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香港電影後期配音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電影後期配音

發布時間: 2023-03-08 23:21:36

『壹』 港劇里的普通話配音究竟是香港人配的,還是引入內地後由內地人配的

港劇的普通話配音究竟是香港人還是引入內地後由內地人自己配音的?這個應該沒有太大疑問,以TVB為例,他們有專門的普通話聲優負責為粵語劇配音,最著名的莫過於人稱「杜SIR」的杜燕歌先生了。古天樂版電視劇《神鵰俠侶》里的楊過就是由他配音的。甚至很多人認為,杜先生的聲音才是「真楊過」!

港劇配音的時代變遷

改革開放之前及初期的一段時間里,內地市場對於港劇而言還處於「拓荒期」,港劇的主要外輸市場是台灣和東南亞華人聚居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以台灣為主。因此,這段時期內的港劇配音以台灣的所謂「國語」為主,多少都帶著一些「台灣腔」!當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老蔣和小蔣當政期間台灣的所謂「國語」遠沒有現在這么重的「台灣腔」,相對更加接近普通話一些。所以,我們看八十年代用台灣所謂「國語」配音的港劇時並沒有現而今看台劇時那種語言上的「違和感」。甚至台灣本土產的影視作品中對白也相當接近普通話,如台灣老電影《黃埔軍魂》里演員們使用的台灣所謂「國語」就相當接近普通話。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港劇在內地的市場逐漸擴大,內地市場也成為了港劇的最大外輸市場!為了迎合內地人的語言習慣,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港劇的配音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台灣腔」不見了,代之以普通話……當然,港劇配音中的普通話也有其特點,那就是北方色彩的兒化非常罕見,相對更接近標准普通話讀音。再就是適當加入了一些港式粵語的語法習慣,如說話之前加上「吶」之類的語氣詞——「吶,如何如何」以及英漢詞彙混用等等。除此之外,港劇的普通話配音中對於部分詞彙也採用了港式詞彙而非標准普通話詞彙,如士多俾梨(草莓)、士巴拿(扳手)等等。

為港劇配音的聲優是香港人嗎

為港劇配音的聲優是香港人嗎?土生香港人的那一口帶著濃重廣東味的普通話恐怕還真不適合配音!別說是普通市民了,不少大學教授都操著廣東味十足的「粵普」!近些年雖然有所改變,如郭晶晶的先生霍公子,他的普通話就相當地道。但總體情況並沒有太多改變,土生香港人的普通話水平一直都是「半桶水」,與內地人交流問題不大,給影視劇配音就著實有些勉為其難了……

早年間,港劇的所謂「國語」配音聲優大多來自台灣,最著名的莫過於星爺的「御用聲優」石班瑜先生了!他的配音早已成了星爺的標配。雖然帶著些許「台灣腔」的味道,但因為年齡原因,石班瑜先生的所謂「國語」還是更加接近普通話一些的,我們聽起來並沒有太多語言上的「違和感」。

在內地市場大規模開拓之後,港劇的配音聲優們也在逐步「內地化」。這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杜燕歌先生,他雖然是香港永久居民,卻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說出一口純正的普通話也就不足為奇了。近些年,杜先生似乎也漸漸從幕後走向了台前,出演了一些港劇,想必應該是原聲配音,不需要其他聲優另配了。

近十幾二十年、甚至更長時期內的港劇普通話配音聲優中有絕大部分實際上都是內地人,如著名的「省長專業戶」陳逸恆先生,他早年就曾在香港從事過普通話配音聲優的工作。

綜上所述,港劇的普通話配音絕大多數都是拍攝公司自己完成的,並不是引進內地之後由內地自行配音。但香港的影視傳媒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說白了賺錢是第一位的!台灣市場佔主導時,他們就用台灣的所謂「國語」配音;內地市場佔主導時,他們又改用普通話配音……但配音的聲優大多都不是土生香港人,畢竟土生香港人那一口帶著濃重廣東味的「粵普」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港劇甚至韓劇的普通話配音都是台灣人,從語氣和發音聲調都可以判斷出來。對這一點只有操北方純正普通話的人才能判斷出來,因為只有他們才有分辨江浙普通話發音,川普發音,粵、閩普通話發音及台灣普通話發音的不同特點。

