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坐著輪椅會變臉什麼電影
坐著輪椅會變臉什麼電影:
川劇變臉電影《天意》。
《天意》是白雲飛導演在2012年拍攝的愛情微電影,演員是李添諾和裘恩典。2012年平安夜上線,該片由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得主潘恆生擔任藝術顧問。
林意非是一名內衣設計師,當她向客戶展示樣品的時候她才發現,她拿錯了行李箱,行李箱里滿是男性的內褲,與此同時,在雜志社當文字編輯的謝天,也發現他拿錯了行李箱,行李箱里滿是女性的內衣,通過微博,兩人取得了聯系。同時,一場浪漫的愛情故事就此展開。
②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香港愛情片是哪部為什麼
那一定是《花樣年華》了。王家衛真的是一個鬼才導演,才能創作出這樣一部影片,是對情慾的印刻,也是對感官的疏導,在我眼裡,他的所有電影都像是為《花樣年華》所做的鋪墊。
③ 你心目中的香港電影十佳是哪些
港片盛行的年代應該就是80後和90後的回憶,那個年代內地電影乏力,港片支撐中國影視一片天,好多也堪稱經典之作。
2.《中南海保鏢》,當時李連傑可是香港影視圈的香餑餑,他飾演一個中南海保鏢,冷酷帥氣,表面溫文爾雅,頗有中國軍人的氣質,強大的心裡素質,炫酷的打鬥,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3.《大話西遊》,相信很多人看過吧,經典台詞還記得嗎?「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放在我面前……」,當時這部電影其實並沒火,而且周星馳和他的公司還破產了,據說過了好長時間被別人拿來當反面教材給學生講課,居然活了,證明到時我們的星爺是對的,只不過當時不被人接受而已。
4.《英雄本色》,又是發哥的經典之作,小馬哥的名字當時都快成了周潤發的代名詞了,重情重義在當時那個年代可是一個人在 社會 的品行所在,小馬哥的形象充分詮釋了什麼事江湖兄弟情。
5.《警察故事》,要說經典,怎麼能少得了成龍,功夫明星裡面成龍算是另類了,無厘頭 搞笑 打鬥,危險鏡頭不用替身,當時成龍拍電影經常帶傷拍戲,而警察故事則能很好的詮釋成龍的特點。
6.《少林寺》,不得不說這部李連傑電影在當時影響還挺大,就是這部電影掀起了國內的武術狂潮。當時李連傑的形象放到現在的說法,就是小鮮肉,配上一身少林寺的衣服,干凈、帥氣、純真。這部電影也是我們這80後兒時的回憶。
7.《力王》,這絕對算是攀少皇經典之一了吧,初看這部片的時候,裡面打鬥的兇狠,殘忍,感覺都有一點害怕,雖然力王也是一身肌肉棒子,但跟反面人物比起來也太弱小了吧!這部片我看過不下於五遍,非常推薦給大家看。
8.《和平飯店》,這部電影周潤發毫無疑問再一次征服我們這些80後的小屁孩,和平飯店這部電影里發哥化身保護神,迷醉的眼神,一副唯吾獨尊的氣勢,在這個血雨腥風的江湖中讓人望而卻步。
9.《古惑仔》,這是一部系列電影,鄭伊健和陳小春演繹出了當時黑 社會 盛行,小混混喋血街頭的一種 社會 現象,這個系列電影一上映,當時 社會 輿論非常大,說是帶壞了 社會 風氣,據說當時要禁播,不知是真是假,反正當時年輕人都喜歡看,主要也是附和當時年輕人的心理,「江湖 社會 情,義字掛心間」。
10.《監獄風雲》,沒錯,又是發哥的作品,發哥迷一般的男人,我怎麼感覺發哥才是80後的回憶,至少在電影方面,當時看過第一部,一直期待下一部,總之,推薦觀看。
以上內容不分年份,經典電影很多,這十部記憶猶新,放到現在都值得一看。龍傑星發華,每人兩部,便是我心中的港片十佳。
成龍:
《紅番區》(1994)
成龍第一部製作費過億的「猛片」,也是其打入美國主流電影市場的里程碑之作!四十歲的他奉獻了嘆為觀止的搏命演出,這次竟讓一向挑剔又排外的美國人都拍案叫絕!一部港片能在那個年代的北美掠下三千多萬美元的票房,這放至今天依舊不敢想像!
《新警察故事》(2004)
五十歲的大哥依舊能打,只是這一次,他不再選擇做「超人」。作為金馬的雙料影帝,他於本片中奉獻了從影以來最走心的表演。他不再那麼勇猛無畏,而是成了一個更有血有淚的個體。許多人對這突然的「柔弱」嗤之以鼻,但在我看來,這次「蛻變」值得更多的敬意!
李連傑:
《黃飛鴻》(1991)
一部港片能拍得如此「古色古香」又充滿氣節,徐克當得起影壇聖手的稱號。當然,此片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李連傑當居首功!黃飛鴻的正氣凜然與古板迂腐,被他演繹得淋漓盡致。他是天生的俠之大者,舉手投足皆是宗師風范,這份氣質怕是後無來者了。
《精武英雄》(1994)
CCTV6的鎮台一寶,史上最佳純功夫片!它是對李小龍《精武門》的一次致敬,更是一次超越!它能被全世界功夫迷奉若珍寶,這不是沒有緣由的。其細致入微的人物塑造,真摯的民族情懷,以及精彩絕倫的打鬥場面,這一切都使得它上升到了一個類型片無法企及的高度!
周星馳:
《家有喜事》(1992)
它開啟了全明星賀歲片的先河,也是港片走向黃金年代的一大標志。張國榮的顛覆演繹讓人側目,周星馳的穩定輸出更是笑點暴擊,另外一乾女星如張曼玉、吳君如等也奉獻了個人最佳的喜劇表演……總之,這註定是一部難以逾越的「合家歡」電影!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1995)
電影中最大的「殺招」莫過於「喜劇人玩催淚」,在這點上,星爺可謂是深諳其道 。他能讓你笑得歇斯底里,也能讓你轉瞬涕淚淋漓。很顯然,大話西遊正是星爺送給所有人的「悲喜」回憶!對星爺的敬仰我們總是滔滔不絕,但又有誰甘願做那個永失最愛的至尊寶呢。
周潤發:
《英雄本色》(1986)
香港英雄電影的開山之作,無數影評人心中的港片影史第一!它首創性的將東方武俠特有的浪漫和詩意與現代動作片完美融合,每一幀畫面都做到了美感的最大化!考慮到當時的主創包括吳宇森、狄龍以及周潤發在內皆是面臨人生低谷,這部英雄的輓歌更是愈發充滿意義!
《縱橫四海》(1991)
香港影史最贊四人行!周潤發、鍾楚紅、張國榮三大絕色,再加上喜好玩鴿子的大導吳宇森,這組合簡直無與倫比!從未見過這般浪漫寫意的動作片,發哥坐著輪椅與紅姑共舞的畫面實在是讓人難以忘懷,所謂巨星的極致魅力,莫過於此了。
劉德華:
《暗戰》(1999)
可能是劉德華最好的作品。警匪之間的「貓鼠斗」有趣又不落俗套,穿插其間的邂逅就像是荷爾蒙紊亂時的美好調劑,90分鍾下來,讓人慾罷不能。無論是劇情還是演繹,這部片子都是我心中的完美之作,至於還因此片戀上了女神蒙嘉慧,那就是另一番小確幸了。
《無間道》(2003)
港片的沒落似乎已成定局,《無間道》的橫空而出算是「迴光返照」了一把。雙雄卧底設定並不新鮮,但梁朝偉、劉德華與一干戲骨的飆戲依舊讓人叫好連連!直至今日,它仍然是國內警匪片的「天花板」,我想,這應該沒有異議吧。
註:排名不分前後
武俠片:徐克版【新龍門客棧】新派武俠代表作
黑幫片:吳宇森【英雄本色】暴力美學巔峰
賭片:王晶【賭神】發哥演技出神入化
功夫片:周星馳【功夫】本人覺得周導最好作品
動作片:葉偉信【殺破狼】香港新派時裝動作片沖出江湖,甄子丹VS吳京的巷戰動作片中經典的經典
僵屍片:劉觀偉【僵屍先生】林正英僵屍片巔峰之作
神鬼片:程小東【倩女幽魂】小倩—王祖賢,王祖賢—小倩。
混混片:劉偉強【古惑仔】80後90後不用解釋
黑 社會 :杜琪峰【黑 社會 】古天樂影帝級表演
傳記片:潘文傑【上海皇帝、跛豪】麥當雄製作、傳記片巔峰。
個人觀點 不喜勿噴
為什麼沒有喋血雙雄?
