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十年前日本人學南拳王和北腿王的電影是什麼名字
東瀛游俠
中國大陸 動作電影 1991年
《東瀛游俠》是張鑫炎導演的動作片,於榮光、楊麗青等參與演出。影片主要講述了西洋拳師在日本橫行霸道欺負日本武士而發生的故事。
中文名
東瀛游俠
外文名
The Japanese Warrior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
導演
張鑫炎
❷ 傳奇的好萊塢4大武術家,尚格雲頓堪稱「腿王」,你對此了解多少
翻開尚格雲頓的武術成就,同樣令人嘆為觀止。
他是第一代WKA創立人之,曾獲得松濤流空手道世界冠軍、跆拳道五代古泰拳大師世界空手道冠軍、歐洲空手道中量級冠軍……
尚格雲頓是家喻戶曉的傳奇巨星,但他的人生卻十分多舛。
1960年,尚格雲頓出生於比利時,從小就體弱多病。
為了讓孩子的體魄健強起來,父母將他送到空手道武館鍛煉。
從那以後,尚格雲頓開啟了習武生涯,身體也變得越來越強壯。
近年來,年過花甲的他已經鮮少出現在娛樂圈,但他的功夫傳奇,仍在江湖中流傳不衰。
❸ 一腳踢死挑戰者,踢飛成龍門牙, 影壇「第一腿王」黃正利有多牛
在動作片的影視劇中,最讓人賞心悅目的就是兩人酣暢淋漓的打鬥戲碼。
最後的結局一般都是正派成功打倒反派的老大,故事圓滿結局。
並且當時已經開始走顏值路線。
我想假如黃正利是一個大帥哥的話,恐怕到現在也是一位頂流大腕了。
遺憾的還有當時令人賞心悅目的動作片,只是可惜現在市場上的都成了特效片。
❹ 封於修是什麼電影
是《一個人的武林》。
1、封於修
演員王寶強
封於修是個有先天殘疾,兩腿長短不齊的人,這樣的人不適合練武,為了練武,他可以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可以放棄事業,放棄享樂,甚至與親人決裂。
因為妻子得了癌症,註定不能陪他到底。他狠心殺掉癌症妻子,讓自己徹底死心,除掉自己生命中最後一點心軟,狠戾果決的去面對天下英雄,他為武而生,為武而活,為武而痴。
2、夏侯武
演員甄子丹
夏侯武,警隊武術教練,武功高強,年輕時追求天下第一,不斷與人比武,結果因為一次私人恩怨錯手殺人,淪為階下囚,在牢里放下心中執念,卻遇到誓奪天下第一的封於修,為守護愛人只能與其比武。後因為一個連環殺手案件而挺身而出幫助警方捉拿殺手。
(4)電影外國腿王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封號南拳王的洪拳武術家暴斃於隧道中的自家車上,屍體並沒刀傷或槍傷痕跡沖扮,初步監定死於重拳,重案組總督察陸玄心負責調查,對死因感到不解;此時卻收到監獄傳來消息,犯了誤殺罪的服刑犯人夏侯武,主動表示願意協助警方調查,條件是即時假釋。
「先練拳次練腿,後擒拿用兵器,由外而內」,夏侯武斷言兇手行凶目的並非尋仇,且會繼續犯案。果然,號稱北腿王、擒拿王、兵器王的武術界精英相繼散返灶遇害世雀,均死於各自成名的武功之下。
得到夏侯武提供線索,以及現場遺下的仿古暗器「堂前燕」,陸玄心終於發現兇手藏身之所,這時夏侯武卻違反假釋令突然失蹤。 兩個武藝超凡的殺人犯同時在逃,他們是敵是友?兩雄相遇,一場巔峰對決勢所難免。
❺ 北腿王是哪部電影 北腿王的原型是誰
1、余賣北腿王登桐毀悔場作品:《南拳北腿》,其現實原型是武術史上有名的「北腿」苗卓峰。
2、北腿王就是武俠連續劇《南拳北腿》中的苗卓峰。現實中的苗局正卓峰以腿功稱雄,與陸阿采並稱為「南拳北腿」,武功武德皆為武林泰山北斗。二人多次比武,互有勝負,始終難分高下,為一時瑜亮。
