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電影一個人的遭遇國語版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一個人的遭遇國語版

發布時間: 2023-02-21 01:34:52

Ⅰ 談前蘇電影《一個人的遭遇》.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問題描述:

2006 年10 月22 日下午,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了前蘇聯六十年代的黑白片電影《一個人的遭遇》。這是根據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說改編拍攝的片子。

六十年代中蘇交惡,中國開展批判蘇聯修正主義,這部小說和電影也成了修正主義的代表作。進行批判.

那位先生還記得那些往事?

解析:

蘇聯電影藝術家謝·邦達爾丘克根據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說拍攝的《一個人的遭遇》(1959)獲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大獎,並獲1960年的列寧獎金。影片忠實地表現了肖洛霍夫的一個哲理思想:任何事物也不能阻止萬物蘇生。

影片的故事內容已被它的片名所概括了,它表現了一個普通的人在衛國戰爭中所經歷的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戰爭剛爆發,木工索闊洛夫就上了前線,在戰爭中,他走過了一條苦難的艱巨道路:他被浮過;在集中營里做過受盡折磨的苦工;又機智地駕車回到了蘇軍陣地,還俘獲了一個德冠少校,帶來了重要的情報。戰爭使索闊洛夫失去了人間所有的親人和溫暖的家,但他並沒有變得冷酷無情,並沒有被痛苦折磨得失去生存的意志。他不僅自己要堅強地活下去,而且還要以破碎的心靈中的全部的愛去溫暖一個無依無靠的弱小生命。影片結尾索闊洛夫把同樣在戰爭中失去一切親人、露宿街頭的小男孩凡尼亞認作兒子這場戲充分地闡明了作品的主題思想:一個遭受戰爭創傷的人,沒有理由永久地為自己的痛楚而哭泣,只要他還活著,他就應該不吝惜自己的愛,去溫暖比他更弱小的生命。索闊洛夫終於在生活中找到了精神支柱,這支柱就是人道主義的力量。索闊洛夫是以人道主義的精神來醫治自己心靈的創傷的。他在撫慰這顆幼小的心靈的過程中,忘卻了自己的傷痕。影片作者自始至終遵循的一個基本創作原則就是真實,這真實是嚴峻而殘酷的。

戰爭剛爆發,木工索闊洛夫就上了前線,在戰爭中,他走過了一條苦難的艱巨道路:他被浮過;在集中營里做過受盡折磨的苦工;又機智地駕車回到了蘇軍陣地,還俘獲了一個德冠少校,帶來了重要的情報。戰爭使索闊洛夫失去了人間所有的親人和溫暖的家,但他並沒有變得冷酷無情,並沒有被痛苦折磨得失去生存的意志。他不僅自己要堅強地活下去,而且還要以破碎的心靈中的全部的愛去溫暖一個無依無靠的弱小生命。

根據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說改編。衛國戰爭爆發後,曾經是紅軍的索柯洛夫又被徵召入伍,離開了妻子和三個子女。他在一次空襲中被俘虜,嘗試逃跑但沒有成功,被攆到石場幹活,後又被分配去給一個軍官開車。一次難得的機會中,他乘著敵人鬆懈時開車把軍官的公文包送到蘇軍陣地,立了大功。回到家鄉,他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一次轟炸中遇難,而已經升為大尉的兒子也在他回去不久後殉國。萬分痛苦的索柯洛夫最後收養了一個小孤兒。

返回頁頂

一個虛弱的男子帶著一個小男孩,他因為受到戰火無情的摧殘而形銷骨立。原本安逸的生活已經被恐布的戰地生活破壞得盪然無存。因為是戰犯,他在德國軍營里被強迫勞役和虐待。但他還是僥幸地脫逃了,而且回到紅軍的陣營。他獲知妻子與兩個女兒已經在炮火下喪生,他的長子則在戰爭結束前一日過世。即便如此,男子的求生意志還是昂揚,他領養了一個戰地孤兒。

Ⅱ 一個人的遭遇簡介

短篇小說。肖洛霍夫著。1957年發表於前蘇聯《真理報》。作品以蘇聯衛國戰爭為題材,描寫了一位普通勞動者索科洛夫在戰爭中的痛苦經歷。真實地再現了千百萬蘇聯人民同德國侵略者的艱苦鬥爭以及侵略者給蘇聯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通過索科洛夫的命運,一方面謳歌蘇聯人民的英雄主義精神,另一方面又渲染了戰爭與個人的悲劇沖突,表達了作家對於戰爭的感受和對於歷史的深刻思考。小說是故事中套故事。作者的旁白不僅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加強了作品的感 *** 彩,而且力圖把普通俄羅斯人的個人遭遇作為整個民族遭遇的藝術縮影來描寫,富有特色。曾改編成電影,先後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大金獎和列寧文藝獎。

漢遭際1.猶遇到。 宋任伯雨《述懷》:「一日偶遭際,用舍何敢必。」 《歧路燈》第四八回:「譚爺近來遭際不幸,在家必是不舒坦。」 王旡生《中國叄大小說家論贊》:「天下有過人之才人,遭際濁世,抱彌天之想,不得不流而為厭世主義。」2.猶際遇。 宋洪邁《容齋隨筆‧ ...

漢反撥猶言反抗;抵抗。 夏衍《我這樣的寫了<心防>》:「也許是由於感情上的反撥……我把場面安放在鬥士們的一邊。」 樓適夷《痛悼傅雷》:「孩子在父威下所受壓抑愈重,反撥得也更為強烈。」 許傑《一個人的獨白》:「我在我的人生旅路上遭遇到一種惡勢力的反撥,那 ...

漢遭難I遭遇困難;為難。 《石點頭‧郭挺之榜前認子》:「前日這些小事,乃我見你父親一時遭難無償,我自出心贈他的。」 梁斌《紅旗譜》五:「咱就是缺少念書人哪!幾輩子看個文書借帖都遭難。」 梁斌《播火記》四叄:「當他走到河邊,搖搖頭又遭難了:他不知河水深淺,趟 ...

