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高三作文2850字:第二回:天蜀軍怒出冀中,王卓然力誅劍衛
作文標題: 第二回:天蜀軍怒出冀中,王卓然力誅劍衛
關 鍵 詞: 高中高三 2850字
字 數: 2850字作文
本文適合: 高中高三
作文來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關於高中高三2850字的作文,題目為:《第二回:天蜀軍怒出冀中,王卓然力誅劍衛》,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關鍵字:第二回
第二回:天蜀軍怒出冀中,
王卓然力誅劍衛。喚豎伍
天蜀十二年春二月三日,玄武二軍眾人大破黃禕,得到幽州太守楊成嘉獎:士兵五千人,軍馬三千匹,鑌鐵一千斤,白銀二千兩。後欲推翻腐敗皇朝,於是建軍,都城保定。
各地強者紛紛響應起義,但皆不服玄武二軍,各成一軍,自此,天蜀分為十大軍隊。
正此日,萬禕禕領黃禕兵十萬,復又興風作浪,燒殺搶掠。至了河北中心,乃河踏地區山林,突見烽煙起,萬禕禕心疑,勒住馬。四周號角聲亦起,萬禕禕撥馬欲逃,突看見來路,一彪軍馬殺來,領頭二將乃女,皆身長七尺五寸,眉清目秀,優雅脫俗,戰身如劍舞,皆姓王,一名卓然,字語嫣;一名冰倫,字雨沐,乃神女一軍。又趕來一軍,乃是破了尹路的七傑,玄武二軍,幾人搦戰,萬禕禕不敢戀戰,深闖谷內。又見左路殺來一軍,領將身長八尺,板肋熊腰,威武雄壯,姓李,名鍾毓,字嗜血,號撕天,乃靈秀三軍,萬禕禕大驚,轉馬欲逃,見右路,又一彪軍馬殺來,領頭者乃是一女,膘肥體胖,喘息如虎,姓石,名子華,字熊,號巨胖,乃堅穩六軍。萬禕禕正慾望深路奔走,見深路中,殺來四路軍兵,為首的乃四男,一名張軒,字青龍纖哪,身長八尺,虎體熊腰,豹頭猿臂,手執大劍,乃龍嘯七軍。一名馮曉昭,字無妄,身長七尺,膘肥體胖,虎背熊腰,手持雙錘,乃幽靈八軍,一名常一鳴,字天翼,
身長七尺八寸,龍脊虎身,手執爆炎重劍,乃朱雀九軍,後一名劉宸旭,字靖仇,身長八尺,身穿藍衣,手執太刀「閻魔」,乃天魔十軍。眾圍住萬禕禕,禕以太平要術喚暴雨來助,幾路軍兵亂作一團。禕見亂軍,欲召妖獸,被劉宸旭以後羿射日弓粉碎書本,大驚失色,借著軍亂,逃出重圍。
卻說皇宮內院,元帝仍此想,如何解決現狀,但無從下手,翻遍兵書亦無良策,火燒眉毛之際,臣子造反,由張秋明(字岳山)為首,宣布「皇恩示」,令得元帝為傀儡。此天下帝王竟無人支持,只得被奸臣操縱。明暴虐無常,徭役三倍,大加稅收,還興修一座秋明宮和一座岳山陵。即為此因,眾強者才紛紛起義建軍,矛頭皆指張秋明。
次日,岳山升早朝,自坐皇位,宣將一切關卡設置都護和或,並懸大旗,旗上言:天下獨尊,好不狂妄。得知天下大亂後,自起無上尊軍,堪稱有百萬人馬,欲消滅全部民間勢力,穩坐江山。早朝時,明宣:「眾卿有何高見,速速到來,朕要快滅民力,以保江山社稷。」謀士王偉利(單字晃)曰:「民力定要除,但此刻軍人浮躁,馬瘦民多,無力支持滅天下十軍也。」岳山驚,曰:「那如何是好?汝快說!
」晃曰:「可先練兵鼓舞士氣,此先假發雙倍軍餉三月,三月一過,軍餉停發,起兵攻打。」明疑:「既如此,汝說首滅何軍?」利沉思半晌,因曰:「首要滅中華四軍,此軍君主李澤華武藝為十軍第一,手下士兵皆如狼似虎,先調全部兵力,消滅中華四軍要緊。」明許之。
且說幾大天蜀軍,聚集一起,商議反抗
張秋明的無上尊軍,於是組成反統民軍,卻在商議何人統帥。王卓然曰:「吾並無人選,某不可自上。」陳曦曰:「若無人,某即上。」李鍾毓曰:「切!
無顏者自起。」眾人冷眼相對,毓怒,出獸爪,因言:「怎麼?還要斗乎?」軍中走出一人,身高七尺五寸,銀發碧眼,右手妖魔,聲如巨鍾,立於帳內。毓不屑,曰:「爾何人也?」其回:「吾乃玄武二軍主將,洞天俠李士欽是也。若要尋釁於眾人,俺與爾可大戰三百合。不信即請帳外伺候!
」欽出帳取刀,上馬,毓陰笑一番,躍上馬來。二人相拼,大戰二百餘合未分勝負,曦曰:「如今何時!
爾兩人竟仍內訌,簡直與三歲孩童無異!
」毓、欽慚,下得馬來,回帳中坐下。
眾將官皆服陳曦頭腦,於是拜為統帥,但中華四軍傲慢無禮,不願聯合,自走也。王岳峰從不信人,帶劍衛五軍回程。曦曰:「眼下是為大軍增力,消滅張秋明而備。因而各個軍隊即要分別徵收預備兵,操練士兵,挖掘礦產及深山剿匪樹立威信,萬事俱備後,吾等即可攻打皇都。」將官們深信不疑,依話去做。
且說劍衛五軍在唐山搜刮民脂民膏,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士兵心染漆黑,然王岳峰之黑暗愈加強大,可捅破天穹乎。聞聽此息,王卓然身為神女,自當憤慨,當日帶全部兵力殺奔唐山城,欲滅王岳峰!
也見王厥知此事,僅因兵勇,不以為然,殊不知心染黑暗者不敵神女一軍光芒。
王卓然帶主將王冰倫(字雨沐)等穿小道而走,跋山涉水,不幾日,於唐山外安營紮寨。王岳峰仍不知大難臨頭,沉迷酒色
玩樂,士兵黑暗皆透。
同時,楊嘉暉在保定,發展經濟,體恤百姓,徭役大減,令古城人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眾民私制一匾,上雲:天下明君!
卻說王卓然一支,打至唐山外,見幾隊人馬悠哉悠哉晃盪,怒起心頭,揮手發動毀滅光波將其盡數消滅。城樓崗哨見了,慌忙連滾帶爬跑來殿上報知信息。王岳峰手足無措,麾下謀士卞超曰:「主公不必驚慌,王卓然再如何,亦是一女人,無大戰力,僅因光束吾軍無力抵抗,但若佩戴禁魔石,即可破除法術。」峰准奏,命人將出陣士兵皆配禁魔石,抵禦神女一軍進攻。
法術無效,神女一軍大敗而走,退五十里下寨,王卓然找人商議如何解決。麾下,王冰倫曰:「主,若吾軍有雷術師,方破敵方禁魔石之功。」然曰:「吾軍為光術隊,無人修習雷法術,怎能破敵,救民於水火……」雨沐言道:「吾軍本代雷術師楊金銘(字雷舞,號霹靂)因故隱居雲台山,霹靂為其號,雷電乃其術,定可助吾破敵。」然准奏,令王冰倫帶五百人快馬加鞭趕去雲台山。
只二日,雨沐等人至雲台山下,見石碑鐫刻「若破得登雲三障,方可上得滾雲台。」倫玩心大起,因天資聰穎,輕松即破三障,上至滾雲台。見楊金銘立於石座,上前曰:「銘,良久未見,身體可好?」銘跳下石座,因曰:「若言身體,無何大礙,恐有些小疾。」二人敘舊一番,便上馬,速速趕回唐山外。
神女一軍眾將士被逼至懸崖,卻看劍衛五軍仍推進,殺得王卓然軍隊節節敗退。談說之間,見空中烏雲密布,雷聲震天。劍衛五軍
眾將士以為雷神發威,嚇得四散奔走。王岳峰於城上見此景,滿頭大汗,曰:「目前如何是好?」卞超曰:「主公,吾有飼養一妖獸,乃六種變異野獸結合,威力無窮,定可覆滅神女一軍!
」
眼見劍衛五軍被殺退,王卓然等人鬆了口氣,須臾,方見唐山閘門大開,走出一隻十二尺高妖獸,牛頭,狼爪,驢蹄,鷹翼,虎身,狂吠一刻方止,沖將出來,直取語嫣而去!
然未醒神,差被巨獸重擊,霎時,遠方射來一道火光,方破巨獸攻勢。語言回神,撥馬逃開。見一紅衣人手持煌龍偃月刀,騎絕影(上古名馬,通體漆黑,為兄弟二人所馭)沖來,端詳,乃李士欽。欽沖至然前,曰:「汝乃神女一軍君主王卓然乎?」然曰:「是也。」寒空曰:「吾君主楊嘉暉所知汝軍有難,派某來助,此巨獸並非女流可勝,汝等並無大強武功,目我去上!
」語嫣曰:「多謝楊君。」寒空躍馬上前,右臂一抬,鬼爪前探十米,抓住巨獸頭顱,伸縮一兮,至怪面前。左拔煌龍,連斬四刀,翻身一腳,將巨獸踢的倒退八米。踩獸腿立奔上怪頭,雙手持煌龍偃月刀,盡力一斬,將怪獸頭斬為兩段,並未斷開。寒空落下,再探右臂,將巨獸擊飛,砸破側城。
欽曰:「既助汝等,吾亦回程。」言畢便驟馬,飛走回程。
王卓然揮兵發射排弩,將謀士卞超一幹人等滅於城上。天使一軍,由楊金銘領頭沖殺,雷電大作,飛沙走石,劍衛五軍兵滅。劍衛五軍大將王付,持破邪弓,馭褐鬃馬打來。王冰倫驟馬來迎,二馬相交,戰不數合,付被雨沐一劍刺下馬去。
無半時,
王卓然、王冰倫、呂子凡(字凜冽)、高琳軒(字雨默)、杜嘉文(字倩情)與楊金銘眾將打入宮殿,見王岳峰瑟縮於牆角,手握一匕首,未抓緊,掉下地上。王卓然臉色陰沉,揮手示意其餘四人,楊金銘後退三步。五人手杖發光,齊中王岳峰,將其抬起十米高,峰曰:「莫要殺吾!
吾予汝等錢財!
」然大怒:「死至臨頭仍不知悔改,銘!
」楊金銘雙手聚雷,躍起九米,雙手四次擊打王岳峰,雷電環繞。峰周身迸血,曰:「汝等竟不要錢財……不知生意啊!
!
」然與眾人放出毀滅光芒,後,語嫣躍起,一杖擊中王岳峰眉心處。見暗黑之魂四散紛飛,精元隨之粉碎。然曰:「無能之人,若有善心,必不獲惡報。若有此心,定有惡報!
」言罷,六人驟馬回石家莊去了。後有詩贊王卓然曰:
「心懷天下成神女,為民謀利修太虛。驟手雷光破劍衛,光芒所煥世大局。」
當日,張秋明卻於溫德殿中實行殘暴統治,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② 《長江與黃河》石厲散文賞析
一
長江,是我心儀已久的地方。只因時運不佳,每次將臨時也只是匆冊中匆過客,每次都是從橫跨長江的大橋上隨火車一晃而過,只留下了許多散逸的思緒及想像。
少年時代,讀過許多歷代文人墨客寫長江的詩詞,當時潛入我心靈深處的恐怕是宋時李之儀的《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在古樂府中有一首民歌《上邪》大致也有同類的情思: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看來長江上男女相悅之情中定有許多驚天動地的細節,在無窮無盡的時空中,一條洶涌綿長的河流,不知流過了多少兒女故事。其中這位宋時的進士、曾做過樞密院編修、後因寫文章出做租事而被貶至安徽當塗一帶的李之儀,在江邊終以寫詞詠情了此一生。那麼他的《卜運算元》一詞所描述的當是一種什麼樣的曲折悲歡呢?
