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外國人偏見的微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國人偏見的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4-05 05:54:57

⑴ 電影《長津湖》引外國網友熱議,他們是如何評論這部電影的

要說今年十一國慶檔最火爆的電影作品,非吳京、胡軍、李晨、朱亞文等主演的電影《長津湖》莫屬。 影片自從公映以來,打破諸多記錄。不但在國內掀起了收視狂潮,獲得一致好評,在國外引起的震動也絲毫不遜色。

最後,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到抗美援朝戰爭的一百多年之間,中華民族在多次對外的戰爭中幾無勝例,長津湖之戰不但打碎了西方帝國主義勢力的傲慢和偏見,而且重塑了中華民族面對外國勢力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外國網友紛紛感嘆,自從長津湖之戰勝利之後,中華民族才是真正意義之上的站起來了。

總而言之,外國網友一致認為,電影《長津湖》無論從題材選取,還是電影製作等多個方面,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⑵ 傲慢與偏見主要講了什麼好看不適合大學生看么

小說講述了鄉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特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傲慢與偏見》或許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之一,它「告訴你女性有權過得更好,而不應認為女性理所當然就該怎樣」。「反對日常性別歧視」組織的創始人勞拉·貝茨說,是「第一次有人說女性的思想值得傾聽」。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
簡·奧斯汀,是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家,她的作品主要關注鄉紳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活潑風趣的文字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
奧斯丁21歲時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她與出版商聯系出版,沒有結果。就在這一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十幾年後,《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別得到出版。至於《諾桑覺寺》,作者生前沒有出書。以上這三部是奧斯丁前期作品,寫於她的故鄉史蒂文頓。
她的後期作品同樣也是三部:《曼斯菲爾德庄園》、《愛瑪》和《勸導》,都是作者遷居喬頓以後所作。前兩部先後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勸導》,因為作者對原來的結局不滿意,要重寫,沒有出版過。她病逝以後,哥哥亨利·奧斯丁負責出版了《諾桑覺寺》和《勸導》,並且第一次用了簡·奧斯丁這個真名。

⑶ 為什麼電影《傲慢與偏見》的評價很好

《傲慢與偏見》改編自簡·奧斯汀的同名代表作,個人認為的其評價高相當重要一點是因為原書的文學成就和廣為流傳性。說到書就不得不說一下作者——一個將愛情描寫的如此細膩卻一生未嫁的奇女子:簡·奧斯汀生存在一個保守的英國鄉村環境中,生活圈子也只是鄉間的貴族淑女,盡管如此,也擋不住其創作步伐,以其特有的敏銳洞察力加之與生俱來的文學天賦輔以爐火純青的文筆不僅深刻剖析了當時英國社會風土人情,更是大膽超前的反映了男女之間,自由平等的深刻話題。



對此請容我吐槽一下國內的ip翻拍現象,大佬們咱們選角敢不敢走心一帆賣點?服裝道具敢不敢給力一點?演員敢不敢用心一點?敢不敢不摳圖?近年這些翻拍對得起那動不動就幾個億的投資么?

⑷ 你知道在外國人眼中哪些電影比較受歡迎嗎

一,復聯四,評分8.4,說實話我現在真的搞不懂超級英雄電影算不算是科幻電影,鋼鐵俠還能算是科幻,但是雷神呢就偏魔幻好客這種根本不知道放哪邊,但是在國外網站分類上還把它給分到的科幻上,而且這評分還不低。雖然在國內的豆瓣平台上復聯四的評分是8.5,比國外高了0.01,但是連前20都進不了。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雖然特效啥的確實看著很爽,但是劇情來說只能是中低水平。可能國外打分也是看情懷吧,畢竟最後一部了。

⑸ 《雄獅少年》為什麼把人物畫成咪咪眼是為了沖擊美國獎項嗎

雄獅少年把人物畫成眯眯眼是為了迎合西方評委,不是為了沖擊美國獎項,是為了沖擊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這才是動畫領域的盛會,動畫界的奧斯卡,雄獅少年將人物進行設計,可能就是為了迎合這些西方的觀念,畢竟導演都想在國際上揚名。