漢阿姨1.姨母。 晉王獻之《東陽帖》:「不知阿姨所患得差否?極令懸惻。」 金元好問《姨母隴西君諱日作》詩之一:「竹馬青衫小小郎,阿姨懷袖阿娘香。」 元楊椿《西湖竹枝詞》:「早聽當初阿姨語,免教今日悔狂夫。」2.稱妻子的姊妹。 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上:「 ...

漢風浪1.水面上的風和波浪。 《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南人以為邛河」李賢注引漢李膺《益州記》:「漁人采捕,必依止宿,每有風浪,輒居宅側,恬靜無它。」 唐陸龜蒙《相和歌辭‧江南曲》:「寄語櫂船郎,莫誇風浪好。」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九‧孫豹人詩》 ...

漢污辱亦作「污辱」。1.恥辱。 《管子‧形勢解》:「中無情實則名聲惡矣,修行慢易則污辱生矣。」 《史記‧刺客列傳》:「政所以蒙污辱自棄於市販之間者,為老母幸無恙,妾未嫁也。」2.指蒙受恥辱。 唐元結《惡圓》:「寧方為污辱,不圓為顯榮。」 魯迅《書信集‧致 ...

漢痛心1.猶傷心。 《東觀漢記‧伏湛傳》:「微過斥退,久不復用,識者愍惜,儒士痛心。」 晉傅亮《為宋公至洛陽謁五陵表》:「感舊永懷,痛心在目。」 唐於鵠《哭劉夫子》詩:「痛心曾受業,追服恨無親。」 明唐順之《蔡母鄒孺人墓誌銘》:「吾母之殯且葬也,僅於斂形,無以 ...

漢總之1.總括而言。表示總括上文。 《史記‧貨殖列傳》:「總之,楚越之地,地廣人希。」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四摺:「墓頂上封還原爵,更春秋祭祀東郊,連蒯徹加官賜賞樓適夷簡介,總之是一體酬勞。」 巴金《絕不會忘記》:「但偶爾也翻看了幾篇青年作者的作品,有的寫了他們個人 ...

漢糊塗蟲詈詞。指不明事理的人。 《紅樓夢》第十二回:「我看他那樣清秀,只當他們心裡明白,誰知竟是兩個糊塗蟲,一點不知人心。」 柯岩《快活的小詩‧小紅馬的遭遇》:「光想藏起來一個人玩,真是個自私的糊塗蟲。」 ...

漢楚囚相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 周侯(周顗)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王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樓適夷簡介,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後用以形容人們遭遇國難或其它變故,相對無 ...

Ⅲ 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作者是哪個人

題主所問的「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作者是蘇聯作家米哈伊爾·肖洛霍夫

上圖:電影《一個人的遭遇》劇照,人物為索科洛夫(中)

在小說家的安排下,幾乎所有與戰爭相關的苦難,無不例外地降臨在索科洛夫身上。 索科洛夫的行為中貫穿著蘇聯人的精神,卻不是一個「典型化」了的蘇聯人。因為他的存在不是為了表現全體, 而是為了突出個人在某一特殊時期思想、行為的狀態。 他身上充滿了戲劇性的因素,思想和行為表現出強烈的個人化傾向。

唯其如此,體現在索科洛夫身上的美德才是全人類的, 讀者才能穿越時空對他的苦難感同身受,並給予最大限度的同情。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妨說,索科洛夫是「極端典型化」的產物。他身上體現的不是普通蘇聯人的特徵,而是苦難的蘇聯人的集合。

追溯索科洛夫的整個人生,不難發現,這是他「一個人」的旅程。 在小說的前幾頁,他說:「抽煙也罷,死也罷,一個人總很難受。 」令人心酸的是,索科洛夫的一生都在不斷重復著「只剩一人」的悲慘遭遇。 在飢荒的1922年,家人全都餓死,「只剩下我一個人」;戰爭到來的 1942 年,他離別了妻兒,第二次「只剩下我一個人」;在一次沖鋒後,他被俘虜了,「只剩下我一個人」;第四次「只剩下我一個人」發生在逃跑時,孤立無援;與米勒的對峙,在死神面前一晃而過又是「只剩下我一個人」;沖過火力點回到本方陣地時,還是「只剩下我一個人」;第七次感覺「只剩下我一個人」是在得知妻女的死訊之時;最後,兒子阿拿多里在勝利之日的死,給了老索科洛夫最後的打擊,他實實在在地「只剩下我一個人」了。

索科洛夫過於戲劇化的人生概要, 說明肖洛霍夫在創作這篇小說時,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典型化」的創作手法推向極致,客觀上塑造了一個「非典型」的人物,一個「絕不普通的蘇聯人」。作者以索科洛夫一人之身承載一個時代的苦難,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效果,帶給讀者強有力的震撼。 不過,這又損傷了小說的品質,因為真正的藝術總是迴避過於離奇的故事。

「不完美」的《一個人的遭遇》

當然,這並非一篇沒有缺點的作品,象肖洛霍夫的早期作品有著自然主義的缺點一 樣,成名作中也有一些自然主義毛病,這篇作品的某些情節也摻雜著一些自然主義因 素。

作品中對戰爭描寫也的確有些感傷色彩。此外,這篇作品描寫人民對戰爭的支援也不夠。然而縱觀會篇,《個人的遭遇》 仍不失為一篇閃爍著現實主義光輝的作品, 一部有認識意義和教育意義的作品。

Ⅳ 《一個人的遭遇》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一個人的遭遇》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_sh1b2DH65nhGkpzWuD4dw

