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子華:在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黃子華在第23界香港電影金像獎上 在原島大地領了最佳亞洲電影獎後說了一句震驚全場的話:「回去之後別忘了告訴日本人,釣魚島是中國的!!!!」
頂起
2. 電影《無間道》系列都獲得過什麼獎項
一、《無間道》
1、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2、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梁朝偉);
3、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劉偉強、麥兆輝);
4、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輯(彭發、彭正熙);
5、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麥兆輝、庄文強);
6、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黃秋生);
7、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伍樂城);
8、第46屆日本藍絲帶電影大獎最佳外語片;
9、新浪港粵十年頒獎禮最受歡迎香港電影;
二、(《無間道Ⅱ》)
1、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黃家強,葉世榮);
2、第24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劉偉強);
3、第24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配角(廖啟智);
4、第24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觀眾票選最受矚目男演員(梁朝偉);
5、第24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觀眾票選最受矚目電影,
三、《無間道3:終極無間》
1、第4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劉德華)。
電影創作背景:
《無間道》的創作靈感源於吳宇森執導的電影《變臉》。麥兆輝認為《變臉》中「交換面孔」的橋段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於是麥兆輝提出可不可以講一個故事,將兩個角色交換過來,但是不需要手術,只是身份和內心的交換。
麥兆輝、庄文強在創作《無間道》劇本的時候一直在寫作上相互溝通,麥兆輝寫完了一個完整的劇本,寄給庄文強,庄文強把劇本改了一遍又寫信送給麥兆輝修改。
在麥兆輝的劇本構想里,最初只有警察到黑社會卧底的故事線條。後來劉偉強又在原始劇本的基礎上加了很多的元素進去,並加入黑社會的人去警局做卧底的另一條線。
在劇本的修改過程中,《無間道》的定位也隨之改變,電影劇本最初是警匪鬥智為重,後來黑幫或英雄片的元素變得濃烈了。
3. 求歷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女主角獎名單
第一屆(1982年)
最佳影片:《父子情》
最佳導演:方育平 《父子情》
最佳編劇:張堅庭 《胡越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許冠文 《摩登保鏢》
最佳女主角:惠英紅 《長輩》
第二屆(1983年)
最佳影片:《投奔怒海》
最佳導演:許鞍華 《投奔怒海》
最佳編劇:邱戴安平 《投奔怒海》
最佳男主角:麥嘉 《最佳拍檔》、洪金寶 《提防小手》
最佳女主角:林碧琪 《靚妹仔》
最佳新人:馬斯晨 《投奔怒海》
最佳攝影:黃岳泰 《夜驚魂》
最佳美術指導:區丁平 《投奔怒海》
最佳動作指導:洪金寶 林正英 元彪 《敗家仔》
最佳音樂:鮑比達 《再生人》
第三屆(1984年)
最佳影片:《半邊人》
最佳導演:方育平 《半邊人》
最佳編劇:張堅庭 《表錯七日情》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 《垂簾聽政》
最佳女主角:葉童 《表錯七日情》
最佳新人:鄭裕玲 《長城》
最佳攝影:黃仲標 《長城》
最佳美術指導:宋洪榮 《垂簾聽政》
