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語港片 » 香港電影對日本動漫的影響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電影對日本動漫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3-01-22 00:36:04

Ⅰ 日本動漫是從何時興起的誰是主導者

日本動漫是指日本動畫製作公司製作的動畫,其動畫風格特徵與美國動畫不盡相同。日本動畫以對比鮮明的畫面,個性化、多姿多彩的圖像,以及鮮明的角色性格為特色。故事通常有著各種不同的故事背景,針對較大范圍的觀眾群。日本動畫的傳播手法包括電視播送,依靠諸如DVD之類的媒介分發,或者結合到電子游戲之內。日本動畫常常受到日式漫畫的影響。第一套廣泛流行的動畫連續劇是手冢治蟲的《無敵鐵金剛》(1970年),典型連動畫,不僅讓日本人丟臉,還不受各國孩子的喜愛。1969年開始播放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夢》,迄今已創作超過四十年,而且還曾登上過《時代雜志》,可說是卡通里的常青樹,至今仍有孩子熱愛看它。

以漫畫、動畫為研究主體,包括其起源、發展經過、未來發展走向等內容,輻射網路游戲、圖書小說、電影、周邊玩具、音樂製作、服裝設計、動漫產業鏈等多個領域的一門學科。簡言之,研究一切與動漫相關的學問。當前,世界動漫發展正處於黃金期,而國產動漫正處於起步與發展的階段。此,迫切需要以系統、科學的方法對動漫進行研究,弄清其發展規律,以服務於國產動漫的發展。動漫學是一個新興的學科,正等待著漫迷和動漫研究者的探索與發現。

動漫領域衍生出的許多術語均已經被廣泛應用,例如:萌(日語中的萌え e),蘿莉,御姐,宅等等。

動漫產業日益與游戲產業結合緊密,在日本已經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動漫已經從單單的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擴展到游戲機,網路,玩具等眾多領域。 許多動漫遊戲應運而生,例如《死神 bleach》PSP平台的游戲,也有許多GALGAME被改編成動漫作品,例如《あかね色に染まる坂,akaneiseinizenmalupan》 ,《EF-a tale of memores》 等等

Manga(まんが,manga)為日語「漫畫」的羅馬字注音。另外,英文詞cartoon的中文音譯「卡通」,也是漫畫與動畫的合稱,但常被用來特指美國動畫。

動漫人才是指掌握動漫製作設計技巧的人群,日本目前有大約三萬人從事動漫製作設計相關職業,他們多在相關行業單位中工作,以動漫製作設計主要為工作內容。 動漫培訓是指參加動漫職業學校或者動漫培訓班以求掌握動漫知識或動漫製作設計技巧的行為。

Ⅱ 成龍對日本動漫到底有多大影響,一看嚇一跳

以中國香港為主的中國功夫片的影響力,尤其是成龍風格的,在全世界范圍內影響都很大。
人家提到功夫,首先想到的就是成龍電影里那種風格的功夫。
在現在,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動畫,只要是需要武術指導的,能找到的最好的指導肯定是從中國香港電影里出身的指導,次等的武術指導則是完全模仿這些一流的武術指導。
所以,在世界各國的影視當中(尤其是商業片),只要是有功夫成分的片段,幾乎全都有香港功夫片的影子,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Ⅲ 研究日本動漫的現實必要性

做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熟讀資料是必須的,這網址是網路關於日本動漫的資料。
http://ke..com/view/495014.htm?fr=ala0
從資料中可以知道,日本動漫大量湧入香港是在1987年。
國內的發展則相對緩慢,從80年代最早有日本動畫的引進開始,十幾年來只有少量日本動畫片在國內電視台播放,而且迄今為止也沒有到部日本的動畫電影在國內公映過,世面上極少看到動畫的CD、錄影帶、VCD、及有其它周邊產品,僅有的一些產品也種類單一,毫無選擇餘地,是否動畫片對國內觀眾的吸引力不夠大呢?顯然不是這樣,好的動畫片所引起的反應強烈,如近年在國內各電視台播放的《灌籃高手》,在黃金時間播放並創下收視高峰,一時間出現了《灌籃高手》周邊產品在市場上大賣的情形!磁帶、VCD、海報、拼圖、T恤、鑰匙扣等等,說明國內不是展的條件,而是缺少思想觀念的徹底更新,將動畫當成一個全新的文化和市場來看待,讓我們摒棄偏見,更新觀念,讓動畫走進我們的生活,給青少年更多的夢想和空間吧!
以上都是可以從資料中得出的。
以下是我對日本動漫對我國的影響性的結論。
1)日本動漫的湧入加快了中國動漫事業的發展,為中國動漫發展帶來了美好的展望。但是,因為中國裡面各種各樣的法律禁止下,中國動漫的發展還是比較慢的。
2)中國的教條比較多,約束了中國青少年的思想和思維的發展,而動漫事業的發達能很好地開闊思維。要知道,發明的前提是你敢想像。就像以前的古人從來沒有想過現在的人類能在天空飛一樣。
3)日本動漫對個性,性格的影響是很大的。熱血的動漫能讓人變的熱血,有正義感;搞笑的動漫能驅散憂傷,帶來歡樂;輕松的動漫能讓人的心變得平靜。一些特別的動漫還會使人變得奇怪,像看獵奇的動漫會使人對獵奇產生興趣;看變-態的動漫會變成怪叔叔;看偽娘為變成偽娘控-_-!!
4)日本動漫的H片很多,在日本HGame都是可以正常販賣的,色情動漫也通過互聯網流入中國。在色情動漫的影響下,一批批外表單純,內里委瑣的色狼就誕生了