幕後配音演員是影視劇生產過程當中的重要環節,香港的國語配音演員很多時候是同時參與電視劇和電影的配音工作。而香港影視劇國語配音演員的變遷,也反映了香港影視劇由盛轉衰的過程。

第一階段:1949-上世紀70年代

1958年,香港才有第一家電視台,而大家比較熟知的無線電視台(TVB)1967年才正式開播

一直到70年代,港劇製作規模並不是特別大,因此對配音的需求量也比較小。當時的國語(普通話)配音主流的還是用於電影的配音

當時香港電影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邵氏這樣的大製片廠,可以說一直到7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掀起之前,國語片一直占據了香港電影的主流市場。

當時內地因為還比較封閉,當時的國語片主要出產到台灣、東南亞地區。

而當時的國語配音員的主要構成,都來自於49年以前從大陸遷居香港的內地人,而其中很多本就是從演員轉做幕後配音的。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60年代的金馬影帝,後轉行幕後配音的唐菁。

唐菁,演員,原名唐振青,生於1924年,河南鄭州人。1963年因《黑夜到黎明》獲金馬影帝。其後赴港加入電懋公司,並在香港定居。入行30多年,拍攝電影七十多部。後退居幕後做配音,後來更棄影從商。

第二階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這一時期,粵語片開始在香港電影市場占據了主流地位。這一時期的香港電影片商在拍片時往往都會製作國、粵兩個語種的版本。當時由於台灣是香港電影最大的海外市場,因此為了符合台灣人的口味,當時主流的國語片配音都交給了台灣配音班底來進行配音。

我們比較熟悉的周星馳御用配音石班瑜便是其中的代表。

而就在這一時期,隨著香港國語電影配音市場的衰落,再加上電視劇行業進入黃金期,很多香港電影國語配音遠就轉戰到了電視劇市場,加入了當時的兩大巨頭,無線和亞視的配音組。當然,這一時期的香港國語配音圈子已經發展比較成熟了,除了49年前後移居香港的內地人,在八九十年代也從內地(少部分台灣)補充了很多新鮮血液進入國語配音圈。

像我們比較熟悉的《上海灘》當中周潤發的國語配音,便是由當時的著名國語配音員周思平完成的。

到了90年代,TVB開始一家獨大,不少亞視配音員都被挖角到了TVB國語配音組。

下面這副合照便是當時大神匯聚的TVB國語配音組,可以說包辦了我們童年時所聽到的港劇聲音,裡面大部分都是差不多不同時期移居到香港的內地人。

由於當時在香港國語配音相對主流的粵語配音還是小眾,因此當時的國語配音很多都不是專業配音員出身,不少都是從影視演員,戲曲演員轉行過來的。比如第二排右二的邢金沙(94朱茵版黃蓉的配音),就是從崑曲演員轉行過來的。

隨便舉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吧

首先是最下面一排穿紅衣戴墨鏡的便是蘇柏麗,也就是佘詩曼、蔡少芬的御用配音,像大家熟悉的《金枝欲孽》里的爾淳、《宮心計》里的劉三好,都是由蘇柏麗完成的幕後國語配音。

蘇柏麗是天津人,90年從內地移居香港,這一時期的港劇配音員大多都是在八九十年代從內地到香港的。

近些年,隨著網路的助力,越來越多當年的港劇配音員被大家熟知,並且出現在了內地的節目上。

比如這位帥哥,就是合照當中最上排最左邊的,他叫張藝,西安人。一般是吳啟華、陳錦鴻的御用配音,大家比較熟悉的《妙手仁心》里的陳至美醫生、《創世紀》里的許文彪等等。他便是90年代從亞視配音組加入TVB的典型代表。

還要提一位便是第二排最左邊戴帽子的大叔,他叫杜燕歌,北京人。一般是羅嘉良、林保怡等演員的御用配音,代表作有《創世紀》里的葉榮添、《金枝玉孽》里的孫太醫等等。

杜燕歌這些年也轉戰幕前,出演了不少TVB電視劇,比如金枝欲孽2里的戲班老闆,他老婆就是TVB著名老演員韓馬利

當然,這張合照里的大神太多了,像鄧萃雯御用配音潘寧(第二排左三)、李若彤版小龍女配音於小華(第二排右三)、黎耀祥御用配音黎泓和(最後一排左二)等等有空下回再慢慢介紹。

第三階段:九十年代末至今

這一時期,由於台灣電影市場衰落,港片的主要外銷市場轉向了大陸。台灣配音演員漸漸退出了港片的配音,很多TVB配音員也開始轉戰電影配音。

同時,由於TVB是出了名的工作強度大工資低,所以很多老一輩配音員如前面提到的蘇柏麗也回到了內地發展。亞視更是直接倒閉了,國語配音組只剩下了TVB.