個中的細節讓人思想不已,個中的情由讓人不得而知。時間抹平了許多情節,卻不能抹去文字。這首詞中的悠悠千古之情代表長江占據了我多愁善感的少年時代,甚至到了中年。這首詞中的濃情也似乎化作了我意識深處最具體的江水,浪漫而透徹。
因為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演繹過不知何種程度的愛情,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多情的時代。我也有過愛情,讓人痛不欲生的時候,讓人情不自禁的時候,甚至山盟海誓的時候,我都不想用與我長相廝守的黃河做比喻,我都願意用幻想中的長江來抒 *** 懷。看來遙遠與看不見的東西永遠成了我們理想的純姿兆標志。
二
長江無疑是我心靈朝拜的聖地。
中國文化除了以黃河流域為代表的中原儒家正統文化之外,再就是以長江流域為代表的楚文化了。中國兩大詩歌源流《詩經》與《楚辭》,完全可以用這兩大水系作為象徵。尤其是春秋以降,中國最優秀的詩歌竟都產生於這一帶。最明顯的原因恐怕還是楚與周王朝的疏遠。當時,楚並不隸屬於周天子,不是周的諸侯國,而是一個可與周朝分庭抗禮的國家。在這樣一個國家,人們在文化上沒有過多的約束,精神上的殊異與自由無異是創造新文化藝術的閬苑。據《史記·楚世家》載,到周夷王時,楚主熊渠甚得民心,便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東周初年,熊通伐隨,命隨人請周尊楚,周不許,熊通大怒說:「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自此,楚的版圖漸漸擴大幾乎包括了整個長江流域。
楚國狂妄自大無疑帶有野蠻的氣息。
這也是長江與黃河的對抗!
除了文化上的長江之外,除了紙上談兵之外,實際上我對長江一無所知。我是黃河上游長大的孩子,真正是黃河的兒子。後來又在黃河邊讀書、生活、工作一直到而立之年。命運使我被迫輾轉別地。
這一次,第二屆長江筆會在江上舉行,全體與會者將乘船逆流而上,使我昏睡的內心似乎又要蘇醒。
我願「逆流」而上。
我不喜歡順流而下。隨著人生的沉浮與世事的變化,我越來越厭煩李白詩歌的輕狂,當得到一點點的苟且偷生時,便「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了。大概那種輕浮的順利與快樂只是短暫的、膚淺的。人生的艱難,恐怕是自古不變的情境。「逆流而上」不言而喻成了我的嚮往。
屈原寫於晚年的《涉江》一詩便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乘鄂渚而反顧兮,唉秋冬之緒風。……乘齡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滯。……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屈子是從武昌過江而又沿湘水逆流而上的。在心志上與我殊途同歸。正因為他不能隨從流俗便「將愁苦而終窮」。是教訓與告誡還是內心的寫實?這只能是仁智兩擇了。但是對於諸多的傳統文人大概只能是心境的寫實了。因為除此而外,再就是無所適從了。
還有一種情緒大概也是頗為典型的,那就是人們對於順流的感慨。
孔子將河水比喻成時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這已是千古絕唱。那種對於已流逝的哀傷和悲嘆幾千年來讓人吟誦不已。雖然這是孔子面對黃河時的喟嘆,但如果他生長在長江邊,會不會有同樣的思緒呢?
大概又是因為我確實不忍看到時間如河水一樣流逝,更不忍看到生命亦如河水一樣流逝,我則願意逆水而上,去探究和體驗生命的源流。
這也確實是人生的又一理想。
三
背負著黃河賦與我的希望,來與長江會面。
當躺在包間的床上,眼看同室的朋友閉目睡去後,我卻不能入睡,因為這一會兒我的心情不能平靜。首先最大的遺憾是白天去「黃鶴樓」的想法最終落空了。筆會的活動時間被安排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時間去參觀此樓。因為與會者很少有人對黃鶴樓感興趣,與別人聊起來,他們以為僅是一座破樓而已,並且告知我此樓已賣給了商人,做了賺錢的道具。這怎能不使我悵然若失?
崔顥題詩《黃鶴樓》,感懷歷史而生茫然之情。後來李白自以為崔顥詩已到絕妙境地,不免有壓抑之感,除了他送孟浩然時寫下的那首有關離別之情的詩外,便無奈地寫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從此以後,直奔黃鶴樓而來的文人,可能是懾於李白的告誡,誰還敢到黃鶴樓上正兒八經地寫詩呢?黃鶴樓上已經有詩為證,不在這里寫詩也罷。
歷代被放逐或沉淪的文人到了長江邊便留下絕妙的詩句,黃河兩岸與之相比反倒黯然失色了。長江遠離中原正統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前到了這里的文人,失魂落魄者居多,難免生出欲駕鶴西去求生不能求死亦不能的痛苦心情,越是這樣,也越能產生極為優秀的詩歌。看來不幸也拯救了文學。
龐大的游輪微微顛簸晃動起來,開始在江面逆水而行。江面狹窄,兩岸都是聳立的青山,江水混濁得發黃,有點像黃河,一瞬間我還真以為自己是在黃河上呢。很快就覺得這絕對不是黃河。人們的皮膚都是濕漉漉的,潮氣在陰郁的天空下隨著游輪行進而掀起的微風包裹了我們。熟知長江的朋友告訴我,長江上一年四季都是這樣的天氣。
我真希望大風吹來,波浪翻滾,看來已是虛幻了。江面平靜而沉鬱,杜甫說的「江間波浪兼天涌」,似乎已是不實之辭。
悶熱真正「使我不得開心顏」。我試圖極目遠眺,在東張西望中眼光卻無法逾越江岸的曲折與兩岸霧蒙蒙險峻的高山。
這就是長江三峽。是長江中最為經典的一段。
我的心情卻隨著身體的不適而郁悶起來。我終於在疑惑中斷定這長江根本無法與黃河相比。黃河非常寬闊,兩岸平緩、大多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爽朗的天空下,它像一條黃色的長帶束在祖國的半腰。那裡是古代文化政治的中心或發祥地。兩岸有著碧綠而一望無際的草地,藍天白雲下,到處都是帳篷、牛羊、房舍與農庄。
我上了甲板,眼望著緩緩流過的發黃的江水,兩岸的山中,隱隱約約有古棧道穿過,偶有炊煙飄盪,但總是看不見人跡。我覺得長江彷彿只是黃河走失的一個孤獨而可憐的孩子。江面只因巨輪劃過時,才有混濁的波浪翻起,然後又輕輕地落下。黃河則是奔騰和呼嘯著的。你可以暢游長江,但卻不能暢游黃河,因為黃河的水下還有許多可怕而不明的漩渦。
進入巫峽地段,已是第二日的凌晨了。用過早餐,我陪同著名評論家閻綱先生劉錫誠先生、著名散文家柳萌夫婦一同上了甲板,水氣還是很重,不過已經比前一天適應多了,心情也暢快了一些。
北岸的神女峰開始若隱若現了。這神女峰,儼然一位古代女子的打扮。她的存在,不知又引出了多少故事。據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這神女自以為是長江之妾了。高山將她與長江阻隔,但卻無法阻止她與長江的行雲施雨。這種描寫直接而形象。問題是這巫山之雲後來卻因唐代元稹的《離思》一詩顯得更加廣為人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詩前兩句表述了元稹對某位女子的無盡思念,以及顯示了這位女子在他心中至高無上的位置。後兩句大意是,無論是什麼樣的花叢(指美人)我也懶得回頭了,一半的原因是因為修道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君。
這首詩是元稹為《會真記》中的崔鶯鶯所作。「君」無疑是指崔鶯鶯了。據國學大師陳寅恪在《讀 》一文中考辨,唐代元稹所寫的《鶯鶯傳》又叫《會真記》,實為一自傳體小說。元稹將自己化名張生,將自己曾喜歡過的一位絕妙的民間美女假託為相府少女崔鶯鶯。而後來這位元稹(字微之)為了巧取功名,便拋棄「鶯鶯」娶了高門韋夏卿女韋叢為妻;韋叢去世又娶高門女裴淑,裴淑未娶之前,還納妾安氏。由此看來,整個一位花花文人也。而元稹對「鶯鶯」完全是始亂終棄。所以陳先生就這首《離思》指斥:「微之自言眷念雙文(雙文指鶯鶯)之意形之於詩者,如『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是其自誇守禮多情之語,亦不可信也。」(見《元白詩箋證稿》)
《離思》這首因滄海水、巫山雲而臻於化境的詩,其虛偽之情已被陳先生一語道破。也許在個體的意義上元稹是個說謊者,但是他的作品卻帶來了一種普遍的情感與真理。這也是陳先生失察的地方。元稹的《會真記》又被後世文人篡改成為《西廂記》,真相早已面目全非。而脫胎於宋玉巫山神女說的「雲雨」一詞,在明清小說中已成為最為 *** 的詞彙了。
說來也奇怪,當抵達距離神女峰最近處時,剛才的一縷縷煙雲突然化作溫潤的小雨下了起來。
甲板上的遊客所剩寥寥。我沒有離去,任憑來自神女峰的可人小雨弄濕,真正享受了一次「雲雨」的快樂。這也是我從未在人間得到過的一種快樂。
等到雨停的時候,我也意興闌珊,回包間休息去了。
四
將近10點鍾,船到了白帝城。
這座古城並沒有多大,說起來也沒有什麼好看的。我只是懷著文化歷史的情感想見識一下這個地方。之所以叫白帝城,與後漢一個叫公孫勝的人在此築城稱帝有關。這里扼江據要,是古代軍事重地。佔山為王的人,在時間的長河裡只是一些笑柄而已。這座山城以後變得幾乎家喻戶曉,完全是沾了李白和杜甫二位詩人的光。但是就這里的民風而言,詩禮的傳承究竟有多少,這是讓我這次旅行的不解之處。不過早在唐代,李益的《江南曲》曾描述:
嫁得瞿唐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連妻子都怨自己的丈夫只認錢不認情,這一點讓我頗有感觸。
