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中毒》
《中毒》的劇情較有深度,愛越深中毒越深,在慾望中迷失的李美妍美得無可方物,性感的讓所有男人盪氣回腸。
影片中有李美妍、李秉憲,有兄弟間性愛的通靈,有叔嫂間情感的沉淪;唯美的裸露演繹亂倫的戀情,片中李美妍展現了非凡的性感,淹沒了李秉憲,也淹沒了觀眾。
角色介紹
1、達俊
演員;李秉憲
一直以純潔的眼光來注視著幸福的哥哥和嫂嫂的年輕賽車手。不顧哥哥的反對一直對賽車懷有夢想,不幸在賽車比賽中失事。一年後,帶著哥哥的靈魂醒來,雖然仍然愛著恩素,但因為身份的變換,如同喝下了愛情的毒,感到痛苦。
2、恩素
演員;李美妍
達俊的嫂子。過了三年平淡幸福的婚後生活,直到有一天,生活中兩個重要的男人都離開了她。一年後,在弟弟的身體里,哥哥的靈魂醒來。一段迷亂後,恩素終於決定勇敢地去愛,無論是靈魂,還是身體。
② 與儒學有關的人名、葯店名、學習品質、禮儀倫理道德(像尊老觀念神馬的)
在湘、鄂、黔、渝交界的一塊土地上,逶迤的崇山峻嶺之間,世世代代生活著一個智慧、勇敢、朴實的民族,他們就是土家族。這些辛勤的男男女女往返於潺潺的山澗溪谷與玲瓏秀麗的吊角樓之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經受了一定的時代洗禮,創造了堪為瑰麗的民族文化。這些深厚的人文意蘊與武陵山區絕妙的自然風光渾然一體,就如同陶翁筆下那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散發著不可抗拒的的獨特魅力。千百年來,他們曾像深谷幽蘭一樣自開自敗,不為外人知。
然而,當歷史的河流在交匯處掀起重重波浪的時候,這個古老封閉的民族毫無疑問地接受了撲面而來的新空氣。民族的融合使新的思想融入到它的四肢百骸,並不露痕跡地合為一體。作為中國傳統思想之首的儒家思想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融入到土家文化的河流之中。
自從秦王朝席捲天下,四海歸一之後,這塊土地便被納入到統一的封建王朝的政治版圖之中。而當秦亡漢立之後,作為漢代文化核心的儒學就開始傳入到封閉的土家山區。盡管儒學思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土家文化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仍然在緩緩滲透著。從清王朝推行改土歸流後,儒學便以其巨大的文化勢能全面影響土家地區.而傳播的途徑首推學校教育。
土家族地區在秦漢以後逐漸有了學校教育,特別是西漢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漢族統治者不斷以儒學影響土家族地區。土家族的學校教育從東漢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其教學內容基本上以儒學為主。封建時代,土家族教育的基本思想有兩方面:科舉取士,立德立言,培養統治人才;道德教化,奴役人民,維護封建統治。儒學在土家族地區廣泛傳播深刻地影響到土家族經濟社會的發展。土家族教育的基本思想對當代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代土家族大都以學校輸送多少人才走出山門為主要目標,長期應試教育,實際上是受到傳統科舉取士的影響;長期儒家道德教化的灌輸,加上小農經濟伴隨的農耕文化的影響,也會使土家族人民形成一些如自給自足、重農抑商等落後的心理積淀。
儒學是中國漫長封建社會的官方意識形態,它所形成的「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倫理道德觀是儒學的核心,也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核心范疇。「仁」即如何處理和調適人際關系,而「禮」是「仁」的具體表現。清改土歸流之後,土家族地區的一些封建官僚紛紛以儒學倫理規范建章立制來規范土家人的言行和思想。曾經一位土家地區的知府下文告示:「人秉五常,一舉一動皆有規矩」。經過較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及地方官員的主導,土家人的婚喪嫁娶等禮儀等被深深打上了儒學倫理道德的烙悶嫌印。