三、為了得獎

西方電影獎獲獎一般有兩個因素,影片足夠出色,或者帶有政治成分等盤外因素,導演可能是將目標放在了盤外因素上,希望以這樣的形象去迎合評委,畢竟只要他能夠得獎,那麼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並且他們還已經做好了一些預防措施,雖然這些措施並沒有效果。各種原因讓他們設計了這樣的人物形象。

⑹ 外國經典電影

1、《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的主人公。在他的生命中,他明明可以擁有足夠的財富與名氣,但是為了可以在船上生活,他放棄了,最後,也正是不願離開這艘船,他放棄了寶貴的生命。有的人把音樂當成一種比賽,在意虛名和輸贏。在他卻把音樂當成了自己的生命去呵護它。

4、《機器人總動員》

影片講述了一個有關友誼,孤獨,愛情,冒險,英雄,反抗的故事,宣揚了環保的理念,播撒著理想主義的綠色種子,童真而美好,驚險又浪漫。不得不說,這部電影之下的熱土孕育了它的成長。看著外表破舊的機器人瓦力獨自守護在已經荒廢的地球,萌萌的大眼睛,畫麵塑造出來那種蒼涼的孤獨感讓人心疼不已。

5、《放牛班的春天》

該影片不同於美國電影的那種豪放,他在平淡中積蓄積累著感情,在未處讓一切升華,在落幕後尚能令人氣息不平,令你久久回味影片的意義。每當看完這部影片,都有一股溫暖久久繞於心間,讓偶你發現那部分似乎曾經就在你的生活中擦肩而過,就好像也遇見了一個可以改變自己一生的老師。

⑺ 推薦幾部類似於《傲慢與偏見》的電影

《成為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愛瑪》、《曼斯菲爾德庄園》、《諾桑覺寺》、《勸導》都是此類風格的佳作。

另外,《贖罪》、《莎翁情史》、《簡愛》、《南方與北方》、《錦綉佳人》、《小杜麗》也都是18/19世紀歐洲古典風的愛情故事。

(7)外國人偏見的微電影擴展閱讀:

《傲慢與偏見》是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由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一部愛情片,由喬·懷特執導,凱拉·奈特利、馬修·麥克費登、唐納德·薩瑟蘭等聯合主演。

該片於2005年9月16日在英國上映。該片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

⑻ 歐美經典電影推薦(推薦幾部不容錯過的經典歐美電影)

一:《竊聽風暴》

唐納斯馬克執導,烏爾里希·穆埃,塞巴斯蒂安·考奇,馬蒂娜·戈黛特主演。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在這里再重復一邊那首優美的詩歌吧,它的美,讓一顆特工的心靈變得善良。

九月這一天 灑下藍色月光

洋李樹下一片靜默

輕擁著 沉默蒼白的吾愛

偎在我懷中 宛如美麗的夢

夏夜晴空在我們之上 一朵雲攫住了我的目光

如此潔白 至高無上

我再度仰望 卻已不知去向

二:《克萊默夫婦》

羅伯特·本頓執導,達斯汀·霍夫曼、梅麗爾·斯特里普、賈斯汀·亨利領銜主演。1980年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那些觸碰我們內心的親情題材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更像是一個精彩的,卻不夠真實而足夠煽情的勵志故事。而《克萊默夫婦》卻以更細致和深刻的手法,讓我們反思傳統婚姻中的夫妻分工是否合理,以及家庭、夫妻所包含的更為深刻的意義。影片中感人至深的夫妻、母子、父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以及讓人回味的開放式結劇,還有大膽深刻的立意卻在細致入微的情節中委婉的表達。可以毫無爭議的說,這是一部比《當幸福來敲門》要更加優秀的經典電影。

