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好看的美劇親情、愛情、友情、家庭倫理、動作、懸疑…有劇情的好看的都好!如《越獄》那樣的!另外,顏
1.美少女的謊言 是懸疑 愛情友情方面的 而且裡面的音樂很好聽
2.邪惡力量 動作 靈異 超自然 特別推薦你看看
3.鬼語者 講親情 愛情 友情得 總之很感人
4.尼基塔 動作 復仇之類的 maggie q演的
5.六尺之下 家庭一類的 也講人性 剛開始會有點沉悶 但是會帶給別人反思 越看越經典
然後還有一些特別好的 比如緋聞女孩 吸血鬼日記 生活大爆炸 絕望主婦 驚世 犯罪心理 老友記
識骨追蹤 。。。。。。。
希望對你有幫助哈~~~~
❷ 美劇 倫理 五個女人
《絕望的主婦》《慾望都市》《蛇蠍女傭》《情婦》《美少女的謊言》這些都是5個女人的美劇,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個
❸ 這10部倫理劇,堪稱成年人的婚姻修羅場
美劇《傲骨賢妻》中有這樣的台詞:婚姻最大的魅力其實是在於讓人 探索 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究竟能達成多麼深度的連接。在一段有營養的婚姻中,最堅韌的韌帶不是愛情,而是兼容和諧的精神世界。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有很多分道揚鑣的夫妻,有的最初也曾熱烈相愛,有的中途曾真誠地挽救過,可是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什麼都留不住。但論傷害最大的,是有一方無法在婚姻生活中獲得滿足而開始同床異夢的,另一方有面對婚內肉體或精神出軌渾然不覺的,也有雙方睜隻眼閉只說為了孩子而無可奈何的。
我從小痛恨出軌的人,因為結束感情和停止傷害的方式有太多種。在我10歲的時候,隔壁鄰居家的丈夫對妻子家暴,帶情人來家鬼混,真不知道這樣的婚姻有什麼好忍的,但長大才懂得了為什麼有人忍。這個世界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看開並在第一時間勇於選擇放手,因為有太多需要割捨的因素,而有一方甚至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又該怎麼辦。
夫妻間的事情,外人不好評價,雖然也見過出軌後過上幸福生活的,可是親眼目睹過有不少人因此抑鬱、深感束手無策和痛苦,所以知道,有些時候,出軌方對婚姻中渾然不覺的另一方,傷害有多大。有的人出軌是因為婚姻早已名存實亡,還有的因為不滿,或是不適合向外人訴說的理由,我仍然不能認同這樣的選擇和做法,但看了這些婚姻倫理劇,也有了很多的理性思考,婚姻是普通的,人也一樣。
1.《晝顏》
這部劇台詞和對女性心態的描摹都太微妙,表面上是主婦出軌,其實真正談論的是女人在婚姻中最需要什麼。把出軌拍成了初戀,對於婚外情我第一次從不得善終變成了一聲嘆息,因為全劇的婚姻關系都處於頻臨破碎邊緣的,所以對兩位女主角多少有點恨不起來,可即便被美化的出軌,不可避免的也是腥風血雨和萬劫不復。男人總比女人更少一點執著,我也說不出為什麼。電影版已經收看,可惜當年小學組的重逢最終只是一場狗血的臆想。
2.《我的恐怖妻子》
近乎完美的妻子,卻因對丈夫無微不至的關懷而引來丈夫的反感。丈夫與咖啡店主廚陷入不倫之戀,後者則慫恿他直接kill掉妻子,在計劃准備實施當天,妻子疑似遭人綁架。暗暗竊喜的丈夫和情人接下來的經歷卻讓他們驚恐萬分…該劇全程高能,女主角面對丈夫的出軌是如何做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她做不到。這樣的丈夫,挽留有什麼意思?你真的只有看完劇才會知道,有了矛盾的婚姻,考驗的不是愛情,而是人性。
3.《不愉快的果實》
讓你的下巴不斷往下掉的大尺度倫理劇!全劇每個人都和認識的人睡過了,人設崩壞的就是如此徹底,完全是奇葩和奇葩之間的較量。這種超現實的劇,本來我是絕對不信的,然而看到身邊那麼多的不安和背叛,還有各種意想不到之事的口耳相傳,更讓我相信藝術往往來源於現實,現實又多半高於藝術。結婚與否,結婚之後,你是否會繼續和前任糾纏不清,還是又再繼續心動,想必人與人的「關系」,才是我們終其一生的必修課啊!