土家族的婚姻在「改土歸流」之前是比較自由的。未婚男女只要相親相愛,經過土司作證即可成親。不受任何禮儀限制,也不要男女任何錢財,婚禮程序也很朴實。有載道:「至於婚喪,亦儉約不奢」。那時侯,土家青年男女的交往是比較自由的,甚至可以通過「女兒會」以歌傳情、私定終身。「土司地處萬山中,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無拘親疏,道路相遇,以歌為媒,雖親夫當前,無所畏避。」但改土歸流之後,土家地區受儒學禮教的影響,不僅限制男女段空交往,同時以包辦婚姻代替了土家舊俗。握罩瞎有記載「男子十歲以上,不許擅入中門。女子十歲以上,不許擅出中門,載在典禮,所以嚴內外之別也。」又令「凡一切不經之言,對女無輕出諸口,女子說不應該之話,即戒息之,毋令與男子同坐,以禮約其身,久久習慣,自爾端莊矣。」可見當時禮教已經比較森嚴。
而古樸純真的婚姻習俗、禮儀方式受到沖擊和影響,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禮教的桎梏,染上「周公六禮」的痕跡,男婚女嫁需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求「門當戶對」。「篾門對篾門,板門對板門」在官宦,土司、士紳人家便成了不可逾越的清規戒律。「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似乎成為勿庸置疑的信條。所以即使是平民百姓中的自由戀愛聯姻,表面上的「媒妁之言」也是少不了的。官府曾下令:「男女人道之始,不娶同姓……然後請憑媒約,兩家通知明白,依禮聘家……此定禮也」。「至於選婿,祖父母、父母主持之,不必問女子之願否。或女子無恥,口稱不願,不妨依法決罰。一與聘定,終身莫改」。總之「婚姻為人之首」,土家人對於「事宗廟,繼後世」的婚姻大事,十分慎重,相當認真。其基本禮儀深深表現出儒家文化「禮」的傳統,儒家以婚嫁作為「禮之本」,從議婚到完婚過程中必須遵循「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程序不能混淆,也不能減免。土家族的婚嫁程序基本上遵循了儒家的禮儀制度。但是,經過長期積淀的一個民族的習俗,仍然頑強地展示出自己獨有的特徵。土家族青年男女,始終把自由相愛而結合,建立美滿幸福家庭的婚姻,作為他們追求的理想境界,土家族大量的情歌,都洋溢著對這種自由婚姻執著追求的精神,迸發出強烈的呼聲。有歌為證:「十八姑娘三歲郎,天天洗腳抱上床。要是不怕公婆罵,一腳把你蹬下床。」「十七八歲正當春,妻大夫小配不成,媒婆起了害人心,喊聲地來喊聲天」這些歌曲都表達了他們的反抗意識,傾訴了他們渴望自由的心聲。
儒家一貫重視喪禮、葬禮。特別是父母的喪事,被看作是至關重要的大事。「以喪禮哀死亡」形成了一套嚴格、完整的禮制。土家人的喪事雖然沒有那麼繁復,但也有許多講究,其基本內容仍是儒家禮制。改土歸流之前,土家地區有火葬習俗,喪葬儀式由老土司主持,且極為簡朴。改土歸流後,火葬習俗被廢止,普遍推行土葬,同時嚴格限制土司職權,辦喪事由道士取代土司。
湘西土家族的喪葬,對老人和長輩比較講究,青年人則隨便些。人死後,由死者的長子或長女(無兒無女者派其他晚輩),到水井取一茶罐或一竹筒新鮮水,燒熱後給死者洗澡,然後穿上壽衣和大紅壽鞋,腰上要捆一支白紗(按死者享年,一歲一根),用門板放在火炕的房中,臉上蓋張白紙,胸口壓一個鼎罐蓋,腳邊點上清油燈。這時,把死者病中睡過的床鋪草在屋外十字路口燒掉。死者病中睡過的被蓋,穿過的衣服都要洗曬。將棺材放在堂屋正中,從七至九戶鄰居家中取來火坑灰撒在棺材內,鋪上皮紙,就入殮,待親人看過後再密封。死者的孝男孝女,孝子孝孫,都要戴孝,近親屬要戴白麻布者白布頭巾,要穿不釘扣子,以布條相結的白長衫,叫孝衣。孝帕要連續戴滿三年。死者的親生兒子在死者安葬後三個月內不剃頭發,以表哀思。在「改土歸流」前,由土司舉行葬禮。這些無疑都滲透著儒家最重要的「孝」的觀念。「改土歸流」後改為道士開路和舉行葬禮。死者一般要停柩三至七天才上山,在堂屋中設靈堂。這幾天內選擇一吉日為「火葬日」舉行葬禮,給死者殺豬宰牛作祭奠。白天要道士或土老司「解結」和「超度亡魂」。出喪時,鄰寨青壯年男子,自願抬靈柩上山。開吊期間,每晚所唱的孝歌歌詞內容大部分為死者的生平待人處事,唱詞多取自儒學歷史故事。如《徐母罵曹》《岳母刺字》《孟母三遷》《孟仲哭竹》《王祥卧冰》等。整個唱詞突出了忠信仁義的主題。不僅贊揚亡者,而且也是用儒教忠孝考節義觀念教育誘導生者。
