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中國電影與美國電影的區別。急!!!!!!!!!!!!
1、起源不同
中國電影: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字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
美國電影:1893年,發明電影視鏡愛迪生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大眾放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美國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2、特點不同
中國電影: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
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美國電影:美國電影是按照國家分類的電影類型,美國是世界第一電影強國,雖然美國只有200餘年歷史,但在幾百年的短暫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美國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夢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
3、表現形式不同
中國電影:中國革命歷史題材主旋律影片的表現手法多為平鋪直敘、中規中矩,影片通常以教科書式的權威口吻進行敘述,觀眾能夠獲得歷史的厚重感,卻無法產生深刻的代入感。
領袖、英模題材影片雖然已經逐步脫離了教科書式的書寫,在人物深度的刻畫、體現人性色彩、選取角度的靈活性等方面有所進步,但總體而言,此類影片仍然存在較強的教導、感化的痕跡
美國電影:美國主流電影的表現手法則更為豐富、細膩和深入,它能將國家形象和價值訴求投射到具體、真實的人物身上——這些人物可以是歷史人物,也可以是普通大眾,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有接受這種國家形象和價值訴求的能力。
Ⅱ 國產電影與外國電影內涵區別
國產電影與外國電影內涵區別
我覺得國內電影還是比較適合我們國人觀看的,畢竟我們的價值觀、道德觀都差不多,所以很容易接受並懂得其中的內涵;而國外一美國好萊塢影片為例,情節引人入勝,深深吸引我們的眼球,這也是火的原因。換個角度,國內有些影片深度也許挖掘的太深,讓觀眾摸不著頭腦;可是國外的影片劇情簡單明了,這一點不能不讓我們佩服外國的導演及編劇。雅俗共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夠交流一下。
外國電影和國產電影有什麼區別
這個也太寬泛了吧,電影本來就是門比較綜合的藝術,誰能完整回答這個問題估計能出書了
我的感受是 文化不同,制度不同(特別是電影體制),物質條件有差距,電影本來就是西方人搞的,中國人以前基本上是模仿,後來是當成政治宣傳工具,也就這些年開放了點,不過還是玩不溜,學電影還是以西方的東西為主吧
國內電影pk國外電影
如果把美國比成一個成年人的話,那中國只是一個青年人.雖然我們現在比不上他們,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超過它的.
從電影的方面來談,我認為我們現在只是一個小孩兒.我們的電影每年都在成長,我相信我們的電影會越來越棒的!
但也允許我在這提一些我個人所認為的不成熟的意見.宗上所述,我發現,中國的大片也只不過是一些歷史片,還有很多巨集大的戰爭場面.其中還有很多的陰謀,手段,權利等等.細想,這幾年中國所拍的大部分片子似乎都是這樣的.
而外國的片子卻不是這樣.最終,正義會戰勝邪惡,而且你會發現他們追逐夢想的腳步一刻也沒停下過,在看完電影後,不止是看電影.我還能從電影中得到很多的啟示和人生感悟.這些東西是在國產影片中找不到的.
國內電影現在缺少的是多元化,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都應該認真做,但現在商業電影基本完全不成氣候,根本不像在做商業電影。這和科學研究中的基礎研究(藝術電影)和應用研究(商業電影)是一樣的,應該說基礎研究從學術上來說是代表前沿的,但是應用研究才是核心和主流。國內現在就沒有人踏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做商業電影(其實某種意義上更難),看來看去也就馮小剛在搞,張藝謀搞一搞,陳凱歌搞一搞(老一輩的人還是把電影當產業的),受新浪潮影響的人全都玩電影了。而電視劇雖然產業化很徹底,但又確實達不到電影的境界
國產電影為什麼借鑒外國電影?
