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綠毛鬼的香港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綠毛鬼的香港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2-09 01:25:46

1. 一部香港恐怖片,大概意思是主角抓了一隻烏龜,那烏龜是一個水鬼變的

名字叫 《烏龜水鬼》

2. 十年前的一部電影,錄像的外包裝上都是卡通龜的造型。是一部港產恐怖片。那龜是從很多墓地里出的,特卡通

從墓地里出來的卡通龜:

肯定是劉德華的《摩登如來神掌》,很老的一部港產電影了,恐怖加喜劇……

裡面的主演應該有元華(演了一個從古代來的邪派高手),還有王祖賢(在裡面扮演一個元朝的公主)另外男一號是劉德華,還有陳百祥和女二號梅小惠。

那個卡通烏龜後來還跟元華決戰,結果被打哭了,應該有這個片段吧?到網上隨便搜一下就看到電影了

3. 周星馳的哪部電影出現一隻會說話的綠色的動漫烏龜

應該是劉德華演的《摩登如來神掌》吧?

主演:陳百祥|劉德華|王祖賢
上映時間:1990年7月21日
類別:喜劇
導演:黃泰來
影片片長:99分鍾
上映地區:中國香港

4. 電影分手說愛你裡面的龜是什麼龜

你好~有愛的小豬
上一次網路提問人間喜劇里的龜是什麼龜,不會就是你匿名提問的吧,專門為了那個問題我去看的電影啊!結果還沒處理。
百分之一百的豹龜,你可以自己上網站搜索一下,是一隻小黑豹,我上了電影的截圖。背甲7、8厘米的豹龜價格在550-600左右,你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對照看看.
祝你好運!

5. 看龜兔再跑電影有感

比起影片對《龜兔賽跑》寓言的重構,影片選擇對《龜兔賽跑》進行重構的大膽本身似乎更值得稱贊。從慣常的東西里講出不慣常的東西來,即使是《玩具總動員》這樣最最優秀的動畫片也不過是出於這樣一種考量而已,只不過能把這種考量做出可信度來,是一項非常不簡單的事。

事實上,利用龜兔賽跑的故事進行創新,想讓今天的龜兔再跑一次,影片想到了這個創意,但是還沒有想好這個創意。

因為《龜兔賽跑》寓言的本意是講述勤奮戰勝懶惰,而在本片中,小龜們能戰勝同樣勤奮的兔子的內在原因實際不詳。前兩次打醬油的比賽就不說了,最終的那場比賽以兔子讓輸為結局,實在有點刻意為之的感覺。影片最終落腳到龜與兔的友誼上來,這個想法是不錯的。但兔子為了體現友誼就要故意輸給烏龜么?

其實,烏龜和兔子賽跑,一萬次可能只有一次會輸,寓言講的就是那一次的事情,而影片中這種事卻發生了三次,不免讓烏龜能戰勝兔子這種有反常感、神奇感和偉業感的事件的價值大打折扣。

影片一開始就有主人公一個大腳把四隻寵物龜踢飛的場景,觀眾在這里決不會大呼過癮,而是會感到很疑惑很突兀,這什麼情況?影片中段還有龜兔兩撥紛紛向充當裁判的小老鼠進行物質行賄的場景,這種用物品換取便利的設定在《我是狼》中我已經批評過了,本片體現得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並沒有任何對行賄不良後果的抨擊,對觀眾尤其是小觀眾的心理暗示是極不健康的。除了行賄觀以外,影片中還有賭博元素。

我個人對兔子的外形設定還是挺喜歡的。四隻兔子各有特點。但性格上,說兔兔和動兔兔兩個角色表現得更好些,左兔兔和右兔兔就相對比較弱了,個性完全沒有發揮出來。

相比兔子的可愛,影片對烏龜(海龜)的形象設計就難稱出彩了。幾只龜除了殼外,讓人完全辨識不出龜樣。兩只雙胞胎綠毛龜,除了身上的紋路有所不同外,頭頂上一隻有一根毛,另一隻有三根毛。在第二場賽跑中,兩只龜要偽裝成一隻,卻只做了紋路的塗改,連小孩都知道這是要靠頭頂的毛發來暴露身份,結果最後卻沒有,明顯玷污觀眾的智商,讓人大失所望。