除了婚喪嫁娶之外,在其他的各個方面,例如人際交往中,儒學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循的天條。而且,隨著儒學對土家地區的全面侵染,土家族社會中,忠孝、行善、正義、勇敢、勤勞、助人為樂等都貫穿於青少年教育的始終,並逐漸成為傳統沉澱於土家族心理意識之中,成為濃厚的家風、寨風和社會風氣。
當然,在眾多方面中,以倫理為核心的儒學對土家倫理道德的影響是最為主要的。事物往往是兩面性的,在儒家文化對土家文化產生積極的、進步影響的時候,毫無疑問地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土家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認真理清傳統倫理道德資源,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土家文化研究》等。我也歷城二的我也不會做
③ 誰知道免費電影網站
不用注冊,不花一分錢,免費看電影:
真正的免費看電影 http://qmp3.cn/dy/
愛情片 http://Qmp3.cn/dy/sort.asp?id=1_1
喜劇片 http://Qmp3.cn/dy/sort.asp?id=2_1
動作片 http://Qmp3.cn/dy/sort.asp?id=3_1
戰爭片 http://Qmp3.cn/dy/sort.asp?id=4_1
科幻片 http://Qmp3.cn/dy/sort.asp?id=5_1
恐怖片 http://Qmp3.cn/dy/sort.asp?id=6_1
故事片 http://Qmp3.cn/dy/sort.asp?id=7_1
倫理片 http://Qmp3.cn/dy/sort.asp?id=8_1
動畫片搭大 http://Qmp3.cn/dy/sort.asp?id=9_1
連續劇 http://Qmp3.cn/dy/sort.asp?id=10_1
其含搭它片 http://Qmp3.cn/dy/sort.asp?id=11_1
【免費看電影】本站所有電影絕對都可以免費在線觀看。本站僅提供免費電影欣賞方面的信息和鏈接,所有電影,動漫和電視劇全部免費!
最好的集成BT搜索引擎:
http://www.163dh.com/so/movie/bt.htm
【集成BT搜索引】談枝拿集成了知名:BT搜索,BT China 聯盟,BT特工搜索,BT守望者,飛客BT搜索引擎,BT搜索引擎....
免費看電影網址大全:
http://163dh.com/movie/movie.htm
④ 想要女教師Uiteka(2016)主演趙達,黃奕的百度網盤免費鏈接誰有求分享
《女教師》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又名:老師有問題(台)/唔多掂老師(港)/Ucitelka/TheTeacher
故事發生在1983年的捷克斯洛伐克,瑪麗(蘇珊娜·莫拉利ZuzanaMaurery飾)是這里的一間小學新來的老師,她格外嚴厲的行事風格和對學生的鐵腕統治手段令她剛到這所學校沒多久,就已經惹上了不少的麻煩。瑪麗對待學生非常的嚴苛,甚至會對他們進行體罰,她毫無顧忌的發泄著自己的情緒,完全不顧及教師的身份,只因為她有著很硬的後台和靈活的社交手腕。
⑤ 免費在線觀看視頻哪裡有,視頻都有那些類型的直播
可以免費觀影的平台如下:
1丶蟲蟲影視
蟲蟲影視為您提供好看的電影、最新電視劇、新番動漫、熱門綜藝節目排行榜,免費在線觀看倫理電影、動作片、喜劇片、愛情片、搞笑電影等視頻內容,更多高清電影免費在線觀看盡。
2丶yy233影院
yy233影院全網VIP視頻免費觀看,從此追劇不用愁,為您提供2021最新電視劇、電視劇大全、好看的電視劇、最新的電影在線觀看和迅雷電影下載,每天更新最新好看的電視劇。
3丶白菜影視
白菜影視為您提供2020最新影視劇資料,收錄電影劇情,電視劇分集劇情以及主演名明星資料,收錄電視劇電影主要角色的資料,同步更新最新的綜藝和動漫。
4丶西瓜影院網
老八哥電影大全網擁有西瓜2020年免費好看的電影、電視劇、綜藝、動漫、美劇、韓劇、日劇等影視作品,我們平台一直堅持的理念為不卡頓、不收費免費讓用戶在線觀看高清影視作品。
5丶熱劇屋
熱劇屋提供最新最快的影視資訊和免費在線播放,優化線路不卡流暢播放,比神馬午夜影院還好看的免費私人電影院!