以上

Ⅳ 龍珠:那個色眯眯的龜仙人原型到底是誰

這兩天連續的考試,一副腦子跟不上的節奏,好在我還可以在這里激揚文字遠離考試,不孤獨也不寂寞,講真你們可比那群老師可愛多啦,好了,閑話不多說,得進入這一期的話題了。

上次有個小可愛想讓小衛聊聊動漫,因為他告訴我,他看到現在的中國動畫簡直是痛心疾首,聽完以後我內流滿面,抬頭仰望星空頗為欣慰,對,沒錯,就是狗屎!這期,小衛就要聊聊動漫話題,因為十年前我也好喜歡好喜歡看動畫片。

不可否認過去十年,也就是大概在90後的童年,中國動畫還是處於一個不錯的發展時期,所以我常自豪的說我們這一代人是幸福的,沒有羊沒有熊,也沒有腦殘和弱智,當然對於我們來說,除了本土動畫作品,日本動漫應該是影響最深的,那個特殊年代,大量的優秀日本動漫進入內地,成為許多人成長的回憶。

《龍珠》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動漫作品,一直到今天這部動畫還沒有完結,經久不衰大概是日本動漫最普遍也是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讓《龍珠》一類的動漫能夠暢銷幾代人,我想這也是中國動畫目前所不具備的地方,而且這個差距聽起來讓人十分遺憾!

下面聊聊《龍珠》這部動畫吧。

客觀上講,《龍珠》是我最早接觸到的日本動漫,況且那時候懵懂的我哪知道這是進口動漫啊,只知道每天放學一定是看完才能寫作業,現在回頭想想,這純粹是電視台故意在我們放學回家掐好時間播的,滿滿的套路。

鳥山明的《龍珠》絕對承載了無數人的童年記憶,自1984年誕生以來的30年間,《龍珠》一直保持著超高的人氣,從《龍珠1》到今天的《龍珠超》,它依然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龍珠》誕生於1984年,這是一個什麼時期呢?

如果你熟悉日本近現代史,你就知道1984年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是日本戰後社會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日本提出了要在文化領域影響全球的目標,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動漫界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比如同時代的《足球小將》,《數碼寶貝》,《鐵膽火車俠》,再後來的《多啦A夢》,《名偵探柯南》,《網球王子》等等無不是風靡世界。

《龍珠》這部動畫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沒錯,他就是一部穿上和服的中國動畫。

《龍珠》的所有故事架構都來源於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當然《龍珠》的後續幾部咱不提,那隻是異父不同母的作品,其實按作者鳥山明先生自己的想法來說,他的初衷就是畫一部日本「西遊記」。

《龍珠》和《西遊記》有多相似:男主角悟空原型就是孫悟空,同樣都是大猿被砍掉尾巴,同樣都有金箍棒,筋斗雲,只是前者的悟空最後居然結婚了,娶得還是「紅孩兒」,厲害了鳥老師。

女主角布瑪大概就有唐僧的一面,那你可能會問唐僧怎麼是個女的,其實在日本人心裡唐僧就是女的,你可以去看所有日本人翻拍的《西遊記》,里頭的唐僧都是女的。布瑪帶著悟空走上了尋找龍珠的旅途,這大概就是原著里的西天取經路吧。

當然關於唐僧這個角色,其實被鳥山明老師玩壞了,他既是布瑪,也同樣在龜仙人身上有體現。

比如他們共同拜與他的門下,也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前輩,只不過龜仙人卻是一個色眯眯的老頭,也許是鳥山明想巔峰一下傳統的唐僧不近女色的特點。當然,大概在所有日本動漫里都會存在這一類色眯眯的角色,每每都能讓人開懷大笑。

其他人物,比如雅木茶的原型就是沙僧,天津飯就不用說了,前期悟空唯一的對手,你看他額頭三隻眼應該就能猜到他就是二郎神楊戩,好色的那隻豬烏龍就更不用我提了吧。

《龍珠》的推出影響了許多人,他成功擺脫了《西遊記》的影響,用充滿童心,充滿冒險的故事征服了無數觀眾。

比如那個時代的香港電影人也受到了《龍珠》帶來的影響,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就來了一段「龜派氣功」,還有王晶《賭神》里的超級賽亞人等等。