最佳動作指導:元彪 林正英《奇謀妙計五福星》
第四屆(1985年)
最佳影片:《似水流年》
最佳導演:嚴浩 《似水流年》
最佳編劇:孫良 《似水流年》
最佳男主角:李修賢 《公僕》
最佳女主角:斯琴高娃《似水流年》
最佳男配角:林威 《省港旗兵》
最佳女配角:梅艷芳 《緣份》
最佳新人:顧美華 《似水流年》
最佳攝影:黎萃明 《等待黎明》
最佳美術指導:章叔屏 《似水流年》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 《A計劃》
最佳音樂:林敏怡 《傾城之戀》
第五屆(1986年)
最佳影片:《警察故事》
最佳導演:張婉婷 《非法移民》
最佳編劇:陸劍明 鄧榮錄 《錯點鴛鴦》
最佳男主角:鄭則仕 《何必有我》
最佳女主角:王小鳳 《錯點鴛鴦》
最佳男配角:孟海 《皇家師姐》
最佳女配角:葉德嫻 《花街時代》
最佳新人:陳婉麗 《女人風情話》
最佳攝影:潘恆生 《生死線》
最佳美術指導:陸樹遠 《平安夜》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 《警察故事》
最佳音樂:梅洛迪•班克 《僵屍先生》
第六屆(1987年)
最佳影片:《英雄本色》
最佳導演:方育平 《美國心》
最佳編劇:邱戴安平 黎傑 《地下情》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 《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張艾嘉 《最愛》
最佳男配角:秦沛 《癩佬正傳》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 《地下情》
最佳新人:劉玉娟 《美國心》
最佳攝影:杜可風 《老娘夠騷》
最佳美術指導:黃仁達 《癩佬正傳》
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 《奇緣》
最佳音樂:羅永輝 《夢中人》
第七屆(1988年)
最佳影片:《秋天的童話》
最佳導演:林嶺東 《龍虎風雲》
最佳編劇:羅啟銳 《秋天的童話》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 《龍虎風雲》
最佳女主角:蕭芳芳 《不是冤家不聚頭》
最佳男配角:梁朝偉 《人民英雄》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 《人民英雄》
最佳新人:林國斌 《省港旗兵續集》
最佳攝影:鍾志文 詹姆斯•海曼 《秋天的童話》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 《倩女幽魂》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 《A計劃續集》
最佳音樂:戴樂民 《倩女幽魂》
第八屆(1989年)
最佳影片:《胭脂扣》
最佳導演:關錦鵬 《胭脂扣》
最佳編劇:聶宏風 邵國華 陳嘉上 葉廣儉 《三人世界》
最佳男主角:洪金寶 《七小福》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 《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張學友 《旺角卡門》
最佳女配角:李麗蕊 《學校風雲》
最佳新人:吳大維 《今夜星光燦爛》
最佳攝影:鍾志文 《七小福》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 《警察故事2》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 《旺角卡門》
最佳音樂:黎小田 《胭脂扣》
第九屆(1990年)
最佳影片:《飛越黃昏》
最佳導演:吳宇森 《喋血雙雄》
最佳編劇:張之亮 陳錦昌 《飛越黃昏》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 《阿郎的故事》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 《不脫襪的人》
最佳男配角:梁朝偉 《殺手蝴喋夢》
最佳女配角:葉童 《飛越黃昏》
最佳新演員:江華 《但願人長久》
最佳攝影:鮑起鳴 《不脫襪的人》
最佳美術指導:司徒衛鏞 《不脫襪的人》
最佳動作指導:成家班 《奇跡》
最佳音樂:魯世傑 《八兩金》
第十屆(1991年)
最佳影片:《阿飛正傳》
最佳導演:王家衛 《阿飛正傳》
最佳編劇:陳文強 《廟街皇後》
最佳男主角:張國榮 《阿飛正傳》