?pwd=4fqx 提取碼: 4fqx
《一個人的遭遇》
導演: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編劇: Fyodor Shakhmagonov、尤里·盧金
主演: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Pavel Boriskin、季娜伊達·基里延科
類型: 劇情、傳記、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蘇聯
語言: 俄語、德語
上映日期: 1959-10-23
片長: 103 分鍾、94 分鍾(德國)
又名: 命中註定、Destiny of a Man
獲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大獎,並獲1960年的列寧獎金。影片忠實地表現了肖洛霍夫的一個哲理思想:任何事物也不能阻止萬物蘇生。
影片的故事內容已被它的片名所概括了,它表現了一個普通的人在衛國戰爭中所經歷的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戰爭剛爆發,木工索闊洛夫就上了前線,在戰爭中,他走過了一條苦難的艱巨道路:他被浮過;在集中營里做過受盡折磨的苦工;又機智地駕車回到了蘇軍陣地,還俘獲了一個德冠少校,帶來了重要的情報。戰爭使索闊洛夫失去了人間所有的親人和溫暖的家,但他並沒有變得冷酷無情,並沒有被痛苦折磨得失去生存的意志。他不僅自己要堅強地活下去,而且還要以破碎的心靈中的全部的愛去溫暖一個無依無靠的弱小生命。影片結尾索闊洛夫把同樣在戰爭中失去一切親人、露宿街頭的小男孩凡尼亞認作兒子這場戲充分地闡明了作品的主題思想:一個遭受戰爭創傷的人,沒有理由永久地為自己的痛楚而哭泣,只要他還活著,他就應該不吝惜自己的愛,去溫暖比他更弱小的生命。索闊洛夫終於在生活中找到了精神支柱,這支柱就是人道主義的力量。索闊洛夫是以人道主義的精神來醫治自己心靈的創傷的。他在撫慰這顆幼小的心靈的過程中,忘卻了自己的傷痕。影片作者自始至終遵循的一個基本創作原則就是真實,這真實是嚴峻而殘酷的。
本片的導演技巧和造型處理都具有較高的水平,在運用電影表現手段方面是出色而大膽的,並具有革新精神。片中有十分獨特的蒙太奇轉換,又有前所未有的仰俯拍鏡頭,影片拍攝時還動用了直升飛機。攝影師弗·莫納霍夫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一個人的遭遇》是一部獨白式的影片,是謝·邦達爾丘克自導自演的,對話極為簡約而洗練,影片以卓越的造型處理豐富了原小說的內涵。邦達爾丘克後來拍攝了《戰爭與和平》《他們為祖國而戰》,他曾親自參加過衛國戰爭。1956年他曾來我國參加過「蘇聯電影周」期間的活動。
個別評論文章認為影片的調子太低沉,但輿論界和廣大觀眾還是肯定這部影片的。

Ⅳ 誰有《一個人的遭遇》的全文

《一個人的遭遇》[蘇] 肖洛霍夫

第一章

在頓河上游,戰後的第一個春天顯得持別爽朗,特別蓬勃。3月底,從亞速海一帶吹來暖洋洋的春風,吹了兩天兩夜,就把頓河左岸的砂灘清清楚楚地顯露出來,草原上的谷地和山洞由於積雪,似乎顯得比過去更寬闊了,小河鑿開冰面,洶涌奔流,這樣一來,道路就簡直無法通行了。
在這交通阻塞的倒霉的日子裡,我正巧要到布康諾夫鎮去一下。距離不能算遠,總共才60公里光景,但要走完這段路,可並不太簡單。我跟一個同志在日出以前出發。兩匹喂得飽飽的馬,緊緊地拉著挽索,很費勁地拖著一輛沉重的馬車。車輪陷在混和著冰雪的濕漉漉的砂地里,一直陷到輪轂。一小時以後,在馬的腰部和大腿上,在後轍的細皮帶下,已經密密地出現了一圈圈白色的汗花。由於馬具上塗過厚厚的柏油,在早晨新鮮的空氣里.就強烈而醉人地散發著馬汗和暖烘烘的柏油的味兒。
碰到馬特別難走的地方,我們就下車步行。浸水的雪在鞍了底下發出吱咕吱咕的聲音,走起來很吃力;道路的兩旁還結著薄冰,被陽光照得像水晶一樣閃閃發亮,那裡就更加難走。走了六小時光景,才走了30公里,來到葉藍卡河的渡口。
這條河並不大,在莫霍夫斯基村前面,夏天有幾處常常乾涸,如今在那赤楊叢生的河濱的沼地上,河水泛濫了整整有一公里寬。要渡河就得乘一種不穩的平底小船,這種船載重不能超過三人。我們把馬打發回去。在對岸集體農庄的板棚子里,有一輛飽經風霜的老爺吉普車在等著我們,這還是冬天留在那邊的。我跟司機兩人提心吊膽地跳上破舊的小船。那位同志和行李就留在岸上。船一解纜,在腐朽的船底里,水就像噴泉一樣從好幾個地方噴出來。我們用手頭的一些東西堵上漏洞,一路上舀著船底的水。一小時以後,我們已經來到葉藍卡河的對岸。
司機從村莊里放出車子,又走到船旁,拿起槳說:「這個該死的木盆要是在水裡不沉掉,大約再過兩個鍾頭可以回來,不會再早啦。」
村莊遠在一邊,埠頭附近一片寂靜。這種冷清的光景,只有在深秋和初春人煙稀少的地方才有。河裡飄來潮濕的水氣,還送來腐爛的赤楊樹的苦濕味兒,而從那迷失在紫色霧靄中的遙遠的霍皮奧爾河草原那邊.微風送來了剛從積雪底下解放出來的土地的永遠新鮮而又難以捉摸的香氣。
附近的河灘上,橫著一片倒下的籬笆。我在籬笆上坐下來,很想抽支煙,可是,伸手到棉襖的右邊口袋裡一模,才發現那包白海牌紙煙已經濕透,真是懊惱極了。在渡河的時候,波浪打低沉的船舷上潑進來,混濁的河水一直潑到我的腰部。那時我可沒工夫想到紙煙,我得拋下槳,盡快地把水舀出去,使小船不至於沉沒。現在卻深深地後悔自己的疏忽。我小心翼翼地掏出那包泡過水的煙,蹲下身去,把潮濕變黃的煙卷一支支攤在籬笆上。
已經是中午了。太陽照得像5月里一樣熱。我希望紙煙快些曬干。太陽照得那麼熱,我簡直後悔不該穿士兵的棉襖褲出來。這是開春以來真正暖和的第一天。就這樣獨個兒坐在籬笆上,完全置身於寂靜和孤獨中,並且摘下頭上那頂舊的軍用暖帽,讓微風吹乾因為用力劃船而被汗濕透的頭發。茫然地凝視著那飄翔在淺藍色天空中的朵朵白雲,真是愜意極了。

