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少時印象最深的兩部老電影——《月亮灣的笑聲》和《咱們的牛百歲》。
電影《月亮灣的笑聲》(下稱《月》)和《咱們的牛百歲》(下稱《牛》)是少時在村大隊院里看露天電影時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兩部電影。
上世紀80年代,農村還普遍清貧,誰家要是有一萬元存款,那可是村裡人羨慕的對象。
《月》劇中的主人公冒富憑著勤勞致富,成了「萬元戶」;自那以後,「萬元戶」成了我們村裡的談論話題,也成了村裡人追求的目標。
《月》劇中的故事情節多已忘記,但主人公冒富和慶亮在月夜河邊相互追逐、慶亮失足落河的鏡頭卻是那麼清晰。
《牛》劇中的幾個鏡頭,王馥荔和牛百歲妻子秋霜隔著牆頭吵架、懶漢田福砸牛百歲家鍋以及最後牛百歲領著大家推著滿載土肥的木架子車在夕陽里前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最近又看時,感覺《月》劇比起《牛》劇來,在演員表演的生活化方面差得很遠。
看《牛》劇,你覺得那裡面的村子就是你生活過的村子,演員們就是你村裡的大爺叔叔哥哥姐姐們,《牛》劇中院落門外總有不斷走動的人影,那也是村子裡真實的情景。
《牛》劇在刻畫生活、人物方面也遠比《月》劇深刻。
《牛》劇中女主角菊花的扮演者王馥荔曾經說過:「《牛》劇之所以富有影響力和吸引力是因為我們的作者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寫戲的時候還是農民,他寫的每一個人物就是他的鄰居、街坊,他的語言那麼豐富、那麼鮮活,因為那就是他們村裡人說過的話。
雖然我們這些演員是城市人,但是我們拜農民朋友為師、體驗生活。
我記得當時還給我們每個人一塊自留地,你必須種地,每天創作完了以後還不能讓這塊地荒了,得踏踏實實做農民。
有件事我記得特清楚:有一天拍的戲是大家啃饅頭,當時正好是星期天,煙台有觀眾來村裡看拍電影,說想看看王馥荔,導演說就在那裡啃饅頭呢!」
王馥荔還談到:「前年我從北京出發坐飛機,看到一份報紙上寫:一個大學生要考試了,在復習工科,特別郁悶,又累又煩。
電影頻道經常放《咱們的牛百歲》,這部影片既生活化又有一定的喜劇色彩。
這個大學生說,他實在復習不下去的時候,打開電視看到了這部特別好的影片,他覺得這部影片可以拿到國際影展上比賽。
他說,影片拍得太「農民」了,「簡直不知道我們中國老電影里還有這么好看的農村影片!」
他還特別講到演員,說陳裕德(飾演田福)這個演員演得太棒了!」
我把《牛》劇存到了手機里,以便於溫故而知新,時時感知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深度!
電影牛百歲主題曲是《雙腳踏上幸福路》(劉昌慶作詞,肖珩作曲,李雙江、王作欣演唱),歌詞富有哲理,曲調高亢悠揚,特附於此。
青悠悠的那個嶺,綠油油的那個山,
豐收的莊稼望不到邊,望呀么望不到邊.
麥香飄萬里,歌聲隨風傳,雙腳踏上豐收的路,
越走心越甜,越走心越甜.來......
得呀依呀哈依呀兒喲喲噢
越走心越甜,越走心越甜.
彎曲曲的那個路,低窪窪的那個川,
生活的道路不平坦,不呀么不平坦.
歷經坎坷路,笑迎春風暖,雙腳踏上幸福的路,
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來......
