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香港黑社會電影的背景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黑社會電影的背景

發布時間: 2023-02-14 14:05:58

❶ 影片<黑社會>劇情演的是什麼事情,說明了什麼道理

杜琪峰是香港影壇對黑幫片情有獨鍾的導演之一。《黑社會》投資4000萬港幣,劇中聚集了古天樂、梁家輝、張兆輝、張家輝、任達華和林雪等大幫香港男明星。影片講述了一個傳統幫會在兩年一度選老大的過程中,幫派里的「五虎」追查老大的信物,並加入這場老大角逐中的故事。

《黑社會》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zF1QAuK5P72cC273umKlMw

?pwd=5u5s
提取碼:5u5s
香港最大黑社會幫會「和聯勝」舉行兩年一度的辦事人選舉,阿樂(任達華飾)與大D(梁家輝飾)作為兩大地區領導,暗地裡展開爭奪寶座的努力,一眾有投票權的元老亦為自身利益而明爭暗鬥,選舉因此相當不順利。

香港電影《黑社會》:一種「黑社會史詩」的意味

閑起來沒事就在網上找這些電影看,標准就是那幾個典型的香港男演員年輕時拍的電影,大學老師說,你們可以比較下香港古惑仔電影近幾年和之前的區別,是有政治因素在裡面的。

小時候是不懂的,就是看起來好看,熱血沸騰的,就想長大趕緊去香港看看,去看看香港街道是不是和電影中是一樣。看起來就是容易上頭,激動。

下面是上個星期睡不著,半夜醒了後喝點水後就睡不著了,怕自己多想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於是打開電腦就看了幾部,這周查了一些資料(寫這方面文章的基本好多專業是電影方面的,用了好多專業相關的術語,有的也看不懂,就大致看了些我能看懂的一些),總結了幾點:

香港黑幫電影能夠得到電影觀眾的欣賞,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香港黑幫電影賦予了傳統黑幫片中的權力斗爭濃厚的 政治文化內涵 。雖然是架空在"香港黑社會"這個想像性空間之上,但是卻擁有著遠較其他香港黑幫電影更多的現實支撐。

杜琪峰拍攝的黑幫電影與現實也有著深厚的關聯,他曾把自己拍攝過的電影給黑社會看,徵求他們的意見。(小聲bb:厲害了)

杜琪峰的作品通常與香港本政治文化的重要波動時刻有著直接的關聯,其電影中男性個體和男性團隊的生存現狀常常就是香港當下民眾生存境遇的呈現,杜琪峰電影中男性團隊與最高權力間的權力關系變化也隱喻著 香港與大陸 的兩地關系。

隨著經濟發展,香港社會的經濟,現實原因,老派黑幫電影中,接近 完美的英雄形象 已經不能得到年輕觀眾的認同。在吳宇森的電影中,主人公通常形象瀟灑風流(例《英雄本色》),在被高度浪漫化的舞蹈般的暴力中,英雄濃烈的感情才終得在燦爛中宣洩。

1996年的《古惑仔》表面上看依舊繼承了香港黑幫片對江湖道文堅守的傳統,實則己經在解構 不合時宜的傳統英雄形象 及附著在英雄身上的對於兄弟情義的無限柩歌。

江湖中的道義原則實則己經被暗中置換成赤裸裸的 權力利益 的相爭。在《古惑仔》中,觀眾己經很難用英雄去界定電影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到了《古惑仔》之中,英雄己經被置換成了一群自我為中心的年輕人,他們有著瀟灑時尚的外形,快意恩仇嬉笑怒罵的語言,放盪不羈肆意妄為的行為舉止,己經逃避了江湖義氣的原則,內心沒有那些苦大仇深的情緒的糾纏,只是單純地追求眼前個人的物質利益與精神享受。

一種新的文化價值體系產生於市民中間,英雄的神性己經被 人性 所代替。

人們不關心永遠和悲壯,而即時的,可被消費的、理解的、忘卻的、調侃的文化為民眾所需要,被大眾媒介生產著。英雄本身的悲劇性被改寫、利用,古典經典中的英雄形象一再平庸化。

