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外影片的配音有一種特殊的語調,這是為什麼呢
隨著影視藝術的融會貫通,國外影片越來越受到影迷們的喜愛,可是大家在觀看國外影片尤其是歐美影片的時候,常常覺得譯制配音的語調很特殊,甚至覺得奇怪不解,總是疑惑這類譯製片的配音為什麼不能“好好的”說普通話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原因,感興趣的小夥伴快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這就是為什麼國外影片的配音會有一種特殊語調的原因,不知道小夥伴們對這種譯制腔有什麼見解呢?歡迎給小編留言,大家一起來討論吧。
Ⅱ 為什麼國外影視劇都會有翻譯腔,不能按照正常配音來配么
正常的配音很容易表達不出情感,而有點翻譯腔可以更好的把情感表達出來,也能夠讓觀眾聽的更清楚。
Ⅲ 給外國影片配音時,是如何做到讓人物的口型符合本國人的說話的口型而且還和演員的聲音一樣
你好!!
我就轉邱岳峰先生給觀眾的一封信,邱先生介紹了如何對口型的問題,恐怕這是最權威的回答啦,當然不是我的啦,借花獻佛啦,,,
按:邱岳峰同志是我國觀眾最熟悉的譯製片配音演員之一。他從小對文藝具有濃厚的興趣,二十歲那年就登上了話劇舞台。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我國第一代的電影配音演員。據不完全統計,他一共擔任了將近二百餘部譯製片的配音工作。配音的角色有道貌岸然、滿腹邪惡的富洛婁神父(《巴黎聖母院》),有飽經風霜、為生活所迫淪為賊的小偷(《警察與小偷》),有一度傲慢,繼而沮喪的羅徹司特,有一夜之間飛黃騰達的退役軍官霍夫曼,有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卓別林主演的騙子手凡爾杜,瘋狂不可一世的大獨裁者……這些人物類型互異、各有特色,譯配難度大,要求高。就邱岳峰同志的音色來說,並不是很理想的,可是他卻能以"神"取勝。他十分注意所配角色的性格特徵,力求對角色理解得深透,分析得精細,故而他的配音大都 能與形象相吻合,彷彿片中人就是由他親身扮演一般,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青)
親愛的觀眾:
我收到你們不少的來信。封封都充滿了對我的鼓勵、鞭策我信賴的話語。讀後,心情激盪,久久不能平靜。我只有將全部精力獻給電影事業,酬答同志們的深情。請允許我就你們最感興趣的"譯製片如何配音"這個問題簡答如下。
配音,先要有個適合配音用的台本,就是把譯成漢語的台詞修整得與原片演員念的台詞長短、節奏一樣。用我們的行話來說,叫做對口型。這以翻譯者為主,配備一名填裝員來共同工作。對口型時,將影片分剪成數十英尺長的小卷,在銀幕上循環放映。填裝員一面眼看漢語台本,一面不時地還要抬頭看畫面;同時耳聽原片聲音,按原片語言節奏把台詞讀出來,及時判斷其長短,節奏是否同原片吻合。如不吻合,就提請翻譯者修整,直至完全吻合為止。一段戲中如有三五人對話,填裝員也就要按照這三五人的不同,就象評書藝人起多角色一般。台詞介面緊的時候,就更難掌握。如果沒有良好的視讀能力,有具備相當強的節奏感,反應又不特別靈敏的話,就比較難予適應這項工作。
演員接到對好口型的台本之後,在放映間看分成小卷的影片。通過具體的台詞、細致地揣摩原片演員所表達的"情",作為自己配音的依據。就以我在<<簡愛>>中配的羅徹司特為例吧。這是一個被人稱為「難以捉摸」的人物,實際上,他那不近情理的倨傲,變幻莫測的乖戾,只是他性格的表象,內心卻埋藏著巨大的隱痛,這就是他不幸的遭遇。正是這種隱痛,使他憎恨並蔑視某些人,使他性情暴戾恣睢。配音時不能單純模仿他的表象,更重要的還在於傳神。如果一味表現他的嘲諷訓斥和以勢壓人,就會失去人們對羅徹司特的同情,也就歪曲了人物。這種分寸掌握是否得體(忠實於原片),是配音成敗的所在。配音演員不應該讓觀眾聽出"字兒"(台詞),還應該讓觀眾聽出"事兒"(潛台詞)。如果再能使觀眾品出點"味兒"(藝術享受)來,那就更好了。
附上邱岳峰簡介:
邱岳峰(1922~1980)
中國譯製片演員。曾用名邱呼生、歐陽月楓。原籍福建福州,生於黑龍江呼倫貝爾。1942年肄業於北平(今北京)外國語學校,同年參加話劇演出。1950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譯製片組任譯製片演員。在30年的譯製片創作生涯中,為約200 部外國影片的主要角色配音,創造性地再現了原來的銀幕形象。例如美國影片 《大獨裁者》中的理發師和希特勒、《凡爾杜先生》中的凡爾杜、《簡·愛》中的羅契斯特、義大利影片《警察與小偷》中的小偷和英國影片《紅菱艷》中的萊蒙托夫等都是觀眾所熟悉的。這些配音富有特色,個性鮮明,為譯製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此外他還執導了匈牙利影片《稱心如意》和日本電視劇《白衣少女》的譯制配音,並在中國影片《林則徐》和《傲蕾·一蘭》中扮演角色。
謝謝!!