得呀依呀哈依呀兒喲喲噢
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越走路越寬
Ⅱ 電影《黃土地》是用現代藝術語言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這部電影的導演是
陳凱歌。
《黃土地》改編自柯藍的小說《深谷回聲》的一部文藝題材的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學圻、薛白主演。影片講述了陝北農村貧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親,她無法擺脫厄運,只得藉助"信天游"的歌聲,抒發內心的痛苦。
該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1985年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人物介紹:
1、顧青
八路軍文藝工作者,來到貧脊的陝北某地采風,備清亮住在了翠巧家,顧青以一個革命文化幹部的覺悟與心態,通過挑水正態、耕地的勞動方式不繼溶進翠巧一家人的生活,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他們漸漸地建立了感情。
2、翠巧
一個純真而善良的女孩,她的家在陝北的一個貧窮家庭,當八路軍文藝工作者顧青因采風住進家裡「闖入」她的「家庭生活時,她經歷了仿寬對」長官「顧青由排斥到默生,由默生到認同,由認同到愛戀的情感過程。
Ⅲ 電影《逆境》是不是真實的故事
不是,是虛構的。
電影《逆境》講述了九十年代的中國農村家庭,父親因家庭貧窮,將最小的殘疾女兒七七丟棄山洞,七七被救出後流落到城市,經歷了各種社會人情冷暖後七七被好心人收養。長大後的七七成為了一名殘疾人樂團成員,靠著音樂的一技之長無憂的生活著,偶然的機會讓她得知了家的地址。一番糾結徘徊中,七七決定回到家鄉,和親人展開了一段愛恨交織的親情團圓。
電影《逆境》宗旨 :
一個大社會,一個小家庭,一個美麗的大世界,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影片通過不斷的對比,展現了貧困鄉村家庭面對疾病的無奈,人性在生活壓力面前的脆弱,以及殘障女孩面對逆境時的堅強。
Ⅳ 求一部電影名: 演的是新加坡城裡的孩子去中國農村,和中國農村孩子玩成一片,中國孩子還教城裡孩子吹樹葉
看是不是這部電影《我和你》
「新加坡南洋小學10名學生在中國專業製片、導演和攝影的協助下,也去到中國河北省康保縣高家溝村,拍了一部以《我和你》為名的記錄片,真實記錄來自繁華城市的新加坡孩子如何和偏遠鄉村的中國孩子相遇、相處,彼此用最真的感情交流,留下讓他們終生難忘的生命滾彎核記印。
這部記錄了10名新加坡小學生8天在高家溝村和中國農村孩子生大掘活的真實電影,長88分鍾,由中國華映電影有限公司監制,製片劉瀅、導演魏鬧答阿挺、攝影孫悅凌製作。「
Ⅳ 有哪些值得看的中國鄉土氣息電影
就目前來看,中國最負盛名的影片一般都是拍攝中國鄉土氣息的,《紅高粱》,《活著》,《一個都不能少》等等。《紅高粱》還一度獲得不錯的獎項。反而是一些拍攝其他題材的片子倒很不容易獲獎。
那我接下來就推薦幾部我看過的非常值得一看的鄉土氣息的片子。
一:《活著》
那個時候奶牛是非常珍貴的,於是在黃渤給八路軍養牛的過程中,很多難民或者日本鬼子來搶奶牛。在影片的一開始,黃渤一個村子的所有人就都被日本鬼子給屠殺了,給影片加上了幾分悲傷的氣氛。
由閆妮扮演的九兒是一個寡婦,本來是有機會跟黃渤一起生活的,但殘酷的戰爭哪裡會給這些小人物一些生存的機會呢?潑辣,性子野的九兒就那麼被殘殺在村子裡。
黃渤扮演的農民最後再一個山上養著那頭牛,一直在等八路軍來,好把奶牛還給八路軍。這時候的黃渤蓬頭丐面,看著像個野人,話都說不好了,只是傻笑,卻無形中給人強大的壓迫,我看的時候忍不住眼淚流下來了。
Ⅵ 美國一個男孩掉進河裡,三十年後在中國稻田裡醒了過來是哪部電影
《亡者歸來》第一季。
該劇是由《謀殺》編劇Aaron Zelman主創的懸疑科幻劇,故事改編自傑森·莫特的暢銷書《僵屍》。弗蘭西絲·費舍、柯特伍德·史密斯參加演出。
「美國小男孩」的劇情發生在第一集,一個八歲的美國小男孩獨自一人在中國偏遠農村的一片稻田裡醒來,沒人知道他的身份,也沒人知道他是怎麼到的那裡。
這個自稱Jacob的男孩回憶說,他是個美國人,居住在密蘇里州的阿卡迪亞市。
劇情:
1966年,哈格雷夫夫婦年僅8歲的兒子意外溺死,夫婦二人從此陷入無盡的悲傷與孤寂。然而,多年後的一天,他們親手埋葬的兒子再一次站在了家門前,聲音和樣貌一如五十年前那個生機勃勃的小男孩。
越來越多的死者紛紛重返人間,世界各國陷入一片混亂,阿卡迪亞這個意為「世外桃源」的小鎮也不復往日的寧靜和睦。
當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囚禁甚至殺害復生者們,哈格雷夫夫婦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他們失而復得的孩子與朋友。
Ⅶ 反映農村大山裡的電影
天堂之路》反映農村打工妹回鄉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追你到天邊》是講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為自己的兒子報仇的故事,既感人又好看
