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如何評價早期的外國電影輸入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如何評價早期的外國電影輸入

發布時間: 2023-06-12 06:15:16

⑴ 你認為最好看的外國電影是哪一部為什麼

我的回答必須是《肖申克的救贖》,就這個影片神奇的是,你處於各個年齡階段再次重溫時,永遠會有這么多的感悟,影片里太多話能觸到心靈的最深處,以至於我激動不已……話不多說,下面的經典台詞展示。

我是平民,喜歡日本電影《幸福的黃手絹》此片就象發生在我們平民日常生活中的逸事,即有不幸,貧窮……,但更有希望,美好,那掛滿黃手絹的旗桿就是今後生活的希望,美好,幸福……。

什麼年齡段喜歡什麼年代的電影,當然也不絕對。因為很多過去早期的電影 都是文革後期開始看到的。羅馬假日、煤氣燈下、卓別林喜劇無聲電影等,都是我感覺不錯的選擇。
外國電影90年代中後期的「泰坦尼克號」在我國公映,當年非常喜歡,更喜歡電影里的歌曲,結合情節和故事的男女主角的表演更加精彩。近年來我看電影很少,回憶國外的電影本人更傾向於國外早期或30年代的電影「美人計」,在網路搜出可觀看。
非常喜歡「英格麗褒曼」這位女星,煤氣燈下/也是她的主演,美麗而魅力十足,角色定位清晰度強,所以願意選擇褒曼的電影。還有許多外國電影都不錯,類似於「這個殺手不太冷」等等。(個人觀點)

魂斷藍橋

諜影重重

我最喜歡的一部外國電影是《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評分非常高,1994年在美國上映,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上映後引發了觀影熱潮,在1995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等六項大獎。

電影的男主角叫福睿斯•甘,也就是阿甘。阿甘上小學時,智商只有75,是一個低能兒,同學們都欺負他,只有一個叫珍妮的小女孩經常幫助他。

阿甘有一個特長,那就是跑的非常快。上中學時,有幾個同學追趕阿甘,阿甘快速地奔跑,跑進了一個橄欖球場,阿甘奔跑的速度把橄欖球場的人都驚呆了。這一次阿甘的命運得到了轉變,他因為跑的特別快被大學破格錄取了,還成為了橄欖球明星,得到了美國總統肯尼迪的接見。

大學畢業後,阿甘參軍入伍,去了越南戰場。在那裡,他認識了兩個朋友,一個是叫布巴的黑人小伙,布巴家裡是捕蝦的;另外一個則是他的上司丹•泰勒上尉。布巴在戰場上丟了性命,丹•泰勒上尉也失去了雙腿。戰爭結束後,阿甘成了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

阿甘心裡一直愛著珍妮,但是珍妮不喜歡阿甘。在一次集會上,阿甘碰到了珍妮,珍妮不想跟阿甘在一起,兩個人匆匆離開了。

從那以後阿甘巧妙地經歷了美國 歷史 上的一些著名事件,比如「水門事件」等。阿甘又和退役的丹•泰勒買了一艘捕蝦船,出海捕蝦發了一筆大財。為了紀念死去的好朋友布巴,阿甘把公司的名字定為布巴公司,把一半的股份給了布巴的母親。

阿甘成為富翁後,卻離開了公司,去做了一名園丁,他一直想念珍妮。有一天,珍妮回來了,與阿甘共同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日子。突然有一天,珍妮走了,阿甘悵然若失,感到非常迷茫,坐在長椅上發呆。

之後,阿甘開始了長途奔跑,他從美國的東海岸跑到了西海岸,追隨他奔跑的人越來越多。奔跑了很久以後,阿甘回到了家鄉。後來他又見到了珍妮,珍妮帶了一個小男孩,那正是阿甘的兒子。三個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但是好景不長,珍妮得了絕症,不久以後就去世了,阿甘悲痛欲絕。

阿甘的兒子到了上學的年紀,阿甘把兒子送到了校車上。校車開走了,阿甘坐在車站的長椅上,回想起了往事。

我特別喜歡電影裡面的一句台詞,是阿甘母親對阿甘說過的: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這句台詞很有哲理性,我們都無法預知我們的未來,人生有著很多不確定性,將來有多種可能性。

這部電影有溫馨的瞬間,也有感人的瞬間,劇情流暢不算煽情,沒看過的小夥伴們可以看看,相信你也有所感慨。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肖申克的救贖》。主人公心懷希望,嚮往自由,對抗著命運的不公。其他人物的襯托,更體現了主人公難能可貴的精神世界。值得一看!

角鬥士 凄美

《冷山》由明格拉導演,裘德.洛,妮可.基德曼和芮妮.齊薇格主演的一部關於戰爭中愛情的電影。

故事背景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男主角英曼和女主艾達是一對令神仙羨慕的情侶,但是戰爭拉開了兩人的距離。英曼作為南部士兵在戰斗中身負重傷,時日無多。由於對心上人的思念以及對戰爭的厭倦,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歸往故鄉冷山的路,只為見到未婚妻艾達一面。一路上遇到很多困難,很多羈絆都沒能阻礙他匍匐前進的心。多次倒下,又重新站起,唯有愛情的力量支撐他一步步前行,哪怕山高水長,哪怕充滿艱難險阻,他亦不改初心。

女主角艾達本是一位養尊處優,生活無慮的富家千金。但由於父親和朋友慘死使其處境日益艱難,手無縛雞之力的她生活難以為繼。但她在山區女孩露比的幫助下,與生活中種種困難相對抗,沒有屈服或倒下,變得日益堅強。她和露比互相取暖,肝膽相照,一起對抗生活的磨礪與難辛。她堅定不移相信愛人能夠回來,無論多久都會等下去,一如冷山不倒,心裡希望便不會死去!