第二章

一會兒,我看見有個男人,從村莊盡頭的房子後面走來。他手裡拉著一個很小的男孩子。照身材看來大概五六歲,不會再多。
他們吃力地朝碼頭蹣跚走著。到汽車旁邊,轉身向我走來。這是一個背有點駝的高個子,走到我面前,嗓子低沉地說:「你好,老兄!」
「你好!」我握了握那隻向我伸來的又大又硬的手。
他向孩子彎下身去說:「向伯伯問好,乖兒子。你瞧,他跟你爸爸一樣,是個司機。不過咱們開的是大卡車,他開的可是這種小車子。」
那孩子用一雙天空一樣清澈的藍眼睛朝我望望,露出一絲笑意,大膽地伸給我一隻嫩紅的冰涼小手。
我輕輕地握了握它,問:「你這個老頭兒,手怎麼這樣冷啊?天氣這么暖和,可你卻凍壞了?」
小傢伙顯出天真動人的信任神氣,靠在我的膝蓋上,驚奇地揚起兩條淡白的眉毛。
「伯伯,我怎麼是老頭兒呢?我完全是個孩子,我完全沒有凍壞;手冷,那是因為拋過雪球了。」
那父親除下干癟的背囊,懶洋洋地在我身旁坐下來說:「帶著這種客人真倒霉:他簡直把我累壞啦。你的步子邁得大一點,他就得跑步了。嘿,要遷就這種步兵真傷腦筋。一步路得分三步走,可這樣他還是跟不上我,就像烏龜跟不上馬一樣。可你又得隨時留意他。你一轉身,他不是溜到大水窪去玩,就是在什麼地方折下一條冰棍兒,像吃糖一樣吃起來。不,帶著這種客人旅行,真不是男人乾的事,何況還得步行呢!」
他沉默了一下又說:「老兄,是在等你的首長嗎?」
我覺得不便向他說明我不是司機,就回答說:「得等一會啦。」
「他們是從對岸來嗎?」
「是的。」
「你知道船快到了嗎?」
「怕要過兩個鍾頭吧。」
「那麼得等一陣了。嗯,那咱們就來歇一會兒吧,反正我也不忙著上哪兒去。剛才我走過來一看:有個咱們的司機弟兄的車拋錨了,就想,讓我去跟他一塊兒抽陣煙吧。抽煙也罷,死也罷,一個人總很難受。你的日子倒過得不錯呀:抽紙煙。看樣子,你把紙煙弄濕了,是不是?嘿,老兄,泡過水的煙,就好比害過病的馬,說什麼也不中用啦。還是來抽抽我的辣煙草吧。」
他從草綠色單褲的插袋裡,掏出一隻卷得像管子的、紅綢做的破舊煙荷包來。他解開煙荷包,我看到它角上綉著一行字:「送給親愛的戰友,列別江中學六年級女學生贈。」
我們吸著很辣的土煙草,沉默了好一陣。
我正想問,他帶著孩子上哪兒去,有什麼事逼他在這種泥濘的日子趕路,但他搶在我的前面問:「你怎麼,戰爭時期一直在開車嗎?」
「差不多一直在開。」
「在前線嗎?」
「是的。」
「咳,老兄,我在那邊可吃夠苦頭啦。」
他把一雙籠黑的大手擱在膝蓋上,拱起了背。我從側面望瞭望他,不知怎的忽然感到很難受……你們可曾看到過那種彷彿沉浸在極度悲痛中、充滿了絕望的憂郁、叫人不忍多看的眼睛嗎?在這位偶然碰到的對談者的臉上,我看到的,就是這樣的一雙眼睛。
他從籬笆上折下一條彎曲的枯枝,默默地拿它在砂土上劃了一陣,劃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圖形,這才開了口:
「有時候夜裡睡不著覺.在黑暗中睜大一雙眼睛想想:唉,生活,生活,你究竟為什麼要那樣折磨我?為什麼要那樣懲罰我?不論黑夜,不論白天,我都得不到解答……不,永遠得不到!」他忽然醒悟過來,親熱地推推兒子說:「去吧,寶貝,到河邊玩去,在大河旁邊孩子們總可以找著點什麼的。可得留神,別把腳弄濕了!」
剛才當我們默默地吸煙的時候,我偷眼瞧瞧這父子倆,就奇怪地發現一個我覺得很古怪的情況。
孩子穿得很簡單,但衣服的料子很堅固:一件舊的薄羊皮統子的上裝,前襟長了些,不過很合身;一雙玲瓏的小皮靴,稍微寬大些,裡面可以穿一雙羊毛襪;上裝的一隻袖子曾經撕破過,但已很精細地縫上了,——這種種都表明一個女人的照顧,一雙能乾的母親的手。
父親的樣子可不同了:棉襖上有好幾個地方燒了洞,只是粗枝大葉地補上,破舊的草綠色褲子上的補丁,不是好好地縫上去,而是用稀稀落落的男人的針腳釘上去的;腳上穿著一雙差不多全新的軍用皮鞋,可是一雙很厚的羊毛襪卻被蟲蛀破了,它們顯然沒有得到女人的照顧……
當時我心裡想:「要不是個鰥夫,就是跟妻子的關系沒搞好。」
他用眼睛送走兒子,低沉地咳了幾聲,重又開口。我全神貫注地聽著。

