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金餅梅台灣古裝倫理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金餅梅台灣古裝倫理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6-02 23:14:48

⑴ 去修車把修車的殺了什麼電影

這部電影是《金瓶梅》。
《金瓶梅1》是由林偉健,早川瀨里奈,徐少強,若菜光等主演的香港倫理片。電影《金瓶梅》由邱浩展導演,王岩、單立文、顧冠忠、葉仙兒,蔡美優,蘭寶,陳慧航,何瑞東主演的一部台灣古裝艷情片,於1996年首映。
電影改編自原著《金瓶梅》:穢書也。袁石公亟稱之,亦自寄其牢騷耳,非有取於《金瓶梅》也。然作者亦自有意,蓋為世戒,非為世勸也。如諸婦多矣,而獨以潘金蓮、李瓶兒、春梅命名者,亦楚《_杌》之意也。蓋金蓮以奸死,瓶兒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較諸婦為更慘耳。借西門慶以描畫世之大凈,應伯爵以描畫世之小丑,諸淫婦以描畫世之丑婆、凈婆,令人讀之汗下。蓋為世戒,非為世勸也。余嘗曰: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余友人褚孝秀偕一少年同赴歌舞之筵,衍至《霸王夜宴》,少年垂涎曰:「男兒何可不如此!」褚孝秀曰:「也只為這烏江設此一著耳。」同座聞之,嘆為有道之言。若有人識得此意,方許他讀《金瓶梅》也。不然,石公幾為導淫宣欲之尤矣!奉勸世人,勿為西門慶之後車,可也。

⑵ 楊思敏演過什麼電影

金瓶梅、戲王之王。

《戲王之王》是一部由陳慶嘉執導,蔡卓妍、楊思敏、詹瑞文主演的喜劇電影,。影片講述的是為了卧底更為逼真,警員陳文龍被派往演藝學院學演技,與同來進修的三級女星單丹一起經歷了諸多演技挑戰,體會到「生活就是演戲」的故事。

電影《金瓶梅》由毛勝導演,楊思敏、單立文、顧冠忠、葉仙兒, 蔡美優, 蘭寶, 陳慧航,何瑞東主演的一部台灣古裝片。

故事發生在北宋年間的清河縣,西門慶(單立文飾)是當地大名鼎鼎的風流之輩,盡管家中如花妻妾成群,卻依然按耐不住外出尋花問柳的沖動,經由王婆(曾亞君飾)的介紹,他結識了名為潘金蓮(楊思敏飾)的美艷女子。

(2)金餅梅台灣古裝倫理電影擴展閱讀:

楊思敏當過日本東京電梯女郎,也當過百貨公司專櫃小姐,是純正的日本人。雖然當初是以甜美外型與傲人身材在香港演藝圈嶄露頭角,然而如今卻以其難能可貴的敬業態度贏得大家肯定。

楊思敏可以稱為台灣美少女寫真的開路先鋒,1995年她初拍寫真集時僅十九歲。楊思敏擁有亞洲第一性感女性,在拍其代表作《金瓶梅》之前,就足以讓人一眼難忘。

⑶ 王祖賢潘金蓮(王祖賢大尺度出演潘金蓮)

提到潘金蓮,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水滸傳》《金瓶梅》中那個勾引小叔,毒害親夫的不貞夫人,從古至今,潘金蓮似乎成為了一個備受世人唾棄的 反面形象

令人奇怪的是,作為男人群戲的各版《水滸傳》在籌拍時,潘金蓮的選角都成為一大噱頭,潘金蓮扮演者的好壞也決定了這個版本是否合格。作為禁書之首的《金瓶梅》也成了各種風月片最熱衷翻拍的最佳題材。

由此產生了不同版本的潘金蓮,也成為大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98版《水滸傳》中王思懿飾演的潘金蓮給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被評為最經典的潘金蓮。

甘婷婷憑借2011年《新水滸傳》一炮而紅,可惜她星運不濟,之後鮮有能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

