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70年代香港電影動作喜劇演員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70年代香港電影動作喜劇演員

發布時間: 2023-02-09 13:53:50

Ⅰ 演動作電影的香港明星有哪些

李連傑
一九八二年張鑫炎所執導的《少林寺》,相中十七歲的武術比賽冠軍李連傑,技驚四座的武打功夫,讓李連傑一炮而紅,引發繼李小龍之後第二次全球武術熱潮,奠定其日後成為功夫巨星的里程碑。一九九一年李連傑演出了《黃飛鴻》,為演藝生涯創下新的高峰,之後與徐克等導演合作多部武俠電影,成功帶動港台兩地武俠電影的潮流。李連傑從影20餘年已拍攝30多部經典功夫作品,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憑《投名狀》獲得最佳男主角。
洪金寶
香港著名演員,是20世紀80年代香港影壇的「大哥大」。洪金寶十歲時便拜入於占元門下學習京劇,七小福中的大師兄,藝名為元龍,後來亦以藝名朱元龍當上童星。洪金寶對電影的涉獵很廣,曾經擔任的工作包括演員、動作指導、導演、監制、編劇以及龍虎武師,他對香港電影貢獻良多,曾開創黑色功夫喜劇潮流和時裝動作片。洪金寶因主演《提防小手》榮獲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後來主演《七小福》,榮獲第三十三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
甄子丹
甄子丹出生在文武雙全的家庭,在美國波士頓成長,曾被送到北京武術隊和李連傑一起學習武術。在回美國的途中經過香港,甄子丹經人介紹與著名武術指導袁和平見面。在袁和平的啟蒙下,甄子丹探究各種武術風格,逐漸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武術體系,並開始進軍電影界。武術成就了甄子丹的事業,而電影更是承載了他的夢想。甄子丹在《鐵馬騮》中展示了傳統武術的魅力,成為受美國觀眾喜愛的中國古裝武打功夫片;在《黃飛鴻二之男兒當自強》中他用濕布做武器與李連傑那場經典的對戰奠定了他功夫明星的地位,也因此容獲了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近年,甄子丹在動作電影方面成績頗佳,分別在第23、25、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連續三次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獎。
姜大衛
七十年代重要的武打明星之一。姜大衛四歲開始即當童星,在《江山美人》等影片中參與演出。1966年入邵氏當武師,得導演張徹欣賞,與狄龍同被收為第二代弟子,在《游俠兒》中擔當主角。1970年憑《報仇》一片成為香港首位榮獲亞洲影展「最佳男主角」的演員。當年他紅極一時,拍過很多電影,其中包括《保鏢》、《刺馬》、《十三太保》、《新獨臂刀》、《叛逆》、《死角》等數十部電影。進入八十年代,姜大衛改變演藝方向,曾連續主演了《小生怕怕》、《奪寶計上計》、《霹靂大喇叭》、《富貴逼人》等許多賣座喜劇影片。姜大衛與女星李琳琳結婚,婚後曾移民加拿大,近年迴流香港發展,繼續著他熱愛的演藝事業。
元彪
原名夏令震,是香港動作演員,七小福之一,師承於占元。10歲起就作為兒童演員參加影視演出。70年代曾參演李小龍的《精武門》、《龍爭虎鬥》以及胡金銓的《忠烈圖》,也曾參演邵氏的《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三少爺的劍》等古裝武俠片。較兩位師兄洪金寶、成龍,元彪體形更好,動作更瀟灑飄逸。主要作品有《快餐車》、《夏日福星》、《黃飛鴻》等,在東南亞及日本有一定影響。他曾經創建過泰禾獨立製片公司,1992年執導並主演了《西藏小子》。1983年為《奇謀妙計五福星》設計動作,獲第三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
狄龍
香港武俠片與功夫片相當重要的演員。1968年,狄龍考入邵氏公司的南國演員訓練班,得導演張徹,與姜大衛成為扮演「雙角」最成功的搭檔。狄龍不僅在造型上神肖形似,武打招式也豐富多采,因此他主演的電影在台灣、東南亞風靡一時,他的演技也聲譽遐邇。1973年,他因在《刺馬》一片中扮演反派人物馬新貽,獲得第十一屆金馬獎的「優秀演技特別獎」,同時獲得第十九屆亞洲影展的「表現突出性格」的男演員獎。他以出色的表演奠定了影壇武俠紅星的地位。1986年,狄龍再次出擊,憑《英雄本色》獲第二十三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80年代末,狄龍宣布引退,1993年又復出,近年仍活躍於影壇,最新參演作品為《三國之見龍卸甲》、《一個好爸爸》。
成龍
他是華人社會具有影響力的著名演員和導演,是大中華地區無人不曉的影壇巨星。他以主演驚險動作電影為主,其中主演的《警察故事》便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故事片獎。他是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三位演員之一,與周星馳和周潤發並稱「雙周一成」,意為香港電影票房的保證。不同的是成龍演技並不高超,他是以功夫加輕喜劇而聞名,成龍是一名國際功夫電影巨星。
吳京
原為武術運動員,六歲加入北京武術隊,年約十二歲成為全國武術比賽拳、槍、刀冠軍,之後獲香港著名導演袁和平賞識力邀接拍武打電影,開始進軍演藝圈,於香港及中國大陸接拍電影及電視連續劇,主要題材為武打,他自稱會以知名動作片演員李連傑為榜樣,成為出色的電影明星。在近期作品《殺破狼》、《黑拳》、《奪帥》等影片中,表現十分出色。
錢小豪
1963年出生於廣東,香港長大,自小研習大聖劈褂門功夫,十四歲曾獲第一屆功夫擂台比賽銅牌獎。後進入邵氏公司武行訓練班當學員,獲導演張徹賞識,羅致其為旗下一員,在《廣東十虎與後五虎》中初露頭角,繼而在《飛狐外傳》中任主角。主要作品有《少林與武當》、《叉手》、《沖宵樓》等。 近幾年兼做幕後和幕前工作。
錢嘉樂
香港電影及電視演員、節目主持、武術指導及導演。錢嘉樂是武打演員錢小豪胞弟。錢現為無線電視旗下藝人。錢嘉樂初入行時為龍虎武師,幕前演出不多,故其名氣不及其兄錢小豪,直於被曾志偉邀請代替陳小春於無線電視《超級無敵獎門人》系列擔任「獎老」,搞笑本能始被發掘始廣為人識,及後更於無線電視劇《千里姻緣兜錯圈》中擔任男主角,並主持綜藝節目。
鄭少秋
出自世代書香之家,鄭少秋卻對表演情有獨鍾。1963年,鄭少秋先後考入大喜、同文、南國實驗劇團第四期訓練班,取藝名為鄭偉雄。經由舞台劇的磨練,使他學習到不少表演經驗,並為他爭取到一些演出的機會,他先後拍了《黑煞星》、《文素臣》等20多部影片。雖然多是名不見傳的配角,卻也為未來的演藝事業奠定良好的基礎。1976年在無線電視《書劍恩仇錄》內分飾陳家洛、乾隆、福康安三個不同的角色,因而名聲大噪。之後在《陸小鳳》、《倚天屠龍記》、《楚留香》等武俠劇中任主角,大俠型象深入民心。特別是楚留香一劇更令他在台灣風靡一時。