戰爭讓家庭破碎,讓愛情分別,讓生活狼藉,讓生命變得微不足道。戰火雖泯滅了人的良知,變得殘暴兇殘,卻也使愛情更加堅定不渝,令人振憾。英曼說「他願意用餘下的生命去換取與心愛女人5分鍾相聚,」在他心中總有一個人,一個地方讓他如此傷心,讓他朝思暮想,讓他魂繞夢牽。讓他停止腳步,讓他放下槍桿,去回到那個記憶模糊的故鄉。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⑵ 想知道評價一部電影的價值,應該如何評價呢

一部電影的價值,因為觀眾各有所好,所以只有相對,沒有絕對。對於我來說,簡而概之,就是你去電影中找什麼,你找到了,這是一般價值的電影,你想開心,它逗你開心了,你想發泄,它讓你流淚了。這就是電影的一種普遍價值。另外一種非凡價值的電影,就是你沒有想在電影里找什麼,也不知道會找到什麼,但是你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價值觀,一個好演員,一段音樂,哪怕只是一個鏡頭,作為一種從未經歷過的體驗留在了你的記憶里。這一瞬間的奇妙緣分,永不可復制,改變了你對世界的一點點看法,讓你成為與看電影之前不同的你。這就是一部電影的非凡價值。文學和心理學上,管這叫頓悟。

⑶ 問個早期的外國恐怖電影!

你看看這些吧 我都分好類了 哪的都有 你喜歡哪個就看哪個吧 希望能幫到你 好的話給我分哦

十大禁片
《索多瑪120天》《困惑的浪漫》《下水道人魚》
《情慾九歌》《不可撤銷》《羅曼史》《感官世界
》《唾棄你的墳墓》《魔法聖嬰》《切膚之愛》

然後是幾個電視劇的恐怖片《恐怖大師》《邪惡力
量》《恐怖之源》《鬼語者》《靈媒輯凶》《靈異
之城》《惡魔獵人》《終結者外傳》-科幻的也不
錯 《遠古入侵》

美國新片
《刺》《嗜血魔人》《新版喪屍出籠》《電鋸驚魂
5》《午夜食人列車》《針孔旅社2》《殘虐你娛樂
我》《異蟲咒》《恐怖煉獄》《惡靈空間3》《獸
餐2》《吸血新世紀》《暮色》《回魂》《紅眼病
》《解剖學教室》《鬼月殺機》《不請自來》《繁
殖》《低語》《重回血腥死亡營-這個一般》《陌
路狂殺》《食屍鬼》《美版見鬼》《荒野惡林》《
致命玩笑2》《購物驚魂》《死亡湖》《血腥數字
》《破綻-這個我強烈推薦》《邪林地》《停屍間
》《閣樓》《軌跡人》《末日先鋒》《羅威納復仇
》《犬戰士》《小島驚魂》《蛛網》《100英尺》
《沙排殺機》《伊恩斯通之死》《活屍日記》《前
哨》《惡靈詛咒》《伐頭嶺》
《農家小屋》《鬼域31公里》《恐怖休息站2》《
狂蟒之災3》《惡鬼上門》《月光心慌慌前傳》《
生化危機惡化》《鑽孔者》 《伊甸湖》《嬰靈惡
泣 》《我的血腥情人節3D》《黑夜傳說前傳:狼族
再起》《燈紅酒綠殺人夜》《詭信號》《要命法則


日韓的

驚險游戲〉〈香頌鬼屋〉〈七天〉〈鬼肢解〉〈
追擊者〉〈恐怖童謠〉《狐狸階梯》《午夜凶鈴》
《咒怨》《鬼宿舍》《殺人回憶錄》
〈靈魂密碼〉〈鬼鼓〉〈假面〉〈瘋魔美女〉〈黑
色之家〉〈駭人手機〉 《筆仙》《鬼水凶靈》《
異度空間》《惡魔的藝術》《再殺部隊》
〈怪談新耳袋〉〈深海尋人〉 《惡男事件》《恐
怖爆發》《死神十字路口》《山村老屍》 《案山
子》《森冤》《驚險游戲》 《怪談》
《宮女》《棺木》《蟻群》《考死》《506哨所》
《牆之魘》《鬼怪密林》《回歸》《19層空間》
《感染》

