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南大象影視製片有限公司的部分作品介紹
1、《重讀大黃河》
十二集生態倫理電視專題片《重讀大黃河》是中國第一部生態倫理電視專題片。由河南省文學院院長孫蓀、河南省文學院研究員王鴻生和黃河水利出版社編輯郎毛總撰稿。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
2、《凝望河南》
電視紀錄片《凝望河南》由河南省委宣傳部與中央電視台聯合組織拍攝,是河南省對外形象宣傳的重要項目。在河南電視台衛星頻道播出。
3、《品牌的故事》
大型電視系列片《品牌的故事》為中國第一部區域品牌系列專題片,該片以平實的視角、講故事的語言, 把河南品牌企業的發展歷程、品牌創建的故事,娓娓道來,融趣味性、輕松性和可讀性為一爐。是河南省以集束形式向全國及海外強力推介河南本地知名品牌的電視專題片。在河南電視台衛星頻道和公共頻道播出,
4、《文化河南-中原列傳》
50集大型人文電視系列片《中原列傳——文化河南》,該片用精緻的畫面、優美的解說首次真實而全面地再現了中原河南的歷史文化風貌,揭示了中原文化在中華古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興衰的歷史過程,是近年來製作最精良的紀錄片之一。在中央電視台、河南電視台和陽光衛視播出。
5、《江與河的對話》
《江與河的對話》是中國首部以長江和黃河為文化載體,以改革開放為時代背景審視兩大地域經濟發展形態的大型電視系列片。本片在「江、浙、滬、豫」等地聯合製作,在河南、浙江、上海等電視台播出。
6、《中原大發現》
30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原大發現》是由中央電視台、河南省委宣傳部和河南大象影視製作有限公司聯合攝制。該片是河南省委宣傳部2006年的一項重要文化工程,被譽為「用現代電視手法為河南書寫了一部立體通史。」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科教頻道、國際頻道和法制頻道播出。
7、《發現豫商》
紀錄片《發現豫商》站在21世紀人類文明的制高點上,梳理了中原數千年的商業文明史,集中闡釋了中原商人「履約留余、勇於創新、負重前行、惠濟蒼生」的精神理念和道德品格。該片是一次為河南商人「正名」,更是為河南商人「命名」的文化創舉。
總撰稿:郭燦金(河南大學文學博士,中國著名文化學者,歷史解讀派代表作家、雜文家)
總導演:劉周全(中國著名電視製作人)
導演:朱蘭亭
主辦:河南省工商業聯合會、鄭州市委、市政府
聯合攝制:中央電視台、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有限公司、河南大象影視製片有限公司。首輪將於2011年在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特別節目播出。 1、《墨子》
導演:賈剛
編劇:樊城
演員:張立、董晴、王志剛、常曉凌、錢衛東等
電影《墨子》截取墨子一生中的兩個重要時期,展示其兼愛、非攻、節用、尚賢等基本思想的形成、演變、發展過程,塑造墨翟勇於任事、為拯救萬千民眾不惜犧牲自己,自苦利人、委屈行義的可貴藝術形象。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
2、《野茱萸》
導演:伍保國
編劇:李 佐
演員:付瑤、丁充、董晴、葦青等
全劇通過一位平凡的中國女性身處險境時的機智勇敢,演繹出了一群善良朴實的山村女人,在特定環境中的多重境遇。這部以抗日戰爭為歷史背景的電影故事,旨在深層意義上來思考戰爭和人之間的關系,探索在戰爭狀態中人性本質的表現和嬗變,揭示戰爭對人類所帶來的戕害,表達出中華民族反對戰爭、追求人類和平的強烈願望。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