❻ 北腿王是哪部電影
北腿王就是武俠連續劇《南拳北腿》中的苗卓峰。
❼ 讓洪金寶當配角成龍當替身,地位高到周星馳都請不動,他是誰
如果您提到一些著名的武術明星,那麼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洪金寶和成龍。這兩個人當時確實屬於香港的主要家庭。在電影中可以說他在世界上是無敵的,因此他應有最靈活的胖子的稱號。甚至他的地位和力量都是無與倫比的。如果成龍是老大哥,那麼洪金寶是絕對的老大哥,成龍我認為我不需要介紹太多。現在沒有人不應該知道成龍,一直以勤奮著稱的成龍以其認真的拍攝而聞名。
1982年之後他徹底結束了他的電影事業前往美國,2004年周星馳計劃製作功夫時,他計劃邀請譚道良再次出演火雲克蘇魯。但是即使這是邢大師的個人邀請,譚道良仍然拒絕了,他說周星馳對我寄予厚望,但我沒有準備好,所以拒絕了。盡管我在電影中再也看不到譚道良,但我可以看到譚道良有多少對他的職業非常重視,這確實令人欽佩,遺憾的是幾乎沒人知道譚道良,有人說他開了公司,過著低調的生活。現在如果沒有人提及它,幾乎沒有人會再認識他。
❽ 韓國「腿王」卡薩伐:能空中三連踢,落地再擊一人,現狀如何
說起功夫片,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功夫片最正。
因為那些極其真實的打鬥場景,能夠讓我們在欣賞漂亮的動作連招的同時。
還能感受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感。
而現在的他,據說在韓國首爾地方警察廳擔任武術指導員。
盡管沒有繼續出現在熒幕,但他也算是繼續在為武術界做出貢獻了。
❾ 南北腿王的介紹
《南北腿王》是由李作楠執導,譚道良、夏光莉等人主演的武俠動作電影。影片講述了南腿王莫古風和北腿王譚海傑之間的故事。
❿ mma高手貌似腿功很少用啊,主要靠拳擊加地面技術。有哪個mma高手腿很厲害啊除了康李。
MMA 戰警啊 安迪啊 都是用腿的高手萬米爾科·菲力浦維奇(Mirko Filipovic)
國籍:克羅埃西亞、
生日:1974年
身高:188CM
體重:100KG
類型:自由搏擊出身
綽號:克羅埃西亞戰警、腿王二世
主要戰績: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
對於斯拉夫人種來說,34歲並不算老,祝願戰警能早日走出低估期,希望卷刃的「妖刀」能重新在格鬥界劈荊斬棘。
如果說誰是世界上人氣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綜合格鬥選手,大家會想到Fedor,如果說站立格鬥選手,那麼大多數人的答案會是--米爾科(Mirko Cro Cop)。這位克羅埃西亞英雄,出身特警部隊,隸屬於內務部特種部隊反恐組,綽號「克羅埃西亞特警」,目前更是貴為克羅埃西亞國會議員。軍事生涯培養出米爾科冷俊干練的氣質,更培養出他不斷突破自己、勇於挑戰的性格。
傳奇的格鬥經歷
