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隨著外國電影的引進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隨著外國電影的引進

發布時間: 2022-06-21 04:07:40

❶ 國外大片的引進對國產影片的發展弊大於利

引進大片我們要用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任何事情,只有光采眾家之長,才能有長足的發展,如果固封自守閉門造車,發展也是緩慢的。拿來主義並非被外來的同化,還要保持自己的根本才不至於迷失方向,如果一味的媚外,忘掉了自己的根,那麼就是不倫不類了。

凡事都有正反的視角來衡量觀看,取長補短是硬道理。

❷ 國外電影大片的引進對我國電影市場發展的影響

入世,為電影業提供了新動力-----一個電影發行經理的思考王曉東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每年引進國外電影大片將增至20部,並允許外資進入電影放映業,這些無疑會對我國電影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1995年我國每年引進10部大片至今,進口大片所佔據的市場份額不可低估。市場調查數字顯示,國外大片約占電影票房的45%左右。

入世肯定會給國產電影業帶來競爭壓力,但從長遠的角度看,進一步的經濟放開和全球經濟的融合將會促進現有的管理、制度和文化方面產生變化。外國競爭的加劇同樣成為一種外力迫使我國電影業包括電影製作、發行、放映三大塊加速改革以迎接挑戰。

入世後,國產影片的生產製作會更加註重提高影片素質。只有贏得觀眾的影片才能在同外國大片競爭較量中佔有市場。

入世後,民族電影也擁有著「走出去」的對等機會。世貿組織《總協定》基本原則是所有成員對其他世貿成員的產品和服務給予平等對待。目標是機會均等、公平競爭。我國有十分優秀的電影工作人員,電影市場的放開提供了與國外電影公司互補式合作的機會。如果能利用國外現成的發行網和營銷力量,將民族電影打入國際主流電影市場,那樣才是民族電影真正進入了世界競爭市場。

允許外資進入電影放映領域,目前在政策方面還有條件限制。如外資投資電影院所佔股比不超過49%等。但不論是合資或合作的影院,它們進入到我們電影市場之後,馬上得到了觀眾的青睞。那種多廳設置,舒適的觀影環境,優質的聲光質量,以及它的管理和服務理念,對觀眾具有相當大的吸納力。這樣,勢必促使我們原有的影院加快現代化改造的步伐。這種競爭促進了影院的建設和發展速度,它會讓舊有的影院盡快更新設施設備,更新服務觀念,向國際化、現代化影院靠近。哪個電影院吸引和留得住觀眾,就是競爭中的贏家。

從電影發行環節來看,外國影片和外資影院的相繼進入,將逐步改變過去以行政區域、行政級別劃分的發行格局。壟斷發行違背公平競爭規則遲早會被打破。經濟上通過一定的約定而聯結在一起的院線在未來城市電影市場中將有望成為主體。

入世,所帶給電影的變化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是在市場競爭中逐步發生的。競爭不是壞事,只要是公平競爭,對於擅長競爭並准備迎接競爭的電影人來說,會樂觀地看待入世後的前景。雖然它將走過一段艱苦的征程。(作者為深圳市電影發行中心副總經理)

❸ 最近中國對外國電影的引進是不是放寬了一些從去年的《血戰鋼鋸嶺》

應該是吧,畢竟他不引進我們還是會在網上看啊不如自己多掙點錢,去年的荒野獵人也算是有點血腥了也引進了,經濟全球化嘛

❹ 大量引進外國電影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感覺是弊大於利,關鍵是現在國內的導演太不給力

❺ 國外電影引進國內的流程是怎樣的呢

先要看中影集團想不想引進,之後再看胱癲腫菊批不批,如果這兩關都過了,也要看引進方願意什麼時候放,如果想和世界同步,還得問製片方的意思,所以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答案,一般來說要比國外晚幾個月,比較蛋疼的話就是晚一兩年,比如羅伯特·德尼羅和阿爾·帕西諾兩年前的老片《正義殺戮》最近被翻譯成《火線特攻》在國內上映了,晚了兩年多(因為這時候此類電影的版權在國際市場上非常便宜,就和批發價一樣,所以也被稱為「批片」)

但天朝也有可能比美國還先看到好萊塢電影,全球同步首映的電影由於時差的關系天朝其實能比美國早12個小時看到,而有些電影甚至比美國提前上映,如2008年的《鋼鐵俠》就是中國先上映幾天之後美國才上映

❻ 外國電影是如何引進到中國的,又是如何賺錢的

電影院賣票就是電影院賺的咯。
不過也分買斷和分成的方式。就是直接買下電影播放權,然後我這邊播放多少賣多少門票就與電影公司無關了。或者是有分成的,就是電影院票房收入一部分歸電影公司所有。

電影公司一般播放權賣一次,碟的銷售也會賣一次,可能海外也會賣一次。

票房高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買票去看電影。而好的導演和大牌的明星就是具有一定的觀眾和影響,會讓喜歡這些導演和明星的人買票看電影,從而提高了票房。當然,賣斷模式的,票房再高也和明星導演沒關系了,因為電影公司獲得收入是固定的,導演和明星拿的工資也是開拍的時候就說好的。恩,高票房對導演和明星的聲譽會有提高作用,那下次拍戲的時候片酬自然就多了。

如果是按分成的方式,電影院票的多少取決於電影院想多賺還是少賺,這是電影院自己的商業決策了。電影公司和電影院談判也是一家一家和院線談的,各家的價格不同。恩,其實多個電影院和在一起叫院線,比如太平洋、中影經典、奧納等等,他們都擁有很多家電影院,電影公司和他們談判以後,他們自己擁有的電影院票價就是相同的。電影公司應該是沒有統一收費的。不過各家價格應該相差不大,因為電影放映是有時間性和檔期的。
引自http://..com/question/127396390.html?fr=ala0