Ⅱ 洪金寶是什麼人物

洪金寶是一個喜劇演員,他出演過很多電影,最近這幾年沒再出現過?

Ⅲ 香港武打男演員有哪些

香港武打男演員有:

1、洪金寶:

錢小豪,本名錢嘉華,1963年1月26日出生於香港,影視演員。1977年,14歲的錢小豪獲得第一屆功夫擂台比賽銅牌獎。1979年,加入邵氏訓練班。同年,被導演張徹選中參演第一部電影《少林與武當》,飾演魏興洪。1980年,在電影《廣東十虎與後五虎》中初露頭角。

Ⅳ 香港70年代有個喜劇明星

中文名:泰迪羅賓 英文名:Teddy Robin Kwan 原名:關維鵬 性別:男 出生地:廣西桂林 國籍:中國(香港) 原籍貫:廣西桂林 出生日期:1945年3月2日 星座:雙魚座 身高:1.58m(也有資料說不到一米五高) 出生地:香港 現住地:加拿大 職業:導演、演員、監制、配樂、歌手 喜好:音樂

Ⅳ 洪金寶多少歲了

截止2021年5月30日,洪金寶七十二歲。

洪金寶,1949年12月11日生於香港,1966年擔任動作片《大醉俠》動作指導。20世紀70年代創立動作電影班底洪家班。

1971年憑借動作片《奪命雙劍》獲得台灣第一屆金龍獎最佳動作設計獎。1973年與李小龍合作出演動作片《龍爭虎鬥》;1977年首次自導自編自演動作片《三德和尚與舂米六》並擔任動作指導。