4.《這周,妻子要劈腿了》
該劇翻拍自同名日劇,講述的是丈夫面對妻子出軌事實後的一系列最真實的想法和做出的選擇。全劇的敘述視角是站在被出軌者角度,既提出了一味苛求「感覺受到了傷害的一方」能反思婚姻並站在理解的角度很難實現,又從這個思路出發,去談論如果你真的還在愛並且捨不得丟,那感情基礎仍能化解很多難題,出軌也許很難再回到夢開始的地方,可是相互之間的自省卻能讓人和人的關系充滿轉機並留有餘地。即便分崩離析,也不用走到寶強和馬蓉那一步。
5.《通往機場的路》
這部劇幾乎是公然討論已婚男女能不能有正當關系的前瞻性劇集,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選取的也是兩組就有問題的家庭,所以我認為這部戲的重點並不在去探討婚姻倫理,而是在談婚姻精神,你需要一個完整的家還是充滿快樂和愛的家,所以即便結婚了也記得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心,你的婚姻可以如一潭死水,但是你的心千萬不能啊,覺得不對就要結束它,唯一值得商榷的是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告訴另一半。
6.《密會》
一場至情至性的婚外戀,我和小夥伴幾乎都看哭過。20歲青年對42歲女人的告白,讓她無法理解,更讓她無法視而不見。如果從一開始就知道是條不該走的路,為什麼卻篤定地陷入其中呢?人生啊,每天都會有感性小人和理性小人在自己的腦海里打架吧,我想唯一的解釋便是,多麼成功的女人,在對待感情的態度上,往往比大多數男性更追求真心、也更需要愛和懂得, 什麼是好的愛情,不是讓你一直18歲,而是即使48歲也能想起18歲時的自己吧?
7.《福斯特醫生》
又名《出軌的愛人》,節奏非常棒,短短5集,卻把一段婚姻演繹的淋漓盡致。不可否認,西方的婚姻觀和我們東方文化傳統有著差異,似是根源於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土壤,加上外國經濟發展水平更高,許多夫妻寧願去接受真實的錯誤,也不屑於在謊言堆砌中委曲求全,這部劇一來揭示著了解有多重要,二來它深刻展示了男女雙方的問題,用太真實太殘酷去展示在這樣不美好的現實面前,你是否能客觀地對待別人和自我,這儼然是更深刻的 社會 倫理生態。
8.《婚外情事》
一部敘事技巧異常精彩的美劇,婚姻演變成了一場羅生門。立意上可以說完全超出了電視劇所承載的需求。這部劇,無論是鏡頭感、精緻的畫面語言和切換自如的分段視角,都可圈可點,而且完美解答了大家的疑惑——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失敗的婚姻,雙方往往都有責任,不存在絕對的過錯方,而當雙方都視對方為過錯方,沒有比這樣闡述婚外情的方式來的更符合人性的弱點設定了,此劇在細節和人物心理刻畫上真的下足了功夫。
9.《犀利人妻》
這部劇不僅成功塑造了一位堅決和出軌男說再見的、堅強的媽媽,而且吹響了讓原配拿出鬥志並採用合情合理合法方式去還擊小三的號角,帶著孩子也能再次找到幸福,這才是活得漂亮!活得犀利!第三者可恨,有時候所作所為讓人牙癢癢的,但不是每個女人都會以過激而野蠻的舉動去懲罰小三,那是不放過自己,所以她們往往會認識到,與其對一段枯竭的婚姻心有不甘,不如將渣男拱手送人,錯過了太陽都不要流淚!