米爾科的格鬥經歷頗具傳奇色彩。身為特警的他對於格鬥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曾參加過業余的拳擊比賽並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米爾科從小就對掃腿特別偏愛,在接受自由搏擊訓練之後,他憑借著自己對格鬥技術的獨到體悟和刻苦訓練,將掃腿技術磨練得爐火純青。此時克羅埃西亞的格鬥舞台對於米爾科來說太小了,天才如囊中之錐,脫穎而出已是必然。首屆K-1冠軍「克羅埃西亞之虎」布蘭科的回國改變了米爾科的命運,布蘭科發現了這位年輕人身上的驚人潛力,極力把他引薦給K-1組織,從而翻開了格鬥歷史上輝煌的一頁。憑借著精準的拳法和掃踢,米爾科先後將「無冕之王」班納,「荷蘭伐木工」彼得.阿茨等一流高手斬落馬下。但此時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擋住了米爾科的去路,他就是被稱為「完美先生」的歐內斯東.胡斯特。組合拳配合強力低掃的「立體X型攻擊」在職業擂台上並不少見,但胡斯特的技術太出色了,拳腿組合的銜接、攻防轉換的節奏把握都堪稱「完美」,特別是打擊頻率和密度更是無人能出其右。而米爾科的格鬥風格以「攻擊准確率」見長,往往採取防守反擊的戰術,捕捉對手漏洞,抓住機會「一劍封喉」。面對技術全面、經驗豐富的胡斯特,這種打法顯然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米爾科在1999年倒在了胡斯特拳下,僅獲K-1GP的亞軍。2000年卧薪嘗膽的米爾科盡管進步不小,但再次以微弱的點數被胡斯特擋在K-1GP王者的門外,見證了拳風相剋的無奈和殘酷。2000年後米爾科迎來了又一個格鬥轉折點,先是左高掃將新科狀元01年冠軍「侏儒巨人」馬克.亨特放倒,再是86秒打碎了170公斤的「野獸」鮑博.薩普的眼眶,人氣飆升,被譽為安迪∙胡格之後K-1新一代腿王。此時的米爾科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進軍綜合格鬥擂台,並向世界宣布了他的鴻鵠之志:成為歷史上第一個K-1和Pride的雙冠王。自從踏入PRIDE擂台以來,米爾科不斷改良技術,提高自己,並憑借其必殺技「高掃」橫掃千軍。在歷經磨練與考驗後終於在2006年修得正果,先低掃摧毀了「日本希望」 吉田秀彥的冠軍夢,隨後高掃踢暈了中量級冠軍「人猿」希爾瓦(Silva),決賽地面拳終結了前UFC冠軍喬西(Josh),成為了PRIDE無差別冠軍。從站立格鬥擂台到幾乎允許任何徒手格鬥技術的頂級綜合格鬥擂台,需要的絕對不只有勇氣與意志那橘磨么簡單,這需要對規則的適應和對技術的全面改良。科學的技術訓練讓米爾科在4年時信液間內從一位站立高手轉變為一名綜合格鬥專家。
技術體系全解析
米爾科的左掃腿是格鬥界最恐怖的武器,人人都知道他這一招的可怕,但就是防不住。在掃踢技圓坦斗術上米爾科的腿法與泰式掃踢不同,有著自己的特點:
一、米爾科的左掃腿不象傳統的泰拳以大腿為主攻目標,而是將目標集中在肝臟部位與頭部兩個致命點,達到一招必殺的效果。由於強調打擊的精確性,米爾科並不是以脛骨進行一掃一大片的大范圍攻擊,而是以腳背與脛骨連接處作為打擊點,進行精確的點式打擊。
二、支撐軸穩定,支撐足基本不離地面。傳統的泰式掃踢一般提倡拔高重心,提起腳跟以前腳掌為軸,運用身體扭轉和重心前移加大攻擊力度和滲透效果.。米爾科的掃腿並不拔高重心,而是支撐足先有一個旋轉蓄力的動作,以此為發力前奏,以支撐足為圓心,胯部驅動發力,注重支撐軸的穩定和腰胯的配合發力,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身體力量,產生加速度大,集中力量於一點爆發。米爾科採用這種技術並非沒有道理,在綜合格鬥中注重重心穩定,拔高重心並不明智,三、發力緊湊,角度刁鑽。與有些泰拳手提倡掄圓了踢腿不同,米爾科的掃踢預動作小,角度也刁,沒有明顯後拉的動作。起腿採用斜向上的小角度,隱蔽性、突然性強,令人很難判斷。同時由於動作幅度小,速度也就更快。在綜合格鬥中,如何抓住對手短暫的攻防轉化漏洞實行精確打擊是取得勝利的關鍵,米爾科技術上的針對性改良讓他的腿法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必殺技術」。