Ⅳ 為什麼給歐美配音是一種腔調,給韓國配音也有種強調,給香港配音又是種強調!特別是歐美腔調太日隆老
有同感誒~
不過這應該是配音公司還有配音演員的問題吧
還有歐美的比較爵士風一點 =-= 說不出來阿阿
Ⅳ 外語電影國語配音為什麼要使用一種奇怪的腔調
其實念外國名字還是要用外國的腔調去念聽起來才舒服,用普通話去念反而覺得特別別扭。
Ⅵ 為什麼中國配音的歐美電影總是用那種固定的腔調,就不能帶上感情正常說話嗎
電影製片廠都是古板的用中國語言,配上外國音調,於是,就產生了火星語版的配音,整部片子就這樣被毀掉。不過還好,國內也是有佼佼者,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水平倒是值得稱贊的,生動形象,看看《無敵破壞王》就知道了
Ⅶ 為什麼中國人給外國電影配音 一聽就聽出來了
我覺得關鍵是語速的問題,因為是配音,所以翻譯的時候除了意思要和原文一致,一句話說完的時間也要一樣,不然的話,電影里人物的嘴唇動作和我們聽到的話就不同步,人的嘴巴已經不動了,配音員的話還沒說完,或者我們聽到話已經說完了,但是人的嘴巴還在動,這是非常搞笑的,有些質量不高的譯製片有時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對翻譯的要求很高,多半都達不到這個要求,配音演員就要調整語速來配合。中文吐字是比較慢的,英文很快,所以一般英文的譯製片的配音聽起來就像機關槍一樣突突突的,這倒成了譯製片的一個風格。
Ⅷ 為外國片配音的配音演員叫什麼
是著名的上譯配音邱岳峰老師
Ⅸ 什麼是 譯制腔
就是那種給外國電影配音的那種腔調,洋腔洋調的。
你可以看看這個視頻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7E0m3B56kI
Ⅹ 為什麼外國電影翻譯成中文之後,總要有翻譯腔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正因為很多外國電影經過翻譯之後,總是帶著濃濃的翻譯腔,所以很多小夥伴看外國電影,喜歡看原聲版,不喜歡看中文翻譯版本。那麼,為何翻譯配音員們為何不能用正常語調說話,非得用:“噢,我的上帝”,這樣聽上去別扭的語氣給電影配音呢?其實原因如下:因為要對的上嘴型和時長、為了符合外國人的說話方式和肢體語言、為了讓觀眾更能體會到外國電影的氛圍。
另外,所謂的翻譯腔,最初確實有著希望用這種方式讓觀眾加深對電影觀感的意思。畢竟與我國本土的電影不同,外國的電影用獨特的翻譯方式翻譯,能更快、更好地讓觀眾感受到電影中異域的氛圍。不過,翻譯腔確實存在缺點,比如過於拿腔拿調。但是,現在大部分電影已經不再出現翻譯腔了,這也說明配音演員們對於電影翻譯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是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