10.《蝸居》
這部戲不用贅述,太著名了,也很大膽。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婚姻倫理劇,可是因為它的出現,實現了藝術創作對 社會 的一次挑戰,它因為寫實而讓人慾說還休,也因為飽受爭議的價值觀而讓人慾罷不能。它讓很多現實問題從水下浮到了水面,用另一種視角去談論感情和婚姻之間或許存在著的永遠不可調和的矛盾,是一部真正有我們所處的轉折時期特點的 社會 倫理劇,也告訴我們,不管怎麼選,都要付出代價,生活是一場有失有得的償還。
這10部劇,不是為了毀三觀以及為出軌尋找借口和出軌後怎麼才不能被發現,也不是讓人選擇以寬容的態度面對出軌,相反,通過這10個故事,希望我們都能注重溝通、嘗試時刻關心對方、關注自己的內心並且深刻明白:婚姻是感情的瓜熟蒂落,又或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它並不神聖偉大,卻很需要責任感,也離不開愛,最需要坦誠相對,有多重視才有多珍惜,希望你在婚前擇良偶,也承認人性的弱點和不完美,去面對婚姻里的遺憾和不完美。
這10部劇,它讓我明白,婚姻里,面對誘惑和遇見分歧時其實是常事,如果只在婚姻里談利益或慾望,還不如最開始就想清楚要不要結婚,不是為了你的父母,不是為了年紀,不是為了無關之人的眼光。
你可以愛了結了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但若從開始就奔著錢和條件的交易而去,就少做些害人害己的事,即便你不愛了,也請你鄭重地告訴對方,再去重新選擇自己的幸福,記好了,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
我相信大多數人的婚姻還是朝著一輩子而去的,但生活是太變幻莫測,人心更是如此,結了廝守一生當然最好,可是不管是誰在婚姻中想法有改變時,請你既不要欺騙自己,也不要欺騙對方,如果你就是享受著某種偷偷摸摸的歡愉,那以後付出的代價,或者要流的眼淚,願你將來不後悔。
希望你能誠懇地面對自己、面對配偶和孩子,你不要天天為了這個為了那個,卻總做些讓人不齒和失望的舉動。遇到你認為好的伴侶時,請珍惜。暫時遇不到,也不要著急,一旦自己還不完全肯心甘情願地接受現實,那就不要輕易地說什麼誰都會這樣。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只有自己感覺到和誰牽手可以嘴角上揚,才能迎接當幸福來敲門時的驚喜和快樂。
❹ 倫理大尺度美劇叫什麼家族電視劇
倫理大尺度美劇叫《波吉亞家族》。
《波吉亞家族》在第一季第二集中,有一位樞機主教竟然想在飯局上謀殺教皇,不過最後被教皇的兒子發現,完成了反殺。
《波吉亞家族》是由尼爾·喬丹、傑里米·波多斯瓦、約翰·梅布瑞執導的歷史劇。該劇於2011年美國播出。該劇主要講述了14-16世紀影響整個歐洲的波吉亞家族的故事。傑里米·艾恩斯(JeremyIrons)是當今影壇最好的演員之一(奧斯卡影帝),他混雜了憂傷與癲狂的神秘氣質無人可出其右,這是他第一次在一部電視劇中擔任主角。《波吉亞家族》講述義大利波吉亞家族在歐洲大陸呼風喚雨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492年。JeremyIrons,扮演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❺ 倫理最好看的倫理
倫理最好看的倫理如下:
1、丹麥那部《狩獵》(The Hunt,2012)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
一位心地善良的托兒所員工,因為一個小女孩的一句謊言,無辜背上了性侵女童的罪名,從此生活墮入了黑暗深淵。北歐電影一貫的冷峻氣質,看得人十分憋屈,甚至讓人有些喘不過氣。太過寫實,豆瓣上超過27萬人評價,以及9.1的超高分,一度讓它成為了近些年國內知名度最高的丹麥電影。
