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國影視 » 精神分裂症的外國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精神分裂症的外國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3-31 11:39:36

㈠ 問電影名,男主好像是精神分裂症

美國電影《美麗心靈》

㈡ 關於精神病的電影 要 經典的

1.《充氣娃娃之戀》 lars and the real girl
心理學看點:孤僻症,妄想症。

2.《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學看點:ADHD Ritalin,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3.《大象》 elephant
心理學看點:感覺、知覺; 記憶的重構。

★4.《秘窗》 secret window
心理學看點:DID,多重人格。

★5.《致命ID》 Identity
心理學看點: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舊稱MPD,多重人格障礙。DID 身份識別障礙 多重人格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多重人格的 問題在於你發現了多少

★6.《火柴人》 matchstick men
心理學看點:潔癖、強迫性人格。

7.《歌西卡》 gothika
心理學看點:犯罪心理學,失憶。

8.《失眠》 insomnia
心理學看點:嚴重失眠症。

★9.《異度空間》 inner senses
心理學看點:精神分裂症。

★10.《美國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
心理學看點:雙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11.《鋼琴教師》 la pianiste
心理學看點:繼《藍絲絨》以後最卓越的性心理變態電影傑作。

12.《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
心理學看點: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以及愛在精分治療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13.《死亡試驗》 das experiment
心理學看點:服從心理,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14.《海灘》 the beach
心理學看點:假人性的貪婪,是徹頭徹尾的一個心理學實驗。

15.《記憶碎片》 memento
★心理學看點:Short-term memory failure 短時記憶障礙,海馬體損傷。

★16.《搏擊俱樂部》 fight club
心理學看點:DID,身份識別障礙,多重人格。

★17.《靈異第六感》 the six sense
心理學看點:兒童心理學。

18.《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學看點:精神分裂症。弱弱地說一句。。。信仰就是精神分裂

19.《一樹梨花壓海棠》 lolita
心理學看點:亂倫、性心理變態。性心理變態還是很普遍的。。。我一直自我懷疑中

★20.《心靈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心理學看點:心理咨詢,認知行為療法+來訪者中心。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21.《心理游戲》 the game
心理學看點:人格/性格測試,應用,設計情景。

22.《第八日》 le huitleme jour
心理學看點:唐氏綜合症。

23.《夢旅人》 picnic
心理學看點:影片並沒有過多地表現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病人的單純和可愛,由此展現了現實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岩井俊二的巔峰作。

24.《一級恐懼》 primal fear
心理學看點:法庭中的心理學家,職業資格,犯人偽裝多重人格。犯罪心理學典型代表作

★25.《本能》 basic instinct
心理學看點:弗洛伊德、性與暴力的本能。

★26.《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學看點:Abnormal的心理學,潛意識,人格分析。變態心理學,異性癖、食人狂。最全的了

27.《雨人》 rain man
心理學看點:孤獨症(通俗點叫自閉症) 高功能孤獨症。

28.《藍絲絨》 blue velvet
心理學看點:展現了各種性心理扭曲的場景。心理學電影開山鼻祖

★29.《發條橙》 a clockwork orange
心理學看點:條件反射,厭惡療法,行為主義經典。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代表 直接表現了UCS UCR CS CR的關系 經典中的經典

★30.《愛德華大夫》 spellbound
心理學看點:夢的解析、失憶、強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經典。

㈢ 有一部恐怖電影,裡面講的是一個外國女的有精神分裂症,分裂出來好幾個人格,我記得裡面有個女的叫愛麗絲

應該是《病院驚魂》吧
簡介:20世紀五六十年代,慌亂的少女克莉絲汀奔走在曠野之上,她點燃了附近的農舍,不過最後還是被警察抓去,繼而送進了北灣精神病院。由於克莉絲汀極具攻擊性,因此她被安排進了特殊病房,在這里她的自由受到限制,能見到的除了冷冰冰的醫生護士,便是隔壁的女孩艾米莉、柔伊、艾瑞絲等人。
從女孩們的口中,克莉絲汀得知神秘的斯金格醫生似乎一直在女孩們的身上做某項實驗,與此同時,彷彿有一個恐怖的惡靈逡巡在精神病院內,時刻准備奪取女孩們的性命。