影片在第三次賽跑之前的部分還是比較順暢的。但影片此後的走向卻突然發生了巨大變化,主人從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從動物飼養者變成了屠宰者,觀眾對這個轉變完全沒有心理准備。一個講述動物之間人民內部矛盾的故事,一下子變成了講述動物與人之間階級矛盾的故事,影片也彷彿一下子從波魯魯變成了熊出沒。可以說,影片在整體構思上還欠缺不少考慮。

6. 有一部動畫片不懂叫什麼名字 裡面有一隻叫龜毛還是叫毛龜的烏龜 請問是什麼影片

虹貓藍兔海底歷險記

7. 阿凡達裡面的鯤是什麼

阿凡達2里的圖鯤叫法拉鯤。

鯤巨大無比,是海底霸王級物種。它是一種比人類更智慧的生物,它們有自己的語言、藝術、數學和音樂,從不主動攻擊外族,以防禦的姿態對待外界的攻擊掠奪。圖鯤因體內有一種物質可以延緩衰老,而遭遇人類捕鯤隊的捕殺。

片中,圖鯤遷徙的場景配上磅礴音樂,場面之壯觀讓人驚嘆。

一隻名為「帕亞坎」的落單圖鯤,是男主人公傑克小兒子的好朋友。它智慧靈性,遭到人類的捕殺,成了斷鰭圖鯤。為阻止人類捕殺同類,保護親人,被族群誤解而「落單」。

有網友表示,「它善良、孤獨卻又聰明、勇敢,它的經歷讓人很有觸動,它受過傷,受過誤解,受過排擠,但它被誤解是出於 『拯救』,最後它在大決戰中所做的事情,也是 『拯救』。某種意義上,《阿凡達2》里最大的英雄角色,是圖鯤 『帕亞坎』」。

「當圖鯤不顧危險從海洋中一躍而起,幫助傑克一家應對反派時,我內心湧出了感動。影片最後的高潮戲感動要多於燃情,不單單源於傑克一家體現的親情與家庭關系,還有圖鯤 『帕亞坎』帶來的感動。」

還有網友直接表示:「好想要一隻圖鯤呀」。

莊子《逍遙游》里寫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據悉,《阿凡達2》的圖鯤造型參照了座頭鯨、綠毛龜、斑海豹三種生物。

阿凡達影片評價

視聽方面,該片毋庸置疑彰顯著好萊塢乃至全球目前最高的電影工業水準,卡梅隆依然是電影行業的領軍者。影片延續了《阿凡達》的沉浸感,無論是水下還是天空,肌膚還是毛發,造型還是表情,其細節都是極其豐富生動的,數以千計的3D特效鏡頭很難讓人挑出什麼毛病。

當然,有了第一部珠玉在前,潘多拉的水下世界也很難說有什麼更神奇、更令人難忘的視覺創意,給人的感覺更像是盡可能地將地球上發生的種種投射到了潘多拉星球。

比如人類在潘多拉捕殺圖鯤無疑就是從人類在地球上獵殺鯨魚而來的,為了達成這種投射,視覺上恐怕也不能過於激進,因此該片相比前作只能算是不減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反映了十幾年來電影技術的進步有限,3D技術的隱形天花板正在形成 。

