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爺、發哥在國外不火是事實,為什麼他們沒有走向國外市場
我談談個人想法,周星馳本身的喜劇天賦和拍攝梗只有本土觀眾才能夠了解,因為互相之間有共同的鄉土情感回憶。周潤發則是由於原來在香港影片當中的定型,導致在好萊塢很難接到突破自身定位的角色,自然很難獲得國外觀眾的認可。
其實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好萊塢在國外影業的大力發展和推廣。國內諸如成龍,李連傑等影星都在國外進行過相關的發展,不過這種發展路途也是有好有壞的,不可否認,畢竟在以美國演員為主的情況下,華裔演員要想闖出一片天,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周星馳的喜劇天賦只有本地群眾才能共鳴。
喜劇能夠讓觀眾笑,在某種程度上是非常主觀的東西,就像我們看外國的某些搞笑影片,其實很難get到裡面的搞笑點一樣,這種搞笑點是由自身國家和歷史文化所推演出來的。只有接受了這類理念和了解過知識的群眾,才能夠在了解其他國家影片更好地共情,因此周星馳在我國是非常著名的喜劇大師,但他的喜劇天賦和影片梗卻只有本國的觀眾才能懂。
2. 從產業和文化輸出兩方面看,香港電影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如何
香港電影在國際上的地位算是可以。香港電影的存在,為中國的娛樂產業在國際上提高了很高的檔次,但是它在我們普通群眾的心中其實也是不可磨滅的記憶。記得小時候,並不是家家都有電視里的時代,於是我們就經常去鄰居家或者村裡面比較有錢的人家去看電影。甚至於有時候別人家的電視機還是黑白的,但是並不能磨滅我們的激情,也正是從那個時候結識了香港電影。
3. 香港電影為什麼沒落了
首先就是時代不同了。香港電影的時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不僅僅是周星馳代表的搞笑電影,成龍代表的動作電影,還有周潤發代表的英雄電影。這些電影使得香港的電影引領著大陸的發展,大陸電影逐漸向香港電影靠攏,隨著香港回歸和大陸開放的進一步發展,香港電影開始走向了衰落,因為人們的審美趣味變了,變得更加多元化了。
這個也不能說是香港的電影的沒落,只是香港電影的換一個新的模式了,這個模式與大陸的模式是不一樣的,更多的是港式電影特有的內容,不知道大陸的導演或者是製作人會不會借鑒香港的這種模式,要是可以的話,會不會是大陸引領著香港的發展呢?
4. 為什麼中國香港電影不行了以前輝煌的和好萊塢比肩
一、刀光劍影、鬼哭神嚎的註定不長久
刀光劍影、鬼哭神嚎的香港電影在縱橫了三十年的江湖之後,終於發現觀眾開始不買賬了,電影吸引力不管是在香港本土還是在海外都開始急劇下降了。
這一方面是製片公司追求商業效益的直接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作為一個只有600萬人口,實體規模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洛杉磯市的三分之一(更何況好萊塢有三億人口的廣大腹背),充其量也就只能和新加坡一較高下的,近代的一個世紀里才發展起來的海邊城市來說,缺乏深厚的文化積淀,進而缺乏電影製造的想像空間與素材空間,從而造成香港電影難出宏偉大作。
這一點才是香港電影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二、時代進步了、群雄崛起了
首先在世界范圍內,電視的普及、電視劇的崛起將一大批電影市場活脫脫的剝離了。96年後,韓國電視劇橫掃亞洲就是一個典型表現。
另一方面,90年代之後,好萊塢突然意識到進攻全球市場,於是就果斷的來了,而且一發不可收,現在香港電影的票房記錄依然是泰坦尼克號創造的。可以說是恥辱啊!
就這樣,以好萊塢為首的西方大片用了大概十年的時間徹底將港片擊倒,進入新世紀的這些年,香港電影前十中本土篇一般都不會超過引進片的。
而香港電影人肯定要追趕啊,但是由於一些個原因,遲遲追不上,反而越發差距越大,其中一條就是盲目追趕,不計實際條件,那為什麼會盲目呢?這就又回到了內因上——缺乏深厚內功是很難站直的。
然後說土著豪強,主要是以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為主的東南亞小國的電影產業的長足發展,在這些國家國內市場,已經形成了本土片和好萊塢大片雙雄爭霸的局面,港影面對著雙重夾擊,多已戰敗退出。
這樣隨著外部條件的改變,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一去不復返,但是如果此刻香港電影界奮力搏一搏的話,或許局面要比現在要好。
三、內功耗盡,精氣西流
隨著港的回歸,香港電影面臨著兩個變化,第一是人才流走了,成龍、李連傑、周潤發為首的幾張大牌全部去了好萊塢,而近十年幾乎沒有有份量的新人出現,青黃不接已是不爭的事實;第二是審核制度強化了,這對追求自由的港影來說打擊是直接的。
其實在87年的時候,邵氏電影已經停產。這預示著,隨著市場的變化,資金問題開始出現。
而香港則面臨著十年發展的幾乎停滯:相比周邊的韓國、台灣、東南亞、甚至深圳來說是在走下坡路的,這樣一來,本來在文化積淀方面就有所欠缺的香港在資金和地區影響力方面都失去了優勢,整個港區包括電影行業在內的衰落自然不可避免。
5. 香港電影曾經是東南亞票房支撐點,如今為什麼拍不出
原因如下:
1、沒有市場。
香港人口也不過700萬。而大陸觀影人數每年都是以10億來計算的。靠這么小的市場,支持電影業根本不可能!縱觀現在的電影市場,其實英國、法國電影也沒落了。就是因為人口不足以支撐市場。
2、時代變了。
當年中國沒有什麼好電影,美國大片也過不來,自然香港電影就高大上。現在每年網路劇這么多,中國大片也不少,美國大片都可以通過網路看到,香港電影自然也就不算什麼了。
3、市場變了
當時的香港電影可以走國際化道路,因為當年韓國電影沒有起來,日本市場也比較開放,東南亞市場也可以進入,所以香港電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但是隨著韓國文化崛起,泰國電影崛起,這樣所有國家都開始保護國內市場,所以香港電影頹勢就來了。而且香港也沒有強大本地市場可以依託。