溫碧霞也曾在94年的無線電視劇《恨鎖金瓶》中出演潘金蓮,該角色也成為她演藝生涯的代表性角色。

楊思敏也曾在《新金瓶梅》中扮演潘金蓮,以至於觀眾將她和潘金蓮劃了等號。

1987年,關錦鵬執導,張國榮、梅艷芳主演的《胭脂扣》大獲成功,票房口碑雙豐收。男女主角相約殉情,卻意外陰陽兩隔,讓死去的女主苦苦等待男主50年的愛情故事令人噓唏。

泰迪羅賓嗅到前世輪回題材電影的商機,邀請《胭脂扣》的編劇,同時也被譽為香港才女的李碧華編寫一部同類型的電影。

李碧華巧妙選用了自己的一部小說,故事正取材於大眾熟知的潘金蓮、西門慶、武大郎等人的愛恨糾葛,更是破天荒地為千年淫婦「平反」,這本小說在出版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為了確保影片大賣,製片商特地找來憑借《倩女幽魂》大紅大紫的王祖賢扮演潘金蓮,個子不高的曾志偉飾演武大郎,女導演羅卓瑤用特有的女性視角,拍出了影史上最不一樣的潘金蓮。

西門慶的扮演者單立文更是憑藉此片樹立了自己「西門大官人」專業戶的地位。

王祖賢與單立文、林俊賢數場令人驚掉下巴的激情戲,也讓此片成為王祖賢眾多作品尺度頗大的一部。

廢話少說,就讓叉叉為您帶來王祖賢的這部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 !!!

潘金蓮不願轉生,誓要找武松報仇

被武松殺死,身首異處的潘金蓮來到陰曹地府。在奈何橋即將喝下孟婆湯之際,潘金蓮突然反悔,她打翻孟婆湯,跳入未知的輪回世界。

時間來到60年代的中國上海。潘金蓮轉世為雙親早逝的單金蓮在芭蕾舞團練舞,團長覬覦單金蓮的美貌將其強暴,作為受害者的金蓮反倒被下放到農村造鞋廠,在這里她結識了一表人才的武龍。

出於朦朧的愛意,金蓮將一雙球鞋送給了武龍,卻被廠里人批鬥為不知檢點,亂搞男女關系的女人。在巨大的壓力下,武龍並沒有替金蓮解圍,而是順應他人的旨意抽了金蓮兩個耳光。

心灰意冷的金蓮只得離開這傷心之地,直到80年代改革開放,她遇到了從香港返回內地的商人武汝大。

汝大羨慕金蓮的美貌向金蓮求婚,並不愛這個小矮子男人的金蓮不堪鄉鄰的風言風語,答應了汝大的婚約。

在婚禮當天,汝大的奶奶並不喜歡金蓮,反倒說她是狐狸精,好在汝大對金蓮呵護有加,這才沒讓金蓮難堪。

好巧不巧,汝大的司機正是許久未見到的武龍,原來這武龍和汝大是同門兄弟,吃住都在汝大家中,面對已成為嫂子的金蓮,武龍自覺慚愧。

隨著在香港時間越來越長,紙醉金迷、光怪陸離的生活讓金蓮時常能想起一些前世的記憶。

面對金蓮的各種暗示、勾引,武龍一直在努力剋制,熱臉碰到冷屁股的金蓮正巧碰到在開派對的設計師 Simon。

作為西門慶的轉世Simon生性風流,前世就有孽情的兩人又勾搭在了一起。

為自己一時糊塗悔恨不已的金蓮屢次三番收到 Simon騷擾,Simon更是借著在汝大老宅拍照為名公然找到金蓮。Simon調戲金蓮的場景被武龍看到,武龍誤以為金蓮對大哥不忠。

