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香港日韓亞洲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日韓亞洲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1-26 17:49:32

『壹』 求 日本 韓國 香港 大陸 泰國最恐怖的電影列表!!

《隱行忍者》
《幽靈鬼戰》
《殺人阿一》
《所多瑪120天》
《下水道人魚》
《群屍玩過界》
《天黑請閉眼》
《終極人魚島》
《肢解狂魔》
《深海狂鯊》
《紅眼航班》
《筆仙》

『貳』 有哪些亞洲電影是你想要大力推薦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

阿三哥的電影,驚呆我了,萬萬沒想到這么搞笑的劇情居然可以令人深省。也讓我第一次接觸到印度電影歌舞結合的形式。(聽說他們在電影院中間會全場跟著電影一起跳起來)

高一的時候,剛剛開學沒多久,我們的物理老師,上課說要給我們放電影,自然是高興壞了啊,和我商量好條件,

  1. 以後上課保證認證聽講。

  2. 後面幾節的作業自己課下時間完成,不在給時間做。

  3. 看完要有所思,有所想。

我們當時哪裡管得了那麼多,只要讓我看電影,怎麼著都行,滿口答應下來,看電影,老師給我們說這雖然是一部喜劇片,能把人笑傻的那種,但是一個有教育意義的印度電影,很有深意。


豆瓣經典電影top250排名第十二,評分高達9.1,完全可以被稱為一部絕世神片。


《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看了最少五遍,其中也有在萬籟俱寂的深夜,每一次都笑成了傻逼,每一次看完都有不一樣的體驗,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這不完全是批判我們的「填鴨式」教育制度么,被迫的學著不喜歡的功課,

數學,買個菜加減乘除足矣,為什麼要學函數什麼的?

歷史,了解那麼多有什麼卵用?

政治,又在給我洗腦,讓我被迫接受共產主義是優越的。

地理,我能知道冬至日,夏至日的原因,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變化,河流的流向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不是還得照常過著每一天么?

確實想像過學習自己喜歡的功課,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更何況是個吃瓜群眾,老老實實好好學習吧,考個大學,才是目前的真正目標,然後選擇一個自己相對喜歡的專業,哪怕畢業後與工作零相關,才是正確的道路。


好的電影總能讓人不自覺的把自己代入,我想著自己身邊的好友,鐵哥們,整天混吃等死的基友,算了,還是老老實實當個吃瓜群眾吧,指望用一部電影來改變人生?那讀過《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誰的青春不迷茫》的人,豈不是要走向人生巔峰了?

『叄』 曾經輝煌的香港電影,為什麼說沒就沒了呢為什麼不再有新明星

簡言之,曾經輝煌的不是香港電影,而是以那一代人為代表的香港電影,都老了。

幾個關鍵詞,邵氏,香港無線TVB,周星馳,洪金寶,成龍,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張曼玉,劉嘉玲,李嘉欣,關之琳,鍾楚紅,梁家輝,張家輝等等的老去,他們經風華絕代,氣質卓絕。

而現在,隨著香港電影電視支柱的TVB的衰落,幾易其主,沒有了香港無線藝員訓練班的TVB,沒有造星機制的它,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逐漸「失血而亡」。

隨著50,60年代生人的這一代巨星老去,剩下的70,80年代的人,能打的有幾個?

謝霆鋒?張智霖?答案是沒有。

雖然香港電影翻拍很多,即便是原班人馬,限於主演年紀太大,也不復當年的倜儻瀟灑。

曾幾何時,香港電影的最大買家是台灣電影,但是因為香港電影製片商的過於盤剝,台灣又通過了引進好萊塢電影的制度,台灣抵制香港電影,成了香港電影衰落的導火索。

明星都老了,就連成龍大哥的功夫電影,這兩年都勉強維持個不賺不賠,有時候甚至是賠錢。

內地電影人的崛起,張藝謀陳凱歌之後的徐崢,寧浩,黃渤,陳思誠等人逐漸展露才華,而與此同時,王晶江郎才盡,王家衛手中的棋子,也越來越少,好不容易出了個曾志偉的兒子曾國祥,導演了《少年的你》,主演還是易烊千璽和周冬雨。