美國著名雜志評《刺客列傳》周潤發雄居榜首
1999年被美國《時代周刊》將它列為本世紀亞洲十大影片之一
美國一知名 娛樂 網站評選為「美國人最喜歡的10大港片」中名列第一
英國電影雜志《PREMIERE》選為十大香港電影
《帝國雜志》選為十五部最具影響力電影中的唯一一部亞洲電影,位列第七
英國電影雜志《Hot dog》選出的影史上50位「至型角色」排名第七
美國著名 娛樂 雜志《 娛樂 周刊》評出的電影 歷史 上「十大最受歡迎殺手角色」位列第八,周潤發也是上榜的唯一一位華人演員
美國一男性雜志評選的「男人最應該看的100部電影」中華語影片排名最高的電影
2003年美國男性雜志《Men『s Journal》於12月份的一期選出了歷來50出最佳男性電影位列十三位
大話西遊,
無間道,
東成西就,
逃學威龍,
天若有情,
92玫瑰玫瑰我愛你
龍鳳斗,
瘦身男女,
孤男寡女,
愛情命運號
後邊四部,名氣不及上邊的,可是我很喜歡這種風格的輕喜劇愛情片
港片看過後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說幾部我個人覺得不錯的:
1、無間道三部曲,港片的巔峰,幾位影帝與天王互飆演技,劇情也是扣人心弦,特別是第二部致敬教父堪稱經典。
2、一代宗師,王家衛把自己獨特的意識流帶入了武俠世界,國際章和梁朝偉的神級演技更是令人驚嘆。
3、花樣年華,王家衛的巔峰之作,唯美、曖昧、每一幀都值得回味。
4、放逐,男人的兄弟之情
5、甜蜜蜜,陳可辛的經典之作,張曼玉的個人演技秀。
6、掃毒,張家輝那句耶穌也留不住他,單憑這句台詞就值得一看。
7、黑金,梁家輝靠自己的演技拯救了一部電影。
8、大塊頭有大智慧,一部你以為看懂了其實根本沒看懂的電影,請看港版。
9、激戰,「怕,你就會輸一輩子。」
10、春光乍現,哥哥、梁朝偉,「我們能不能重頭來過?」
看了一會兒評論來的。還是讓我說吧!其它都閃開沒資格說話!(龍爭虎鬥)(五福星系列)(警察故事)(僵屍先生)(英雄本色)(賭神)(黃飛鴻系列)(大話西遊)(少林足球)(功夫)。這是根據每個年代最有影響力以及高票房觀看記錄的電影,當然第一部是有點牽強年代久遠,但它的影響力很大,又是第一個真正巨星的作品必須要有。至於其它也有很多經典,但沒啥研究價值…
一/《無間道》
這是一部讓全世界重新對香港電影刮目相看的電影,它從哲學的角度直接深入 探索 人性,去感受身不由己的那種窒息,感受貪婪與自私,和所謂的善與惡。
二/《倩女幽魂》
這部電影集武俠、神怪、驚悚、 搞笑 、愛情於一身,開創了香港特技神怪片的先河。影片主幹雖是一段凄婉的人鬼戀情,但在表現手法上在當時卻相當另類,加上視覺效果的登峰造極使得這部電影幾乎引領了香港鬼怪片的一個時代。
三/《槍火》
《槍火》是杜琪峰在銀河映像時期最個人化、風格化的作品之一。杜琪峰在片中營造了以往黑幫片所沒有過的優雅與淡定,商場遭遇伏擊的那場戲充分展露了杜琪峰對電影氣氛的把控能力,通過「以靜制動」,將微妙的緊張感傳達得淋漓盡致,深得黑澤明的精髓。
四/《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被香港影評界視為經典之作 。在香港電影史上,《阿飛正傳》有著很高的地位,它是王家衛的成名之作,同時也是張國榮第一次真正發現自己,並自覺地以一位藝術家的標准來參照自己的一座里程碑。
五/《東邪西毒》
《東邪西毒》被稱為華語武俠電影的另類高峰 。電影巧妙而頗具黑色幽默的情節把傳統意義的武俠電影進行了顛覆,使得該片成為了經典。影片錯落的人物和故事相互交錯發展,優美的攝影展示出一個虛構的想像世界 。
六/《春光乍泄》
《春光乍泄》是一部經典影片,電影以濃重的色彩,舒緩的情調調配出一副同性愛人在異域的一段感情,王家衛以細膩的導演手法將兩位男主角於崩離邊緣的心緒展現的淋漓盡致。
七/《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盡情地發揮了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兄弟情」、「雙槍」等標簽式電影語匯,揭示了在善惡之間擺盪的人性。影片並非港台江湖黑幫的內幕暴露,亦非 社會 現實的反映,而是活脫脫英雄神話的再造,完全是創作者的主觀願望,感情的投射。
八/《縱橫四海》
《縱橫四海》於1991年上映時叫好又叫座,是神偷類型的經典電影 。影片天馬行空,華光溢彩,不僅畫面具有強烈的觀賞性,故事述說更具有豐富的層次感。除了精彩的槍戰和對峙場面外,對男女感情的描寫也顯得很細膩。
九/《甜蜜蜜》
一場小人物間的愛情故事,但電影卻將愛契合時代做出了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呈現,且這種浪漫並非不近真實的飄渺,而是彷如就在咫尺的觸手可及,世事多變,幾度沉浮,唯有真愛是不可更替的旋律,一曲鄧麗君的歌,是多麼《甜蜜蜜》。
十/《古惑仔》
古惑仔系列, 我們看到的是一群充滿青春熱血的年輕人,用長刀揮霍著洋撒著自己的青春年華,用鮮血浸染著那叛逆的歲月 。他們充滿幻想,充滿憧憬。用生命來換取榮譽,用鮮血來換取地位 。他們曾一時風光無限,站在萬人之頂,鏟除用義字來規則的江湖的敗類,成為一時英雄。
我說我自已想法,我最喜歡的男歌星是劉德華,女歌星是陳慧嫻。電影明星是成龍,李連傑,周星馳!所以十大電影里,他們三人每人最少兩部戲入選,甚至十部戲全部從這三人電影中挑選。
[玫瑰]成龍:警察故事123,飛鷹計劃,A計劃1,紅番區等。
[玫瑰]李連傑:黃飛鴻1234,精武英雄,中南海保鏢,方世玉12,太極張三豐等。
[玫瑰]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鹿鼎記12,逃學威龍12,賭聖12等。
其它能競爭入圍的有:新龍門客棧,賭神,僵屍道長,英雄本色,霸王別姬等。
其實香港電影從1980-1999年這20年,最少可以挑選出50部,難分排名先後的一級最受歡迎電影。
無間道、英雄本色、花樣年華、阮玲玉、南海十三郎、警察故事、籠民、倩女幽魂、七十二家房客、瘋劫、逃學威龍、猛龍過江、新龍門客棧~
④ 急急急急急急!!! 需要香港藝術電影的歷史背景,發展以及一切資料,包括著名導演什麼的,謝謝!好的話
[2]香港電影史的發展應該從電影傳入香港開始。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在法國巴黎公映了《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這一天,被世界各國電影界公認為「電影時代的開始」。 1896年初,路易·盧米埃爾的助手來了香港放映這些影片,而電影就是這樣傳入香港。自他離開後,香港電影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動。當年,美國湯默斯·愛迪生公司派出一位電影攝影師到香港拍了一批紀錄片:名為《香港街景》、《香港總督府》、《香港碼頭》、《香港商團》和《鍚克炮兵團》。 這幾部有新聞紀錄的電影雖然不是香港電影公司的出品,可是它們是在香港拍攝的,內容又是香港景物,可以把它們稱為「香港電影」。 盧米埃爾兄弟
從1896年到1903年,香港放映過一些很短的紀錄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有關報導是這樣的:「現在中環街市對面,即同記辦館面前,准十五晚開演『成套戲本』(即整部電影)。」這部電影是法國導演下·齊卡當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難》。 1907年,香港有不少電影院紛紛開辦,而且公映的次數和數量都較以往為多,因此被視為香港電影事業的第一個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燒鴨》,是上海亞細亞影戲公司在香港拍攝的一部默片諧劇。該片的導演梁少坡同為該片的主角,故事講述一個小偷(由梁少坡飾演)想偷燒鴨,卻被警察捉住了。劇情十分簡單,但不乏詼諧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燒鴨》雖在香港攝制,卻並非香港電影公司的作品。該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後來結束了他在上海的電影事業,回美國路經香港時,和黎民偉合作製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莊子試妻》,並因而催生了香港電影事業,而黎民偉更被譽為「香港電影之父」。這部電影的出現,象徵香港電影史啟蒙期的終結,萌芽期正式開始。
萌芽時代
[2]據《中國電影發展史》記載,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莊子試妻》在1913年出產,編導是黎民偉、攝影師是羅永祥,主要演員是黎民偉和嚴珊珊。 黎民偉原為劇社的主持人,又怎樣開始拍起電影來?原來他對電影一向很有興趣,於是透過羅永祥的介紹,認識了路經香港的布拉斯基,他們商談合作拍片成功,便由布拉斯基提供拍片所需的設備和基金,利用劇社的布景和演員,以「華美影片公司」的名義製片和發行,拍成了《莊子試妻》一片。 《莊子試妻》改編自當時的粵劇《莊周蝴蝶夢》,取材於其中「扇墳」一段。劇情大意是:莊子之妻,夫骨未寒,便有了新情人。為了討好新歡,她不惜擾及死去不久的丈夫的墳墓。而這個新歡實則是莊子扮的,他只是詐死來考驗他的妻子對他是否忠貞。 《莊子試妻》片的主角是莊子之妻,由黎民偉反串演出。片中婢女一角由黎民偉的妻子嚴珊珊飾演。嚴不僅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個電影女演員,還是中國第一個電影女演員。 《莊子試妻》片利用陽光露天拍攝,香港實地取景,而片中人物都穿了民初的服裝。本片更使用攝影特技,把莊子的鬼魂拍得忽隱忽現,加強戲劇效果。 這部電影創下不少香港電影紀錄: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 (二) 第一部在外國公映的香港片; (三) 第一部有電影女演員參演的香港電影; (四) 也同時是第一部有特技攝影的香港電影。 黎民偉及其兄長海山、北海於1923年創辦了香港第一間全由香港人投資創辦的電影製片公司「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他們並非為了名利,而是志在推動香港,以至全中國的電影工業。 民新的成立為香港電影業帶來很大的推動作用,它不僅在1923年出品了香港第一部新聞紀錄片《中國競技員赴日本第六屆遠東運動會》,又在1924年在廣州成立了香港第一個演員培訓所民新演員養成所,發掘有演戲潛質的人。 此外,民新還攝制了香港出產的第一部故事長片《胭脂》。於1924年,珍貴的新聞紀錄片《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大會》、《孫大元帥檢閱軍團警會操》以及1925年出產的《孫大總統東較場閱兵》等亦是民新的出品。 事實上,1924年至1925年,香港電影事業已漸漸成長,可是由於黎民偉具有同盟會的背景,港英政府禁止民新於香港開設攝影場,香港電影發展被迫中止了。