2、《紅心女王》
本片也被選為代表丹麥參與角逐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足見實力。由柏林電影節「影後」崔娜·帝虹主演。在片中,她飾演一位擅長打青少年性侵案的女律師。是一名負責青少年法律案件的律師,她和丈夫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中產,婚姻美滿。然而丈夫前妻的孩子古斯特夫將要來到她的家中,和他們一起生活。
倫理片不同於普通的愛情片它會涉及到一些情慾元素,又不像A片那樣露骨。所以對許多想感受新鮮事物的人來說,倫理電影是它們最好的選擇,而歐美地區一向是倫理電影的發源地,下面要給大家推薦的是歐美十大倫理電影,有興趣的快來看看吧。
10、不忠 2002
豆瓣評分:7.5
評價人數:23414人評價
不忠講述的一位妻子發生婚外情的故事,該部電影由著名導演阿德里安·萊恩執導, 戴安·琳恩,理查·基爾主演,影片上映於2002年,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9、偷香 1996
豆瓣評分:7.7
評價人數:16622人評價
偷香由義大利知名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 傑瑞米·艾恩斯、麗芙·泰主演的一部法國倫理片,該片講述了年輕貌美的女主角和幾位男士之間的愛恨糾葛。影片中不乏一些濫交、一夜情、縱欲的因素。
8、雲上的日子 1995
豆瓣評分:7.7
評價人數:52000人評價
這是法國女神蘇菲·瑪索為數不多的倫理片,在豆瓣上有5萬人評價,最終得到了7.7分的高分,整個影片分為四個故事,每個故事相互獨立,蘇菲·瑪索在第二個故事當中,影片描述了,在法國生活中,幾位不同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7、性癮者:第二部 2013
豆瓣評分:7.7
評價人數:35715人評價
《性癮者:第二部》獲得了27屆歐洲電影獎的多項提名,該片繼續了第一部的劇情,講述了一個女性癮者的生活和經歷。內容涉及了SM等禁忌元素,總體來說,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6、本能 1992
豆瓣評分:7.7
評價人數:98256人評價
《本能》這部電影是莎朗·斯通的成名之作,莎朗·斯通飾演的女主角為了找尋靈感,而和不同的人上床,其中包括一位著名的搖滾歌手。但不久這位搖滾歌手就被人殺死在家中,然後一位警察開始調查此事,但這位警察最後也被女主的眉毛所吸引。這部影片在豆瓣上有十萬人評價,多個著名的鏡頭被翻拍。
5、女性癮者:第一部 2013
豆瓣評分:7.7
評價人數:50632人評價
女性癮者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位患有性癮的女人身邊的故事,女主從小患有性癮,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沉淪在性慾的空間,甚至成立了一個性癮俱樂部,然後當她愛上一個男人後,發現再也無法發生激情。
4、戲夢巴黎 2003
豆瓣評分:7.9
評價人數:92262人評價
戲夢巴黎由著名影星伊娃·格林主演,影片上映於2003年,該片講述了60年代的法國,一對法國姐弟和一位來自美國留學生之間古不倫故事,該片情慾場面比較多,在豆瓣上有十萬人評價。
3、一樹梨花壓海棠(Lolita) 1997
豆瓣評分:8.1
評價人數:103889人評價
《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個電影名字大家可能不怎麼熟悉,但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洛麗塔》,這是最早的蘿莉控影片,該片講述了一位大學教授在年幼的時候失去了女友後,對未成年的少女有著特殊的感情。後來她愛上了自己的養女洛麗塔,從而展開了一段不倫戀。