首先,中國並不能說是一電影大國,取長補短是一定的;另外由於現在大量的國外電影引入國內,借鑒國外電影也是為了迎合現代人(觀眾)的欣賞口味;還有我想就是不管電影本身,還是導演、演員,都想走上「國際化」路線,闖出國門,以「HOLLYWOOD」為目標不足為奇。
但話又說回來,借鑒不是壞事,但人家的長也不是那麼好取,近兩年國內名導演拍的幾部「大片」看後著實另人捶胸頓足、痛不欲生,想來每個國家畢竟都還有她自己的文化背景,不以此為基礎而一味的追求場面特效,過於注重形式,拍出來反倒遜於以前的「小人物」電影,得不償失。
本人非專業人士,第二段純題外話,個人見解嘮叨嘮叨樓主別介意~
找一部國產電影一部外國電影
國內的不知道 但肯定不是另一個大兄弟說的槍王。
國外的可能是銀河系漫遊指南,裡面揭露老鼠從事生命星球設計製造的工作,但並不是動畫電影,最多外星人的形象是3d形式( •ิ_• ิ)
國產電影借鑒外國電影的例子
很多 因為中國的原創比較匱乏 但是我知道的不多 一時也想不到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借鑒了很多《美國往事》的拍攝手法和橋段
張藝謀《三槍拍案驚奇》借鑒科恩兄弟的《血迷宮》
題材算嗎?《滿城盡帶黃金甲》根據《哈姆雷特》改編
《神話》借鑒《黑客帝國》
。。。 。。。
想到再發吧
找這么一部國產電影和外國電影
你說的這個香港電影很像張國榮主演的《槍王》,但裡面貌似沒有劉青雲。外國片子應該是《機器戰警》又名《鐵甲威龍》。
為啥外國電影比國產電影畫面好
其實現在中國的拍攝技術和國外的差不了多少,至於特效,就那新版西遊記來說,它是兩個億去砸五十幾集的電視,而變形金剛這種是好幾個億砸兩個多小時,其實國外的電影也有許多不咋地的,之前看了一部美國電影,特效連動都不動,跟定格了似的
國產電影的票房持續上漲!力壓外國電影!
1、確實,戰狼2現在接近40億票房,不但達到國產電影新高度,換算成美元,在世界電影歷史上,也能排名前一百!
2、在中國電影票房榜上,絕大多數高票房電影都是國產電影。
前十的電影(戰狼2、美人魚、速度8、捉妖記)(速度7、變形4、功夫瑜伽、尋龍訣、西遊記伏妖、港囧)
中,只有速度8、速度7、變形4三部是外國電影,其他都是國產電影!
Ⅲ 中國電影和西方電影有些什麼不同
1、運用市場運作規則、模式差異
中國電影與歐美電影相比,還處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在商業訴求上顯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國電影走向產業化,不僅是電影本身從藝術電影向商業電影的過度,更是文化市場和大眾審美對電影發展的需求。
2、培育衍生品市場差異
美國電影業總收入僅有20%是從影院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的,而電影衍生品的收入高達70%。
中國電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廣告,一些電影衍生品的收入幾乎為零。美國電影衍生品開發與推廣給中國以啟示。
3、新舊媒體融合的宣傳營銷差異
在新媒體時代,美國抓住新媒體與電影的共性——虛擬性的特點,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性,使新舊媒體平台相配合,增加電影的消費力量。
電影傳播的是蘊藏在影片深層的文化觀念 中國電影需培育穩固的國內市場,在挖掘電影的內涵上下功夫,表達中華文明的精髓,反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世界觀。
Ⅳ 國產電影和美國大片的區別
第一,特效效果不同。國產片特效素來被網友嘲諷為“五毛錢特效”,而美國大片特效就不用說了,看的人是熱血沸騰,彷彿身臨其境。
第三,美國大片主要呈現戰爭主題,國產片主題多樣。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大片中80%以上是戰爭主題,當然,這和美國“對外策略”是密切相關的。相反,國產片主題多樣,戰爭主題只佔很小一部分,和平友好、共同發展才是國產片要傳達的核心價值觀。
Ⅳ 你覺得中國電影跟美國電影的差距在哪
1、編劇。
中國電影的編劇水平確實不夠高,很少能編出那種神劇情的片子。很多片子基本上從開頭就能知道結尾要講什麼了,只不過中間加了一些日常的環節而已,實在是沒有什麼亮點。反觀美國電影,他們的編劇就要強上不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就把整個人物刻畫的非常豐滿,這是需要下功夫才能有的造詣。
4、電影市場。
中國電影市場的監管有些差強人意,存在著刷票房的現象,還有弄虛作假的現象。反觀美國電影在這方面就要好上不少,因為他們違法的代價非常之大,所以很少有人敢於伸手去觸碰法律。這就讓他們的電影市場是良性循環,比起我國的電影市場的環境強很多。