崢嶸時代
1925年5月30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無理殘殺中國人民,中國各地紛紛罷工、罷課,以示抗議。同年6月,內地的罷工熱潮擴展到香港。香港大罷工期間,每天都有商店倒閉,百業凋零,所有娛樂活動,包括電影放映一律停止。這個現象令剛萌芽的香港電影事業夭折。 1926年10月罷工結束,但香港電影事業仍然未能 復甦起來,因為有實力的電影工作者都去了廣州或上海發展。雖然期間有些影片公司招考演員,但這都是有名無實,直至1929年末,仍沒有一部香港電影生產過。 1930年初,黎北海等創辦了香港影片公司,製作出創業作《左慈戲曹》,然後香港才陸陸續續再有電影製片公司的成立,香港電影事業才見起色,得以復甦。 1930年,香港的電影業隨著黎北海(黎民偉兄長)創建香港影片公司而開始復甦。不過,真正令香港電影業站穩住腳的是1930年10月25日,由黎民偉的上海民新與其他幾間電影公司合並而成的「聯華影業公司」。「聯華」可以說是為香港電影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力,是戰前中國最大的電影廠之一。 為了培養人才,聯華在1931年4月開辦演員養成所,教授的課程包括編劇、導演、表演、攝影等,堪稱一間電影全科學校。它培訓了一批傑出的粵語片導演,如李鐵、黃岱等,對香港電影貢獻良多。 「聯華」香港分廠一向都是拍默片,雖然當時有聲電影興起,創辦人卻不敢冒險。於是,第一部粵語有聲片就由上海天一電影廠的湯曉丹執導拍成,就是《白金龍》。 有聲電影問世後,香港的電影公司紛紛拍攝有聲片。1934年「聯華」香港分廠解體,黎北海另創了香港第一家有聲電影製片廠「中華」,並導演了一部局部有聲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聲片《傻仔洞房》(1934)。 進入1935年,香港電影正式步進有聲時代。 從1935年開始,香港的粵語片產量每年遞增,從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過一倍。1935年,受到抗日熱潮的影響,香港生產了多部愛國電影,其中包括大觀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線》。 1936年,社會教育片成了香港電影的主流。除了社教片之外,愛國片在同年增多了產量。當然,故事片在香港電影史上從來也並未受過忽略。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編導的《兒女債》。 1937年到1938年,由於「七七事變」的發生,香港抗日氣氛高昂,因此電影工作者也紛紛開拍抗日愛國片,頓時間,愛國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產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為愛國片。 1939年秋,受到歐洲國家的戰爭所影響,1940年的港產片產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電影業陷入低潮。大觀電影廠及其他電影設施被炸,大量的香港電影拷貝和底片也被燒毀或遺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殘留至今。到1946年初,香港電影業處於完全停頓狀態,在這期間,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幾部由日本電影公司拍攝的紀錄片問世。 戰後初期,電影製片廠的數目較戰前為少,大中華是其中一個較有規模的,因為它擁有李麗華、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導演朱石麟和吳祖光。1946年至1949年,大中華生產了34部國語片和8部粵語片,可惜到了1949年,產量卻愈來愈少,被迫關門。 總括來說,日本入侵對香港電影業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香港電影經歷了四年的停產,才在1946年上映了戰後首部港產片《情陷》。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電影界很多左派人士為了逃避國民黨的政治壓力,或中國內地通貨膨脹的影響,紛紛定居香港。故此,香港的國語電影業便愈來愈蓬勃,到了70代初更達至高峰。
成熟時代
香港電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復興,而在1949年以後漸趨蓬勃,不無原因。1949年後大批中國內地的電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經濟理由紛紛南下,在香港設電影廠,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攝電影,使香港成為南中國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電影中心。再加上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加坡、馬來西亞電影勢力過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歐電影文化所帶來的沖擊,遂令香港電影邁向成熟的雛型。 20世紀50-60年代是國、粵語片起飛的時期,其中由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更是粵語片的盛產期。這段黃金時期粵語片有以下幾個主流: 粵語片 1:粵劇戲曲片 據估計,在20世紀50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粵劇戲曲片問世,差不多每三部粵語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粵劇片,而在1958年更達到了高峰,這一年的160部電影中,粵劇佔了一半。 舞台式的粵劇片基本上製作費不高,電影技巧也不特別考究,因為大部份都沿用粵劇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節,其餘的排場做手都不嚴格。因此,這類戲曲大多被揶揄為「五日鮮」、「七日鮮」。當然其中也不乏製作認真,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不朽經典,如《帝女花》(1959)、《紫釵記》(1959)、《李後主》(1968)等。而戲曲片的演員亦有不少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劍輝、白雪仙、新馬師曾、薛覺先和林家聲等等。 至於粵劇戲曲片為何會在20世紀50年代大受歡迎呢?這是因為戰後粵劇發展蓬勃,進棚看戲成為上流社會的消費享受。至於一般市民只好聽電台話劇或聽粵曲,有見及此,電影公司便把大量經典粵劇拍成電影,讓戲迷可以以低廉的戲票欣賞傳統的粵劇戲曲。 2:文藝片 這時期的文藝片背景多為民國或當代,講求戲劇結構,又或改編自中外文學、流行小說,或襲取好萊塢通俗劇的故事模式。而提到這類環繞家庭倫理、男女之愛的文藝片,就不得不提粵語片電影公司中的佼佼者 : 聯合電影有限公司「中聯」。 中聯創建於1952年,共生產了44部電影,出品了不少粵語片中的經典,如李鐵的《危樓春曉》(1953)、《天長地久》(1955)、楚原的《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傳戶曉的作品。 中聯的21位精英,有見於影藝界充斥著粗製濫造之歪風,遂以認真的拍攝態度、主題健康的電影信念為大前提,創辦中聯以抗衡媚俗投機而質素低劣的七日鮮貨色。這批電影界精英包括導演李鐵、吳回和十三位著名演員:吳楚帆、張鍈、張活游、白燕、黃曼梨、紫羅蓮等等。 中聯電影每每針對香港社會種種問題,批判上流大亨的偽善丑惡,帶有濃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國電影的美學層次。大概是因為過分執著於傳統道德使命,中聯漸漸跟時代脫節。到1967年,它也隨著粵語片的息微而關閉,但其對香港電影的影響是絕不容忽視的。 3:古裝武俠片 20世紀50年代的古裝武俠片大多以民間熟悉的俠義神怪故事為骨幹,但武打場面並不講求真實感,發展至後期(20世紀60年代初、中期)日漸注重動作場面設計,大量加進了特技花款(如怪獸、怪人裝扮和模型特技)、曹達華和於素秋就演了不少這類古裝武俠片,如《如來神掌》系列。 嘉禾公司創始人:鄒文懷
4:喜鬧劇 這類電影大多以詼諧搞笑的喜劇演員掛帥,橋段不外乎「大鄉里出城」、「癩蛤蟆想食天鵝肉」之類的故事,如新馬師曾、鄧寄塵主演的「兩傻系列」。 以上各類型的粵語片雖然在電影美學角度上來說,藝術感略嫌粗糙,但論到能否帶給觀眾共鳴,則可謂綽綽有餘,難怪這段時期,粵語片的產量可觀,令粵劇片達至高峰期。 5。國語片 事實上,從1967至1969年,粵語片的產量仍高於國語片,只是到了1969至1970年,情況才開始扭轉。 國語片由低沉轉盛的轉折點,是五十年代中期國際發行公司」與邵氏父子改組,分別成為電影懋業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電懋資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組後銳意在香港電影業大展拳腳。它們不但全力推動國語片,還建立完善的發行網來開拓海市場。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製作大量高質電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執導的《江山美人》、《不了情》,達到前所未有的以十萬為單位的票房成績。邵氏電影製作豪華瑰麗,粵語片中的爛衫戲可謂相形見絀,加上製作重質不重量,鮮有七日鮮的電影出現。 國語片的熱潮不獨使國內興起的黃梅調電影帶到香港並使之流行起來,更創作了新派武俠片,包括改編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俠作品:胡鵬導演的《射鵰英雄傳》(1959)。單在1963年,武俠片的產量已高達61部,而武俠片之中的代表作則是胡金銓的《龍門客棧》(1966)及張徹的《獨臂刀》(1967)。 邵逸夫、方逸華夫婦
