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西方人的視角拍攝的日軍侵華電影有哪些
拉貝日記
金陵十三釵
B. 為什麼在美國電影里二戰日軍比德軍恐怖
因為德軍雖然搞出了集中營這種東西。
但它是有目的的種族清洗。
日軍就不一樣了,日軍是逮著人就折磨。
日軍的戰俘營是存活率最低的。
C. 為什麼美國電影了的日軍看上去比國產片的日軍強很多
國人現在拍的電影喜歡強自己弱別人。傻傻而且很弱智,聲勢比實際鏡頭多得流油。讓人看了覺得是在搞笑! 所以大家覺得好玩來勁都去看。反正都是嘩眾取寵的片子。多不勝數。而且都有很好的收視率。導演知道:因為大家都記住了歷史。看完就完了。
問你看過多少的抗日連續劇?記住幾部了?讓人深思幾部了呢?而那些5-60年代老電影: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狼牙山五壯士、小兵張嘎等等。會讓你勾起回憶 嗎》?現在超越了嗎?
所以技術含量一直得不到提高。中國不缺乏真正金牌導演。可是真像拍出來了。也要過國影局這一關啊!面子才是國人的象徵!
你看央視拍的如: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等。經久不衰!客觀而逼真!
美國所有拍的電影是客觀為准。已事實做根據。不含糊!不醜化!國人所拍的小日本,都是自己的強啊!把自己當小強啊!也不是說美國拍的就好。但大家都知道了。西方一直嘴巴叼含著民主嘛!
你想呢?如果當年小日本真的弱,我們就不用8年才抗到日了。國人那麼多,口水都可以淹了小日本,用一個月就搞掂了!是不》?!
再者,如果當年小日本沒有偷襲美國的珍珠港,而美國沒有在日本的廣島投了原子彈。或許我們現在是日本的殖民地!現在小日本還叫囂:還跟中國打,還會贏!
謝謝。不是偏激言論。理智的想想。就那麼回事!
D. 在《血戰鋼鋸嶺》電影中,日軍為什麼不割斷美軍的繩梯
其實到了這場戰役之中,勝負已經決定了。當時的日軍已經潰散,無法提供沖繩戰役的供給和增援,面對的卻是強於自己幾倍人數的美軍。而且美軍出動了40艘航母、18艘戰列艦和200艘驅逐艦。所以說沖繩上面的12萬日軍是必敗的。
日軍指揮官早早就能預料出戰爭的結果,“輸”這個詞只是不肯承認罷了。沖繩島日軍在向大本營報告時稱海面上全是美軍軍艦,已經看不見海水了。其實對於他們來說,島上日軍根本就沒想要擋住美軍,不砍梯子是為了誘敵深入進而殺傷美軍。就等著你上去送人頭,都打到沖繩了,只想著能弄死一個算一個,而且沒制空沒制海的只能貓洞里等你人上去輕武器互毆,用地道戰重挫上來的美軍,做一些死前的拚命。
E. 有一部講述的是日軍在一個島上挖了很多地道抵抗美軍登島的電影是什麼啊求大神解答
挖了很多地道抵抗美軍。我就想到了硫磺島戰役,就網路了下有關這個戰役的電影。有兩部,一個是從美國人的角度拍的《父輩的旗幟》,另一個則是從日本的角度拍的《硫磺島家書》。不知道是不是你想找的
F. 二戰中的美軍和日軍作戰電影有哪些
符合提問的影片:
虎虎虎
珍珠港
風語者
聯合艦隊
戰艦武藏
烈血軍魂
盛夏獵戶座
細細的紅線
血戰鋼鋸嶺
苦戰科科達
中途島之戰
太平洋生死戰
男人們的大和號
G. 求二戰美軍和日軍交戰的電影。
《大偷襲》
1941年,珍珠港偷襲得手的數天之後,日軍開始攻佔菲律賓群島,五個月後,頑強駐守的美軍由於軍火、糧食和葯品的短缺,不得不向日軍投降,並被迫開始了殘忍的巴丹死亡行軍,倖存下來的美軍戰俘被投入了各島的集中營。
1944年10月20日,麥克阿瑟率軍在巴羅登陸,履行了當初撤離時「我一定會回來」的承諾,開始了美軍的反擊行動。但處於日軍魔爪下的美軍戰俘們依舊在生死線上掙扎,1944年底,巴拉望島上的美軍戰俘遭到了血腥屠殺。