出色的拳法也是米爾科的重要制勝武器,他的直線拳法威力尤其突出。強悍如薩普也承受不了米爾科的左直拳。憑心而論,米爾科拳法也有明顯的缺點,雖然力量足,但角度的變化不多,而且拳法的連續性也不出色。了解自己的缺點,合理安排戰術揚長避短是米爾科成功的主要原因。米爾科充分發揮了拳腿的互補的特點,進行戰術配合,以直線拳法開路,吸引對方注意製造防守漏洞給「必殺高掃」創造機會。或者在對方因為躲避高掃防禦姿勢破壞之後,以長矛般的拳法給予對方重創。在正確的戰術下,拳腿組合相得益彰,最大程度發揮了威力。
除了站立打擊技術之外,摔交和地面關節技術也是綜合格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獲得06PRIDE無差別冠軍之後米爾科說出了以下的話:「在綜合格鬥技的擂台Pride上,已經越來越難以劃分打擊型選手和地戰型選手了。不綜合全面肯定是不行的了,這是我親身的深刻體會。」米爾科深刻認識在綜合格鬥中技術不全面的人是沒有機會獲得王者的,他聘請了巴西的柔術高手進行柔術強化訓練,訓練出優秀的反摔sprawl技術(針對潛抱的防守技術,調整重心迅速下壓,把對方壓在自己身下,破解摔法),同時也加大了地面防守技術的訓練,即使面對地面錘擊(GNP)第一位的非多(Fedor),在地面防禦戰中表現的也無懈可擊。
科學訓練直擊
在日常訓練中米爾科極其注重實戰訓練,模擬擂台環境的實戰在整個訓練計劃中占據主要位置,一切訓練內容圍繞擂台要求進行,在練習中考慮到擂台會出現的各種情況並進行針對性訓練。他採取的是循環模擬訓練的方式。在充分熱身之後,以3個回合為一組進行綜合實戰訓練,第一,二回合10分鍾,第三回合5分鍾。而每回合也由三位不同風格的陪練輪流進場與米爾科進行針對性的實戰。第一位是拳擊選手,與米爾科進行拳法和站立狀態的角力訓練,訓練實戰中的距離感、身法移動以及攻防節奏;在一輪激烈的拳法大戰之後,摔角手進場,主要訓練站立與摔角之間的轉化過度技術,陪練選手在拳法組合後不斷尋找時機施展扭倒(Takedown)技術,而米爾科則使用反摔技術不斷破解攻擊,並在地面纏斗中確保自己的優勢位置;最後3分鍾柔術選手上場,與米爾科進行地面技術的強化,進行地面技術的攻防演練。整整10分鍾的回合中沒有任何休息和調整時間,而且必須每時每刻集中精力真刀真槍地對抗不同風格的選手。大強度的實戰訓練在提供各種擂台經驗的同時,對於選手的體能也是一種強有力的訓練。而打引靶(活動靶)是提高攻擊能力,攻擊時機角度的最好的訓練方式,當結束了一輪25分鍾的實戰訓練之後,米爾科會以打拳靶,踢沙袋等方式進行狀態的調整,並強化自身的格鬥技術,並等待下一輪實戰訓練的到來。
身體素質強化也是米爾科訓練課程的一部分。搏擊選手身體素質分為基本反應和力量素質、身體協調能力、對抗能力、心肺功能完善等幾個大方面。負重訓練是強化力量的有效方法,與力量舉選手不同格鬥選手並非一味追求巨大的力量,而是要求速度、爆發力的平衡。單純的舉重並不是功能性健身,有很多人卧推成績很好,但他們在拳擊與摔交動作中卻發揮不出力量,因為那不是擂台需要的力量。對於格鬥選手來說,模擬各種不同的摔角和打擊動作進行阻力和負重訓練,針對性強化發力肌群才是符合格鬥擂台的需要。米爾科並非象健美選手那樣每天訓練特定一部分肌肉,而是在一次訓練中同時訓練多部分肌肉,並很注重腰腹、下背、和腿部肌肉群的訓練,而他石破天驚的掃腿攻擊力與這些部分的力量素質強化也不無關系。