最佳女主角:鄭裕玲 《表姐?你好》
最佳男配角:吳孟達 《天若有情》
最佳女配角;劉玉屏 《廟街皇後》
最佳新演員:劉玉屏 《廟街皇後》
最佳攝影:杜可風 《阿飛正傳》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 《阿飛正傳》
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 《笑傲江湖》
最佳音樂:顧家輝 戴樂民 《秦俑》
第十一屆(1992年)
最佳影片:《跛豪》
最佳導演:徐克 《黃飛鴻》
最佳編劇:麥當雄 蕭若元 《跛豪》
最佳男主角:曾志偉 《雙城故事》
最佳女主角:葉童 《婚姻勿語》
最佳男配角:關海山 《雷洛傳Ⅱ》
最佳女配角:葉德嫻 《與龍共舞》
最佳新演員:梁錚 《黑貓》
最佳攝影:鮑起鳴 《九一神鵰俠侶》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 《九一神鵰俠侶》
最佳動作指導:袁信義 袁祥仁 劉家榮 《黃飛鴻》
最佳音樂:黃沾 《黃飛鴻》
第十二屆(1993年)
最佳影片:《籠民》
最佳導演:張之亮 《籠民》
最佳編劇:張之亮 黃仁達 吳滄洲 《籠民》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 《92黑玫瑰 黑玫瑰》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 《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廖啟智 《籠民》
最佳女配角:馮寶寶 《92黑玫瑰 黑玫瑰》
最佳新演員:袁詠儀 《亞飛與亞基》
最佳攝影:恆生 《阮玲玉》
最佳美術指導:朴若木 《阮玲玉》
最佳動作指導:袁和平 《男兒當自強》
最佳音樂:小蟲 《阮玲玉》
第十三屆(1994年)
最佳影片:《新不了情》
最佳導演:爾冬升 《新不了情》
最佳編劇:爾冬升 《新不了情》
最佳男主角:黃秋生 《人肉叉燒包》
最佳女主角:袁詠儀 《新不了情》
最佳男配角:秦沛 《新不了情》
最佳女配角:馮寶寶 《新不了情》
最佳新演員:吳興國 《誘僧》
最佳攝影:鮑德熹 《白發魔女傳》
最佳美術指導:馬磐超 《白發魔女傳》
最佳動作指導:元奎 元德 《方世玉》
最佳音樂:韋啟良 劉以達 《誘僧》
第十四屆(1995年)
最佳影片:《重慶森林》
最佳導演:王家衛 《重慶森林》
最佳編劇:杜國威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 《重慶森林》
最佳女主角:袁詠儀 《金枝玉葉》
最佳男配角:陳小春 《晚九朝五》
最佳女配角:羅冠蘭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最佳新演員:劉雅麗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最佳攝影:杜可風 《東邪西毒》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 《東邪西毒》
最佳動作指導:劉家良 成家班 《醉拳Ⅱ》
最佳音樂:雷頌德 胡偉立 黃英華 《梁祝》
第十五屆(1996年)
最佳影片:《女人,四十》
最佳導演:許鞍華 《女人,四十》
最佳編劇:陳文強 《女人,四十》
最佳男主角:喬宏 《女人,四十》
最佳女主角:蕭芳芳 《女人,四十》
最佳男配角:羅家英 《女人,四十》
最佳女配角:莫文蔚 《墮落天使》
最佳新演員:巫啟賢 《慈雲山十三太保》
最佳攝影:杜可風 《墮落天使》
最佳美術指導:馬磐超 《夜半歌聲》
最佳動作指導:唐季禮 成龍 《紅番區》
最佳音樂:陳勛奇 羅爾.A.加西亞 《墮落天使》
第十六屆(1997年)
最佳影片:《甜蜜蜜》
最佳導演:陳可辛 《甜蜜蜜》
最佳編劇:岸西 《甜蜜蜜》
最佳男主角:鄭則仕 《三個受傷的警察》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 《甜蜜蜜》
最佳男配角:曾志偉 《甜蜜蜜》
最佳女配角:舒淇 《色情男女》
最佳新演員:舒淇 《色情男女》
最佳攝影:馬楚成 《甜蜜蜜》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 《甜蜜蜜》
最佳動作指導:唐季禮 《簡單任務》
最佳音樂:趙增熹 《甜蜜蜜》
第十七屆(1998年)
最佳影片:《香港製造》
最佳導演:陳果 《香港製造》