其實,你知道嗎,這些享譽世界的動漫大師或多或少都有從中國動畫里汲取到經驗,甚至可以說他們都是「中國動畫」的學生,真的,曾經的中國動畫璀璨無比,曾經影響世界。

曾經外媒評過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日本漫畫家 ,鳥山明排在第一,前面介紹過他了,跟中國動畫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說鳥山明還僅僅只是受中國動畫的影響,那麼,下面要提到的這位那可就算是我們真正的學生了。

排在第二的是手冢治蟲,可能對這個名字你不一定熟悉,但是一提他的作品你就煥然大悟了,《鐵臂阿童木》就出自他手,他是日本漫畫和動畫界公認的的教父級先驅者,那麼你知道他是怎麼走上動漫這條路的嗎?

1943年,手冢治蟲看了萬氏兄弟的美術長片《鐵扇公主》後,啟發他後來對創作動畫的想法,而萬氏兄弟(萬古蟾,萬籟鳴,萬超塵,萬滌寰4人)正是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和發揚者。

1980年,手冢首次訪問中國,便特意拜會了一向崇敬的萬籟鳴前輩,以老師來稱呼。

有意思的是,手冢也有創作《西遊記》的念頭,他生前最後的動畫作品就是《我的孫悟空》,以此表達出手冢本人對中國動畫藝術家的推崇與景仰。

然而今天,我們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已經拍了六千多集,灰太狼被平底鍋砸過9544次,被抓過1380次,喜羊羊被煮過839次,被電過1755次。

說到這,你會不會無比的失望,《西遊記》被我們越拍越爛,然而在別人手裡卻不斷發揚創新,某種程度上講,這臉打得是何等的「腫」。那麼,我們的動畫人,我們的部門是不是也該去反思反思,咱們自己的東西為什麼連自己人都發揚不了,卻能在別人手裡煥發生命力,值得深思。

天吶,我後天還有考試,你們就不安慰幾句~~~

Ⅳ 為什麼覺得現在的日本動漫沒有以前的好看了

視覺問題,現在動畫都是刻畫很好甚至3D,視覺上感覺很燃,跟科幻片一樣,滿足眼球的一切慾望。當然,這也是大部分顏值協會的才有這種感悟。以前的動漫塑造在劇情,體現出各種元素:科學,人倫,愛情,友情,親情,友誼,取捨等等,很能體現出劇情與現實的融合。打個比方:為何香港電影和TVB那麼能塑造明星?不管明星好看與否,主要是劇情中的人物以及演員演出了劇情中的人物。TVB的神鵰俠侶,劇本很好,演員演得好,以至於大家都記得楊過是古天樂演的,小龍女李若彤演的(估計尹志平是大家討厭的)。這才是劇情,這才是演員演出的意境。相比現在的動漫,好多都是顏值特效來填充,劇情不行,主配角都不能讓人深刻認識,如何說這動漫有以前的好看?要舉例子就多了去了:《高達0079》,阿姆羅就一個殖民衛星,愛好科技的普通人,乘坐上高達的故事;《犬夜叉》,一個半妖,現代女子回到古代幫解開他(它)封印後的故事;《火影》,一個影二代的故事;《死神》一個死神隊長後代的故事;《灌籃高手》,一個不會籃球到會打籃球的高中生的故事;《龍珠》,一個外星人在地球成長的故事,《鋼之煉金術師》,一個為了復活親人而讓自己與弟弟都遭殃,過後哥哥為了讓恢復的故事等等,不管什麼樣的故事,必須有劇情,有意境的發展,才能讓人看得下去,讓人對裡面的人物刻畫有印象(不論主配)。現在的所謂3D動漫,甚至好多的連續劇。基本都是毀了原著的漫畫及小說。當然,新動漫也有好多可取的(個人感覺骨傲天不錯)。-------個人意見,不洗互噴,交流交流。

Ⅵ 日本動漫與中國動漫的相互影響

上世紀60-70年代,是中國動畫電影的黃金時期,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等知名的動畫電影不僅是我們童年的經典,也傳至日本,成功影響了日本的那一代人,宮崎駿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然而成年後的宮崎駿滿懷憧憬來到中國上海,看到的卻是中國動畫業的冷漠與功利,從那之後的中國動畫再無輝煌,而日本卻走出了一條屬於他們的輝煌大道,並讓全世界都為之痴迷。動畫已經成為日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精彩的動畫也對中國年輕一代留下來深刻的印象。