當然,這里還得順帶提一下沒在上面合照里出現的葉清,大家熟悉的陳浩民版段譽、無間道里的劉德華,乃至現在全職高手裡的黃少天,都是由上海人葉清完成的,他也可以說是內地觀眾最為熟悉,曝光度最高的香港國語配音員了。

當然,隨著很多老一輩國語配音的離開,或者退居二線。

很多年輕的國語配音也加入了TVB配音組。

八九十年代老一輩配音員很多都是非科班出身,由師傅帶徒弟這樣傳幫帶性質帶出來的不同

這一時期加入的配音演員主要來自於內地科班,比如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孫中文,他也是王祖藍的御用配音。

這一時期由於TVB進入了衰落期,內地觀眾看港劇的越來越少,而且有了網上資源之後,很多人會主動選擇聽原汁原味的粵語版。再加上如今的香港電影為了藉助內地市場,大多會採取合拍片的形式,國語配音大多已經轉由內地的配音員來配,而不是從內地轉到香港的那批國語配音員來配音,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甄子丹御用配音陳浩(也是今年大熱動畫哪吒的配音導演)



所以缺了香港電影市場,外加tvb的衰落,所以孫中文為代表的TVB國語配音員的聲音不像老一輩配音員一樣被內地觀眾熟悉。

關於香港影視的幕後配音,能深挖的東西還有很多,可以說,國語配音員的變遷也反映了香港影視業由盛轉衰的過程。

Tvb劇國語台灣人配音居多,大陸人配的普通話聽起來怪怪的沒有那種氣勢

電影台灣人,港劇移民香港的大陸人居多,而且已經去掉大陸那種生硬的普通話口音,形成港劇特色的國語口音!

內地人居多吧,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看港劇,覺得上面的人講話特別好聽,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有專門的人給配音,怪不得聽著好多角色的聲音是一樣的,他們是TVB配音組,我所熟悉的是杜燕歌這批人,他配音的主要作品有

古天樂:1995版《神鵰俠侶》楊過、《圓月彎刀》丁鵬、《乾隆大帝》弘歷、《大刺客之煙花殺手》煙花/宇文軒、 《廉政追緝令》方卓文、《烈火雄心》劉海柏、《寵物情緣》戴展碩

羅嘉良:《創世紀》葉榮添、這個葉榮添配的特好,我看過粵語版,沒有國語版的有氣勢《天地男兒》徐家立、《流金歲月》丁善本、《衛斯理》衛斯理、《七姐妹》椰子糖、《當狗愛上貓》MC、《孽吻》張文

你既然問這樣的問題,那麼上面的港劇一定有你看過的,是不是?

90年代到21世紀初,都是台灣人配音的多,現在香港應該有一群職業配音的人群,他們可能來自大陸內地,也可能來自台灣。

我只知道早期的香港電影基本都是台灣人配的,准確的說應該是台灣外省人,經常能聽到各地方言!最喜歡了,輕松又好笑!

不對吧,應該沒換過人,我記得從二十多年前我很小的時候港劇就是這幾個配音,到今天還是,沒換過。

80年代的經典港劇、日本電視連續劇,很多都是廣東話劇團的演員配音的,比如:簡肇強、姚錫娟等,聲音非常好聽,還有上海灘裡面許文強、丁力、馮敬堯的配音,很多電視劇都出現過

『貳』 明日戰記怎麼都是粵語

因為是後期配音。
《明日戰記》是一部港片,而且是後期配音,所以是粵語。片中未來景象將完全以CGI形式呈現,而此前中國的電影多用CGI呈現神話魔幻故事。據《明日戰記》導演吳炫輝透露,「這部電影與歷史或者神話故事不同,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現實的世界,必須從一張白紙開始,創造出一個新的世界,從外星怪物到演員穿的鎧甲到裝甲車輛等等,要創造出令人信服的一切,《明日戰記》可能是迄今為止製作的技術難度最高的一部電影」。
《明日戰記》的故事設定在我2055年,這是一部港片,於2019年秋季上映,那時候的地球深受污染和全球變暖問題的困擾,一顆隕石擊中地球,帶來一種快速生長的觸須類外星生物,它在凈化地球的同時,也在殺死一切生命。