雖說有著如此之多的差距,但中國電影還是處於一個蒸蒸日上的勢頭,相信再過一些年,中國電影一定能夠迎頭趕上,徹底超越美國電影。
Ⅵ 國產電影與國外大片存在哪些差距
國產電影與國外大片的差距:
中國和國外起跑線是不一樣的,縱觀發展史,雖然中國不停地努力縮小差距,但是技術上仍然落後美國一大截。國外大片一般都是採取最好的特效,願意花大量的金錢,但是我們中國就不一樣了,錢到位了才可去做,做得還不一定是最好的。
中國大部分資金都用來投資演員了,國外好萊塢體制是很完善的,票房就是依靠特效來支撐的,不是靠演員。但是中國電影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選角上了,這樣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國外劇本有著相當成熟的分工,各種類型都有,劇本也比較精良,雖然現在好萊塢劇本也不怎樣,但至少中規中矩。而我國的限制比較大,劇本大多都是歷史宮斗片或者抗日戰爭片,類型比較少。由於我國沒有成熟的編劇體系,所有經常出現爛劇本,完全不把觀眾當回事,只想走走流量。
好萊塢有著成熟完善的道具製作組,比如《指環王》里的部分場景都是道具製作出來的,效果逼真。以及《權力的游戲》中,角色路人的服裝都是專門製作,符合實際。而我國這方面真的是完全空白,目前還沒有完整的道具組,服裝上面也都是光鮮亮麗,完全不符合實際,容易讓人看了出戲。
Ⅶ 國外電影和中國電影的區別
區別就是 國外電影國外人演的,中國電影是中國人演的。
Ⅷ 外國電影和國產電影有什麼區別
國外電影的特點:
●德國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此字原為藝術史與批評的專用語,意指不再把自然視為藝術的首要目地,以線條、形體和色彩來表現情緒與感覺作為藝術的唯一目地。表現主義電影則發源於1920年的德國,此種電影中的演員、物體與布景設計都用來傳達情緒與心理狀態,不重視原來的物象意義。《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運用這種手法而聞名。之後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影響到默片時代的一些好萊塢電影與1940年代的黑色電影,其它如希區考克與奧森.威爾斯亦受表現主義的影響。
●形式主義Formalism
文學、藝術或戲劇中專強調形式與技巧而不強調題材的表現手法。起源於1915年的俄國,因為莫斯科語言學圈及詩語言學會的成立,反對俄國革命前處理敘述材料的傳統方式,轉而重視藝術語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響到當時的各藝術領域。在電影表現或分析上,形式主義強調不同形式的運用可以改變材料的內涵,剪接、繪畫性構圖與聲畫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義電影工作者的興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均是此種主義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義的壓迫而停止在俄羅斯的發展,但對後來的結構主義與符號學有很大影響。
●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國的電影創作者路易.狄呂克團結一批有才氣的導演,如亞伯.岡斯、哲敏.杜拉克等與一些在商業電影上已取得成究的電影導演,想在影片公司老闆出於商業考量而拍攝的影片中進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漸衰微的法國電影。但其努力沒有得到製片們支持,1924年狄呂剋死後運動即告失敗。一些人走向商業片,另一部份則走向前衛派道路。由於狄呂克的一些理論與創作概念與後來法國前衛電影運動有緊密聯系,所以印像派電影大都被認為是前衛電影的前奏或直接歸入前衛電影。重要作品有岡斯的《車輪》(1922)、狄呂克的《狂熱》(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節日》(1919)等。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tfilm