這里的惡靈就叫愛麗絲,而其他的女孩們都是由主人格愛麗絲分裂出來的

㈣ 求電影名 精神分裂症內容的

A Beautiful Mind / 美麗心靈

主演: 拉塞爾·克勞 Russell Crowe 珍妮弗·康納利 Jennifer Connelly 朗·霍華德 Ron Howard
影名: A Beautiful Mind
上映年度: 2001年12月13日
官方網站: http://www.abeautifulmind.com
語言: 英語
imdb編號: tt0268978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簡體中文名: 美麗心靈
又名: 美麗境界 有你終身美麗

內容簡介:槐者
這故事裡的主人公是確有其人的。天才的數學家約翰·納什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很年輕時就作出驚人的數學發現,奠定了經濟學中博弈論的數學基礎,開始具有帶明塌國際聲譽。但30歲時他被診斷出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的感情生活也並不單純,包括一次因為在男洗手間的不適宜的暴露自己被逮捕,並在婚外有了孩子。他在自己的天才與狂亂中歷經痛苦。他的那個美麗的頭腦,不僅有過人智力更有過人勇氣,使他終不至於沉入深淵。這是長而痛苦的旅程,然而疾病逐漸恢復,他更是因為關於博弈論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這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傳記電影。蠢圓「它不是通過事實,而是通過想像來試圖贊美一個生命的精神,並達到一些真理。」

㈤ 針對精神分裂症而製作的電影有哪些

1.美麗心靈
2.阿甘正傳
3.鳥與夢飛行
4.楚門的世界
5.舞動人生
6.美麗人生
7.入殮師
8.放牛班的春天
9.我是山姆
10.叫我第一名
其橘早實很多都不是講伍肢精神分裂人的故事,但我圓橘雀覺得這些都很有積極意義,應該是很有用吧,希望可以幫助到

㈥ 求一部有關精神分裂的外國犯罪電影。

1.《搏擊俱樂部》
雙重人格
2.《禁閉島》
雙重人格
……
雙重人格不夠刺激?來個狠的!
3.《致命ID》
根據小說《24重比利》改編,一人分裂出了11個人格。
希望你喜歡!

㈦ 從《美麗心靈》看什麼是精神分裂症

從《美麗心靈》看什麼是精神分裂症

對於精神分裂症,你的了解有多少呢?我們又能通過什麼事例進行分析呢?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從《美麗心靈》看什麼是精神分廳前裂症,歡迎大家閱讀。

約翰·福布斯·納什

約翰·福布斯·納什(英語:John Forbes Nash Jr.,1928年6月13日-2015年5月23日),美國數學家,前麻省理工學院摩爾榮譽講師,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他的理論被運用在市場經濟、計算、演化生物學、人工智慧、會計、政策和軍事理論。晚年為普林斯頓大學的資深研究數學家。1994年,他和其他兩位博弈論學家約翰·海薩尼和萊因哈德·澤爾騰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2015年,他與路易·尼倫伯格共同獲得了阿貝爾獎。

1950年,納什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他在那篇僅僅28頁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也就是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

個人生活

在1951年 Nash來到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擔任講師,在那裡,他遇見了 Alicia Lopez-Harrison de Lardé,是一個來自薩爾瓦多的物理系學生。並在1957年2月結婚。在1959年她因Nash的思覺失調燃伏辯症而讓他到一家醫院接受治療。他們的兒子John Charles Martin Nash在之後就出生了,但在出生後一年仍然沒有取名字,是因Alicia覺得他丈夫應該有取名字的發言權。Nash和他的妻子在1963年離婚,在1970年Nash出院,並住在de Lardé的家裡。盡管兩人離婚,但在Nash患病期間,Alicia仍全心照顧他。最後他們在2001年再度破鏡重圓。Nash長期居住在新澤西州的西溫莎小鎮。