2000年後,香港安穩度過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得到復甦,港人的高度自治也成為現實。後續出的一批反類型的黑幫電影是類型高度發展與成熟後的結果,恰是黑社會文化在香港電影的過度成熟才衍生出了這樣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創作可能。

如果說在《古惑仔》中,江湖的兄弟情義己顯現崩潰跡象並且逐漸讓位於利益與權力的法則,那麼之後的影片中,不只是江湖的情義,黑社會乃至整個 江湖秩序 本身己經被徹底解構。

自1997及至 CEPA 簽訂後,香港的警匪電影在話語敘述的策略上發生了重要的轉折。2005 年 10 月(CEPA 簽訂後一年),香港導演杜琪峰拍攝的電影《黑社會Ⅰ龍城歲月》在大陸和香港地區同步上映。

從電影的具體細節內容來看,這絕不是一部普通的以講述黑社會「江湖紛爭」為主要題材的電影。《黑社會》Ⅰ 中文名為《龍城歲月》,英文名《Election》,而 Election 則為「選舉」、「競選」之意。

影片講述的是:(下面是具體情節)

香港「和聯勝」幫會又到兩年一屆的「話事人」選舉時間,「阿樂」(林懷樂)與「大 D」兩大黑社會社團人物,爭奪統領五萬會員「話事人」的寶座,「和聯盛」內有投票權的元老也捲入糾葛。

選舉最終的結果是,「阿樂」獲選為辦事人。「大 D」挑戰幫規,搶奪最高權力象徵的龍頭棍,並派人將龍頭棍由香港帶入內地隱藏。

在「話事人」的爭奪戰和尋找龍頭棍的過程中,「和聯勝」的五名小頭目牽連其中,為爭奪龍頭棍展開連番內斗。「和聯勝」幫派內斗,引起了香港警署的干預,而五名小頭目赴內地追尋龍頭棍的過程中,則將香港黑社會與大陸公安牽扯到一起。影片的結尾,「阿樂」(林懷樂)與「大 D」重歸於好,但因為「大 D」聲言要在「和聯勝」內部設立多個「話事人」,導致「阿樂」心動殺機,將「大 D」除掉。

如同影評所指出的那樣,《黑社會》Ⅰ 是香港警匪電影中最不像「黑社會」電影的一部,因為它沒有更多地區去渲染黑社會的暴力場面和江湖義氣,而是將重點放在了「Election」(選舉)上面,影片的整體節奏是平和的,沒有沾染更多的黑社會所特有的「戾氣」。

從整體上看,《黑社會》Ⅰ 講述的似乎是幫派內部「話事人」的選舉,影片更多地也是將故事講述的群體區域限制於「黑社會」內部;從細節上看,《黑社會》Ⅰ 所講述的內容僅僅圍繞「黑社會選舉」而展開,同時又將「黑社會」的選舉制度的成文規定追溯到反清復明的「天地會」時期。

這樣一來,本片產生了一種 「黑社會史詩」 的意味。

(快被打死了,還在背幫規,後來倆人的老大在電話那邊合作了。。。)

《黑社會 Ⅱ 以和為貴》(2006 年 4 月)將《黑社會 Ⅰ 龍城歲月》的「選舉斗爭」進一步推向了深化。《黑社會 Ⅱ》的英文名稱為《Election  2》,將《黑社會 Ⅰ》「選舉」的主題一以貫之。

在《黑社會 Ⅱ》中:

和聯勝兩年一度的「話事人」選舉又將舉行。在「阿樂」當選後,社團維持了短暫的安寧。然而,兩年過去,「阿樂」不願放棄「話事人」身份,意圖勸說幫派掌門人物鄧伯破例讓其連任。但堅決維護傳統的鄧伯非但不買帳,反而相中了「吉米仔」為下任「話事人」的唯一人選。

