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現在的香港電影市場不景氣
中國電影市場少不了港產片的帶動,
現在不景氣原因是因為國產劇還維持著老方式的劇情。
時代在進步。當然也有人支持喜歡的。
Ⅱ 香港電影沒落了嗎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興起於70年代,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達到鼎盛,在當時世界電影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世界電影只要看兩極,一個是代表西方的好萊塢,另一個就是代表東方的香港。
但是到了9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就開始衰落了,從之前年產量幾百部影片,到後來的不足50部,一下子從天堂回到石器時代,縱觀個中原因復雜。有人說是回歸後才導致港產片衰落的,個人認為港片衰落與香港回歸中國沒有半毛錢關系,回歸後香港文化與教育各方面都沒受到大陸多少影響,看看如今的「港」就知道了。
在當時,97年的亞太金融風暴重創香港,電影行業受此影響也極大,但這也不能是衰落的主因。可以用事例看到,韓國電影娛樂業與印度電影的崛起正在之個時期前後,難道韓國與印度沒受當時金融風暴影響嗎?其實韓國當時所受的創傷比香港更重,這個時期韓國電影娛樂能崛起正是由於有政府的大力推動與支持,香港電影衰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香港當局的政策太寬鬆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沒有重視電影行業的轉型與引導,最終沒有跟上時代變化而衰落。
在當時香港電影已經到了題材枯竭綜合期,以前那些金庸古龍等名人名著,黃賭黑等等都被拍了個遍,自然題材與新意就會越來越越少,再加之金融風暴的重創,投資人拍電影沒人看,然後沒人看電影投資就會變少,惡性循環,這個時候政策都沒有去引導創新,還是一味在「炒冷飯",那自然就是由市場與資金去決定香港電影的興衰了,不過可惜的是香港電影輝煌從此不再了。
當一個人在生病初時沒有得到重視與治療,待它到了癌症晚期你再去救就意義不大了,香港電影就是這這樣一個真實寫照。
若問香港電影何時雄風再起?那就要它投胎重頭來過了,在當時成龍周潤發等明星的當打之年都沒有續寫輝煌成功,如今若再論,何其之難?人才斷檔就是最大的短板,連香港TVB這家「明星大學」如今都揭不鍋了,港片復興,路漫漫長。
Ⅲ 香港的電影市場有多大
香港電影市場已經隕落了,目前中國的電影市場最大, 台灣也還可以。
上個世紀90年代,香港電影達到巔峰,2000年以後,香港電影進入毀滅的時刻
劉德華為了香港的電影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扶持成功的就有寧浩的《瘋狂的石頭》
目前如最火的嘉華影業已經不復存在
多少的香港導演都進入了內地。包括大量的香港演員也都在北京落戶
台灣電影主要以愛情題材為主,目前屬於艱難狀體。
香港電影業非常苦難了
Ⅳ 為什麼香港的電影市場那麼小,票房卻很受關注
香港電影(Hong Kong Film)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香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發展成為華語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香港電影是較著重滿足觀眾口味的商業片,由無厘頭式喜劇和動作片所主導。香港電影有一個發展完善的「明星制度」。香港燦爛的流行電影有一班支持者,而香港電影亦成為文化主流,滲透在世界每個角落。
香港電影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也是一種電影形態的概念。在中國的近代歷史進程中,香港一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一方面,它的思想文化受到西方殖民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又一直保持著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血脈相通的關系。中西方文化的結合造就了獨特的香港電影。不過,需要指出的是,1949年以前的中國電影史基本上是以上海電影為主體的中國電影史,香港電影雖然也有其地域特色,但總體上看,與內地電影一脈相承,香港電影不僅與上海電影有著一致的文化傳統和歷史背景,兩地電影的交流也十分頻繁,從某意義上可把香港電影看作是內地電影的一個分支。1949年以後,才出現所謂「三地電影」的概念,但初期內地對香港電影的影響仍十分明顯,一直到七十年代,香港電影才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電影形態。