香港的演員?就跟他們逼仄的住房一樣,困在所謂的千尺豪宅里,走不出來,格局的過小,導致人才缺乏鍛煉的空間,又沒有專門的培訓機制了,一個個的不成才。

沒有造星機制,哪有新明星啊。35歲的陳偉霆都扛起大旗了,可他的演技,也不咋滴。

說了這么多,其實是格局變了,香港不再是亞洲電影的中心,中心在內地,人才當崛起。

香港電影的衰落,發生在1997-2002年這5年,這個時候的香港電影海外市場開始大片淪陷,而並沒有進入中國市場。

2,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之後,院線制改 革,釋放市場活力,大陸市場才開始起飛,香港電影才認識到大陸的重要性,開始大規模的進入。

3,大陸市場雖然在大幅擴大,但是香港電影並沒有獲得恢復的機會,因為大陸電影的本土文化親和力和大製作電影的投資力度,是香港電影所無法比擬的。香港電影無法跟大陸的本土電影力量競爭,導致失去復活的機會。注意,是失去復活的機會,而不是進一步衰落,因為她的市場實際上是增加了的。

4,審查制度對大陸本土電影的抑製作用是同時存在的,不構成香港電影的威脅。香港電影一直以來就有面向海外和大陸製作兩個版本電影的手法。

5,即使審查制度放開,大陸本土電影同樣可以製作江湖黑暗題材的電影,在適應本土文化上有天然的優勢,香港電影也難以重拾輝煌。 香港電影的製作水平和能力,我認為並沒有下降。 爛片是每個時期都有的,在優秀的電影中,寒戰、毒戰系列電影的製作水平與1990年代中期的作品相比,並沒有大幅下滑。

但是,這些電影的票房吸引力,明顯無法跟大陸本土的大特效魔幻片,像畫皮、狄仁傑這些競爭。 香港電影的衰落是由於香港經濟的衰落這個問題,我認為也是不合理的。 香港經濟在今日雖然無法像1990年代那樣耀眼,但是gdp仍然是在增長的,金融業、房地產業、零售業、 旅遊 業等很多支柱產業仍然繁榮,香港電影市場的總體票房也沒有減少。 在其他 娛樂 產業方面,香港的電視劇、音樂雖然在大陸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在本土仍然是受到歡迎的,同樣受到盜版的影響,但香港仍有陳奕迅這樣的歌手,TVB的電視劇在本土的市場份額也沒有受到沖擊。但是電影,確實衰落的更加嚴重了,連香港人也主要去看美國大片,而不再追捧本地的港產片。

在面對盜版的沖擊方面: 全世界的電影業都在面臨這個問題,但是在所有的 娛樂 產業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小成本製作的 娛樂 產品,比如小說、音樂,受到盜版的沖擊要比電影嚴重的多。相對來說,電影產業的整體規模並沒有縮小,否則無法解釋近年大陸電影市場的高速發展。 電影產業和其他文化產業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 其單個產品製作成本的投入,要遠高於其他文化商品,尤其是如今這個多媒體時代,電影要想吸引觀眾進入電影院,大特效大場面的幻想片模式是最重要的法寶。 在大片時代,擁有巨大的本土市場,可以提供天價成本的大製作投入,可以通過高投入的數字技術和其他國家電影拉大視覺效果差距,是美國電影能夠在世界重新建立霸權地位的重要原因。

2010年的阿凡達,全球票房收入27億美元,所過之處一片炮灰,管你是什麼國家的電影,莫不俯首稱臣。從此之後,美國電影紛紛製作立體電影(特別是動畫片,全部3D化),其視覺體驗、製作成本要求與其他小地方的2D電影的差距更加拉大。 即使是日韓這樣的發達國家,本土電影也只是依靠一些接地氣的影片來維持生存,比如日本的動畫片、電視劇片,比如韓國的諜戰片、黑幫片、情色片。