可汝大還和 Simon稱兄道弟,奸詐的Simon給了汝大幾粒壯陽葯丸。

在汝大家的書房裡,金蓮看到掉落在地上的《金瓶梅》,前世勾搭西門慶,毒死武大郎,被武松殺死的情節一幕幕浮現在自己面前。

眾人發現吃了 Simon葯丸的汝大沒有了呼吸,氣急敗壞的武龍誓要找Simon拚命。

武松怒殺西門慶的戲碼在金蓮腦中不停閃現,她急忙來到 Simon家,正好看到武龍將Simon摔下樓,同武松、西門慶的前世遭遇一模一樣。金蓮誤以為武龍下一個要殺的將是自己,急忙驅車逃離。

情急之下,金蓮撞傷武龍,彌留之際的武龍表達了對金蓮的愛意,在漫天飄落的《金瓶梅》書頁中,金蓮松開方向盤車子撞向山腳,金蓮和武龍被車子爆炸的火光包圍,結束了自己的蹉跎一生。

故事完

一部探究慾望和輪回的奇情片

與其他影視作品,潘金蓮一臉媚樣不同。王祖賢版的潘金蓮盪而不騷,前世風流的本性時不時影響到今生的性格,現代生活和古代過往的切換,使金蓮在風騷和矜持之間來回過渡,也導致了她的雙重性格。

嗜好三寸金蓮的西門慶極盡猥瑣癲狂,愛妻如命又生性膽小的武大郎,內心喜歡金蓮卻倫理道德拚命壓制的武松,在電影中男人都是病態的。

影片似乎在解釋潘金蓮之所以被世人看做淫婦,卻是由於社會對待性的壓抑扭曲,和極端的男權主義作祟。錯的不是我,而是整個世界。這才是《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和其他作品主題最大的不同。

影片除了拍出王祖賢古裝造型一如既往的美外,並沒有將電影的性別矛盾著重刻畫。導演羅卓瑤雖然是女性,但是卻沒有拍出女性的獨特魅力,拍女性題材電影還真得數徐克厲害。

「西門大官人」專業戶單立文

自幼喜歡音樂的單立文少年便參與樂隊「藍戰士」,更是被譽為香港最厲害的貝斯手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單立文和beyond黃家駒是摯友,黃家駒去世後,單立文就是抬棺人之一。

由於《潘金蓮之前世今生》的出色表演,單立文獲得金像獎提名,得到了很多演出機會。可惜西門慶成為他撕不下的標簽。之後但凡是涉及潘金蓮的內容,單立文首當其沖,他也曾數度參演風月片。和徐錦江、曹查理等人一樣成為風月片代言人。

除了西門慶,單立文多接演一些行事猥瑣,幾近癲狂的配角,這和當時香港電影過火誇張的氛圍相得益彰:

《賭俠》冒充賭神弟子,逼得賭俠賭聖聯手的海珊。

《城市獵人》中單立文又和王祖賢再度合作,扮演她的表哥,成為影片的喜劇擔當。

單立文作品不多,但其中的角色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單立文和梅艷芳的情史更是將他推上風口浪尖,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兩人因為各種原因宣告分手。

之後,單立文結識了現在的妻子胡蓓蔚,兩人相戀20年,但一直沒有孩子,坊間盛傳是由於單立文扮演西門慶次數太多,導致不育(這傳聞真不靠譜[笑哭])

印象中單立文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是在綜藝節目《我是歌手》中擔任貝斯手,這才引發大眾關於他傳奇一生的回憶。

雖然單立文一直想撕掉過去的標簽,可惜他永遠是我們的「西門大官人」。

⑷ 楊思敏90年代香港金瓶系列後又一部經典三級電影,現已很難看到

楊思敏,(原名神乃麻美),台灣曾經大火的女藝人,於1976年出生在日本的千葉縣,隨後選擇到中國台灣發展演藝事業,當時是為數不多的擁有在香港的永久居留權的外籍女星。