歐美票房排名
1鬼眼(又叫第六感)
2驅魔人(……)
3夜訪***(後三個字自己查)
4小島驚魂
5斷頭谷
6美版咒怨
7異形大戰鐵血
8電鋸驚魂3
9奪命狂呼3(在歐美上映後票房飆升)
10美版午夜凶鈴2
11美版午夜凶鈴1
12刀鋒戰士2
13電鋸驚魂2
14刀鋒戰士3
15弗萊迪大戰傑森
16死神來了3
17死神來了
18鬼哭神嚎
19德州電鋸殺人狂03版
20入侵腦細胞
21電鋸驚魂
22奪命狂呼
23奪命狂呼2(前兩部都只在美國上映)
24寂靜嶺
25萬能鑰匙
26鬼入侵
27鬼訊號
28死神來了2
29異形2(僅在美國上映)
30驚情四百年
31人皮客棧
32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麼
33狂蟒之災
34刀鋒戰士(僅在美國)
35隔山有眼
36恐怖蠟像館
37十三幽靈
38狂蟒之災2
39美版咒怨2
40驚心食人族2
41鐵血戰士(僅限美國)
42驚心食人族
43異形3
44月光光心慌慌2
45德州電鋸殺人狂前傳
46惡水凶靈
47幽靈船
48異形4
50不死之王德古拉
51吸血鬼女王
52月光光心慌慌8
53鐵血戰士2
54鬼霧
55隔山有眼2
56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麼2
57鬼娃孽種
58惹鬼迴路
59人皮客棧2
60恐怖網站
61死寂
62千屍屋
63傑森X
64非禮勿視
65死亡鬼屋
66吸血鬼陰影
67原凶畢露
68撕裂人

下面的你也看一下 有介紹 呵呵
《奪命手術》歐美-這個片子看的我很不舒服,不
是血腥那種。
《分裂》這個片子還沒有出,但是看到預告片感覺
很不錯
《布萊爾女巫》 -不用我做過多介紹了吧,死亡錄
象-科羅佛檔案的前輩,據說真實時間改編。
《毛骨悚然》美版,這個也不錯相信是你喜歡的類
型。
《死亡特訓》(也叫八面埋伏)個人認為不錯的片
子,屬於驚悚片
《鬼蜮失魂地31公里》也是劇情類型的
《血眼》新納粹主義分子
《荒島驚魂》-驚悚片
《鬼月殺機》這個是你喜歡的日式風格恐怖片,是
美國的,個人認為算不錯了。
《靈異孤兒院》-也是恐怖類型的
《機械女》-恐怖類型
《趣味游戲》這個是變態殺人的,主要我喜歡這種
類型的片子,也介紹給你可以看下
《邊城小鎮》-殺人的,劇情夠緊湊,有些恐怖片
未必是鬼才嚇人
《神秘窗》-劇情
《死刑》-還可以
《桑樹街》-拍的很不錯錯,特技絕對夠真實 ,這
個不完全是喪屍,我強烈推薦
《屍地禁區》-也是你喜歡的嚇人類型呵呵
〈100英尺 〉-今年的新片-恐怖類型
〈快門〉恐怖類型
〈美國怪談 〉我很喜歡的一部片
〈魔窟〉冒險恐怖的
〈血腥瑪麗〉-恐怖類型
〈隔離疫區〉這個是美國版本的死亡錄象,還沒有
出,隨時關注吧
〈死亡錄象〉這個現在太出名了,相信大多都看過
,如果沒看過去感受下,最後10分鍾很過癮
〈變種女郎〉也是我喜歡的
〈迷霧〉這個也是很不錯的恐怖片,屬於怪物類型
,但是絕對不無聊,大多人都看過,如果沒看過去
看下
〈鬼魂傳奇〉也是恐怖類型的
〈鬼霧〉這個是迷霧的上一個版本,值得一看
〈復制DNA〉大蟲子呵呵
〈脈搏探測器〉絕對的心理恐怖片
〈閃靈〉太有名了
〈鬼屋凶鈴〉恐怖類型的
〈鬼影〉絕對是你喜歡的類型
〈恐怖廢墟〉食人草
〈苜蓿地〉非常優秀的片子,強烈強烈的推薦
〈末日侵襲〉不用說了,不錯的大片
〈網路殺機 〉也不錯
〈身在其中〉很不錯的片子,帶血腥
〈黑色地板〉也是你喜歡的類型
〈厄夜三十〉推薦你看
〈荒野惡林〉追殺,變態殺人的,但沒你想的那麼
血腥,劇情不錯
〈死寂〉這個強烈推薦給你
《活死人黎明》雖然你不喜歡喪屍,推薦一下。
《活死人之地》《生化危機3》《電鋸驚魂》
《天外來菌》我非常推薦的片子
《黑水》鱷魚的,很推薦,比較驚心動魄的片子,
不是那種一隻大鱷魚傻吃人的
《車庫驚魂》比較不錯
《地下墓穴》還可以
《血月》很GOOD
《隔山有眼》1-2
《驚變28周》1-2
《恐怖蠟像館》
《非禮勿視》
《美國人狼在倫敦》
《驅魔人》
《天魔2006》
《寂靜嶺》
《恐怖那瓜頭》
《少年漢尼拔》推薦
《鬼擋路1-2》刺激
《1048幻影凶間》
《吸血驚情400年》雖然是老片,但是太棒了
《夜訪吸血鬼》經典,我非常喜歡
《地鐵驚魂》
《屍骨無存》
《人皮客棧》這個就是血X
《死亡空間動畫片》這個太牛X了
《惡靈空間》1-2
《驚心食人族1-2》也叫做剝皮人魔
《黑夜傳說1-2》
《幽靈船》
《異次元殺陣》也叫做「心慌方」非常強烈的推薦
《鬼水凶靈》美版
《我說你做》
《狼溪》
《加百利》
《鬼哭神嚎》
《夜魔》
《靈異第六感》
《魔鬼搭車人》
《鬼天使》
《生存游戲》
《地獄神探康斯坦丁》
《萬能鑰匙》
《撕裂人》
《九人禁閉室》
《理發師陶德》