『叄』 香港tvb電視劇里的老牌配音員都有誰

1、杜燕歌

杜燕歌,配音演員。經紀公司是無線電視廣播有限公司。80年代參加唱歌比賽加入演藝圈 , 於上世紀90年代加入TVB國語配音組。配音作品:《金枝欲孽》、《紅粉佳人》、《沖上雲霄2》、《創世紀》等。

2、張藝

張藝,TVB著名國語配音師、配音導演。1994年進入配音界,1997年加入香港TVB,現為TVB首席配音師。代表作品:《尋秦記》、《皆大歡喜》、《大唐雙龍傳》、《法證先鋒3》等。

3、陳元

陳元,配音演員。80年代中期加入TVB配音組。代表作品:《笑傲江湖》、《鹿鼎記》、《濟公》、《醉打金枝》、《笑看風雲》等。

4、黎泓和

黎泓和,國語配音員之一。1987年加入香港「新藝城」電影公司,開始從事國語配音工作。1993年進入TVB國語配音組。代表作品:《憨夫成龍》、《刑事偵緝檔案》、《法證先鋒》等。

5、盧琨

盧琨,TVB配音演員。其代表作有《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刑偵》系列中的梁榮忠、《我的野蠻奶奶》中的寧茂春,《鹿鼎記》中的韋小寶。

『肆』 香港電影中粵語是原聲還是普通話是原聲

這取決於電影和放映地方,如果純港產片,在香港放映的話,肯定就是粵語原聲,如果在大陸放映話,就是全期配的。如果是合拍片,在香港放映的話,香港演員說的是原聲,大陸演員是後期配音粵語,在大陸放映的話就調轉,香港演員配國語,大陸演員原聲。

對我而言,無論是哪個後期配音,都有損電影的現場感,會出戲。支持原聲,說普通話的說普通話,說粵語的就說粵語,不要後期配音了,好難聽。

香港電影,如果是面對香港市場為主,以粵語語境寫的劇本,那我會認為是粵語是原聲。我的感覺是配音再好,也比不過原聲。

就拿今年賀歲片人潮洶涌來說。這不是香港電影,但是因為有劉華,我忽略了,在廣州看的,進場發現居然是粵語的。劉華是原聲,其他都是配音。

太尷尬了。所有人的粵語都是標準的。但是你會聽得出那些普通話的語境,那些普通話的梗,給生硬的配了廣州話。幹嘛,幹嘛,廣州播放不提示就直接給了粵語,是廣州人不配聽原聲嗎。電影明明好看的,我卻出戲。

另一部哪吒重生,我朋友圈大贊粵語版,但我沒有信心了。直到上了優酷才看的。這部配的廣州話就好多了。語境沒有那麼生硬。

以前進電影院,如果主角是香港的,那我們自然而然會想看粵語版的。現在不一定了。

『伍』 電視劇和電影的對話是拍攝的時候對話的還是拍攝完配的音呢,香港電影有國語和粵語,這是配音嗎不懂。。

情況不盡相同,一般來說拍電視劇和電影時演員會用自己的母語來演戲。然後根據國語版和粵語版配音,例如古天樂拍電影,拍攝時是現場收音,如果對手的母語是普通話,那國語版就單配古天樂的,粵語版就單配古天樂對手的,然後再後期調一下音讓聲音過渡自然,電視劇也類似。但如果不是現場收音,就很可能需要古天樂本人再去配一次。
現場收音的話要求周圍的拍攝環境要絕對安靜,沒有雜音,尤其拍戶外鏡頭很難做到,所以很多時候是拍攝好後重新找人配音,也有導演是因為覺得演員讀台詞不順所以找專業配音配的。這點在大陸電影、電視劇比較明顯。港劇大部分演員說粵語,除非是演員在拍劇時說國語,一般都是現場收音,收音不清就叫演員本人後期再配,找配音演員給說國語的演員配音,出來就是粵語版,國語版則全部配音。