3、《鍾繇》
導演:伍保國
編劇:樊城 南飛雁 林柯
演員:廖京生、吳廣林、潘菲菲、張藍兮、常小菱、王志剛、賈致鋼、伍 迪、王文山
電影《鍾繇》截取了鍾繇經歷的不同歷史時期政治、軍事、生活片段,表現了鍾繇匡助漢獻帝逃脫叛軍追殺的大忠大勇,堅守危城、伺機反攻、克敵制勝的智慧冷靜,與曹操相約分別以筆和劍統一天下、平定紛亂的遠大抱負。導演還用藝術的手法描述了鍾繇復雜而微妙的情感世界,展現其豐富多彩的一生。
4、《義馬》
導演:馬戈
編劇:李濟民
演員:王藝禪、張亞坤、王鑫、Georg Anton 喬治、蓋吉利James Lee Guy、王曉
電影《義馬》描述的是上世紀初期一個發生在義馬境內的故事,故事講述的物質內核是「煤」,展示的精神力量是「義」。愛恨情仇的內容曲折動人,峰迴路轉的情節扣人心弦。
5、《地坑院》
導演:王建偉
編劇:陳紅旭
劇本改編:陳少華
演員:萬弘傑、張冰、張藍兮、臧苗苗、錢衛東、郎小磊、姜守志
電影《地坑院》講述善良朴實的豫西人用永不言敗的民族精神和中國農民獨有的智慧,利用地坑院的獨特地理環境和鬼子鬥智斗勇,最終用悲壯的結局展示了中國人不甘做亡國奴,從心理對抗到奮起斗爭的故事。
6、《函谷關》
導演:劉桐生
編劇:樊 城
演員:萬弘傑、張冰、翟文斌、栗思涵、邵思涵
該劇要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傾慕齊國孟嘗君賢能,兩度邀請,最後拜其為相國。後來,秦王聽信讒言,擔心孟嘗君「先齊而後秦」,危及秦國社稷安全,於是罷免了孟嘗君,並把孟嘗君囚禁起來,圖謀殺掉孟嘗君。孟嘗君趁夜色逃離秦國,到函谷關正是半夜。按當時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孟嘗君憑借「雞鳴狗盜」才得以順利逃離函谷關。《函谷關》主要突出體現愛國、親情、人才觀和青年人成長經歷。
7、《澠池會》
導演:李永民
編劇:樊 城
演員:牟鳳彬、王曉、於彤雲、蔚萱、霍衛民
主要講述了秦趙兩國國君澠池之會,以及互相爭斗的過程。其中,在澠池會中,趙國大臣藺相如不卑不亢、維護國家尊嚴、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的行為和表現千古傳頌。通過澠池之會,藺相如對外為趙國爭取了最大利益,對內團結了武將廉頗,最終使趙國走向強大。數字電影《澠池會》中,共講述了和藺相如相關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將相和》等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和故事。使人們在欣賞電影的同時,再次重溫春秋戰國群雄逐鹿宏大的戰爭場面,以及文臣武將鬥智斗勇的細節,真實體味到當時古人的睿智和勇敢,以及忠君愛國、為國奉獻甚至犧牲的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精神。
8、《湯河浴》
導演:李海峰
編劇:常 青
演員:劉芳毓、張凱、曹征、李宜璇、王文山
《湯河浴》講述了青年畫家葉子從意外得到的母親日記而開始了調查母親死亡之謎來到母親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繼而了解到一段令人刻骨銘心、唯美感人的愛情故事,後幾經努力從而完成親人未了心願的完美邂逅。
9、《天鵝城之戀》
導演:喬戈里
編劇:常 青
演員:劉華鑫、王樂君、郭宏傑、王文山
電影《天鵝城之戀》的男主角劉思遠是當年一萬多名支援三門峽大壩建設的水利工作者之一。一次偶然,在三門峽黃河灘地與戀人救治了一隻白天鵝,以此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天鵝情緣。戀人病逝後,他回到大壩,用一生的堅守來詮釋對愛情對事業的忠誠。 1、《河洛康家》