⑥ 該如何看待斯賓諾莎的《倫理學》都是對的么
好吧,其實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了我很多年,值得認真回答。 西方政治思想的奇葩三觀,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哲學抽象之上的。而我們知道,真實世界總是有各種復雜多元的現象,所以對它們的抽象有時候會顯得很詭異,比如【以下舉例】盧梭神馬的把社會共存的法則視為所有人在某次會議中,要求維護自己私人的利益和旨趣,最後通過博弈得出了保護所有人自由的法則;而羅爾斯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認為會議的參與者也不知道自己的利益和旨趣,所以最後他們規定了一個籠統的法則,以保證不管自己什麼德性都能得到保障。當年我聽了這個前提之後迷惑不解地跑去問專業課老師——好在這位老師雖年高而仍帥——「人怎麼會沒有身份、取向、訴求,不知道自己的利益」? 老師對這種常識性問題的回答是:「這是一個寓言,或者說假定。」羅爾斯之後的所有論證,都是建立在這個假設之上。 【又過了很多年我才明白,人確實不知道自己的利益訴求旨趣,比如黃浦江有很多豬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對豬很無知的上海市民,我完全不知道這事有沒有威脅到我的利益;但是我可以假定它存在潛在的威脅,並且在參與政治生活時要求制定詳細的死豬處理規則和監管手段來避免可能的風險。】 從政治學角度來說,是。政治哲學一般認為【雖然我不能判斷這是不是能上升到學科預設的程度】,公共生活中,通過一定的程序對公共事務進行決策是正當的。也就是說,個人參與到公共決策中是政治學不會質疑鏈唯的行動【最多討論一下參與的資格、形式、程度什麼的】。在政治學中,我們的討論大多陸喚清建立在公共性、共同體的實存、公共與私人的分野這樣的基礎上。 但是在哲學范疇就不是這樣。哲學即使討論公共性,公共性在話題中也不具有絕對實存的地位。 我想答案應該是「根據其思想史地位和方法論體系做出標記」。 -------------------- 回到斯賓諾莎的這本書。根據方法論體系,我們知道實體論有兩種:世界是客觀的和世界是主觀的;由此衍生出兩種認識論【大類,實際上可能超過四種】:世界是可認識的和世界是可解釋的。倫理學第一編第一章的界說,表達了知識的出發點:世界是客觀的,並且認識真實地反映客觀。由此我們就知道斯賓諾莎和現代自然科學的哲學是一夥的了。這是信念的邊界;即,我們選擇信念,但信念在哲學中是被言說和爭論的。在信念之內存在邏輯的正誤,在信念之外只存在觀點的分歧。 在這個信念的基礎上,斯賓諾莎規定了其他抽象,包括自由與必然、永恆和存在、實體、屬性和形式等。這些概念作為後面演繹的基礎,和自然科學的概念規定是一樣的。命題部分顯然是從前面的規定性推論出來的; 斯賓諾莎顯然是死理性派,常識用幾何方式闡述哲學問題,所以他在第一節里對書中涉及的概念做出了限定。我個人認為,在讀書前應該假定他後面的計算和演繹是正確的。但是在引用其結論的時候要注意第一章的概念限定性。粗略的例子是,他的結論【之一】「廣延與思維如果不是神的屬性,就是神的分殊」(命題14),即來自神即絕對客觀、自身即實存和認識能夠真實地反映客觀等初始限定性。這個結論顯然不能用來證偽精神分析學派的發展模型,因為後者的認識論基礎和它並早前行【就像有絲分裂的物種不能證明無絲分裂生殖方式錯了一樣】 綜上所述,斯賓諾莎這本書概念的界定仍然是在方法論層次;邏輯有對錯,觀點或者說信念沒有。如果你認為有些界定不符合你的信念體系,那麼最好區別出後面論證中涉及這些界定的命題。但是我自己認為哲學和科學一樣是方法論,所以一般更關心論證邏輯,而不是觀點或者結論。
⑦ 誰知道以馬為題材的電影
《大漠雄風》
《黑神駒前傳》
《奔騰年代》
《方糖》
《馬語者 》The Horse Whisperer
《小馬王》 Spirit: Stallion of the Cimarron
《馬屬 》Equus
《白鬃野馬 》Crin-Blanc
⑧ 與儒學有關的人名、葯店名、學習品質、禮儀倫理道德(像尊老觀念神馬的)
在湘、鄂、黔、渝交界的一塊土地上,逶迤的崇山峻嶺之間,世世代代生活著一個智慧、勇敢、朴實的民族,他們就是土家族。這些辛勤的男男女女往返於潺潺的山澗溪谷與玲瓏秀麗的吊角樓之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經受了一定的時代洗禮,創造了堪為瑰麗的民族文化。這些深厚的人文意蘊與武陵山區絕妙的自然風光渾然一體,就如同陶翁筆下那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散發著不可抗拒的的獨特魅力。千百年來,他們曾像深谷幽蘭一樣自開自敗,不為外人知。