米爾科1米88、100公斤的身材在重量級的格鬥世界中實在不突出,在06年PRIDE無差別比賽中,身為冠軍的他甚至是所有選手中體重最輕的。但通過自己精湛的技術和科學的訓練,米爾科將自己的身體磨練為「致命武器」,並以一招絕妙腿法震驚了世界。不斷挑戰是他的信念,從K-1到PRIDE,又轉戰UFC,當在英國意外爆冷失敗之後,希望米爾科能重新振作,重現昔日雄風,在UFC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米爾科在08年的Dream比賽中復出,組合拳KO了日本新秀。
很容易被摔倒。同時保持身體的穩定還有利與配合連續攻擊的展開。
安迪·哈格(Andy Hug)
1996年K-1 GP冠軍
國籍:瑞士
流派:極真流空手道
出生日期:1964年9月7日
身高:5英尺11英寸(180CM)
體重:216磅(98KG)
戰績:42戰33勝8負1平21次擊倒對手獲勝(擊倒率64%)
安迪·哈格(已故)雖然在登頂k1的次數上最多能排到第四位,哈格卻獲得了比此多得多的尊敬。他在格鬥界的地位與阿茲不相上下。雖然他的腿法殺傷力不及阿茲和米爾科,但人們卻將「腿王」的無上榮譽給了他。哈格得到了如此多的偏愛,這當然不是偶然的。練習極真空手道的他腿法極為豐富,掃腿、下劈腿、後擺腿、正蹬腿都是爐火純青,這比起單靠掃腿和正蹬腿打天下的泰拳手和踢拳手,觀賞性顯然要強得多。特別是他用出神入化的下劈腿多次擊倒對手,將殺傷力和美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一群可怕但卻有些單調的「格鬥機器」中顯得格外突出。
哈格的成長經歷簡直就是一個經典的「美國夢」故事。年幼的他身體瘦弱,經常受人欺負。因為崇拜李小龍他迷上了格鬥,他依靠練習格鬥逐漸強壯起來,最後竟然成了世界格鬥冠軍。由於身材矮小,他的掃腿打擊范圍受到很大限制,但他用下劈腿很好地彌補了這一劣勢。哈格的下劈腿動作隱蔽,力量很大,如果擊中頭部,對手很難擺脫被擊倒的命運。
由於身材較矮,體格也不佔優勢,哈格在訓練中特別注意提高力量素質。他的深蹲重量達到351公斤,能連續蛙跳1500米。1996年他獲得K1GP冠軍時,早已不再是當年瑞士錦標賽上那個身體瘦弱,單純依靠靈活戰勝對手的少年,而變成了一個肌肉發達,每一記腿法都力道十足的超級鬥士。在演繹了一個完美的個人奮斗故事以後,他的英年早逝又為這部神話增加了更多的悲情和神秘的色彩。
下劈腿是一種難度較大的技術,只存在於跆拳道和極真空手道中。由於k1是一種重擊至上的比賽,大家都崇尚簡單實用的技術,因此在早期的k1比賽中很少有人使用下劈腿。但「腿王」安迪·哈格用它的實戰經驗告訴我們,下劈腿隱蔽,力量大,而且難以防禦。由於攻擊部位是頭部,一旦擊中很容易擊倒。只要刻苦訓練,下劈腿完全能成為一種可怕的武器。在「腿王」的帶動下,今天越來越多的格鬥士開始使用這種高效的技術。
面對突如其來的白血病,Andy 依然沒有退縮,2000年8月22日Andy向支持者們寫了一封公開信,表示了與病魔斗爭的決心:
「親愛的支持我的人們,你們肯定對我突然陷入如此境界感到震驚。反正我自己在聽到了醫生下的診斷後,確實感到吃驚。但是,我在這里向大家通告我的病情,就是要向大家表明我跟病魔決斗的決心。雖然這次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敵人,但是我肯定勝利屬於我。大家對我的支持是我在擂台上拼搏的力量,這次我將藉此力量戰勝最大的強敵。很遺憾我無法參加10月份的比賽了,但是我將在日本和病魔斗爭,相信有一天我會再次出現在大家的面前的,我將為此奮斗。 Andy Hug 2000.8.22 」
然而就在ANDY去逝的兩個月前,2000年6月9日的比賽中,其對手是前年的K-1GP總決賽亞軍 Mirko.Filipovic(米爾科·菲利浦維奇),在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中,Andy最後微弱優勢獲得判定勝利。Andy 於2000年8月24日18時21分離開了人世。
安迪·哈格雖然在登頂k-1的次數只有一次,這遠不及彼得·阿茲與歐內斯特·胡斯特,但是他卻獲得了比此多得多的尊敬,被稱為「腿王」。這是由於他在賽場上不屈的精神。
每一個熟悉安迪·哈格的人,都會被他的魅力所征服。他那出神入化的「斧式下劈腿」,以小搏大的勇氣,鋼鐵般的意志,君臨天下般的威嚴,塑造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武士形象。雖然沒有彼得·阿茲那樣銳氣逼人的進攻,但哈格依靠自己的品德和精神,贏得了更廣泛的尊重。
在格鬥擂台上,掃腿是最銳利的武器。3屆K1冠軍彼得·阿茲、4屆K1冠軍歐內斯特·胡斯特都以無堅不摧的掃腿而著稱。但是胡斯特身高6英尺5英寸,阿茲身高6英尺4英寸,都能用掃腿輕易重創對手的頭部。而哈格的身高只有5英尺11英寸,他的掃腿很難擊中身材高大的對手的頭部。身材上的劣勢使哈格不得不尋找其他「殺手鐧」。經過長期磨練,他的「斧式下劈腿」已經爐火純青,在K1的33場比賽中,有21場他用這一絕招KO了對手。在拳台上,只要哈格起腿,對手就會膽戰心驚。
K1冠軍是格鬥界的最高榮譽。每年的K1GP都會吸引全世界的頂尖高手,參賽者都是身懷絕技,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小小的劣勢都會被放大。哈格在格鬥高手中間幾乎是身材最矮的,技戰術發揮很受限制,力量也不佔優。但哈格面對高大強壯的對手從不畏懼,總是積極進取,主動進攻。在他23歲時,就在極真空手道世界錦標賽上擊敗了兩名通過「百人組手」測試的一流高手。對手的強大不會使他束手束腳,而是使他更加興奮。
哈格不是常勝將軍。在拳台上,他也曾多次被人擊倒,處於非常不利的局面。但哈格像鋼鐵一樣堅強,總是堅持戰斗,從不放棄。1987哈格作為第一個進入極真空手道世界錦標賽決賽的非日本選手,和日本極真空手道的驕傲Matsui(松井章圭)展開了一場世紀之戰。年輕的哈格在實力上還是稍遜一籌,多次被對手重腿擊倒,但他堅持到了最後。通過這場比賽,哈格以他頑強的作風打動了挑剔的日本觀眾,確立了他在日本武界的地位。
經過多年的磨練,哈格在90年代已經成為與阿茲、胡斯特齊名的頂尖高手。與阿茲、胡斯特這些力量型選手不同的是,哈格更多地是以技巧取勝。他在比賽中的進攻如行雲流水一般,讓對手防不勝防。很多格鬥迷都認為,如果僅僅考慮技術,哈格絕對是天下第一。精湛的技術,使哈格比那些以力服人的選手更受歡迎和敬佩。
在無限制格鬥中,參賽者幾乎可以使用任何招數,很多招數非常野蠻和殘忍。在只允許使用拳、腿、膝的K1比賽中,參賽者也經常打些「擦邊球」,如打後腦,踢打襠部等。但哈格從不使用陰招損招,正是這種「武德」總是讓敗在他手下的人心服口服。