導演:潘軍
編劇:李佩甫
演員:陶紅、巍子、胡海峰、施京明等
該劇為河南省著名作家李佩甫先生編劇、中國先鋒派導演潘軍執導。以奉為「中原活財神」的河洛康家為故事原型,以康秀才、周若蘭、康悔文祖孫三代傳奇勵志故事為主線,揭示了幾百年來一直被奉為「中原活財神」的鞏義康家,延續明、清、民國三個時代長盛不衰之謎:「仁愛」與「留余」。
2、《三國歸晉》
總 策 劃:劉 恆
文學顧問:劉慶邦
藝術顧問:徐小斌
編 劇:翟 平
導 演:張蒲安
制 片 人:王 謙
該劇為知名學者翟平先生,歷經四年時間創作完成,大型原創歷史電視劇《三國歸晉》是繼《三國》之後又一電視力作。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合而為一,從來都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故事梗概:
三國末年,曹馬之爭日趨激烈。曹操子孫主宰的大魏盤踞中原。伴隨著曹芳、曹髦和曹奐三屆傀儡少帝,郭太後實際形同大魏朝廷的攝政女皇。但軍政大權卻掌握在司馬一黨手中。勢單力薄的郭太後與司馬一門明爭暗鬥,始終進行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
太傅司馬懿以柔克剛,阻止了兒子司馬師推翻曹魏,建立大晉的陰謀。苦思冥想結束戰亂,與民休息的途徑,確定了司馬家族迥異於魏、蜀、吳三國的和平至上的政治綱領。
司馬懿去世,司馬師軍管洛陽,以武力篡權。司馬昭為使政權和平更替,與太後一起,按照司馬懿的遺囑,瓦解了兄長的圖謀。而被司馬懿安插在曹氏內部的卧底賈充,卻在此時知道了司馬懿為控制自己,在其失去生育能力之後,將其兩個兒子殺害的內幕,賈充立誓報仇,刺殺司馬師未遂,在司馬師征剿毌丘儉的過程中,假傳聖旨,要殺掉司馬師准備過繼為子的潘安,潘氏族長用自己的孫子李代桃僵,大戰在即的司馬師受到刺激,被毋丘儉射死。司馬昭臨危受命,滅掉毌丘儉,穩定了大局。
司馬昭掌權,開始停戰息爭,並將其子司馬炎和潘安一起送到竹林,拜政敵嵇康為師。嵇康傳授了司馬炎和潘安「和而不同」的理念,使潘安成為文武全才,聞名天下的美男,受到天下女性的追捧;其中司馬昭之女司馬茵、賈充之女賈南風尤為痴情。此時,司馬昭軟硬兼施控制了賈充,賈充唆使少帝曹髦,勾結鎮南將軍諸葛誕,私下與吳國簽訂割地借兵的賣國條款。司馬昭把潘安帶到征剿諸葛誕的前線歷練,用攻心為上的戰略,滅掉諸葛誕,俘虜東吳十萬大軍。司馬昭為了天下和解,下令釋放全部戰俘;卻又想讓潘安接受生死考驗,便假傳命令坑殺吳軍,潘安盜虎符私放吳軍,司馬昭揚言要滅潘安九族,楊肇為救潘安自刎身亡,司馬昭痛不欲生,又受到嵇康的痛斥,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千古名言。
蜀漢連年戰爭,民不聊生,皇帝阿斗決心棄戰言和;曹髦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派潘安入川和談。盡管此時潘安已和楊肇之女結婚,司馬茵、賈南風仍然窮追不舍,同時,司馬炎對賈南風的迷戀,鬧的洛陽城雞犬不寧。司馬昭為了統一天下,在潘安入川的同時,派鄧艾和鍾會率軍滅蜀;蜀漢太子劉諶和大將軍姜維與阿斗意見不一,要刺殺潘安,潘安險象環生。潘安和阿斗的和談接近成功,鄧艾卻偷渡陰平,直逼成都,迫降蜀漢。曹髦受賈充操縱,在刺殺司馬昭途中被人殺死,賈充又用計除掉忠於太後的鍾會、鄧艾,離間了潘安和司馬昭的關系;潘安趕回洛陽,在司馬昭稱王的大典上,與嵇康一起揭穿了司馬昭的陰謀;司馬昭殺掉嵇康,逼瘋潘安,司馬茵為救潘安與司馬昭以死相爭;太後為了挽救曹氏一門的生命,與司馬昭交換條件,用自己的死使潘安清醒;就在司馬昭萬事俱備,准備用和平手段統一中國之際,一直詐病的賈充利用司馬炎爭儲之心,弒父登基,建立大晉王朝。
