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香港電影低俗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電影低俗

發布時間: 2023-01-22 09:08:34

Ⅰ 香港八九十年代的很多低俗電影為什麼被內地人熱烈追捧

低俗文化歷來擁有最廣大的市場。

Ⅱ 暴龍哥那個電影是什麼

是電影《低俗喜劇》。

香港電影《低俗喜劇》由太陽城集團高尚投資,彭浩翔低俗監制編劇導演,杜汶澤低俗主演,電影圍繞杜汶澤扮演的一名監制潛規則女演員,道盡娛樂圈荒誕的黑幕 。影片於2012年8月9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電影簡介:

電影人杜惠彰在某大學講座期間,應學生之請講述了自己為電影事業一次最慘痛最不堪回首的犧牲經歷:作品不上檯面的杜和老婆離婚後時時被追討贍養費,助理劉倩兒超級不靠譜搞丟新片企劃。落魄之際,好友雷永成牽線認識廣西富二代暴龍哥。

面對乖戾變態的暴龍哥,阿杜做出幾乎讓自己大腦斷片失憶的慘烈犧牲,總算獲得對方投資的承諾,但是他必須請來早已收山明星邵音音拍攝咸濕大作續集。在此之後,他說動邵,又網路男主角葉山豪、模特徐家欣以及導演黑仔達等人加盟。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而狀況意外接二連三,杜監制面臨從業來最大的危機與挑戰。

Ⅲ 有人說周星馳早期的電影低俗,你怎麼看

引言:對於許多80後、90後而言,在自己兒時,可能會看到許多經典的電影,非常常見的就是周星馳所主演的一些電影。不僅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們的青春變得更加有意義。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反對的聲音,他們會認為周星馳在早期,所推出的一些電影比較低俗。對此,周星馳的粉絲也表示非常的不滿,認為周星馳所出品的一些電影是非常的經典。

三、合理評判

我們都知道,眾口難調。周星馳的電影之所以能夠獲得眾多好評,還是因為使眾多觀眾產生了共鳴,如果有一些人會認為這些電影比較低俗,只能夠說明他們與我們所思考的視角是不一樣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是十分不同的。每個人看待世界的眼光也是不同的,所以對於電影的評判也就有著不同的標准,對於以上這種想法,也是十分正常的。

Ⅳ 低俗喜劇的劇情簡介

電影監制杜惠彰(杜汶澤飾),在電影圈混了多年仍是寂寂無名,「撈極唔掂」的他沒有資金開拍新片,甚至連付給大律師前妻(田蕊妮飾)的贍養費都要一拖再拖。前妻鄙視他,但難得其乖女仍當他是偶像,更說希望能在電視上看到他接受訪問。為了達成女兒願望,杜惠彰勢要開拍新戲來個谷底反彈!
在好友雷永成(雷宇揚飾)介紹下,杜惠彰結識內地投資人暴龍(鄭中基飾),他是廣西黑社會老大,最愛吃野味以及有另類性癖好。杜、雷二人為了得到開拍新電影的機會,他們作出了種種努力和犧牲,最後他們得到暴龍的鼎力投資,但暴龍指定其兒時偶像邵音音復出演女主角,重拍經典春宮片,並將電影命名為《官人我又要》。
杜惠彰排除萬難邀得邵音音(邵音音飾)復出,以及因拍攝3D三級片而患上「人體爆炸恐懼症」的葉山豪(葉山豪飾)擔任男主角,更有出名口技了得的「爆炸嘴」模徐家欣(陳靜飾)瞓身演出。可惜導演黑仔達(鄒凱光飾)死性不改,例牌臨時改劇本,不但令製作嚴重超支,更令談好了的安全套贊助見財化水!
所謂禍不單行,此時暴龍提出一個無理要求、杜被助理Quin(薛凱琪飾)告他性騷擾、葉山豪「人體爆炸恐懼症」復發辭演、杜又因拖欠贍養費而被前妻禁止見女兒,幾經辛苦把電影拍成,卻因暴龍不滿而下令燒片,杜面對如此嚴峻兼瘋癲的形勢,究竟如何逆襲?而他到底又會為電影作出如何壯烈的犧牲呢 。

Ⅳ 為什麼香港老電影有一些很低俗卻被這么多人追捧

不太懂你說的低俗指什麼。又是站在什麼的角度說低俗。無所謂低俗,因為本來就是俗人一個。如果所謂清高,那就是離開這個網路。
電影都是個人喜好,因為大家都低俗,所以喜歡低俗。馮小剛的私人訂制不就諷刺了,拍片低俗。可是市場就是低俗的。

Ⅵ 求介紹一些香港低俗搞笑粵語電影

低俗喜劇

Ⅶ 如何評價電影《低俗喜劇》

《低俗喜劇》的成功毋庸置疑,僅800萬港元製作費卻賺回了3000萬港元票房,更掀起了追捧港產片中「本土性」的熱潮。但在這套電影靠「低俗」大獲全勝的同時,倘若我們不只滿足於從電影中獲得低層次的視聽刺激,便會為該片的成功所折射出的今時今日之港產片形象備感沉重——或許這部如此「低俗」的影片能做到「口碑不俗」、被香港普羅大眾認受獲得廣泛共鳴,只是「港產片」的誤入歧途。


以「低俗性」偷換「本土性」

作為香港中生代導演中的佼佼者,彭浩翔近年來被許多擁躉視為讓港片「枯木逢春」。然而,他摸準的這套低成本、高收益的港式小品路數,看似在為被合拍片潮流不斷蠶食的「港片身份」正名,實際上卻和這座城市生產的許多其他不負責任的文化產品一樣,鼓勵著港人愈加反智、愈加不介意低俗甚至以低俗為榮。

從《志明與春嬌》開始,彭浩翔電影的賣座法寶,就是毫不掩飾地販售和消費低俗。廣東粗口支撐起的大量對白,讓本土觀眾「爽」進內心身處—— 創作者狡猾地用「低俗性」偷換了「本土性」,使得人們不必對壞品味有任何羞愧,因為這是「道地港味」。而《低俗喜劇》作為一部文藝作品的惡劣之處,正在於它把對觀眾「求爽」心態的縱容,上升為一種變本加厲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甚至打正旗號「沒有最低俗,只有更低俗」。

低俗得義無反顧的《低俗喜劇》——它連英文名也要叫「Vulgaria」——卻連「彭浩翔電影」一貫為觀眾提供的敘事樂趣也付欠奉,它甚至不是個有結構的故事。即使忠實粉絲,也難以講明除了串聯起一個個黃色段子,該片意義何在,於是他們說,至少還有本土創作者願打造一部「只」取悅本土觀眾、「只」瞄準本土市場的電影。

但這恰恰是讓人最心驚之處——因為「只」拍給香港,所以可以臨時起意即興拍攝,交出一個東拼西湊的故事,因為「只」需要本土觀眾看懂,所以夠爛夠俗夠低級,就能令他們high至極;因為要滿足港人,所以要盡情釋放這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內部人們壓抑心底的粗俗低劣,將guilty pleasure 變成guilt-free pleasure。

《低俗喜劇》的賣座,證明彭浩翔用文化垃圾娛樂普羅大眾成功,也印證港產片及本土文化產品中的「潛規則」:「低俗性」才是叫好叫座的「本土性」之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