《荔枝紅了》是一部反映農村幹部現實生活的故事影片
《會說話的風箏》是反映兒童生活的影片,但也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也值得一看
《證書》一部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的電影
《果實》一部勾勒陝北農村風情畫卷的影片
《燕銜泥》新農村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性格剛強的村支書張占廷帶領村民舍棄令全村人發家致富的小煤礦,進行轉型發展旅遊的真實事件。
《桃花村》是一部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題材的電影
《聖水湖畔》 20集電視連續劇 講述了一個保護耕地、樹立糧食安全意識的故事。
《稻花飄香的季節》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 本劇——以江漢平原上由兩個行政小村並村後的變革與發展為主題。反映當代農村生活的影片
《山的那一邊》 這是講述一名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故事。
《燒鍋屯鍾聲》8集農村題材連續劇 為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組織部副部長楊天虹進駐燒鍋屯,為村民先後解決了集資款、土地、失學兒童等一系列問題,燒鍋屯終於有了掌聲與笑聲。
《山坳里的庄戶人家》是一部農村題材的二十二集電視連續劇,該劇故事發生在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國農村
《年年月月日日》一部反映農村青年農民的生活
《莊稼院里的年輕人》是一部反映農村改革開放奔小康過程的現實題材作品
反映80年代農村題材的電影:
《生財有道》
《月亮灣的笑聲》《喜盈門》《咱們村裡的年輕人》
相信至今仍為人們所記得。這些電影,影響了無數人,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人思想觀念的轉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Ⅷ 外國人最早在華拍攝的電影是什麼
外國人來華拍攝紀錄片的歷史,最早大約可以追溯到電影剛誕生的那幾年。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派出了數百名攝影師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攝影師就曾來華拍過紀錄片,只是這些影片的名稱和內容現在已難以考證。
1898年,美國愛迪生電影公司的一名攝影師在周遊世界過程中曾在香港和上海拍過一些素材,後來被編入《香港碼頭》、《上海街景》等6部短紀錄片中。4年後,另一家美國電影公司根據其攝影師在北京、天津拍攝的素材編輯發行了《北京前門》和《天津街景》兩部短片。
1908年,在上海從事電影放映活動的義大利人勞羅也開始了拍片活動,拍攝了《上海第一輛電車行駛》、《上海租界各處風景》、《強行剪辮》等片,而在北京拍攝的《西太後光緒帝大出喪》紀錄了一個古老帝國的兩位統治者的葬禮。
1909年,法國百代電影公司的攝影師來北京拍攝風光片,也拍攝了紀錄一些京劇名角(如楊小樓、何佩亭)的演出片斷。同年,美國人本傑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了亞細亞影戲公司,起初拍攝的大多是紀錄片,如《西太後》、《不幸兒》等。
1925年,蘇聯導演史涅伊吉諾夫與一名攝影師隨同開辟莫斯科—北京遠程航線的蘇聯飛機來到中國,在張家口、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拍攝了一些素材,被編入紀錄片《偉大的飛行與中國的國內戰爭》,此片後來更名為《東方之光》,作為蘇聯在國外上映的第一部新聞紀錄片在西歐諸國放映。兩年之後,另一位蘇聯導演雅可夫·布里奧赫來中國拍攝了新聞紀錄片《上海紀事》,影片反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末期上海的情形,於1928年在蘇聯上映。
1927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率領一個包括北大學生在內的聯合考察隊開始對中國的西北部進行了持續8年之久的考察活動,過程中拍攝了大量的電影資料,曾在北京放映。1920年末期,另一位瑞典人,考古學家安特森用電影紀錄了自己在中國北方和西北部的見聞,影片對塞外的風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服飾等都有所反映。
戰爭歲月的記錄者
1935年,在燕京大學任教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用一台16毫米手搖攝影機拍下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場面,今天已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1936年,斯諾在訪問延安期間拍攝的一些素材,紀錄了毛澤東、周恩來的形象,紅軍步兵和騎兵的操練、檢閱和野戰演習,八一運動會的球賽及部隊的文娛生活,這些素材也成為了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繼斯諾之後,美國攝影師哈利·鄧海姆也輾轉來到陝北革命根據地,拍攝了紀錄片《中國要給予反擊》。