第三章

「開頭我的生活過得平平常常。我是沃羅涅日省人,1900年生的。國內戰爭中參加過紅軍,是在基克維澤師里。在飢荒的1922年,上庫班給富農當牛馬,總算沒有餓死。可是父親、母親和妹妹都在家裡餓死了。只剩下我一個人,無親無故、孤苦伶仔。嗯,一年後從庫班回家,賣掉小房子,來到沃羅涅日城裡。開頭在木工合作社幹活,後來進了工廠,當上了鉗工。不久結了婚。老婆是在兒童保育院長大的。是個孤女。可真是個好姑娘!又快活,又溫柔,又聰明.又體貼,我可實在配不上她。她從小就知道生活的苦難,也許因此養成了這樣的性格。旁人看來,她也不見得怎麼樣出色,但是要知道,我可不是旁人,我看得清清楚楚。對我來說,天下沒有比她更漂亮更稱心的人了。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
「我下工回家,筋疲力盡,有時候就凶得像個惡鬼。你粗聲粗氣對待地,她決不會用粗言粗語回答你。不,從來不會:她又嫻靜,又親熱,不知道怎麼樣服侍你才好。我們的收入雖少,她還是努力讓你吃得又香甜。你向她瞧瞧,氣也消了。過一會兒就會去擁抱她,還會說:『對不起,親愛的伊琳娜,我對你大粗暴了。你要知道,今天我幹活很不順利。』於是我們又太太平平。我自己也覺得心安理得。嘿、老兄,你知道這對工作有什麼樣的意義嗎?第二天早晨,我一骨碌爬起來,走到廠里,不論什麼活到了手裡,都順順當當,頭頭是道!瞧吧,家裡有個賢慧的老婆,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有時我領到工錢,偶爾跟同志們去喝一杯。有時喝了灑回家,一路上踉踉蹌蹌鮑,那副樣子旁人看來一定很可怕吧。你會覺得大街太狹窄,當然更不用說小巷子了。那時候我是個強壯的小夥子,身體結實得像魔鬼,極能喝酒,就是醉了,也還能自己走回家去。不過,有時候最後一程路只好掛了一檔,那就是說,爬了回去,但還是爬得到的。可她對你既不責備,也不叫嚷,更不吵鬧。我的伊琳娜只是笑笑,連笑也笑得很小心,伯我喝醉了酒動氣。她一面給我脫鞋,一面細聲細氣地說:『安德留沙,你靠牆睡吧。要不睡著了會從床上滾下來的。』嗯,我就像一袋麥子一樣倒下了,什麼東西都在眼睛前面晃動。只在睡意朦朧中,聽到她用一隻手輕輕地撫摩著我的頭,嘴裡喃喃地說些親熱的話,這是說,她在疼我……
「早晨她在上工前兩小時把我叫起來,讓我好活動活動身子。她知道,酒沒有醒,我是什麼東西也吃不下的。嗯,她就拿出一條酸黃瓜,或者還有什麼清淡的東西,又倒了一小杯伏特加,說:『喝一點兒解解酒吧,安德留沙,只是以後別再喝了,我的好人兒。』難道還可以辜負這樣的信任嗎?我喝乾酒,用一雙眼睛默默地謝了謝她,又吻了吻她,乖乖地上工去了。如果我在喝醉的時候,她粗聲粗氣,吵吵鬧鬧,那麼,老天爺在上,我到第二天還會去喝個夠的。有些家庭就是這樣乾的,做老婆的傻得很。這種傻婆娘我可見得多了,我知道的。
「不久我們有了孩子。先是生了個兒子.過了幾年又生了兩個姑娘……從此我跟同志們不再來往了。全部工錢都拿回家去,家裡人口也多了,根本顧不上喝酒。碰到休息日喝一杯啤酒,而且只要一杯,決不多喝。
「1929那年,汽車吸引了我。我學會了開車,就開起卡車來。後來著了迷,不想再回工廠了。我覺得開車有趣多了。就這么過了10年,也沒留神時光是怎麼過去的。過得就像做了一場夢。嘿,10年算得了什麼:你可以隨便問問哪一個上了年紀的人,他可曾發覺日子是怎麼過去的?一點也不會發覺的!往事就像那迷失在遠遠的霧中的草原。早晨我出來的時候,四下里什麼都是清清楚楚的;可是走了20公里,草原就給煙霧籠罩了,從這邊望過去,已經分不清哪兒是樹林,哪兒是草原,也分不清哪兒是耕地,哪兒是草地了
「這10年間我白天黑夜地干著活。我的收入很好,我們的日子過得不比人家差。孩子們也叫人高興:三個人的學習成績都是『優』,兒子阿納托利對數學持別有才能,連中央的報紙都提到過他。他對這門科學哪來那麼大的才能,嘿,老兄,可連我都不知道。不過這使我覺得臉上很光彩,我為他驕傲,是的,真為他驕傲!
「10年中間,我們稍微積蓄了一些錢,在戰前蓋了一座小房子,有兩個房間,還有貯藏室和走廊。伊琳娜又買了兩只山羊。人生在世,還需要什麼呢?孩子們吃的是牛奶糊。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鞋穿,可以說心滿意足了。只是我的房子蓋得不是地方。劃給我的那塊地皮,面積有600平方米,離開飛機廠不遠。要是我的小房子蓋在別的地方,生活也許會換個樣子了……
「這時候戰爭爆發了。第二天軍委來了通知書,第三天就得上軍車。我那一家四口都來送我:伊琳娜、阿納托利和兩個女兒——娜斯金卡和奧柳施卡。三個孩子都很堅強。嗯,兩個女兒難免眼淚汪汪。阿納托利只是抽動肩膀,好像怕冷一樣,他那時已經16歲了。可是我的伊琳挪……我們共同生活17年來,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她那種樣子。那天夜裡,我那件襯衣的肩膀和胸口這兒都給她的眼淚濕透了,第二天早晨也是同樣的情形……走到火車站,我真不忍瞧她:嘴唇哭腫了,頭發從圍巾里散露出來,眼睛渾濁而沒有表情,好像一個精神失常的人。指揮員宣布上車,她卻撲在我的胸上,雙手緊緊地勾住我的脖子,渾身哆嗦,好比一株剛砍倒的樹……孩子們也勸她,我也勸她,——毫無用處!別人家的女人跟丈夫、跟兒子談著話,我那個卻貼在我的身上,好比一張葉子貼在樹枝上,還渾身哆嗦,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對她說:『堅強些,我親愛的伊琳娜!你就對我說一句告別的話吧。』她這才一面哭.一面說,每說一個字,抽一口氣:『我的……親人……安德留沙……咱們……今世……再也……見不著……見不著面啦!……
「人家看著她本來已經心碎了,可她還要說出這樣的話來。其實她應該知道,我跟他們分手也很難受,又不是到丈母娘家裡去吃薄餅。這當兒我可火了!我用力拉開她的手輕輕地往她的肩膀上一推。彷彿是輕輕地一推.但那時我的力氣大得厲害,她站不住腳跟,一連後退三步,接著又伸出雙手,一步步向我走來,我就對她嚷道:『難道人家是這樣離別的嗎?我還好好兒的,你干什麼急於把我給活活地埋掉哇?!』嗯,我又抱了抱她,我看見她簡直瘋了……」
他講到一半忽然中斷了,在一片寂靜中,我聽到他的喉嚨里有樣東西在翻騰,在咕嚕咕嚕地發響。別人的激動也感染了我。我斜眼瞧瞧這個講述的人,但在他那死氣沉沉的眼睛裡,卻看不到一滴眼淚。他坐著,頹喪地低下頭,只有那兩只不由自主地垂下的大手在微微哆嗦,還有下巴和剛毅的嘴唇在哆嗦……
「不用了,朋友,別說了!」我低聲說,但他大概沒有聽見我的話。接著他竭力剋制住激動.用一種變得異樣的嘶啞的聲音說:「為了當時推了地一下,我就是到死,就是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能原諒自己呀!」
他重又沉默了好一陣。他試著卷一支煙,可是報紙破了,煙草都撒在膝蓋上。最後,他勉強捲成了一支,狠命吸了幾口,這才一面咳嗽,一面繼續說:
「我擺脫伊琳挪,捧住她的臉吻了吻,她的嘴唇卻冷得像冰。我跟孩子們告了別,向車廂跑去,在火車開動時跳上踏板。火車慢慢地離了站,在我老婆和孩子們的旁邊經過。我看見我那幾個孤苦伶訂的孩子擠在一塊,向我揮著手,他們想笑,可是沒有笑成。伊琳娜兩手狠抱住胸部,嘴唇白得像紙,還在喃喃地說著些什麼,眼睛—眨不眨地望著我,整個身子向前俯沖著,彷彿要頂著狂風開步走來……她就這樣一輩子留在我的記憶里:一雙緊緊抱住胸部的手,兩片蒼白的嘴唇.一對充滿淚水的睜得老大的眼睛……我在夢里看見她,多半也是這個樣子……當時我干什麼要推她呀?直到現在一想起來,心還像被一把鈍刀割著似的……