狄龍和姜大衛、王羽這些武打明星的出現,亦可視為70年代李小龍冒起的前奏。 事實上,從20世紀50年代起,國、粵語片的確並存,雖然兩者存在競爭,但本質上是相容的。可是,隨著國語片從1970年迅速發展,加上粵語片青黃不接,於1970-1971年間,國語片的產量多達116部,而粵語片只有22部;於71-72年間,國語片數量依然上升,反觀粵語片卻只剩一部,那是由鄧麗君主演的《歌迷小姐》。之後的數年,國語片一直領導著香港電影市場。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粵語片面對著國語片雄霸市場的威脅,但仍力求在戲種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順勢興起,並造就了兩位當時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蕭芳芳和陳寶珠,電影界追捧偶像的熱潮可說是由她們而起。
黃金時代
七十年代 20世紀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轉折點,而香港電影也隨著電視的普及化,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至香港人心態的轉變而受到種種沖擊,以致70年代的香港電影是趨向多元化及地道化。承接60年代中期的凌厲氣勢,邵氏在70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電影業占著領導的地位,擁有東南亞電影王國的美譽,出品了大量國語武打片,大導演包括李翰祥、張徹及劉家良等等。他們都以熟悉的刀劍拳腳功夫片作依歸,電影世界裡都是強烈的陽剛味,其中張徹的電影更造就了偶像級武打明星,如王 李小龍
羽、狄龍、傅聲等。1970年的《龍虎門》就是當年邵氏最賣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1971年,此類古裝刀劍片的鋒芒其實以較在60年代遜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龍的出現。 李小龍配合著鄒文懷的嘉禾電影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吒一時。從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後兩年間拍攝的《精武門》及《猛龍過江》令李小龍進運國際影壇,創造出香港電影事業的神話。 1973年李小龍驟然暴瘁,令功夫片熱潮未能延續。而隨著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觀眾對遠離現實的功夫片漸漸失去興趣,反而對反映當時社會狀況,諷刺現實的電影加以青睞,這就解釋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為最賣座電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員,如鄭少秋、沈殿霞都是當時的電視藝員,而由於電視已成為當時的重要媒體,因此他們對觀眾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而這部電影的成功,不但為以後的新電影類型作了開端,更令粵語片得到重新振興。 自此,很多電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風格,演員的演繹亦帶有嘻笑怒罵的味道。從電視跳到電影的許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為70年代、以至80年代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 由於從70年代中期開始,大家的主導閱讀方式是電視模式,很多粵語片的題材或靈感都是來自電視內容,如《阿福正傳》(1974)、《大鄉里》(1974)、《新啼笑姻緣》(1975)。許冠文、許冠傑兩兄弟也跳出了電視趣劇的框框,走上大銀幕,以其獨有的笑話公式拍攝了一系列非常賣座的喜劇 :《鬼馬雙星》(1974)、《半斤八兩》(1976)、《賣身契》(1978)等等。這些電影不但令喜劇在香港電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更促使了後來功夫喜劇的誕生。 1978年袁和平執導《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劇的地位,使其成為70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類型。功夫喜劇離開電視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設計及諧趣的雜耍風格吸引觀眾;可以說是揉合了傳統功夫片及許氏兄弟式的喜劇精粹。演員方面,成龍,洪金寶等也擺脫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 許冠傑
以反叛貪玩的形象來親近觀眾。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種,提到70年代的香港電影,不可不提的是大導演李翰祥從台灣返回香港東山再起,大拍風月綽頭及騙術奇觀電影。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騙術奇譚》,不但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新的一頁,也象徵著70年代香港電影意識的轉變-金錢至上、綽頭化的風格抬頭,這個影響一直延續到80年代。不過,1979年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出現卻為香港電影帶來了富神采而短暫的變奏。 1979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始。大批電視幕後工作者轉投電影圈,他們包括徐克、許鞍華、章國明、譚家明、嚴浩、余允抗等等,他們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輕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打開嶄新的一頁。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瘋劫》(許鞍華執導)、《蝶變》(徐克執導)、《點指兵兵》(章國明執導)。其後這批或在外國學習電影,或在電視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輕導演繼續拍攝了一部又一部風格化的電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邊人》(1982)、徐克的《第一類型危險》(1980)、譚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數十部作品,都很能表達這些導演對當時社會氣象的感覺及情懷。 雖然這些新導演全被以「新浪潮導演」之名,但事實上,他們每一位的作品都極富個人色彩,並沒有陷入香港電影類型化的傳統模式。許鞍華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銳;徐克有一股神經質的張力;方育平作風朴實,真實感濃厚;嚴浩浪盪於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間;譚家明走中產美學;章國明擅拍警匪片等等,這些特質都體驗到新浪潮電影的「作者論」美學。 「新浪潮」標志著香港電影與上一代中國本位粵語片的決裂。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往往背負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創新;而「新浪潮」電影則帶有濃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強烈的本地感性;這跟導演們於香港成長、受西方教育很有關系。 此外,這時期的電影都棄用大明星,製作成本亦減至最低,跟後來的港產片標榜卡士明星,動輒千萬製作的營運模式可謂截然不同。 八十年代 香港的電影界從來都是以商業掛帥,新浪潮電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難免被淘汰的厄運。20世紀80年代初,新藝城影業公司異軍突起,吸納大批當時嶄露頭角的導演:吳宇森、徐克、林嶺東、高志森等,炮製一部一部商業掛帥的電影,其中以喜劇為主。這些電影的共通點是以電視台集體創作的模式來度橋創作,充滿密集的笑料及動作,一切以迎合觀眾口味為依歸,代表作品有許氏兄弟的《最佳拍檔》系列及周潤發擔綱的《英雄本色》、《龍虎風雲》等。除新藝城之外,80年代叱吒一時的電影公司還有德寶電影公司。德寶成立於1984年,一方面拍喜劇(《雙龍》系列、《富貴逼人》、一方面也拍動作片《皇家師姐》系列、或者都市優皮小品路線 (《三人世界》、《單身貴族》),務求達到片種多元化的要求。 至於嘉禾電影公司則繼續以成龍作頭牌,讓他從《師弟出馬》、《龍少爺》的功夫小子形像 《英雄本色》小馬哥深入人心