只要美國大片一上映,基本上紛紛躲避。 香港電影與日韓相比,其本土市場的狹小,在大片時代的嚴重不適應,是一個致命的原因。 而香港電影,要想接上大陸的地氣,很難很難。

希望能幫到你

曾經輝煌的香港電影走向沒落,是什麼原因?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下。

香港電影斷代十分嚴重,最為輝煌的一代現在已經都是50多歲60歲的人了,這部分人現在還能撐起香港電影的一片天,但是這部分人終於有一天是會老去的,至少在十年左右會慢慢淡出 娛樂 圈、電影圈,一旦這部分人淡出,那麼香港電影圈中我實在想不出還有多少人能夠撐起這偌大的市場。

現在我們看香港的電影,就本上都是一些老面孔,年輕一代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優秀的人物,對此我對香港電影的繼承問題十分擔憂,斷代現象十分嚴重,新一代難以崛起。隨之而來的就是老一代老去之後,香港電影就真的走向沒落了。

即使你們不相信,但是內地 娛樂 圈正在崛起,雖然產出的作品參差不齊,但是有點我們必須的承認,那就是內地電影市場並沒有出現斷代的問題,無論是老一代還是中生代又或是年輕一代都是在蓬勃發展,雖然現階段還是有很多很多的問題,但是就是這樣有問題的電影人,源源不斷的支撐起這個電影市場。

最後:香港電影的沒落,會讓更多的內地電影人進入香港電影圈中,或許後面香港電影圈要靠內地無數年輕電影人去支撐了

總結說一句:香港電影圈的沒落已經是肯定了,短時間內基本上很難再回到正常水平,至於說再次回到巔峰,基本上是沒有多少機會了,就現在的電影市場,香港電影很難再一個時期內誕生這么多優秀電影人了。

香港電影黃金時期,可謂是是百花齊放,各種類型的香港電影層出不窮,全部都是一流水準,哪怕和今天的電影相比,仍然是有過之而不及,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英雄本色、五福星系列、逃學威龍系列等。

但是香港電影到了1995年以後就開始慢慢的走下坡路了,特別是到了2003年更是到了香港電影界最黑暗的一年,除了經濟低迷的原因之外,好萊塢電影的崛起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特別是香港兩位重量員的逝世,就是張國榮和梅艷芳,對香港電影更是雪上加霜。

第1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資金問題,因為那一些粗製濫造的電影想要回收成本,基本不可能也無法投入到新的電影當中拍攝,外商在向外尋找新的派出市場,香港的經濟也受到了沖擊。

第2個原因就是香港演員本身青黃不接,想一下以前香港電影有多人,周星馳、周潤發、成龍等,現在香港演員好像都拎不起來,都沒有幾個能稱得上檯面的。

第3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外電影行業的崛起,特別是好萊塢,比如1997年泰坦尼克號獲得了21億美元的票房,而香港全年的票房卻只有4500萬。

香港電影的海外票房也在逐漸的敗退,本土的市場也在受到了排擠和擠壓,在國外電影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香港電影確實停滯不前乃至在退步。

最後一點原因就是人們喜好的改變,經濟與發展的同時,人們對於電影的期望也發生了改變,更加追求高製作高新穎的電影,比如美國的那種科幻大片。

香港電影曾經的確是輝煌過,幾乎每天都有新電影上映,一個二流演員,每天都要跑十幾個劇組拍戲,因此也成就了不少演員,明星。到了1997年之後,到了21世紀,香港電影開始走下坡路,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點:我覺得以前的香港電影大多是在講故事,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劇本也都是根據真實故事、人物事跡來改編的。香港的環境不同,所以很多電影題材都可以上映,所以香港電影產量很高。不過呢,題材雖然很多,但也會走到黔驢技窮的地步,電影編劇們的創作靈感也會少很多了。

第二點:大陸的電影市場崛起,成為香港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時,大陸市場更是香港電影工作者,演員們嚮往的地方,畢竟市場大,錢更多。香港大牌演員,老戲骨紛紛北上發展,也導致香港電影的沒落,有好劇本,也不找不到好演員來演。