第四章

「我們在烏克蘭的白采爾科維附近編了隊。發給我一輛『吉斯—5』,我坐著它開到前線。嗯,關於戰爭用不著跟你講了,你親眼看見過,知道開頭是怎麼個情況。我常常收到家裡的來信,但自己卻偶爾才奇一封信回去。有時候你在信里寫道,一切平安,有些小接觸,現在雖然退卻,但不久可以集合力量,到那時就要讓德國佬嘗嘗滋味了。別的還有什麼可寫的呢?日子那麼沉悶,根本沒心思寫信。再說,我這個人也不喜歡婆婆媽媽,喊怨叫苦,最看不慣那種愛哭鼻子的傢伙,他們不論有事沒事,天天給老婆情人寫信,眼淚鼻涕把信紙弄得一場糊塗。說什麼他的日子很難過,很痛苦,又擔心被敵人打死。這種穿褲子的畜生,流著眼淚鼻涕訴苦,找求同情,可就是不想一想,那些倒霉的女人孩子,在後方也並不比我們舒服。整個國家都得依靠她們!我們的女人孩子要有怎樣的肩膀才不至於被這種重擔壓垮呢?可是她們沒有被壓垮,終究支持下來了!而那些流眼淚拖鼻涕的膿包,還要寫那種信訴苦,真好比拿一根木棍敲著勤勞的婦女的腿。她們收到這種信,可憐的人,就會垂下雙手,再也沒心思幹活了。不行!你既然是個男人,既然是個軍人,就得忍受一切,應付一切,如果需要這么做的話。但如果在你身上女人的味兒比男人的還要多些,那你乾脆去穿上打擺的裙子,好把你那干癟的屁股裝得豐滿些,至少從後面望過去也多少像個婆娘,你去給甜菜除除草,去擠擠牛奶好了,前線可不用你去,那邊設有你,臭味兒也已經叫人夠受的啦!
「不過,我連一次仗都沒有打滿……在這個時期里,受過兩次傷,但兩次都很輕:一次傷了胳膊上的肌肉,另一次傷了一條腿。第一次是中了飛機上打下來的子彈,第二次是被彈片擊傷的。德國人從上頭和旁邊把我的汽車打了好多個窟窿。可是我呀,老兄,開頭總算走運。不過,走運,走運,最後可走到絕路上來了……1942年5月,我在洛佐文基城下,在一種極其狼狽的情況下被俘虜了:德國人當時攻勢很猛,而我們的一個122毫米榴彈炮炮位上差不多沒有炮彈了;我的車子給裝上炮彈,裝得車頂都碰到了;我自己干裝運活兒,幹得軍服的肩膀都讓汗濕透了。我得鼓足勁兒趕,因為仗打到我們的跟前了:左邊不知誰的坦克在隆隆地響,右邊在射擊,前面也在射擊,而且已經聞到焦味了……
「我們汽車連的指揮員問我說:『沖得過去嗎,索科洛夫?』其實還問這個干什麼呢。同志們也許正在那邊流血犧牲,難道我能呆在這兒不理不睬嗎?我就回答他說:『什麼話!我應該沖過去,這就是了!』『好吧,』他說,『那就快去!開足馬力!』
「我就開足馬力進去。我生平沒有開過那樣的快車!我知道運的不是土豆,運這種貨得非常小心,可是弟兄們在那邊空著一雙手作戰,一路上又是炮火連天,這種時候哪兒還談得到什麼小心呢!跑了約莫六公里的樣子,眼看著就可以拐到村道、開到炮兵連所在的深溝里了。但這時候我抬頭一看——嚯,聖母娘娘——我們的步兵在大路兩邊的原野上跑著,而迫擊炮彈已經在他們中間炸響。叫我怎麼辦呢?總不能向後轉吧?我就拚命開足馬力!離炮位還有一公里的樣子,車子已經拐到村道上,可是,老兄,我卻沒有能開到自己弟兄那兒……大概是遠射炮的一顆重磅炮彈落在我的車旁了。我沒有聽到爆炸,什麼也沒有聽到,只覺得頭腦里好原有一樣東西破裂了。別的就什麼也記不得了。當時怎麼能保住性命,我不明白;在那離開排水溝八米的地方躺了多久,我也沒法知道。等到清醒過來,可怎麼也站不起來:我的腦袋抽動,渾身哆嗦、好像發寒熱一樣,眼睛裡一片漆黑,左肩膀格格地發響,周身疼得要命,彷彿被人家狠狠地打了兩天兩夜。我在地面上爬了好一陣,才勉強站了起來。不過,還是一點也不明白,我這是在什麼地方,出了什麼事。我的記性丟得乾乾凈凈。可又怕再倒下去。我怕——倒下,就再也起不來了,就完蛋了。我站著,搖搖擺擺,好保暴風雨中的楊柳。
「等到恢復知覺,冷靜下來,往四下里一望,我的心彷彿讓什麼人用老虎鉗給夾住了:周圍橫七豎八地散著我運來的炮彈,我那輛車子翻倒在不遠的地方,車輪朝天,車身給打得稀爛,可是戰斗已經轉移到我的後頭去了……叫我怎麼辦哪?
「不瞞你說,這時候我的兩腿發軟,身子就像一束割下的草那樣倒下來,因為心裡明白,我已經落在包圍中了,說的更恰當些,給法西斯俘虜了。是的,在戰爭中就有這樣的事……