8. 有部電影一個小孩拿著一個烏龜會說話會發光會法力的叫什麼電影好像是

勇者神龜 (Gamera the Brave) 上映: 2006-04-29 地區: 日本 導演: 田崎龍太 類型: 科幻 演員: 富岡涼 | 津田寬治 | 夏帆 | 寺島進 | 田口智朗 簡介: 在漁村跟父親兩個人一起生活的小學生小透(富岡涼飾演),有一天在岩壁發現了剛孵化不久的小烏龜,把它取了名字叫做豆豆,為了排遣車禍失去母親的寂寞,小透開始飼養豆豆,而和小透從小認識的麻衣(夏帆飾演)則開始擔心豆豆是不是跟30年前解救了村子的怪獸加美拉有關系…… 請採納~

9. 中國香港老片,是關於農村的烏龜恐怖片在線等答案。

有個人撿了一隻烏龜 然後呢 要殺了吃 剛要砍過去 就有閃電然後呢就把烏龜留下了 沒想到它是鬼 又請法師去捉鬼 《我在重申一遍是香港的 》

10. 急需忍者神龜影評

這片啊,我沒啥好評的,果然只適合童年看著《忍者神龜》、《變形金剛》、《葫蘆娃》等一系列動畫片成長起來的20s』。07電影版的《忍者神龜》除了綠毛龜更清晰了以外,在情節上和10多年前的電視版20分種動畫片沒任何區別,這80分鍾的劇場版相當於讓我們這群大齡兒童又看了遍4連場的動畫片,但是依然可憐的沒突破電影標准時間長度——90分鍾大關,所以說啊,這還真是個徹頭徹尾的懷、舊、動、畫、片、啊! 電影情節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但是3D特效華麗到不能再華麗了,尤其是達芬奇和拉斐爾在樓頂進行雨中對打那場戲,當第一顆雨滴落下砸在那紋路清晰可見的皮膚上時,我被這種視覺特效沖擊得一下子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上升到了5顆星。 以前我看過那麼多漫作品,各種華麗的視覺畫面盡覽無數,但是以往的畫面效果無論多麼豐富、細膩,無非表現的是光影上的變化,而這次的《忍者神龜》雨中場景,把這種享受上升到了觸覺的高度,通過光線、紋理、材質等各個因素的變化,將一種純粹的視覺體驗神奇的轉換成真實的觸覺,彷彿讓觀眾用眼睛體會到了雨滴的冰冷和砸人的刺痛,彷彿讓觀眾用眼睛觸摸到了小王八們富有彈性的結識肌肉,彷彿用讓觀眾用眼睛聽到了刀劍交戈時火花四濺的鳴金之聲。 單這5分鍾的一個場景,我就對這電影完全滿足了。盡管這動畫描述的不再是兄弟團體,而是達芬奇、拉斐爾間的個人英雄主義;盡管我們懷念的反面團伙被炮灰掉了;盡管片中古代將軍檢閱軍隊的壯觀場景在無數奇幻電影中已出現無數次實在乏善可陳;盡管如果把兩軍對壘魔獸橫行的戰場景象再配上「韓國網游、盛宴特效、永久免費、全面公測」這樣一句文案就完全變成了影片開場前的網游廣告;盡管烏龜7人團與鬼腳忍者團千人進行PK的脫線情節,同樣讓我想到了《殺死比爾》中烏瑪·瑟曼單人PK劉玉鈴千人忍者團的荒唐場面;盡管這部電影里的無間道、反無間道及無間無間道情節安排的無間弱智;盡管那隻日本耗子忍者老頭被3D渲染的像劍齒虎……看完後,我還是很輕松的說:「maa~不錯嘛」。 今年應該是電影界的集體續集年和懷舊年,《蜘蛛俠3》《哈里波特5》《加勒比海盜3》《忍者神龜》《變形金剛》《鐵臂阿童木》接連不斷登場,據說還有製片方在策劃投拍《藍精靈》?呃……不知道某天會不會在影院公映《巴巴爸爸》?!=_=。 其實,我們這代人的童年實在太幸福了,小的時候有這么多好看的動畫片可看,長大了既能腐著日本動漫與時俱進,又有劇場版來讓我們回味緬懷。相比較90後甚至00後這代小孩要悲慘的多了,試想一下,10多年後電影院打出廣告貼出海報,上書「《藍貓淘氣三千問》劇場版盛大公映」「3D版《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全線火爆上演」……那個時候,你囧了么? 一定要找個標准來衡量動畫片的話,我覺得《史萊克》《怪物公司》等等老片子經典的很。剛剛上演的《忍者神龜》有點失望。 故事還算可以,但虎頭蛇尾 故事是延續早年漫畫的,時隔多年,四個神龜四分五裂,各奔東西,「這個家已經不成樣子」。但故事沒有說為什麼,如果是因為要送里奧納多去實習算做他們慘狀的原因,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並且為什麼用實習這個怪怪的字眼?真地去訓練應該是好事,同時不應該就送一個烏龜去呀?所以故事的背景是模糊的。