4、香港沒落了。
香港電影的崛起是站在香港崛起的潮流上的。香港現在已經沒落了,所以電影業沒落是可想而知的。
5、電影成本提升了。
香港電影有一個口號,叫做千萬票房俱樂部,意思是一部電影,獲得千萬票房,就是很成功了。而按照行業規律,千萬票房,拍片和宣傳成本不能超過300萬港幣。現在用300萬港幣,連二流演員都請不來。所以,90年代後拍片成本劇增,導致香港小成本電影無法維持,而香港沒落,又使電影從業人員北上,使香港電影人員斷檔。
香港電影作為一個概念逐漸在中國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而標志著大陸、香港、台灣乃至東南亞華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華語電影」概念在這幾年逐漸形成。
6. 中國電影在國外觀眾眼裡的接受度到底如何
在國外的影響力較小,接受度較低。在東亞因為文化相近,前些年香港電影輸出很多,質量也高,因此在東亞地區還是獲得不小的影響力。
中國美術片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新聞紀錄片已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系統地編輯一些重要的文獻片,並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重要事件進行綜合報道、專題報道;還注意表現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豐富的細節,以情動人。
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
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2019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6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2019年新增銀幕9708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中國電影市場保持不斷增長的勢頭,電影創作和電影市場皆釋放出巨大的活力。
7. 為什麼很多香港電影在外國都只是發行DVD而已,比如成龍,李連傑的電影也是。
發行拷貝他們賠不起的,香港的電影在歐美算是小眾,沒有我們想像當中那麼受歡迎,就好比我們中國人看待伊朗電影差不多,發行DVD,會進入超市、雜貨店、商場,成本要低很多!
8. 香港電影為什麼沒落了,是什麼原因
原因
首先是大環境改變了,時代變化了。
當年的中國沒有什麼好電影,美國大片也過不來,自然香港電影就高大上。如今現在每年網路劇這么多,中國大片也不少,美國大片都可以通過網路看到,香港電影自然也就沒那麼吸引眼球了。
其次市場變了,香港並沒有強大的本土市場可以依託。
當時的香港電影除了本土市場還有東南亞市場,因為當年韓國電影沒有起來,日本市場也比較開放,東南亞市場也可以進入,尤其是台灣,所以香港電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
但是隨著台灣片商對港片越來越不滿,王晶曾說過台灣片商曾花3000萬買了周星馳的濟公台灣版權,但卻虧的底朝天,台灣片商聯合起來要求政府放開好萊塢市場,韓國文化崛起,泰國電影崛起,這樣所有國家都開始保護國內市場,所以香港電影頹勢就來了。
電影特點
工業化
香港的製片模式、專業分工、組織結構雖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完善,但較之好萊塢仍顯得隨意機動,工業化程度遠不夠嚴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萊塢的工業規則,電影一旦開機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隨意更改劇本、變動進度。
然而香港的電影導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們的拍攝方法卻大不相同:在保證按時交片的前提下,現場即興發揮、隨拍隨改、有時停工,有時趕拍。這種做法恰恰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正常的作風習慣。同時,香港盡管也有不少以導演強勢創作著稱的影片,但是現代許多大製作的香港電影都是由集體創作完成的。
趕時間
領銜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幾個片約,檔期有限,所以劇組人員就不眠不休的奮戰趕拍。
飛紙仔
導演開拍前只有故事大綱,開機後只能等編劇把當天要拍的劇本傳過來,當年程小東拍攝《倩女幽魂》、劉偉強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雋的「飛紙仔」。
9. 什麼是香港電影打入國際市場的開路先鋒
題主是否想詢問「哪部電影是香港電影打入國際市場的開路先鋒」?《無間道》。由劉德華、梁朝偉等大腕主演的警匪片《無間道》,可以說是香港電影最後的輝煌了。這部電影的評分高達9.1,無論是劇情,深度,還是演技與光影都達到了香港電影的頂峰。這部電影的票房口碑在國外雙雙爆發獲獎無數,是很難得的一部好電影,被國外翻拍,是香港電影打入國際市場的開路先鋒。《無間道》是寰亞電影發行公司於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由劉偉強、麥兆輝執導,麥兆輝、庄文強編劇,劉德華、梁朝偉、黃秋生、曾志偉等主演。
10. 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有哪些
我覺得香港電影沒落原因有很多的因素在裡面。首先是演員方面吧,我們以前知道比較出名的香港明星諸如:張學友、周潤發、周星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