最佳編劇:杜國威 《南海十三郎》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 《春光乍瀉》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 《宋家皇朝》
最佳男配角:姜文 《宋家皇朝》
最佳女配角:梅艷芳 《半生緣》
最佳新演員:李燦森 《香港製造》
最佳攝影:黃岳泰 《宋家皇朝》
最佳美術指導:馬磐超 《宋家皇朝》
最佳動作指導:董瑋 《神偷諜影》
最佳音樂:蘭迪.米勒 喜多郎 《宋家皇朝》
第十八屆(1999年)
最佳影片:《野獸刑警》
最佳導演:陳嘉上 林超賢 《野獸刑警》
最佳編劇:陳嘉上 《野獸刑警》
最佳男主角:黃秋生 《野獸刑警》
最佳女主角:吳君如 《洪興十三妹》
最佳男配角:譚耀文 《野獸刑警》
最佳女配角:舒淇 《洪興十三妹》
最佳新演員:謝霆鋒 《新古惑仔之青年激情篇》
最佳攝影:黃岳泰
最佳美術指導:何劍雄 《風雲之雄霸天下》
最佳動作指導:成龍 《我是誰》
最佳音樂:陳光榮 《風雲之雄霸天下》
第十九屆(2000年)
最佳影片:《千言萬語》
最佳導演:杜琪峰 《槍火》
最佳編劇:張艾嘉 關皓月 《心動》
最佳男主角:劉德華 《暗戰》
最佳女主角:羅蘭 《爆裂刑警》
最佳男配角:狄龍 《流星語》
最佳女配角:吳家麗 《流星語》
最佳新演員:張柏芝 《星願》
最佳攝影:黃岳泰 《紫雨風暴》
最佳美術指導:文念中 《心動》
最佳動作指導:董瑋 《紫雨風暴》
最佳音樂: 金培達 《星願》
第二十屆(2001年)
最佳電影:《卧虎藏龍》
最佳導演:李安《卧虎藏龍》
最佳編劇:陳果《榴槤飄飄》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花樣年華》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花樣年華》
最佳男配角:吳鎮宇《公元2000》
最佳女配角:鄭佩佩《卧虎藏龍》
最佳新演員:秦海璐《榴槤飄飄》
最佳攝影:鮑德熹《卧虎藏龍》
最佳動作指導:袁和平《卧虎藏龍》
最佳剪輯:張叔平《花樣年華》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花樣年華》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張叔平《花樣年華》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譚盾《卧虎藏龍》
最佳音響效果:Eugene Gearty 《卧虎藏龍
最佳電影歌曲:《月光愛人》、《卧虎藏龍》
終身成就獎:白雪仙
專業精神獎:袁和平
第21屆(2002年)
最佳電影:《少林足球》
最佳導演:周星馳《少林足球》
最佳男主角:周星馳《少林足球》
最佳女主角:張艾嘉《地久天長》
最佳編劇:岸西《男人四十》
最佳男配角:黃一飛《少林足球》
最佳女配角:林嘉欣《男人四十》
最佳新演員:林嘉欣《男人四十》
最佳攝影:黃岳泰《幽靈人間》
最佳剪接:鄺志良《特務迷城》
最佳美術指導:婁中國、嚴沾林《游園驚夢》
最佳服裝設計:楊凡《游園驚夢》
傑出青年導演:周星馳《少林足球》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何崇志《麥兜故事》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終身美麗--鄭秀文《瘦身男女》
最佳動作設計:董瑋、成家班《特務迷城》
最佳音響效果:曾景祥《少林足球》
最佳視覺效果:《少林足球》
最佳亞洲電影:《千與千尋》(日本)
終身成就獎:張徹
第22屆(2003年)
最佳影片:《無間道》
最佳導演:劉偉強、麥兆輝《無間道》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無間道》
最佳女主角:李心潔《見鬼》
最佳男配角:黃秋生《無間道》
最佳女配角:劉若英《雙瞳》
最佳新人:原麗淇《三更之回家》
最佳編劇:麥兆輝、庄文強《無間道》
最佳攝影:杜可風《英雄》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譚盾《英雄》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無間道》(曲:伍樂城,詞:林夕,唱:梁朝偉、劉德華)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和田惠美《英雄》
最佳美術指導:霍廷霄、易振洲《英雄》
最佳動作設計獎:程小東《英雄》
最佳視覺效果獎:潘國瑜、MurrayPope、RichardSchlein、LukeO´Byrne《英雄》
最佳音響效果:陶經《英雄》