Ⅳ 如何看待現在的香港電影市場
現在的香港電影市場,早在2010年前開始就已經明顯的走下坡路了。香港影視的沒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經濟大陸的影視業開始發展了,沒有製造業做基礎的香港,經濟開始停滯不前、甚至衰退。
Ⅵ 大陸未富裕前,香港電影的主要市場是哪裡
很多,台灣、日本、韓國、東南亞、西歐等等。尤其是八十年代前期,這些地區的都是香港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的天下。成龍很多電影都是亞洲地區國家的年度票房冠軍。成龍、洪金寶、周潤發、許冠文、劉德華在這些地區都擁有大量的影迷。
Ⅶ 為什麼香港有獨立的電影產業
香港電影的繁榮是憑借大陸的資源與工業基礎,49年之後很多老上海的電影公司和巨頭們都遷到了香港,開啟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比如赫赫有名的邵氏影業,最初就是在上海發跡的,而上海中聯的創始人黎民偉就是香港電影之父。
香港電影的繁榮並不是依靠本地資源,而是依託著一個很大很廣闊的東南亞市場,那時東南亞很多國家沒有電影工業,全都看港片,所以成就了香港電影的地緣經濟優勢。還有珠三角,49年後的廣東其實一直與香港電影沒有中斷交互聯系,很多的合拍與放映合作,比如老版的七十二家房客送到了香港就風靡一時,邵氏馬上就翻拍了粵語和國語版本撈錢。
還有台灣、日本、韓國電影市場,都很大,香港一城一地並不顯眼,一旦形成地區性霸主地位那就自然得以壯大了,近十來年香港電影的沒落,其實就是因為東南亞電影市場的萎縮以及韓國電影的崛起,連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都有了自己的電影工業了,回歸後的港片在台灣又受到嚴厲的限制,所以沒落就自然而然了。
Ⅷ 最近這幾年,內地電影市場火爆,有人說香港電影衰退,或說香港電影越來越離不開大陸,這話真的嗎
應該說是相互依存吧,內地電影市場大,票房收入高,但不能說明內地電影質量高,內地需要和港台甚至國外通過更多的交流合作來提高中國電影的製作水平,香港電影雖然沒以前流行,但優勢還是存在,通過打入內地市場可以尋找更多發展空間,至於題材、拍攝手法等肯定限制了不少,不過相信能保持香港電影的特色。
Ⅸ 香港電影衰落了嗎根源在哪
香港電影的衰落,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要知道,一種文化產品的興起,肯定要依託於市場。有市場,有錢賺,產業才會興起。
那麼我先問,香港彈丸之地,為什麼曾經發展出那麼大的市場?
答案是,因為它曾在亞洲沒有對手。
當時全亞洲的娛樂電影,叫得響的基本只有印度、日本、香港。對於亞洲的華人圈來說,日本和印度電影畢竟有文化隔閡,但香港電影沒有。
所以,當時的香港電影往往能輻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等多個華人地區,加上題材非常豐富,涵蓋武俠片、槍戰片、喜劇片等多種成熟的類型,自然佔了亞洲電影半壁江山。
香港電影最強的時候,不要說亞洲華人圈,即使是日本人、韓國人都非常喜歡,原因很簡單,就是題材很好看。
但是後來,它的市場逐漸被搶奪——
1、90年代末,好萊塢特效大片席捲全世界,搶奪了香港電影的市場。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泰坦尼克號》《魔戒》《哈利波特》之後,很多人形成了一種觀念,大片去電影院看,一般的電影在電視上看就行了,所以好萊塢大片搶奪了香港電影的市場。
2、韓國電影、日本電影、韓劇、日劇開始大力發展商業化,也搶佔了部分香港電影的市場。2000年初,一大波日劇、韓劇、日影、韓影湧入我們的生活,其實他們也搶奪了香港電影的市場。
3、1996年香港正式實行買房搖號制度,香港經濟結構轉型,大量資金湧向房地產。因為市場份額被瓜分,很多投資者不再看好電影業。沒了錢,產業自然衰落。
4、人才流失。隨著香港電影業的衰落,很多電影明星、電影人才要麼出國,要麼退出電影圈(比如很多嫁入豪門的女星),要麼來內地這片新興市場尋求發展。最終結果就是,內地電影業越來越發達,北京成為華語電影的中心,而香港本土電影人才,卻呈現青黃不接的勢態,要發展,也必須北上。
以上就是香港電影衰落的原因。但也不用傷心,雖然「香港電影」這個概念,但香港的電影人才還是在繼續拍電影的。他們的經驗和思維,也已經融入「中國電影」這個更大的概念之中,這是好事。
Ⅹ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老導演不思轉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沖擊的問題等。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