影片《美麗心靈》

2001年上映的美國影片《美麗心靈》是基於Sylvia Nasar為納什寫的同名傳記而改編與拍攝的。該影片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四項奧斯卡金像獎,不過納什本人表示電影情節和他的真實人生並不一致。

影片《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傳記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這部電影《美麗心靈》影片以199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小約翰·納什與他的妻子艾莉西亞(曾皮缺離婚,但2001年復婚)以及普林斯頓的朋友、同事的真實感人的故事為題材,藝術地重現了這個愛心呵護天才的傳奇故事。該部電影由Ron Howard導演,在A Beautiful Mind里的RusselCrowe扮演Nash,電影於2001年上映,並一舉獲得8項奧斯卡提名。

為什麼納什的妻子伊利希婭(Alicia)始終對納什不離不棄?

在看過《美麗心靈》之後,我買來讀了納什的傳記。其中最讓我困惑的一點是:為什麼納什的妻子伊利希婭(Alicia)始終對納什不離不棄?它對於今天的人來說依然有現實意義。從傳記中看,伊利希婭擁有今天所有“現代女性”的致命缺陷:虛容、浮誇、物質、買弄風情等等等等。即便按照今天的標准,她也是個一無是處的女人。雖然就讀於麻省,但是沒有足夠的IQ完成學業。和大多數女性一樣,她的智力發育完全讓位於生殖發育的要求,和完成艱澀的學業相比,她更擅長用她的女性魅力把同學們弄得神魂顛倒。伊利希婭之所以會嫁給納什,是因為納什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明日之星。她因為部分受過的理科訓練而感受到納什在數學上魅力,但是更多的考慮還是出於虛榮。畢竟,教授夫人或者諾獎獲得者夫人這一稱號足夠令任何一個理科女生心動,好像我們最近還有新鮮的例證?

但是,也就是這個女人,並沒有在納什神經失常以後放棄他,甚至是在他通過法庭與其離婚之後,依然對納什不離不棄。據說有不到8%的狂躁型精神分裂者最終恢復了正常,而在納什的例子中,伊利希婭無疑是最重要的動因。如果沒有伊利希婭,納什可能現在還是那位“普林斯頓的幽靈”。這就是說,一個即便按照今天的標准看,都不屬於賢妻良母的女人,最終完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和婚姻。

為什麼?

類似伊利希婭的女孩子,在我有生以來的經歷中見識過恆河沙數,她們在第一眼判斷之後都被無情的擯棄在外。然而現在,伊利希婭的故事讓我對這種取捨標准產生了懷疑。伊利希婭用事實告訴我,即使有如此缺陷,但是在這位女性的身上依然可以煥發我無法預期的偉大情懷。這給我一種相當怪異的感受,好像看到了一個殺人如麻的強盜為了救一個過馬路的小朋友隕身不恤。它提醒我,如果按照智性和審美來衡量一位女性,可能犯了一個大錯誤。因為一位女性可能虛榮淺薄甚至喜歡賣弄風情,但是她可能是維持婚姻關系的強力者,連納什這種極端自我和自私的人最終都接受了來自她的幫助。這比數學復雜多了。

我想到了一種可能的解釋:如果我們要把兩條繩子緊密地纏繞起來,這種纏繞的粘度取決於兩根繩的表面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越大的話,可能纏繞的緊密程度也就越高。可是,這依然沒有解釋清楚一條看似華而不實的細繩何以系住一條狂暴的粗纜,而且成功經歷了時光的檢閱。也許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納什是絕世天才,所以上帝派遣這樣的天使下凡來打救他,而天使並不是凡人的肉眼可以區分的。

從心理學角度,如何看待納什的精神分裂症?