為了遏制暴行的再次發生,美軍總部決定營救卡巴圖安集中營的美軍戰俘,該戰俘營位於敵戰線後30英里,共關押了513名戰俘,戰俘們在日軍的殘酷勞役下已經三年之久,均已重病纏身或是虛弱不堪。
距離日軍實施「人道毀滅」的時日不遠,少校吉布森(約瑟夫•范恩斯 飾)雖然身患瘧疾,但仍竭力鼓舞著手下士兵的士氣,共同企盼著自由戰斗的那天盡快來臨,以醫護身份做掩護的戰士遺孀瑪格麗特(康妮•尼爾森 飾)也通過馬尼拉地下組織將黑市葯品偷偷運入集中營,為缺醫少葯的戰俘們雪中送炭。
1945年1月28日,盡管計劃尚未周全、地形也不熟悉、戰俘營內駐扎了數百日軍守備,而且距離戰俘營不足兩英里處還盤踞著數千日軍部隊,但在菲律賓游擊隊的策應下,陸軍中校亨利•穆西(本傑明•布拉特 飾)和上尉羅伯特•普林斯(詹姆斯•弗蘭克 飾)還是率領第六突擊營大膽深入敵後,以極小的傷亡代價勝利完成了這一美國軍事史上最為成功的營救行動。
H. 求一部電影,以一個美國人的回憶錄敘述日軍侵華的暴行,地點在中國農村,開頭一個放牛娃被炸死
電影《黃河絕戀》
I. 二戰中的美軍和日軍作戰電影有哪些
二戰中的美軍和日軍作戰電影有:
1、《珍珠港》
本片同樣用了幾十分鍾的時間來再現日軍偷襲珍珠港這場歷史著名的鋼鐵大屠殺,與《虎虎虎》相比,因為特效技術的突飛猛進,可以以數字技術模似亞歷桑納號被摧毀的全過程,也可以用第一視角讓觀眾參與到這場戰斗之中,本片與相對古典的戰爭電影相比已顯得相當浮躁,美軍戰機升空後狂揍零式戰機的場面雖然精彩,但在行家來看來卻是可笑之極:歷史上零式戰機與P40的近距離纏斗,在戰爭前期幾乎一直如貓戲弄老鼠般的輕松。
2、《虎虎虎》
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3、《大偷襲》
一對一的單挑,大快人心的對日侵者的掃射。可是這些都不及前邊「冗長」的鋪墊的功力深厚,捕捉細膩。
4、《中途島之戰》
七十年代出品的大型戰爭片之一,焦點是美國與日本海軍對壘的中途島戰役。在當年的一批同類電影之中,本片不算是突出之作,導演傑克.斯米特的處理手法相對比較平庸,但超級明星陣容卻可以令今天的觀眾重睹上一代巨星風采,而海戰的場面也實在拍得逼真,使本片仍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5、《風語者》
是華裔導演吳宇森於2000年執導拍攝的一部動作戰爭電影,由美國演員尼古拉斯·凱奇等擔綱主演。影片講述了海軍軍官喬奉命保護納瓦霍族的密碼員亞當,不過在必要情況下(如果亞當被日本人活捉),為了保護密碼情報不被泄漏,那麼喬可以開槍打死亞當,在兩人的不斷碰撞中發展,由齟齬爭斗到生死與共。
J. 硫磺島來信這個電影中的日軍怎麼都是正面形象
其實導演拍《父輩的旗幟》和《硫磺島來信》的意圖就是不想區分哪一方是正面哪一方是反面.他主要是表達對戰爭的反思!在《父輩的旗幟》中 日軍就沒被醜化,有一些殘忍也是戰爭的殘忍.反派是當時的美國政府.在《硫磺島來信》中美軍也不是反派.
他是立足於一個或幾個戰士,立足與人的角度來審視這場戰爭和政府在戰爭中的丑惡行經.進而反思戰爭,呼籲和平,珍愛生命,關懷人性!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們要認清:我們痛恨日本政府法西斯政權和在中國反下罪行的日本軍人. 但當是日本政府中也有部分官員反對侵略戰爭,大部分的軍人都是被征來的,他們也不喜歡戰爭(就象《硫磺島來信》中的啊那些人).日本國民受政府蒙蔽根本不知道侵略戰爭的真相.
我們應該痛恨當時的那些戰爭犯和如今還不認錯的日本政府.而不能不分青紅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