⑷ 你怎麼評價國外的科幻電影

特效一流,劇情那就。。。。看熱鬧好。婦聯4最後決戰居然是白刃戰。。。。。。。。。。。。。

⑸ 英國電影的早期電影

對英國早期電影最有影響的是布賴頓的幾位攝影師。其中有E.柯林斯、A.G.史密斯、J.威廉森等,這幾位電影先驅,後來被人稱為布賴頓學派。他們最早採用了兩次曝光、移動攝影、迭印、全景、倒拍、停拍等技巧。柯林斯拍過30部影片,其中只有一部《中斷的旋律》保存下來。史密斯在《祖母的放大鏡》(1900)中採用特大特寫鏡頭,銀幕上出現了放大的走動的表、籠中的金絲雀、人的眼睛;他的第一部作品《夜晚》,表現警察提著燈巡夜,沿路照亮了乞丐、醉漢、行竊的小偷,他用攝影機代替人的眼睛,把它變成了活的東西,這種新的手法,可以說是現代蒙太奇的開端。威廉森則在新聞片中自由地交替變換事件地點並採用外景等,他的《士兵的歸來》和《戰前和戰後的後備兵》兩部影片,描繪了真實生活片斷,在銀幕上首次提出社會問題。
當時的電影藝術家和技術革新家還有C.赫普沃思。1897年,他撰寫的《活動攝影術──或電影攝影入門》,是世界上最早電影論著之一。他曾改進沖洗影片器具、印片機和膠片打孔機。1898年他拍攝了《鐵路切斷中的快車》;接著拍攝的《艾麗斯漫遊奇境記》(1903),長800英尺,分16場景,場景間交融銜接;另一部《浪子救人》(1905)利用攝影機述說故事,結構復雜,採取了分鏡頭劇本的串聯、剪輯、搖拍、低角度攝影等技巧;1907年,他還設計過錄音系統。同一時期攝制故事片的還有F.S.莫特肖。他的 《搶劫郵車》、《白晝行劫》(兩部影片均攝於1903年)奠定了驚險片在英國的地位。
早期英國電影除紀錄像片和故事片外,還出現了風景片,如G.潘廷格的《羅伯特·斯科特漫遊南極》(1913),頗受歡迎。1914年,英國電影工作者製作了第一部動畫片。G.皮爾遜導演的《血字的研究》是根據小說《福爾摩斯探案》中的故事拍攝的第一部偵探片;他的另一部影片《厄爾塔斯──死裡逃生的人》(1916),則仿照法國影片《芳托馬斯》樣式,是第一套動作驚險連續片集。
20年代,赫普沃思因拍攝了《阿爾夫的紐扣》(1920)和其它幾部成功作品而名振一時。皮爾遜製作了《一切都不在乎》(1920)、《爆竹》(1921)、《愛情生活和笑聲》(1923)以及《起床號聲》(1924)。英國無聲影片時代最受歡迎的明星B.鮑爾芾就是他培育出來的。另一部受觀眾歡迎的影片是H.肖的《基普斯》(1921),但是,最為傑出而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要推G.卡茨的《女人對女人》(1923),它的成功,是製片人M.巴爾康、導演V.薩維爾、劇作家卡茨和他的助手希區柯克,A.以及當時為大家喜愛的好萊塢女明星B.康普遜合作的結果。希區柯克在20年代後期在蓋恩斯巴勒影片公司因執導《快樂的花園》(1925)和《房客》(1926)兩片而成名。這家公司的成功產品還有卡茨的《老鼠》(1925)、A.布魯內爾的《英國老家》(1927)和《永恆的仙女》(1928)。與此同時,也崛起了另外幾位新人:導演兼製片人H.威爾科克斯繼成名作《朱金洲》(1923)之後導演了影片《十夜談》(1924)、《唯一道路》(1925)、《涅爾`格溫》(1926)和《黎明》(1928);L.戴·科多瓦導演了《她》(1925);M.埃爾維導演了《阿爾芒蒂埃爾來的小姐》(1926)與《海軍將帥的副官》(1926)。
隨著電影製片事業的發展,英國的電影放映場所逐步脫離游藝場而建起可容幾百觀眾的影戲院,當時還僱用鋼琴師和小樂隊在放映電影時進行伴奏。不久,一批大影院開辦起來,但是自1909年起,美、法兩國影片佔領英國市場,本國影片只佔全國上映總數的15%,因此,英國既不能從國內電影市場收回大量資金,又沒有充足財力投入製作優質影片、同外國影片爭奪國內外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電影生產更受影響。從1916年起,英國加征娛樂稅,對影院營業更為不利,電影事業進一步遭到危機。大戰結束後,美國影片源源而來,使英國影片只佔在本國上映影片的5%,出口影片更是屈指可數,因此一些著名製片人如赫普沃思也不得不於1924年關閉製片廠。為保護民族電影,政府當局於1927年正式通過了電影法案,規定限額分配比率,要求1935年須達到總數的20%,使英國影片在全國影院的上映比率逐年提高。此時,新的製片廠如戈蒙特公司、英國國際影片公司和英獅公司先後成立。到20年代末,英國又攝制出一批引人注目的影片,如希區柯克的《決斗場》(1928)、阿斯奎斯,A.的《流星》(1928)和《地下》(1928)、E.A.杜邦的《皮卡迪利大街》(1929)。因為定額分配影院上映率,需要大量影片填補空檔,刺激英國電影出現了一番興旺景象。但是好影片要耗費大量財力和時間,為了供應市場緊缺的需要,出廠的產品仍然是大批質量差、省工省時的平庸影片。