在碼頭上抬滑竿,這大概是白帝城人比較古老的職業了。我們一上岸,與我們同行的幾位殘疾人作家就開始讓他們眼睛裡放光。他們中一個自稱是頭兒的人向我們報價,每抬一個人100元。這時來接我們的當地導游小姐說,不是說好了每人50元嗎?那人擠了擠眼睛說,不行,他們不是中國人,是外國人,外國人一律100元。我們有人上去給他們耐心解釋說,我們是中國人,你們看我們都是從北京來的,都說普通話,長的也與你們差不多,都是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這頭兒拖著四川腔說,差得遠,你們哪裡是中國人嘛,你們分明是外國人,是新加坡人。看來再講下去也沒有用,我們只好依了他們。除了殘疾人之外,我們是步行登上這座山城的。
沿途的山路旁都被賣各種旅遊小商品的小商小販占據著,與別的旅遊地大同小異。不過三峽從古至今都是商業繁華地帶。李白著名的《長干行》、《江夏行》等詩歌都是反映三峽的商賈生活的,裡面充斥著諸多怨氣。杜甫的《最能行》也說:
峽中丈夫絕輕死,少在公門多在水。
為了賺錢,連死都不怕,還講什麼親情與人情。我想李、杜二位當年在這里也不知吃了多少三峽商人的苦頭。
在我眼中,這白帝城的走運,恰恰是因為這兩位詩人的不走運造成的。
安史之亂期間,李白跟隨永王李磷轉戰大江南北,稍後永王被指控謀反遭到肅宗王朝的剿滅,李白因此獲罪被擒。此時幸遇喜歡李白文採的宋若思管理他的案子,宋若思釋放了李白,並將李白安置在自己的幕府,同時還極力向肅宗皇帝推薦李白。李白在唐玄宗時就因讓高力士為他脫靴而惹得朝野上下覺得他過於自負與傲慢。現在因在宋若思府中受到抬舉一時又忘乎所以,寫了許多詩文縱論時局,且自吹自擂,終於又一次被清算——長流夜郎(今貴州遵義附近)。統治者是否是有意將這個夜郎自大者長流夜郎,懲處之外又有諷刺意味呢?他沿江西上,在《流夜郎贈辛判官》一詩中寫道:
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還。
他在無比苦悶的心情中舟行了一年多,此時因關內大旱,肅宗頒布大赦令。當到了巫峽白帝城時,李白欣聞自己已被放免,便乘飛舟回到江陵,興奮之中寫下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狂喜之情顯而易見。後來在漫長的歲月中,白帝城因這首詩而愈加著名。
大概之後不久,曾在十多年以前與李白結交過的好朋友杜甫因成都戰亂頻仍,便一直思謀沿江東下。但在中途病魔纏身,只好流落白帝城。杜甫在夔州時,由於朝廷有人羨慕他的詩名,向夔州都督過問杜甫的境況,杜甫便因此獲得了主管一百頃公田的職務。在《晚》這首詩中:
朝廷問府主,耕稼學山村。
在這里,有公田,有奴僕,他帶著家人,生活過得還算閑適。但是他並不喜歡巴山蜀水,時間久了甚至開始討厭這塊地方。有好幾首詩都是表達這種心情的,比如《春日梓州登樓》、《奉漢中王手札》等。他在《悶》這首詩中寫道:
瘴癘浮三蜀,風雲暗百蠻;卷簾唯白水,隱幾亦青山。
在這樣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山城,朋友稀少,再加上他老弱病殘,這種孤獨苦悶的心態反而使他的創作慾望非常高漲,不到三年的時間里他寫下了近五百首詩歌。其中藝術上具有代表性的詩歌,我認為是《秋興八首》。在這組詩歌中他表現出來的思鄉的痛苦不知又撫慰過歷代多少遊子的痛苦: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他思念黃河、思念北方的心情溢於言表。
三年以後,他沿江東下,順著好友李白的足跡去了江陵。從此新的飄泊、茫然的命運又一次開始。
可惜的是,遍尋白帝城的碑林,也沒有見到李、杜有任何的墨跡。尤其是詩聖杜甫,在這里住了那樣長的時間,竟沒有保存下一點他書寫的痕跡,這使我在下山時禁不住尋思良久,神牽不已。
五
三峽一段,大概有一百多里長,游輪卻航行了三天。我們是邊走邊停,夜裡游輪停泊在某個碼頭,白天遇到兩岸名勝,游輪偶爾也要停下來。第三天的上午,游輪停在了重慶市豐都縣城。
豐都是長江北岸一個景色秀麗的小縣城,據說世上的人死了都要到這里來報到,有「鬼國京都」之稱,因此也名聞世界。這樣一個都城,撩撥了我的好奇心。我觀察閻綱先生對游覽鬼都似有心動,我們自然就結伴而行。他執意不乘滑車,而要步行攀登這鬼城閻王殿所處的平都山。平都山也叫名山,東漢時,山上有高道陰長生、王方平二人潛心修煉,傳說他們後來都得道成仙。陰、王二字連讀便為陰王,陰王者,統管陰間之王也。東漢以後佛教傳入中國,佛教中恰有「閻魔羅」(梵文音譯)為統治地獄之神,中土百姓便簡稱「閻王」,陰、閻一聲之轉,「陰王」又可稱為「閻王」也。
這是我迂腐的揣測。
對於北方人來說,這里陰濕之氣太重,此時恰是正午時分,沒有一絲的風,悶熱使人無可奈何。我和閻先生沿著石階而上,氣喘噓噓,汗如雨下,有感而發時也只是輕聲慢語。幸好閻先生帶著一塊毛巾,互相間遞來遞去,一會兒就能擰下許多水來。此時,我大有與閻先生共患難、同淪落的感受。
閻先生是文壇名家,鴻儒也,在修養和人品方面,都讓我輩敬仰。只可嘆,晚年喪失愛女,悲愴浸透了他的整個身心。
但在向閻羅殿的攀登中,他似乎比我還要堅韌。我好像能隱隱感覺到,在他清瘦的身體中閃現著一些沉重的希望。這希望讓他顯得越來越有一種飄逸之感。他一直走在前邊,而我這個年輕後生只能緊隨其後了。
閻先生的女兒閻荷,人如其名,漂亮優雅,是京城新聞界的才女,在1998年查出惡性腫瘤時僅三十多歲,從此一病不起,於2000年夏天不幸去世。
對於像閻先生這樣一位有著多情而豐富內心的文學家,又是白發人送黑發人,讓他如何承受得了!
但是他卻承受著。
想到此種情景,我們都無意去觀覽周圍的景色了。
一會兒就到了名山半山腰著名的奈何橋旁。此橋在一座大雄寶殿之前,一共有並列相連的三座石拱橋,創建於明代永樂年間。傳說奈何橋為亡魂去地府時必經之橋,橋分金路、銀路、奈何路,善人亡魂會平安地從金銀路上過去,而惡人亡魂過奈何路時常被打下血河受苦受難。
這鬼文化說到底也是道教與佛教還有一些民間原始教的雜糅,中心意思是勸人為善。
我們也從奈何橋上走了過去。回想李白題詩「下笑世上士,沉魂此豐都」,這句話似有些玩世不恭的味道,能寫下這種話的人,都是自認為能超越生死的人。不然,他怎麼能口出狂言「下笑」世上所有人呢?
山上遊客稀稀疏疏,石階由剛才的蜿蜒曲折,變得直上直下,寬闊得多了。如果是一個人登山,難免有些陰森森的感覺。當到了一個有大理石欄桿的山崖旁,我和閻先生站在那裡,憑欄而望長江,長江顯得很遙遠,好似一條明亮的帶子,飄落在山谷之中。突然涼風颼颼,頓覺心曠神怡。從此,越往上走,越覺得天地開闊,心神俱爽,並且那個可以俯視江水的欄桿處好像就是人間與仙境的界限。大文豪蘇軾有詩:
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歲月閑。
午夢任隨鳩喚覺,早朝又聽鹿催班。
住在這樣的地方,又怎能不有成仙得道的感覺。閻先生們開始興致沓來,邊走邊指點許多書法碑刻。我也是祖國書法的酷好者,有閻先生這樣的良師,又是鄉黨,操同樣的口音,此時此刻我已經非常知足了。不知不覺中,已到了閻羅殿。這也是名山的絕頂之處。
閻羅大殿的正南面,是凌虛閣,又名二仙閣,這二仙肯定是指王方平、陰長生二位了。這里也一定是這二位仙人下棋的地方了。據載此樓修建於明正德十三年,為名山絕頂最高也最為壯麗的建築。閣的頂層有人書寫三個大字「凌虛閣」,書法朴茂厚重,題款看不清,不知出於何人之手。
只見上面寶座上塑著一位帝王,頭戴五彩鎏金的盤龍冕旒,身著九龍戲珠的金絲袞袍,面慈神嚴,五柳胡須飄胸,兩邊分立文臣武將。這一定是閻王爺了。在這樣一個朝堂之上,有很多禮儀,也頗能看出許多傳統的演變。
當我們退出大殿時,閻先生說:「這閻王爺是我的本家了,我將女兒拜託給他,有他照顧,我就放心了。」唉,有閻先生這句話,我們不枉來此一趟。此時此刻,我也為閻先生感到一些欣慰,人在許多事情上的顧慮不就是一念之差嗎,一個念頭可以使人解脫,一個念頭也可以使人沉淪。又沿著大殿,我和閻先生盤桓了好久好久。
我們返身下山,走下奈何橋時,閻先生和我都感到非常的輕松和暢快。在陰間世界走了一場,使我們在陽間的生命得到了豐富與充實,使我切實感覺到活著的虛無與真實。這樣一個都城,又是有著悠久歷史的都城,在現實世界是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
幾千年來的中國,極盛時期的首都幾乎都是建立在黃河流域。黃河成了封建統治的象徵。不知是從什麼時候起,長江上卻出現了一個這樣的都城——陰間世界的首都。
這是長江與黃河的又一種對話。
六
三峽這段長江,也是歷代文人活動頗為頻繁的地方。屈子毋庸多言,唐以後詩歌歷史上兩位巨星杜甫和李白,都曾奔波於這一帶。還有流落在三峽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的文人之多更是數不勝數。那長江中的每一滴水、每一個浪花怎能說不是文人筆下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句詩呢?長江是那樣的陰郁而多情,長江又是那樣的綿長與寬廣。長江兩岸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遺留下被黃河所放逐的才子們發出的哀怨與傾訴。是長江,使他們的心情得以寬慰。是長江,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也是長江,使中國的文化與精神得以繁榮與升揚。長江哺育著多少生命,長江又傳下了多少文化。甚至在現代中國,長江終於走在了黃河的前列,其流域成了富甲天下的魚米之鄉。黃河——我們的母親,已顯得古老、沉重、貧瘠,長江方顯得年輕、秀麗、豐腴。
從重慶朝天門的碼頭上岸,整個三峽的觀光已算結束,雖然我越來越思念那蒼老而渾濁的黃河,同時也開始戀戀不舍這滾滾不盡的長江。
長江是一本讀不完的天書,是一卷漫長的詩歌。
③ 想了解一些關於希臘古文化和日本古代神魔宗教文化 閻魔羅閣 亞特蘭蒂斯帝國之類 有什麼資料可以推薦來...