倒是它描述每一個烏龜的現狀的時候,鏡頭切換、笑聲、嘆息聲,甚至回憶,讓人們自然忘了故事的背景,因為都知道,電影開頭我們的英雄都要窮途末路的。 一開始故事選在南美洲,也算得上引人入勝,特別是里奧納多從飛機起落架冒出來的時候,真的很激動,再俗的故事也能產生共鳴。緊接著矛盾出現:內部矛盾是誰是領導者的爭執,外部矛盾是一個要毀滅世界的瘋子,演變矛盾是大反派也是可憐人,他的部下才可怕,次要矛盾是以前的女忍者一直在摻和。內部矛盾導致外部矛盾加速產生,外部矛盾人性化的變成演變矛盾,次要矛盾胡攪蠻纏(可能還要衍生下一部故事),終於爆發了。 但是就在故事慢慢展開,進行了一半的時候(應該是里奧納多和拉菲爾決斗的那一精彩段落),速度突然加強了,魔獸出現,抓魔獸,很快就抓完10多個,有的都沒看清長什麼樣子。然後錯抓里奧納多,營救,抓最後一個魔獸,沒看清楚幾下子就把所有的敵人扔進那個時空門。故事就結束了。太快了,到最後看的全是速度,節奏緊張不是因為情節而是速度惹的禍。 紐約烏龜+東方神韻+魔獸爭霸,不見真正的忍者 裡面是有一些精彩片斷的。 雨中較量那一幕,雨中的紐約感覺很過癮,神龜的臉龐看得也很清楚,清澈的雨滴啪啪打在綠色的臉蛋上。3D下的烏龜煥發了新的造型魅力,雖然那個老鼠有人說像《冰河世紀》里的史前虎,但製作還是很精良的。 米開朗基羅的貨車駛過街頭,車頂級富挖苦的烏龜頭萎縮,然後從下水道入口進入,小烏龜的劃板表演就展示出來,電腦加工過的極限運動超出想像,下水道裡面別有洞天。 故事是日本忍者,但其實很多中國的元素,這也許是香港製作公司偷梁換柱,暗渡陳倉,一看,背景音樂明顯中國風,老鼠師傅的室內裝潢效果,懸掛的國畫,甚至老鼠鬍子下的那個裝飾品,都是中國風格。(本人很喜歡的一幕)。還有大老鼠不停的說「跪下」,哈哈,我想,小日本早就不是站就是跪,所以這個大師肯定不再是日本老鼠,已經成為中國的老道士了,熱烈歡迎歸位。 但是我們看不見忍者。要知道當年的神龜們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他們是土生土長的紐約客,或者會忍者功夫的紐約老鼠。他們不像超人、蝙蝠俠,一出場就有人歡呼雀躍,他們是草根英雄,每一次懲惡揚善都是偷偷進行,到最後也沒有人知曉。故事一開場講述的現狀也說明了這一點。他們機緣巧合學會忍者功夫,紐約文化加上棍棒刀槍,電腦、匹薩加上東方神韻,這才是忍者神龜的魅力。 但是那個魔幻的故事背景徹底改變了這一點。忍者神龜多少算科幻故事,裡面的大反派也曾是科學高手,但這絕不是魔幻傳奇。這兩點差別很大,時代和環境都不一樣。我一開始真的不習慣如《指環王》一樣的開場,從畫面和故事上都和以前的《忍者神龜》有點遠。和現在一些網路游戲也很雷同。絢麗的盔甲,浩盪的騎士,緩緩打開的城堡大門,幾個人慢慢躍上一個地平線,立時展示出一場遠古未見的大決戰場面。哈哈,像不像《魔獸爭霸》?這時候真能感覺到它馬上就會說:全面公測,永久免費。 裡面的13個魔獸和石頭惡魔都有這樣的影子。石頭將軍,渾身燃燒著紅光,就像「燃燒軍團」一樣。很喜歡13個魔獸,要是在游戲中,能夠批量喂養一群,然後駕著飛龍招搖過市,哈哈,不錯,但我的小烏龜在哪? 除了那個煙霧彈,根本不知道忍者功夫之所在。 神龜再現,還是英雄個人主義 原著中,四個小烏龜各懷絕技,功夫了得。有的是電腦專家,有的負責搞笑圓場,有的作領導,有的唱紅臉鬧矛盾,還有一個深諳禪宗的老鼠大師。所有這一切都讓這個故事性格迥異,出類拔萃。 但電影版本中變成了里奧納多和拉菲爾的個人恩怨,幸虧沒有加入三角戀。米開朗基羅和多納泰羅幾乎看不見。他們的師傅不停的教導他們要團結,他們是一家人,一個團隊,但是我們看到什麼?除了飛速的跳來跳去的打鬥,你再也看不見雙節棍、匕首、劍、棍的迷幻莫測,看不見勇氣和智慧的合作。所有的一切都變了味道。 我的真實感覺是:這是一部電視劇濃縮後電影版,活了3000年的國王,石頭將軍和石頭女將軍,日本忍者集團,13個魔獸,所有的大反派都很經典,他們之間的矛盾轉換也一樣耐人尋味,3000年的懺悔和3000年只求一死的悲壯,反目成仇的兄弟,無奈淪為僱傭軍的日本武士,正義性感的女記者和暗戀她的男朋友……這一切足以構成《忍者神龜》2007新版本的巨大噱頭,來它兩三季電視黃金檔都沒問題,但是現在要先搞宣傳,那弄一個壓縮的宣傳片吧。所以我們就看見了現在的電影故事。喜歡,但有一絲遺憾。
整體看來,《忍者神龜》(TMNT)完全當得起好萊塢一線動畫片的名號。