如果是從心理學角度對影片的主角納什進行變態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該人物作為電影形象的藝術強化成分。影片以納什的精神分裂症為獨特素材,對其忐忑但卓越的一生加以傳記。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最常見的重性精神病。該病症的心理異常表現十分復雜多樣,基本特點是病人的精神活動與現實環境相脫離;思維、情感和意志行為互不協調,甚至相互分裂。會出現的病症有:思維障礙(其中包括聯想障礙、邏輯進程障礙和妄想。)、情感障礙、意志行為障礙、感知覺障礙和一些其他的異常表現。

通過對納什的分析,可發現他所患的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病症。在思維障礙方面,納什患有妄想。個人認為具體是受思維邏輯障礙影響較大的繼發性妄想。納什會對身周的事物和人有一些奇怪的聯想和邏輯推理,他是熱情的數理學家,並把自己的這份熱情和痴迷注入進了日常生活。對鴿子行為的觀察推理,對研友領帶的思考以及對男女交往的本質的發覺,等等,無不有數理狂熱的滲入。以致無形中形成了思維邏輯障礙,最終導致了妄想。納什妄想的內容比較固定,並形成了系統。納什妄想的人物主要是葡萄牙室友、國安局的威廉和室友的小侄女瑪希;內容主要圍繞國安局秘密事件展開。而所有這些都在納什讓人驚嘆的廣闊的幻想空間中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妄想之外影片刻畫得最突出的其他症狀是感知覺障礙和意志行為障礙。對這些內在反應和外在表現的刻畫可以讓影片人物更加生動。影片在藝術上也達到了這一效果。納什的`幻想是十分顯著和真切的。一般出現在意識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幻覺內容於現實生活是怪異的,兼有聽幻覺、視幻覺和觸幻覺。聽幻覺為真性,聲音清晰,主要是下達指令、威脅等,也有對自己有利的好的方面;視幻覺出現時,納什並不完全是旁觀者,大多時候他都參加到了幻覺的場面;觸幻覺在影片中比較明顯的一處是國安局工作人員給納什手臂植入晶元時他所感到的觸電感和疼痛感。當然這些都存在藝術需要的變動和扭曲。

在影片中,納什不主動參加活動,經常處於沉思之中;不與周圍的人接觸,閉門索居,不修邊幅,孤僻,脫離現實。同時伴隨一些刻板、機械、不具實際意義的動作和姿勢,如影片中僵硬地偏頭和恐懼、防衛地抱著包等。這些都是納什意志行為障礙的表現。

根據以上的病症分析,可以推導出納什精神分裂症的臨床類型——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偏執型又稱妄想型。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可圍繞某一中心思想而逐漸發展,最初可具有一定的邏輯性,但隨著病程的發展,妄想結構可變得鬆散而不嚴密,內容也更荒謬和不固定。這跟影片中納什關於國安局的妄想的產生和發展是大致吻合的。一開始納什很自然地置身於國安局的秘密行動中,井井有條。但在不斷地深入中,謀殺、槍戰等意外出現了,妄想不再嚴密,荒謬起來。

至於納什發病的原因,影片所提供的材料和背景較局限。首先我們無法追究其生物學因素,而這些因素至少多少存在。葡萄牙室友剛出現時,說:“當你身體水份不足,體內的循環會停止……”我敏感地認為,納什在高度緊張和專注的工作下可能造成了體內代謝異常,幻想出的人物所說的這些話可能是身體對意識的自我提醒。除去生物學因素,就心理-社會等其他因素的發病原因與機理而言,目前為止,理論和研究本身尚不確鑿,當然還是有共性特徵可談論的。

當納什第一次跟葡萄牙室友飲酒長談時,他憶及童年說:“我一年級的老師跟我說,我很聰明,但是心地卻不怎麼好。但是事實上,我不喜歡與人交往,他們也不喜歡我……”從這習影片透露的簡短話語我們來挖掘,可以發現納什與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共有的人格特徵。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都從小有人格異常,容易跟別人(包括家庭成員)形成格格不入或關系失調的狀態,由此造成人際關系緊張,並發展成人際沖突,從而很可能成為引發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會因素之一。人格因素在納什身上的表現是明顯的,直至他研究生畢業、工作、戀愛、結婚,他在人際交往上一直都是單薄緊張的,很糟糕。