1929年,有聲影片問世。英國面臨的問題同其它各國大致相同,如錄音方法簡陋,設備笨重,影片內容從頭到尾,不是喋喋不休的對白,就是接二連三的歌曲。希區柯克導演的《訛詐》,拍了一半而改為有聲影片,他在運用聲音效果方面,匠心獨運,這部被公認的英國第一部有聲片,對其他導演很有啟發。此後拍攝出了一批較成功的有聲片,包括:希區柯克的《謀殺》(1930),阿斯奎斯的《逃出達特穆爾》(1930)、《正告英格蘭》(1931)和《跳舞吧,美麗的女郎》(1931),薩維爾的《W──計劃》(1931)和《辦公室的少女》(1932),W.福特的《羅馬快車》(1932),威爾科克斯的《神奇之夜》(1932)等。
30年代,英國電影出現了短期的繁榮景象,每年影片生產量為150部到200部,故事片的復興同出身於匈牙利的製片家柯達,A.大有關系,他於1933年定居英國,創辦倫敦電影製片廠以後,攝制了一批成功的影片,其中以《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即《英宮艷史》,1933)為最。他用新的觀點處理歷史題材,提出社會出路問題,迎合觀眾的民主思想,取得很大成功,該片在國外享受的盛譽,遠遠超過英國其它影片。更為重要的是柯達孜孜不倦、勤奮進取的精神,促使所有電影業的工作人員努力提高專業水平。他為英國影片開拓了向國外輸出的廣闊前景,又給電影事業灌輸了樂觀與奮發的風氣。他的公司還在世界各國收羅人才,禮聘他們來英國工作,推進了英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如德國導演P.津納執導的《凱瑟琳女皇》(1934)、美國明星范朋克,D.主演的《唐璜》(1934)、法國導演克萊爾,R.拍攝的《鬼魂西行》(1935)、美國導演兼美工設計家W.C.孟席斯所拍的《未來世界》(1936),都是引人矚目的影片。這家公司製作的影片如Z.柯達導演的《河上刺兒頭》(1935)、《伏象神童》(1937)以及柯達本人拍的《倫勃朗傳》(即《畫聖情痴》,1936)等,都是成功之作。
這時期英國的其它製片人和導演紛紛緊步柯達後塵,由M.巴爾康監制、希區柯克導演的影片《萬事通》(1934)、《三十九級台階》(即《國防大秘密》,1935)和《破壞》(即《薄命花》,1937)都極為成功。此外,薩維爾的《好夥伴》(1933)、《長青樹》(1934)和《鐵公爵》(1935),威爾科克斯的《涅爾·格溫》(1934)、《老德魯里的假腿》(1935)和《維多利亞女皇》(1937),L.門德茲的《猶太人蘇斯》(1934),T.本特利的《老古玩店》(1935),R.史蒂文森的《都鐸·羅斯》(1936),B.維爾特爾的《羅得島》(1936),均獲較高評價。到1937年,英國故事影片產量達到了200多部。但好景不長,大多數製片人不講求質量,拍攝的影片沒有票房價值,加之多數資金來自借貸,年終結算,很少獲利。到1938年,生產驟然下降,英國議會為挽救這個局面,在這年又通過新電影法案,規定提高英國影片在國內上映的分配定額,從1938年的12.5%,逐年增高至1947年的25%;抵制濫拍成本低、質量差的影片;允許外國資金向英國電影事業投資。根據這個條款,美國米高梅公司和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都投放了它們的資金,在英國開辦了幾家聯合製片廠拍片,如米高梅公司投資的《一個美國佬在牛津》(即《留英外史》,1938)、《城堡》(即《衛城記》,1938)和《再見,奇普斯先生》(即《萬世師表》,1939)等。這些影片全都由好萊塢導演執導、好萊塢明星主演,英國方面只提供場地、攝影器械、技術人員和個別演員。英國電影導演這期間也拍出了幾部成功的影片,如阿斯奎斯的《賣花女》(1938)、希區柯克的《失蹤的女人》(即《瓊花劫》,1938)、里德,C.的《銀行休假日》(1938)和《群星普照》(1939)、Z.柯達的《四羽毛》(1939)等。
這幾年,英國電影事業也實行了明星制度,相繼登上明星寶座的是:霍華德,L.、勞頓,C.、G.菲爾茲、唐納,R.、M.奧勃朗、M.洛克伍德、費雯麗、哈里森,R.、奧立弗,L.等。
1929年格里爾遜在英帝國交易局電影部資助下,導演了一部紀錄片《飄網漁船》,反映北海捕撈鯡魚漁民的生活,富有詩情畫意,使他成為英國紀錄片運動的創始人。他主張電影藝術的目的在於社會教育,並認為蘇聯電影是表現電影社會功能的實際事例。他從工商企業得到經濟上的資助,並吸收有志於現實主義影片的藝術工作者參與這個運動。格里爾遜紀錄電影學派的人員中有P.羅塔、B.賴特、E.恩斯特、A.埃爾頓、H.沃特、D.泰勒、S.萊格、A.卡瓦爾康蒂等,他們的作品反映英國社會出現的尖銳問題,如失業、勞動條件差、居住環境惡劣等,在藝術處理上也有新的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電影業無法正常生產,大部分電影界人才被征入伍,故事片生產從1940年的108部下降到1942年的46部。