『陸』 成龍武打片為什麼後期配音

後期配音效果更好,劇情更引人入勝。
後期配音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對幕後聲音的配音處理,能為影視劇增加聽覺效果,也會帶給觀眾美好的視覺享受。可以看出影視劇後期配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配音有許多重要效果,比如說能夠使影片藝術著作中的場景無盡延伸。很重要的一點是聲音在影視後期中適當重要。配音能夠豐富並擴展了影片的時空。因為配音的聲源是不會出現的,觀眾經過聽覺去承受和思考,幻想空間很廣。專業配音員在影視後期製作中用自己磁性的聲音展現著畫面,帶給觀眾美好的體驗,為影視劇增加了更加豐富的色彩。
成龍,1954年4月7日生於香港中西區,祖籍安徽蕪湖,國家一級演員,大中華區影壇和國際功夫影星。他擅長功夫片,電影的諧趣風格及袁和平設計的活潑靈巧兼具雜耍性的武術動作,其主演的電影全球總票房已經超過200億元。演藝事業外,成龍熱心公益事業。2004年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2006年入選《福布斯》雜志評出的「十大慈善之星」。

『柒』 香港經典影視劇配音演員,你知道誰

香港電視台,製造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創造了無數經典的影視劇。這些影視劇到現在也是很火。

像《天龍八部》火了將近二十年。它講述了宋朝戰亂時期情義大俠喬峰;儒雅公子段譽、憨厚老實虛竹結義為兄弟,生死與共的故事。主演為黃日華、陳浩民、李若彤。

《射鵰英雄傳》它主要講述了郭靖和黃蓉在戰亂中保家衛國並相愛的故事。雖然香港出了好幾個經典版本,但小叮還是最愛張智霖和朱茵的94版本。

《神鵰俠侶》故事不多說,大家也都知道。香港電視台也是出了好幾個經典版本,不過小叮最愛的是古天樂和李若彤的版本。

《法證先鋒》,第一到三部都是經典,百看不厭。小叮確實想說,香港的警匪片看起來是真的很過癮。

不僅僅是這樣,在演藝圈能奼紫嫣紅的香港演員,也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男神和女神。

像林青霞,所試演的東方不敗是無人能超越的經典。金庸老先生曾這樣評價她:「青霞的美,是無人能敵的。」徐克也這樣評價過:「五十年才能出這樣一位大美人,她的高貴,其實帶著一種英氣,比男人還英俊。」

王祖賢,香港電影四大花旦之一,無數人心目中的女神,即使現在屬於隱退狀態,但是江湖中關於她的傳說卻並沒有減少,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小倩。

梁朝偉,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是戲的「戲精」,大家心目中永遠的男神, 《花樣年華》中的周慕雲太過迷人。

劉德華,大家心目中的天王,塑造的經典影視劇角色太多,大家可以自行網路。

雖然香港製造了很多的影視劇,但是由於地域語言的差距,在內地上映時影視劇後期都需要配音,而那些為影視劇配音的演員們,你們都知道誰?

葉清,唯奧亞洲配音機構創始人之一,配音導演、配音演員。1995年加入TVB配音組,代表作《花樣年華》為梁朝偉試演的周慕雲配音,1996年電影《甜蜜蜜》中黎小軍配音,《天龍八部》中為陳浩民試演的段譽配音,《大話西遊》中為羅家英試演的唐僧配音,《擺渡人》中為梁朝偉所試演的角色配音等。

張濟平,香港著名配音演員,香港配音界的元老。黃日華版的《蕭十一郎》中蕭十一郎的配音者,《法網狙擊》中阮兆祥試演的洛天古的配音者,2001年版《倚天屠龍記》中劉丹試演的汝陽王的配音者。張智霖版《射鵰英雄傳》一燈大師黎漢持的配音者。

張藝, TVB 著名國語 配音師 、配音導演。《沖上雲霄2》張智霖試演的顧夏陽、《美麗再望》郭晉安試演的過少哲,《護花危情》中林宗澤試演的許瑋琛,《金裝四大才子》中張家輝試演的唐伯虎,《尋秦記》中古天樂試演的項少龍等等。

其實很多經典的影視劇我們都看過,但是這些身為影視劇的幕後工作者相信很多網友都不知道,但是看影視劇的時候,聲音永遠都是那麼熟悉。小叮想說,這些幕後工作者的功勞真的很大,如果沒有他們對聲音的奉獻,可能這些演員所要表達的情感色彩對於觀眾來說,並不是那麼的深。如果你也想為明星們配音,你有配音夢,那小叮(叮當配)是可以為你提供服務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