我們看到地中海的淼淼煙渚之上悠然泊著「三葉扁舟」。從東往西,它們分別叫做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這三個半島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地域,它們都曾經作為「世界」的中心 [1],無限風光:最早的是巴爾干,這里升起了古希臘文明的榮光;緊隨其後的是亞平寧,古羅馬文明鍾情於它;最後輪到伊比利亞,它開啟了乘風破浪的大航海時代。在這里,我們來談一談其中的古希臘和古羅馬。
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共同構成了西歐古典文明,它們關系密切,人們也總是將二者相提並論。然而古希臘與古羅馬之間卻存有一道鴻溝。譬如橄欖枝與凱旋門——我認為這兩個典型的意象能很好的反映它們各自代表的文明的特色,至少能表達其文明進程中一些主流的情緒:希臘嚮往和平,羅馬熱衷戰爭;希臘渴望與自然的血脈相親相融,羅馬夢想在交繞著各種復雜關系的人類社會里披荊斬棘。當然,用橄欖枝與凱旋門來類比古希臘與古羅馬的精神差異,這盡管是簡便而直觀的,但也是危險的。因為那容易使人誤以為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完全是孑然對立的。而真實的情形當然不是這樣。 首先,古希臘與古羅馬的不同在於它們文明基調的不同,而這主要源自它們地理位置的差異所造成的各自文明形成初期對東方文化的汲收程度不同。 歷史上溯到前三千紀,倘若說,那時的西方人自己已經有了一粒文明的種子,但還需要空氣、陽光、土壤和水才能萌發,那麼慷慨贈與西方人這些珍貴的生命因子的就是近東的兩大文明———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確,西歐古典文明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近東兩大文明向外輻射的產物。在遙遠的上古,希臘地區在地理上比亞平寧和伊比利亞更顯優勢,一則希臘的島嶼、良港眾多,海上交通非常便利,二則希臘非常靠近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這樣,希臘可以頻繁地、充分地與光輝燦爛的東方文明交流,從而在後者的浸潤與滋養下率先成長起來。而羅馬位於地中海中部,雖然這在後來有利於它的軍事擴張,但在文明之初,這種地理上遠離近東文明策源地的情況使它只能依賴希臘的帶動來發展自身。這樣,希臘向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直接地學習東方文化,羅馬則向希臘間接地學習東方文化。換言之,如果說希臘已經是對東方文化的「二度審美」,那麼羅馬就只能算是對這個「二度審美」的「二度審美「了[2]。這樣「審」出來的結果當然就有很大差別——希臘文明的東方色彩濃烈一些;羅馬文明的東方色彩淡薄一些。而我們知道,東方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講究優雅、精緻、細膩、修養以及生活的品位,那麼希臘與羅馬之間在文明基調上的不同就因各自身上所挾之東方色彩之強弱而顯現了出來:前者與東方人一樣,甚至更加強烈地追求著優雅、精緻、細膩、修養以及生活的品位;後者則比較質朴、粗獷、務實和傾向武力。所以如果要給這樣兩個文明塗抹顏色,我會為希臘選擇如夢如幻的藍色,為羅馬選擇如火如荼的紅色。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文化對希臘羅馬的干預與規范主要是在後者文明發展之初。當古典文明日益臻於成熟之後,它對東方文化的離心傾向就越來越明顯地表現了出來。一個證據是,西歐古典文明的中心一直在發生這樣的轉移:從克里特(米諾斯文明)到希臘半島中南部(邁錫尼文明和城邦文明)到馬其頓(希臘化文明),再到亞平寧(羅馬文明)。這是一個北移西進的過程。這個移動方向從總體上表明西歐古典文明的中心在遠離東方。這是因為西歐古典文明發展起來之後,它的個性在逐漸滋長,它越來越需要掙脫東方而顯示出自己的獨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卻不難理解。就像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一樣。父母生育了子女,塑造了他們的基本性格;但子女對父母的依戀主要是在幼年時代。成長使他們日益表現出不同於父母的氣質與特徵,並對後者具有了反叛精神。他們會越來越遠離父母而走自己的道路。[3] 古希臘與古羅馬的第二個不同是它們文明形態不同,前者是鬆散而民主的城邦,後者是比較有凝聚力的共和國和中央集權的帝國。 這里就有一個問題橫亘在我們眼前:為什麼希臘始終不能像羅馬那樣沖出自己的半島而走向整個地中海世界,發展為一個令後世高山仰止的泱泱帝國呢?為什麼即使歷史上出現了一個所謂的」希臘的「帝國,但也只是曇花一現呢? 我們發現希臘半島的地理環境很有特點,這是一片關山重重的地帶,平原很少,而且大多被山地切割得零零碎碎。這種地形對古希臘文明產生了兩點影響: 一是造就了一種天然的整治單位——小國寡民的城邦。」據不完全統計,希臘城邦的總數達到300多個,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彈丸小國,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達也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另一個大邦雅典領土約2550平方公里,人口20萬—30萬。希臘大多數城邦就更為狹小。優卑亞島面積3770平方公里,擁有6個城邦,每個城邦的人口僅有幾萬人。中希臘的弗西斯面積只有1650平方公里,卻集中了22個城邦,每邦人口不足萬人。」[4]這些小國寡民的城邦既無力抵擋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威脅,也無法承受人口增長給土地造成的巨大壓力,因此,一旦發展到一定規模,就必須向外宣洩自己過多的能量。於是在前8世紀至前6世紀的二百年間,希臘諸邦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大殖民運動,其結果是造成一大批新邦的誕生。「據粗略統計,古風時代大約有44個母邦建立了139個子邦,這些城邦就像『池塘邊的青蛙』此呼彼應」。[5] 山水阻隔的地理環境帶來的第二點影響是,使各城邦相對分散、封閉、獨立而不易統一。一方面,這使「希臘文明自始至終以小國林立的城邦政體為特色」[6],另一方面,它通過阻礙諸邦之間的各種交流使後者不能很好地形成一種統一的風格,從而使希臘文明得以長期保持多元共存的特色:政治上,一些城邦是民主制,一些是貴族制,一些是寡頭制,一些是君主制;經濟上,一些走自然農業經濟道路,一些走工商航海經濟道路;文化上,一些熱愛科學、文學與藝術,一些則推崇軍國主義、紀律與制度。 然而,「為數眾多」使希臘各邦之間的利害關系錯綜復雜;「百態千姿」又使各邦缺乏共同的行事風格,使它們彼此始終難以共融,屢屢發生大大小小的沖突。這樣,希臘文明的內部結構就相當混亂、鬆散,而且充滿著一種互斥力,很不穩定。這不僅極易造成它自身的動盪,也分散了它向外擴張的能量。因此,古希臘文明始終無法全力對外。假設它不顧一切沖向地中海,其結果就只會像中古的德國那樣陷入分崩離析的境地。不同的是,中古的德國至少還有封君封臣制度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在維系著,盡管這種「維系」只是虛幻的水月鏡花,但它畢竟使德國的分裂僅僅局限在政治的范疇內。而古希臘卻不是這樣。古希臘連一個名義上的統一的旗幟都沒有,所以它的分裂必然意味著整個文明的崩潰,那顯然更加糟糕。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為我們證明了這一點。他企圖將希臘諸邦連為一體並向外拓展的英雄舉動卻明顯低估了希臘文明內部的互斥力,所以他的帝國建立不到20年就被撕成了碎片,更導致了整個古希臘文明獨立發展歷史的終結。地中海歷史上曾有三次大的裂變,亞歷山大帝國的分裂是最早的一次。[7]盡管亞歷山大帝國並非一個純粹的「希臘」的帝國,它是建築在多種多樣的經濟、文化基礎之上的。但它的分裂卻回答了我們為什麼希臘終究不能、沒能發展為一個完全的帝國。[8] 現在來看羅馬。盡管亞平寧半島同樣山嶽縱橫,但羅馬文明卻不像希臘文明那樣興起於支離破碎的山區,它萌生於台伯河東岸的河谷地帶。這里的地形相對平坦完整,所以各部落的聯系一開始就很便利和緊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羅馬興起之初被稱作「七丘聯盟」,據說是因為當時有七個部落加入;到王政時代,傳說只有3個「特裡布斯」,即血緣部落;塞維改革後,地緣部落取代了血緣部落,而這些新的地緣部落的數量似乎也不多——「羅馬城內有4個,城郊農村有15或16個」。[9] 雖然也許實際上早期羅馬的部落數量要比上述數字多一些,但應該可以肯定,它遠不如希臘城邦那樣數以百計。所以從這裡面,我們覺得羅馬的內部結構不像希臘那樣令人眼花繚亂,它是比較簡單的。同時,羅馬各部落幾乎是同步地受到共同的文化,即伊達拉里亞文化和隨後的希臘文化的熏陶而發展起來的,所以各部落的差別不是很大,彼此之間不存在強烈的互斥。這樣,羅馬文明實現集中化管理的可能性就大過希臘文明,它的內部構造也就更穩定。因此,羅馬歷史上更多的是階級斗爭,如平民與貴族、奴隸與奴隸主、奴隸主內部的斗爭,卻很少有像希臘那樣的不同政治單位之間的混戰。[10]這樣,羅馬得以保存更多的力量用於對外征戰,最終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蕞爾小邦躍變為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泱泱帝國。 古希臘、羅馬文明的第三點不同是它們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 這一點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譬如我們看現代的德國人和美國人,會發現他們的性格很是不同。德國人嚴謹理性、心細如塵,總給人一種深沉感,所以德國出了許多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美國人散漫隨性、不拘小節,總讓人想起放浪形骸的西部牛仔,但這種人的思維往往毫無羈絆、天馬行空、極富創見,於是美國出了許多成功的商人、政客和演員。又比如,英國人與法國人都很浪漫,但前者是知性的浪漫,後者是感性的浪漫,所以英國的浪漫講究品味,法國的浪漫來得很純粹。再比如,俄國人很剛烈,連婦女都很強悍、很獨立,很有性格;日本人就比較溫和了,日本婦女更是相當的柔順。這些國家和民族的這種鮮明的差異,就是因為他們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導致的。這也使我們想到,現代希臘人與現代的義大利人身上其實也有類似對比。 我對現代希臘人的最初印象來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一部希臘電影,名叫《希臘人佐巴》。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二戰以後,一個意志消沉的英國作家來到希臘,在克里特的偏僻鄉野結識了一位希臘農民安東尼。安東尼為人熱情、善良、真誠,他的簡單、質朴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深深感染了那個作家,使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這部電影讓我很深切的體會到希臘人的心靈世界,從而使我在某些層面理解了為什麼這個民族能在上古時代創造如此瑰麗、美妙的文明奇跡。 義大利人最使我印象深刻的當屬他們著名的歌劇《圖蘭朵》。與《希臘人佐巴》那樣一部流淌著脈脈溫情的平靜柔和的電影不同,《圖蘭朵》的魅力在於那極富震撼力的男高音和女高音,那堪稱驚艷的服裝與舞台,那絲絲入扣的情節演進,以及劇中的四個令人若有所思的謎底——「希望」、「鮮血」、「圖蘭朵」和「愛」。所以我們感到,義大利人的情感脈動很強烈,他們充滿激情,樂於在高亢的音符里歌頌愛情。這與《希臘人佐巴》所表現的希臘人那種沉靜、含蓄、慣於在平靜中刻畫友情很不一樣。實際上,這種差異也應該是古希臘文明與古羅馬文明的遺跡。 前面提到,古希臘文明內部的離心力很強,無法集中全力對外擴張。即使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了某種程度的擴張,但由於內部這種離心力的撕扯,它也無法長久維持那些艱難開拓的疆土,它會很快坍塌。這就是說,古希臘文明不能通過軍事征服的方式來發展壯大。事實上,希臘文明是通過文化的慢慢積淀發展起來的。而羅馬文明沒有經過希臘那樣經年累月的、厚重、扎實的文化積淀,但由於它內部的向心力大過離心力,使各種因素能比較快、比較好地集結起來,這樣,羅馬就可以經由大規模的對外征服擴張而迅速崛起。