1920年興起於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的、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人類潛意識的種種狀態。路易斯.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作品。而超現實主義電影的興起旨在反抗寫實主義與傳統藝術,領導人安德烈.布列東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種純粹的心靈自動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試著以語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來表現思想真正的運作情形。」後來超現實主義成為實驗電影與地下電影的重要源頭,如美國的瑪雅.黛倫與肯尼斯.安格。商業電影中超現實主義並不是主要派別,只出現在個別導演的電影中,如伍迪.艾倫。
●新寫實主義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義大利興起的一個電影運動。主要代表人物有羅貝多.羅賽里尼、狄西嘉、魯奇諾.維斯康堤等。這類的電影大主題大都圍繞在大戰前後,義大利的本土問題,主張以冷靜的寫實手法呈現中下階層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寫實主義電影大量採用實景拍攝與自然光,運用非職業演員表演與講究自然的生活細節描寫,相較於戰前的封閉與偽裝,新寫實主義電影反而比較像紀錄片,帶有不加粉飾的真實感。不過新寫實主義電影在國外獲得較多的注意,在義大利本土反而沒有什麼特別反應,1950年代後,國內的諸多社會問題,因為經濟復甦已獲抒解,加上主管當局的有意消弭,新寫實主義的熱潮於是慢慢消退。
●法國新浪潮NewWave
原本是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指1958與1959年間一批法國新導演所拍攝的格調清新,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後則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電影製作與創作傾向。這些新導演有很多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如高達、楚浮、夏布洛、侯麥、李維特等。他們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傳統電影的高度自覺,並用其作品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混合利用傳統電影類型與好萊塢導演風格,來實驗剪接與結構上的新形式。由於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往往只憑綱要性的腳本拍攝,喜歡即興與自發的拍攝方式。而其主題上則帶有存在主義的色彩,如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與高達的《斷了氣》均是這類影片。新浪潮這個詞自從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與法國結緣後,常被拿來形容其它國家新興的電影製作活動和電影復興現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電影,1960年代的波蘭與1970年代的德國新電影。
Ⅸ 中外電影的差異和差距是什麼
差異:
1、開放與保守
西方電影之中不乏異性甚至同性之間極為親密的行為,並毫不避諱地表現出來。相比之下,國產電影之中少很多。即使有,大多也表現的較為隱晦。而在國內觀者反應方面,電影表現太直接,會被認為尺度大、色情,演員太裸露,甚至會被掛上「脫星」的標牌。
2、抗爭與和諧
西方電影中不乏有對抗自然題材的電影。比較典型的《後天》、《2012》,表現得都是人類與自然的對決,而最後無不以人類的勝利結尾。國產電影中往往有人與人之間的正反對立,正者順應自然,反者忤逆天理,而為了功名利祿費盡心思、不擇手段的往往最後都沒有好下場。
3、理性與感性
國產電影中處處流淌著倫理觀念。孔孟思想以及幾千年來嚴苛的封建統治制度對其形成起著重要作用。西方受自由民主思想的熏陶,加上較少的約束,所以思想上以個人為主,重視個人利益的實現和個人價值的追求。
差距:
國內影視工業缺的還是人才。再好的器材設備給二流的人才也設計不出例如變形金剛和權利游戲這樣的特效來。還有就是是現在的明星賺錢太容易了。沒有時間沉澱自己的演技,更別提升華自身。露臉下就幾十萬上百萬的收入,有顏值即可。對自己的職業素養幾乎到了沒有要求的程度。
(9)國產電影和外國電影的區別擴展閱讀:
中國跟好萊塢最大的差異,其實就是在產品方向上的差異,好萊塢的這批製片人,他們的決定權是背後的銀行家、投資金融家,是華爾街的這些資本投資人。金融資本看的只是財報,所以這些年好萊塢不停地拍續集,不停地拍超級大片,就是因為安全,這個是好萊塢面臨的非常大的危險。
中國電影太快了,導致現在就是這樣的,每一個製作環節都粗糙,整個環節也不理想。每年上映的那麼多,其實類型非常單一,沒有很多真正能為年輕人和主流觀眾做的電影。