「吉米仔」作風低調,一心只想發展他的生意王國,不想再與社團拉上關系,更與鄧伯鬧翻,不願做新辦事人。為了個人事業,「吉米仔」與幕後老闆擴展其內地生意,一次交易,「吉米仔」被早已埋伏的內地公安圍捕,石副廳長警告他只可到內地旅遊觀光,不可涉及生意活動,除非他當選辦事人。為了實現生意大計,吉米仔表態極力爭取做和聯勝新一任辦事人,終與「阿樂」反目。經過一番腥風血雨之後,「米仔」成功登上「話事人」之位,社團重歸以前的平和,實現了「以和為貴」。毫無疑問,「以和為貴」是一個具有反諷意味的標題。影片中,「吉米仔」因為內地生意受阻,不得以捲入「話事人」的爭奪戰。除去黑社會選舉腥風血雨的並不光鮮的一面,「和聯勝」的選舉披著華麗的外衣。

但是,在影片的敘事中,處處流露出的是黑社會內部復雜的利益紛爭以及由此引發的暴力事件,所謂「以和為貴」成了一個極具反諷意味的詞彙。

在《黑社會》片頭的序曲中,在香港黑社會的草創時期, 「天地會」 的「反清復明」的內部綱領還能起到凝聚人心、息兵罷斗的作用,「以和為貴」也成了黑社會內部維系團結、共同生存的叢林法則。

在《黑社會》的敘事中,杜琪峰一方面對黑社會古老的選舉制度表露出一種「存在合理性」的贊許(從大D誰都敢懟,但對鄧伯很尊敬這點來看),同時又對現代社會功利觀念對黑社會選舉制度的侵蝕抒發表達了一種「批判」。

隨著歷史和時間的變遷,黑社會內部的傳統價值觀念也逐步被現代社會的 金錢功利 和叢林 法則 所取代。「以和為貴」成了一個只有名稱而沒有實際內涵的虛偽詞彙。

在影片中充滿血腥的場面之後,黑社會還隱藏著一個「以和為貴」的黃金時代,香港的現代文明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同時也將各種古老的傳統價值消解殆盡,這種消解不僅表現在正常的生活領域,也表現在不為人知的「陰暗」的黑社會群體中。

香港黑社會電影凸顯出來的僅僅是黑社會們的小團體的利益,他們想融入 主流社會 ,而主流社會對他們總是抱著一種警惕的態度。因為他們想融入主流社會的真正目的所在,也還只是在上面談到的形而下的東西。

雖然,他們也採取主流社會的一些方式和手法進行運作,希望通過「陽光形象」來改變主流社會的看法,但是主流社會的選擇性和排斥性,使得他們這種想法最終陷入一種烏托邦。

香港黑社會電影《黑金》 就反映了這樣一種黑社會們的生存狀態。

......

(電影中喜歡張家輝演的那個角色形象;古天樂年輕時,很帥噢,尤其是演壞人時)

❸ 劉青雲黑社會電影

是《O記三合會檔案》。
主要演員:朱茵 劉青雲 吳鎮宇 譚耀文
劇情簡介
劉青雲、吳鎮宇擔綱主演的這部黑社會動作片,背景為治安混亂、警匪勾結、警察貪污嚴重的香港舊時代,生動地反映出當時黑勢力猖獗、道德沉淪的社會風貌。劉和吳原來是一對沙煲兄弟,自小一同在九龍城寨長大。然而在那個混亂的時代,二人分別成為路數不同的黑老大和警長。兩人為生存不擇手段,劉甚至為討好吳而出賣自己的愛人朱茵。兩人愛恨糾葛的關系,到香港ICAC成立時終於一發而不可收拾……
觀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A4MDk5ODA=.html

❹ 為什麼香港喜歡拍以黑社會為題材的電影

這就是港奧地區和大陸在文化和價值觀上的區別。就像現在我們的父母,只要自己的兒子到了25歲左右,他們就比你還急,要逼你找女朋友,然後結婚,然後生孩子。我都不明白他們為什麼。可能是社會觀的差異,導致現在的年輕一代不能理解和老一輩不體諒孩子的差異。

❺ 香港的電影為什麼很多都和黑社會有關

首先要明白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發展的不同。在1997年之前香港是華語電影以及東南亞電影製作的基地。香港電影在之前是完全商業化的,是商業化也就是市場需要什麼他們就產生什麼。到了什麼程度呢拍攝一部電影可以只需要7天。

香港電影從來就是以商業以市場為准。可以說叫好不叫座的電影只需要拍一部,可能這個公司就破產了。那麼香港電影的誕生絕對是和市場潮流有關的。商業性動作性誇張性,票房決定成敗。這就必不可避免的讓香港電影,不斷的在試探市場的接納度。