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文明發展模式相應地在希臘、羅馬各自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里打上了深刻、鮮明的烙印,從而成為它們彼此區別的根本標志。下面我們就談談這種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的具體表現。 首先,我們看到這樣兩幅景象:第一幅景象是,在古希臘著名的埃庇道魯斯劇場,人流如織,興奮的人們慕阿里斯托芬之名遠道而來[11],眼裡充滿著期待。對於古希臘人,看戲是一種優雅的生活方式。對古希臘政府,看戲也是一件有益的公共事業,因為那可以增進公民們的交流和凝聚力。因此,在古希臘,公民去看戲不僅不必購買戲票,反而能得到一筆由政府給予的額外補貼。藝術,就這樣被鼓勵著;第二幅景象是,在古羅馬的哥羅塞姆斗獸場,正上演著驚心動魄的角斗,空氣里彌漫著血腥。層層升高的圓形看台上擁擠著成千上萬的觀眾,他全都瘋狂的嘶喊,一些人手掌向下,企圖早早將失敗者推向死亡。古羅馬人認為角斗能激盪出人心中最本真、最寶貴的勇敢精神,他們崇拜這種精神,把這種精神奉為「國魂」。所以他們說:「哥羅塞姆不倒,羅馬就會永存。哥羅塞姆一旦倒下,羅馬就會滅亡。」現在,我們對這句話就有了兩種理解,一是因為哥羅塞姆位於羅馬城中心,象徵著帝國的心臟,如果連它都倒下,那就意味著整個帝國已經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二是,哥羅塞姆是角斗場所,而角斗精神正是羅馬國魂。哥羅塞姆傾圮,就意味著羅馬精神不復存在。被抽走了靈魂的帝國也就死期將至。 所以從這樣兩幅景象里,我們真切地感到,古希臘人是很有藝術氣質的,古羅馬人則極具尚武精神。誠如朱孝遠老師的精闢概括:「古希臘文明是詩的文明,古羅馬文明是劍的文明。」[12] 古希臘人最愛美,他們講究衣著的精緻、妝容的優雅。他們的神祗中還有一位專門的「美神」,名叫「阿芙洛狄忒」,這在其他文明裡是沒有的,是古希臘人的首創和獨創。[13] 你再去看看克里特的宮殿,去看看那裡的壁畫,那個帶著橄欖枝頭冠的在花叢里踱著安逸步子的祭司,那個有著捲曲頭發和醒目紅唇的時髦的「巴黎女郎」,那些歡快蹦躍的海豚,那些美妙的幾何圖紋,多麼美麗!所以古希臘人最愛美,一旦偶爾出了一兩個不修邊幅的人,比如蘇格拉底、第歐根尼,他們會立即覺得那是「瘋子」、「異類」,他們會難以忍受。反觀羅馬人,他們的民風就很樸素。盡管在其文明發展後期,大多數羅馬人已經把質朴無華的優良傳統拋到了九霄雲外,但他們的本性的確是很樸素的。在羅馬興起之初,「羅馬人的生活相當節儉,不事奢華。他們衣著、飲食都很簡單,元老們在議事廳開會,坐的是硬板凳,冬天也不生火。錦衣玉食乃至使用豪華的桌子都會受到監察官的譴責。」[14] 我們再看希臘的雕刻。無論是菲迪亞斯的「處女雅典娜」,還是亞歷山德羅斯的「斷臂的維納斯」,都有著栩栩如生的神態和曼妙有致的身姿,對於這樣的形象,我們幾乎只能用「完美」一詞來形容。而古羅馬的雕刻就不同了,他追求的是人物的本來面貌,為此,甚至不惜把刻畫對象的醜陋之處也展示出來。所以它很真實。我們還發現,古希臘很少有大型的公共工程,它的建築大多比較低矮,且與周遭的自然環境協調一致,包括現代的希臘也是這樣。羅馬則不同,它的建築大都高大恢弘[15],而且它從來不管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也許明明是在一塊開闊的平地上,卻巍然地聳立著一座直插雲霏的記功柱,這似乎讓人覺得有些突兀。應該說,古希臘人對自然有一種本能的謙卑,古羅馬人則振奮於他們的軍威、他們的版圖,因而處處渴望體現出一種帝國的霸氣與征服欲。於是我們得出一點結論:古羅馬人的藝術主要不是想展現像希臘那樣的美和優雅,而是要竭力表達他的力量與威儀。這樣就有了萬神殿、凱旋門、大大小小的廣場和遍布全國的四通八達的道路網。所以在這一點上,羅馬人是成功的。 古希臘人與古羅馬人在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上的不同,還表現在前者富有理想主義與浪漫情懷,後者富有現實主義與致用觀念。 剛才說到,古希臘人渴望親近自然,古羅馬人則更願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這其實就是一種浪漫主義與實用主義的區分。於是,古希臘人面對自然,面對那些高山飛瀑,每每喜歡去歌詠、贊嘆。而古羅馬人面對自然,居然想到制定一套「自然法」去約束它,哪怕一棵草、一束花、一條魚、一掊土,也要遵循這個「自然法」。 古希臘人的理想主義與古羅馬人的現實主義的分野也體現在各自的社會生活中,尤其是愛情觀中。比如,古希臘社會里,同性戀現象是非常流行並且為人推崇的。赫赫有名的同性情侶就有蘇格拉底和亞西比德,亞歷山大大帝和赫帕斯汀,以及荷馬史詩中的阿喀琉斯與帕特洛克羅斯,柏拉圖也有強烈的同性戀傾向,著名女詩人薩福更被西方人稱為「女同性戀的始祖」。應該說,在古希臘,同性愛一直被認為是比「世俗」的異性愛更純潔、更神聖的「天間之愛」。因為當時的人覺得,同性之間的心靈默契通常比異性之間更為強烈,尤其是男性與男性之間,他們在戰場上可以並肩殺敵、死生與共,所以這種情誼比那種單靠肉慾維系的異性愛來得更為純粹與珍貴。在古希臘,同性愛是受到政府的公開鼓勵的,幾乎每個城邦都專設有同性情侶士兵編隊,在作戰時,這些同性情侶士兵通常是以一當十,最為英勇的。所以說,古希臘人的這種愛情觀是具有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的。而在羅馬社會,盡管同性戀現象仍是十分常見,但已經淪為貴族名流骯臟的玩物。政府已經不再公開倡導了。奧古斯都就主張健全家庭關系,夫妻雙方彼此忠誠,過正常的婚姻生活。而且羅馬人也不再認為同性愛是比異性愛更高層次的情感,他們將二者同等看待,而在更多時候,它們還是更傾向於異性愛的,因為他們覺得愛情就應該發展為婚姻,然後多多生兒育女。所以說,古羅馬人的愛情觀就現實多了,他們是很難理解希臘人嚮往的那種「天間之愛」的。 如果這些都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的話,那麼古希臘哲學與古羅馬哲學的不同就把古希臘的理想主義與古羅馬的現實主義的差距體現得更明顯了。古希臘人創造了哲學,他們把它稱為「菲洛索菲亞」,意即「熱愛智慧」。但是,古希臘人的哲學是很飄渺、很深奧的。你看,那位來自米利都的「哲學之父」[16]創立的乃是所謂「自然哲學派」,他思考的是物質世界的本原問題。他的觀點是,萬物之源為「水」。這是不是很難理解?可是接下來的畢達哥拉斯就更讓人難理解。他不再關心物質世界的問題,而將目光轉移到玄妙世界。他說,萬物之源為「數」,這大千世界都是由直與曲、一與多、奇與偶、正方與長方、火與氣、右與左、善與惡、靜與動、明與暗、陽與陰這十組對立物構成的。你能理解嗎?然後,赫拉克利特又說,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一團火,一團永恆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又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他還探討一種類似於我們中國的「道」的東西——「邏各斯」。再然後,德謨克利特,他說,世界的本原乃是「原子與虛空」。「不變的原子在虛空進行永恆的運動中相互沖撞而形成無數有生有滅的世界,萬物的區別僅在於它們的原子數量和排列方式不同」。[17] 似乎他的這個「原子論」最為接近我們今天的科學理論,但在當時,那卻是最抽象、最神奇、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假想。所以我們發現,原來古希臘人的哲學總是在思考天與地,宇宙、自然,它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其實非常遙遠。但這卻分明就是古希臘民族性格的體現——追求卓越與深邃。而羅馬人呢?他們流行的哲學是斯多噶主義。這是一種興起於希臘化時代的哲學,但羅馬人對它做了很大的改造,主要是把它高度倫理化。「高度倫理化」,這五個字就很關鍵。本來斯多噶主義最主要是在講「邏各斯」,但現在羅馬人覺得那太遙遠,他們就更加強調「邏各斯」要求人要對社會承擔責任那一面,更加強調只有克服了個人肉體的慾望與弱點,才能達到「邏各斯」的境界那一面。這樣,羅馬人的哲學就是很致用的,它直接地為人類的社會與生活服務。 朱孝遠老師說:「希臘文明是放大了的個人,羅馬文明是放大了的國家。」[18] 這個說法主要是基於古希臘文明對自由、民主精神的一貫高揚,和古羅馬文明對紀律、制度的再三強調。希臘城邦實行直接民主制,每個公民都真正的是國家的主人[19] ,因此個人的力量被塑造得很強大,這就孕生了他們對自由、個性的狂烈追求。而羅馬是依靠軍事擴張興起的——軍隊當然是依靠紀律與制度來維系,所以羅馬文明由始至終都很重視秩序、要求服從,它比較壓抑個人的欲求。 同樣,正因為古希臘文明是經過了長期的文化積淀,所以它尤為推崇「以德治國」。蘇格拉底畢生致力於討論「美德」,柏拉圖的「理想國」也是由「賢人王」來治理............而古羅馬文明是軍國主義的,它的文化根基比較薄弱,就不太適應「以德治國」,只能依靠嚴密的法律來把龐大帝國之內多種多樣的民族、經濟和文化區域捆綁到一起。當然,這種做法也是明智而有效的。我們知道,羅馬文化的集大成者就是羅馬法。威爾.杜蘭如是說:「法律既是羅馬史的精髓,所以羅馬史與法律便無法分割。」 古希臘人似乎天生就很聰慧,他們注重思辨,情感也相當敏銳。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智商」、「情商」都很高。古羅馬人沒有這種天賦,他們的戎馬生涯也使他們無法在後天去很好的培養這種能力,所以古羅馬文明似乎從整體上就不如古希臘文明那樣深刻、細膩。但羅馬有它自己的優勢。這個民族也許意識到了自己與希臘相比的不足,所以他們特別勤奮。一方面,他們熱愛勞動,特別是在共和初期,無論貴族或平民,都以到田間耕種為榮。另一方面,他們刻苦學習希臘文明,從文學到科學到藝術到宗教,從經濟到政治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我們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希臘的影子。「羅馬用武力征服了希臘,卻反被希臘的文化所征服」,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真可謂一語中的。 此刻,我們不禁想到愛倫.坡那句簡單而有力的名言:「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這句話高度概括了這兩大古典文明各自的特徵:希臘的光榮在於,它是西方文明最清澈的源頭,以至於「一提到希臘這個名字,在有教養的歐洲人心中,自然會引起一種家園之感」[20];羅馬的偉大在於,它將古典文明推向極盛,譜寫了一頁無與倫比的光輝傳奇! 注釋: [1]這里的「世界」僅是指西方世界 [2]美學上的「審美」有兩種,一是創作者的「一度審美」,而是欣賞者的「二度審美」 [3]當然,這又是一個不太准確的類比,但我想傳達的主要觀點可以被它表達出來 [4]齊世榮主編,楊共樂、彭小瑜分冊主編,《世界史.古代卷》,P133,高等教育出版社 [5]齊世榮主編,楊共樂、彭小瑜分冊主編,《世界史.古代卷》,P135,高等教育出版社 [6]齊世榮主編,楊共樂、彭小瑜分冊主編,《世界史.古代卷》,P133,高等教育出版社 [7]其餘兩次分別是5世紀的羅馬帝國大分裂,和9世紀的加洛林帝國大分裂 [8]關於希臘為什麼沒能沖出地中海,多數人慣於從它的外部情況來說明問題。比如,在希臘東部,前8至6世紀,有處於強盛時期的亞述帝國;前6世紀末以後,又有更強大的波斯帝國。而在希臘西部,則有強大的迦太基、腓尼基和後來的羅馬。所以,有人說,希臘形不成帝國主要是因為「生不逢時」。但是,我覺得還是可以再從內部找找原因的,所以,發現它的內部結構互斥力很強,分散了它擴張的能量。 [9] 網路,「羅馬王政時代」 詞條 [10]「平貴斗爭」是貫穿羅馬共和國時期的一條主線,斯巴達克起義、巴高達運動等是羅馬歷史上奴隸與下層民眾起義的「雙峰」,馬略與蘇拉的火拚、前三頭的火拚、後三頭的火拚則是奴隸主內部爭權奪利的代表事件。但在希臘,除了斯巴達這樣的城邦奴隸起義相對較多,但從整體上看,像希波戰爭、伯羅奔尼撒戰爭這種不同政治單位間的混戰是比較頻仍的。 [11]埃庇道魯斯劇場建於前4世紀,阿里斯托芬卒於前約前385年,因此,阿里斯托芬的戲劇有可能在埃庇道魯斯劇場上演。當然這也不是一定的,我在這里只是想說明古希臘人熱愛戲劇,仰慕戲劇大師而已。所以請勿深究。 [12]見北京大學 朱孝遠老師《西方文明史導論》課程 [13]後來古羅馬人的「美神」維納斯實際上就是阿芙洛狄忒,改名換姓而已,所以在這里,我不認為那可以算作羅馬的文明成果。 [14] 見巢湖學院《世界文化史》課程 [15]見北京大學 朱孝遠老師《西方文明史導論》課程 [16]指泰勒斯 [17]見東北師范大學 《世界古代史》電子教案 「古希臘文明」哲學部分 [18] 見馬克垚主編,顏海英、朱孝遠分冊主編《世界文明史.第一冊》「中古基督教文明」,北京大學出版社 [19] 當然,主要是成年男性公民,婦女的權利其實是比較低的。這涉及到古希臘民主制的一些局限,這里不論。 [20]語出德國哲學家黑格爾
④ 新神將解讀!