哈格在20世紀80和90年代是世界武壇最受歡迎的格鬥士,日本人親切地稱他「藍眼武士」。1993年,K1總裁石井義和正式授予哈格「武士」稱號。
1996年,哈格成為K1冠軍,登上了世界武壇的最高峰。1997和1998年他還兩次進入決賽,但分別負於兩位「掃腿之王」胡斯特和阿茲。盡管如此,哈格一直被認為是90年代實力最強的格鬥士之一。
[編輯本段]武士的道路
哈格於1964年9月7日出生於瑞士沃倫的一個小村子。他的童年十分不幸,因為母親無力撫養,他在孤兒院一直呆到3歲,後來又住在祖母家。家境貧寒,缺乏父母關愛與保護,而且身材瘦小的哈格經常被人欺負,但這也使他學會了自立與自強。10歲的時候,為了學習防身技能,哈格進入了一所空手道學校。教練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太瘦了!你得讓自己迅速強壯起來,並且加倍練習,否則你就不能發出有力的前踢和正拳。」
從此哈格開始了刻苦的訓練。每天早上,人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哈格已經在腿上綁上沙袋,出去跑步了。他在體育看台的台階上反復跳上跳下,一練就是1個小時,練功服每次都被汗水浸透。哈格用樹干練習腿法,雙腳和小腿經常踢得青紫。為了能在健身房練習深蹲,他包下了健身房的清潔工作。健身房老闆驚訝地發現,他的這名清潔工是整個健身房訓練最刻苦的。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哈格的體格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17歲的時候,他已經能用190公斤練習深蹲,用來練習拳法的沙袋重達30公斤,練習腿法的沙袋重達120公斤。他的空手道技藝是如此出色,以致瑞士空手道聯盟修改規則允許19歲 以下的青年選手參加瑞士空手道全國錦標賽,結果哈格輕而易舉地獲勝。
從此,哈格走上了一條快車道。他來到日本,和日本、泰國、美國、荷蘭的高手過招,功力直線上升。一個貧窮、弱小的孩子,經過自強不息的拼搏、奮斗,終於成為了威武強壯的格鬥高手。
[編輯本段]武士的訓練
哈格因為身材不高,力量上比較吃虧,所以特別重視加強力量。他每天都要進行力量訓練,1天練上肢,1天練下肢,兩天一個循環。上肢練習包括卧推、彎舉、拉力器劃船和仰卧起坐,下肢練習包括深蹲、腿舉、前蹲和腿屈伸。
哈格在擂台上以不知疲倦的進攻而著稱,這歸功於他良好的耐力。哈格的耐力訓練包括跑步,跳台階,跳繩和爬樓梯,都要在腿上綁沙袋,後來又增加了固定自行車練習。哈格認為,人體最強壯的部位不是大腿,而是心臟。格鬥很大程度上就是心肺功能的比拼。
哈格的日常格鬥訓練包括踢、打重沙袋,踢、打移動靶,踢、打速度球,踢樹乾和實戰練習。踢、打重沙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擊打力量,踢樹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腿部硬度,踢、打移動靶用來訓練戰術組合,踢、打速度球可以提高速度,實戰練習則是積累格鬥的經驗和感覺。
2000年,哈格被確診為白血病。「藍眼武士」不得不離開了他所熱愛的拳台,與病魔進行殊死搏鬥。
2000年8月24日,還不到36歲的哈格匆匆離開了人世。他用短暫的一生向人們詮釋了「奮斗」的含義。格鬥界和整個體育界都會永遠記住他——「藍眼武士」安迪·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