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被稱為人生必看電影的《鋼琴家》,是否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 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㈡ 問一部外國電影
《鋼琴家》
The Pianist
Focus公司2002年發行
主演:
阿德里安-布羅迪(Adrien Brody)
托馬斯-克雷茨曼(Thomas Kretschmann)
弗蘭克-芬利(Frank Finlay)
莫琳-李普曼(Maureen Lipman)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類型:劇情片
分級:R(暴力)
《鋼琴家》劇情介紹
http://ent.sina.com.cn 2003年01月15日16:04 新浪娛樂
《鋼琴家》在2002年戛納國際電影節一舉奪得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本片是世界影壇傳奇人物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最新力作。影片是波蘭斯基極具個性化的敘述,他苦苦等待了40年才完成這個夢想,這部影片也見證了人類精神的勝利與藝術力量改變人生之間不可分割的信念。
《鋼琴家》改編自英國劇作家及編劇家羅納德-哈伍德(Ronald Harwood,曾編劇獲第5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提名的《戲劇人生》「The Dresser」)撰寫的二戰期間波蘭猶太倖存者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阿德里安-布羅迪飾,Adrien Brody)的自傳。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是波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和鋼琴家,在納粹戰火燒到波蘭之前,他還在電台進行了最後一次現場音樂會。在殘酷的納粹鐵蹄下,他逃脫了被流放的命運,留在千瘡百孔的華沙猶太人區(Warsaw Ghetto)。在哪裡,即便是放棄了所熱愛的音樂和鋼琴,他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面對恐懼,瓦拉迪斯勞仍希望將來能發揮他音樂方面的天賦,在最意想不到的幫助之下---一位德國軍官威爾姆-霍森費爾德(Wilm Hosenfeld,托馬斯-克雷茨曼飾,Thomas Kretschmann)在戰爭的最後一段日子把他藏了起來,瓦拉迪斯勞終於迎來了自由。
本片中,阿德里安-布羅迪(曾主演《山姆的夏天》「Summer of Sam」、《細細的紅線》「The Thin Red Line」)飾演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先生。演出陣容中還包括:托馬斯-克雷茨曼(曾出演《刀鋒戰士2》「Blade II」)、弗蘭克-芬利(Frank Finlay,曾出演《4個阻擊手》「The Four Musketeers」)、莫琳-李普曼(Maureen Lipman,曾主演《教導麗塔》「Ecating Rita」)、伊米莉亞-福克斯(Emilia Fox,曾主演電視短劇《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埃德-斯托帕德(Ed Stoppard,曾出演《小吸血鬼》「The Little Vampire」)、朱莉婭-雷納(Julia Rayner,曾出演《音樂情結》「Topsy-Turvy」)和新人傑西卡-凱特-邁耶(Jessica Kate Meyer)等。
羅曼-波蘭斯基自己7歲時,就曾爬過鐵絲網上的一個窟窿逃出了克拉考(Cracow)猶太人居住區。《鋼琴家》這部影片是他40年來在波蘭拍攝的第一部影片。
多年來,羅曼-波蘭斯基曾先後4次榮獲奧斯卡獎提名:因執導《苔絲》(「Tess」,1979年)和《唐人街》(「Chinatown」,1974年)、改編劇本《羅斯瑪麗之嬰》(「Rosemary's Baby」,1968年),以及執導成名之作、外語片《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1963年)而問鼎未果。他製作的其它影片包括:《厭惡》(「Repulsion」)、《麥克貝思》(「Macbeth」)、《怪房客》(「The Tenant」)、《驚狂記》(「Frantic」)和《死亡與少女》(「Death and the Maiden」)等。
劇情:本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拍攝的。主人公斯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是年輕的波蘭猶太裔作曲家和鋼琴家,並被公認為那個時代最有希望的新星,前途一片光明。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無情地改變了他的命運,波蘭在德國的閃擊戰下迅速淪陷,身為猶太人的斯皮爾曼也不得不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而開始了地獄般的流亡生活。