封神召喚師官方版
v3.6.0
類型:策略棋牌
大小:377.86MB
評分:5
平台:
標簽:卡牌魔幻戰斗東方題材
《封神召喚師》全新資料片「閻羅奇譚」已經上線,此次上線後,新的神將,通天教主、聶小倩以及閻魔上線,在這個封神世界中,新來的神將也將上演一場龍爭虎鬥,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
毀天滅地 通天教主
SSR神將通天教主本是三清祖師之一,天尊之尊,司掌截教。居住猜旦尺在碧游宮,統攝海內三島十洲,曾一度與闡教爭奪鴻鈞遺物引發了蚩尤魔劫。為了彌補過錯,通天教主將在有限的時間內降臨封神世界,接受玩家召喚。通天教主有著毀滅天地般的巨大傷害,並且敵方身上每有一類buff,受到的傷害都會被放大!讓人聞風喪膽!
圖01:《封神召喚師》通天教主
攝魂穗高艷鬼 聶小倩
在新資料片中,又有一位異界SR神將將穿越到封神世界之中,她就是《聊齋志異》聶小倩篇的女主。她本是早夭的少女,不幸淪為夜叉控制的女鬼,專以色相誘惑男子,後來在劍客燕赤霞的幫助下逃離魔爪,與書生寧采臣結為連理,轉世還魂。在封神世界中,聶小倩會直覺對准敵方血量最低的神將,還有幾率附加混亂狀態,讓敵人無法使用怒氣技能,甚至攻擊同伴,召喚師們可要小心啦!
圖02:《封神召喚師》聶小倩
黃泉之主 閻魔
第三位全新登場的神將閻魔,擁有著SSR級別的強大實力。閻魔本是天界神女夜摩天,曾與通天教主產生不倫之戀,因受天罰而沉淪黃泉,負責司掌幽冥世界。閻魔的能力十分全面,傷害敵人的同時,既可提高自身的攻擊力,又可提高自身的格擋率。既能對敵軍附加重傷狀態,使其無法受到治療,又能提升友方所有神將的防禦力,是能夠解決各種難纏困境的強大神將!
圖03:《封神召喚師》閻魔
關於《封神召喚師》
國風二次元手游《封神召喚師》,為玩家帶來三維無縫全景大世界下的熱血戰斗!《封神召喚師》取材於經典神話題材「封神演義」,並融入東方傳統文化中的「符咒」概念,玩家可以遲答自由設定咒文,瞬時召喚名耀古今的封神神將,親手布局戰斗,主導神將進攻。神將的性格魅力隨設定而異,與玩家的羈絆將和跌宕起伏的劇情密切相關。游戲與最強國漫《狐妖小紅娘》達成強強聯動,超人氣主角「塗山蘇蘇」穿越而來展開妙趣橫生的冒險。超大主城暢行無阻,24小時跨服語音暢聊等必玩特色,帶你率先進擊全景聯動的手游時代!
⑤ 王學家的崛起:《仁王2》的主角真的只是一個工具人嗎
作者:Ryoma
《仁王》這個IP的構想,最早來自於以已故大導演黑澤明的一份遺稿為基礎的多平台合作項目。2004年第一次宣布的時候,這個項目當時還包括電影等其他媒介的產品,其中 游戲 是由光榮負責的——確切的說是由光榮的シブサワ工作室( 注 )負責的。這個被稱作「鬼」的項目根據黑澤明的遺稿是一個有關「金發碧眼武士與鬼怪作戰」的故事。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這個項目最終並不順利, 游戲 的開發因為沒有達到社長的預想而被暫時停止,電影最後也沒有面世。之後交由忍逗帶散者組重新開發,但忍者組接手後又因為」與《忍者龍劍傳》過於相像「被再次叫停,直到2015年新的《仁王》公布。
《仁王》的設定繼承了黑澤明當時關於「來自西方的武士」和鬼怪題材這兩個重要元素(不過現在光榮完全不提黑澤明這回事了),選擇了光榮最擅長的 歷史 題材,把主角確定為了 歷史 上真實存在過的一個外國人武士——三浦按針。這個選擇的好處就是它既符合了「白人武士」這個奇特設定(當然現在一點都不奇特了),又可以在 游戲 中使用日本 歷史 上最有人氣的戰國故事。但這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小問題:那就是三浦按針來到日本的1600年已經是日本戰國的最末期了,續作要怎麼辦?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無非就是兩種選擇:要麼把續作的故事搞成前傳,保留戰國這一人氣題材;要麼放棄系列故事的強聯系,讓系列只保留一些共通設定和元素。
如今《仁王2》已經發售,從表面上看,忍者組似乎選擇了第一條路。 游戲 宣傳也依然再使用」戰國受死 游戲 「這一標簽。但如果你有留意 游戲 中的一些細節就會發現,其實他們這是來了一手「我全都要」(就和他們做 游戲 玩法的思路一樣),不僅用前傳+日後談的方式進一步圓滿了威廉的故事,還用很多細節為系列之後的可能性都鋪好了路。按照本作的鋪墊,只要這個IP有機會繼續下去,《仁王》系列搞成一個跨度超過千年的鬼怪版日本 歷史 是行遲完全沒有問題的。所以今天我就來當一回「王學家」,和大家一起看看忍者組在《仁王2》里都偷偷摸摸得埋了哪些日後也許有用的伏筆。
註:舊光榮策略類 游戲 的開發團隊,開發了三國志、大航海、信長等看家策略 游戲 作品。同時ブサワ・コウ這個名字也是光榮創始人襟川陽一的筆名。在光榮與Tecmo合並重組後就基本不再有「シブサワ工作室」這個概念了,玩家可以把現在的シブサワ・コウ這個品牌理解為「老光榮」的主力開發團隊。
本文含有《仁王2》故事的嚴重劇透,請還未通關的朋友謹慎閱讀。
我們先從 游戲 中明確給出的設定:日本三大妖怪: 酒吞童子 、 玉藻前 、 大岳丸 ,開始說起。這個設定的由來,最早由日本民俗學者小松和彥提出,而這三者被列為「三大」的原因,除了它們的相山氏關傳說故事比較著名、在傳說中也都法力強大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據說這三大妖怪被討伐之後,其遺骸或遺骸的一部分都被保存在了皇室的寶庫之中,而這個寶庫就是 宇治寶藏 ,傳說中正位於平等院阿彌陀堂的西南側。
《仁王2》顯然也是採用了這一設定, 游戲 中三大妖怪正式被封印於 平等院 。平等院是位於京都府宇治市的佛寺,包含在「古京都遺址「中在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為 世界遺產 。除了院內有鳳凰堂、阿彌陀如來坐像等大量日本國寶級文物以外,天氣晴朗之時,倒映在琵琶湖上的平等院也是一番絕景,是京都的著名景點。忍者組顯然也是以此為靈感,設計出了 游戲 中的平等院這張地圖。
在 游戲 里,湖中的平等院並非是水中倒影,而是在湖下真的藏有一半倒著修建的隱藏寺院,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創意。平等院由藤原賴通於永承7年(1052年)從宇治殿改建而來,據傳說宇治寶藏的鑰匙由藤原一族的族長(氏長者)代代相傳保管,藤原賴通死後更是化為神龍守護著平等院,這也顯然就是 游戲 里平等院中「龍珠機關」的由來。從 游戲 讀盤畫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到,忍者組在 游戲 內也採用了相關傳說直接作為了 游戲 的設定。
另外說個題外話,日元里的十日元硬幣的背面刻著的正是平等院,可見這所寺院在日本的地位,手裡恰好有的朋友可以找出來看看。
接著我們說回到 游戲 里的平等院。在故事中,玩家扮演的主角在母親的指引下,來到了平等院探尋「楚葉矢丸」的秘密,在寺院的最深處遇到被大岳丸附身的藤吉郎(豐臣秀吉),藤吉郎隨後解開了封印在此處的「三大妖怪」中的另外兩個:酒吞童子和玉藻前。型為九尾妖狐的玉藻前立刻就逃掉了,酒吞童子隨後就作為boss被玩家擊敗。
在「酒吞童子復活」這段過場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用自己的身體分別封印了酒吞童子和玉藻前的兩個人的遺骸。這么說是因為,在隨後的劇情里主角也用同樣的方式再次封印了大岳丸。過場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其中一位用以封印的武器正是 童子切 。
所以毫無疑問,這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 源賴光 了,而他封印的當然就是酒吞童子。關於源賴光斬殺酒吞童子的傳說有多個版本,大體上就是,在大江山,有個妖怪頭領酒吞童子到處擄走少男少女,其中也有皇室貴族,天皇即令源賴光帶著「賴光四天王」(渡邊綱、坂田金時、卜部季武、碓井貞光)前去討伐。途中得仙人指點,得知酒吞童子好酒,且獲贈「神便鬼毒酒」。之後賴光假意獻酒,待酒吞童子醉卧之時斬殺之。並將其首級帶回京城,收藏於平等院宇治寶藏之中。賴光用於斬殺酒吞童子的名刀「安綱」故而得名「童子切」。
從 游戲 中與酒吞童子戰斗過程中的台詞和武器「童子切安綱」的介紹來看, 游戲 基本採用了傳說中的這段故事。(戰斗過程中酒吞童子會大喊「再給我上酒!「等台詞) 游戲 里還提到大陰陽師安倍晴明用秘法將賴光之魂附在童子切上,而傳說里也正式安倍晴明占卜出了酒吞童子的居所。
另一邊封印玉藻前的人很明顯的穿著陰陽師的服飾,因此很多玩家認為這就是安倍晴明,但其實不然。原因很簡單,年代不對。玉藻前傳說的原形是鳥羽天皇所寵愛的皇後藤原得子。傳說中鳥羽天皇病重,遍訪名醫亦不可知病因。最後陰陽師 安倍泰成 (安倍晴明六代玄孫,父為安倍泰親)來到宮中,口念九字真言施法,使真身為玉藻前的皇後現出原型——九尾狐。現行後的玉藻前倉惶逃走。之後天皇下令命三浦介義明、千葉介常胤、上總介廣常為將軍,安倍泰成為軍師前去討伐。
最後三浦介兩箭射中玉藻前腹部,上總介廣常用長刀將其斬殺。但這還不算完,被斬後的玉藻前又化身為巨大的毒石,放出的毒氣會殺死附近的所有生物,故被稱為」殺生石「。直到南北朝時代(日本的南北朝時代指鐮倉時代與室町時代之間的1331年至1392年間)被玄翁和尚(源翁心昭)擊碎。《仁王2》中就有武器」 玄翁大錘 「。
此後玉藻前的傳說也吸納了中國和印度的一些關於美艷女子禍國殃民的故事,逐漸變成了一個於各地作亂的大妖怪形象。著名的商紂王的妖妃妲己、周幽王王後褒姒、南天竺摩揭陀班足太子之妃華陽夫人都被認為是九尾妖狐(玉藻前)作亂的事例。
忍者組也正是結合了這一點,在《仁王》初代的DLC中將豐臣秀賴的母親 淀殿 (淺井茶茶,即阿市的女兒)設定成了因被玉藻前附身而掀起大阪之戰。在一代中兩次以上擊敗九尾狐,就可在九尾狐的圖鑒里看到有關玉藻前的描述。而《仁王2》的這段過場也算是交代了一下前作DLC最終BOSS九尾狐的來歷。只不過顯然當時忍者組還沒有考慮到後續的故事,打完就變守護靈的九尾狐也和2代中「三大妖怪」的設定有些對不上。不過這些終究都是細節,想要解釋理由多得是(一代是用和魂和荒魂的一體兩面來解釋的),總體來說,大致上算是圓上了。目前二代里守護靈九尾狐的描述也和玉藻前不再有任何關系了。
接下來終於要說到正題——三大妖怪的最後一個大岳丸了。同樣的,關於坂上田村丸和鈴鹿御前討伐大岳丸的傳說也有多個版本。坂上田村丸的原型就是著名的 坂上田村麻呂 ,被認為是首任實質上的征夷大將軍,在日本被當做武神和軍神所信奉,地位類似於中國的關公(以下為了描述方便,均稱坂上田村麻呂)。而 鈴鹿御前 的傳說則來自鈴鹿山一位崇敬女神鈴鹿姬的女盜賊立烏帽子,之後隨著傳說的演化,二者被合二為一,成為了神女鈴鹿御前。