只要一談起楊思敏,就不可避而不談的是她曾經的經典之作《新金瓶梅》。此片是由著名的導演毛勝執導,雲集了楊思敏、單立文、葉仙兒等聯袂出演的一部古裝艷情片,該片在1996年上映。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憑借該經典系列電影,楊思敏在香港打響了名號,甚至成為家喻戶曉的當紅艷星。

但貌似眾人只知楊思敏的《新金瓶梅》,但很少有人關注其於1995年拍攝的又一部經典電影《魔鬼天使》。從演員陣容上來說,該片要比《新金瓶梅》強大,除了楊思敏外,還有徐若瑄等當紅影星。此部《魔鬼天使》是由傅立所執導的情色片。該片講述了一個為愛情至上的女孩為了自己的愛情在一直努力的故事。

此片上映後,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影片的成功不僅得益於徐若瑄片中突破性的演繹和人物塑造,更得益於楊思敏的精彩配合與演技。可以說,1996年上映的《新金瓶梅》的成功,一小部分原因就在於楊思敏在《魔鬼天使》中成功的演繹,為後者的上映奠定了不錯的觀眾基礎。但作為一部經典的香港上世紀90年代的三級電影,該片現在已經很少可看到原版,更多的則是剪輯版。

⑸ 楊思敏電影

楊思敏電影有泡妞專家、戲王之王、魔鬼天使、金瓶梅

1、《泡妞專家》

電影《金瓶梅》由邱浩展導演,王岩、單立文、顧冠忠、葉仙兒, 蔡美優, 蘭寶, 陳慧航,何瑞東主演的一部台灣古裝艷情片,於1996年首映。

⑹ 這個圖片是李翰祥執導的哪部電影

導演作品

五十年代
1953年《金鳳》(與嚴俊合作,在台北舉行的「國語片展映式」上榮獲最佳國語片獎、最佳女主角獎)
1954年《嫦娥》(與姜南、古壽林合作)
1955年《雪裡紅》、《水仙》、《馬路小天使》、《黃花閨女》
1956年《窈窕淑文》、《移花接木》
1957年《春光無限好》、《安用兒》、《丹鳳街》
1958年《貂蟬》(獲第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最佳女主角獎等五項大獎)、《全家福》、《給我一個吻》、《殺人的情書》、《妙手回春》
1959年《江山美人》(獲第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最佳女主角獎等多項大獎)、《兒女英雄傳》、《倩女幽魂》
六十年代
1960年《後門》(獲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
1961年《楊貴妃》(獲第15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室內彩色攝影獎,第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錄音 鄺護、最佳剪輯 姜興隆 )
1962年《武則天》、《王昭君》
1963年《一毛錢》、《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黃梅調電影從此風靡港台二十年之久,鄧麗君也因演唱插曲《訪英台》獲黃梅調歌曲演唱一等獎)
1964年《七仙女》、《狀元及第》
1965年《西施》(獲第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
1968年《冬暖》(台灣文藝片經典作品之一)、《四季花開》
1969年《揚子江風雲》(即《一寸山河一寸血》,獲第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情節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富貴花開》《鬼狐外傳》
七十年代
1970年《喜怒哀樂之樂》、《緹縈》(獲第十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第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古裝片獎)、《八十七神仙壁》
1971年《騙術奇譚》
1972年《騙術大觀》、《只愛鴛鴦不羨仙》、《大軍閥》(獲第19屆亞洲影展描寫人物最成功喜劇片獎)、《風月奇譚》
1973年《牛鬼蛇神》、《騙術奇中奇》、《北地胭脂》、《風流韻事》、《一樂也》
1974年《金瓶雙艷》、《聲色犬馬》、《丑聞》
1975年《港澳傳奇》、《傾國傾城》(獲獎影片)、《捉姦趣事》
1976年《瀛台泣血》、《洞房艷史》、《拈花惹草》、《騙財騙色》
1977年《風花雪月》、《乾隆下江南》、《金玉良緣紅樓夢》(獲第1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獎)、《佛跳牆》
1978年《乾隆下揚州》、《子曰食色性也》
1979年《銷魂玉》、《軍閥趣史》、《鬼叫春》
八十年代
1980年《乾隆與三姑娘》
1981年《徐老虎與白寡婦》
1982年《武松》、《三十年細說從頭》、《乾隆皇君臣鬥智》
1983年《火燒圓明園》與《垂簾聽政》(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特別獎,香港演員梁家輝因主演咸豐皇帝榮獲第3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1984年《火龍》(著名女演員潘虹因飾演李淑賢獲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986年《八旗子弟》
1988年《一代妖後》(即《西太後》)
1989年《金瓶風月》、《敦煌夜譚》
九十年代
1993年《金瓶梅》、《情人的情人》、《少女潘金蓮》
1996年《火燒阿房宮》(四十集電視連續劇)[3]