第三點:年輕一代的演員,在演技方面完全無法超越前輩們,因為以前的演員是靠演戲吃飯,演得好,才會有更多工作。現在的演員呢!公司可以打造,會不會演,會不會唱都無所謂,只要你漂亮。這樣一來,到了看臉的時代,劇本、演技都不被看中,老一輩演員根本又不會去接爛片。

不過,總得來說,就是香港電影題材無法創新了,即使創新,也要面臨審查,所以收到了諸多限制。

首先,香港電影經歷了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約三十年的輝煌之後,從90年代起到現在一直在衰落,當然,我們要限定一下,在這里只考慮商業片。在肯定這個事實的前提下,我就總結一下香港電影的衰落,之所以稱為總結 是因為,我本身對於這個問題非常好奇,就在各地找了大量的評論,經過認真的閱讀之後,便將介於主流和邊緣的、但是比較符合事實情況的觀點剝出,並用上所有先人們的論據,得出此文。

天時、地利、人和皆備

首先說香港電影三十年輝煌的原因,這一小節從外部原因講。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電影產業的發達程度與所在地經濟、 社會 環境密切相關,好比現在的大陸電影,繩索太多、限制過死,自然發展困難。

而六十年代的香港是什麼景象呢,經濟開始起飛,商貿逐漸繁榮,人口迅速增加,文化日益多樣,地區影響力迅速崛起,是不是看著像高中 歷史 課本,對,就是這樣,在這種環境大背景下,加上以邵氏電影公司為代表的商業資本投資電影產業,香港電影業在獲得了充裕資金的滋潤後,迅速崛起,不論是產量還是質量在當時的年代都是亞洲領先的。香港一度成為好萊塢之後世界第二大電影產地,並在東亞、東南亞國家建立了自己獨有的影響力。

接著,為什麼香港電影就在東亞和東南亞就勢如破竹呢,這就是當時這些國家的國情決定的,日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沒有形成有規模的電影產業,而東南亞國家的實力說實話來講離香港差了點,首先經濟起飛時間就晚了十年。

並且東南亞大量的華人也為香港電影的快速及普遍的接受提供了可能。

人和呢,就不用說了,以小龍為代表的幾代電影人(包括演員、導演、編劇等等)的實力直到今天來看仍是空前的。

武俠、動作片一統江湖

這里就不多說了,主要就是香港電影在當時以邵氏電影為代表的武俠片、功夫片的 娛樂 性、觀賞性已經能夠滿足香港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觀眾的觀影要求,畢竟以好萊塢為代表的西方大片還沒有進來,可以說,大部分的觀眾的眼光要求還不高。

刀光劍影、鬼哭神嚎的註定不長久

接著第二小節,問題隨之就出來了。刀光劍影、鬼哭神嚎的香港電影在縱橫了三十年的江湖之後,終於發現觀眾開始不買賬了,電影吸引力不管是在香港本土還是在海外都開始急劇下降了。

為什麼?很多人說了很多的外部原因,這些外部原因我會在下一個小節全部列出,但是我想在這里重點說的是是香港電影的內部原因註定會給港影帶來這樣的後果。

哲學講內因決定外因,用在這里特別恰當。我在上面已經說了

電影僅僅是形式,吸引人的是新鮮。現在香港有的,全國都有,包括頂級富豪。以前電影是燒錢的 游戲 ,下海的不多,現在門檻降低,不易壟斷。互聯網時代,玩法變了,發行方式改變。

『肆』 請大家推薦幾部香港,日本或韓國的恐怖片!