也許是看到了動畫在中國的商機,很多商業巨頭投資創作屬於中國的動漫,花巨額請日本製作公司製作,中日兩版的聲優都可選擇,然而,即使是這樣,絕大多數的成果都是不盡人意的,畫面的崩壞,動作的僵硬都是它的硬傷,在這種中日兩邊不討好的情況下,3D動畫成本低廉在中國慢慢擁有了市場,斗羅大陸等3D動畫憑借著精細的製作,唯美的場景,毫無違和感的聲優配置在國產3D動畫中一躍而起,為中國動畫界增添了一抹新色彩。與此同時,在2D動畫中,凸變英雄,羅小黑戰記,刺客伍六七等別具一格的中國動畫也慢慢出現在大眾視野,魔道祖師在視美一幀一畫皆美景的努力下,即使是在國外也擁有了忠實的粉絲,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和人才湧入,中國動畫會越發收到人們的喜愛。

Ⅶ 求一個外國的動畫片的名字 也不能算是動畫片

宮崎駿的動畫還不錯哦~
1987年《風之谷》、《天空之城》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後,動畫便大量湧入香港,使香港掀起「動畫旋風」。不僅僅是香港,世界各地都深受日本動漫的影響。

提到了《風之谷》、《天空之城》,就不能不提到他們的製作者——宮崎駿。宮崎駿可以說是動畫界一位真正的大師,他的每一個作品都引起了很大的影響。他在今年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終身成就獎,這對於動畫人來說是非常值得驕傲的。宮崎駿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充滿了感動的電影世界,他熱愛描寫自然,熱衷於為孩子們編織夢想,他這些帶有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卡通片,猶如一股清新的清流,把暖人心肺的親情和奇異的幻想注入了人們的心中。

在《風之谷》中,女主角娜烏茜卡生長的鳥語花香的村莊和外面晦暗、充斥著污穢、罪惡的爾虞我詐的世界相比,是個讓人垂涎三尺的世外桃源。為了抗爭外界的強敵、遍地的黃沙、怪異的植物,還有危險的怪蟲,娜烏茜卡帶領這村民與之做出生死的搏鬥。娜烏茜卡擁有的這一氣質和勇氣,在萬千動漫畫迷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天空之城》是一部由Jonathan Swift寫的小說《Gulliver's Travels》改編的電影,某些人認為其故事情節較為傳統,但這不等於它沒有新意,相反,《天》一劇充滿了很多新元素。電影中近乎完美地刻畫出故事所發生的世界的景觀,有點科幻色彩,也有點神話色彩,還有點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的味道緊張激烈的情節貫穿整部電影,但蔚藍的天空和濃濃的白雲反而將尖銳的沖突淡化得更耐人尋味;人物的表達很多時候不是靠台詞而是靠人物的具體動作,使人物的性格更顯深刻。《再見螢火蟲》是高田勛在GHIBLI第一次執導的電影,獲獎無數,在海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宮崎駿和創作人員就是想通過此片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以及警示人們戰爭的禍害。就因為這部片子真實地反映了二戰時期的日本,在當地遭到了禁映。

整部影片完全沉浸在一種灰暗、悲涼的氣氛中……片頭一句「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就讓我們知道了結果,看電影的人是在和兩個死了的人回憶他們以前的生活。看著那對可憐的兄妹相繼死去,淚流不止的我們更加憎惡起了戰爭。這也是最讓我感動一部影片。

猶記得,在《龍貓》里鄰居婆婆緩慢的嗓音:「……只有純潔剔透的小孩子們,才能見到躲在牆角的煤炭鬼和那些胖墩的大小龍貓啊!大人們是不會見到也不會聽到的……」宮崎駿就是想通過此片來喚醒世間的純真吧。

宮崎駿大師還有很多作品,同樣是充滿了夢想。他為我們創造的電影世界中有著夢想,純真和感動。這些作品真的是一股清流,他們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洗滌。

Ⅷ 君名對日產動畫電影的影響有哪些

提到日本的動畫電影很多網友首先想到的就是《你的名字》,其實《你的名字》算得上是日本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動畫電影了,而且很多網友都是因為這個電影所以才開始關注日本的動畫電影的。雖然說日本的動畫製作的確實非常的成功,但是很多網友關注的基本上都是連載當中的動漫,而並非是關注這種電影,所以《你的名字》算得上是打開了日本動畫電影的大門,讓更多的中國觀眾開始關注日本的動畫電影了。

更大的關注度

《你的名字》這個動漫電影的票房確實非常的高,而且在這個動漫出現了以後有很多網友也開始關注這個導演後期的一些動漫作品,比如說《天氣之子》。總而言之《你的名字》這個作品打開了日本的動畫電影的市場,讓全世界的人都注意到了這樣的作品。但是今後的影視作品如果不夠優秀的話,就算有《你的名字》的影響,這些作品依舊不會收獲到太好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