第五章

「唉,老兄,當你明白,你已經無可奈何成了俘虜的時候,那真是不好受吶。淮沒有親身經歷過,誰就無法一下子體會這玩意兒是怎麼個滋味。
「嗯,這樣我就躺在地上,還聽見坦克隆隆地響著。四輛德國中型坦克,開足馬力在我旁邊經過,往我剛才運炮彈來的方向駛去……這叫人感到是個什麼滋味?後來,牽引車拉著大炮開過,炊車開過,最後步兵也過去了,人數並不多,大概不會超過一個作過戰的連吧。我望瞭望,用眼角向他們望瞭望,又把臉貼住地面,閉上眼睛:我不想看見他們,打從心底里感到厭惡……
「我以為他們都過去了,就拾起頭來,只見六個沖鋒槍手,在離開我100米光景的地方大踏步走來。我一看,他們從大道上拐個彎,一直向我走來。一聲不響地走來。我想:『嚇,我的末日到啦。』我坐了起來,不願躺著死去,就又站了起來,他們之中的一個,在離開我幾步遠的地方動了動肩膀,卸下沖鋒槍來。嗬,人這個東西真有意思:在這一剎那間我既不慌張,也不膽怯。只是眼睛瞧著他,一面心裡在想:『他馬上要向我來上一梭子了,可是會打在哪兒呢?打在腦袋上.還是胸膛上?』彷彿他射穿我身體的哪一部分,在我倒不是一碼事似的。
「這是個年輕的小夥子,模樣兒長得倒不錯,頭發黑黑的,嘴唇很薄,抿成一條縫,眯著眼睛。『這傢伙會不加考慮地打死我,』我心裡想。果然不錯:他舉起槍來了,——我盯住他的眼睛,一聲不響;而另外一個,大概是個上等兵吧,歲數大一些,可以說是上了年紀了,不知嚷了一聲什麼,把他推到一旁,走到我的前面,嘰哩咕嚕地說了一通德國話,彎起我的右胳膊,摸摸肌肉。摸了摸之後,說;『喔——哊——哊!』接著指指道路,指指太陽落下的地方,意思是說:『走吧,給我們帝國當牛馬去吧。』呸,擺出主人的架子來了,畜生!
「那個頭發黑黑的傢伙,仔細看看我的靴子,——我那雙靴子看上去很不錯,——用手指了指,意思是說:『脫下。』我在地上坐下來,脫了靴子,交給他。他就不客氣地從我的手裡一把搶了過去。我又解下包腳布遞給他,並且從腳到頭地打量他。他可嚷起來了,用他們的話罵著,同時又抓住了沖鋒槍。其餘的幾個都哈哈大笑起來,接著他們就平靜地走開了。只有那個頭發黑黑的傢伙,在走到大路上以前,回頭看了我三次.像一頭小狼似的閃亮眼睛,生著氣,可是為什麼呢?彷彿是我脫了他的靴子,不是他脫了我的靴子似的。
「唉,老兄,我可實在沒地方躲避。只得走到大路上,惡聲惡氣他用花巧的沃羅涅日土話罵了一陣,開步向西方走去,去當俘虜!……當時叫我走路可實在不行,一個鍾頭只走了一公里,決不會更多。你心裡想往前走,身子卻東倒西歪,一步拖一步,好侮喝醉酒的人。走不多遠,一隊我們的俘虜趕了上來,都是跟我同一師的。約莫有10個德國沖鋒槍手押著他們。那個領隊的趕上了我,一句話不說,就舉起沖鋒槍,拿槍柄用力朝我頭上打了一下。我要是倒下的話,他准會一梭子把我結果在地上,但是我們的弟兄一把抱住了我,把我推到隊伍中間,扶著我走了半小時的樣子。等到我清醒過來,其中一個弟兄悄悄地對我說:『上帝保佑你,干萬別倒下!拼著所有的力氣走吧,要不,他們會把你打死的。』我就拼著所有的力氣走去。
「太陽一落山,德國人就加強了押送隊,卡車又運來了大約20個沖鋒槍手,加快速度趕著我們往前走。我們中間那些重傷的,跟不上大夥兒,就在路上被槍斃了。有兩個人想逃跑,可是沒考慮到,夜裡在有月亮的原野上,人家他媽的看得你清清楚楚。嗯,當然啰,這兩個也被打死了。半夜裡,我們來到了一個燒剩了一半的村莊。我們被趕進一座屋頂打壞的教堂里去過夜。石頭地上沒有一根麥稈,我們大家又都沒有大衣,只穿著一身單軍衣,因此可鋪的東西一層也沒有。有幾個人連上裝都沒有穿,只穿著粗布襯衣。這些多半是下級指揮員。他們都把軍官制服脫掉了,使人家無法認出他們是軍官還是戰士。還有那些炮手也沒有穿軍服。他們原來光著身子在大炮旁邊操作,因此就這么光著身子給俘虜了。
「夜裡下了好大一場雨,弄得我們個個渾身濕透。教堂中央的圓頂不是被重炮就是被飛機炸毀了,旁邊的屋頂也給彈片打得全是窟窿,連祭壇上都找不到一塊乾燥的地方。這樣,我們就只好通夜在教堂里逛來逛去,好像一群羊關在黑暗的羊圈裡。半夜裡我聽到有人推推我的胳膊問:『同志,你沒有受傷嗎?』我回答他說:『你要什麼呀,老兄?』他又說:『我是個軍醫,也許我能幫你些什麼忙嗎?』我就向他訴苦說,我的左肩在格格地發響,腫了,痛得厲害。他斷然地說:『把裝和襯衣脫下。』我就把這些都脫下了,他動手用細細的手指在我肩膀上摸著,痛得我眼前發黑。我把牙齒咬得咯吱咯吱響,對他說:『你準是個獸醫,不是給人看病的醫生。你這沒心肝的,干什麼在人家痛的地方按得那麼重啊?』他卻依舊摸著,還惡狠狠地回答說:『你給我閉嘴!也想來跟我啰嗦。等著吧,還要痛得更厲害些呢。』說著就那麼重重地拉動我的胳膊,痛得我眼睛裡直冒火星。
「我清醒過來,問道:『你這是在干什麼呀,該死的法西斯分子?我這只胳膊讓人給打碎了,可你還要那麼扯它。』我聽到他輕輕地笑了起來,說:『我還以為你會用右手打我,沒想到倒是個挺老實的小夥子。你那隻胳膊並沒有打壞,只是脫臼了,可我已經給你搖上了。嗯,現在怎麼樣,好一些嗎?』真的,不知怎的我覺得痛慢慢地消失了。我衷心地向他道了謝,他卻繼續在黑暗中埃著走過去,悄悄地問:『有受傷的嗎?』瞧吧,這才是真正的醫生!他就是當了俘虜,就是在黑暗中,還是干著自己偉大的事業。