然而,當歷史的河流在交匯處掀起重重波浪的時候,這個古老封閉的民族毫無疑問地接受了撲面而來的新空氣。民族的融合使新的思想融入到它的四肢百骸,並不露痕跡地合為一體。作為中國傳統思想之首的儒家思想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融入到土家文化的河流之中。
自從秦王朝席捲天下,四海歸一之後,這塊土地便被納入到統一的封建王朝的政治版圖之中。而當秦亡漢立之後,作為漢代文化核心的儒學就開始傳入到封閉的土家山區。盡管儒學思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土家文化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仍然在緩緩滲透著。從清王朝推行改土歸流後,儒學便以其巨大的文化勢能全面影響土家地區.而傳播的途徑首推學校教育。
土家族地區在秦漢以後逐漸有了學校教育,特別是西漢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漢族統治者不斷以儒學影響土家族地區。土家族的學校教育從東漢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其教學內容基本上以儒學為主。封建時代,土家族教育的基本思想有兩方面:科舉取士,立德立言,培養統治人才;道德教化,奴役人民,維護封建統治。儒學在土家族地區廣泛傳播深刻地影響到土家族經濟社會的發展。土家族教育的基本思想對當代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代土家族大都以學校輸送多少人才走出山門為主要目標,長期應試教育,實際上是受到傳統科舉取士的影響;長期儒家道德教化的灌輸,加上小農經濟伴隨的農耕文化的影響,也會使土家族人民形成一些如自給自足、重農抑商等落後的心理積淀。
儒學是中國漫長封建社會的官方意識形態,它所形成的「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倫理道德觀是儒學的核心,也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核心范疇。「仁」即如何處理和調適人際關系,而「禮」是「仁」的具體表現。清改土歸流之後,土家族地區的一些封建官僚紛紛以儒學倫理規范建章立制來規范土家人的言行和思想。曾經一位土家地區的知府下文告示:「人秉五常,一舉一動皆有規矩」。經過較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及地方官員的主導,土家人的婚喪嫁娶等禮儀等被深深打上了儒學倫理道德的烙印。
土家族的婚姻在「改土歸流」之前是比較自由的。未婚男女只要相親相愛,經過土司作證即可成親。不受任何禮儀限制,也不要男女任何錢財,婚禮程序也很朴實。有載道:「至於婚喪,亦儉約不奢」。那時侯,土家青年男女的交往是比較自由的,甚至可以通過「女兒會」以歌傳情、私定終身。「土司地處萬山中,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無拘親疏,道路相遇,以歌為媒,雖親夫當前,無所畏避。」但改土歸流之後,土家地區受儒學禮教的影響,不僅限制男女交往,同時以包辦婚姻代替了土家舊俗。有記載「男子十歲以上,不許擅入中門。女子十歲以上,不許擅出中門,載在典禮,所以嚴內外之別也。」又令「凡一切不經之言,對女無輕出諸口,女子說不應該之話,即戒息之,毋令與男子同坐,以禮約其身,久久習慣,自爾端莊矣。」可見當時禮教已經比較森嚴。
而古樸純真的婚姻習俗、禮儀方式受到沖擊和影響,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禮教的桎梏,染上「周公六禮」的痕跡,男婚女嫁需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求「門當戶對」。「篾門對篾門,板門對板門」在官宦,土司、士紳人家便成了不可逾越的清規戒律。「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似乎成為勿庸置疑的信條。所以即使是平民百姓中的自由戀愛聯姻,表面上的「媒妁之言」也是少不了的。官府曾下令:「男女人道之始,不娶同姓……然後請憑媒約,兩家通知明白,依禮聘家……此定禮也」。「至於選婿,祖父母、父母主持之,不必問女子之願否。或女子無恥,口稱不願,不妨依法決罰。一與聘定,終身莫改」。總之「婚姻為人之首」,土家人對於「事宗廟,繼後世」的婚姻大事,十分慎重,相當認真。其基本禮儀深深表現出儒家文化「禮」的傳統,儒家以婚嫁作為「禮之本」,從議婚到完婚過程中必須遵循「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程序不能混淆,也不能減免。土家族的婚嫁程序基本上遵循了儒家的禮儀制度。但是,經過長期積淀的一個民族的習俗,仍然頑強地展示出自己獨有的特徵。土家族青年男女,始終把自由相愛而結合,建立美滿幸福家庭的婚姻,作為他們追求的理想境界,土家族大量的情歌,都洋溢著對這種自由婚姻執著追求的精神,迸發出強烈的呼聲。有歌為證:「十八姑娘三歲郎,天天洗腳抱上床。要是不怕公婆罵,一腳把你蹬下床。」「十七八歲正當春,妻大夫小配不成,媒婆起了害人心,喊聲地來喊聲天」這些歌曲都表達了他們的反抗意識,傾訴了他們渴望自由的心聲。