❼ 辯論 海外大片的引進對國產電影的發展弊大於利材料

應是利大於弊,
因為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了解和引進外國的影視文化,更能促進本國影視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再有就電影技術發展水平來說,美國至少比國產的電影水平高很多(至少有幾十年),還有除了美國外,還有不少外國國家的電影技術水平都比國產的高(很多,例如:俄羅斯、法國、英國等)。就好比很多年以前,香港的影視劇水平比我們高很多,那時我們都愛看香港的影視劇,國產的沒有多少老百姓愛看的,但是現在呢?國產的影視劇不是拍出了很多老百姓津津樂道的影視作品嗎?
所以說,不了解好的,哪會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呢?不知道不足之處,怎麼能改正呢?不改正自身的不足,怎麼能談的上發展和繁榮呢?
最後一句,純屬個人觀點。

❽ 引進外國電影的利與弊

1、引進外國電影之利

國外影片很受網友的喜愛,少不了它獨特的魅力。很多網友表示,外國電影故事有創意,製作精良,後期良心,看了之後拓寬視野,增長知識,英語對話能力都強了很多。

而且可以學到很多職場道理,學會如何更好地去與同事、領導相處。

外國電影劇情緊張,製作精良,特效良心,應該多多學習。

學的專業術語多,懂的社會情況多,會的英語更多了,中西方文化的相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彼此不斷地包容。

2、引進外國電影之弊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外國電影的劇情、尺度、表達方式,贊同廣電總局禁令之聲也不絕於耳。一位多年社會工作者表示,國外電影劇情雜亂,畫面露骨,很多不適合年輕人甚至青少年觀看,會產生不良影響。

一位對此頗有見解的網友從心理角度分析道:「很多人追國外影片只是為了緊跟潮流。他們只是認為看國外影片顯得自己有品位,這是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在朋友同學的聊天中,也能有一種優越感。這也助長了很多年輕人甚至社會工作者的攀比、從眾心理。中西文化差別很大,在兩者碰撞間也擦出了很多火花。

古人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互聯網快速發展,跨國界、跨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力,學習外來文化好的那一面,對多種文化有包容性,才能在未來的日子走的愈來愈遠。

引進國外奧斯卡影片的意義

其實奧斯卡最佳影片我們以往也引進過,但是時效性的確太差,《藝術家》2016年年初得獎,國內年底才引進上映,本來這部片子就比較小眾,再加上時間差,就導致票房比較尷尬。這次《荒野獵人》的引進時間非常快。

《荒野獵人》這部片子如果在沒得到奧斯卡這么多肯定的時候引進,可能會賣座但是未必像現在這么火爆。雖然奧斯卡只是一個美國的國內獎項,但是也是包括中國影迷在內的全世界觀眾非常關注的獎項。

以上內容參考新華網-奧斯卡影片引進利遠大於弊

❾ 奧斯卡傳奇《天堂電影院》確認引進,外國影片引進中國要經過哪些申批

第一,電影公司購買國外電影版權,想要國內上映,要給廣電總局送審,廣電有審片委員會,他們通過就能上映,就是你在電影開頭看到的准映證,也叫龍標。第二,那就說明,這部電影國內沒有引進。第三個,投放國際市場的電影,都會在世界范圍內分成幾大塊,很少有全球統一的。再有國內片商也會看看該電影在國外的反應。畢竟是要投錢的

❿ 為什麼電影開始於好萊塢

好萊塢(Hollywood),又稱荷里活,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好萊塢電影城由此迅速形成並興起,電影產業恰恰適應了美國在這一時期的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電影也進一步納入經濟機制,成為謀取利潤的一部分,資本的雄厚,影片產量的增多,保證了美國電影市場在世界上的傾銷。洛杉磯郊外的小村莊最終成為一個龐大的電影城,好萊塢也在無形中成為美國電影的代名詞。
好萊塢市內有不少數十年歷史的老電影院,通常被用作電影首映式或舉行奧斯卡獎頒獎禮的場所,也成為旅遊熱門地點。
「好萊塢」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的電影工業,由於美國許多著名電影公司設立於此,故經常被與美國電影和影星聯系起來,好萊塢是世界聞名的電影中心,每年在此舉辦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則是世界電影的盛會。
好萊塢不僅是全球時尚的發源地,也是全球音樂電影產業的中心地帶,擁有著世界頂級的娛樂產業和奢侈品牌,引領並代表著全球時尚的最高水平,比如夢工廠、迪士尼、20世紀福克斯、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索尼公司、環球影片公司、WB(華納兄弟)、派拉蒙 等等這些電影巨頭,還有像RCAJIVE Interscope Records這樣的頂級唱片公司都匯集在好萊塢的范疇之內,這里的時尚與科技互相牽制發展,自然是不造作的,擁有著深厚的時尚底蘊和雄壯的科技做支持,一直被全球各地爭相模仿。
好萊塢雲集了大批世界各地頂級的導演、編劇、明星、特技人員。好萊塢電影場面的大氣、火爆,特技的逼真、絢麗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好萊塢作為電影人的天堂也吸引了中國大批明星和導演,中國明星李小龍、成龍、李連傑、周潤發、鞏俐、李冰冰、劉亦菲、章子怡,范冰冰,日本明星宇野實彩子等,著名導演李安、吳宇森都到好萊塢發展過。好萊塢電影隨著中國開始引進外國電影以後迅速在國內紅火起來,美國大片、好萊塢明星都有了很多支持者。
今天的好萊塢是一個多樣的、充滿生機的和活躍的市區。它在美利堅合眾國文化中已經具有了重大的象徵意義。可以說,好萊塢的發展史就是美利堅合眾國電影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