,漸漸成為《A計劃》中穩打穩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跡》,更是成龍的顛峰之作。 同樣是武師出身的德寶明星洪金寶卻憑《鬼打鬼》(1987) 開創了靈幻片的潮流,之後的《僵屍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風格。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謀妙計五福星》以至《運財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 據統計,80年代的十大賣座香港電影之中,新藝城佔了四部,嘉禾佔了五部,再加上多產量的德寶(1984至1989的五年間,拍制了47部電影)整個八十年代可稱為三雄各據的時期。 跟20世紀70年代末興起的新浪潮相比,我們會發現到80年代的香港電影由於太過側重劇情堆砌,明星包裝,因此電影類型單向化,更遑論什麼作者論了。有人認為這時期的電影造就明星、扼殺導演、編劇的創作,使香港電影走上窮途沒落,加上1989年經濟、影帶市道不發達等種種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 成龍洪金寶
電影市道滑落。盡管如此,若不以電影質素或創意來衡量,單看票房成績及投資者的態度,說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電影屬飛黃騰達的時期實在不為過。
如今歲月(危機時代)
綜觀20世紀90年代的香港電影,基本上仍可稱之為百花齊放,我們不但有從80年代順利跨向90年代的新一代導演:張婉婷(《秋天的童話》)、王家衛(《旺角卡門》)、關錦鵬(《胭脂扣》)、陳嘉上(《小男人周記》)等等,還有90年代的奇跡周星馳、劉德華、張國榮、梁朝偉以及幾個國際知名的名字:張曼玉、周潤發、李連傑、成龍等等。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相對於20世紀80年代電影公司大灑金錢,演員一天九組戲的好景日子來說,90年代的香港電影的確危機重重,陰霾滿布。 首先是90年代初盛行武俠動作片,《黃飛鴻》和《東方不敗》相繼掀起打風熱潮,一時間李連傑、林青霞成為賣埠保證。可是,依照香港電影的傳統,賣座的片種總有跟風者,而當跟風者眾、水準參差的時候,亦即該電影類型走向死亡之路。武俠動作片熱潮如是,賭片熱潮及後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沒有例外。同年,周星馳以《賭聖》崛起,整個90年代前期基本是周星馳的天下(雖然94年周潤發以賭神2佔領冠軍) 到了90年代中期,港產片票房連續下挫,西片逐步抬頭。《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先在93年創下六千萬元票房佳績,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Titanic)更以一億一千萬元攀上頂峰,這部映了195天的好萊塢A級大製作還佔了「本世紀百部賣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壓倒了在80年代威風一時的新藝城作品《最佳拍擋》系列。 周星馳
另一個令90年代香港電影褪色的原因是盜版問題。80年代錄影帶市場興起已經令電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90年代後期,盜版VCD更為香港電影市道帶來了重擊。不少電影在午夜場或首映過後便出現盜版,海關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責任,後來香港政府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海關逐漸加強掃盪,才使盜版VCD活動略為收斂。 香港電影界曾多次組團訪京,與港澳辦及電影局商討創作自由、版權問題等,亦促請中央政府開放市場。1997年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董建華先生首次在《施政報告》中提到香港電影,並撥出一億港元開發電影科技及接受資助申請,令香港電影人略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搞得有聲有色。 可喜的是,香港電影人揚威國際,張曼玉、蕭芳芳、王家衛先後在柏林、戛納等國際影展中獲獎,香港電影漸受國際影壇重視。可惜的是,這也導致影圈人才外流,吳宇森、唐季禮、袁和平、林嶺東等著名導演紛紛前往好萊塢發展,周潤發、成龍、李連傑及楊紫瓊等巨星級演員亦被好萊塢羅致。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電影人在亞洲區尋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績最突出的是在台灣一脫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轉型,由脫星變性格演技派,成績斐然。還有90年代中期之後,香港掀起日本電視劇熱潮,連帶電影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員參與港產片,其中又以女星為主,包括《星月童話》、《東京攻略》和《阿虎》,當然亦少不得成龍電影里插科打諢的一眾日本美女。 20世紀90年代的賣座保證是「雙周一成」(周潤發、周星馳及成龍),周星馳獨有的「無厘頭」喜劇深得民心,有人認為他的「無厘頭」文化和"XX"後港人逃避現實的心態相通,他的作品如《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食神》等等都是90年代的喜劇經典。近年,周星馳明顯減產,一邊休養生息,一邊走上幕後之路。 周潤發在80年代中後期憑《英雄本色》肯定他在香港影壇至尊無上的地位,之後拍了一連串英雄片、動作片,雖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依然甚有觀眾緣。近年進軍好萊塢,除拍一貫的動作片(如《血仍未冷》) ,還嘗試拍如《安娜與國王》這類文藝片,似乎仍未有打算回歸拍港產片之意。 至於成龍則大致維持一年一部大製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對於80年代的成績,近年成龍作品已不算大賣),惜在電影風格上難求突破。 導演方面,「雙王」王晶和王家衛可謂雙映成趣,一個擅拍商業味道極重的電影,更被揶揄為「屎尿屁」導演;一個專挑大明星合並,產量少、藝術味濃,往往得到國際影展的垂青,兩人電影風格回異,但在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創將之一杜琪峰近年頗受矚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來愈有個人風格。還有憑《香港製造》打出名堂的陳果亦成功地從獨立電影導演變為香港主流電影導演之一。
⑤ 你心中堪稱藝術品的電影是哪部
首推袁泉和周潤發搭檔的《大上海》。這是2012年12月賀歲檔上映的梟雄史詩巨制《大上海》。女主角袁泉正式登場,與辛柏青在雨中遇襲濕身以及與周潤發感人至深的情感糾葛戲份亦隨之曝光。袁泉此次在《大上海》中的表演,連初次合作的發哥都拍手叫好,而導演王晶更是表示:「袁泉跟發哥的感情戲是我自看張曼玉跟黎明的《甜蜜蜜》以來多年未試過的感動得頭皮發麻!」
⑥ 你心目中的香港電影十佳是哪些
港片盛行的年代應該就是80後和90後的回憶,那個年代內地電影乏力,港片支撐中國影視一片天,好多也堪稱經典之作。
2.《中南海保鏢》,當時李連傑可是香港影視圈的香餑餑,他飾演一個中南海保鏢,冷酷帥氣,表面溫文爾雅,頗有中國軍人的氣質,強大的心裡素質,炫酷的打鬥,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3.《大話西遊》,相信很多人看過吧,經典台詞還記得嗎?「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放在我面前……」,當時這部電影其實並沒火,而且周星馳和他的公司還破產了,據說過了好長時間被別人拿來當反面教材給學生講課,居然活了,證明到時我們的星爺是對的,只不過當時不被人接受而已。
4.《英雄本色》,又是發哥的經典之作,小馬哥的名字當時都快成了周潤發的代名詞了,重情重義在當時那個年代可是一個人在 社會 的品行所在,小馬哥的形象充分詮釋了什麼事江湖兄弟情。
5.《警察故事》,要說經典,怎麼能少得了成龍,功夫明星裡面成龍算是另類了,無厘頭 搞笑 打鬥,危險鏡頭不用替身,當時成龍拍電影經常帶傷拍戲,而警察故事則能很好的詮釋成龍的特點。
6.《少林寺》,不得不說這部李連傑電影在當時影響還挺大,就是這部電影掀起了國內的武術狂潮。當時李連傑的形象放到現在的說法,就是小鮮肉,配上一身少林寺的衣服,干凈、帥氣、純真。這部電影也是我們這80後兒時的回憶。
7.《力王》,這絕對算是攀少皇經典之一了吧,初看這部片的時候,裡面打鬥的兇狠,殘忍,感覺都有一點害怕,雖然力王也是一身肌肉棒子,但跟反面人物比起來也太弱小了吧!這部片我看過不下於五遍,非常推薦給大家看。
8.《和平飯店》,這部電影周潤發毫無疑問再一次征服我們這些80後的小屁孩,和平飯店這部電影里發哥化身保護神,迷醉的眼神,一副唯吾獨尊的氣勢,在這個血雨腥風的江湖中讓人望而卻步。
9.《古惑仔》,這是一部系列電影,鄭伊健和陳小春演繹出了當時黑 社會 盛行,小混混喋血街頭的一種 社會 現象,這個系列電影一上映,當時 社會 輿論非常大,說是帶壞了 社會 風氣,據說當時要禁播,不知是真是假,反正當時年輕人都喜歡看,主要也是附和當時年輕人的心理,「江湖 社會 情,義字掛心間」。
10.《監獄風雲》,沒錯,又是發哥的作品,發哥迷一般的男人,我怎麼感覺發哥才是80後的回憶,至少在電影方面,當時看過第一部,一直期待下一部,總之,推薦觀看。
以上內容不分年份,經典電影很多,這十部記憶猶新,放到現在都值得一看。龍傑星發華,每人兩部,便是我心中的港片十佳。
成龍:
《紅番區》(1994)
成龍第一部製作費過億的「猛片」,也是其打入美國主流電影市場的里程碑之作!四十歲的他奉獻了嘆為觀止的搏命演出,這次竟讓一向挑剔又排外的美國人都拍案叫絕!一部港片能在那個年代的北美掠下三千多萬美元的票房,這放至今天依舊不敢想像!