東吳孫皓暴虐、迷信,被司馬炎不戰而勝;一統天下的司馬炎縱欲而死,權力被皇後賈南風掌控;摯愛潘安的賈南風,把辭官奉母的潘安的兒子偷走,當做太子養在宮中;潘安聽從歸隱林泉的阿斗勸告,當上長安縣令,為解救飢民開倉放糧,得罪了朝野權貴;潘安的妻子死後,潘安與苦苦追求自己一生,窮途末路已經瘋癲的司馬茵結婚,新婚之夜,司馬茵撒手人寰;實際上因苦戀潘安、獨守空幃的賈南風為了佔有潘安,用潘安的兒子威脅利誘,潘安不為所動,賈南風因此瘋狂,朝政為之動盪;此時趙王司馬倫利用潘安之子發動政變,在情人相鬥,父子相殘的腥風血雨中,大晉王朝陷入八王之亂。
原創歷史電視連續劇《三國歸晉》,嚴格地以正史的時間為經,地點為緯,事件為中心,精心編織了一個「螳螂撲蟬,黃雀在後,而黃雀又因慾望膨脹自我毀滅」的故事;闡釋了在人類的慾望和理想之間,必須平衡和諧的道理。
『貳』 急求一篇觀後感。3000字以上。電影隨意。自己寫的最好。網上抄的話要求不可以很容易就搜到原文
影片《左右》觀後感
影片中的世界總是以不同的方式同歷史發生關聯的,這種歷史既包括已流逝遠去的過去歷史,也包括我們正在經歷的當下歷史;既包括重大的社會歷史事件,也包括看來微不足道但有意義的歷史細節。不過,當下的那種細小而又特殊的家庭事件,夠得上歷史么?進一步說,從電影的歷史題材創作與改編角度說,這種當下的細小而特殊的家庭事件,是否有資格被視為歷史題材呢?王小帥新近編導的影片《左右》(北京青紅德博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多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冬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星美北京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對此提供了一個可能的答案。影片故事的原型,直接取自報紙報道的當前發生的真實而又離奇的「歷史事情『「女子救白血病兒子與前夫再懷孕」①。准確點說,這看來不過是一個被通常的「大歷史」觀忽略不計的微小的歷史事件,屬於「小歷史」。對歷史題材電影的創作或改編來說,重要的不是歷史事件或事情本身的大與小,而是對它的影像意義闡釋得怎樣。如果影像意義闡釋取得成功,被賦予了歷史合理性,那麼「小歷史」也可能釋放出「大意味」來。同時,這個離奇的小歷史事情在這部影片的影像闡釋中,可以說觸及了當前建設「和諧社會」這一主流題材。在建設「和諧社會」成為政府國策的年代,靠什麼去保障「社會和諧」順利實現?對此,不僅政府各級組織、學術界、社會公眾等在探索,這部影片也在以其特有的影像方式展開著富有啟迪的思考。當然,影片製作者未必有意識地要讓影片與上述國策及當下的社會歷史軌跡直接掛鉤,不過在我們的觀看和闡釋中,即使不去有意識地做出這種關聯但這種關聯畢竟也可以無意識地出現,因為影片製作者總是生活在這個特定的當下歷史場域中並必然對此有所表達。
一、挑戰倫理極限
影片是從枚竹帶著前夫肖路去往出租房准備「做愛」開始的,在彎彎曲曲的小區道上忽左忽右地行駛的汽車,到底要把這對前夫妻引向何方?影片從一開始就似乎在告訴觀眾:建設「和諧社會」並不意味著這個社會始終處處和和氣氣、和和美美,而是它往往危機四伏,動盪不安,甚至連一個懷孕決定也可能導致兩個和諧家庭同時趨於破滅。人到中年的售樓員枚竹(劉威葳飾演)與設計師老謝(成泰燊飾演)被告知,久燒不退的女兒得的竟是絕症白血病。遭遇如此突然且沉重打擊的母親枚竹,不得已求救於已同空姐董帆(余男飾演)結婚的前夫、工程隊老闆肖路(張嘉譯飾演),求他作骨髓移植,但因血型不合沒成功。為挽救女兒生命,枚竹情急中決定同這位前夫通過人工授精再生一個孩子,以便用新生兒臍血救活愛女。這個合乎母女情但不合乎夫妻情和婚姻法的怪異決定,立即給兩個家庭都帶來巨大的倫理與情感挑戰。在三次人工受孕也沒成功、醫院拒絕再做後,枚竹最後毅然同肖路偷合以求懷孕生子救女。這就使得這兩個家庭的命運被導向一種倫理與情感極限。可以說,這一連串並且步步升級、直至倫理極限的救女行動,給這兩對中年夫妻帶來了巨大的倫理挑戰及情感沖突,迫使他們一再地陷入選擇的困窘中。應當講,影片的具體講述方式是頗具匠心的,這可以從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的處理手法和效果上集中見出。