相關的傳說實在是版本眾多,細節更是千差萬別。不過如今被廣泛知曉,也是《仁王2》中所取材的傳說故事,大致是這樣的:桓武天皇時候,伊勢國鈴鹿山有妖怪「大岳丸」危害百姓,天皇令坂上田村麻呂前去討伐。但大岳丸法力高強,呼風喚雨,田村麻呂雖率大軍卻一籌莫展。於是他就向神明情願,夢中一老者告訴他:「汝欲討伐大岳丸需得鈴鹿御前相助」。 之後田村麻呂便於鈴鹿山中遇見一位絕美的妙齡少女,正是鈴鹿御前。
她告訴田村麻呂:「你無法擊敗大岳丸的原因是他有 三明之劍 護體,因此上天派我助你討伐之。」原來大岳丸多年來覬覦鈴鹿御前美貌,為能與之共度一夜良宵,已用盡千方百計,皆被鈴鹿御前識破。是夜,大岳丸又變化為俊俏的童子來到鈴鹿御前的居所,鈴鹿御前詐稱有一將軍前來謀害我,向他借用三明劍防身。於是大岳丸將三明劍中的 大通連 、 小通連 交與鈴鹿御前。而最後一把 顯明連 被大岳丸藏在天竺。
次夜,等待著再次來找鈴鹿御前的大岳丸的,則是早已埋伏好的田村麻呂,雙方開始神仙打架般的鬥法:大岳丸顯出身長十丈的真身,遮天蔽日。一抬手就向田村麻呂射出三百利刃,田村麻呂則以千手觀音之力盡數擊落(有傳說認為田村麻呂即千手觀音化身),大岳丸又變化出數千個鬼怪分身,田村麻呂則以毘沙門天之力射出千支響箭,每支箭又分裂為千支箭,無數利箭將大岳丸的分身盡數射殺。
最終,田村麻呂以聖劍ソハヤノツルギ( 游戲 里中文翻譯為楚葉矢之劍)成功斬殺大岳丸。之後田村麻呂與鈴鹿御前結為連理,一年之後,大岳丸通過將魂魄移至置於天竺的最後一把三明劍顯明連上再次復活,於陸奧國作亂,夫妻倆經過一番苦戰再次將其斬殺,之後大岳丸的頭顱就被藏於宇治寶藏。
說回 游戲 ,在《仁王2》里,當玩家擊敗體內的大岳丸後,三位未曾見過的古代英雄的身影出現在主角的腦中:
這第一位,從頭盔和場景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正是 源義經 。而閃回中的場景正是著名的壇之浦之戰。相傳在壇之浦之戰中,平家猛將能登守平教經,心知無法戰勝,便要和源義經同歸於盡,奮力沖向源義經,可義經身輕如燕從船上跳到另一船。欲再追之,義經又飛越至另一船,如此連續飛跳八船,此即義經著名的「八艘飛び」。
手持楚葉矢之劍的源義經出現在主角的閃回中,說明在《仁王》的設定里, 源平合戰也應該與妖鬼作祟有關,更極有可能與大岳丸有關,比如平家的某人其實是被大岳丸附身了。
閃回里第二個出現的這位。很明顯這是一位女性,且從服裝來說應該也是平安時代。而從大岳丸的傳說來看,很自然的一個推測就是鈴鹿御前。在有些版本的傳說中,也有楚葉矢之劍(ソハヤノツルギ)本來是鈴鹿御前所有,在其死後傳給田村麻呂的說法。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田村麻呂和鈴鹿御前其實是有一個女兒的,叫做「 小りん 「(一般譯為小林),也稱聖林、小林姬或松林姬。而小林姬還育有三女,所以這位也可能是田村麻呂和鈴鹿御前後人中的一位女性。當然,也不排除是其他被「娘化「的 歷史 名人的可能,如果是這個情況,那基本就沒法猜了。
而閃回中的第三位,不是別人,正是坂上田村麻呂本人。原因很簡單,《仁王2》的預購特典贈送了一套裝備,名為「 太初武士之鎧 」,這套鎧甲正是坂上田村麻呂的鎧甲,閃回中的這位英雄,穿的就是這套鎧甲。
而另一個十分重要的細節是,這段過場里坂上田村麻呂形象,是 和玩家一模一樣 的,且玩家如果改變了角色形象,那麼再觀看這段過場時,坂上田村麻呂的外貌也會跟著發生變化,連眼罩和眼鏡這樣的視頻也都會完全一致。我特意更換了幾個完全不同的外貌做了驗證:
此外, 游戲 最終與大岳丸的戰斗中,會分別切換三次場景,這三個場景與主角閃回中的三位英雄所處的場景是一一對應的:
這似乎暗示著,隨著與體內大岳丸的戰斗,主角(前世)曾與大岳丸戰斗的記憶在逐漸復甦,而主角之所以可以使用楚葉矢之劍(ソハヤノツルギ),是因為主角本身就與田村麻呂以及諸位古代英雄有著某種聯系(比如轉世投胎之類的)。而這也就引出了關於主角身份的話題,而這個話題還要涉及到 游戲 中另一個被設定成與主角外貌一模一樣的人: 齋藤義龍 。
游戲 中交代主角的父母為 齋藤道三 和 深芳野 ,這兩位都是 歷史 中真實存在的人物。 齋藤道三為戰國時美濃國的大名,油商人出身的道三也是著名的「下克上大名」。有「美濃蝮蛇」之稱的道三靠著權謀一步步最終「竊國」成功。 但正所謂出來混都是要還的,最後在他將家主之位讓出後,也死在了自己兒子齋藤義龍的手上。而 歷史 上的深芳野本是土岐頼芸的愛妾,後被賜予齋藤道三成為他的側室。深芳野有美濃第一美女之稱,據說身高六尺二寸(約187cm),齋藤義龍正是由她所生。
關於齋藤義龍弒殺其父之事,江戶末期開始流行另一種說法。那就是因為深芳野被賜予道三後很短的時間內就生下了義龍(一年左右),所以實際上義龍並非道三的兒子,而是土岐賴芸之子。獲得家主之位的義龍討伐道三,其實是在知道真相後替真正的生父報仇(土岐頼芸在被道三篡權後遭到流放)。或者也可以這么說,無論真相為何,齋藤義龍都更願意相信,也更願意別人相信,他的生父實際上是土岐賴芸,因為這對他更有利。
《仁王2》中的設定大致符合 歷史 上的人物關系,只不過深芳野成了妖怪(日本戰國時期要是真有一個將近一米九的女人,被當成妖怪一點都不稀奇)。而道三的前半生被設定成了妖怪獵人集團「 楚葉矢眾 」的頭領「 無明 」。因為遇到了深芳野才成為了大名齋藤道三,收集靈石試圖創造一個」人和妖可以共存的世道「。當然, 游戲 與 歷史 最重要的不同就是,他們還多了一個孩子,也就是主角。按照 游戲 的設定,道三原名「 秀龍 」,故而將這兩個字分別賜予自己的兩個孩子。因此我們的主角」秀千代「本名實際上應該叫「 齋藤義秀 」。
雖然, 游戲 中完全避開了深芳野與義龍的關系這個事,但鑒於義龍也被設定成和主角長的一模一樣,所以很有可能二人還是一對孿生兄弟(姊妹)。同時玩過 游戲 的人都知道,在與齋藤義龍戰斗時會發現,義龍也是可以變化為主角的這三種妖怪形態的,這是否說明義龍和主角有著一樣的 半妖 體質?但這也就產生了另一個很神秘的問題:深芳野當年為了避世而出走時,為何只帶走了主角一個孩子?事後也對主角的這個兄弟(姊妹)隻字未提不聞不問呢?
事實上 游戲 里能變化為何主角相同的妖怪形態的BOSS其實還有一個,沒錯,那就是最終BOSS大岳丸。所以更為可能的解釋是,這也許本來就是來自大岳丸的力量。主角作為曾經封印過大岳丸的英雄轉世,因為曾在前世用自己的身體封印過大岳丸,所以使得大岳丸的力量殘留了下來。而齋藤義龍其實本來沒有這種力量,他與主角相同的妖怪形態只不過是因為被大岳丸附身而已(素材和模組復用還能省點錢)。也許 游戲 中的設定里,他也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深芳野的孩子(所以深芳野壓根就沒提他),但這又無法解釋義龍與主角一模一樣的事情。所以只能認為,生下的這一對雙胞胎中,只有一個繼承了母親的妖怪體質。
當然還有一種解釋就是,義龍和前作的豐臣秀賴一樣,都不是一個真正的人類,而是用靈石的力量創造出來的「假人」(所以最後化為一灘血水,同樣被果心居士附身的秀吉被打敗後就沒有這樣),但這卻會導致更多無法解釋的事情,我們只能把它作為一種可能的假設暫時放在這里。
最後一個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就是道三作為」無明「的前半生和楚葉矢之劍的事情。 楚葉矢眾這名字,一聽就知道,這個專門獵殺妖鬼的組織一定和以坂上田村麻呂為祖先的這支英雄的血脈是有關系的。而主角妖鬼之外另一半作為英雄轉世的身份,多半也就是來自於父親道三。
個人推測,這個設定大概就是日本 歷史 中一直有這么一支不斷和妖鬼作戰的英雄血脈(日本版貝爾蒙特?),日本 歷史 上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和戰爭都有可能與妖鬼有關,而相關的 歷史 人物和英雄也都有可能被納入這支血脈之中(比如上面提到的源賴光、源義經)。所謂楚葉矢眾,就是這支血脈的後裔,而楚葉矢之劍就是頭領代代相傳的聖劍。如此來看,齋藤道三簡直可以說是比里希特·貝爾蒙特還要更加不孝的後世子孫。什麼狗屁為了創造人和妖可以共存的世界,說白了,無非就是饞人家深芳野的身子。結果竟因此摧毀了祖傳聖劍,扔給後人一個巨大的爛攤子。
其實關於坂上田村麻呂與鈴鹿御前的故事還有後續, 傳說鈴鹿御前因天命只得25歲壽數, 田村麻呂為了愛妻一直追到了地獄,揮舞著從大岳丸那奪來的大通連擊倒牛頭馬頭,逼得閻魔大王不僅把媳婦還給了他,還給了他不死之葯,使鈴鹿御前再次復活,二人得以再續一世的姻緣。 游戲 中道三和深芳野也都提到過,楚葉矢之劍除了可以斬殺妖鬼外,還有著某種不死之力。
所以還有一種假設就是,所謂」刀所賦予的不死「的意思也許就是英雄們在每次封印大岳丸時(也許也有別的妖鬼),也就同時把自己的靈魂附在了楚葉矢之劍上,從而使得人類得到了某種意義上來說的」永生「。主角看到的記憶碎片也不是來自於自己的記憶,而是來自於楚葉矢之劍。所謂楚葉矢眾,就是代代守護這把劍的一族,當然,在必要的時候頭領還要作為」人柱力「再次封印妖鬼,加入先祖英雄們的行列之中。要是這么來說道三則變的更加大逆不道,為了個女妖精,竟然把列位先祖英雄的靈魂寶器給破壞了……
所有人都知道, 游戲 里還有一個無明,也就是我們的玻瑠妹子。她既然叫無明,說明她就是現任的楚葉矢眾的頭領。同時她還持有楚葉矢之劍的刀鍔,所以說她和道三沒有關系是幾乎不可能的。 游戲 里道三和無明在過場動畫里,都分別有看似無意義的」大口吃肉串「的場面出現,這在暗示什麼可以說不言而喻了。而在真實的 歷史 上,道三可是有不只一個女兒的。
這也許就解釋了無明為何在故事的開始階段,對妖鬼有著超過」職業獵人「這一身份的憎恨之情。因為就算先不提我們上面的所有推測,道三的行為無論理由多麼冠冕堂皇,對於楚葉矢眾來說都是最為嚴重的背叛行為,而這行為的起因,就是深芳野,一個妖鬼。
至於說 游戲 為什麼刻意迴避了所有道三與無明的直接互動,我個人傾向於這是在為本作的DLC留手。相對於我們上面提到的那些風起雲涌的 歷史 故事來說,無明這點事顯然要小得多,更適合在《仁王2》這一代作品裡解決掉。所以我個人認為本作DLC的故事有極大概率是關於無明的。而那些古代英雄們的故事,任何一個拿出來都可以撐起一個單獨的作品了。
⑥ 好看的靈異恐怖盜墓小說
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下附簡介及書摘,喜歡的話hi我,我再上傳。
藏海花,南派三叔的。
內容簡介
吳邪五年的平靜生活,因金萬堂的突然造訪而被打斷。金萬堂竟然知道從張家古樓里帶出的月光石上的蠍子圖案與幼年悶油瓶有關。為追尋線索,吳邪前往尼泊爾,又輾轉到了西藏墨脫。在墨脫,各種與悶油瓶有關的線索紛至沓來!