洪金寶的人物評價:

洪金寶不僅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動作巨星,而且獨具慧眼。他在演員、動作指導、導演、監制、編劇這些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努力、勤奮、敬業、大度 。

通過僵屍片《鬼打鬼》,洪金寶開創了香港僵屍靈幻功夫喜劇片的潮流。通過功夫喜劇《敗家仔》,他形成了威猛剛勁、氣勢磅礴的動作設計風格,帶動了香港諧星功夫喜劇及時裝動作片的潮流。

Ⅵ 香港60一70年代男演員有哪些

香港60一70年代男演員有鄧光榮、曾志偉、李修賢、萬梓良、周潤發等。

一、鄧光榮

周潤發(Chow Yun Fat),1955年5月18日出生於香港南丫島,籍貫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中國香港影視男演員、攝影家,國家一級演員。1976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投胎人》。1980年在民國劇《上海灘》中飾演許文強。

Ⅶ 香港喜劇男演員有哪些

1、吳孟達

達叔再熟悉不過了,星爺的黃金搭檔,兩人合體無人能敵,如果現在兩人再演一次父子的話,相信票房超越《戰狼2》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達叔當年是香港影壇最貴的配角,演變了市井小人物,無論是不務正業的老爸,還是底層的小混混,表演完全沒有痕跡。

Ⅷ 香港電影風雲23:七十年代港片大導演龍虎榜

喜歡香港電影風雲的影迷朋友,可能有人已經發現了,我們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講述上世紀70年代香港那幾位大導演的故事:李翰祥、張徹、胡金銓、程剛、羅維,以及已經提到的楚原。當然我們後面還會重點講他。好多朋友已經在問了,這好不容易到了70年代,李小龍生與死的天才彗星時代也劃過去了,就等著你講許冠文、洪金寶、成龍呢,怎麼講了這么久,還沒到啊?還在74、75 這兩年打晃呢?那到周星馳得多少年呢?你這是幾個意思?

我的意思啊,其實很簡單,想通過我的介紹,讓大家還能記得,當年香港電影還有這一批大導演,是他們奠定了港片八九十年代輝煌的基礎。後來,幾位開山立派的喜劇之王、新浪潮巨匠、功夫巨星、英雄槍戰暴力美學大導演,都出自這些大導演的門下。但這些大導演現在有幾人記得呢?

王晶最近因為新片《追虎擒龍》接受訪問,當被問到怎麼評價他自己的時候,王晶說:「當年,李翰祥、張徹、楚原,哪一個不是獨霸一方啊,那都是神一樣的存在。但現在,誰記得呢?20年之後,也沒有人會記得王晶」。

王導演這話,聽得我唏噓不已啊。確實,現在喜歡香港電影的朋友,基本都是70後、80後,看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還記得王晶是誰。但李翰祥、張徹、楚原,可能就要更資深的影迷才知道了。所以,作為香港電影的說書人(我是這么自詡的啊——魏君子),真的有必要、有義務傳播這些70年代的香港大導演和他們的作品。咱們不敢說讓更多的人知道,起碼希望現在還喜歡港片的影迷朋友們,還能因為我們的節目記住他們。確實如王晶導演所說啊,當年的大導演們各霸一方,厲害到什麼地步呢?

我以前還在做媒體的時候,曾經訪問過老演員劉丹。現在年輕人知道他,因為他是楊冪的前公公。但我們70後、80後熟悉他,那是因為電視劇《上海灘》中的馮敬堯,和83《射鵰》中的洪七公。不過說起劉丹——「丹爺」,最早出道,其實是先在國泰做演員,後來轉到邵氏,再後來才去了電視台。他在邵氏期間,我對他印象最深的角色,是《大軍閥》里和胡錦飾演的寡婦通姦的那長工。這李導演李翰祥啊好戲謔,給這角色取的名字,北方話念起來好笑。姓什麼呢?姓季,季節的季;名伯長,伯父的伯,長短的長。這姓跟名合起來,就是好念不好聽了。

我當時問起劉丹,就是《大軍閥》,他演《大軍閥》的時候,他就豎起大拇指說:「李翰祥大導演,厲害」!劉丹普通話講得特別好,他說,這里邊是有原因的。當時的大導演都是內地過來的,比如,張徹是帶著上海腔的普通話,李翰祥則是個標準的京片子。那我們這些小演員一定要學好國語,就是普通話,好跟導演套詞兒啊,想著給我們安排個角色呀。你看,這就是當時的大導演,就是這么厲害。