在故事的開端,我們立刻感受到枚竹同老謝及女兒組成的三口之家是和諧甜美的:老謝對女兒的愛完全如親爹一樣。但高燒不退的女兒被醫生告知得的是白血病時,影片只是讓我們看到一個遠景:在醫院的樓道遠端,醫生和護士對著枚竹講了兩三句話後離開了,撇下枚竹孤單一人。只見她似乎突遭沉重一擊,在巨大痛苦中身子搖晃欲倒,但又頑強地堅持挺立,直到跌坐到椅子上。沒有一句話陳述,更沒有畫外音介紹,但觀眾卻通過人物的肢體語言和隨後的故事進程,很快就了解到危機焦點所在。這種幾乎無聲的含蓄有致的敘述,不僅在開端而且也貫穿到影片的全過程,取得了言簡意深的美學效果。
影片的這種含蓄式開端同隨後故事發展上的處理原則是一致的。枚竹的決定不僅威脅到她自己現在這個家的和諧,而且也威脅到肖路和董帆的家庭和諧。每當肖路被枚竹叫來家裡或醫院看望女兒或商討處理辦法時,厚道的老謝總是主動提出去樓下買盒煙以便迴避。在下樓買煙的幾次重復敘述中,影片都沒有刻意渲染老謝面對妻子前夫時的復雜的內心活動,而是點到即止,盡量以內斂方式去傳達。這種內斂方式總體上符合這位中國式父親的性格特徵。內斂處理也體現在肖路與董帆之間的夫妻爭議上。董帆結婚幾年來一直想要孩子卻被肖路拒絕,想不到他卻要同前妻再生一個,這打擊是巨大的和幾乎難以承受的。離婚的威脅也降臨這對夫妻生活中。影片始終沒讓枚竹和董帆直接相遇和發生面對面沖突,而只是安排後者和同事突然闖到枚竹家中想見卻未遇。但見到老謝和女兒的悲情場面已足以讓董帆感動了。這場特殊的未遇的見面,鮮明地體現了影片的內斂風格,遠比讓她倆直接沖突更有表現力。
與此同時,影片的另一突出特點在於,盡量減少宏大的空間場面而更多地滿足於局部空間或室內場景中的表現。這種盡量壓縮或抽離廣闊空間的做法,自然讓我想到德國美學家沃林格在百年前提出的「抽象沖動」與「空間恐懼」之說:他相信,人類存在著兩種沖動:移情沖動和抽象沖動。「移情沖動是以人與外在世界的那種圓滿的具有泛神論色彩的密切關聯為條件的,而抽象沖動則是人由外在世界引起的巨大內心不安的產物……我們把這種情形稱為對空間的一種極大的心理恐懼。」沃林格特地談到,東方文明民族的原始藝術突出地表現了這種抽象沖動。他們「困於混沌的關聯以及變幻不定的外在世界,便萌發出了一種巨大的安定需要,他們在藝術中所覓求的獲取幸福的可能,並不在於將自身沉潛在外物中,也不在於從外物中玩味自身,而在於將外在世界的單個之物從其變化無常的虛假的偶然性中抽取出來,並用近乎抽象的形式使之永恆。通過這種方式,他們便在現象的流逝中尋得了安息之所。他們最強烈的沖動,就是這樣把外物從其自然關聯中,從無限地變幻不定的存在中抽離出來,凈化一切依賴於生命的事物,凈化一切變化無窮的事物,從而使之永恆並合乎必然,使之接近其絕對的價值。在他們成功地這樣做的地方,他們就感受到了那種幸福和有機形式的美而得到滿足。確實,他們所得到的只能是這樣的美,因此,我們就可稱經過這種抽象的對象為美。」② 王小帥不一定了解沃林格的這種抽象美學,但他的選擇和取捨卻告訴我們,他對廣闊的空間表現不感興趣或不予信賴,而是有意識地從無限的廣闊空間退卻,退回到有限的局部空間或室內空間展開敘述。這無疑也可以理解為別一種抽象沖動的運用。上面說的含蓄和內斂,其實都與這抽象式表現相合拍,也就是對世界採取簡約化、凝練式處置。