《新警察故事》(2004)
五十歲的大哥依舊能打,只是這一次,他不再選擇做「超人」。作為金馬的雙料影帝,他於本片中奉獻了從影以來最走心的表演。他不再那麼勇猛無畏,而是成了一個更有血有淚的個體。許多人對這突然的「柔弱」嗤之以鼻,但在我看來,這次「蛻變」值得更多的敬意!
李連傑:
《黃飛鴻》(1991)
一部港片能拍得如此「古色古香」又充滿氣節,徐克當得起影壇聖手的稱號。當然,此片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李連傑當居首功!黃飛鴻的正氣凜然與古板迂腐,被他演繹得淋漓盡致。他是天生的俠之大者,舉手投足皆是宗師風范,這份氣質怕是後無來者了。
《精武英雄》(1994)
CCTV6的鎮台一寶,史上最佳純功夫片!它是對李小龍《精武門》的一次致敬,更是一次超越!它能被全世界功夫迷奉若珍寶,這不是沒有緣由的。其細致入微的人物塑造,真摯的民族情懷,以及精彩絕倫的打鬥場面,這一切都使得它上升到了一個類型片無法企及的高度!
周星馳:
《家有喜事》(1992)
它開啟了全明星賀歲片的先河,也是港片走向黃金年代的一大標志。張國榮的顛覆演繹讓人側目,周星馳的穩定輸出更是笑點暴擊,另外一乾女星如張曼玉、吳君如等也奉獻了個人最佳的喜劇表演……總之,這註定是一部難以逾越的「合家歡」電影!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1995)
電影中最大的「殺招」莫過於「喜劇人玩催淚」,在這點上,星爺可謂是深諳其道 。他能讓你笑得歇斯底里,也能讓你轉瞬涕淚淋漓。很顯然,大話西遊正是星爺送給所有人的「悲喜」回憶!對星爺的敬仰我們總是滔滔不絕,但又有誰甘願做那個永失最愛的至尊寶呢。
周潤發:
《英雄本色》(1986)
香港英雄電影的開山之作,無數影評人心中的港片影史第一!它首創性的將東方武俠特有的浪漫和詩意與現代動作片完美融合,每一幀畫面都做到了美感的最大化!考慮到當時的主創包括吳宇森、狄龍以及周潤發在內皆是面臨人生低谷,這部英雄的輓歌更是愈發充滿意義!
《縱橫四海》(1991)
香港影史最贊四人行!周潤發、鍾楚紅、張國榮三大絕色,再加上喜好玩鴿子的大導吳宇森,這組合簡直無與倫比!從未見過這般浪漫寫意的動作片,發哥坐著輪椅與紅姑共舞的畫面實在是讓人難以忘懷,所謂巨星的極致魅力,莫過於此了。
劉德華:
《暗戰》(1999)
可能是劉德華最好的作品。警匪之間的「貓鼠斗」有趣又不落俗套,穿插其間的邂逅就像是荷爾蒙紊亂時的美好調劑,90分鍾下來,讓人慾罷不能。無論是劇情還是演繹,這部片子都是我心中的完美之作,至於還因此片戀上了女神蒙嘉慧,那就是另一番小確幸了。
《無間道》(2003)
港片的沒落似乎已成定局,《無間道》的橫空而出算是「迴光返照」了一把。雙雄卧底設定並不新鮮,但梁朝偉、劉德華與一干戲骨的飆戲依舊讓人叫好連連!直至今日,它仍然是國內警匪片的「天花板」,我想,這應該沒有異議吧。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簡單先說明十大電影名稱。我心中香港電影十佳分別為《大話西遊》、《喜劇之王》、《英雄本色》、《少林足球》、《頭文字D》、《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黃飛鴻之壯志凌雲》、《精武英雄》、《古惑仔系列》、《僵屍先生系列》這十部。
首先說一下第一部《大話西遊》。之所以選它是因為局中的「我希望是一萬年」等台詞打動我吸引了我,至今我還在某些時刻會用。
再一點就是劇中周星馳和朱茵,他們兩位都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當時朱茵的一眨眼更是讓我難忘,也是被稱為經典畫面。
再說一下第二部《喜劇之王》。之所以選它進十佳,主要是因為劇中星爺和張柏芝的一段「我養你啊」的劇情。如果放到現在,這段對白依然經典,依然有人延用。
第三部《英雄本色》。之所以選它,主要是因為劇中發哥抽煙的經典鏡頭,引起了很多人的爭相模仿。再有一點就是劇中的哥們情誼讓我感動。
第四部《少林足球》。之所以選它進十佳,主要是因為看到了小人物詮釋大夢想的勵志故事,也是讓我燃起了自己的奮斗之志。
第五部《頭文字D》。之所以選這部進十佳,主要是被劇中的飆車場面吸引,感嘆為什麼飆車的時候還能這么帥,還能這么淡定,當時是迷戀上了周傑倫。
第六部《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之所以選它主要是因為林青霞詮釋的教主,不僅有女性嬌柔的一面,還有男性果敢幹練的一面,經典中的經典,其中還有個喝酒的鏡頭被世人傳頌。
第七部《黃飛鴻之壯志凌雲》。之所以選它,主要是因為詮釋了什麼叫男兒當自強,在大義面前,個人的利益得失又算得上什麼?
第八部《精武英雄》。選這部的原因就是因為佩服劇中不畏強敵,敢於為民族而戰的陳真。犯我中華者,雖然必誅。
第九部《古惑仔系列》。之所以選它,主要是因為劇中的幾個兄弟的情誼,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什麼叫默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什麼叫哥們兒,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什麼叫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第十部《僵屍先生系列》。之所以選它,主要是致敬林正英老師為電影藝術做出的貢獻。其次就是因為他在劇中道袍加身的那種氣質和感覺,一般人真做不到,僵屍片第一人,打心底里佩服。
以上就是我心中的十佳,喜歡的可以贊同一下,感謝支持!
90年代的港片經典太多,各路巨星也是正輝煌,但眾多經典港片第一非他莫屬!