李翰祥、張徹、胡金銓、程剛、羅維他們這些,崛起於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前期達到巔峰。在他們之前是卜萬蒼、馬徐維邦、屠光啟、 朱石麟 、岳楓的時代,和李翰祥他們同代的陶秦,死得早一點。國泰那一批導演,像易文、王天林,隨著國泰的沒落,也都作鳥獸散,王天林去了電視台,去拍電視劇去了。同期的還有左派的長鳳新那批導演,陳靜波、張鑫炎,其實他們當時正是創作力蓬勃,可惜偏偏趕上文革,那左派電影公司就受影響了。正好那個時候是李翰祥、張徹、羅維他們最紅的那十年——就文革那十年,也算是生不逢時啊,就說張鑫炎、陳靜波這些左派導演。

那粵語片導演50年代,那佐姐、李晨風都是製作董事等身。到了60年代,同期的——就跟李翰祥他們同期的,只剩下秦劍能與之匹敵。畢竟,當時粵語片製作是不及國語片的。那秦劍兩大弟子——楚原和龍剛,相繼崛起於60年代,論創作力和票房影響都不弱於李翰祥、張徹這些大導演。可惜,60年代末,粵語片走向了沒落,連秦劍都跑到邵氏拍國語片去了。可惜不久啊,他上吊自殺了。

到70年代,楚原和龍剛也都轉向拍國語片,而且都有非常優異的表現。雖然楚原和龍剛當時年紀只有40左右歲,比李翰祥、張徹是要年輕的,但成就和市場表現完全不熟,也可以算在70年代大導演之列。那綜合來講,從創作成就到票房表現,70年代各霸一方的香港大導演,也就李翰祥、張徹、羅維、楚原、程剛、龍剛,以及稍後的劉家良,差不多這7位左右。

另有一幫也是很厲害,但是稍微弱一點的,但非常活躍的導演,也算名導演吧,像羅臻、何夢華、鄭昌和、黃楓,那還有再晚他們這一代的孫仲、桂治洪,華山、鮑學禮,午馬,還有新崛起的吳思遠、葉榮祖等等,就構成了70年代前期的香港導演陣營。

在那個時代,想成為導演真的是太難了,因為還是傳統的做派,實行學徒制,攝影、美術甚至動作指導,都得是先從小工做起,得跟著師傅。吳宇森就曾經回憶說,當時你要在這個圈裡做導演,最起碼要先做十年場記,然後再做20年的副導演,才有機會讓人家提拔你升為導演。這話當然誇張,那你相當於得在電影圈熬30年,你就五六十歲了。雖然誇張啊,但實際上,沒個十年八年,跟著師傅從副手做起,還真是不行。

哪像現在,誰都能做導演,演員、歌手、作家。就做不了院線大電影的導演,還可以做網路電影的大導演吧,一年上百、上千部,新導演一年怎麼也幾十、上百吧。但當年不行,當年還是得按照學徒制,做導演必須得熬。李翰祥、胡金銓都是從演員、美工做起,熬了七八年才做上導演,這真算快了。

李翰祥是1956年第一次擔正做導演拍《雪裡紅》,那是30歲,雖然是年輕的。胡金銓,1965年拍自己擔正導演的《大地兒女》已經33歲了。那這兩位,為啥你一直在強調什麼擔正呢?因為李翰祥拍《雪裡紅》之前啊,還給永華的《嫦娥》做過補戲導演,但是他沒署上名。胡金銓在拍《大地兒》之前,他署名導演過黃梅調電影《玉堂春》,但那部戲的總導演是李翰祥,胡金銓只是執行,所以胡金銓他是不會將《玉堂春》算作自己導演作品的。

那我們看看這李翰祥、胡金銓都熬了七八年,過了30才做導演,這才是那個時候的常態,因為這兩位都算是快的。但是有兩個特殊,一個叫秦劍,一個叫楚原。這一對師徒啊,秦劍是22歲做導演,楚原是23歲,當時被稱為天才,那是可遇不可求啊。