但觀眾反而有增無已,影片的票房收入直線上升。第二次大戰期間,英國郵政總局的電影機構被新聞部合並,成為皇家電影機構,給了紀錄像片工作者施展才乾的良機,他們拍出了一批優秀的紀錄片,如卡瓦爾康蒂的《最初的日子》(1939)、H.詹寧斯和H.瓦特的《倫敦必勝》(1940)、瓦特的《今晚的目標》(1941)、J.福爾莫斯的《海岸司令部》(1942)、詹寧斯的《火已點燃》(1942),R.博爾廷的《沙漠大捷》、P.傑克遜的《西方進軍》(1944),還有英、美合拍,由里德,C.和美國人G.卡寧合導的《真正的光榮》(1945)。這些紀錄片在戰時所起的作用很大。另外還有些故事片也有很大紀實或宣傳的性質,如P.赫斯特和布魯內爾 3人合導的《雄獅添翼》(1939)、鮑威爾,M.的《第49°緯線》(即《侵略者》,1941)、N.科沃德和利恩,D.合導的《我們所在的隊伍》(即《海神》,1942)、迪金森的《近親》(1942)等。其它有關大戰題材的故事片還有里德的《鐵血忠魂》(1944)、鮑威爾的《壯士春夢》(1943)等。與此同時,也拍有不少其它題材的影片。較突出的有柯達的《巴格達竊賊》(1940)、迪克森的《煤氣燈》(1940)和《首相》(1941)、B.迪安的《二十一天》(1940)、帕斯卡爾的《巴巴拉少校》(1941)、里德的《基普斯》(1941)、L.阿利斯的《穿灰衣服的人》(1943)、奧立弗,L.的《亨利五世》(1944)、吉列特的《臭名昭著的紳士》(1945)和《深夜》(即《新聊齋志異》,1945),還有豪華歷史劇《愷撒和克列奧帕特拉》(又譯為《璇宮艷後》,1945)、N.科沃德和利恩,D.合作的《相見恨晚》(1945)等。
J.A.蘭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崛起的英國電影事業家。早在30年代,他開始從事宗教電影的攝制工作。1935年,創辦英國全國電影公司,攝制了第一部商業性電影,同年他與C.M.伍爾夫合辦電影發行總公司。1941年蘭克已掌握有英國 3大電影放映網中的兩大放映網。大戰結束時,他的總公司擴展成了勢力雄厚的聯合企業,擁有英國的製片、發行和放映事業的大部分實權。他雄心勃勃,計劃建立巨資故事片廠,包括兒童片、動畫片部門,攝制新聞紀錄連集片,開辦電影學校,專門培養有希望的童星。他想用巨資大片打進美國市場,把英國電影事業從多年困境之中拯救出來,1947年,他去美國談判推銷他的影片。不料英國政府卻在這時頒布法令,要徵收國外進口影片75%的稅收,美國各家製片公司堅決抵制,好萊塢影片全部停止輸往英國,使各地影院減少了大量片源。蘭克想在美國打開市場的計劃也成為泡影,英國電影界陷入了極為困難的境地。英國政府於是敦促蘭克和其它製片人增產影片以填補空缺。但是英國電影業經濟拮據,影片能收回成本的也為數不多。1948年,英國政府祇得撤銷外國影片的進口稅,美國影片又立刻大量涌進,英國影片在本土銀幕上仍無容身之地。英國政府再度規定:美國影片從英國所得利潤必須將其中的一定數額向英國電影事業投資,這種辦法又讓美國電影勢力進一步深入英國電影事業。此時期,蘭克影片公司和別的製片廠比較優秀的作品有:利恩根據狄更斯小說拍攝的《錦綉前程》(即《孤星血淚》,1948)和《霧都孤兒》(1948),鮑威爾和普雷斯伯格的《上天階梯》(即《太虛幻境》,1946)、《黑水仙花》(又譯為《思凡》,1947)和《紅菱艷》(1948),奧立弗自導、自演的《王子復仇記》(1948),里德導演的《虎膽忠魂》(1947)、《倒下的偶像》(1948)和《第三個人》(1949),還有迪金森的《黑桃皇後》(1949)等。
為了維持和保護本國電影事業,英國政府祇得仍舊採用上映定額分配辦法,規定從1950年起,分配英國影片上映的定額要增加到30%,可惜當時娛樂捐稅仍保持戰時標准,電影事業所得實惠甚微。英國政府乃於1949年成立國家電影籌資公司,通過該公司將錢借給電影事業;接著1950年又創立英國電影生產基金會,專門支配從電影票上徵收的捐稅,作為補助電影生產。不過,這時候電視越來越受群眾歡迎,電影院的上座率開始以驚人的速度下降。
從50年代起,英國出現了由巴爾康主持的「伊靈喜劇影片」。伊靈是製片廠名,位於倫敦西郊。伊靈喜劇表現實際生活,敢於打破常規,描繪反對官僚主義的人物的各種遭遇,以新眼光觀察生活,溫和地批判貴族階層和人情風俗的繁文縟節。最成功的作品當推哈默的《善人與貴族》(1949),麥肯德里克的《清潔的小島》(1949)、《白衣男子》(1952)和《專門勾引女人的人》(1955)。其它值得提到的有C.克萊頓的《大叫大嚷》(1947)、《拉旺德山暴亂》(1951),H.科尼利厄斯的《史姆利科的護照》(1949)、《日內瓦的婦人》(1953)以及M.江普的《天堂的笑聲》(1950)等。