感謝您的閱讀。

❻ 介紹幾部於香港黑幫原型改篇的電影

1、電影:《古惑仔系列》

主演: 鄭伊健 陳小春

古惑仔系列共有六部,它的魅力在於,古惑仔們或者為了兄弟情義,或者為了地位和財富,以血肉之軀在現代街市廝殺,以平凡人的身手來面對死亡的恐懼,使影片彌漫著真實的血腥氣息。

且不論其中關於黑幫世界的描述的真實程度,但此系列電影導致當年許多年輕人走上了改變人生的一步是事實。《古惑仔》真正意義上對社會造成了影響。

❼ 黑社會的電影

1、《古惑仔》系列:香港系列電影《古惑仔》,根據牛佬同名漫畫改編,該漫畫現已成為亞洲最長漫畫,為三日刊精修彩漫,至今逾1700期。有消息稱,新《古惑仔》即將開拍,並邀原班人馬加盟延續經典,檔期定於2016年。
作為取材於該漫畫的黑幫電影,古惑仔系列電影可謂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到古惑仔 肯定喜歡古惑仔電影的人比討厭古惑仔漫畫的人多。
這是一系列的香港黑幫電影,由鄭伊健、陳小春主演。故事主線講述的是洪興成員 陳浩南、山雞、大天二(已死),巢皮(已死),包皮,蕉皮(已死)等人出生入死的故事,片中陳浩南由一個四九(社團的最底層會員),三年內升為紅棍(1993年8月25日繼任「洪興社」銅鑼灣區話事人),之後在1997年成為「洪興社」的龍頭(社團的最高話事人)。其中的兄弟情義、友情歲月、刻骨愛情,均感人至深,詮釋了一代人無處安放的青春,是一部鮮有的經典江湖佳作。
2、《黑社會》1、2:這兩部電影完美再現了早期香港黑社會的傳統儀式,對於黑幫內部的一些事情也有詳細的描述。影片通過一個虛構的和字頭的幫派的話事人選舉的過程,展現了當代黑幫的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在義字當頭的大環境下,所謂的傳統都比不過掌握的實力,但是傳統在某些方面又影響著事情的發展。杜琪峰的電影向來以冷酷、暴力聞名,這兩部影片也是杜琪峰在黑幫電影上的鼎力之作,而任達華、梁家輝、古天樂、張家輝等人的精彩演繹也讓電影的劇情更加豐富。而第二部的結尾也通過對Jimmy(古天樂飾)的無奈和憤怒向人們傾訴了他想逃離黑幫卻做不到的可悲結局。
3、《槍火》:該片講述了黑幫龍頭被追殺,於是聘請一班黑道中人保護,在這個過程發生了一場黑幫兄弟之間的槍戰。《槍火》沒有劇本,全部戲份都是現場臨時編,而且全片拍攝基本是一遍過,僅用了19個工作日就完成拍攝和製作,而影片的成本也僅有250萬港幣。
本片標志著黑幫類型和動作片的一次大突破。幕與幕之間,有很多靜態場面來表示各人的等待。由於靜的時間長,當一有動的事件發生時,由靜突變為動的爆炸力便出來了。片中英雄的造型沒有穿黑大衣或手拿雙槍,沒有轉身掃射,沒有跳接和慢鏡頭,每個槍手都以一副冷峻孤立的形態出現,描繪出五位殺手被環境主宰的無奈,帶出杜琪峰一貫的命運叵測主題,但這部電影的中心有別於過去杜琪峰電影注重故事的發展和奇峰突起上,而是透過不多的對白和緊密配合的音樂,來勾勒阿鬼、阿來宇等五位保鏢在工作過程中的關系和人物內心狀態。
4、《暗花》:本片是杜琪峰、韋家輝、游達志風格的代表作,充滿荒謬性和悲觀絕望的氣氛,強調時間的存在和限制。這是一個沒有希望、沒有愛情的悲涼的暗花世界。這也是一部徹頭徹尾、讓人看不到哪怕一絲希望的純粹的黑幫片,所有人,都得死,江湖的宿命。黑社會狠在哪裡?血腥殺戮?性命相搏?不,狠在黑色,狠在剝奪人的一切希望。你明知這是一條死路,但是還是只能走下去,還有比這更讓人絕望的事么?