即使是在故事的高潮段落,影片也沒有絲毫的渲染或放縱意圖,而是繼續上述含蓄、內斂及抽象路線,最大限度地展現了節制的原則。觀眾像影片開頭時那樣跟隨已經熟悉了的枚竹和肖路,在汽車的左右搖晃中再次來到出租房,他們如何合作完成這次離婚夫妻間的特別的「偷情」或「外遇」儀式呢?影片把他們之間那種尷尬、拘謹而又急切、企盼等復雜情緒拿捏得恰到好處。尤其是兩人在床上被窩里躊躇著始終無法進入「交配」角色時,共同的救女話題把他們從尷尬中解救了出來,雙方都發自內心地生出對女兒的深切的愛和對新生兒的熱烈期待。於是,觀眾看到大紅被子覆蓋下的兩人肢體終於緩慢地而堅決地疊合到一起,完成了神聖的交合儀式。如果把這儀式的瞬間看成全片高潮的話,那麼這高潮雖是感人的卻不是煽情的;雖是表現的卻不是鋪陳的。因為,兩人這時呈現的情感已超越普通的男女之情,而演變成跨性別的具有最後的救贖功能的偉大的愛。也就是說,不再是普通的性愛或情愛而是最高的聖愛在這里釋放出不同凡響的感人力量。為了突出這種效果,影片的表現是高度節制的,可以說節制到幾乎不可能再節制的程度,而通常的導演可能會選擇至少多一倍的膠片長度去縱情表現。
影片的結尾與此相類:兩對夫妻各自平淡地吃飯。充滿愛意的董帆為丈夫盛了滿滿一碗米飯,並且不斷夾菜,顯然意在為他「勞累」後滋補身子;自以為瞞過老謝去出租房交合的枚竹,和已碰巧從手機中得知真情的老謝坐到一起吃飯,老謝突然平靜地提出妻子生下的孩子跟他姓,從而使未來家庭矛盾圓滿解決。影片就這樣結束在意猶未盡的平淡中,愛的烏托邦情景已然展現,該說的都已說完,剩下的就是由觀眾自己去想像了。
二、簡約與蘊藉及其美學淵源
影片的上述含蓄、內斂、抽象、節制和平淡等表現手段,合起來可以說共同體現了簡約化原則,這就是說,盡可能舍棄對象的枝蔓或主要容量而僅僅從中抽離出它的最簡單而化約的表現形式。這種簡約化表現有兩方面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減弱影片的人為色彩、去除令人厭倦的做作成分,加強它的生活客觀性;另一方面可以蘊藉深厚地傳達編導的表達意圖,體現一種蘊而不發的深長效果。
王小帥在這里展現的對於簡約化和蘊而不發的美學追求,與中國古典美學歷來推崇的「蘊藉」原則是吻合的。「蘊藉」又作「醞藉」或「蘊籍」,「蘊」的原義是積聚、收藏,引申而為含義深奧;「藉」的原義是草墊,有依託義,引申而為含蓄。「蘊藉」在文藝領域往往指作品中那種意義含蓄有餘、蓄積深厚的狀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在分析文體問題時指出:「綜意淺切者,類乏醞藉」,即那些命意淺顯直切的作品,大都缺乏「醞藉」。他明確地把「醞(蘊)藉」作為評價文學作品成就的重要標准之一。他甚至強調「深文隱蔚,餘味曲包」,意義深刻的文章總是顯得文采豐盛,而把不盡的意味曲折地包藏其中,這樣的文章才能「使醞藉者蓄隱而意愉」,令喜好「醞藉」的讀者閱讀「醞藉」之作而充滿欣喜。清初賀貽孫在《詩筏》中指出:「詩以蘊藉為主,不得已而溢為光怪爾。蘊藉極而生光,光極而怪生焉。李、杜、王、孟及唐諸大家,各有一種光怪,不獨長吉稱怪也。怪至長吉極矣,然何嘗不從蘊藉中來。」在他看來,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和李賀等唐代大詩人的詩作,之所以各有一種光彩和奇妙,恰恰是由於把「蘊藉」放在頭等重要地位。能「蘊藉」而後生「光怪」,可見「蘊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又認為:「所謂蘊藉風流者,惟風流乃見蘊藉耳;詩文不能風流,畢竟蘊藉不深。」這些表明,「蘊藉」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常用概念,強調文藝語言與意義應當蘊蓄深厚、餘味深長。王小帥是否有意遵循中國古典美學的上述原則,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有意識的含蓄、內斂、抽象、節制和平淡等表現手段恰恰體現了古典美學傳統在現代電影藝術樣式中的復活,表明這種古老的美學原則在現代藝術樣式中仍然可以洋溢出表現力。
三、愛的烏托邦