影片《鋼琴師》:戰爭剝奪人的一切
《鋼琴家》是根據符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1946年出版的回憶錄改編的作品。二戰德軍突然入侵波蘭,而作為電台鋼琴師的斯皮爾曼還沒來得及開始他的愛情,就被混亂的人群沖散。納粹開始逐步剝奪猶太人的一切,安全、房屋、家庭、生命……當斯皮爾曼在一名猶奸的幫助下倖存下來時,他必須要躲藏起來,緊接著就是飢餓。死亡和飢餓的陰影時刻纏
繞的他,「飢餓讓你真正清晰地了解到茨皮爾曼被剝奪了什麼。很難想像飢餓會多大程度上影響人的行為,又如何超越對食物的渴望去思考。感到內心空盪盪的,看到的世界也是空盪盪的。」 波蘭斯基以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講述了鋼琴家在一個充滿敵意和荒謬的世界中掙扎的超道德故事。
㈢ 一部有關鋼琴家的外國電影...求名
你說的是 The Pianist 吧
片 名:鋼琴家 The Pianist
英文片名:The Pianist
IMDB:0253474
類 型:劇情 / 戰爭
導 演:羅曼·波蘭斯基 RomanPolanski
主 演:阿德里安·布羅迪 AdrienBrody, 托馬斯·克雷茨曼 ThomasKretschmann, 弗蘭克·芬利 rankFinlay
編 劇:Wladyslaw Szpilman
片 長:148 分鍾
上映日期:2004年2月
根據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作為一名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躲避那些野獸的搜捕,依然在波蘭的猶太人居住區住著。在這里,即便所有...
根據維拉德斯婁·;斯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作為一名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躲避那些野獸的搜捕,依然在波蘭的猶太人居住區住著。在這里,即便所有熱愛的東西都不得不放棄的時候,他仍舊頑強的活著。終於等到黎明來到……
㈣ 電影鋼琴家深度解析
如果是作為一個虛構的作品,我覺得這部電影的沖擊力其實沒那麼強,當然電影的環境,細節,對戰時波蘭的還原,人物的刻畫都是很不錯的,但是我在看的時候,會對作品的核心思想有那麼一點點的迷茫。
最主要的是,這也是一部真實故事改寫的影片,這一點很重要,便是這一點,讓敘述和劇情上的一些關鍵點都不值一提,作為一個真心實意的人,能保證這樣的事情,就要一切都變得很傑出,就這一點就足夠使我們都贊嘆不已。
沒有單獨和抵抗的工作能力,就只有看他人情緒好好活著,我國強勁是確實關鍵。
㈤ 求《鋼琴家》電影英文原版,清晰資源
《鋼琴家》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2zbt9WvgVBVaaez4ScjmGg
[鋼琴家][2020][類型/劇情、戰爭],主演:阿德里安·布洛迪、艾米麗雅·福克斯、米喬·贊布羅斯基
影片簡介: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
㈥ 電影《鋼琴家》講的是什麼故事情節
1、電影《鋼琴家》劇情簡介:
作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在這里,即便所有熱愛的東西都不得不放棄的時候,他仍舊頑強的活著。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撐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氣為他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熱愛的藝術。
2、電影簡介:
中文名:鋼琴家
外文名:The Pianist
其它譯名:戰地琴人,鋼琴戰曲
製片地區:法國,德國,波蘭
拍攝地點:法國,德國,波蘭
拍攝日期:2002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製片人:羅伯特·本穆薩
類型:劇情,戰爭,文藝情感
主演:阿德里安·布洛迪,托馬斯·克萊舒曼,艾米麗雅·福克斯
片長:150分鍾
上映時間:2002年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主要獎項:
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提名
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鋼琴家》是2002年上映的一部電影,該片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里安·布洛迪、艾米麗雅·福克斯、米喬·贊布羅斯基、愛德·斯托帕德等主演。
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
㈦ 電影《鋼琴家》講的是真實的事情嗎
是的。