2、情人 1992
豆瓣評分:8.1
評價人數:112922人評價
情人是由香港著名影星梁家輝主演,講述了30年代越南的一個15歲的法國少女和中國富商之間的愛情故事。這部影片十分出名,在豆瓣上共有十一萬人評價,還能得到8.1的高分實屬不易。
1、苦月亮 1992
豆瓣評分:8.3
評價人數:45621人評價
苦月亮由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執導,休·格蘭特,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主演的一部電影,該部電影講述了兩個戀人之間由愛生恨的故事。
❼ 美國式禁忌還有哪些
《美國式禁忌》屬於倫理劇,這類型的電影還有《意外的春天》、《理智與情感》、《麻雀變王妃》、《平民天後》、《天使的誘惑》等。
《理智與情感》是由李安執導,詹姆斯·弗雷特、哈里特·沃特爾、凱特·溫絲萊特、艾倫·里克曼等主演,改編自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的愛情電影 。
影片講述一個英國庄園主去世後,由於遺產法規定家產只傳男不傳女,他的女兒們都面臨著掃地出門的命運,嫁一個好丈夫便成了她們的燃眉之急。大女兒為了全家的幸福她深深藏起自己的兒女私情;小女兒為了追求愛情甘願付出。最終「理智」和「情感」都得到了真愛。
創作背景
該片的拍攝預算為1600萬美元,這既是李安當時接到的最高預算金額,又是1990年代奧斯汀小說改編電影所付出的最大成本。因1994年推出的《小婦人》大獲成功,因此李安這部影片預算較高。
李安經常讓演員多次重拍以求獲得最完美的效果。湯普森稱,李安在眾人沒能達到要求時總還是能夠保持和藹和寬容。湯普森已經有了豐富的表演經驗,所以導演鼓勵她學習太極拳,「幫她放鬆,讓她能夠以更簡單的方式來完成工作」。
❽ 美國現實家庭倫理劇:我們這一天,怎麼活都不舒坦
來源自:紙片人電影公眾號
文丨君君
坦白說,剛開始看美劇《我們這一天》的時候,我的感受同網上之於其如潮的好評是有出入的。
這部劇最近真的火,很多人說它不僅是碗人人都願意喝下的美味雞湯,而且「很有現實的味道」。但我開始在那部劇里看到的是:主角們中,父親愛妻顧家、母親漂亮賢惠,孩子們相親相愛、連半路殺出來的一位胖紳士,都是樂觀大方,強大無比。劇里的愛情永遠都真誠靠譜、夫妻們永遠相敬如賓、親子關系永遠智慧和諧。
總之,十二分的滿足著雞湯該有的人設。它或許也真的感人,但論「貼近現實」,我不敢苟同——起碼在看頭幾集的時候。
人一生幾乎大半的苦難糾結都來自於和身邊人或深或淺的摩擦和碰撞。怎麼可能都那麼「充滿愛」?
直到第一季最後一集,完全出乎人意料的大反轉全數上演,我才有點真正領悟到這部2016年剛上映之初,就為 NBC 創造了十年以來周二晚的最高收視紀錄、豆瓣五萬人參與評價,評分高達9.5的生活劇之高級靈魂。
1
那位「完美」的丈夫和父親傑克,不是真的如此完美,他也有原生家庭種在他身上的困擾,他也有賭博甚至試圖盜竊的黑歷史,他也有過火的嫉妒心和控制欲,而最糟糕的,莫過於他無法停止酗酒;
母親瑞貝卡愛丈夫,也愛為她製造出成噸麻煩的三個孩子,但其實之前她也恐懼孩子的到來,甚至一直憎惡著家庭主婦的身份,她對蘭德隱瞞他生父的情況,整整36年;
被領養的黑人弟弟蘭德,受困於黑人和被領養的復雜身份,中年危機引發自我認知失調,工作不順、家庭的責任還有終於相見卻瀕臨死亡的親生父親帶來的壓力,都將苛求完美的自己搞到崩潰搞到失明。
劇里的愛情,也不是永遠貼心且真誠,它們也是一半火一半冰,一段甜一段咸。溫馨甜膩里夾雜著鋒芒和危機。
劇里的人物的確是跟我們一樣,不論最終活成什麼樣,那個過程都不舒坦。
比如光鮮亮麗的弟弟凱文,被冷落的孤獨感甚至令他失去了愛人的能力。 劇里那位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弟弟凱文,有漂亮至極的外表、完美的身材,以及演員職業。常常兩三年美女在懷,對著朝陽的落地窗,從大白軟床上愜意地醒來。