最佳剪接獎:彭發、彭正熙《無間道》
傑出青年導演獎:羅志良《異度空間》
最佳亞洲電影:《我的野蠻女友》
專業精神獎:石堅、曹達華
第23屆(2004年)
最佳電影:PTU
最佳導演:杜琪峰、韋家輝(大隻佬)
最佳男主角:劉德華(大隻佬)
最佳女主角:張柏芝(忘不了)
最佳男配角:梁家輝(大丈夫)
最佳女配角:何超儀(豪情)
最佳新演員:安志傑(少年阿虎)
最佳編劇:韋家輝、游乃海、歐健兒、葉天成(大隻佬)
最佳攝影:黃岳泰(戀之風景)
最佳剪接:陳祺合(千機變)
最佳美術指導:雷楚雄(千機變)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奚仲文(千機變)
最佳動作設計:甄子丹(千機變)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金培達(忘不了)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長空(無間道Ⅱ)
最佳音響效果:曾景祥(千機變)
最佳視覺效果:黃宏顯、余國亮(千機變)
最佳亞洲電影:黃昏清兵衛(日本)
新晉導演獎:彭浩翔(大丈夫)
第24屆(2005年)
最佳影片:《功夫》
最佳導演:爾冬升《旺角黑夜》
最佳編劇:爾冬升《旺角黑夜》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2046》
最佳女主角:章子怡《2046》
最佳男配角:元華《功夫》
最佳女配角:白靈《餃子》
最佳新演員:田原《蝴蝶》
最佳攝影:杜可風、黎耀輝、關本良《2046》
最佳剪接:林安兒《功夫》
最佳美術指導:張叔平、邱偉明《2046》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張叔平《2046》
最佳動作設計:袁和平《功夫》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Peer Raben、梅林茂,《2046》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Pancakes-《麥兜菠蘿油王子》
最佳音響效果:StevenTicknor、SteveBurgess、RobMackenzie&PaulPirola,《功夫》
最佳視覺效果:鍾志行、馬永安、譚啟昆、洪毓良,《功夫》
最佳亞洲電影:《原罪犯》韓國
新晉導演獎:黃精甫《江湖》
中國電影世界光輝之星:李小龍
專業精神獎:成龍、余慕雲
4. 求歷屆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的獲獎名單
歷屆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的獲獎名單列舉如下:
1、1995年,第14屆,終身成就獎黃曼梨。
黃曼梨(Mary Wong,1913年-1998年4月8日),原名黃文素,曾名黃曼麗,生於香港,廣東中山人。香港著名粵語電影、電視演員,電影、電視作品無數,經常在電影里演惡家姑的角色。
但在早期也演過不少賢妻良母、小家碧玉和大家閨秀的角色。其精湛演技及深厚的修養內涵,贏得「悲劇影後」美譽。
2、2001年,第20屆,終身成就獎白雪仙。
白雪仙(原名陳淑良),粵劇表演藝術家,1928年5月19日出生於廣州,籍貫廣東順德,粵劇名伶小生王白駒榮之女,排行第九,故行內愛稱她為"九姑娘",世人尊稱為仙姐。
5、2019年,第38屆,終身成就獎謝賢。
謝賢(Patrick Tse),1936年8月9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廣東番禺,香港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1953年謝賢考入演員訓練班進入演藝圈,演出首部電影《樓下閂水喉》,拍攝兩部電影後開始走紅。
2015年參加浙江衛視經典明星競技真人秀節目《掌聲響起來》錄制,從初賽挺進總決賽,最終獲得該節目該年度的總排名第二名。2019年4月14日,獲得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5. 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金像獎史
從香港電影的歷史上來說,自49年之後,大批原上海電影界人士來到香港,才最終組成了香港最原始的電影班底,因此早期的香港電影,所延續的都是傳統上海電影的路子。這也就直接締造了香港電影,邵氏電影最輝煌的一個時代。