影片通過這樣的簡約化與蘊藉式故事講述,希望獲得怎樣的觀影效果呢?這可以從影片的中英文名稱上獲得集中提示。影片的中文名為《左右》,寓意著故事中主要人物在家庭倫理上左右為難的境遇。而王小帥在選擇全球公映的英文名稱時,給出了「In Love We Trust」即《信賴愛》這名稱。這里的中英文片名合起來就把編導的表現意圖幾乎和盤托出了:人生難免遭遇災難或風險,讓人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但憑借愛終究可以脫困。在影片中,來自枚竹的母愛、老謝的繼父之愛、肖路的生父之愛,以及來自董帆的對丈夫與前妻所生女兒的同情之愛,終究化解了生活中曾讓他們左右為難的困窘,把他們引向新的和諧的希望之旅。這顯然幻化出一種空前理想的愛的烏托邦,為充滿危機意識或憂患意識的當代人提供了一種影像的撫慰。
引申而看,這部影片可以說是一則寓言,是當前「和諧社會」建設時期人們遭遇的生活危機及其化解策略的一種想像態凝縮形式。影片中的兩個家庭的成員、兩對夫妻本來都是「好人」,堪稱「和諧社會」的平常而又合格的和諧市民典範。但即使是這樣的良善家庭及其成員,也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巨大危機或災難擊中而陷於失諧或不和諧境地。「和諧社會」何以保障?影片給出的是愛,是一種植根於普通親子之愛和男女之愛而又同時跨越它們的神聖的愛。這種愛驅使枚竹不顧一切地拯救女兒於絕症中。但這種救贖性的愛本身卻必然引發新的倫理危機,這就是導致老謝、肖路和董帆同時處於艱難的選擇與承擔的風險與困窘中;但仍然還是通過這種無邊的聖愛,上述三人最後都發自內心地接受了枚竹的驚人選擇,並且願意傾力承擔其導致的新的倫理後果。這時,這種既不合夫妻情也不合婚姻法的愛,終於可以跨越通常的人倫之愛,而具有超常的終極性倫理意味。愛,一種神奇的愛可以逢凶化吉、消災避禍,成為人們通向「社會和諧」的制勝法寶。由此看,影片無疑體現了一種鮮明的愛的烏托邦拯救意味。
如果有關這部影片的這種烏托邦意味的闡釋多少可以成立,那麼,在更寬廣的中國大陸電影平台上,可以見出一種涵蓋主旋律影片、商業大片和藝術片的共同的值得關注的現象。主旋律影片近年顯示了一種我所稱的「儒學化轉向」,也就是把儒家式仁愛當作「和諧社會」的拯救策略,例如《五顆子彈……》(又名《仁槍》)、《千鈞·一發》、《我的左手》等。就連商業大片如《集結號》也把仁愛輸入穀子地鳴冤叫屈的言行中,體現了特殊的愛的力量。向來不顧票房而以境外得獎為重的藝術片,也逐漸地加重了愛的表現程度。從賈樟柯的《三峽好人》中,不難聆聽到充滿生存風險的底層社會對非婚前妻及女兒的執著的濃烈親情,對偶遇的路人小馬哥的同情的愛等。同屬藝術片,王小帥的《左右》沒有跨越《三峽好人》那種愛的暖流,而是既深深置身其中又有獨特的開拓。與《三峽好人》在某些段落的略顯鋪陳和超現實的虛擬相比(如關於人民幣的符號學闡釋、「飛碟」降臨的超現實刻畫等),《左右》更多地呈現出簡約化和蘊藉式敘述,是要以這種節制的方式導向可以惠及全社會的愛的倫理烏托邦的建立。我想說的是,我們當下的「和諧社會」的建立不能單純依靠烏托邦,但也離不開合理的烏托邦實驗。對此,《左右》無疑可以激發我們當下的歷史想像
花了很長時間找的,希望採納!
如果不滿意,可以上豆瓣網,上面有很多優秀點評,希望你能成功!
『叄』 電影《鋼的琴》在線觀看 鋼的琴高清完整版DVD觀看 鋼的琴迅雷下載.
《鋼的琴》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H105oe8gJ22oRMTb8YiyA
《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電影。該片於2011年7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鋼的琴》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通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