四人餐桌 十八登階梯 灰姑娘 老師的恩惠 筆仙 恐怖童謠
傳染歌 抽象畫中的越南少女 鬼娃娃花子 咒怨 鬼變臉 靈 (鬼友) 人形師 斷魂梯(也叫《狐狸階梯》) 鬼鏡

『伍』 誰知道有什麼好看的韓國的或日本的電影嗎

leslie是第一位打入日本和韓國市場的中國明星,橫掃亞洲,他主演的電影在日韓都很受歡迎。
香港電影通信(日本影評人協會)是由篠原夫人創辦的,是日本關於香港及亞洲電影最具權威的出版物。夫人本人是一個狂熱的香港影迷。多年前她在逗留香港期間觀看影片《阿飛正傳》後對此片一見鍾情,於是買下了其版權在日本放映。她對這部片子的熱情令她決定成立一個電影放映公司,並向香港電影通信的會員介紹香港電影。

1993年,他們正式開始通過投票選舉出最佳香港影片、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導演,並由香港電影通信公布投票結果。協會會員從當年放映的影片中選出最佳演員(投票於當年十二月份進行,結果於次年一月份公布),會員每人只可投一票。基本上每年的最佳演員都由Leslie獲得:

93年:憑《阿飛正傳》奪魁(協會成員3000人);
94年:憑《霸王別姬》奪魁(協會成員4000人)
(實際上《霸王別姬》1994年才在日本正式放映,但1993年曾在東京電影節上放映,因而也入了93年的候選名單)
95年:憑《霸王別姬》奪魁;(協會會員5000人)
(由於此片94年在日本正式上映,Leslie自然又獲得了最佳演員稱號。這部影片在日本引起了強烈反響,並創下了有史以來曾在日本放映的亞洲電影新紀錄。)
96年:憑《金枝玉葉》奪魁;(協會會員7000人)
97年:憑《風月》奪魁;(協會會員9000人)
98年:憑《春光乍泄》奪魁;(協會會員12000人)
2000年:憑《星月童話》奪魁;(協會會員16000人)
2001年:憑《流星語》奪魁;(協會會員17000人)
2002年:憑《戀戰沖繩》奪魁;(協會會員18000人

以上和下面都是日本fans的介紹,然後翻譯過來的:

其實Leslie八十年代後期在日本就已很紅了。那時他的《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都已在日本放映過,還有92年的《阿飛正傳》。到《霸王別姬》上映後,他在日本更是紅透了半邊天。

95年,他憑程蝶衣一角獲得過日本影評家協會評選出的最佳演員。日本影評家協會是由日本著名電影評論家水野晴男創立的,成員全部由最具聲望的一流影評家組成。《霸王別姬》同時還獲得了最佳外國影片獎及最佳導演獎。此外,它還在國際上獲得許多的其它獎項(恐怕Leslie自己都忘記了這些獎項)。其實當年《倩女幽魂》也曾在歐洲獲獎。

此外,Leslie已經連續六次被評為最佳男演員,這個記錄不可能被打破:92年的《阿飛正傳》,93和94年的《霸王別姬》,95年的《金枝玉葉》,96年的《風月》,以及97年的《春光乍瀉》。他甚至在最佳女演員評選中名列第七!很長時間以來,他演了許多好電影,但是直到《春光乍瀉》,他的魅力摧毀了觀眾,使他們難以自持。

他77年出道,80年代走紅,不僅深受本埠歌影迷的愛戴,更以其獨有的魅力征服眾多韓國FANS。他出演的《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白發魔女傳》《阿飛正傳》《霸王別姬》等影片都給韓國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汗死....其他人的我不知道,對於這個到有點了解,只知道leslie主演的電影在日韓很火暴的

0P
0P

『陸』 有沒有好看的日韓電影或是港台。。

~不知道樓主具體想看什麼時期的日韓或港台電影,我就按我印象里特別不錯的推薦給你,希望可以幫到你!

日本: 《 戀空 》是非常青春,很純凈很美的電影;
《入殮師》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得主,特別感人,將夢想和親情、愛情等等融入一體;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類似音樂劇的感覺,將女主人公松子的悲劇一生用喜劇的手法表現出來,是很好看的電影;
《我的機器人女友》,科幻和愛情的結合,值得一看;

韓國:
《假面》 拍的很好的一部片子;
《八月照相館》很經典的韓國電影;
《我的野蠻女友》力薦,特別棒的電影!
《西洋古董果子店》 有點特別的電影,很好看;

港台的片子,推薦很新的《聽說》和《艋舺》。

雖然不全,但是一定要看啊,都很好看的!希望你能找到你最喜歡的!