1.《英雄本色》是由吳宇森執導,狄龍、張國榮、周潤發主演的動作片,於1986年8月2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片講述了宋子豪、Mark、宋子傑三人之間的江湖情以及三個主人公各自的挫折、失敗、懺悔和報復的故事。1987年 ,該片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雖然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沒有提到英雄一詞,但從電影人物中大義凜然的氣概以及重情重義,舍己為人的高尚精神,我們已經體會到什麼是英雄本色了。看完這部電影,我們應該向小馬哥學習善良的品質,也應該學習豪哥重情重義的品格。我們要堅信一點,無時無刻要擁有一顆英雄之心,用這顆熱血的心去回報 社會 ,孝敬長輩,幫助朋友,以一顆熱情之心對待世界
2.《喜劇之王》我個人最非常的港片,看周星馳的電影越多,喜劇越多,看香港電影越多,就越來越認識到巜喜劇之王》里的人生蘊含著怎樣可貴的精神,電影一開頭就是周星馳大喊努力,奮斗,奠定了全片的基調,片中其實我是一個演員,這句經典台詞不知激勵了多少人,不知讓多少懦弱者用用,讓多少脆弱者堅強,讓多少迷茫者找到出口,每個人都在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在這個世界只有夢想時時激勵著我們,只有堅持不斷為理想而奮斗,我們自己才永遠不會倒下,而通往成功和夢想的機會都是靠自己努力爭取的
3.《功夫》星爺商業和藝術的完美結合之作,也是周星馳個人導演作品中的巔峰之作。這體現在他的導演手法和風格 探索 上的成熟——一方面,《功夫》在鏡頭、剪輯、配樂、敘事上均有精彩表現;另一方面,喜劇笑料的完成從當年的主要依賴語言、表情和肢體,成功轉變為如今的主要依賴於動作設計和場面調度。這也是為什麼,《功夫》能夠征服非華語觀眾,並被時代周刊評為2004年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4.《甜蜜蜜》港片藝術的最高傑作,陳可辛導演,黎明和張曼玉主演,是一部挺感人的愛情文藝片。影片的結局,是個很童話的結局,也許是為了迎合觀眾,讓黎小軍和李翹這一對苦命鴛鴦最終戲劇般地實現了重逢。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機緣巧合般的重逢真的很少,更多的卻是擦肩而過的命運捉弄。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不要把你的愛人留在遠方。愛她的話,就帶她一起走吧。
5.《槍火》短時間拍出的經典之作,杜琪峰最天才的作品,
據說是邊想邊拍且僅用了19天的作品,讓杜導一舉斬獲金像和金馬兩座最佳導演,不可謂不強悍。
劇情上來看,可以說是《放·逐》的前傳,在刻畫殺手之間的兄弟情義上有很多生動有趣之處,譬如香煙藏火柴和踢紙團的段落。另外,這部最為人稱道的是精彩的明線之外還有很多暗線的鋪敘,挺值得玩味。
6.《無間道》香港電影最後的經典,它不是一部簡單的靠明星堆積的影片,它的成功更在於與以往的香港警匪片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外這部影片表現了復雜的警匪關系,但又不僅限於彼此間的爾虞我詐,特別是陳永仁最終悲情的殉職,使《無間道》走出了一般警匪影片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大圓滿模式。
7.《警察故事》成龍大哥的經典系列,毫無疑問,警察故事系列一直是成龍電影的代表,而此片又是開山之作,從布景,美工,台詞,劇本以及動作設計均可看出成龍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8.《少林足球》星爺的經典之作,前段時間被金像獎評為港片之最,
「做人如果沒夢想,那和咸魚有什麼分別啊?」
之所以這么經典,是因為年輕人總會經歷這么最重要的一段人生歷程,從閑下來不知道該干什麼的混日子,變成有夢想有追求的人,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9.《大話西遊》周星馳票房慘敗但如今被視為經典的作品,「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我猜得到開頭,卻猜不到這結尾」
帶起緊箍咒就會失去紫霞,保護紫霞又需要帶上緊箍咒。成長就會失去這份感情,而守護這份感情就沒辦法成長。成長的過程總是矛盾又伴隨著無奈,只有真正失去的時候才會變得更好。
10.《唐伯虎點秋香》星爺笑點最多的作品,影片的台詞堪稱無厘頭式的華麗,多少經典語段流傳至今,成為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笑梗。「我連命都不要了,看你還怎麼跟我比?」「 誰當你是低等下人了,我們只是當你是條狗而已」「 嚴格的說,我也是賊,不過不是淫賊,你可以把我當作偷心的賊」「 你要知道美女這個東西,跟鮮花一樣需要有綠葉來襯托才會顯出她的嬌媚.」「 稟夫人,小人本住在蘇州的城邊, 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 誰知那唐伯虎……」諸如此類,裡面的台詞幾乎句句能讓人揣摩發笑。
註:排名不分前後
武俠片:徐克版【新龍門客棧】新派武俠代表作
黑幫片:吳宇森【英雄本色】暴力美學巔峰
賭片:王晶【賭神】發哥演技出神入化
功夫片:周星馳【功夫】本人覺得周導最好作品
動作片:葉偉信【殺破狼】香港新派時裝動作片沖出江湖,甄子丹VS吳京的巷戰動作片中經典的經典
僵屍片:劉觀偉【僵屍先生】林正英僵屍片巔峰之作
神鬼片:程小東【倩女幽魂】小倩—王祖賢,王祖賢—小倩。
混混片:劉偉強【古惑仔】80後90後不用解釋
黑 社會 :杜琪峰【黑 社會 】古天樂影帝級表演
傳記片:潘文傑【上海皇帝、跛豪】麥當雄製作、傳記片巔峰。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1、《無間道》系列
《無間道》是2003年一部由梁朝偉、劉德華主演的一部匪警片,梁朝偉不愧是影帝,好多人都是那個時候開始喜歡上樑影帝的,一般這種犯罪懸疑的匪警片考驗的都是人性,梁朝偉憂郁的眼神里都是演技!當然劉德華演的劉健明的掙扎和老態也讓我們看到了天王的演技。
推薦猜你喜歡:香港警匪電視劇
2、《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是王家衛的一部香港經典電影,主演的陣容也是宏大,有劉嘉玲、張曼玉、張國榮、劉德華以及張學友,這個主演陣容放在現在估計也得炸。印象最深的是張國榮飾演的旭仔被自己形象地比喻成無腳鳥,劉嘉玲和張曼玉飾演的女孩子都曾經和他相戀過,但並沒有束縛住他不羈的步伐。濃濃的老膠片風,非常懷舊!
3、《大話西遊》系列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系列都很好,那我今天推薦的是豆瓣評分最高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網上流傳的那張朱茵眨眼睛的那張美的動人心魄的圖也是出自這部電影,其實真正看起來這部電影還挺虐心的,至尊寶要變成西遊記人物孫悟空也是迫於無奈,不戴金箍不能救你,戴上金箍不能愛你,感覺牛魔王就像這個 社會 ,逼迫著我們成長。那麼孫悟空的故事你知道了嗎?
4、《英雄本色》系列
《英雄本色》是1986年由張國榮、周潤發、狄龍主演的電影,主要是宋子傑、宋子豪和mark的江湖情義,這是一系列的電影,裡面的劇情非常刺激,而且那個時候的槍戰和打戲也都是真實的動作,絕對是槍擊電影的巔峰之作了。
5、《縱橫四海》
這部電影是由張國榮、周潤發和鍾楚紅主演的在1991年上映的一部犯罪、動作電影,他們三個飾演的角色都是孤兒,在養父的培養下成了盜藝術品的大盜,但是他們的乾爹又是警察,這種劇情的戲劇性就開始了,裡面有細膩的感情戲和激烈的槍擊戲都值得一看!
6、《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里王祖賢的美貌真的是讓人驚嘆!張國榮飾演的寧采臣也是和她配一臉!現在發現張國榮真的演了好多電影啊!寧采臣和聶小倩當時的古裝鬼片也是成為一大潮流。
7、《喜劇之王》
《喜劇之王》是周星馳導演並且周星馳、張柏芝、莫文蔚主演的一部青春勵志電影,主要講了舞女柳飄飄、尹天仇和杜鵑兒三角戀的故事,當時的張柏芝也是憑借這部片子大放異彩!所以也是十大最重要的香港電影排行之一。
8、《古惑仔》系列
1996年由陳小春、鄭伊健、謝天華和林曉峰主演的《古惑仔》也是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當時的山雞哥、陳浩南都是我們心中的大哥,這個偏江湖的片子集齊了我們內心的兄弟情義和真誠的友情以及銘心的愛情。
9、《警察故事》
《警察故事》也是由成龍擔任導演並且主演的一部香港匪警片,主演還有張曼玉、林青霞等現在咖位很大的明星,大家都知道成龍拍起打戲來真的是不要命的節奏,這也是電影里鏡頭吸引人的本質,看這部電影一定會被成龍圈粉。
10、《東邪西毒》
《東邪西毒》是由王家衛導演、由梁家輝、張曼玉、張國榮、梁朝偉主演的一部根據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改編的電影,這部武俠電影主要就講西毒歐陽鋒以及東邪黃葯師的故事,各種拍攝技巧和巧妙的情節設計很棒,也是王家衛電影中的一部經典!