5、《O記三合會檔案》:本片的背景為治安混亂、警匪勾結、警察貪污嚴重的香港舊時代,生動地反映出當時黑勢力猖獗、道德沉淪的社會風貌。兩個年青人從踏進城寨就開始他們的江湖人生,一個做了黑幫老大,一個進了警界,分別代表了當時的兩股勢力,也暗示了那個時代警匪勾結的現象。同樣的開始,不同的結局,兩個兄弟一個死一個入獄,這正昭示著那個時代的結束。劉青雲和吳鎮宇精採的表現讓電影更精采,兩個演員象是角色倒置一般,本囂張的吳鎮宇變的文弱起來,而頗有文藝色彩的劉青雲倒惡狠狠的做了黑幫老大。特別是吳鎮宇,角色的變化和掙扎被他表演的級其精彩,你會忘了曾經的靚坤。《O記三合會檔案》是最好的黑幫史詩故事,風雲變幻,那個曾經的黑幫江湖活靈的在影幕上展現。只是那90分鍾使它不能提升氣勢,只能躺在眾多電影中,被忘記。倘《O記三合會檔案》拍足三集,就是最好的黑幫史詩。
6、《無間道》系列:這是拯救香港電影的鼎力之作,給了暗淡的香港影壇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影片無疑是近年來少見的從立意、構思到製作、拍攝都異常精良的港產影片。尤其難得的是,在大量商業元素包裝下的《無間道》系列影片卻有著一個相當嚴肅的精神內核,從影片的片名看,所謂「無間道」,其實講的是人物命運,講人生的錯位。影片以「無間道」作
為片名,顯然寓意深刻。影片圍繞著兩個身份,本不該屬於自己,互為警察和黑幫卧底的陳永仁和劉建明而展開。隨著眾多人物、角色的逐一登場,講一個「無間地獄」的命運圖說,娓娓道來。
7、《跛豪》:該片以香港六七十年代的大毒梟「跛豪」(真名吳錫豪)的生平為題材,描述大毒梟跛豪發家史及如何與貪污警察稱兄道弟的故事。在麥當雄的影片中,對香港社會三教九流的半紀實手法是其最主要的特色,這在影片《跛豪》中就有明顯體現:警察與黑幫的互相勾結、黑幫人物之間的勾心鬥角以及平常的生活細節個性特點,各色人等粉墨登場就好似交織成一幅香港六七十年代的社會百態圖。而演繹開始跛豪等人的兄弟同心到最後的眾叛親離的故事又有很強的戲劇性,令人觀之盪氣回腸。另外,葉子楣與吳啟華、鄭則什三人糾纏不清的情慾雖顯低俗,但對整部影片情節的發展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8、《黑金》:應該說本片更像一部政治片而不是黑幫片,因為它深刻的刻畫了台灣政壇最丑惡的一面,官黑勾結、黑金政治、黑道從政等現象無不反映出了當代台灣政壇的當下形式,影片大膽的披露和映射了台灣當局高層的種種行為,可以說,麥當雄是一個瘋狂的人,從《跛豪》開始到《黑金》,他是在抬著棺材拍電影,尤其是這部電影,更讓他成為黑社會和政治黑手的眼中釘。無論怎樣,影片還是讓人感到顫栗和憤怒。本片通過對一個黑幫老大和一個正義的調查局官員對抗的描寫,展現了從黑幫底層到政府高層的大量沖突事件,向觀眾描繪了一個當代台灣政壇的真實畫卷。
9、《英雄本色》:可以說,吳宇森導演、徐克監制的這部影片是香港黑幫電影的里程碑,是吳宇森暴力美學的初次展現,影片並非港台江湖黑幫的內幕暴露,亦非社會現實的反映,而是活脫脫英雄神話的再造,完全是創作者的主觀願望,感情的投射。影片上映後空前賣座,開創了黑幫英雄片的電影潮流 。香港電影由此出現「英雄片」熱潮。在香港影評人評選的香港百部佳片內,《英雄本色》排名第一,足見它對港產片的影響深遠 。
10、《教父》系列:好萊塢影史上最經典的黑幫電影,通過對一個美國黑幫家族的崛起、發展以及改朝換代的過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美國社會的狀況。《教父》系列以沉鬱冷靜的風格講述了一段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黑幫史詩。它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黑幫電影之一,被譽為男人的聖經。這部電影不但在評論、藝術和票房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它還為後人樹立了一個典範,是一部眾口稱贊的經典電影,它在權威電影網站上的好評率高達百分之百。美國權威電影組織美國電影學院將其評為「美國最偉大的黑幫經典電影」。