《鋼琴家》根據符瓦迪斯瓦夫·席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1946年出版的回憶錄改編。席皮爾曼是20世紀30年代納粹佔領時期,在波蘭電台和咖啡廳圈子中非常著名的鋼琴家。1939年9月,當華沙遭受野蠻轟炸時,波蘭電台沒有了播音員的聲音,只有一個年輕鋼琴家彈奏著肖邦的夜曲。六年之後,廣播恢復,演奏的是同一曲目,表演者是同一位鋼琴家——席皮爾曼。
其間席皮爾曼逃脫了去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命運,而是流落在華沙街頭,在猶太人聚居區掙扎求存,用琴聲撫慰每天生活在恐懼中的同胞。在一名富有同情心的德國軍官的幫助下,席皮爾曼終於等到了納粹被趕走的那一天,而那個軍官自己卻死於戰俘營。
(7)外國電影鋼琴家擴展閱讀:
電影原型——瓦迪斯瓦夫·席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波蘭鋼琴家,生於1911年,於2000年7月6日辭世,享年88歲。一直住在華沙直到死去 。
1945年他開始撰寫回憶錄。憑著驚人的記憶力,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度過的每一段時光、交往過的每一個人的名字和住過的每一個地方。
這部回憶錄於1946年出版,書名為《城市之死》,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後來,這本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鋼琴家》。
參考資料:
席皮爾曼——網路
鋼琴家——網路
㈧ 請介紹一下電影《鋼琴家》
史標曼(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飾)是波蘭一家電台的鋼琴師。二戰即將爆發之時,他們全家被迫被趕進華沙的猶太區。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
戰爭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拋下 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美妙的琴聲令德國軍官萌發了惻隱之心,他暗暗幫助標曼直到俄軍對波蘭的解放到來……
(8)外國電影鋼琴家擴展閱讀:
《鋼琴家》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里安·布洛迪、艾米麗雅·福克斯、米喬·贊布羅斯基、愛德·斯托帕德等主演的戰爭片。該片於2002年9月25日在法國上映。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演員阿德里安·布洛迪
作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
多蘿塔:演員艾米麗雅·福克斯
多蘿塔是一名大提琴音樂演奏家。質朴陽光的一個清純女孩。她被鋼琴師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演奏的肖邦進行曲所吸引,並成為了他的追隨者,陪伴他度過了在華沙的猶太區轟炸的一段歲月。
亨里克:演員愛德·斯托帕德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的弟弟,喜歡聽廣播。以賣書為生,但是因為波蘭政府對猶太人的剝削太重,而生意越來越難做。漢奸海勒過來勸說他加入猶太人警察隊伍時,他認為要是去做了警察,就會成為蓋世太保一樣打猶太人,所以便拒絕了海勒的請求。
威廉·霍森菲爾:演員托馬斯·克萊舒曼
德國的納粹軍官,在一片廢墟之中發現了瓦拉迪斯勞,但他沒有殺害瓦拉迪斯勞,因為瓦拉迪斯勞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他,在他的冒死保護下,瓦拉迪斯勞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㈨ 電影《鋼琴家》鋼琴家為什麼那麼多人救他
因為他的音樂才華。
在影片中,鋼琴家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氣為他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熱愛的藝術。
(9)外國電影鋼琴家擴展閱讀:
《鋼琴家》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把所有這些都遠遠地放到了布景深處,只留下一個卑微的生命在前面的舞台上獨自踟躕。尤其是當這個生命還被賦予「鋼琴家」的身份時,整部電影就更具深意了。
在該片的開頭,瓦拉迪斯勞的手指在黑白分明的琴鍵上縱情舞蹈,從此刻開始,觀眾便已得知這位形容日漸消瘦的鋼琴家即將在該片中受盡苦難。隨著劇情的展開,一切事件如觀眾預料地發生。
瓦拉迪斯勞的家庭在戰爭中被拆散,一幅幅苦難的畫卷在他的周圍展開,所幸關鍵時刻總有貴人相助,他幾次三番經歷險境又從中逃脫。當整個華沙毀滅之後,他成為廢墟上惟一站立的人。不過,導演波蘭斯基太急於把自己的感覺傳達給觀眾了,從而忽視了必要的鋪墊和氣氛。
在該片中,觀眾還沒有進入狀態,銀幕上的災難已經一幕幕呈現。這會讓聽眾不知道陷入災難的是誰,因此對他們的同情,最多隻能限於一般意義上的人道。總的來說,波蘭斯基想把他的震撼傳達給聽眾,但是他太急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