我的十佳港片(排名不分先後)
王家衛《東邪西毒》
劉偉強《無間道》
周星馳《功夫》
王家衛《春光乍泄》
陳凱歌《霸王別姬》
王家衛《阿飛正傳》
吳宇森《縱橫四海》
陳可辛《甜蜜蜜》
王家衛《一代宗師》
大話西遊,
無間道,
東成西就,
逃學威龍,
天若有情,
92玫瑰玫瑰我愛你
龍鳳斗,
瘦身男女,
孤男寡女,
愛情命運號
後邊四部,名氣不及上邊的,可是我很喜歡這種風格的輕喜劇愛情片
港片看過後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說幾部我個人覺得不錯的:
1、無間道三部曲,港片的巔峰,幾位影帝與天王互飆演技,劇情也是扣人心弦,特別是第二部致敬教父堪稱經典。
2、一代宗師,王家衛把自己獨特的意識流帶入了武俠世界,國際章和梁朝偉的神級演技更是令人驚嘆。
3、花樣年華,王家衛的巔峰之作,唯美、曖昧、每一幀都值得回味。
4、放逐,男人的兄弟之情
5、甜蜜蜜,陳可辛的經典之作,張曼玉的個人演技秀。
6、掃毒,張家輝那句耶穌也留不住他,單憑這句台詞就值得一看。
7、黑金,梁家輝靠自己的演技拯救了一部電影。
8、大塊頭有大智慧,一部你以為看懂了其實根本沒看懂的電影,請看港版。
9、激戰,「怕,你就會輸一輩子。」
10、春光乍現,哥哥、梁朝偉,「我們能不能重頭來過?」
一/《無間道》
這是一部讓全世界重新對香港電影刮目相看的電影,它從哲學的角度直接深入 探索 人性,去感受身不由己的那種窒息,感受貪婪與自私,和所謂的善與惡。
二/《倩女幽魂》
這部電影集武俠、神怪、驚悚、 搞笑 、愛情於一身,開創了香港特技神怪片的先河。影片主幹雖是一段凄婉的人鬼戀情,但在表現手法上在當時卻相當另類,加上視覺效果的登峰造極使得這部電影幾乎引領了香港鬼怪片的一個時代。
三/《槍火》
《槍火》是杜琪峰在銀河映像時期最個人化、風格化的作品之一。杜琪峰在片中營造了以往黑幫片所沒有過的優雅與淡定,商場遭遇伏擊的那場戲充分展露了杜琪峰對電影氣氛的把控能力,通過「以靜制動」,將微妙的緊張感傳達得淋漓盡致,深得黑澤明的精髓。
四/《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被香港影評界視為經典之作 。在香港電影史上,《阿飛正傳》有著很高的地位,它是王家衛的成名之作,同時也是張國榮第一次真正發現自己,並自覺地以一位藝術家的標准來參照自己的一座里程碑。
五/《東邪西毒》
《東邪西毒》被稱為華語武俠電影的另類高峰 。電影巧妙而頗具黑色幽默的情節把傳統意義的武俠電影進行了顛覆,使得該片成為了經典。影片錯落的人物和故事相互交錯發展,優美的攝影展示出一個虛構的想像世界 。
六/《春光乍泄》
《春光乍泄》是一部經典影片,電影以濃重的色彩,舒緩的情調調配出一副同性愛人在異域的一段感情,王家衛以細膩的導演手法將兩位男主角於崩離邊緣的心緒展現的淋漓盡致。
七/《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盡情地發揮了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兄弟情」、「雙槍」等標簽式電影語匯,揭示了在善惡之間擺盪的人性。影片並非港台江湖黑幫的內幕暴露,亦非 社會 現實的反映,而是活脫脫英雄神話的再造,完全是創作者的主觀願望,感情的投射。
八/《縱橫四海》
《縱橫四海》於1991年上映時叫好又叫座,是神偷類型的經典電影 。影片天馬行空,華光溢彩,不僅畫面具有強烈的觀賞性,故事述說更具有豐富的層次感。除了精彩的槍戰和對峙場面外,對男女感情的描寫也顯得很細膩。
九/《甜蜜蜜》
一場小人物間的愛情故事,但電影卻將愛契合時代做出了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呈現,且這種浪漫並非不近真實的飄渺,而是彷如就在咫尺的觸手可及,世事多變,幾度沉浮,唯有真愛是不可更替的旋律,一曲鄧麗君的歌,是多麼《甜蜜蜜》。
十/《古惑仔》
古惑仔系列, 我們看到的是一群充滿青春熱血的年輕人,用長刀揮霍著洋撒著自己的青春年華,用鮮血浸染著那叛逆的歲月 。他們充滿幻想,充滿憧憬。用生命來換取榮譽,用鮮血來換取地位 。他們曾一時風光無限,站在萬人之頂,鏟除用義字來規則的江湖的敗類,成為一時英雄。
⑦ 畫皮講的是什麼故事
一日,王生從沙匪窩里救出了九霄美狐 小唯(周迅),並把她帶回了家。小唯愛王生,想取代佩蓉的位置。
小唯需要吃心來保持那張皮的年輕貌美,蜥蜴精(戚玉武)愛小唯,於是他天天殺人,挖心給小唯吃。這造成了城裡的恐慌,傳聞城裡出了妖精。
這個時候龐勇回來了。在客棧里他遇上了降魔者 夏冰(孫儷)。
佩蓉在與小唯的朝夕相處中察覺到小唯是妖。小唯在眾人面前善良純潔,實際一步步逼迫著佩蓉。深愛著王生的佩蓉知道沒有人會相信她,就找上了舊情人龐勇幫忙。於是龐勇和夏冰開始捉妖。這兩個人是搞笑的。
夏冰的爺爺曾經斬下過狐妖的尾巴,身為降魔者的她可以確定小唯就是妖。但由於小唯有皮,找不到妖印,她無法證明小唯是狐妖。
與此同時,王生對小唯深信不疑,處處袒護小唯。佩蓉看出王生和小唯兩情相悅,提出可以讓小唯做妾,王生說,王夫人只有一個。
蜥蜴精繼續殺人,小唯繼續魅惑王生。夏冰整日監視著小唯。
王生到小唯房間去,抵住了誘惑。
佩蓉到小唯房間去,看到了小唯蛻皮,然後畫皮,和她吃心的全過程佩蓉自知難逃一死,希望小唯成了王夫人後,好好愛王生一輩子,不再吃心,她願意用死來換。
小唯答應了,前提是佩蓉喝下毒酒,變成妖,然後告訴所有人,那些人都是她殺的。
喝下毒酒後,佩蓉對小唯說,你從來都不知道什麼是愛。
然後,佩蓉就白發白臉,成妖了。
向群眾交代完她是妖後,佩蓉閉眼等死。千鈞一發之際,龐勇和夏冰趕到,龐勇將佩蓉背到一個山洞。夏冰說佩蓉中了妖毒,而且是最劇烈的妖毒。除非小唯死,否則解不了。
王生聞訊,帶著王家軍和小唯趕到山洞。看著眼前成妖的妻子,王生痛不欲生。佩蓉含淚承認自己是妖,人都是她殺的,讓王生殺了她。王生說,王夫人只有一個,不管你是人是妖,我都愛你。。
佩蓉握著王生手裡的刀刺入自己的心口,死了。龐勇悲痛不已,近乎抓狂的砍向小唯,小唯刀槍不入似的。由此一切謎團解開,小唯才是妖。
電影版本情節是差不多的。
在清代前期,以才子佳人和市井家庭生活為題材的小說空前盛行,小說家的審美趣味從歷史故事和神魔世界更多地轉向了現實社會。
蒲松齡生在明清易代的亂世,從青年時期便熱衷於記述神仙鬼怪等奇聞異事,他把黑暗的社會現實與個人遭遇的坎坷造成的「孤憤」、「狂痴」的人生態度融入了作品中,收集民間傳說、以野史佚聞為創作憑借,融入自己的個性創造加工,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將已有篇章結集為《聊齋志異》。
(7)香港藝術皮微電影擴展閱讀:
《畫皮》就是《聊齋志異》卷一中的一篇。全球最暢銷華人女作家,作品遠銷海內外;最新作品大陸首發,無數粉絲翹首以盼;精彩故事傾情呈現。《畫皮》大體亦是這個意思,只不過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對其賦予了更多的內容。
主人公文昌在一次車禍意外中父母雙亡,自己容貌盡毀,盡管多次進行植皮手術,但受傷細胞總排斥異己,無法復原。文昌沒有放棄,而是努力生活,在事業上開辟出一塊天地。
有天,她發現姐姐文晶的化妝師技術巧奪天工,幾乎將其重新塑造成為20歲時的青春模樣,內心嘆服,虛心求得化妝師元嬰師傅教授。
可是,她並不是想能將自己裝扮美麗,而是想幫助那些殘疾的孩子們,將他們的義肢畫得像真膚一樣,添上指節指甲血管,以使他們融入人群,過正常人的生活。文昌的手藝發揮了最大的價值。
⑧ 怎麼評價電影《畫皮》
《畫皮》開創了中國古裝愛情科幻大片的潮流,在此之前,從沒有哪部電影能夠將「畫皮」這個故事拍攝得如此哀婉動人。《畫皮》以我們現代人的愛情視角,重新將這一個經典IP賦予了新的意義,讓這個「畫皮」的故事換發出新的光彩。《畫皮》無論是從票房還是藝術角度來看,無疑都是成功的。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回答,關注一下再走吧!
⑨ 香港有哪些值得一看的音樂片
謝邀!感謝關注奧斯卡,與你一起分享電影的樂趣。
5、《莫欺少年窮》
豆瓣8.0分,beyond樂隊唯一一部電影。
如果你喜歡Beyond,如果你也曾有理想,如果你懷念家駒,如果你懷念那已經過往的青春,如果你才剛走入社會,如果你對未來還很迷茫,建議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