❽ 為什麼香港電影還一直喜歡拍黑幫片

香港是很封建的,是很父權的,在香港你碰到很多男人的名字,我的名字叫做家輝,是家,不像在內地有很多人叫國。香港很多人取(家)這個名字,從小被教導,要把家扛起來,我是家裡的獨子,我沒有兒子,我有一個女兒。我們三代獨子,我們從小被教導,我們看黑社會電影里,你看錶達這種價值觀是什麼,我剛剛說父權加團隊,每個黑社會片都是挑戰這些東西,還有一些對於老大不敬的,搶奪權利等等。反映了香港人,廣東人,南方人,這種傳統的家庭的觀點。

❾ 香港黑社會電影的起源

香港黑社會電影源流

杜琪峰的《黑社會》即將公映,還未看,所以不能置評。卻想和大家回顧一下香港的黑社會電影源流。

據梁家輝在上海開記者招待會時為導演作合理解釋時說:「我聽杜琪峰導演說過,這個片子他籌備了三四年,而最初他想用的片名就是《龍城歲月》。因為香港有個地方叫九龍(作者按:其實應該是九龍城寨),導演說,很想拍攝一組電影,把在那個地區的社會陰暗面呈現給觀眾。」

九龍城寨是一個三山五嶽四不管地帶,在早期的香港電影中,經常看到以城寨為背景的影片,當年的九龍城寨,連香港警察也管不著,成為罪惡滋生的溫床。理所當然地,那兒當然也孕育著香港的黑社會。

但據我們所知,《龍城歲月》的構思應該是另一個故事,一個黑幫家族發跡盛衰的故事。如今,電影《黑社會》卻是幾個人爭奪龍頭位置的黑幫內訌故事。內地易名《龍城歲月》,相信只是一時權宜之策,而並非杜琪峰那個偉大的構想。

在香港仍未有電影審查制度之前,電影題材確實很寬松,幾乎什麼類型都能拍。但那年頭電影作為一種娛樂消遣品,沒有太多香港人願意麵對生活中的「現實」。所以在粵語片時代,雖然黑社會猖獗,卻鮮有人將之拍成電影。最早描述黑社會為禍社會的應該是邵氏公司拍的《大哥成》,但角度卻落在正面人物大哥成(陳觀泰演)身上。

真正將黑社會美化搬上銀幕的人應該是鄧光榮,七十年代末,他拍了好幾部以他擔任男主角的社會寫實片,如《白粉雙雄》、《隻手遮天》、《知法犯法》等,完全就是以社會之間的利益競爭為主題,鄧光榮演的老大,總能在最後將對手置於死地而他仍能逍遙法外。很明顯,這系列作品是受到科波拉《教父》的影響。

在鄧光榮拍攝黑社會片稱道時,還有些獨立製作也以低成本拍黑幫片,如《四二六》、《四三八》,通通是黑社會術語。八十年代,黑幫電影崛起,要多謝黃志強的《舞廳》和吳宇森的《英雄本色》。

❿ 香港黑幫電影為什麼演得那麼逼真因為是真實的嗎

有幾方面的因素。
第一個是大環境,以前香港黑幫盛行,氛圍很強。
第二個是黑幫對電影行業的染指,電影人和黑幫都有交集,就地取材。自然就很真實。有傳聞很多一線都是社團成員,這個不去深究。
第三個就是黑多黑幫成員轉型,直接轉型成了演員,製片這些。像吳志雄,陳惠敏都是黑社會出來的。陳惠敏現在還是骨幹。
大致就是這些,太細的就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