宋慧喬在拍攝《一代宗師》時,被曝天天打羽毛球。
一個月開工不到兩天,王家衛每天在酒店來回沉思踱步。
恩,這應該是王編劇正在趕王導演的稿。
劇本是修改次數最多的文學作品,需要考量的東西太多:邏輯性,拍攝難度,演員戲份,製作方要求……
每一場戲,都要修改和推敲。
王編劇的劇本肯定也不意外。
這就解釋了梁朝偉,劉嘉玲們經常的疑惑:
為什麼一場簡單的戲,一定要來幾十遍?一個鏡頭NG幾十次,也不說哪裡不對。
這種情況,十有八九,是墨鏡後面的王導正在飛速地修改劇本。
雖然他面無表情,故作高深。但我猜他內心肯定慌得一批。
未知的煎熬,最讓人膽寒。
「《2046》已經拍了五年,把我從單身漢拍成了兩個孩子的爹。王導,這部戲叫《2046》,難道真要拍到2046年嗎?」
——木村拓哉
木村拓哉為了片中七分鍾的鏡頭,他用了五年時間。
所以,演員們也要紛紛出逃。
受不了啦。
但王家衛導演的作品,質量有目共睹,最新的《一代宗師》也是各種掃榜。
所有頂級導演,對作品的打磨都近乎偏執。
卡梅隆將《阿塔麗:戰斗天使》劇本交給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時,同時的還有近千頁的劇本拍攝心得。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總共拍攝了25萬尺膠片,米蘭的照片用了4本膠片來抓拍。
這種氣死投資人的偏執和認真,
是不是天才們所共有的性格「缺陷」?
完。
[花木蘭]還未公映,已被惡意刷至1.9分
神秘動畫爛片《雷鋒的故事》為什麼會出現在央視?
標題黨鼻祖——港媒的標題賞析與學習筆記
孫楊聽證會失誤敗筆大盤點
『伍』 香港電影需要大陸審核嗎
香港電影需要大陸審核。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得知,香港電影在大陸內播放,就必須經過廣電局審核批准,在內地取景的話也要批准。
『陸』 十年前的香港恐怖片是怎麼拍的
可以說香港一直都有拍恐怖片,只能說現在和八九十年代相比,恐怖的類型有所不同。早期的是傾向於鬼片,就是真的會弄一隻或一群鬼(僵屍)出來製造效果,最後一般都是人能勝鬼的。而大約2000年以後,大部分的恐怖片都傾向於心理恐怖,也就是常說的驚悚片,一般都沒有真正的鬼怪出現,多半是自己嚇自己,幻想出來的恐怖東西居多。
08年的恐怖片,我現在想得到的有《第一誡》《絕魂印》,還確實挺少的。我以前很喜歡看香港恐怖片的,可惜現在出的速度和質量都趕不上以前,所以看的也越來越少。至於為什麼會出得這么少,可能跟現在的恐怖片不太吸引人有關,所以沒有什麼票房吧,賺不到錢當然拍的人就少了。
『柒』 80-90年代港片為什麼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指的是拍攝時間)拍出那麼好的片子
首先了解片子為什麼慢,先從劇本開始,劇本5-15w字左右,首先按照網路寫手的速度十天就能搞定,但是哪吒的劇本寫了好幾年。
其中原因是因為一個邏輯完整的故事是有套路的,三段式,沖突,合適的台詞設計。當一個電影完全不考慮邏輯漏洞,不考慮台詞深度的時候劇本的速度能加快幾倍到幾十倍。
香港電影的優勢是用強烈的沖突和緊張的情節會讓觀眾忽略片子本身的漏洞,這叫以瑕掩瑜。
從演員來說攝影來說,一個嚴格的片子是要出分鏡,嚴格控制演員走位表演深度,嚴格控制攝像機運動構圖,一個認真的片子一般一天只能拍幾個鏡頭。
香港電影因為不是過於注重走位攝影機運動,只把大故事講清楚自然拍攝速度快。
從後期來說,後期特效是特別佔用時間的,一個電影級別的人物模型製作周期至少兩三個月,三維場景也是,外加後期渲染,和特效。時間成本一下就上來了。
香港電影基本沒有運用特效拍攝的,後期調色校色都很少。
從演員來說,香港有成熟的產業鏈,攝影師演員,道具服裝,等。都很快能就位。
前期中期後期下來,其他電影幾年的時間,香港電影只要幾周就能出來一部。
『捌』 香港電影里站在樓頂邊上的鏡頭怎麼拍的
可能是實拍,不過身上應該掛著保險繩。後期把繩子去掉。
也可能是在室內拍的,然後通過後期製作,合成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