英國政府限定了美國影片所得利潤的高額百分比要投資在英國事業以後,美國公司開始恢復營業,與英國合作拍片。這一階段英美合拍的較佳作品有J.尼格列斯科的《流浪兒》(1950)、R.沃爾什的《霍恩布洛上尉》(1951)、休斯登,J.的《非洲皇後號》(1952)和《莫比·迪克》(1956),而最傑出的作品則是利恩的《桂河大橋》(1957)。這是一部當時上座率最高的戰爭片。
美國的部分電影工作者由於遭受麥卡錫主義的迫害,紛紛離開好萊塢。導演J.洛西到倫敦定居後,接踵而來的又有卓別林,C.、R.萊斯特、庫布里克、呂美特等。這些人為英國電影藝術作出了貢獻。
英國電影事業多年以來得不到振興,1959年,一夥年輕人以林賽·安德森、托尼·理查德森、卡雷爾·賴茲為首發表宣言並攝制了一系列影片,倡導自由電影運動,這次運動和反對文學與戲劇中傳統價值觀有聯系,也與「憤怒的年輕人」運動的政治和精神抗議相結合。它的基本內容是要求用積極態度來表現藝術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反對資產階級的唯美主義。他們鮮明地反對資本主義的社會現實和道德價值觀,如J.克萊頓的《屋頂閣樓間》(即《金屋淚》,1958),理查德森的《憤怒的回顧》(1959)、《蜜味》(1961)和《長跑家的孤寂》(1963),賴茲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安德森的《這種運動生活》(1963)。此外重要的影片還有施萊辛格,J.的《戀愛有術》(1962)和《騙子比利》(1963)等。到60年代中,自由電影的調子有所變化,把反抗僅作為個人對待生活態度的一種表現方法而不再具有社會性含義。這種傾向在理查德森的影片《湯姆·瓊斯》(1963)中表現得最為鮮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自由電影比較重要的作品是安德森的影片《假如》(1968)和《哦,幸運兒》(1973)。在這兩部影片里導演在表現當代社會沖突時把敏銳的觀察和獨創的概括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60年代英國利用美國的資金拍了不少影片,其中比較重要的有J.李·湯普遜的《納瓦隆的大炮》(1961)、利恩的《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T.揚的《烏有博士》(1962)、P.格倫維爾的《繩環》(1964)。其它英國名片有G.格林的《憤怒的沉默》(1960)、卡迪夫,J.的《兒子和情人》(1960)、克萊頓的《無罪的人》(1961)、B.福布斯的《一個雨天下午的集會》(1964)和《L形的房間》(1962)、施萊辛格的《親愛的》(1965)和《遠離狂亂的人群》(1967)、L.吉爾伯特的《阿爾菲》(1966)等。
英國國會在70年代又通過一個新電影法案,把本國影片在影院的分配定額提高到30%。增加了電影籌資公司的預算,因為美國投向英國電影事業的資金數額逐漸減少,以至完全停止了。隨著電視越來越普遍,影院上座率不斷降低,盡管提高票價,1976年也落到票房收入的歷史最低點,同年,英國訂立一條稅法,規定外僑影片製作者在全世界范圍收入的75%要交納所得稅,從而阻塞了國外投資。這一年,英國故事片生產降到64部;1977年又降到42部。
70年代上半期英國的重要影片(其中有些是美國導演的作品)有利恩的《瑞安的女兒》(1970)、C.邁爾斯的《處女與吉普賽人》(1970)、R.波蘭斯基的《麥克佩斯》(1971)、J.洛西的《送信人》(1971)、阿頓波羅,R.的《青年時代的丘吉爾》(1972)、 M.弗蘭克的《階級烙印》(1973)、庫布里克的《巴萊·林登》(1975)、拉塞爾的《湯米》(1975)、庫珀的《太上皇》(1975)等。
70年代後期,英國製片業在美國資本牽制下,松木和愛爾斯垂兩大製片廠雖也自己投資拍片,主要還是出租場地去同美國合作。美國著名連集賣座片《超人》、《星球大戰》等是在這兩個製片廠的攝影棚里拍的,還有一部分英國電影創作人員去外國拍片。
進入80年代,英國電影事業有所好轉,1981年的《火的戰車》和1982年的《甘地》兩片連續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教育麗塔》(1983)、《當地英雄》(1983)、《印度之行》(1984)等片也獲得好評,1986年,艾非里的《一間可以看見風景的房間》和喬菲的《使命》更獲得廣泛的國際聲譽。
這期間英國影片市場仍然被美國電影所壟斷,在全部票房收入中,英國影片僅佔10%左右,許多影片在國內的收入僅能收回投資的10~40%。
英國的大電影製片廠有「松木」、「愛爾斯垂」、「金波頓」和「圖克南」。主要電影教育機構有倫敦電影學校、民族電影學校,皇家藝術學院、倫敦電視電影學院。主要電影研究機構為英國電影學院(BFI)(建於1933年)。倫敦國際電影節是世界著名電影節,每4年舉辦一次,為非競賽性的。主要電影出版物有《畫面與音響》(1932年創刊)和《銀幕》(1959年創刊)。