沒看之前,我有些擔心角色造型,但實際效果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忍者龜們的形象雖然比電視版動畫小有調整,但顯得更精神了。主要的改進是拉長了四肢,這樣一來,雖說「龜」的形象未免有些名不副實——看起來更像穿著盔甲的蜥蜴——但更方便忍者龜們大顯神通:他們那長手長腳的造型更接近人類,因而更有助於模擬功夫動作。

單純從外表體型來看,的確很難區分四位忍者龜;然而只要他們有所動作、開口說話,觀眾立馬就能分辨出誰是誰。和原著一樣,動畫版中的角色們保持了各自鮮明的個性,加上頭巾與眼罩顏色不同、擅長兵器的區別,熟悉原作的影迷在影片開始不久,就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小龜。

除了龜的造型有所改進外,片中其他人類和怪獸角色,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誇張處理。例如記者美眉和章子怡配音的女頭領,身材都火辣得一塌糊塗,比《古墓麗影》中的勞拉還要性感一百倍。大壞蛋則頗似《超人總動員》(The Incredibles)中的超人老爸:方正而長大的臉,碩大的下巴,魁梧健壯的倒三角形上身等。不過,在筆者看來,不知是因為資金還是時間的限制,《忍者神龜》中其他角色的造型,感覺都遠遠不如四個小龜那麼細致。就連斯普林特師傅也顯得有些呆板,盡管那些毛發也精確到細致可分,但是缺乏自然特色,彷彿都被一把沾滿澆水的刷子刷過一遍似的。