⑺ 邵氏風月電影(邵氏風月片里的東方風情)

1982年,根據同名連載專欄改編的《三十年細說從頭》上映,導演李翰祥在片中大膽戲說自己從影30載的秘聞趣事。

李翰祥說:「人生如戲,誰的戲都有掌聲起落的時候,誰的戲都有落幕的時候。」

作為李翰祥在邵氏拍的「落幕」作品,電影重現了邵氏的黃金時代——雖然獵奇感遠甚歷史感。

80年代,伴隨著李翰祥的辭別,邵氏時代也在走向謝幕。作為香港電影行業的黃埔軍校,巔峰時期邵氏發掘的眾多導演演員,後來也成了邵氏走向衰落的引子。

胡金銓出走台灣,鄒文懷何冠昌成立嘉禾電影,培養出風光一時的李小龍、成龍、張曼玉、洪金寶、陳可辛等頂級巨星和名導,邵氏的光輝日漸暗淡。

70年代邵氏「風月片」的興起,未嘗不是邵氏開始由巔峰走向落寞的轉折點。

但如今回看,大概也只有邵氏時代的禁片能稱得上「艷情而不色情,風流而不下流」,配得上「風月」二字。

「風月」潮起

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一直要到1988年才得以確立。從那之後,才有了如今人們常識的,囊括色情血腥暴力在內所謂「三級片」的概念。

在那之前,作為港產香艷三級片前身,邵氏風月片其實已經興盛了好十幾年。

邵氏風月片潮流的起點,是1972年上映的風月喜劇《大軍閥》。這場合作起始於70年代初李翰祥和邵氏兩方的經濟困局。

1963年,李翰祥出走台灣成立國聯影業。正欲大展宏圖,卻遭遇金主爸爸陸運濤(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老闆)坐飛機在台中豐原神岡失事。

失去靠山的李翰祥後來在票房上接連失利。1971年,創業失敗的李翰祥再度返港,開始拍騙術題材小成本電影掙錢。

當時邵氏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吝嗇分成,鄒文懷何冠昌帶著一群邵氏同僚出走,另起爐灶成立嘉禾。之後邵逸夫又走眼錯失李小龍。

很快,在嘉禾王牌——李小龍功夫片的重創之下,邵氏開始遭遇嚴重的生存危機。為拯救危機中的邵氏,邵逸夫主動請回了曾經的搖錢樹,開創過一代黃梅調電影熱潮的李翰祥。

而李翰祥試水的風月喜劇片《大軍閥》,就是回歸邵氏後的第一部作品。取材北洋政府時期諸多逸聞趣史,李翰祥打造了經典的軍閥大帥龐大虎形象,也捧紅了之後20年裡香港最重要的喜劇演員——許冠文。

作為當年三大賣座華語電影之一,《大軍閥》的成功,開啟了邵氏和香港電影的風月片浪潮,也讓邵氏堅定了風月片這條全新的生財之路。

邵氏風月時代

跟執著於電影藝術水準的名導胡金銓相比,同為「文化型」導演出身的李翰祥,卻將文化內涵和市場需求的平衡點拿捏得恰到好處。

大約是經歷過了創業的失敗和市場的毒打,李翰祥後來對電影的商品性質毫不避諱:「電影本身是商品,不是畫,不是曲。畫和曲可以是非賣品,電影卻一定要有市場,要大家來看,要在商業中求藝術,藝術中講商業,最好雙叫——叫好叫座。」