儒家一貫重視喪禮、葬禮。特別是父母的喪事,被看作是至關重要的大事。「以喪禮哀死亡」形成了一套嚴格、完整的禮制。土家人的喪事雖然沒有那麼繁復,但也有許多講究,其基本內容仍是儒家禮制。改土歸流之前,土家地區有火葬習俗,喪葬儀式由老土司主持,且極為簡朴。改土歸流後,火葬習俗被廢止,普遍推行土葬,同時嚴格限制土司職權,辦喪事由道士取代土司。
湘西土家族的喪葬,對老人和長輩比較講究,青年人則隨便些。人死後,由死者的長子或長女(無兒無女者派其他晚輩),到水井取一茶罐或一竹筒新鮮水,燒熱後給死者洗澡,然後穿上壽衣和大紅壽鞋,腰上要捆一支白紗(按死者享年,一歲一根),用門板放在火炕的房中,臉上蓋張白紙,胸口壓一個鼎罐蓋,腳邊點上清油燈。這時,把死者病中睡過的床鋪草在屋外十字路口燒掉。死者病中睡過的被蓋,穿過的衣服都要洗曬。將棺材放在堂屋正中,從七至九戶鄰居家中取來火坑灰撒在棺材內,鋪上皮紙,就入殮,待親人看過後再密封。死者的孝男孝女,孝子孝孫,都要戴孝,近親屬要戴白麻布者白布頭巾,要穿不釘扣子,以布條相結的白長衫,叫孝衣。孝帕要連續戴滿三年。死者的親生兒子在死者安葬後三個月內不剃頭發,以表哀思。在「改土歸流」前,由土司舉行葬禮。這些無疑都滲透著儒家最重要的「孝」的觀念。「改土歸流」後改為道士開路和舉行葬禮。死者一般要停柩三至七天才上山,在堂屋中設靈堂。這幾天內選擇一吉日為「火葬日」舉行葬禮,給死者殺豬宰牛作祭奠。白天要道士或土老司「解結」和「超度亡魂」。出喪時,鄰寨青壯年男子,自願抬靈柩上山。開吊期間,每晚所唱的孝歌歌詞內容大部分為死者的生平待人處事,唱詞多取自儒學歷史故事。如《徐母罵曹》《岳母刺字》《孟母三遷》《孟仲哭竹》《王祥卧冰》等。整個唱詞突出了忠信仁義的主題。不僅贊揚亡者,而且也是用儒教忠孝考節義觀念教育誘導生者。
除了婚喪嫁娶之外,在其他的各個方面,例如人際交往中,儒學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循的天條。而且,隨著儒學對土家地區的全面侵染,土家族社會中,忠孝、行善、正義、勇敢、勤勞、助人為樂等都貫穿於青少年教育的始終,並逐漸成為傳統沉澱於土家族心理意識之中,成為濃厚的家風、寨風和社會風氣。
當然,在眾多方面中,以倫理為核心的儒學對土家倫理道德的影響是最為主要的。事物往往是兩面性的,在儒家文化對土家文化產生積極的、進步影響的時候,毫無疑問地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土家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認真理清傳統倫理道德資源,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土家文化研究》等。我也歷城二的我也不會做
⑨ 庫伯的倫理決策模型是什麼
——公共倫理分析之五
關鍵字:公共倫理 管理模式 決策 方法
時下處理公共倫理沖突的基本做法是,確定某些公共倫理的標准或者說是准則,對於涉及公共倫理問題的爭論,將其套入這一現成的框架,進行評價。當然,在一個相對穩定、封閉和保守的社會空間范圍內,這種方式還是可行的,當然,還要假定這套道德標準是適用的。但是,當著全球化、多元化和動態化的社會潮流滾滾而來,這套規則就遇到挑戰,如果硬性照辦套用,結果難免削足適履,捉襟見肘,這正是目前的倫理困境。所以,與其直接拿出一套現成的標准,倒不如首先分析解決倫理沖突的途徑和方法,然後,在確定一些程序規則,使得各方的爭論能夠在同一的話語空間和對話平台上展開。
美國行政倫理學家特里.庫柏認為,人們進行倫理思考的方式可以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情感表達層次,就是對於倫理問題表明自己的情感傾向性。「這些自發的、未經思考的情感表達也許是價值判斷的最常見的形式。這些情感表達既不想引起回應也不想勸阻別人;既不提供有關事態的證據又不提供詳細的事態描述。然而,根據是誰說出的和強烈程度如何,它們可能會變成更為系統和理性的處理辦法」。[1]