但是時間進入八十年代之後,大批接受過西方先進電影觀念的年輕導演回歸本港,開始依託各種途徑,採用與早期香港電影截然不同的手法與技術,拍攝電影。這就是所謂的香港電影新浪潮時代。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誕生其實正是與這一變革緊密相關的。
6. 哪一屆金像獎的獲獎名單讓你覺得不可思議
香港電影金像獎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一般於每年3月至4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要說香港金像獎歷屆的獲獎名單都可謂是個個都名至實歸,如果非要問哪一屆金像獎的獲獎名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話,我倒是有自己看法,當然這完全是我自己的看法,每一屆金像獎最重頭戲的獎項就屬最佳男主角,也就是歷屆的影帝寶座,歷數38屆金像獎,總共產生了23位影帝,雖然個個都是靠實力取勝,不過其中也有不少爭議的,也有讓人意外的。
首先是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獎,首先我們來看看入圍提名的都有哪些?喬宏《女人四十》、劉德華《烈火戰車》、周星馳《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周潤發《和平飯店》、成 龍《紅番區》,很多人可能對於除喬宏以外的其他四位都很熟悉不過了,對於喬宏可能就很陌生,認識他的估計也就是在《97家有喜事》飾演周星馳的慈父一角了。可就在這一屆,喬宏一舉打敗正值巔峰的劉德華、周星馳、周潤發、成龍拿下影帝。
記得當時的頒獎嘉賓是梁朝偉和劉嘉玲,當兩人看了獲獎名單時,都異口同聲的說是不是最意外的呢,因為當時成龍和周星馳的呼聲比較高,要知道當年喬宏都已經70歲了,著實讓人意外,雖讓人意外,但喬宏絕對實至名歸,他可謂是把大半輩子的時光都獻給了電影,1927年出生,1956年出演第一部影片、黑白片《鮮牡丹》,由此開始到喬老爺子去世的那一年都還在演電影。
喬宏是一個令人尊敬的演員。有趣聞相傳,就是連女性也跳上桌子看艷舞,就只有他背著舞台坐;他一生敢作敢為,正直不阿,在復雜的 娛樂 圈打滾40多年,表現卓絕,令人稱慕。翻船、撞車、撞飛機、三度心臟病發,皆死裡逃生,一生絕頂堅強;卻為妻子的病,哭得死去活來。拍片無數,憑《女人四十》獲「雙料影帝」;舞台前他一生風光,舞台後他關心藝人空虛心靈,成立《藝人之家》。
不幸的是,就在喬宏拿到影帝後的第三年,也就是1999年,喬宏在美國西雅圖佈道期間,第四度心臟病發,不幸去世,享年72歲。然而在那一年,他還出演了電影《天使之城》,喬老爺子雖然已經仙逝,但一生傳奇,一生精彩依然值得人們回想。
還有就是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獎,同樣我們來看看入圍提名的都有哪些?劉德華《大隻佬》、劉青雲《忘不了》、張學友《金雞Ⅱ》、吳鎮宇《無間道Ⅱ》、任達華《PTU》,這一屆的提名名單無論是演員實力和作品質量都非常高,無論誰拿好像都說得過去,不過那一年的吳鎮宇在《無間道Ⅱ》里超神的演繹讓人咋舌,毫無可挑剔的地方,無論是媒體還是影迷,甚至連吳鎮宇自己都覺得自己已經十拿十穩了,可是到了當晚獎項揭曉的時候,著實讓人意外,以至於到現在很多吳鎮宇的影迷都耿耿於懷。
哪一屆金像獎的獲獎名單讓你覺得不可思議?大家覺得呢?可以留言討論!
春光乍泄那一年,張國榮一票之差輸給了梁朝偉,當時兩人的演技可謂爐火純青難分伯仲,但可惜竟然沒有誕生雙影帝。反觀現在七月與安生的雙影後,我覺得簡直不可思議。
要說哪一屆最高的話,確實很難回答。因為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宗旨是反映香港電影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至今金像獎吝於向大陸和台灣開放。那麼香港電影金像獎含金量最高的時刻肯定就是香港電影(不是香港電影工業)最輝煌的時候了。而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往大了說則包括20世紀的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往小了說則是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也就是說這十幾年內香港電影始終是處於輝煌期的,要說哪一年最輝煌,貌似很難做出評價。那麼我們就只能結合香港電影史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變化來逐層篩選,最後得出一個差強人意的結果吧。