《大軍閥》的成功,讓邵氏開始打定主意開拍更純粹的風月片撈錢。在藝術和市場,掙錢與成本之間,李翰祥和邵逸夫也達成了統一意見:「邵先生對我其實不錯,我拍了幾部風月片賺了錢,他就讓我拍大成本《傾國傾城》。」

當年邵氏風月題材多取材於民間曲藝、歷史宮廷、《金瓶梅》等傳統中國古典文學題材。基於老輩藝術家天生在國學上的存留的底蘊,他們的作品裡總會滿溢出濃厚的傳統風情。

在他的作品裡,不管是陽春白雪的歷史片如《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還是下里巴人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影壇》,甚至之後艷情吸睛的風月片《金瓶雙艷》、《風月奇譚》,都帶有濃郁的東方古典審美。

在邵氏的風月巔峰時代,為貼近東方古典風情的韻味,李翰祥將中國傳統民俗、舊時風物、市井風韻和背後的倫理精神都靈活融入了電影作品之中。

譬如,在《金瓶雙艷》里,整個布景道具人物服飾,都與小說原著的元明代背景契合。而《鬼叫春》中花家驛的水車茅屋,《風流韻事》中雕欄畫棟的西門大宅,都洋溢著如同國畫般的古典美。

李翰祥通過對場景細節的追求,烘托氛圍塑造真實感,重現傳統故事裡的古典意境。又將故事中人物個性進行重塑,以更貼近七八十年代觀眾的倫理觀念。

譬如,在《金瓶雙艷》里,李翰祥就著意淡化了女性的負面形象,略去了原著中某些語言粗俗,強化了他們的悲劇命運和對愛情的追求,同時也保留了作品本身的訓誡意識。

邵氏的票房春葯

邵氏風月片繁榮的70年代,也正是西方「性解放」意識興起,香港電影開始從「注重社會教諭」向「追求感官刺激」的轉型階段。

在李小龍、洪金寶、成龍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功夫片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七十年代,邵氏風月片的大行其道,拯救了當年風雨飄搖的邵氏電影。

李翰祥和邵氏這場合作延續12年,產出電影30多部,其中20多部都是風月片,包括經典的《風月奇譚》、《北地胭脂》、《風流韻事》、《金瓶雙艷》等等。

除了李翰祥,當年楚原導演的《愛奴》、後期方令正的《唐朝豪放女》,陳安琪的《花姐時代》,都是邵氏風月題材的優質作品。

但隨著邵逸夫開始退出電影管理,邵氏繼任者越發缺乏長遠眼光,注重短期利益。就如同《三十年細說從頭》里拍的,同一個攝影棚同一條街,三部電影同時開拍互相撞車,一條街道恨不得拍20次,如何能不出爛片?

將「風月」和吸睛噱頭當作票房春葯,遲早就會如縱欲過度的西門慶一般掏空根本。

此後,80年代港產三級片開始完全拋棄文化內涵,追求獵奇吸睛和情色噱頭。香艷三級片離「風月」二字越來越遠,越來越注重單刀直入的感官刺激,也越來越金玉其外。

以至於作為「風月片」代表的李翰祥都不得不出來說:

「真正寫性要騷在骨子裡,大家脫光便不性感。性開放的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都有很多真人表演,大家見怪不怪。反而收得越緊,人就越好奇。所以拍風月片首重含蓄。」

但「風月」題材畢竟在傳統倫理觀中難登大雅之堂,拿「風月片」談文化情感聽起來也有些違和。何況在那個商業社會下燈紅酒綠的香港,非要電影來肩負什麼文化使命也是為難。

有情有性,精緻唯美的邵氏風月片時代,畢竟是要落幕了。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