⑹ 外國電影和國產電影有什麼區別

國外電影的特點:
●德國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此字原為藝術史與批評的專用語,意指不再把自然視為藝術的首要目地,以線條、形體和色彩來表現情緒與感覺作為藝術的唯一目地。表現主義電影則發源於1920年的德國,此種電影中的演員、物體與布景設計都用來傳達情緒與心理狀態,不重視原來的物象意義。《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運用這種手法而聞名。之後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影響到默片時代的一些好萊塢電影與1940年代的黑色電影,其它如希區考克與奧森.威爾斯亦受表現主義的影響。

●形式主義Formalism

文學、藝術或戲劇中專強調形式與技巧而不強調題材的表現手法。起源於1915年的俄國,因為莫斯科語言學圈及詩語言學會的成立,反對俄國革命前處理敘述材料的傳統方式,轉而重視藝術語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響到當時的各藝術領域。在電影表現或分析上,形式主義強調不同形式的運用可以改變材料的內涵,剪接、繪畫性構圖與聲畫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義電影工作者的興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均是此種主義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義的壓迫而停止在俄羅斯的發展,但對後來的結構主義與符號學有很大影響。

●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國的電影創作者路易.狄呂克團結一批有才氣的導演,如亞伯.岡斯、哲敏.杜拉克等與一些在商業電影上已取得成究的電影導演,想在影片公司老闆出於商業考量而拍攝的影片中進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漸衰微的法國電影。但其努力沒有得到製片們支持,1924年狄呂剋死後運動即告失敗。一些人走向商業片,另一部份則走向前衛派道路。由於狄呂克的一些理論與創作概念與後來法國前衛電影運動有緊密聯系,所以印像派電影大都被認為是前衛電影的前奏或直接歸入前衛電影。重要作品有岡斯的《車輪》(1922)、狄呂克的《狂熱》(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節日》(1919)等。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tfilm

1920年興起於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的、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人類潛意識的種種狀態。路易斯.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作品。而超現實主義電影的興起旨在反抗寫實主義與傳統藝術,領導人安德烈.布列東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種純粹的心靈自動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試著以語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來表現思想真正的運作情形。」後來超現實主義成為實驗電影與地下電影的重要源頭,如美國的瑪雅.黛倫與肯尼斯.安格。商業電影中超現實主義並不是主要派別,只出現在個別導演的電影中,如伍迪.艾倫。

●新寫實主義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義大利興起的一個電影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有羅貝多.羅賽里尼、狄西嘉、魯奇諾.維斯康堤等。這類的電影大主題大都圍繞在大戰前後,義大利的本土問題,主張以冷靜的寫實手法呈現中下階層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寫實主義電影大量採用實景拍攝與自然光,運用非職業演員表演與講究自然的生活細節描寫,相較於戰前的封閉與偽裝,新寫實主義電影反而比較像紀錄片,帶有不加粉飾的真實感。不過新寫實主義電影在國外獲得較多的注意,在義大利本土反而沒有什麼特別反應,1950年代後,國內的諸多社會問題,因為經濟復甦已獲抒解,加上主管當局的有意消弭,新寫實主義的熱潮於是慢慢消退。

●法國新浪潮NewWave

原本是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指1958與1959年間一批法國新導演所拍攝的格調清新,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後則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電影製作與創作傾向。這些新導演有很多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如高達、楚浮、夏布洛、侯麥、李維特等。他們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傳統電影的高度自覺,並用其作品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混合利用傳統電影類型與好萊塢導演風格,來實驗剪接與結構上的新形式。由於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往往只憑綱要性的腳本拍攝,喜歡即興與自發的拍攝方式。而其主題上則帶有存在主義的色彩,如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與高達的《斷了氣》均是這類影片。新浪潮這個詞自從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與法國結緣後,常被拿來形容其它國家新興的電影製作活動和電影復興現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電影,1960年代的波蘭與1970年代的德國新電影。

⑺ 外國電影的優點

1.有足夠的人文思考
2.有極好的電影音樂
3.大部分片子著力宣揚真善美(這與日本電影刻意宣傳假丑惡形成鮮明對比)
4.演員無論名氣大小,刻畫任務均很到位

⑻ 國外如何評價電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吳京、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等領銜主演的科幻題材電影,幾位演員演技精湛,把末日到來之際的恐懼慌亂,演繹的淋漓盡致。劇情上邏輯也很說得通,節奏緊密壓抑,即使隔著屏幕也彷彿身陷其中,壓得人透不過氣,看得讓人汗毛倒立,心中危機感大起。

該電影在國內外反響均不錯,評價紛紛以好評為主,可見這部作品真的很優秀。近年來,科學家們逐漸發現太陽正在急速衰老膨脹,我們不知道地球會在多少億年之後被太陽吞沒。但近年來對於宇宙的探索,卻是加緊步伐,收獲頗豐。也許在未來的某天,人類真的會研究出離開太陽系的辦法。但不論如何,地球只有一個,所以我們更該保護好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