那正因為做導演太難,當有人成為有票房號召力的名導演之後啊,基本就形成了,以導演為核心驅動項目和組建班底。像邵氏這種大公司里,基本都是按導演劃分陣營。這種情況到70年代前期是到達了頂峰,但隨即也開始發生變化,一批年輕人出現在這些大導演的身邊,一個個就是相繼跳出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奠定了自己的市場和影壇地位,也擔起了改變香港電影的 歷史 使命。

這些年輕人都是誰呢?我先一一給大家報下名。第一位出現在張徹的身邊,他叫吳宇森。後來我們知道,憑《英雄本色》成為名揚國際的暴力美學大師。他在1972和1973年間,是以助理和副導演身份,跟隨張徹大導演。第二位是出現在嘉禾的名導演黃楓身邊,他叫洪金寶。後來他是動作片的大哥大了,在當時他是拜黃楓為乾爹。1972到1977年間,以動作指導身份跟隨黃楓。第三位是出現在李翰祥身邊,他叫許冠文,70年代的喜劇之王。1972年,他成為李翰祥《大軍閥》的男主角,就跟隨在李翰祥身邊偷師。第四位出現在大導演羅維身邊,他叫陳元龍。後來我們就知道那是超級動作巨星了。1976年,陳元龍成為羅維的干兒子,羅維給他改名成龍,開始力捧他。當然沒紅,那後邊的事情我會重點、作為重點講述。

與此同時,胡金銓為嘉禾拍完《迎春閣之風波》和《忠烈圖》之後,他的製作公司,來了兩個年輕人給他做助理,這兩個年輕人,一個叫許鞍華,另外一位叫余允抗,後來都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主力。當然,這群年輕人在這些大導演身邊的時候,是根本沒想到他們能改變香港電影。但他們又是如何做到改變香港電影的呢?這就是我們後邊電影風雲的序幕。

當導演這些大佬們開始老去,年輕的英雄們陸續登場。港片的黃金年代,這才正式拉開他的大幕。那欲知詳情如何,下回咱們詳細講。

Ⅸ 求香港七八十年代武打喜劇片,講一替身演員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扮演各種危險角色

是不是阿金
導演:許鞍華 Ann Hui 主演: 洪金寶 Sammo Hung Kam-Bo
楊紫瓊 Michelle Yeoh 黃家諾 Jimmy Wong Ga Lok 製作人 Proced by: 鄒文懷 Raymond Chow ....procer 劉大偉 David Lau ....procer 褟嘉珍 Catherine Hun ....procer 攝影 Cinematography:林國華 Ardy Lam 類型:動作 更多中文片名:阿金的故事 更多外文片名:Ah Kam、A Jin de gu shi 國家/地區:香港 上映 1996年 對白語言:粵語 劇情梗概: 女武師阿金來到香港以後,為了生活,不得不到電影圈中做替身演員,由於她的武藝超群,很快走紅。與她搭檔最多的是武術指導中的大哥大霹靂,他的兒子阿朗跟隨他在片廠中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的日子。一天,阿山來片廠探班,與阿金一見如故。一直渴求愛情的阿金被阿山的性格所吸引,從此離開武師生涯,隨阿山到深圳打理卡拉OK生意。不久阿山又搭上了一位女服務員,迫使阿金重返影棚,但其身手已不如前,幸得霹靂鼓勵。霹靂在一次調停武師沖突事件中被黑幫殺害,武師們決定為霹靂報仇。阿朗公開挑戰黑幫,對方決意斬草除根。阿金奮不顧身帶領阿朗離開香港,在遭遇黑幫頭領時,與其決一死戰。

Ⅹ 洪金寶出生年月日

金寶,1952年1月7日出生於中國香港,演員、導演、動作指導、監制、編劇、製作人。

洪金寶,幼年生性頑皮好勝。1958年,被送入於占元創辦的中國戲劇學院京劇戲班學習,與其他「元」字輩的師弟成龍(元樓)、元彪(夏令震)、元華(容繼志)、元奎(殷元奎)、元秋(張轉男)、元武(周元武)等人合稱七小福,七小福不是固定七個人,洪金寶藝名(元龍)。

演藝經歷

1961年,以童星的身份進入電影圈,出演首部電影《愛的教育》正式開始其演藝生涯 ,1962年,出演動作片《大小黃天霸》,1964年,出演動作片《生死關頭》。1966年,出演動作片《兩湖十八鏢》。

同年進入邵氏影業,並擔任武俠片《大醉俠》的動作指導 ,1969年,出演武俠片《飛燕金刀》,同年主演動作片《龍門金劍》並擔任動作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