首先,第一屆金像獎舉辦的1982年,已經是香港電影的全盛時期;而1998年第17屆,也就是香港回歸後的首屆金像獎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香港電影元氣大傷(但仍是華語電影的中心!)。也就是說1-16屆算是金像獎最受重視的時期了,可能你感覺到後面還有《花樣年華》《卧虎藏龍》PK,有《無間道》的迴光返照,但是那隻能證明你太年輕。
那麼在前16屆金像獎的評選過程中,金像獎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初期的金像獎簡直寒磣到不行,沒有紅毯,沒有明星,甚至第四屆金像獎斯琴高娃封後的時候,她自己都不知道。轉折點在第六屆,可以說從第六屆開始金像獎進入了成熟期,不止邀請到兩岸三地有分量的電影人參與,得獎人也盡量出席,從此金像獎開始星光熠熠,形成固定的頒獎流程和大會制度。這樣我們就把范圍縮小到了6-16屆。
其實到了這里就可以打住了,當然從第14屆開始又加入了電影專業團體的投票,但是前期影響不大,可以不予考慮。下面要考慮的就是在這8屆金像獎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哪一屆呢?私認為所謂含金量最高。
88年金像獎,發哥個人三個角色入圍,阿正,高進和船頭尺,還沒頒獎就知道影帝是他,唯一的懸念就是以哪個角色得影帝。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意外的是2008年那一屆,香港本土影片天水圍的日與夜,票房只有100萬,卻拿下了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三個大獎,有興趣的可以去找這部電影來看看,
對於部分觀眾而言,他們可能會覺得很多屆金像獎都不可思議。
惠英紅出生於1960年,她的歲數實際上比林青霞(1954年)還要小幾歲。當初年輕時期的惠英紅可是絕色,她憑借著優秀的歌曲受到了著名導演張徹的賞識並被收為乾女兒。當時香港武打片盛行,優秀的打星無數,可都是男性,優秀的功夫女星卻寥寥無幾,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惠英紅靠著吃苦的精神和矯健的身手成為香港紅極一時的「女打星」,她也憑借《長輩》順利拿下了182年第一屆金像獎影後之位並成為了金像獎史上首位「武打影後」。
不過論起傳奇性,惠英紅還是略遜林碧琪一籌,這位女明星堪稱金像獎有史以來最傳奇影後。林碧琪出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靚妹仔》,這部電影同時提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獎。當時張艾嘉(提名作品《最佳拍檔》)和鍾楚紅(提名作品《薄荷咖啡》)的呼聲最高,很多人都認為林碧琪最多就是拿下新人獎,可是誰都沒預料到林碧琪居然打敗張艾嘉和鍾楚紅順下拿下影後。可惜林碧琪不喜歡 娛樂 圈的交際,她在拿到金像獎之後不久就退出 娛樂 圈。
還有有一屆金像獎不僅觀眾意外,獲獎者也覺得意。第7屆金像獎,周潤發三部作品入圍金像獎,分別是《秋天的童話》、《監獄風雲》和《龍虎風雲》,最後周潤發當然順利拿下影帝,可是他在台上很不解的說道:「我真沒想到船頭尺打不過高秋天!」
當然,金像獎應該還欠周潤發一個終生成就獎,因此周潤發不僅在台上努力,他還在幕後為港片添磚加瓦。當初周潤發經常在劇組後台為大家煮茶和唱戲,杜琪峰甚至還享受了發哥的私人按服務,一位這么努力的電影人實在配得上終生成就獎(狗頭)。
7. 歷屆香港金像獎影帝
第一屆:許冠文
第二屆:麥嘉洪金寶
第三屆:梁家輝
第四屆:李修賢
第五屆:鄭則仕
第六屆:周潤發
第七屆:周潤發
第八屆:洪金寶
第九屆:周潤發
第十屆:張國榮
第十一屆:曾志偉
第十二屆:梁家輝
第十三屆:黃秋生
第十四屆:梁朝偉
第十五屆:喬宏
第十六屆:鄭則仕
第十七屆:梁朝偉
第十八屆:黃秋生
第十九屆:劉德華
第二十屆:梁朝偉
第二十一屆:周星馳
第二十二屆:梁朝偉
第二十三屆:劉德華
第二十四屆:梁朝偉
第二十五屆:梁家輝
第二十六屆:劉青雲
第二十七屆:李連傑
第二十八屆:張家輝
第二十九屆:任達華
第三十屆:謝霆鋒
第三十一屆:劉德華
第三十二屆:梁家輝
第三十三屆:張家輝
第三十四屆:劉青雲
第三十五屆:郭富城
第三十六屆:林家棟
第三十七屆(2018年4月15日):古天樂