第二個層次是道德規范層次。「這是嚴肅提出問題並予以嚴肅回答的第一個層次:我們指出與問題相關的恰當的行為方式並開始評估各種可能的辦法及其後果;我們根據某些被我們奉為道德指導准則的規則、格言、諺語來思考這些行為過程及其可能的後果」。[2]大多數時候,問題就是在這個層次里得到解決的。因為當著遇到有關倫理問題的時候,「一方面是思考了替代的行為方法及其可能性後果,另一方面是將之與相關的道德規則聯系在一起,在這兩個過程中,可替代的方法變得越來越有限,最終只有一兩種方法才是最為關鍵的方法。我們基於實際的後果和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接受的相關道德判斷的基礎上作出決策」。[3]
第三個層次是倫理分析層次。「當可利用的道德規范無助於解決具體問題時,當它們互相沖突時,或者當它們給行為開出的葯方似乎不對症時,就需要對我們的道德規范進行基本的再思考」。「有時候問題會太獨特、太復雜或者其後果影響面太大,以至於我們沒有其他選擇,只有重新審查我們的常規行為標准中隱含的倫理准則」。 「對『准則』簡潔而恰當的定義是『給行為提供一般的法律和規則指導』」,「倫理准則指的是為實現某一價值所必須具有的行為方式」。「它明確的將一種價值和一種行為方式聯系在一起」。[4]在這里,價值判斷和行為方式的相對穩定的關系稱為倫理准則的基本形式。比如,公正是公共倫理准則之一,其基本價值是「一視同仁」,公務員招錄採取「凡進必考」的規定,同時規定了統一的考試資格,給予具備這些資格的人員以考試的機會,這就是公正倫理的具體實現方式。
第四個層次叫做「後倫理層次」。「大多數行政人員都不會到達這一最為基本的哲學思考層次。只有在被特定的頑固和乖戾的對手的逼迫下,或被一種深深的理想破滅的失望感覺僅僅抓住時,或者面臨全面的個人危機時,我們才會運用這一層次。」「在這一層次里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的世界觀——我們對人類本性的認識、對真理的認識和對生活意義的認識。」「『為什麼我應該遵守道德規范』這一問題時後倫理層次的例證。」[5]
如果說,在道德判斷和倫理分析層次上我們毫不懷疑地使用一些基本的准則、規范,那麼,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必須質疑並證明這些基本准則、規范的合理性和正確性了。比如,在公共管理領域,我們都不懷疑公正、忠誠、誠信、責任等准則,但是,當著這些准則本身受到挑戰時,或者這些准則相互之間發生沖突時,我們就要質疑:為什麼需要公正?為什麼誠信重要?比如,如果遵行誠信,可能會公開一些對公共部門不利的「秘密」,與對所屬組織的忠誠規則發生沖突,選擇忠誠還是選擇誠信,就是棘手的問題。後倫理層次必須將有關規則進行比較排序,有如解決法律規范的競合關系一樣,需要確定處理規則沖突的規則和程序,追尋這些規則設定的本來目的和意義。
處理倫理沖突問題的過程一般循著上述的四個層次漸進展開,但是,並非處理每個具體的倫理問題都需要走完全過程。一般說來,簡單的問題只涉及情感表達,這往往與人們的情感好惡相聯系,比如,「千夫所指,不病而死」,僅僅是藉助道德輿論的力量就足以解決一些最基本的倫理問題了。社會上的「缺德」「沒良心」的簡單評價,普遍適用於大量的基本倫理問題。稍微復雜的倫理問題的解決,往往要通過道德判斷和倫理分析這樣兩個層次。「正是在這兩個層次里可以培養決策技巧,也是在這兩個層次里我們試圖思考出我們應該做什麼,這兩個層次里還有有意識地和具有某種程度地系統性地處理問題的方法。」[6]顯然,在道德判斷和倫理分析的層次上,我們不僅要對特定的倫理問題作出准確的道德判斷,還要確定處理這一倫理問題的行為方式。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情感表達上,無法獲得實質性的解決辦法,反之,過多沉湎於後倫理層次的價值觀反思,在行政哲學上或許能夠有所進展,但是,對於公共部門的公務人員來說,或許是過於高深而不務實了。
從實踐的角度看,解決倫理問題需要一個基本的倫理決策模式,這種模式是程序和方法的統一體。大體的過程是:首先,認識倫理問題,通過描述事實情形,定義倫理問題來確定倫理問題;其次,界分可供選擇的方法,就是要採取發散型思維,盡可能多的設想解決倫理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是解決該倫理問題的若干解,但是,是否是最佳解還需要對方法進行評價;再次,設想可能的後果,其中包括不採取任何對策的後果以及採取各種解決方法的可能後果,同時比較各種後果的「損益值」;最後,在各種後果比較的基礎上,確定某種或幾種方法的組合,做出倫理決策。從決策模式的基本形態來看,有關決策理論和方法具有通用性。但是,與工程問題或者經濟問題的決策所不同的是,倫理問題涉及的變數大多是心理、觀念、價值等變數,具有主觀模糊性,因此,預測價值觀念方面的「損益值」是又很大的不確定性,況且,價值觀念本身又是具有相對性,對於某些社會群體認為是又價值的,而在其他群體看來,可能是低價值甚至是無價值的。這就增加了倫理決策的難度和復雜性。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這個道理。