三:《12怒漢》

西德頌余寬尼·呂美特執導,米高梅公司57年出品,亨利·方達、李·科布、馬丁·鮑爾薩姆等人主演。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 。

這是一部小製作,卻絲毫不影響其經典地位的影片。影片從頭至尾就是一場由十二個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陪審團討論會,他們討論的結論意味著一個被指控殺害父親的十八歲男孩是否有罪。所有的證據都顯示男孩是有罪的,大部分陪審員覺得沒有討論的必要。但8號陪審員憑著自己的認真和嚴謹、抽絲剝繭般的分析案情並和其他11名陪審員毀蠢展開了唇槍舌戰,最終還原了案情的真相,大家一致判定男孩無罪。

影片的意義不在於「無罪」的結果,而在於在辯論的過程對於民主制度作出了近乎完美的榜樣和楷模。社會制度的本身除了維護社會的有緒運行之外,還應該包含對真相和對生命的尊重。

四:《殺死一隻知更鳥》

一部與原著小說同樣偉大的經典電影作品。羅伯特·馬利根執導,格利高里·派克、瑪麗·巴德哈姆、羅伯特·杜瓦爾主演。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編劇、最佳男主、最佳藝術指導。

看著今天的美國社會,再看看這部電影所講述的那個時代,真的懷疑那種傳統的白左精神,是到了今天已經幾乎要消失殆盡,還是從來就從存在於電影和小說里。電影從幾個兒童的視角,從他們的生活經歷入手,抨擊了美國主流社會對黑人的種族主義歧視,告誡我們偏見和種族歧視對於真、善、美的扼殺。

這部電影還有另幾處非常打動我的地方,說出來可能有點出戲,就是我不知道看文章的朋友們有沒有這樣的回憶,童年的時候,由於我們的淘氣,曾經無數次游野亮走在死亡和危險的邊緣。影片中孩子們夜晚頑皮騷擾鄰居而被鄰居槍擊(鄰居完全搞不清楚真相只為了自保),由於自己的爬到很高的地方距離死亡一線之間等等。我自己的童年就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但現在說出來,估計父母也不會相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這些似曾相識的感覺與影片所謳歌的偉大意義都同樣是我深愛這部電影的主因。

五:《愛在三部曲》(其實是四部曲了,隔9年一部,最後一部提前拍了幾年,一直沒捨得看,不想看到他們老去的樣子)

這個問答的最後,還是用愛來收尾吧。也許思考人生的意義到最後,會覺得人生本來也沒有什麼意義。就如同王小波的小說寫的那樣,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和經歷過的一起是自己的似水流年,這個才真正屬於自己,其他的,不過是片刻的歡愉或不幸。

愛在黎明破曉前

愛在日落黃昏後

愛在午夜來臨前

這個系列沒有太高深的人生哲理和社會意義,但時光流逝的本身已經足夠使我們的內心盪起漣漪。最後一部《愛在記憶消失前》的劇照,不忍發了。

⑼ 女生必看電影之《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這部電影是根據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逗閉桐斯汀的同名小說改編的。

小說描寫了小鄉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兒伊麗莎白。她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為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伊麗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

電影開頭就山坦是伊麗莎白拿著一本書從晨光中走來,特別唯美,據說主角拿的那本書就是原著。

為什麼說這是女生必態高看電影呢?你去看了就知道,女主身上有許多值得讓我們欽佩的地方,

她可愛、聰穎、能和任何人優雅的交談。她的誠實、優雅、富有智慧讓她能夠從她所屬的社會階層的低俗、無聊中脫穎而出。伊麗莎白不是一個低俗的母親和一個冷漠的父親的復制體,也不是幾個行為荒誕姐妹的結合體,更不是勢力的女性的縮影。這樣的一位女性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在那個年代能有一個知識淵博、有自己的主見,且不被社會風氣所迷惑的女性,實屬難得呀!