影片中最失敗的,是怪獸兵團的造型。過於簡單的線條和粗糙的細節,使得這些怪物看起來都像橡皮泥捏成的,與忍者龜們的細膩造型形成反差。考慮到怪物的數目,我們無法不將這種「偷工減料」與緊張的製作周期與資金聯系起來。相對於好萊塢的一線動畫作品及其背後的動畫工作室,負責《忍者神龜》製作的香港意馬工作室(Imagi Animation Studios)手頭只有3500萬美元的製作費用,僅相當於好萊塢同行們製作同類影片成本的三分之一;為此,對於影片中不少粗糙之處,我們也就不難理解製作者的良苦用心了。為了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用,「意馬」在角色造型上,還採取了一些比較聰明的「藏拙」設計。例如片中大反派的機甲將軍們,雖然輪廓簡潔粗獷,但無可指責,因為人家本來就是套了一層重金屬盔甲嘛。相對於細膩的皮膚,金屬材質要容易表現得多。當然,要真正表現出接近真實的質感,是不太可能的,至少在意馬工作室所能調動的資源下不可能。因此,影片中這些大塊頭看起來都有些「輕浮」,那些沉重的金屬盔甲,也隱隱讓人擔心是泡沫冒充的。

相對而言,空間環境與建築物的設定比人物造型更為成功。影片開始那個「里昂納多」棲息的南美森林,非常引人入勝。無論是隨風拂動的樹葉,還是溝壑縱橫的樹皮,都很有質感。接下來城市的場景設定也同樣出色,從霓虹燈的光暈,到磚石的牆壁,混凝土的地面,地下管道的破舊,乃至整個城市街道的建築風格,都在突出材質真實性的基礎上做到了比較和諧統一,讓人難以挑出毛病。

由環境的設定,也可看出意馬工作室出色的紋理渲染能力。在電腦三維作品中,生物或者物體的真實性,很大一部分是由外觀決定的。而外觀的真實性,又主要靠表面材質紋理渲染的細膩程度來決定。從電影開始時森林中的「里昂納多」麻質斗篷的特寫鏡頭,觀眾就能一窺本片紋理渲染的超精細程度,那些交錯的纖維與網眼歷歷在目,讓人覺得手感不輸於以渲染出色聞名的日本動畫作品《最終幻想之聖童降臨》(Final Fantasy: Advent Children)。之前部分電視動畫迷們對忍者鬼們的造型頗有非議,認為他們綠色的形象太過於光滑,又像橡皮泥似的沒有血肉感覺。其實,電影在大銀幕上的表現,要超出人的預料,仔細觀看的話,會發現神龜們的皮膚是有細微變化的,而且是可以看見微小毛孔的。如果將來影迷們從網上下載的視頻中看不出這些細節,請不要抱怨意馬公司沒有做足功夫,還是買張高清DVD仔細研究下吧。不過,電影在材質渲染上,再次採取了「混水摸魚」的態度。我們能看到主角們的皮膚與服飾都做得很有質感,而配角們的「配置」則相對遜色多了。比如女記者的臉蛋,就光滑潔白得沒有人類皮膚的感覺,斯普林特老師的那件紅色長袍,也很難看出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當然,考量三維動畫的效果,材質的紋理渲染並非全部,光影變化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忍者神龜》在這方面也做得比較出色。片中有很多夜晚的場景,對各種光源的強弱、顏色、波及范圍、陰影變化,都能表現得比較自然。光影的動態效果,除了對光源本身的表現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物體表面的反射來製造效果。《汽車總動員》(Cars)中車身對於燈光的千變萬化的反射效果,讓人驚嘆。《忍者神龜》中的燈光反射效果,雖然沒有前者那麼華麗,但比起其他好萊塢動畫作品來,並不遜色。