(7)香港屆23電影金像擴展閱讀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
香港電影金像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三大電影獎」。
金像獎座:1990年,金像獎籌委會邀請香港藝術家聯盟參與設計,藝術家花費了大量心血,先後十易其稿,最後決定採用梁銓大師設計的手持星球,身圍膠片,姿態積極充滿嚮往感的女神造型。
8. 黃子華參加了哪幾屆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
主持過兩屆,分別是:
1996 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2004 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做過兩屆頒獎嘉賓:
1998 第17屆金像獎(與吳鎮宇、張達明一起頒獎)
2009 第28屆為最佳編劇頒獎
入圍金像獎:
1996 《二月三十》入圍第15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有跡可循的就有這些。
9. 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基本概況
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2004年4月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 本次金像獎的一大亮點就是史無前例的司儀陣容——九星聯珠:由香港名嘴黃子華,與另外八位美女朱茵、蔡少芬、余安安、何超儀、楊恭如、應采兒、曾寶儀、谷祖琳及關穎一起主持金像盛典。另外香港特首董建華還擔任了「亞洲最佳電影」的頒獎嘉賓,為香港及亞洲電影的發展打氣。
曾志偉首先致詞,懷念2003離開我們的娛樂圈明星:林振強、柯受良、張國榮、梅艷芳。而唯一的懸念解開,張國榮生前好友唐先生最終還是出席了晚會並代領哥哥的「演藝光輝永恆大獎」。劉德華憑借《大隻佬》獲得「金像最佳男主角」,而張柏芝則憑借感人肺腑的《忘不了》首次獲得「金像最佳女主角」,張柏芝表示「要做家人值得驕傲的女兒」。電影《千機變》也是今晚的大贏家,一共獲得6個獎,而之前一直呼聲較高的《PTU》成績略遜。電影《大隻佬》則拿下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獎項。 本屆金像獎星光閃耀,出席頒獎的嘉賓包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明星梁朝偉、劉德華、任達華、吳鎮宇、劉青雲、鄭秀文、許冠英、洪金寶、舒淇等,還有來自內地的馮小剛導演、姜文、徐靜蕾、周迅和秦海璐等。而歌手張學友、李克勤、梁漢文、何韻詩和內地歌手韓紅出任了金像獎的表演嘉賓。
10. 香港歷屆金像獎影帝及電影名單
1982年-第1屆-許冠文-摩登保鏢
1983年-第2屆-麥嘉-最佳拍檔
1983年-第2屆-洪金寶-提防小手
1984年-第3屆-梁家輝-垂簾聽政
1985年-第4屆-李修賢-公僕
1986年-第5屆-鄭則仕-何必有我
1987年-第6屆-周潤發-英雄本色
1988年-第7屆-周潤發-龍虎風雲
1989年-第8屆-洪金寶-七小福
1990年-第9屆-周潤發-阿郎的故事
1991年-第10屆-張國榮-阿飛正傳
1992年-第11屆-曾志偉-雙城故事
1993年-第12屆-梁家輝-92黑玫瑰對黑玫瑰
1994年-第13屆-黃秋生-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
1995年-第14屆-梁朝偉-重慶森林
1996年-第15屆-喬宏-女人四十
1997年-第16屆-鄭則仕-三個受傷的警察
1998年-第17屆-梁朝偉-春光乍泄
1999年-第18屆-黃秋生-野獸刑警
2000年-第19屆-劉德華-暗戰
2001年-第20屆-梁朝偉-花樣年華
2002年-第21屆-周星馳-少林足球
2003年-第22屆-梁朝偉-無間道
2004年-第23屆-劉德華-大塊頭有大智慧
2005年-第24屆-梁朝偉-2046
2006年-第25屆-梁家輝-黑社會之龍城歲月
2007年-第26屆-劉青雲-我要成名
2008年-第27屆-李連傑-投名狀
2009年-第28屆-張家輝-證人
2010年-第29屆-任達華-歲月神偷
2011年-第30屆-謝霆鋒-線人
2012年-第31屆-劉德華-桃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