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吳邪在吉拉寺的喇嘛手裡,拿到了悶油瓶的筆記,知道了悶油瓶當年進入雪山的前因後果。螞段戚令吳邪震驚的是,他在另一本筆記上看到了「世界的極限」——莽莽雪山腹地,竟然有另外一扇青銅巨門!
各路人馬集結吉拉寺,這一切是巧合還是有人蓄意安排?那神秘的蠍子究竟有何寓意?「世界的極限」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吳邪是唯一能夠拯救張家的人?港派張家人是否可信,他們是圖謀不軌還是完成使命?
這是一段全新的旅程,吳邪與胖子循著悶油瓶的腳步進入雪山腹地,這一次,吳邪能解開一切謎團嗎
精彩書摘
這些氣味隱藏在藏香的香味中,說明氣味其實相當濃郁,但因為毛氈本身也有一股特有的味道,加上有那麼多炭爐在邊上烘烤,所以悶油瓶才沒有第一時間把那氣味從毛氈和藏香的味道中區分開來。
這個味道一定是被夾在藏香中帶進來的,應該就在藏民抬著的爐子一樣的東西里。
那是屍體的味道。
藏民把所有東西在女孩兒四周擺好便迅速離去了,似乎一點也不想久留。
這個舉動看似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悶油瓶還是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他看了看四周的毛氈和上面的圖案,就著那些味道,他不由自主地摸向腰間,想去取兵器,但腰間什麼都沒有,他忘了他這一次什麼都沒帶過來。
他為什麼忽然警惕起來?那是因為他看到了毛氈上的圖案。
西藏的傳統花紋非常多,如果這些毛氈是不同時期弄過來的,那麼燃喊上面的花紋應該呈現多樣化。但這里所有的毛氈,樣式雖然稍有不同,上面卻全都畫著同一幅圖案。
這幅圖案叫做「閻王騎屍」,圖案是地獄閻王騎著一具女屍在山川間穿行。悶油瓶忽然知道了女孩兒真正的身份。
「閻王騎屍」最早出現於一張鐵制的唐卡上,那是一塊薄鐵,上面用金箔和銀箔鑲嵌出了閻王騎著一具女屍在山間行走的圖案,唐卡四周有一圈蔓草一樣的裝飾鐵紋,中間有很多骷髏圖案。
閻王在梵語中被稱呼為「閻魔羅」,所以這張唐卡也被叫做「鐵閻魔羅騎屍」,這樣的圖案在唐卡出現之前特別少見,很多時候別人都認為這些只是西藏諸神造像中特別常見的踩屍、踏人的誇張造型。但後來就發現了不對,因為在鐵閻魔羅騎屍中,座下女屍的造型有時候甚至比閻王的造型更加突出。
女屍一般面容凶惡,眼盲,用肘部和膝蓋爬行,整個人如同惡鬼一般,但乳房豐滿,有著極其明顯的女性特徵。
悶油瓶看著這個女孩兒的手腳全部都被打斷了,眼睛也瞎了,難不成,這個女孩兒是閻王的坐騎?
悶油瓶對於屍體太熟悉了,這個女孩兒一定是活人,他有一些不祥的預感。對於閻王騎屍,他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不明白,女孩兒以這種狀態在這里出現,是為了什麼?
難道她是獻給閻王的祭品?還是說,是一種什麼儀式?
思索間,另一邊的味道更加濃郁起來,悶油瓶聽到了女孩兒痛苦的呻吟聲,但是隔著各種毛氈,他看不到具體的情況。
悶油瓶對這些並不好奇,如果在其他地方,他對這些肯定持置之不理的態度,但這里的一切和他的目的都有聯系,這里到底是什麼地方,這些藏民到底是什麼人,他必須知道。
於是悶油瓶探了過去,找了一個角落,透過毛氈之間的縫隙,他看見擺放在女孩兒附近的爐子正在燃燒,奇怪的味道和藏香的味道就是這樣混合著劇烈地湧出來。
不知道為什麼,女孩兒顯得相當痛苦,似乎這些味道對她有強烈的刺激。
悶油瓶緩緩地走過去,發現女孩兒的臉色已經轉為青灰,一如那些毛氈上的圖畫中,用銀箔刻出的女屍的顏色。悶陵女孩兒已經失去了神志,一直在痛苦地呻吟著,邊上是一隻只奇怪的小香爐。
他小心翼翼地打開了一隻香爐,發現裡面燃燒著一種奇怪的粉末,發出濃烈的味道。他看了看四周,手指卡入地板的縫隙中,用力一摳,硬生生撕下一條木刺來。他攪拌了一下粉末,發現裡面有很多細碎的骨頭,雖然已經研磨得非常細了,但還能看出是陳年的骨骼。
這些粉末是藏香混合著某些陰乾的屍體研磨出來的。
悶油瓶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不知道是所為何事。等他再抬頭看向那個女孩兒時,發現女孩兒已經爬了起來,用她的肘部和膝蓋撐著地,赤身裸體地跪爬在了地上。
悶油瓶綳緊了神經,單手死死握住香爐,這是附近他唯一可以使用的武器,以他的速度和臂力,甩手出去至少能為自己爭取一點脫逃的時間。但他心裡還是沒底,因為他發現,女孩兒用肘部和膝蓋爬行得非常快,一點也不像一個殘疾人爬行的速度。
然而,女孩兒並沒有攻擊他,甚至連看也沒有看向他,而是徑直朝著另一個方向爬了過去。
悶油瓶緊隨著過去,看到女孩兒爬向了一道木頭樓梯,瞬間就爬了上去,那裡似乎通往這個喇嘛廟的上一層。
悶油瓶看看身後,是那幾個藏民來的方向,和這個女孩兒走的方向不是同一個。
木頭樓梯特別大,所用木料都是碗口粗細的圓木頭,每一節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有一米。樓梯通往上面的門口,那裡寬得能通過一輛解放牌卡車。門邊掛滿了毛氈和畫滿紅色藏文的古老的黃色綢緞。
通過綢緞老舊的顏色看,感覺那起碼是幾個世紀前的東西了。
悶油瓶本能地感覺到,這個樓梯不是給人走的,因為人根本爬不上樓梯,這就是給這個女孩兒准備的。
那麼這個樓梯通向的是什麼地方呢?奇怪的毛氈和符咒,幾個藏民又急匆匆地離開,這裡面一定有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悶油瓶按了按樓梯,想看是否結實,手一壓,身體瞬間就躍了上去。他沒走那些橫木,而是踏著樓梯兩邊的長桿一路往上躥去。
還沒等他夠到門邊上的黃色綢緞,砰的一聲槍響,不知道從哪裡打來一發冷槍,打在悶油瓶腳邊的木頭上,木頭整個炸裂開來。悶油瓶反應非常快,一下子跳了出去,一手扯住邊上掛著的毛氈借著腰力翻身下來。
幾乎是同時,下面的槍聲連著響起,子彈全打在了樓梯上,等子彈轉移到毛氈上時,悶油瓶已經隱入了毛氈中。
他屏住呼吸去看槍聲來的方向,只看到藍光閃動,似乎有一個穿著藍色藏袍的人也在毛氈間快速地移動。
悶油瓶手按在地上,一邊聽著聲音辨別那人的行動方向,一邊摸著四周是否有可以防身的東西。
他的手剛剛碰到地板,一發子彈就穿過幾層毛氈打了過來,悶油瓶頭一移,子彈就擦著他的耳朵飛了過去。
他立即知道對方並不是普通人,不是一個好應付的角色。但悶油瓶對付這種人經驗太豐富了,他忽然站了起來,幾乎是貼地奔跑,就聽著子彈在身後呼嘯。轉眼間他已經沖到了一隻炭爐前,在火炭上一踩。
火炭炸起一大團火星,悶油瓶借著這一躍,跳起一人多高,一下抓住一條毛氈,如同一隻蝙蝠一樣,悄無聲息地縮掛在了毛氈後。
幾乎是同時,幾發子彈打在了炭爐上,把炭爐全部打翻在地,接著那穿著藍色藏袍的人沖了過來。
這種巷戰式隱蔽射擊,射擊者雖然有非常強大的武器,但沒有任何信息優勢,如果遇到身手敏捷的人,反而很容易被偷襲。最好的方式,就是往自己射擊的方向跑,因為射擊後對方肯定得離開,而被射擊者離開的地方必然是安全的。
射擊者受到槍聲的影響最大,多次射擊後如果沒有擊中,被偷襲的可能性就會變得特別大。因為你不知道別人在你開槍時靠近了你多少距離。
在這個看似特別隱蔽,但毛氈根本無法作掩護的地方,這個辦法最實用。
所以藍袍人瞬間跑到了炭爐邊上,悶油瓶幾乎在他到的同時就從上面狠狠地落下來,雙膝一下子壓在了藍袍人的肩膀上。
體重加上重力、速度,瞬間藍袍人就被壓跪下了。悶油瓶轉動腰部,但沒有死死鉗住他的頭,而是順勢夾住了他的手,猛力一轉,就把他手裡的長槍夾脫了手。
槍落地,悶油瓶腳跟一抬把槍踢了出去,站定之後就看那人是誰。還沒等他看清,對方的反應也非常快,藏刀出手,一道寒光立即向悶油瓶的面門來了。
用槍悶油瓶沒有辦法,但要是有人想跟他動手,那真是找死。悶油瓶稍稍一讓,避開刀鋒,拳頭從極其小的縫隙里一下打在了藍袍人的鼻子上,這時候就算有人在他身邊,根本來不及看到他是怎麼出的手,只聽到拳頭打在肉上的一聲悶響,藍袍人趴在了地上。
悶油瓶蹲下身子,一下子掐住藍袍人拿刀的手,略一用力,藍袍人整個人都縮了起來,同時刀脫了手。
悶油瓶低頭去看,就見那是一個特別年輕的藏族青年,最多隻有十八九歲,被他捏得痛苦萬分,不停地用藏語說著什麼。
悶油瓶知道槍聲肯定已經驚動了很多人,這里不能久留了,剛想把他打暈離開,就看見從毛氈後面一下子走出來更多的藍袍藏民,足有十幾個,手裡都拿著長槍並對著他。
悶油瓶輕嘆一聲,卻看到所有藏民都蹲下來,對他做出了西藏人最敬重的禮儀。
所謂最敬重的禮儀,其實就是跪拜。跪拜之後,由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藍袍藏人獻上了五彩的哈達。
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十分奇怪的場景。獻哈達的場景在太多故事裡出現,但在西藏,獻五彩哈達確實是最高的禮儀。
但剛才的情況十分詭異,突然出現了這樣的局面,我在看資料的時候也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接著,一個中年人出現在了悶油瓶面前,用非常熟練的漢語說道:「我們等你很久了,張先生,請接受我們的道歉,並且接受我們獻上的哈達。」
悶油瓶不動聲色地看著四周的人,就看到中年人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發黃的黑白照片並遞了過來。
「這一切都是董先生安排的,他說得果然沒有錯。」
照片上是穿著藏服的董燦。悶油瓶接過來翻到後面,看到了一行字:「秘密就在這里,他們能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