第六章

「這是一個安靜的夜晚。德國人不讓我們出去大小便。這一層,當我們成雙行地被趕進教堂的時候,押送隊的長官就警?

《一個人的遭遇》肖洛霍夫著。草 嬰譯。

第三個巧合!《靜靜的頓

Ⅵ 評論《一個人的遭遇》

由《一個人的遭遇》看中國當代文學的垃圾特徵

——寫在《一個人的遭遇》發表五十周年來到之際

蔡宏偉

被識貨的並且是真心希望中國當代文學能夠承襲光大古典文學精神的一些歐美漢學家「罵」成垃圾的當代文學,一旦放在不垃圾的人家的當代文學作品面前,其垃圾特徵不言自明。可惜諸多的業內人士和旁觀者均缺乏承認的勇氣和智慧。

今年的歲末一天和07年的元旦,是肖洛霍夫小說《一個人的遭遇》發表五十周年紀念日。作為草根一族,筆者既無「資格」從人民的圖書館查閱當年蘇聯《真理報》原件,更無「職稱」去翻檢國內當日轟轟烈烈批判這支大毒草的諸多輝煌文章。筆者只能就著草嬰先生的譯作(不知道全不全?有沒有刪改過?)去推想肖洛霍夫原作的較為真實合理的模樣。盡管這樣,較之中國當代文學中的那些戰爭作品,《一個人的遭遇》簡真是一蹋糊塗的爛泥塘里的一枝白蓮,既是垂範又是示威,把我們當代文學的垃圾特徵硬是給活生生地逼了出來!

垃圾文學寫戰爭,最淺的層次是關注戰爭的雙方誰正義誰不正義,結論是正義的一方必將取得勝利;次一層次是關注戰爭中的正義一方的領導人是誰,執行的是誰的戰略思想,戰士的思想有沒有統一,結論是用正確思想武裝起來的軍隊是戰無不勝的;再深一層是關注戰爭中軍隊與群眾的關系,規律是受群眾擁護的軍隊戰無不勝;更深一層的是寫到了戰爭中的人性,不外是性的苦悶,想家的煩躁,最後往往是「理勝欲」,終究是好戰士。這最後一層的作品還出現琵琶反撥的現象,「終究不是好戰士」了,「欲勝理」,成了逃兵。戰爭中人性對苦難的承受,對善與惡的分辨,這些尚屬淺層次戰爭反思的因子,在當代的垃圾文學已難覓得一二;更遑論雷馬克《西線無戰事》里去深層次探討戰爭與政治的罪惡了!

筆者的職業是中學語文教師,教學中最覺垃圾得讓正常的人咋舌的便是孫犁的《荷花澱》。許多特級的中學偉大教師極口贊美這篇小說的「詩意美」,並藉此上公開課寫閱讀心得,把這樣的垃圾當成傑作塞給學生。明辨能力有限的學生從此便失了「眼力」,時間一長,范圍一廣,以耳代目的垃圾讀者群、垃圾評論群便形成了。在此基礎上,還會有不垃圾的作品嗎?!感謝現代科技的昌明,筆者不幸講授《荷花澱》時,總讓學生先看影片《一個人的遭遇》、《西線無戰事》中的一部。「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可惜的是,一向以商品「造假」聞名於世的當代中國人,對精神產品的學習、仿製顯然少了動力和天份!於是,便只剩下一味愚蠢地抵賴和狡辯。

謹以此文紀念《一個人的遭遇》在五十年前的發表,並且庄嚴聲明:彼時筆者尚未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