三維世界裡的物理效果,除了光影外,還有動態表現,主要表現為重力對人物和材質的影響。前者例如人物走動、跳躍時的狀態,後者如軟性材料在風與重力共同作用下的變形效果等。長期以來,相對於其他特性,動態效果向來是三維動畫的軟肋。無論動畫技術人員如何努力精密設計與計算,總是很難模擬真實世界的物理效果,動畫電影中的人物動起來總是不太自然。雖然「動作捕捉」技術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動作效果的模擬性,但一來成本很高,二來改善效果並不明顯,《北極特快》(The Polar Express)那樣的水平還是顯得比較呆板。《忍者神龜》沒有使用「動作捕捉」,在角色移動的敏捷性上,效果非常好。特別是對於表現武藝超群的神龜們飛檐走壁時,比較符合人們的期待。不過,純粹靠程序運算得出的結果,在表現重力影響方面還不是太自然,這主要體現在從空中到落地過程顯得太「輕浮」,總顯得降落得太快了。好在本片情節本來就是幻想世界,所以這方面對觀眾的影響倒不是很大。軟性材料的運動效果方面,本片中這樣的場景很少,主要是神龜們的眼帶與人類角色的衣服,前者飄動的效果比較自然,後者則顯得稍微生硬——還是看斯普林特老師的袍子,那隨風起伏的狀態,讓人總感覺還有些無形的線牽扯某些部位。

至於動作設計方面,按理說這是香港團隊的強項了。看介紹說,意馬的製作人員也觀摩了大量香港動作片「取經」,可是《忍者神龜》的功夫動作,並不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么說並不等於片中的動作就很爛,事實上影片幾乎從頭打到尾,從主角到配角都有兩手。可惜的是,一來這些角色缺乏「絕招」,怎麼看都是些普通招式,沒有讓人驚艷的「必殺技」;二來攝影鏡頭也缺乏「絕招」,無法提供給觀眾更多新鮮勁爆的視角。對比一下CG打鬥的巔峰之作《聖童降臨》,《忍者神龜》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眼光還有局限。製作者的眼光就是攝影機的鏡頭,如果想法平庸,眼光受限的話,鏡頭自然無法像前者那般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說白了,無非是要在「時間」與「空間」上做文章,歷來最讓人驚艷的視覺特效,也無非是在這兩方面創造全新的體驗,《黑客帝國》里的「子彈時間」就是最好的例子。

純粹從三維動畫的技術層面來說,《忍者神龜》足以成為華人的驕傲。意馬公司以相當於好萊塢同等作品三分之一的成本和時間,拍出了具有好萊塢主流水平的作品,實在是難能可貴。就品質而言,《忍者神龜》比同是華人團隊為主的《魔比斯環》要高出好幾個級別。即使與皮克薩出產的頂尖作品比較,本片在技術上的差距也是完全可以彌補的,是可以在學習與經驗積累中趕上的。

可惜的是,盡管有著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忍者神龜》的整體效果,卻很難說得上很優秀。差距主要體現在技術之外,也就是「創意」領域。在動畫的表現手法上,製作者們不妨放開自己的想像,不要拘泥於即成模式。也許作為意馬公司的第一部大製作,穩中求勝是主要方針,希望「意馬」在將來能跑得更加特立獨行一些。至於作為純粹電影的表現手法方面,意馬工作室恐怕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因為情節的缺乏吸引力,才是本片最大的弱點。製作人員似乎對「忍者神龜」還缺乏足夠的感情,或者缺乏足夠高明的技巧來表達這種感情,以至於最後的成品也缺乏讓動畫迷們牽腸掛肚的持久力。在這方面,意馬不妨多學習一下皮克薩工作室的作品,看看人家是如何在影片中融入一個個能打動人心的、可以反復品味的小細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