按照特里的觀點,解決行政倫理問題需要構建負責任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由兩個基本因素組合而成,並在實踐中交互作用產生合力。這兩個要素是負責任行為構成要素和個人倫理自主性組成要素。前者具有統一性和絕對性,就是說,公共部門要履行職責,那麼,所有的公務人員都應當具備負責任行為構成要素。這些要素的形成,取決於個人道德品質、組織制度、組織文化和社會期待。在個人道德品質缺乏基本要求、組織制度形同虛設、組織文化腐朽墮落、社會期待不抱希望且無約束力的情況下,要求公共部門切實負責,幾乎是不可能的。個人倫理自主性組成要素,具有獨特性和相對性,這是在達到負責任行為構成要素的水準之上構建起來的,這些要素的形成,取決於限定和超越組織、對組織權力進行約制的法律和制度機制的外部環境,更加取決於個人的自我意識。
二者的結合,就產生負責任的行政行為。具體地說,第一,在行為方式上,前者是在現有的倫理法規和倫理立法范圍內活動,後者是在政治共同體和個人意識的價值觀范圍內活動;第二,在知識系統方面,前者擁有和完善公共職業領域內的系統知識、關於組織、組織使命以及政策領域的知識,後者擁有和完善當前和關於社會、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知識,擁有和完善關於個人價值觀、信仰、信念、世界觀以及生活重點等方面的知識;在時間和精力分配上,前者致力於為組織工作和組織使命貢獻精力和時間,後者保持和培養與家庭、社會以及共同體之間的關系;在決策導向上,前者決策要與組織的法定使命相一致,後者基於公眾的願望、要求和利益,建議對組織使命實施法定改革;在行動自由度上,前者對組織等級制度負責,後者質疑、抵制與組織使命、職業法規以及政治意識價值觀不一致的命令,建議為防止報復行為提供法律和制度保證;在遵守組織紀律方面,前者遵從組織的非規范准則和程序,後者基於公眾的願望、要求和利益,建議修改准則、規章、制度和程序;在活動范圍上,前者在特定的組織制度框架內活動,後者鼓勵與其他組織的部門之間、民選官員以及與公眾之間進行合作。[7]所以,可以這樣說,一個負責任的管理模式,是在基本的負責任行為標准上,發揮每個公務人員的個人倫理自主性,這樣,既保證了公共部門的基本倫理水平,也充分整合了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同時,對於公共部門的等級制度、剛性規則和僵化體制是一個有效的沖擊和改造
⑩ 神馬是倫理學
倫理學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即關於道德的科學。亦稱道德學、道德哲學或道德科學。關於道德的科學,又稱道德學、道德哲學。在西方,倫理學一詞源出希臘文ετησs,意為風俗 、習慣 、性格等。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最先賦予其倫理和德行的含義,所著《尼各馬可倫理學》一書為西方最早的倫理學專著。在中國古代沒有使用倫理學一詞,19世紀後才廣泛使用。 倫理學以道德現象為研究對象,不僅包括道德意識現象(如個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動現象(如道德行為等)以及道德規范現象等。倫理學將道德現象從人類活動中區分開來,探討道德的本質、起源和發展,道德水平同物質生活水平之間的關系,道德的最高原則和道德評價的標准,道德規范體系,道德的教育和修養,人生的意義、人的價值和生活態度等問題。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與經濟利益和物質生活的關系、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問題。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甚至相互對立的倫理學派別。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將道德作為社會歷史現象加以研究,著重研究道德現象中的帶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問題,從中揭示道德的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強調階級社會中道德的階級性及道德實踐在倫理學理論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