心理應激作為精神因素對精神分裂的發生也會產生很大的作用。心理應激會導致大腦功能的失調,從而促使精神分裂症的發生。生活事件(即在生活過程中,對人們的情緒和行為產生不同影響的事件)是造成心理應激的重要因素。大量的調查研究資料證實,生活事件發生的頻率越高,導致心理應激的可能性越多,進而對人的身心健康的影響就越嚴重,造成疾病的可能性也越大。影片中從納什進入研究生院到發表博弈理論,盡管最後他取得了成功,但中間的過程中出現的“生活事件”數不勝數。納什受到同伴的嘲笑和導師的否定,把友未遂,下棋失敗,等等,這些都不斷地刺激著這顆孤獨微弱但好強的心。強烈深重的心理應激,不斷地在沉默和壓抑中積聚,直至轉化成妄想幻覺爆發出來。

至於社會、經濟因素,影片所突出得不夠鮮明。

就精神分裂症的其他起因,不少人推崇瑞士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情結”說。榮格認為,當情結作用超出自我的可控范圍時,便容易構成獨立的分裂人格。本質上,這是一個人被壓抑的潛意識進行自我抗爭的表現,是人的精神允許被壓抑的內容進入意識領域,從而擴展人格的一種自我治療的嘗試。我們無法單從影片正面了解納什的一些情結,但可從反面加以推導和發掘。對納什幻想出的三位人物的原因加以思索,我們可以泛泛地概括出一些與其相符的個人情結。葡萄牙室友的出現是被壓制在內心深處的焦慮、孤獨;渴望被認同、鼓勵等情感的呼喊,這些情感一直被意識拒絕和忽略,並被迫處於無意識狀態。葡萄牙室友正是這些情感的共鳴和發泄。

至於國安局的威廉,他出現在納什在五角大廈破解出一組高難度軍事暗號的當頭。那時納什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這些成功和這一次在五角大樓作出的貢獻(那些將軍感激和肯定的表現有些冷淡,我個人認為納什的內心對此是不滿意的),激起了納什的英雄主義情結。他渴望繼續為國家做出貢獻,然而國家似乎並不樂於滿足他。於是他開始了精神狀態下的自我實現。這種滿足的過程是狂熱和驚心動魄的,以至於自己深陷其中,逐漸被這股強大的情結和幻想的力量控制住,病症不斷惡化。

小女孩瑪希的出現是美好溫暖的。可憐的瑪希失去了雙親,這種可憐是納什內心的悲哀和無助的幻化。小女孩可能也是納什對自己過往已久但一直心有餘悸的童年的潛意識的補償。總之,瑪希是純潔的,無助的,需要人照顧,渴望成長強大。納什不也是如此嘛!

;

㈧ 推薦:幻想類的,精神分裂的恐怖片!

如題都是精神分裂的
《閃靈》 老了點,但是絕對十佳恐卜歲亂怖片行列
《精型檔神病患者》更老,但是當年來說是讓無數美國青少年不敢自己洗澡的影片
《1048幻影凶間》前兩年拍的,不過個人認為情節挺好的,絕對符合你的要求
《禁閉島》李奧納多去年的片子,口碑不錯,也絕對符合要求,但是沒有1048驚悚
《靈異第六感》目前只能告訴你是一部很經典的恐怖電影,因為這部電影的結果很出人意料,所以建議在觀看之前不要上網查簡介
《後窗》前兩年的,倒不是你說的那種題材,但是根據希區柯克的電影改編的驚悚片,票房也很不錯
另外還特別介紹一下《美麗心靈》,這個不是恐怖片,但是也和雀簡精神分裂有關,並且是真人傳記,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時間倉促,目前只能想起這些了!

㈨ 找一部美國電影,一個精神分裂症,經常帶著防毒面具殺人,用的是大斧子

《我的血腥情人節》是一部由恐怖電影巨頭獅們公司翻拍的恐怖電影,講述了在美國西部一個偏遠的小鎮上,一個情人節當天所發生的驚悚故事。

㈩ 有部外國電影講的是一個科學家有精神分裂症的

《美麗心靈》?
影片講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