1938年,又一位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羅曼·卡爾曼來到中國拍攝了表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紀錄片《中國在戰斗中》和《在中國》。同年,荷蘭紀錄電影工作者尤里斯·伊文思歷盡艱險來到中國,他拍攝的《四萬萬人民》曾在不少國家上映,對聲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起到了積極作用。
與此相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來華拍攝的日本紀錄片不僅被用作鼓動日本民眾和軍隊進行侵略戰爭的宣傳手段,更成為日本政府推行軍國主義的外交手段。1937年8月21日,就在「七七事變」一個多月後,「大日本電影協會」在中國成立了「滿洲映畫協會」,大肆製作宣揚偽滿「國策」的影片。從1937年至1945年,該協會在中國拍攝了600餘部影片,其中半數為系列新聞紀錄片,如《新聞周報》、《大東亞戰爭特報》等。
從1938年到1943年,日軍曾經對重慶進行過200多次空襲,出動戰機9000餘架次,投擲炸彈兩萬多枚,炸死炸傷市民數萬人……這段被稱為「重慶大轟炸」的史實曾經被紀錄在長達6個小時的電影資料片中,攝制者包括日本航空隊的隨軍攝影師、德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記者以及原國民黨中央新聞製片廠的攝影師。這些資料片在二戰後曾經被美軍繳獲,後來幾經輾轉才流入國內。2001年6月4日,根據這些資料片剪輯而成的51分鍾的關於「重慶大轟炸」的紀錄片在重慶試播,這是國內第一部反映60年前那場劫難的紀錄片。
1949年9月底,25位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來到中國,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里,兩個攝影隊拍攝了大量的素材,分別被編入了兩部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和《解放了的中國》。這兩部影片於 1950年7月17日全部製作完成,上映後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均獲得了「斯大林獎」一等獎。這兩部影片大概也是外國人在華拍攝的最早的彩色紀錄片。
1955年,法國紀錄片導演克里斯·馬蓋來到中國拍攝了《北京的星期天》,享有法國「新浪潮之母」盛譽的女導演阿涅斯·瓦爾達作為藝術顧問一同前來。1958年,已經定居巴黎的伊文思再次來到中國,拍攝了紀錄片《早春》,反映了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江南農村景象。
1971年,伊文思與羅麗丹花費5年時間拍攝了由12部影片組成的大型系列紀錄片集《愚公移山》。1976年3月初,這些影片在巴黎的四家藝術影院同時上映。也許是由於滿足了西方人了解「封閉鎖國」已久的中國的需求,此片僅在法國的映期就長達6個月,後來又在西德、比利時、巴西等國播映,受到廣泛好評。1980年代中後期,他們花費同樣多的時間在中國拍攝的另一部紀錄片《風的故事》更成為紀錄電影史上的傑作。1938—1988年,伊文思在中國拍攝紀錄片的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1972年,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拍攝了紀錄片《中國》。這部影片讓安東尼奧尼和他的電影在中國遭到全國性的批判。一位加拿大紀錄片研究者指出的那樣:這些影片與拍攝對象之間的關系冷淡,從來沒有成功地與他們進行過密切的交流,只是一些由觀光客拍攝的旅行日記般的有關中國的印象而已。然而這部影片卻真實地記錄了幸福中國,與現在人們所想像的"史無前例"完全不一樣的中國。
Ⅸ 有哪些看似是國產劇,其實是外國片的電影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有著許多歷史故事或是神話傳說的題材可以用之不盡的運用在影視領域當中,在外國人眼裡這些題材成為了他們進軍中國影視市場的橄欖枝,不僅僅是被中國的文化與風格所吸引,更是希望能通過國外的影視拍攝水準來造福國內觀眾。到如今已有不少看似是國產劇,其實是外國片的電影了,比如《末代皇帝》、《大地》 等等,下面就圍繞這兩部影片來做個介紹。
你還知道哪些看似是國產劇,其實是外國片的電影?歡迎在下方評論里留言。
Ⅹ 一個美國飛行員跳傘到中國少數民主村裡的電影是什麼
以下3部電影可參考,里邊有可能有你問的那部:1.《一個美國飛行員》(珠江電影製片廠,1980);2.《國際大營救》(峨眉電影製片廠,1987或1990);3.《絕境逢生》(上海電影製片廠,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