電影的另一閃光點,就是男女主人公美麗而又飽含傲慢與偏見的愛情故事。男主是傲慢的高富帥,女主卻不是白富美也不是傻白甜,兩個主人公都對愛情有著崇高的追求,寧願單身一輩子也不會跟一個跟自己沒有共通語言、共同追求的人結為夫妻。女主就曾當場拒絕過平庸又善於諂媚奉承,依靠權勢當上了牧師的遠親——柯林斯的求婚。

達西第一次向女主求婚是在一個涼亭里,當時還下著雨,完美地起到了渲染的作用。由於達西先生態度還是那麼傲慢,加之伊麗莎白之前便對他有嚴重偏見,便堅決地謝絕了他的求婚。

之後經過幾件事後,伊麗莎白終於消除了對他的偏見,也為自己之前對達西的偏見感到後悔自責。

影片結尾部分,達西從晨光中走來,他知道伊麗莎白已經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對曾因傲慢和偏見而延擱婚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你必須知道  你一定要知道  這一切都是為了你所做的

請你老實告訴我  你的心情是否還和四月里一樣

我的心願和情感依然如舊

你把我的軀體和靈魂都占據了  我愛……  我愛……  我愛你

多麼美麗的台詞呀!

女主的爸爸也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角色,他雖然冷漠但對伊麗莎白卻很理解、支持,當女主媽媽叫他去說服女主嫁給柯林斯時,他卻說,「如果你不嫁給柯林斯,你媽媽以後就不跟你說話了,但,但你嫁給他的話,我以後也不會跟你說話了」。

結尾部分,女主跟爸爸說,達西就是她要嫁的人時,爸爸說「我真不敢相信會有人配得上你,」「我是不想把你隨便嫁給別人,我的伊麗莎白」。

這部電影真的給了我很大的感觸,特別是它所傳達的愛情觀以及女主身上的魅力人格,這也正是我所嚮往的追求的。

這部影片我已經看了不下兩遍了,每次都能給我很大的感觸。我相信也不會讓你們失望的,真的是強烈推薦。

下次我要去看看小說了,電影那麼棒,小說也應該不會令我失望的。

⑽ 請推薦一些類似《傲慢與偏見》相似的電影。

1、《成為簡·奧斯汀》

《成為簡·奧斯汀》是一部愛情片,由朱利安·傑拉德執導,安妮·海瑟薇、詹姆斯·麥卡沃伊、朱麗·沃特斯和瑪吉·史密斯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7年3月9日在英國率先上映。

2、《理智與情感》

《理智與情感》是由李安執導,詹姆斯·弗雷特、哈里特·沃特爾、凱特·溫絲萊特、艾倫·里克曼等主演,改編自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的愛情電影。

3、《曼斯菲爾德庄園》

《曼斯菲爾德庄園》是Iain B. MacDonald執導的劇情片,由比莉·派柏布、萊克·瑞特森、詹姆斯·達西出演,於2007年發行。

4、《艾瑪》

《艾瑪》是根據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同名名著《愛瑪》改編,由道格拉斯·麥克格蘭斯執導,格溫妮絲·帕爾特洛主演的愛情片。

5、《贖罪》

《贖罪》是由環球影業製作發行的123分鍾愛情影片。該片由喬·懷特執導,詹姆斯·麥卡沃伊、凱拉·奈特莉等主演,於2007年9月7日在英國上映。

(10)外國人偏見的微電影擴展閱讀:

《成為簡·奧斯汀》是一部愛情片,影片講述1796年,20歲的奧斯汀遇到湯姆·勒弗羅伊,情竇初開的她對這個聰明狡黠的愛爾蘭年輕律師一見鍾情。

然而奧斯汀的牧師家庭希望未來女婿擁有經濟實力,而偏偏那時的勒弗羅伊還是個窮小子。而擁有6個孩子的勒弗羅伊家也執意與富貴之家聯姻,因此要求勒弗羅伊返回愛爾蘭,從此兩人便再沒有相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