他是三個孩子里最最愛父親的那一個,但卻是三個里最不被關注的一個。
小時候在游泳池裡差點溺死,小小的他揮舞著手臂,希望父母能來救他,然而終究是什麼也沒有,只能掙扎著拚命自救。當他終於從水中爬起,驚魂未定,看著周遭的世界,父親在安慰因為胖而被其他女孩嘲笑的凱特,母親在向其他黑人媽媽了解怎麼照顧蘭德,沒有人注意到他,剛才那窒息的一刻開始在他的腦海里變得有些夢幻,只是他的呼吸還在喘,只是他的心跳還快得不行。
再比如妹妹凱特因為太胖被邊緣化的自卑感。 追求凱特的男人真正就是眾少女千呼萬喚始不來的「好男人」,樂觀、幽默、聰明、以及摯愛凱特,人家在「發現女友的美,並全力以赴棒她展現美」這一道路上,走的花樣百出真誠感人,連求婚都沒落俗套。
但凱特,愛著這男人又遲遲不願意回應他的愛。凱特前半生都沒有瘦過,從小胖到大,從小被人笑到大。健身房裡,自己的跑步機旁,永遠有那些腰圍60的翹臀姑娘走來走去,那是胖子們看一眼都覺得撕心裂肺的痛苦感受,那麼完美的身體,近在眼前,卻永遠長不到自己身上;減肥班裡,聽著105磅的姑娘聲淚俱下地哭訴著鏡子前的自己腰上那圈慘不忍睹的肉,壓在嗓子里的怒氣簡直能把那「作女」撕成渣。
我們看劇,哭也要笑也好,之所以感觸,是因為共鳴,之所以共鳴,是因為我們這一天,過得滋味都一樣。
2
似乎總是這樣的,總是有點啥,又總是缺點啥。 之前不論夏熱冬冷,早晨七點都要准時爬起擠 地鐵 上班,那個時候老夢想不用只苦等周末,早上都可以睡到自然醒,也不怕被失業。誰知道後來真過起了不坐班的日子,有了自然醒的自由,但估錯了自然醒的時間,早上仍舊是七八點起床,在家裡一天坐就是六七天,除了開門拿外賣,好像外頭的空氣都聞不見一口。
從之前的厭煩和人打交道,到現在的只想和人打交道。
從之前的疲勞焦慮,到現在的沉悶抑鬱。日子倒是過成了以前期盼的樣子,就是缺了以為好的幸福感和樂趣。
索幸這種「怎麼活都不舒坦」的病,不是單之於我或你,又或是劇本里的幾個戲劇性人物,我們都是這樣的,人都是這樣的, 二十七八恨嫁,三十五六悔嫁;窮的時候愁錢,富的時候想快樂......
3
劇里凱文有次用一幅畫給蘭德的兩個小女兒講人生:「 我們都是一體的。就算一個人死了,不代表畫中沒有他們的位置。沒有死亡,沒有單獨的你或我,或者他們,我們都是一體的。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這幅畫,這就是我們。」
每個人都沾染了其他人的顏色。
扮演蘭德的Sterling K Brown說:「這個劇告訴每個人,有一些事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也有些事是我們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當你發現你不是一個人的時候,你將會得到很大的安慰。」
不懂享受生活,看不到生活的閃光之處,不懂享受生活的人本身就是可憐的,不論是條件環境,焦慮和抑鬱一直才是最折磨人的核心,生活很苦這個道理確實明顯的不能再明顯,但所幸,這世界從來不是誰一個人的世界,生活也從來不是誰一個人的生活,人跟人之間有無數的紐帶和鏈接,共幸福,共悲情,只不過時間階段上稍有差池罷了。
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里》說:一旦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膚淺和空洞的本質、他人觀點的狹隘性、他人感情的瑣碎無聊、他人想法的荒繆乖張,以及他人錯誤的防不勝防,我們就會逐漸對他人大腦中進行的一切活動變得漠不關心。
而之於別人,我們也是「他人」,其實只要想明白大家過的都不百分如意,就能鼓起勇氣再與生活斗一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