『柒』 誰推薦一部日本或者亞洲的愛情片阿

《東京愛情故事》(原題: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是一部日本偶像劇,共12集(原定11集,後來續拍了一集)。原作為日本漫畫家柴門文(日文:柴門ふみ)在小學館《Big Comic Spirits》雜志自1988年開始連載的青年漫畫作品(原作的中文版書名則為《東京愛的故事》),後由富士電視台改編為同名電視劇,於1991年1月7日開始至1991年3月18日每星期一21:00播出,大受歡迎,並流行至台灣,於1995年在台視播出,之後分別在1996年於衛視中文台,2001年在緯來日本台重播。香港於1993年在亞洲電視本港台配音播出,中國大陸亦曾播映,廣受好評,公認為日劇代表作之一,而本劇在香港播映時的粵語主題曲由鄭伊健主唱。

《東京愛情故事》是日劇的教父級大作,可謂最經典的日劇之一,「90年代純愛三部曲"之第二部不可不看。。當時平均收視高達22.9%,最後一集的收視率更一舉突破極限大關,達到32.3%,是90年代第一部單集收視超過30%的作品。因細膩地描寫了莉香和完治的愛情歷程以及現代青年的情感糾葛而被日本人稱為"戀愛教祖",莉香的言語更是成為潮流青年的座右銘。播放後幾乎日本全國都在討論為什麼完治最後會放棄莉香而選擇傳統女性里美。
四位主要演員表現非常出色:鈴木保奈美當時25歲,在日本藝能界已算"高齡"。雖然曾傳出她能出任莉香這一角色是靠著和該劇製片人大多亮的不倫關系,但保奈美很好地抓住這個機遇,出色詮釋了這個和自身反差極大的角色,成為一代日劇經典人物,從此星途坦盪,在1995年第一次息影前一直占據"愛情劇女王"的寶座。至於男主演織田裕二,由於他栩栩如生地刻畫出"完治"面對兩位女性的矛盾心理和其本身優柔寡斷的性格,使自己成功地轉型為新一代演技派明星。除此以外,有森也實扮演的里美雖然不怎麼討好,但她賦予了這個角色更多的合理性和自我理解,在當時被稱為「好太太的首要人選」;初出茅廬的江口洋介在戲中留著長發開著紅色跑車,演活了"花花公子"三上浪漫情人,迷倒萬千少女,而長發披肩的形象也蔚為潮流,亞洲青年男性爭相仿效。該目的超強陣容一直被視為典範,連年奪得「日劇最佳陣容評選」第一名,直到1996年才被《悠長假期》所取代。
該劇主題曲《突如其來的愛情》由老牌歌星小田和正演唱,在該劇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播出時幾乎人人能唱,即便到現在也非常受歡迎。此劇單曲唱片曾一舉突破200萬張,成為當年銷量及年度單曲榜第一名。
據最近日本媒體報道,在調查當紅偶像對日劇的認識時,幾乎所有人都提到〈東京愛情故事〉,像優香、奧菜惠等直視完治為夢中情人,看了此劇後才動念踏入演藝圖,由此可見其魅力之大。
《東京愛情故事》被認為是日本電視劇里程碑式的新型劇種。從此之後,以FUJI TV為首的各電視台一改過去老劇說教式手法,以貼近普通人的生活為中心,十年來創作出一大批優秀的影視作品,也開創了「月九」高收視的傳統。

『捌』 誰能推薦幾部精彩的亞洲電影,日韓港台都可

我比較喜歡恐怖的
就給你推薦恐怖的吧

日本的《預言》,
韓國的《人偶師/人形師》,《灰姑娘》
泰國的《連體因》
這幾部都是劇情較好,比較好看得

『玖』 香港電影和韓國電影哪個水準高

上世紀香港電影水準甩韓國電影N條街 現在不行了 被反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